登陆注册
3320600000006

第6章 80后不能承受之重(3)

正如一首打油诗所说,面对着日渐升温的房市,80后们开始遭遇到了人生的难题。“当我们不到结婚的年龄的时候,骑单车就能娶媳妇;当我们到了结婚年龄的时候,没有洋房汽车娶不了媳妇;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中国老百姓习惯把房子看做“家”,没房子的人往往感觉自己是没有根的浮萍。如果没有房子,孩子将来在哪里上学?如果没有“蜗居”,如何能让父母享天伦之乐?就算负债累累,也要获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屋檐。然而当越来越多的80后处在成家立业阶段,俨然成为置业主力军的时候,这一真实却又无奈的写照,又让越来越多的80后双目迷茫,望而却步……

疯狂的房价像坐上云霄飞车一样一路飙升,百姓的幸福指数也随着房价的攀高逐渐走低。直面三十而立的80后们却难以承受高房价之重。高房价正如安装了消声器的手枪一般低调谋杀了80后的美好生活。“房奴”——一个闪现着智慧光芒,也透露着辛酸的新词汇开始在社会上流传了起来。如果说2005年中国通过“超级女声”制造了“PK”一词,那么2006年之后最流行的一词应该叫“房奴”。

根据字面来解释,房奴就是房子的奴隶,工作赚的钱不是为养老婆、孩子,而是为了养房子。面对高不可攀的房价,相对过低的产业收入,很多工薪劳动者被拴到了金融市场的战车上,成为给银行、开发商拉车的“房奴”。最初开始使用于何时已不可考,估计在2003年以后。在房价不断攀升的2005年到2006年第一季度,市场上已经无法找到中低价格的房地产,很多购房者背上了沉重的还贷负担;同时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2006年先后宣布的加息进一步加重了人们对房贷负担进一步提升的担忧。高房价和对高利率的双重担忧导致人们担心会像奴隶一样为银行工作。

在这个社会,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房的,尤其是刚刚毕业或毕业不久的80后。80后为了能够在大城市立足,心甘情愿地当起了“房奴”,靠着自己卖命打拼和父母一辈子的积蓄完成了首付,而后就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还债日子,生活状态永远是向生活消费最低点看齐。当然,同样在这个城市,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买房。但是处在奔三的年龄,面临着结婚生子等一系列人生大事,对于80后来说,房子就成了一件必需品。

当婚姻随着房价的一路攀升而开始水涨船高,“昂贵”逐渐成为了80后对婚姻新的诠释。面对着高烧不退的房价,一些80后迫不得已地将买房计划无限期推迟,“缓婚”一时成为他们面对这一切压力的上上策。80后们努力工作但仍然难以追赶房价上涨的速度,从不关心政治的他们开始关心国家政策,试图拨开政策的迷雾,从中寻找到规避高房价风险的救命稻草。

麦田房产曾经专门为80后们算了一笔账:假设一对80后情侣,月收入共为8000元,如果要在北京望京某社区购买一套60平米左右的一居室二手房,总价约在165万,首付则需要40万左右,如果按照贷款30年来计算,月供将达到4500元。首付40万,对于绝大多数80后,这已然是个天文数字,即便有家人的资助,对于许多家庭来说也基本要花掉两代人所有积蓄,再加上月供更是花去了月收入的一半,勒紧裤腰带已经是“必须的”了。

《蜗居》中,女主角海萍的一段话道出了房奴们的心声“如果我的生活像一卷录影带一样,我要找到我22岁时的那段带子,重新播一遍。那时我就会选择和我的爱人回到老家,买一套不大的小房子,和我的孩子、我的爸爸妈妈在一起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可见,房奴生活将给80后造成了多大的生活压力,高房价已经压弯了80后的脊梁。

啃老,无法言说之痛

在“崛起”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当代,年轻的80后们原本应该像“早晨八九点钟太阳”一样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然而却被太多的人贴上了太多的标签,难以活出自我的真风采。在茁壮成长的少年时代,80后不得不接受“思想叛逆、个性另类、性格跋扈、娇生惯养”等评语。在初入社会的时候,80后“天之骄子”的高帽早就已经变成了“刘邦的夜壶”,根本就不值一提。在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时候,80后们为了买房又不得不搜刮父母血汗钱,像蜗牛一样做“房奴”,被人轻视。80后“粪土当年万户侯、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不得不被生活的艰难和现实的残酷所消磨,开始品尝着油米柴盐的心酸与苦楚。

有这样一幅漫画:一位老人,瘦骨嶙峋、步履蹒跚地背负着自己的孩子,苦不堪言。孩子的身上背满了沙袋,大沙袋上分别写着大学、就业、买房、结婚以及育子,小沙袋则不计其数。这就是正在流行的一种特殊家庭的真实写照,有人用“啃老”来形容这个群落的状态,并戏谑地称这些人为“啃老族”,嘲讽轻蔑之意不言而喻。而在“啃老族”中80后成了主力军,也因此,在世人的眼中,80后似乎就是一些不文不武的假秀才,即便读了再多书、学了再多知识,回到社会仍然是一大堆无用的包袱,仍然需要躺在父母的怀抱里终老。

“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啃老族”在我国是个新名词,也是个舶来品。它的前身是法国的“袋鼠族”,最早出现在1998年法国的《快报》上,比喻大学毕业以后,到了就业年龄,却以薪金太少为由躲避工作,仍旧依赖父母过活的年轻人。在欧美发达国家和东方的日本、韩国,我国的台湾等地,“啃老”、“傍老”也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此类人又被冠以“NEET族”的称号。“NEET”一词(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Or Training)发源自英国,专指那些在义务教育结束之后,不升学、不工作、不参加职业培训的年轻人。由此可见,“NEET”所体现的内涵就是长大不成人,仍然依赖父母生活。

2009年的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显示,2008年的高校毕业生中,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报告中称之为待定族。这里的待定族,就是“啃老族”。

我国目前的“啃老”方式主要有6类:第一类是完全依赖父母的人,这一类人由于父母长期过分关爱,不主动就业,不从事其他劳动,好吃懒做,纯粹依附于老人;第二类是高校毕业生,他们对就业岗位期望值过高,过于挑剔,最后索性不就业;第三类是频频跳槽者,这类人不停地变换工作岗位,形成习惯性跳槽,跳来跳去,最后“漂”到无事可做只能呆在家里;第四类是学历低、技能不占优势的青年人,他们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岗位,但又嫌工作苦、收入低而不愿就业;第五类是在单位下岗的年轻人,总习惯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紧张繁忙的工作相对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不就业,而赖在家里靠父母供养;第六类是“创业幻想型”的年轻人,他们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没有目标,没有项目,结果创业不成功也不愿意给别人“打工”,索性躺在家中“啃”父母。

然而,实际上大多数80后主观上并不想做“啃老族”,他们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实现经济上的独立。但是,由于就业、生活压力及家庭观念等多种原因,许多80后被动陷入“啃老”的境地。

2008年毕业的陈熙荣在2009年终于如愿考上了国内一所知名大学的研究生。毕业的那年,正值全球金融危机开始蔓延,面对着巨大的就业压力,陈熙荣选择了考研,然而,由于准备不充分,结果名落孙山。无奈之下,他开始找工作,给很多公司投了简历,也面试过很多次,然而最终却没有成功。于是,陈熙荣果断地决定:再次考研。2008年7月,毕业生纷纷离校之际,陈熙荣留在了学校,因为他已经习惯了学校里的环境,而且在学校自习室学习更有氛围。

陈熙荣在学校里和其他人合租了一间教师公寓,每月的租金是五百块钱。“其实就是一个睡觉的地方,大部分时间都在自习室、图书馆了”。

每年毕业生离校的时候,高校周围的房租都会大涨。很多像陈熙荣一样的“校漂”不得不从学校搬到附近的民居,面对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他们希望通过进一步深造提升自己的就业平台。因为没有工作,他们不可避免地要伸手向父母寻求帮助。“房租、生活费,只能向家里要。”陈熙荣很无奈地说。“我还算好,有人考两年甚至三年,家里的负担就更大了。”

不仅如此,研究生在读的两年或三年内,相当一部分学生仍然需要父母来支付生活费。经济上迟迟不能独立让这些80后无奈“啃老”。

那毕业以后顺利就业的大学生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在“安家落户”、“结婚购房”等中国传统观念左右下,80后毕业生即使已经工作,也有很多人需要父母“输血”。刘家辉2007年毕业于济南某大学,之后在当地一家私企工作。2006年刘家辉结婚了,远在湖南农村的父母倾尽所有,为他付首付买了一套房,刘家辉夫妻俩则负责偿还每月贷款。“我毕业一年,月薪才2500元,哪里有积蓄买房!”

事实证明,像刘家辉一样买房需要父母支持的,占大部分或绝大部分。焦点房地产网日前推出了一个关于年轻人买房要不要“啃老”的调查,在参加网络投票的近万人中,有7成多的投票者认为年轻人买房只能伸手找父母,不到3成人持反对意见,认为年轻人应该自力更生,不能动父母的养老钱。

一些被访者称,他们在计算自己的买房首付时,都会算上父母存折里的钱数。北京的一位刚刚买房结婚的IT白领抱怨说:“按目前北京大多数年轻人每月两三千元的平均收入水平来算,从开始工作到凑够一套房的首付,不偷不抢不卖假药不中彩票的话,至少要5年,多的10年也不夸张,等攒够首付,老婆早跑了。”

这位抱怨者的话事实上道出了相当一部分年轻人买房啃老的原因。目前大部分的80后适婚青年都只有四五年的工作经历,即便在北京,大部分工龄在这个年限的,工资也就两三千元左右,加上北京很高的生活成本,准备结婚的小两口即便加上公积金也不够首付。

作为一个社会现象,“啃老族”已经不是一个新鲜名词,但关于它的话题一直持续不断。“啃老族”啃掉了父母的心。一边是白发苍苍、奔波劳碌的父母,一边是赖在父母怀里不“断乳”的子女。他们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却眼睁睁地听任父母为生计而奔波。“总不能不管吧,也只能随他了……”一声长叹,几多无奈?面对父母日渐斑白的两鬓、日益苍老、不堪重负的双肩,如何“啃”得心安理得?

“啃老族”啃掉的是自己的生存能力。就业压力大,岗位不理想,不能成为“啃老族”理由。一个连自己都养活不了的人将来能干什么呢?而且,对社会就业群体的长期游离,其结果必然会使自己边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更加钝化自身的生存嗅觉,最终成为无根的浮萍。

“啃老族”啃掉的是社会的期望。它是一种社会之痛,从社会责任感而言,就业是成年人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建立个人信用的基础。在精神上无法“断奶”、经济上不能独立的人,永远无从谈起其作为“人”的社会意义,更不可能承担起推进社会发展的应尽义务。人总是要长大的,无论他情愿与否。年轻人应该学会“自我断奶”、自我生存。路,在自己脚下,“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

同类推荐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本书主要为收集林徽因的精选优秀诗歌、文散作品集。林徽因的诗歌玲珑剔透、感情细腻、风格婉丽,颇富美感;她的散文热情洋溢,意蕴悠长。语言深入浅出、审美独特,古典韵味十足。
  • “白鹿原”复生和“废都”速死

    “白鹿原”复生和“废都”速死

    小王:聊路遥《平凡的世界》的时候,周老师几次提到陈忠实的《白鹿原》,一次是说没看下去;一次是说《白鹿原》参评茅盾文学奖,人文社出面活动过。周老师打算从哪儿开始?老周:先把《白鹿原》放一放,先说贾平凹的《废都》行吗?小王:不行。《废都》我读着恶心。老周:可是在陕西三巨头的三巨作里边,我一口气看完的,还就是《废都》。小王:小王理解,唯一带色加框的,也就是《废都》。老周:《白鹿原》最开始那一句话你还记得不:“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个女人。”然后就是白嘉轩和他七个女人的简要故事,什么故事?房事。
  • 四川好人

    四川好人

    《四川好人》讲述两千年来世上好人难以立足,于是三位神仙来到人间寻访好人。他们一开始就遇到困难:无论富人还是穷人都不愿提供他们栖身之地,只有好心的妓女沈德收留他们。第二天,三位神仙以付住宿费的名义给了沈德一千多银元。这样,沈德再不必以卖身为业,开了家小烟店并无偿给求助者提供食宿。她的善举非但得不到回报,反而使烟店难以为继。无助的沈德只得戴上面具,以表兄水达的身份出现。他开设了一家烟卷厂,提供就业机会,残酷的剥削手段和严格的经营管理使工厂规模渐大,日渐兴隆。人们在感激水达给了工作和面包的同时,又十分怀念善良的沈德。有人怀疑水达谋害了他的表妹,以霸占烟店,水达被人举报。在三位神仙乔装打扮的法官面前,水达现出了沈德的原形,道出苦衷:“既要善待别人,又要善待自己,这我办不到。”三位神仙在这个问题面前也束手无策。“是改变人,还是改变世界?”布莱希特把故事背景设置在遥远的中国,写出了一部寓意剧。
  • 回望两河

    回望两河

    本书是余秋雨作品的精选集。分别从余秋雨名作《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中遴选了五十八篇文章,按文章主题归为以下几卷:尼罗河畔、恒河浩叹、所罗门石柱、巴比伦悲怆、西风夕阳、神殿铭言、兴亡象牙白、小巷老门、追寻德国、牛津童话、砰然关门。本书几乎集合了余秋雨国外题材历史大散文的精华,堪称文集之佳作。
  • 把每一寸光阴过成良辰美景

    把每一寸光阴过成良辰美景

    《把每一寸光阴过成良辰美景》分为五辑,70余篇暖文。作者在平淡的光阴里,寻找生活的美意,用轻快生动的语言描述生活中的场景。书写名人、热点事件;书写普通人、平凡事;书写孩童的天真纯净;书写温暖细碎的小城时光;书写寻常日子的小确幸,小感动。语言干净唯美,内容温暖积极。如果你细读,会发现有美好如阳光,暖暖铺下来……
热门推荐
  • 今夜宜有彩虹

    今夜宜有彩虹

    彩虹楼,顾名思义,就是将墙体涂成七彩,看上去仿如彩虹的楼,这幢时髦的大楼是上海花园酒店的标志性建筑。在咖啡馆打工的沈冰月第一次来这里就遇上了杀人案,且现场诡异。同在现场的还有小说编辑赵知奇和美女作家丁蕊,吊儿郎当的赵编辑突然指出凶手,但没有任何证据。编辑的一番推理无人理会,却让沈冰月注意到了几个疑点。“追凶”之路其实就是挖掘他人的秘密,被卷入其中的沈冰月却发现,有些见不得人的事,比如今城市里的虚情假意美好得多。那感觉就像在黑夜里看见了彩虹。
  • 烧情

    烧情

    天意弄人,她和他遇见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她不能平静的生活。这是命运的安排,她开始拒绝命运的安排,故意躲避他,离他远远的,有他的地方她不去,有他声音的地方她捂着耳朵,有他含情脉脉的眼光她低着头。可是命运却愈是的作弄她,愈是躲避的东西愈是出现在你面前。她认为是爷爷的在天的一方安排他来帮她度劫的。
  • 总裁我们结婚吧

    总裁我们结婚吧

    为了让唯一的亲人安心,她急于把自己嫁了。一场相亲,他娶了一个比自己小十三岁的丫头。她连恋爱都没谈过,单纯的像一张白纸。以为结婚就是洗衣服做饭过日子,可他却说自己不想老来得子,得抓紧时间快快当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北故萧

    北故萧

    亡灵写亡书,亡国成王土,北风萧萧兮,嫣然旧人故。王候相枉顾,亡魂掩黄土,寒风瑟瑟兮,已然无归路。盼来世,勿相忘。因为逃婚遇到他,多次救自己于危难之中,懵懂的心渐渐发芽,抽叶,生花。然而世事无常,原以为可以守得一人心,却不料因为身世之谜,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离她而去,一直到她,再次相遇,已是物是人非,命运又会怎样安排他们的结局。
  • 鬼医凰妃

    鬼医凰妃

    一朝穿越,身为现代天才医生的她,成了怀着身孕,却被虐待而死的花痴王妃。万贯家财,换来的是薄情寡义,一尸两命。她本想放弃一切,脱离是非之地,却遭人陷害,被渣夫踢的孩子早产落地,母子二人差点被大火烧死。侥幸活命,她带着儿子重生归来,誓要有仇报仇,有冤报冤。他绝代风华,权势成迷,却愿意为她保驾护航,护她平安。不曾想,真相惊人,痴心错付,她翻身化为鬼医,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本无牵扯的两人因命运纠缠一起,搅起了一场席卷大陆的惊涛骇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

    作者用心细数生命里爱并痛着的小幸福;用自己的情感与心去观看陌生人的幸福与悲伤;用细腻的观照力去捕捉生活。笑着、哭着、记录着,他总是能够把司空见惯的小事情写出一番滋味儿,也总能在痛苦的遭遇中最终选择与生命和解,选择原谅,向阳而生。这些文字,真切地记录一个人的成长:找到了自我、原谅了时间、守护一种芬芳、祝福一段美好、感谢一种真情。这种成长,自带光芒,格外耀眼。
  • 玄医暖婚之腹黑靳爷追妻忙

    玄医暖婚之腹黑靳爷追妻忙

    渡劫失败咋办?穿越附身呗!毁容身死凉凉?灵魂融合呢!修真大佬穿成现代豪门弃女,从此,一代玄医绽放光芒,星光璀璨,扶摇直上。医术界,银针刺穴,医世无双;玄学界,铁口直断,判人生死;商场界,点石成金,叱咤风云;武道界,飞花摘叶,吐气伤人。原以为报仇找真相,解开不解之谜是一场孤军奋战,却没想有人冲锋在前,鞍前马后。原以为流血不流泪,冷心冷情修道是一次孤独前行,却没想会落入情网,心悸心动,慢慢上瘾。
  • 名利场(全集)

    名利场(全集)

    供职于跨国公关公司的安溪,处在在事业低谷期,又不凑巧得罪了行业内盛名在外的男神陆中泽。小气男神从此一而再、再而三出现在她的工作中,在她临危受命的关键时刻,一次次给她“神补刀”,还暗戳戳地掐断了,她二十多年来刚冒头的第一朵桃花。极致简约森系女,怼上精致优雅男神。做过同事,做过对手,还可以试试,做爱人。
  • 无敌的我从斗罗开始

    无敌的我从斗罗开始

    骚年林凯意外获得万界无敌系统,从斗罗开始他的无敌旅程,在斗罗大陆上遇唐三,揍泰坦,锤教皇,干帝天。在斗气大陆上骗萧炎,拐熏儿,拆魂殿,灭魂族…………在万界创造奇迹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