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3100000003

第3章 缘起:让我们揭开禅宗的面纱 管理禅法7日参(2)

“我在屋子里掉的。”小和尚说。

“那你在院子里找什么呀?”师父有些责怪地问。

“因为院子比较亮啊!”

禅说管理:

禅修的目的是让我们获得智慧,因为没有经过禅修的人,即使你是大企业的CEO,在禅师的眼里也是一个迷失的众生。禅修的大事就是自我的觉醒。“一念觉,众生是佛。”觉醒就是既能看清自己又能看清别人,管理的本质就是管人。禅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真心去听去看,随处都可以听见和看见管理的奥妙;只要管理者静下心来观察,工作中的事事物物都对自己的管理有启发。用禅的方法和精神去管理,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的智慧是现成的,只是没有被我们开发出来,禅就是开发我们智慧的一种方法。

禅的目的在于开发一个人的内在的真我,只有静心发慧,管理工作才能有创造性。事实上禅的精神是超越了宗教观念的,通过禅修我们才能体验到活在当下的于佛无别,也就是禅宗经常提起的“即心即佛”。

在禅宗看来,人只有证实了真我,才可能摆脱一切诱惑。当管理者必须依靠着权势来行使权利的时候,他就会显得非常脆弱,管理者如果在心灵上清除有所障碍,做任何工作都不会顺利。禅师说:“一心有滞,诸法不通。”

管理者要想心平气和地工作,就要按自己的本质去工作,按别人的特点去对待别人。要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有其缺点和优点,能力和经验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扮演独特的角色。但是,大多数人不能认可这一事实,特别是管理者总抱着一颗挑剔自己和别人的心态,以至于满腹牢骚、急躁之下就会做出错误的决定,禅宗三祖僧璨在《信心铭))中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为憎爱,洞然明白。”

我们日常工作中的种种问题,管理者都应该用审慎的态度去对待,因为这些问题都包含着深妙的意义。把这些问题参透,都能达到启迪我们心智的目的,在种种经历和教训之中开发我们的智慧。

这样做,好比我们在夏日的傍晚,来到郊外的公园散步,静谧的景色使我们与周遭的事物融会在一起,忽而忘我。我们会产生许多奇思妙想,如果我们在工作中也能达到忘我的境界,周围所有的事物都会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各色各样的花朵都有各自的美丽,管理者要善于给自己定好位,然后接纳自己,而不是按别人的标准给自己定位。这样我们就会本末倒置,烦恼无尽。对于管理工作也是这样,首先要把问题定位,然后寻找最适合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根据别人的观念或把理论上的概念生搬硬套。

管理者在工作中,有时候也容易犯小和尚一样的错误,那就是定位错误。当我们遗失了工作的钥匙时,我们往往却找错了地方。

因为我们的观念上有这样一个错误的想法,亮的地方比较容易找到东西,而在这样的浮躁中,失去了正确的方向。世界幽默大师卓别林表演过这样一个场景,两个人睡在阴冷潮湿的坑道里,一个士兵忽然觉得自己的腿痒,便抱起腿猛挠,怎么也不管用。结果,睡在旁边的士兵醒了,照着腿痒的士兵就是一拳,他被打愣了,这才明白自己挠的是别人的腿。管理者在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就不能准确定位,这样不但会闹出笑话,而且会产生决策的错误。

五、明心见性管理自在

禅宗公案::

有一天,佛陀的弟子阿难在一个贫民窟中乞食,这时一个穷人对阿难说:

“我很穷,没什么可布施的。”

阿难说:

“布施可以使你变得富有。”

穷人说:

“我已经穷到连一日三餐都难以为继了,拿什么布施呢?”

阿难说:

“那你就拿你的贫穷来布施吧!”

禅说管理:

实现自我的觉醒的第一步,用禅的语言说就是“明心见性”,见性就是见到自己的本性。管理者的管理实际上就是管理人的本性。

人的本性是天成的,是完美圆融的。人们也许会问,这完美圆融的本性来自何方?禅师说:真空妙有。这种“空”是一种超然的境界。

任何管理上的智慧都来自于这个境界。这说明,管人的本质又是管理人的精神,得人心者才可以得天下,赢得下级对管理者的心,企业管理就好办了。与大家相处,应该留有余地,也就是生存的空间。

有了空间,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斤斤计较,对立情绪少,就能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团队。“空”是人类生活必需的,有了“空”才能孕育一切。“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个“无”就是禅宗所说的“空”。

自性是圆融的,因为人的自性是无所障碍。无须依赖,无所执著的是一种安详的自在。因为自性源于空性,任何的执著都是一种阻碍,它阻碍着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智慧就是从真空中生出的妙有,领悟到这个道理的人不造作,不贪婪,不虚伪。所以,空性对于我们有重大的意义,虽然空性并不是空间的概念,但是我们可以用空间做一个相似的比方借此来理解空性的妙用。

在管理中很多的问题,都是由空间错乱所引起的。一次冲突,一次车祸,一次事故都是由于不恰当地侵占了别人的空间而发生的。如果我们把空间都进行合理的安排就能避免问题的发生,无论是人与人的空间,物与物的空间,以至于思想与思想的空间,市场的空间都是如此。管理者有了好性情,才能利用和管理好空间。

禅说:“水清月自现”,人只有在觉醒的时候才会有好的性情。

管理者只有在头脑清静的时候才能思考问题,所以,一个管理者要学会陶冶自己的性情。

阿难在佛的弟子中记忆超群,他告诉我们,我们的性情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现实状态决定的,我们的性情的贫穷与富有存在于我们的内心之中。当我们在物质的烦恼中苦苦挣扎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痛苦;当我们以布施的心对待一切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富足。

管理者性情陶冶的关键,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心去面对事物。

当我们的心是无私的时候,我们就能获得清静的智慧,我们的判断就能非常准确,因为无私的性情会让我们拥有一个清妙、恬淡的境界。

大多数人都是比较自私的,但是他们不知道痛苦和愚昧的来源正是自私的道理。减少自私获得智慧和禅的方法之一是慈悲和无嗔。慈悲是真心地关心别人,达到忘我的境界。在关心别人的时候,不应该有私利在其中,别人自然会感受到你的真诚。无嗔就是一种尊重,就是真心欣赏每一个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就是肯定别人的工作。轻视甚至是愤怒就是否定了别人的存在,一个管理者不能被员工所接受,都源自于这个管理者不懂的欣赏和接纳别人,就失去了一个好的人际关系。

在管理工作中,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管理的意义都是在人群中实现。怎样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呢?禅告诉我们要学会忍辱,这不是让我们强压怒火,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火山爆发。我们要做的是接纳和化解,这叫做“忍无可忍”,做到没有什么侮辱可以忍耐的,这是最高级的忍耐,这才是禅的忍辱的最高境界。

六、禅境管理自然和谐

禅宗公案::

源律师问大珠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吗?”

大珠说:“用功。”

源律师问:“怎样用功?”

大珠说:“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源律师说:“一切人都是这样,岂不是同师父你一样用功?”

大珠说:“不同。”

源律师说:“有什么不同?”

大珠说:“他们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思索;睡觉时不肯睡觉,千般计较。所以说不同。”

禅如是说:散乱的心,是失败的根,如果我们专心做好每一件事的时候,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

禅说管理:

禅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智慧,禅也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因为禅意味着自然和谐。当我们的管理达到自然和谐的境界,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会处在快乐的境界之中。所以,我们也把禅的管理叫做快乐管理。管理不是造作与强求的,如果你刻意追求,快乐如惊弓之鸟立刻远离你而去;如果以真心的投入,踏实的态度面对管理,快乐本来就在你的身边。管理者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管人真难管人真烦,这是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强求,在这个商业化的社会里,人们通过竞争和效率,把人们的心力完全压榨出来。人们太忙了,也太累了,特别是处在管理者的位置更是这样。许多管理者已经体会不到精力充沛的快乐,他们在工作亢奋之后,就会显得无精打采。

要达到工作中的快乐,管理者就不能采取逃避的“鸵鸟政策”。

很多管理者都是迫于无奈,他们为了此生存,不能不去工作。但是他们的内心又不愿意面对现实。因此,管理者总是处在一个焦虑的状态。因此,很多管理者在工作中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挑剔别人,不但挑剔别人而且也挑剔自己,这样的管理既让别人反感又让自己讨厌。

禅告诉我们,人要勇于承当,只要在工作中承当一切艰难险阻,我们就不会怨天尤人,心灵也变得快乐起来。没有对困难的承当,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人工作,管理水平也得不到正常发挥。任何事物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如果我们太过追求,无疑是为自己的烦恼制造理由,我们可以在工作和事业上追求卓越,正因为不能完美,所以我们不会停止追求,追求是一种工作状态。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可以无限地接近完美,但是永远也达不到完美,这正是生命的意义,也是管理的魅力。

管理的方式和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快乐的管理者。快乐地工作是可以实现的,因为每个人都能通过改变自己的方式和态度改善自己的心情。一个积极的人不应该是一个焦虑的人。很明显,如果一个人以积极的心态去工作时,境遇的顺逆已经不能影响他的生活和工作了。一个积极的人好比一个太阳,在自己发光发热的同时也能温暖照耀着别人,难就难在如何获得积极的心态。

禅宗非常重视工作本身给人心灵带来的净化作用。百丈禅师创立了“百丈清规”,鼓励大家自力更生,他自己也恪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原则。我们应该把工作本身看作对禅的修行,这就是一种对工作的承当。如果你承当了工作就是快乐,如果你不把工作当成是一种苦行。如果你选择不工作,那将是更大的苦行,因为你的不成当使你的生活失去了意义,人生失去了价值。

管理者要在实际工作中体验到快乐和自己的价值,首先要培养自己积极看待问题的习惯。当管理者了解了问题的本质的时候,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去面对,经过深思熟虑,再采取行动;当工作中遇到难题的时候,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自我反省,不能推诿责任,自己给自己找借口,这样只能使事情越来越糟。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洛说:“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创造自己的幸福,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遇到的种种难题负起责任。”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总是不那么完美,所以,我们的快乐必须建立在不断地迎接挑战之中,而不是希望有一天事情全部都办妥了,那时可能是我们生命终结的时候才能达到。

七、先有禅定后得自由

禅宗公案::

宋朝学者苏东坡,有一天突然在学禅上有所领悟,便写了一首诗: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干。

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

写毕,便差遣他的书童送给金山寺佛印禅师。佛印看罢,便在上头批了字,要书童带回去。苏东坡收到回信,心想佛印一定会大大地赞美那是一首好诗,于是急急拆阅,没想到佛印竟然批着“放屁”二字。他不禁动气了,于是渡江来到金山寺,要找佛印理论。据说佛印很有神通,早就在江边码头等他。两人一见面,苏东坡便责问佛印,而佛印却轻描淡写地说:“你不是已经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了吗?怎么会被‘放屁’二字吹过江来呢?”

苏东坡哑然无语。

禅说管理:

管理者要通过禅的修行开启智慧之门,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要从烦恼中解脱出来,不要让自己成为工作和欲望的奴隶。坦然地面对,自由的心态决定了一个人心理健康和价值观,也决定了我们能否活得自在。人们成天高喊着要争取自由,可是,真正束缚自己的是自己的欲望。欲望的驱使使我们成为心灵奴隶。人对名、利、财、食、睡的追求,正是我们不自由的原因。这不是名、利、财、食、睡本身有什么过错,错在我们的心。佛告诉我们应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说让我们的心不要贪恋执著在这些欲望上,要学会放松。我们可以也应该追求,但是我们的心一定不能在追求中迷失方向,这样我们才能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只有先解脱,才能获得清净,我们的智慧才能显现。

禅所提倡的自由,不是我们平时所讲的那种人身和思想的自由,禅的自由是一种心的自由,禅的修行就是为了解放自己的心。

现代人把自由理解成为“为所欲为”,甚至认为纵欲才是一种自由。

其实,他不知道欲望正是我们心灵的枷锁,因为人们已经为自身的欲望所驱使,而成为欲望的奴隶。现代人也许得不到身心的自由,身体也许是自由的,但是并不自在;心可以胡思乱想,但是不能得到解脱。因为现代人是由物欲和境界所转动。物能转心是奴隶,心能转物是自由,心灵上的自由才能升起智慧。

依照禅法修行,要想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必须先有禅定的功夫,欲动先定。如果没有禅定,就好像万里波涛没有大坝一样。我们的欲望就好像洪水,如果我们不用禅定管住洪水,那么我们就达不到任运自在的自由。

同类推荐
  • 用好心理学,管理企业就这么简单

    用好心理学,管理企业就这么简单

    作者为我国一家大型综合三甲医院的院长,专攻心理学,既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而且在多年企业管理心理学咨询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实际案例。《用好心理学,管理企业就这么简单:一位心理医生和企业管理者的对话》以心理学指导,用中国式的人文关怀,从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以及一线员工三个管理层次,深入浅出地阐述企事业中的管理问题,包括成功管理者必备的心理素质、管理者个人魅力、群体心理分析及群体冲突、领导者的心理修养和领导艺术、中层以及一线员工的心理管理。全书采用大量的实际案例分析,语言流畅,通俗易懂,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 向诸葛亮借智慧

    向诸葛亮借智慧

    本书从管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的知识,解读诸葛亮的一生,对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赤壁大战、空城计、斩马谡、六出祁山等大事件都有精辟的分析,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观察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既讲故事也分析规律,并与当今现实生活相结合,古为今用,总结出能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规律和技巧。
  • 用几千元本钱发财的50家店铺

    用几千元本钱发财的50家店铺

    账单、房租、贷款、缴税、信用卡透支、父母养老金……所有这些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每个人都有创业和成功的梦想,但有的一鸣惊人,有的却一事无成。原因何在?书中在各行创业成功的主人公会告诉你答案。创业未必需要高成本,用智慧把握商机才是最重要的。
  • 乡镇财政基础知识

    乡镇财政基础知识

    乡镇财政是最基层的一级财政,在巩固乡镇基层政权建设、提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地方和谐发展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近年来,随着我省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城乡社会公共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公共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各级财政投入“三农”的资金大幅增长,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和监督的任务日益加重,乡镇财政的基础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 我最想学的销售技巧:销售是个技术活儿

    我最想学的销售技巧:销售是个技术活儿

    《我最想学的销售技巧:销售是个技术活儿》中所提供的种种技巧,不管是挖掘需求还是推动成交,都是拿来就可以使用的绝招,杜绝含糊其辞,没有空话套话,一看即懂,一用就灵,即学即用,实用、搞笑的销售技巧,切实解决销售中的问题。
热门推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玩坏诸天的道主

    玩坏诸天的道主

    楚叶:咦,你们快看,我抓到了一个主角,他看起来好像很好玩的样子,不如我们来玩他吧!某主角:.......你怕不是想要被打?楚叶:?你在说什么?说清楚点。某主角:.......少侠前辈开心就好。你随便玩,玩坏了算我倒霉。笑傲、射雕、长生、盘龙、遮天、飞升、星辰等主角:......好气喔!(这是一个突然无敌,然后玩坏了诸天万界的故事。写作风格如简介,不喜者慎入。读者女装裙:531880093)
  • 去斯可比之路

    去斯可比之路

    那个叫李玫玫的女人美丽的脸庞此刻又鲜活地浮现在我眼前(当然真实的她不叫李玫玫)。我刚见到她时,她是那样优雅,说着一口流利的意大利话,周身透着米兰的风韵。在那战乱的岁月里,她和我们几个人的友谊使得苦难也变得温馨起来。然而在短短几年内她是一直走着下坡路,到了最后,竟然是在一件偷钱的事件中出局的。
  • 高武巨擘

    高武巨擘

    热血和诡秘互搏,东方武者与西方异能者鏖战,谁可跨越荆棘,踏足巅峰?超凡的传说不曾湮灭,应信史诗与神话从未远离......
  • 李觏政治思想研究:儒家功利学派在宋代的发展

    李觏政治思想研究:儒家功利学派在宋代的发展

    李觏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北宋儒家功利派的开创性人物。1980年我在《李觏集》前言中写道:“李觏的思想,不仅是当时社会条件的产物,而且还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根源。李觏多方面地汲取了前人的思想,具体说,其伦理观,主要是继承了儒家的纲常名教观念。
  • 释迦氏谱

    释迦氏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长安花落十三月

    长安花落十三月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她顾倾城这辈子怎就和这姓容的杠上了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科学技术百问百答(青少年科普知识百问百答丛书)

    科学技术百问百答(青少年科普知识百问百答丛书)

    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是指采用广大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目的是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欧战前后:国人的现代性反省

    欧战前后:国人的现代性反省

    《欧战前后:国人的现代性反省》内容简介:欧战后的欧洲,人们对社会文化危机的反省,存在两个取向: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一是反省现代性,它集中表现为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批判理性对人性的禁锢,转而强调人的情感、意志与信仰。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思潮东渐的研究,成果丰硕,而对于反省现代性思潮在中国的反响,研究却十分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