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2800000017

第17章 附录(2)

可以想见,他这样的背景在历次运动中当然会遭罪,所以他有很多年处在牢狱之中,还曾被流放到东北改造。然而,劫难并没有摧毁他,甚至没有影响到他的身体,这也是个奇迹。过去整过他的人都去见马克思了,他还在坐飞机四海云游呢!2009年我在云南省国资委副主任办公室的电脑上,收到一个陌生人发来的邮件,说黄老先生请我去他家。此前,已经传出了聂绀弩事件,舆论风暴席卷一时。我去了他家,没有与老先生提这事。后来听照顾他的人说,大家为了怕他受影响,在电脑上做了屏蔽,老先生自己上网,就看不到关于自己的新闻了。其实,我认为大可不必,以黄苗子这样经过大风大浪的人物,在自己还理智清醒时,是不会被外人议论所伤害到的。在我见过的老先生中,黄苗子该是城府最深的一位,但是他给人的印象却是没有城府。

郁风老师似乎很少单独出现,她总是和黄苗子在一起,不过,两人如影随形,倒未必是夫唱妇随的关系。因为是美术专业出身,又一直从事美术工作,所以在美术界郁风的角色其实更重要,至少在五六十年代是如此。

有一次我前去拜访,是郁风老师开的门,问清我找谁,老太太转身叫黄老,然后自言自语说不是她的事,她就去自己的房间继续工作,再也不露面。

还有一次是在晚饭时间我到他们家,我说很喜欢郁风老师的画,她马上就追问了一句:“喜欢哪一幅?”我说了几幅,其中包括一张用欧洲的餐巾纸画的小品,老太太听了很高兴,知道我不是客套,而是真的细读过她的作品。

郁风老太太风度绝佳,是我所见过的最会穿衣打扮的女士。和同辈的朋友们在一起,她如鱼得水,潇洒自如,你绝对想象不出她是年近九旬的老人。

在郁风去世后,我写了一篇纪念文章,本来是发表在《文博报》创刊号上的,可是报纸竟然卡壳未能面世,只有打样证明有过这样一份报纸。后来我将此文收在了《黄苗子说黄苗子》一书。这篇文章我自己认为写得很好。

我第二次专程去拜访姚奠中时,一位原籍山西在北京工作的同行朋友王燕枫问我观感,我说姚老是典型的山西人,她马上很敏感地问在我看来山西人是什么样子,我回复说看看姚奠中就知道了。这当然是开玩笑,不过,姚老的性格中却实在是太山西了。

姚老和我多次长谈,每次都是始终笑声不断。老先生是章太炎的研究生,论辈份是国内学界目前在世的最老资格的学者,不夸张地说与鲁迅、周作人是师兄弟。老先生的国学修养一流,论眼界也是极高的。在书法界,他实在是个例外,因为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当过教授的书法家大概只他一例。

他对书界现今最有名的名家价格之高,感到极为好笑而又惊异,连称“了不得!”多年以前我在一个山西商界朋友胡树巍的办公室就见过姚老的字,那时就很仰慕。后来姚老的家人说我第一次去访谈姚老,据当时从中牵线的一位在我手下工作的人说,是我问他山西书法家谁最好,他推荐的姚老,所以我才知道姚老。这种损人掠美的事也是常有的,我没有跟姚老解释,因为不值得。

老先生至今主持家政,几次请我在家吃饭,请我吃山西特色饭菜。临别时还特意让家人拿来一箱家乡稷山的红枣——我向来偏爱吃枣,几乎天天粥里煮枣。也许是心理因素,我感到姚老送的枣格外甜。

我最后一次去姚老家访谈,他的弟子姚国瑾在座,是位谦谦君子,客气地说听我采访姚老,长了不少学问。其实我更感兴趣的不是姚老的书法或古典文学学问,而是他的经历、境界与状态。

(2010年10月我又有并州之行,此前从报上看到,山西省在号召文化艺术教育界向姚奠中学习。老先生九十八岁了!)我去石家庄采访黄绮,是为了他的那宗著名的对联丢失索赔官司。老先生在家认真接待了我,谈了不少,后来我写了大篇报道,蒙王连弟先生青睐,在《新闻出版报》发了一整版,标题是“一副对联索赔六万”。那官司他赢了,可是执行却似乎并不如意。

黄绮是河北大学教授,有风度,看上去也像是有学问,但是我没读过他的书。对他的书法,似乎当时也没什么感觉,以至于我甚至没请他写幅字。

我可是专程去石家庄采访他的!黄绮去世后,河北省书界的分量就更加失重了。

他当年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可是至今连一本像样的作品集也没有出过。他在河北大学是教授中的头牌,当年的助教、副教授,对他极为敬重,据说某某某在黄绮先生每年回一次河北大学时,便提前把黄绮送他的对联挂起来,以迎接这位大牌学者——说起来不好意思,我只知道黄绮是学者,但是居然从来没在书店见到过他的学术著作。当然,有著作没著作,其实对学者来说无所谓。学问是圈里内行两三个人才明白高低上下的事情,外人只能根据包装与地位、职务来得出盲目的结论。

去采访萧乾,是九十年代中期他刚推出《尤利西斯》译本时。这部书当年大出风头,虽然到现在为止也没几个人能读懂,但是却流行一时。

萧乾家里摆得满满的,一望而知是学者、作家的作坊,没有一点观赏性,墙上拴着绳,上面别着纸条,卡片。真正井井有条、比图书馆还整洁的书房,其主人大都是不读书、不作学问的,如果说有例外,那就是袁行霈先生的书房。后来我的书房在满与乱上,远远超过了萧乾,或者说,超过了我见过的任何一个学者或作家。

那时我的表弟张久英刚从家乡来北京工作,为了给他提供开眼界的机会,我在采访时带他一同去了,过后他还写了篇印象记投给报纸发表了。

我对《大公报》史有特殊的兴趣,这些年也结识了不少老《大公报》子弟,而在这个圈子里,对萧乾的评价却是相当不正面的,尤其是在《大公报》“起义”过程中的表现。这是出乎我意外的。据王芝琛先生讲,沈从文去世前明令家人不许萧乾参加自己的追悼会,而沈从文是萧乾在《大公报》的引路人。

《尤利西斯》难译,所以译本不断修订。我手头的第一版是萧乾的签字,最新的一版是文洁若先生的签字。我写的四千字通讯,多家报纸发表,颇出风头。

关于启功先生我已经写了不少文章,但是还有想说的话。人们都说启功是个一团和气的人,其实,我认为启功虽然有和气甚至圆滑的一面,但是更有严厉刚直的另一面。他也不是那种你好我好大家好,口不称人是非的老好人,读过我的访谈录就可明白,他之月旦人物、品藻臧否,一针见血,是很不留情面的,毫不客气。在这里,人如其字的说法是不全面的,因为启功的书法非常柔美轻盈秀丽,完全是帖学一路,看不到碑学的硬朗与气魄。他的书法形成了自己的面目,以至于即使是临写随便什么古人的书法,效果让人一看,明确无误地可以认出是启功。我私下里认为,如果临仿古人也都统一到自己的风格里,那实在不算多么高明。历史上董其昌就是这样,当然董其昌是承前启后的大宗师,以自己风格临仿古人,也有点铁成金之妙,而启老似乎对董其昌不太以为然,不知为什么在书艺上反而步香光后尘?本丛书中我所写的《启功说启功》,大概是唯一一本写启功而不采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姿态的。这本小书,是我迄今所出二十多种著作中,我自己最满意的一本,也是行家们评价最高的一本。

徐邦达徐邦达在家里像个老小孩,在房间里走进走出,见我在客厅里坐着,也并不打招呼。后来他太太招呼他,才坐下来与我谈话。

徐先生非常自信,即使在九十高龄,在书画专业上讲话的口气不容置疑,如数家珍。翻开故宫书画册,老先生就自顾自地讲起了一幅幅画的来历。

滕芳女士非常热情。

有人说如今有钱什么事都好办,说这种话的人显然是片面的,因为在中国有一些地方是钱不好使的。

不必讳言,徐老很有钱,以至于滕芳女士说他闹着再买处很贵的房子,但是,徐老再有钱,也无法让他在有病时得到最好的待遇,连个病房都要惊动很高位置的人才解决了。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都享受副部级特权,关键是体现在医疗上,而社会科学领域无论成就多高,只要没有混上相应的官位,比如钱锺书的副部级副院长,就无缘得到最高级的医疗服务。医疗与教育是最需要公平的领域,而在目前,知识分子只要不从事科技工程,又不当官,就成了高干病房外的“普通患者”。此事滕芳女士跟我讲起来义愤不已,她说徐邦达为国家做的贡献比那些院士不大?比那些副部长不大?我到香港见到饶先生,他对我讲:“我可以跟你谈十天也谈不完的。”可惜我只有三天时间。三天三次访谈,留下了一篇对话录,那篇文章可以看出,饶宗颐是性情中人。

如果内地没有几十年来的运动与劫难,不知会有多少饶公一样的人物?遗憾的是历史无法假设,与饶公同一时代、同样水平的几乎被一网打尽,读书种子在神州无处容身,而港英当局却为饶老提供了一方净土,著书立说,写字作画。因此,我很反感有人说香港是文化沙漠,因为香港从来也没有仇视过文化,没有仇视、整治过文化人,只是香港的风气重商不重文而已。香港在任何一个方面也不比新加坡差,可是没有人说新加坡是文化沙漠。

(2010年,有一天我开车听广播,居然在新闻联播节目听到了温家宝总理接见饶宗颐,而且是在他的生日那天!老先生要去敦煌。如此高龄,还有如此精神,实在难得。)崔子范的画风是从齐白石化出的,更简单、更粗放、更结实。不过,齐白石的风格只可有一,不可有二。而近来连崔子范也成为一些人效法的样板。

崔老精神乐观,近年退居故乡,听说也有一些不如意,其实,作为老干部,其实真的不必太在意身外之物。书画本是烟云供养,赏心怡情之物,若为所累,就是误区了。

我去青岛,有人自告奋勇要开车陪我去见崔老,我婉言谢绝了。对于一位年过九十的老人,除非确有必要,后生不要轻易地打扰。

杨先生在香港的住处,在我看来并不算大,可是当地人听了都说那是半山的豪宅。杨善深擅长春宫画,我看过几本画册,都有,是那种好色而不淫的类型,画得倒没露点,可是题诗却大有薛蟠的神韵。

老先生拿出赵少昂等人的书信来让我看。老先生的客厅里墙上镜框里装着未托的书画,显然是准备出售的。

后来我在北京见过他最后一面,老先生拉家带口,济济一堂,我本来都带了手下员工,摄像、录音、照像机全准备好了,结果一看是全家欢的格局,兼之另有俗客在场,也就没有打开话题,只是寒喧应酬。非常可惜,这次失去的机会,永远无法弥补损失了,不久后杨先生就去世了。

岭南画派四大家,我都下过一点功夫研究,从个人兴趣出发,觉得赵少昂与黎雄才在成就上更突出一些,但是四家都有自己的特点。

白雪石白雪石画了一辈子画,是骨子里的北京平民,平和随意,与世无争。白雪石最成功的是他的山水画教材,发行量之大,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

老先生其实去桂林次数并不多,可能还不如我去桂林次数多,可是国内画漓江山水的最出名的,就是白雪石。这便是品牌效应。

白老在和平门的住房,紧挨着全聚德,蒙他请我吃烤鸭,还在大堂里他当年画的巨幅作品前合了张影,按照一平方尺两万元计算,那张画恐怕得值百万元,可是我亲眼看着老先生掏的现金付饭钱。过去画这张画时,还不时兴要钱呢。中国这几十年的账实在是太乱了,没法儿说!有一位圈内人士说,白雪石有恐高症,所以他画的山都是平的。

这倒是我所不知道的。

全聚德成为上市公司后,烤鸭涨了价,一只要二三百元了。我再到和平门店,发现大厅没了那幅画。

除了我所在报社的领导以外,只有王世襄老先生一个人枪毙并改过我写他的文章,这是一个极耐人寻味的例外,因为他上的是美国教会学校,按道理讲,燕京大学应当灌输美国的价值观的,而新闻自由、作者的独立客观立场这些价值观与民主精神原则,最集中地体现在对待报刊的采访与报道上。出于礼貌,我认可了这一改写稿,当然是有所保留的,事后听出版社的编辑讲,对约人写的王老新书的书评,他也是要改写的。这倒有些像如今某些机关官员的做法。

讲起收藏来,人人都知道王世襄,他自己却说自己当年是取人之所弃,没什么像样的东西。王老还以美食见称,据我的见闻所及,只有刘文杰先生不买账,告诉我他才是真正的美食家,而王世襄是“土美食家”。世上的人与事,孰是孰非有时真是说不清,对外人尤其是说不清。

有一次谈到嘉德那次拍卖王世襄的藏品,满堂红,大发了利市,成交6300万元,王老对我说,他的朋友们没有一个同意他把藏品捐给国家的!王老出身官宦人家,但是喜欢强调自己是书香门第。书香门第在中国有特定含义,或者著书,或者讲学,总之,是以文化为业。古人有所谓狂狷之论,王世襄的性格中便不乏狂狷之气,表现之一是事事不服软,比如讲起书法,老先生可能认为我还算不外行,所以说自己的字不行,但是,“该怎么写、是怎么回事我心里都清楚,就是没练。”当时我心里就笑了,当今书法名家在我面前坦承自己的字不好的不乏其人,因为当着明人不说暗话嘛,不过从来没有哪位做过这种解释。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下)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下)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 走近王羲之

    走近王羲之

    本书是一部从时代背景、家族源流和个人经历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研究王羲之的历史文化专著。
  • 乔布斯传

    乔布斯传

    苹果教父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年轻人热血创业的偶像。震撼世界的新潮科技之先锋人物。
  •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

    作家忽培元,能文能诗能画,与传主有心灵契合,故下笔如有神。本书着重刻画了传主的耿耿风骨和多方面才华,从社会历史和人物关系中,注重细节的递进和语言的文学情味。清代乾隆年间,“独领明月清辉”、人文荟萃的扬州,画坛中八个画家横空出世,一扫画苑中的陈腐气息、匠人气息,作品张扬个性,无论是画山水、人物,还是花卉、虫鱼,均与前人迥异,让世人惊骇,惊叹出了“扬州八怪”;而“八怪之首”,就是郑燮,字板桥者。此人不仅在三百年前,以他特立独行、别具一格的字画、诗词——尤为道情十首,名重当世,即使三百年后的今天,以他的画竹,及含义无穷的“难得糊涂”的四个大字,几乎家喻户晓。
  • 逝去的风流(清末立宪精英传稿)

    逝去的风流(清末立宪精英传稿)

    本书讲述清末十年,国危民困,为平息革命声浪,立宪派人士掀起并领导了一场旨在通过和平改革,铲除专制制度,建立民主政治体制的立宪运动。投入到这一运动者,既有名不见经传的上百万草民,也有不少各界头面人物,奔赴呼号,为民请命,声势所向,掀起绝大的政治革新巨潮,甚至波及民国初年的政局。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们爱说话2:开场白、场面话、客套话

    我们爱说话2:开场白、场面话、客套话

    在生活当中,我们的每一个思想,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会通过心灵运行的规则反映在生活经历上,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关头只有那几步,特别是在关键的时候。活动上一段热情洋溢的开场白,迎宾时一段文采飞扬的场面话,答谢时一段感人至深的客套话,都能使你的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示,同时让你的形象熠熠生辉,让你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翻开本书,从理论到实践,从语言规则到表达技巧,从礼仪习俗到禁忌,全方位提高你的说话能力,让你一鸣惊人,扶摇直上,给自己创造一个更加精彩的人生。
  • 闯入修仙界的二哈

    闯入修仙界的二哈

    变成一只哈士奇,流落修仙世界,该怎么生存?靠卖蠢打滚?靠撒娇卖萌?不,这不是他的选择,他要泡尽仙女妖女魔女,拳打妖皇,脚踢道君,然后让魔王给自己当小弟!且看神奇二哈,笑傲修仙界!
  • 血魂传说之黎明

    血魂传说之黎明

    这里是一个科技极为发达的世界,同样也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世界。吸血鬼,基因武器,亦或是体能开发到极限的特工,他们为了各自的势力和目的,或组织进行着战斗,谁能拥有能源,谁就能拥有整个世界。
  • 念你的每一天都是晨曦

    念你的每一天都是晨曦

    她定睛细看,发现窗外不知什么时候飘满了五颜六色的心型气球,糖果般美丽透明的颜色,缤纷得如同夏日最轻盈甜美的梦境。这是熙南爱的告白吗?
  • 1998之巨擘崛起

    1998之巨擘崛起

    1998年夏,重生归来,强势崛起,一路碾压,吊打各行各业大佬!
  • 面朝季尧,春暖花开

    面朝季尧,春暖花开

    陶笛半夜起床喝水,撞破未婚夫跟闺蜜的奸情。她的亲生母亲不帮她讨伐,反劝她成全。还真是————爱情的巨轮说沉就沉!友情的小船说翻就翻!亲情的火苗说灭就灭!感觉自己就是个杯具的陶笛,不小心撞到来家里急诊的“外科医生”。高冷大叔一眼万年的盯着她,语气坚定,“丫头,不介意闪个婚体验一下人生吧!”陶笛懵了,就这么赌气的把自己嫁了出去。本以为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过了,谁知婚后某一天她发现了医生老公的各种秘密……秘密曝光,她愤怒—“我要离婚!”“我们之间只有丧偶,没有离异!”“无耻,猥琐!”“回家,解锁!”于是,卧室里传来的是女人扶腰的求饶声。还有男人低沉的警告声,“陶笛,提一次离婚解锁一个新姿势!!”
  • 我真是超级富二代

    我真是超级富二代

    【最火富二代文】有的人生而为王,有的人落草为寇。看最弱富二代如何逆境崛起,走上人生巅峰!!!
  • 斗罗大陆之冰灵帝蝎

    斗罗大陆之冰灵帝蝎

    刘冰儿,本是与圣灵教无冤无仇,可惜圣灵教的那群畜牲却追杀她的妈妈。刘冰儿如何为她的妈妈报仇,尽请期待!
  • 宿命决

    宿命决

    新的大幕已经拉开,诸神的时代已经到来!少年如何挣脱宿命。一语成譏《宿命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