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1300000021

第21章 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有限与无限(4)

现在的问题是怎样能把鱼和熊掌放在一块儿,一方面既要有钱,另一方面又要有学问。程教授其实给了一个提示,在这个背后是个职业选择的问题。如果我们接受了西方的社会现代分工体系,在学术和商业之间是一个职业选择,很多人之所以在学校里只要分数不要能力,是因为分数能够帮他达到另外一个目标,那就是获得金钱能力的阶梯。比如招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毕业的人,获得工作的机会就是比民办大学毕业的人多。学生认为学了这些东西,并不能够保障将来一定赚到钱,因此就不学,就要分数,这也是一个理性发展的结果。所以,不能怪罪这些学生不学习,其实背后是一个社会结构和社会力量所构成的选择体系在作用。

李楯:

我谈一些和邱则奇教授不太一样的看法。你说的有些内容我也同意,但是你说中国没有宗教战争我不同意。如果按西方的十字军远征这样的战争来说,好像是的;但实际上,中国历史上也有佛道之间的一些争夺,比如“三五灭佛”。有时候我想,各个、宗教,按说都有l一种向善的东西,为什么有向善的东西却可以做出恶事来?这是很值得人类思考的。

说到这儿,我突然联想到一件与此毫不相干的事。像在座的一些年轻人那样,我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受的教育是“解放人”,那个地方非常好,我要解放你,就把你放到那儿去,要是不去怎么办?就打着你去,就叫做“改造人”,从“解放人”到“改造人”。那么回过头来说,是不是自认为有良好的目的,就一定能做出好事来?

你后面谈到的,我觉得很对。你可以认为中国有多种信仰,比如天地君亲师;但是另一方面,我想到赵汀阳讲的一种观点。他说西方的思想讲求要容忍和尊重,当讲容忍和尊重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把你看成一个异类了,你和我不同,但出自我的一种价值取向,我要尊重你,要给你一个空间。而中国人的思想更多的是大度,更多的包容,这也涉及现代的国际关系、世界关系和中国古代的天下的关系。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

你说到医学的问题也给我们很多启发。随着现代科学走向技术后,会把它限定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里;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一种话语霸权。不止是中医,今天,当人们重讲多元的时候,当联合国提出记忆工程、提出对非物质文明遗产进行保护的时候,相当多的民族医学都面临这个问题。中国也不只有中医,还有藏医、回医,外国也有很多少数民族有自己的医疗方式。在这个强势话语面前,它们处于一种失语状态,说不过,但不是理论说不过,而是由于对方处于强势,没法平等对话。

程教授讲得非常好的一点是他搞物理是因为兴趣,有很多人搞物理是误入歧途,理科不是工科,进到里面才知道已经陷进去出不来了,学士、硕士、博士都念完了,不可能干别的,只能干这个了,但是干这个真的没有出路。很多搞物理的人都这样想,学位也拿到了,但是觉得自己没用,不可能比前人多走出小半步来。

所以,我们究竟是让很多人、一种强势话语认为是好的事作为我们的追求目标,还是让自己活得舒服作为目标,这一点很重要。要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不要受外界的名利影响,不要受消费主义影响,其实我们买的很多东西并不需要。前两天有位教授在这儿讲计算机,讲了一个常识,他是个专家、是个权威,但他讲的是常识。也就是,每个人的笔记本电脑,能用到5%的功能就不错了,我也就用个百分之一二,可我们为什么要追求这个?受外界的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政治家、一个企业家,什么是你的功业?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有一个问题向程教授提出,我们现在讲的科学或技术工作,已经不像早期了,不像几百年前,甚至一二百年前。比如一个学了理科或者工科的人,他面临这样一种状况,即使个人再有兴趣,往往很多事情也不是个人能做的。一个研究项目,没有基金会支持,没有国家支持,没有实验室,很难说只要有个人兴趣就能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有了国家或大企业、大基金会的资金影响,使你想做的事,并不完全按你的想法去做;而且可能由于有了这种影响,你想做的事受到压抑而没有办法做。作为一个物理学家,或者一个选择物理专业的本科生或博士生,他应该怎么来对待这些问题?

程曜:

现在有一些迷失。大家都会讲,中国的实验物理做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没有钱,其实不对,是因为过去的基础不好,没有人愿意动手。真正的最好的物理不可能是买得到的设备,新东西一定是自己造的;至于自己造是不是很昂贵,其实是不一定的。比如说我的实验室里,最昂贵的设备是250万元人民币,是从德国买来的,这个东西使用的人很少,就是因为它的:[艺繁复,学生不爱学。好不容易有一两个比较好的学生慢慢地熟悉,却想赶快毕业;反而是我自己很简单地搭起来的实验设备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也不需要受控于什么基金会。

中国的问题,除了我刚刚讲的,还有一个是评判制度的不正常。你不用去问学生,学生都有点困惑,你去问老师,什么是好物理,什么是不好的物理,有多少人能答出来?其实,我们做科学最重要的就是好奇。我在这里会写“易于人操作的规范”,东方文明的本质讲的正是刚才邱教授讲的五行,中国人为什么会用这套方法来诠释世界、诠释身体?我研究了20年,我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一套数学的方法来解释这件事情。

这就是我喜欢做的事情,但我从来没有发表过。

至于说怎么解决,其实我没有什么很好的方法,我的感觉是,时间到了就会解决。

整个价值观会不断变化,今天是这样,明天也许就改变了,生活没有忧虑了就会想到还要什么,还想要其他价值观的时候,那些东西就浮现了。中国会自己改,当经济发达以后,自己还会再往前迈进,对其他价值观也会有需求。

我刚才讲世俗化是全世界的事情。我在德国的同事也告诉我,他们的学生也和中国的学生一样,只要文凭,在电脑上弄一弄就行了,就为了毕业。在德国有一句话嘲笑这类学生只会说大话,不会做实验,叫做“非常准确地量错了”。

我认为现在中国最严重的是“非常准确地假造数据”,可是中国会进步,我是乐观的,这才是我们真正要思考的。其实中国人很厉害,中国的科学,就像李约瑟讲的,是一个非常实用的东西。这种智慧创造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相信中国人将来会做得到。我现在谈的科学不是抽象的东西,那永远只有少数人可以做到。

科学要包容不同的声音

李楯:

我还想利用我的一些“特权”,程教授谈了这些以后,我还想再提出一些问题。对物理学或者说对自然科学,我是外行,我是一个做制度研究的。刚才程教授谈到好奇,这真是一个非常好的概念。我想到王小波说的“思维的乐趣”,思维有很多的乐趣;我又想到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好像是个物理学家,他说,“诺贝尔奖得主都是几近疯子的人”,就是说,他敢于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地方,才能去做这个研究;我又想到前些天在这儿做评论的孙立平教授讲的,社会学不仅需要那套规范的研究方法,还需要智慧,要能够找到一个真问题。

我要提的问题恰恰合不是在人文、社会、制度、政策方面,而是在科学研究、技术研究方面。我觉得,中国人确实是本领很大,比如造原子弹,当上世纪50年代别人封锁我们的时候,我们有个原子弹的照片,只知道外形,就有能力把原子弹造出来。问题是,几百年来,每一个上台阶的技术,人家有了,对我们封锁,我们也能做出来,哪怕方法稍有不同;可是人家没有的,我们决不去做这第一个。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程教授说的评价问题,在科学上怎么评价,做第一个,大家不一定给你好的评价;二来还是钱的问题,程教授认为钱不是主要问题,但是如果一点钱没有,很多事情也没法干。因为一个物理学家做的事和一个哲学家、一个作家做的事总归不一样,没法在屋子里自己就做了。那么,为什么缺少上台阶的技术?

我要谈的问题不是有没有钱、给没给条件,而是中国从事研究的人很少去想这个问题,不知道程教授怎么看?

程曜:

钱不钱的问题我们不要谈,因为别人给了我很多钱,如果我说这个问题,别人会气死了,拿了250万,还说钱的问题?我要谈的问题是对异类的歼灭。在这个社会里、在学校里,对异类的歼灭连问都不问。举个例子,我昨天碰到一个南大的教授,他是做广义相对论的。我们谈到了大部分教科书的老旧,比如光电子效应,现在已经进入飞秒时代了,飞秒比一个纳秒再少六个数量级,而教科书还讲纳秒,而学生都是异口同声讲一个纳秒的光电子效应。在一百年前的时候,最好的技术只能达到一个纳秒,所以教科书上写一个纳秒。而现在一个大学的教授跟我讲一个纳秒,这就是知识的不长进以及对知识的误解。今天我要在大学里讲“不是一个纳秒”,我就会被歼灭。这就是没有创新的表现。

其实,中央领导现在一直谈创新的环境,要容许不同的声音,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搞歼灭。“文革”的时候,有一个批判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小组,但一直也没批判出什么东西来。

李椐:

其实,我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我们在物质上赶超发达国家是要下很大力气的,而在信息的创造和信息的取得上,赶超应该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面对的新问题可能和发达国家在同一个起点上。但在大学中一个学科形成了,人们就会守成,即使你是我的老师,我是你的学生,我要往前走一小步,我都要对你的东西有所突破,而这种革命性的东西是很难出来的。

现场问答

信息污染会以什么形态出现

提问:

我想问程教授,您提到环境污染、信息污染和伦理污染,这三者是不是有一些联系?或者重点谈一下,信息污染将会以什么样的形态出现?

程曜:

环保问题是大家有目共睹,比如刚才讲的空气的软化、温度的上升、自然灾害的增加、重金属化学物质等等,这些大家都知道。

信息污染刚刚开始,目前还不能全面看出来。电影《黑客帝国》里面讲到,人变成了信息,是在计算机里面模拟活动的程序而已,有句台词说“我知道你在看着我”。

我们现在的信息网络中,个人的信息、个人的隐私其实是被严重地破坏了。我们有非常好的人力,因为现在所有的东西都数码化了,手机也好、网络也好,种种这些对象都以一定的规格形式存在,这种规格的形式都已经被控制了,而且可以被切入,可以放病毒。

我们的信息看起来很充分,其实在某些地方,我们是很容易被人家控制的,这是事实,我们搞科技的都知道。这些都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规范,很多人可以随便发一个广告短信息给你,你无从控制,这些都是信息的污染。甚至不正确信息广泛传播,就像马特拉济到底跟齐达内说了什么一样。

10亿人讲的东西就永远比3亿人讲的对?我总是要提出一个反驳,我跟学生讲:

我告诉你不要吃大便,你为什么还吃?你总不能说因为苍蝇的数目比人多,它吃大便,所以你也要吃大便,你要养成对正确事情判断的能力。可是信息的污染将来会很严重,你可以很快地收集到10亿人的观点,它可以歼灭你。生物技术很快就会起来,我们现在还难想象,将来可以不断地克隆好几个自己出来。

李楯:

程教授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不知道作为你个人,对我们汉语中使用的“科学”和“技术”两个词怎么看?有些学者特别强调“科学”和“技术”的不同。他讲“科学”是我们认知、分析、解释的一种方法,“技术”是我们用来改造、创造的一种能力。

在今天,可能在技术方面,人类的能力几乎是无所不达的,我们想做什么都可以做到;像你说的那些,不只对环境的污染、信息的污染,包括对生命污染。大家都知道,联合国和相当多国家的政府都不主张克隆人。但是也有人认为,克隆人的事早晚会出现,是阻止不了的。另一个角度,从伦理的方面考虑,会顾虑重重。当我们能控制自己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把握哪些是能做的,而哪些是不该做的?

我们经常会在“科学”的名义下迷信“技术”,在市场的名义下迷信金钱,好像只要能获利,只要手段能达到,都认为没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大家的顾虑在于涉及生命、涉及伦理的一些基本问题上,当我们不能有确切把握的时候,我们是应该谨慎的。

而有些人则认为,只要能够创造财富,为什么不去做?在这方面,确实有很多问题使我们感到困扰,使我们无所适从。

另外一方面,另一种力量,也使我们对很多事情确实无法阻挡,我们认为不该出现的事情却不断地出现,包括对环境的破坏,包括信息技术对个人权利的侵害,包括生命科学的发达。人能够做出很多事来,究竟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确实存在着太多的争议。

东西方文明可以结合起来

提问:

听了程先生的报告,体会很深的一点是程先生对科学来源于宗教的表述,这是历史事实,但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的。我和你受的教育不一样,所以我觉得科学和宗教是对立的,现在也这样认为。如今西方搞科学的人提出的一些科学观点深受宗教的影响,很多的贯彻在具体思想和著作中,这种观点我不能接受。

同类推荐
  •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及发展前沿问题探究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及发展前沿问题探究

    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相关概念的简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分析体系的发展现状、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发展转型、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发展创新以及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分析的实践研究等。本书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微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状况的研究,深入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具体矛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思政话语分析创新、转型的建议。
  • 微风无限:微时代娱乐景观管窥(“微时代漫步”系列丛书)

    微风无限:微时代娱乐景观管窥(“微时代漫步”系列丛书)

    “微”风所向,无限精彩;本书以“微文化”的精神流脉为纲,以“微娱乐”的发展肌理为目,引领读者管窥一个异彩纷呈的“微家族”。
  • 班主任女生教育100个千字妙招

    班主任女生教育100个千字妙招

    《班主任女生教育100个千字妙招》是德育专家张万祥从引导审美、关注青春期、排解苦闷、疏导“早恋”、注重安全、疏导心理、化解叛逆、提升修养八个方面,精选了100个女生教育的智慧妙招,帮助班主任,尤其是新班主任,巧妙地解决女生教育中的各种难题,在保护女生身心、培养女生气质的同时,也提升自己教育事业的价值。
  •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的创办旨在为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学者提供学术讨论的平台,倡导具有科学性和创新价值的传播研究,彰显网络传播研究对传播学的理论贡献,促进传播学者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中国网络传播研究》鼓励以经验性方法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基本问题,倡导多学科、全球化视野的传播学术研究,亦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相关科学认知。本书是2010年第4辑。
  • 父母的觉醒

    父母的觉醒

    《父母的觉醒》是一本从心理与情感层面讲述教养之道的书。“觉醒”意味着对我们经历的一切事情保持清醒,按照现实的本来面目去接受和应对它,而不去妄图控制或改变它。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养孩子的时候,要依从他们的本性,接纳他们的本真。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是教育的真正开始。父母只有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热门推荐
  • 绣出完美人生

    绣出完美人生

    梅洪良,虽然你安排策划了我的重生,但我的人生,永远不会像你谋划得那般“完美”。所谓完美人生,不过是个笑话罢了!余然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里她重生了,遇到了很多事,伴随而来还有重重的阴谋与背叛……在梦中,她好像是一个旁观者,可有可无,抑或是被牵制的木偶,手脚都被名为亲情的线牢牢地绑住,尔后在某人的指挥下,被动地挥舞着她的四肢,最后她忍不下去了,亲手割断了名为亲情的木偶线,离开了那个曾经充满温暖的家……
  • 送房杭州

    送房杭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白衣逍遥王

    白衣逍遥王

    少年赵枫意外回到北宋,却不是真正历史上的北宋,小说里的人物一一现身,传说中的武功相继显威,熟悉的场景陆续上演……牧马塞外可遗恨,拈香结拜有谁人?皇图霸业付一笑,我自逍遥江湖行。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江湖,敬请期待!
  • 猎爱暖婚:高冷总裁很会撩

    猎爱暖婚:高冷总裁很会撩

    【1v1温暖治愈文,双处】云惜从不奢望爱情,直到遇到南宫澈。他傲娇毒舌腹黑又讨厌!可他总在她最需要时护她周全,甚至设计她嫁给他。“南宫澈,你算计我!”婚礼上,她揪着他的衣襟咬牙。他拥她入怀:“我不屑对女人用计,但如果那人是你,我很乐意。”“所以,你是故意的?”“当然不是,我是无心的!心落你那里了,当然要从你身上找回来,陪我一辈子!”“混蛋,我还没同意呢?”“没关系,你有一辈子时间考虑。”反正终其一生,他都不会放开她。
  • 翡翠镯

    翡翠镯

    在做了二十三年记者编辑后,我忽然很想写小说,我把它看成是我人生的又一次重新设计和规划。匍匐拘泥于纪实报道太久,文学的情结想象的欲望一直未曾忘却———今年春天来到的时候,我想起了那个曾经的梦想,开始了我的第一篇小说创作。都市生活有许多眼花缭乱的东西,节奏变化之快让我们疲惫,老朋友们疏于联络,最亲近的人难以敞开心扉,每个人都变得更加自我。《翡翠镯》的创作也是缘于寂寞和孤单。这两年我一直在网上写日志,网络的好处在于你打开一扇窗口就打开了无数扇窗口,同时它也使孤寂的人更加孤寂。
  • 少女前线一RedAlert

    少女前线一RedAlert

    (部分章节被橄榄叻,在全书修订) 大背景及设定改变自《少女前线》烙印技术使得特定人形与特定武器得以建立一对一识别关系,配合傀儡网络促成了战术人形问世。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将烙印技术运用到坦克,飞机,战舰上去呢?霍霍,那就是其他游戏....哦不,那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并非单纯地红警暴兵平推,也不是格里芬指挥官指点江山,不想统一世界,也不想天下大乱。(警告:本书存在部分的沙雕,玩梗,犯傻,文盲,常识性错误,初次写书,纯属娱乐,大佬勿喷)
  • 账户:新经济与新金融之路

    账户:新经济与新金融之路

    交易效率超出生产效率已然成为一个局部性的事实,更将成长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整体性的事实:这将是社会历史总体进程中的根本性变革。这一变革正是由社会经济体系中最微小、最基础性的单元——账户的革命所导引的。账户在未来将成为整个经济社会变革的策源地和风暴眼。本书揭示了:宏观经济是基于各类微观账户的排列组合;微观经济则是宏观账户的有序分解。我们正在进入由"账户革命"推动经济系统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
  • 仙缘劫

    仙缘劫

    人间正值烟花时节,百姓偶尔好奇地望一眼那雾气缭绕的山头,彷彿通往天际。都笑言春归山是仙人所居,却也无人有心寻访。殊不知,那春归山真是仙界与凡间的唯一交界。就在云雾的上头,有一座由霞彩晶石堆砌而成的琉璃宫殿,宫殿数里外,只生长于仙界的淡紫色延缘草绵延不绝,铺就至天际;宫殿之内,乐音如细水般潺潺流淌,祥乐安和,是为梵音。自第一位天帝诞生起,数千年来,梵乐便不曾绝断,可惜高山流水的仙音却从未自云层泄流而下,否则人们早就发现了仙界的存在。
  • 中国“超级”大学:中国大学最新、最全数据及精要注评

    中国“超级”大学:中国大学最新、最全数据及精要注评

    本书作者在十余年大学生与大学教师的生涯中,对当今中国大学的一应信息、数据和知识进行了横向对比、纵向解剖的综合分析和思考。在资料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充分体现了全面性、真实性、实用性、时新性,加上作者的简要精彩注评,相信能给高三即将高考的学生、大四即将考研的学生、研三即将考博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很好的参考。
  • 让我教你谈恋爱

    让我教你谈恋爱

    我偶尔会想起,那个夜晚印在我额头湿湿的吻是否浸润着一丝欢喜呢?我曾经喜欢过一个人,但喜欢这种事情太过缥缈,就像他喜欢我一样,套用一句“名人名言”:都不用风吹,自己就散了。席花花与林清森的爱情物语席花花追求期间:“林清森,你要多吃点韭菜,年轻人要节制啊!”看着林清森的黑眼圈,席花花语重心长“……“林清森,林清森拜拜了。林清森不动声色示好期间:“这是我给自己带的,你先披上吧。”林清森递衣服。席花花闻了闻:“你柔顺剂好像放太多了……““……”林清森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