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3500000005

第5章 一寻根溯本求自我(2)

在老子之前,人在认识外界环境的基础上,已经开始探究自身,并且逐步对人有了一个模糊的总体印象。比如,晋灵公曾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里所说的人,虽然还是在指人的个体,指每一个人,但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普遍性,含有所有人的蕴意,指所有人中的每一个人。不过就一般认识水平而言,此时的探究具有三个特点:

其一,当时所说的人,大都是指人的个体或人的群体,一般是在探究此人如何,彼人如何;此种人如何,彼种人如何,还没有将人提高到类的高度,没有出现与其他物类划分界限的有关人的观念。

其二,当时探究人的目的,主要着眼于人的命运,着眼于人在与外部环境接触中的吉凶,还没有将人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致力于人的本性、本质的研究。

其三,当时探究人,眼光往往局限在人世的范围之中,局限在人的行为、人的功业、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上,还没有将视野转向人的来源,更没有将视野投向人赖以生存的天地万物的源头。用现代人的语言说,也就是还没有从人的源头、宇宙的源头来考察人,还没有站在宇宙论的高度来考察人,甚至还没有产生宇宙的观念。

这三个特点说明,人作为一个类,还没有明确的自我意识。

这个意识是由老子唤醒的。

1.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老子非常重视人的智慧,并用两个字来表述它:一个是“智”,一个是“明”。

在老子看来,人生在世自然而然就有智慧,而且也必须有智慧。因为人既然来到了世上,那就要生活;要生活就要与外界打交道,就要适应外界的变化,利用外界的事物;要适应外界的变化,利用外界的事物,那就要认识外界事物,把握外界事物变化的规律。而这就需要智慧。没有智慧就不能生存,更不可能发展。他说: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是谓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日明,不知常,妄作,凶。

大意是说:把自己的心境打扫得干干净净,干净到一丝杂念都没有的程度;让自己的心境平平静静,平静到一丝波澜都没有的程度。天下万物都在那里生死变化,我用这种毫无成见、毫无私情的眼光观察它们的来往反复。天下众物纷繁杂乱,但是最后都将回归自己的本根;回归本根也叫做人静,人静也叫做遵循变化的趋势,遵循变化的趋势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懂得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就是明智。不懂得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违背规律胡作妄为,就会引起灾难。

这里谈到了达到智慧的方法,这就是虚心静观;这里谈到了达到智慧的标准,这就是懂得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这里谈到了之所以要有智慧的原因,这就是避免人生中的灾难。

这里还蕴含着一层意思,这就是人与万物的区别:人是有智者,是观察的主体;万物是无智者,是观察的客体。所以文中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不过老子并没有将观察的客体完全局限在外部世界上,他在对外部世界作了深刻的观察之后,又将目光折射回来,观察到了人自身。在他看来,人的智慧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另一部分则是对人自己的认识。他说: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大意是说:了解他人是一种智慧,而了解自己更是一种智慧;战胜他人表明自己有力量,而战胜自己则表明自己很强大。

在老子看来,了解他人和了解自己都是智慧,然而了解自己比了解他人更进了一步。

为什么这样说?

其一是因为了解自己要比了解他人难。之所以说难,那是因为自己看不到自己,自己想不到自己;而要看到自己,想到自己,就需要有更大的智慧,需要有以他人为鉴的能力。

这一点,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韩非用具体事例作了说明。

他说: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杜子日:“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故日:“自见之谓明。”

楚庄王只看到越国朝政混乱、兵力薄弱,而看不到自己国家朝政混乱和兵力薄弱,因此想去讨伐越国。杜子认为这是不明智的,并且用眼睛只能看到外物而看不到自己为比喻,使楚庄王明白了自己的缺陷,停止了愚蠢的行动。韩非通过这个事例说明老子“自知者明”,并且下结论说:达到明智是很难的,之所以难,不是难在了解他人,而是难在了解自己。

其二是因为了解自己以具有自我意识为前提,而自我意识一旦产生,它就将会把人的智慧由个体自我意识引向类别自我意识。当人有了个体自我意识的时候,也就在人的头脑中树立起了一个自我的标的,形成了—个全新的认识目标;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就会在深入了解个体自我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类别自我的意识。

2.执古之道御今之有

老子在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时候,其中的“自”,还是指人的个体自我,指我这个人。不过老子没有将自己的眼光停留在个体的自我意识上,他在继续向前探索,使自我意识得到了升华。

比如他说: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在这里,老子直接用了“我”字来表示自我。不过这里的“我”已经不是一般的个人自我,而上升成了群体的自我,它代表着一群人、一种人,亦即圣人。

圣人与常人有什么区别?老子作了描绘。他说: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在老子看来,圣人不同于常人的地方有两点:一是他“以百姓心为心”。也就是说,在他的身上凝结了众多人的共性。二是他“德善”、“德信”。也就是说,在他身上凝结的这种共性,不是一般的共性,而是人身上共有的优秀品德,是善的品德和信的品德。这两种品德,标志着人的本性和本质。由此看来,站在圣人的高度说,自我已经具有了人类代表的意义。

不过,在自我完全升华为人类自我的时候,也正是人将自己与其他物类并列起来的时候,也正是人寻找到了自己的源头,寻找到了自己源头的源头,寻找到了宇宙源头,并站在宇宙源头对自己进行观察的时候。

老子将宇宙之源称为“道”,将站在宇宙源头观察人、观察人世称为“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他说: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也就是说,能够知晓宇宙之源,能够站在宇宙的源头来观察现今的人世、现今的人,这才合乎事物的规律,这才能对现今的人世和现今的人有个透彻的认识。

为什么将宇宙之源称为“道”?为什么必须站在道的角度观察人?要理解这一问题,尚须继续顺着老子的思路往下走。

圣人的优秀品德、圣人的盖.性和信性是从哪里来的?老子还在继续探索,并给出了答案。他说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J乙之未孩,傈傈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皿琶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在这里,老子首先列举了圣人与常人的不同之处,其中包括:常人将人世视为节日的庆典,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高高兴兴,而我却淡淡泊泊,像一个未明的婴儿,混混沌沌;常人好像很富有,而我却像把什么东西都丢掉了一样,呆傻愚笨;常人聪明伶俐,而我却昏昏沉沉;常人目光犀利,而我却愣愣怔怔;常人都好像有什么新的发现,有什么新的收获,而我却一直顽固守旧,显得又古老又孤僻。

其次讲了我与众人不同的缘由。在老子看来,作为圣人的我,之所以与常人有如此多的不同之处,原因在于我的身上集中了人们共有的善性和信性,而我之所以拥有善性和信性,关键在于我“贵食母”。

什么叫做“贵食母”?

“贵食母”,就是注重遵照母体遗传给我的原本之生。

我的母体是什么?

在老子看来,也就是人类之本、人类之根。说的具体一些,就是创造出人来的自然环境,他称其为“天地”。

为什么是指天地而不是指某个人呢?

那就是因为,作为圣人的我,已经不再代表某一个个体的人了,而是代表出类拔萃的人,代表人类中的先进阶层,或者进一步说,它代表着人类。

在老子看来,人类是由天地产生的,所以以天地为母体。

他说: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其意是说,天下万物都有个开始,这个开始也就是天下万物的母体。这个母体不是别的,就是天地。在天地产生之前,宇宙浑然一体,无形无象,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所以称为“无名”;天地是宇宙中出现的第一对有形有象,可以用语言表达的东西,所以称为“有名”。

天地是万物的母体,人是万物中的一员,所以也以天地为母体。

人以天地为母体;人是万物中的一员。当认识到这两点的时候,当寻找到了自己的母体并将自己与万物并列起来的时候,也就是人对自己有了类别自我意识的时候。

不过老子还没有停止自己的探索,他仍在刨根究底,追寻人最终根源,追寻天地的母体。

在他看来,所谓母体,那一定与子体不同;如果相同的话,那也就是子体自身了,如何称得上是母体?

人的母体不是人,而是天地;天地的母体也不是天地,而是与天地根本不同的东西。

天地具有多种属性,而最根本的属性是有形有象,可以看见,可以听见,可以触及。按照母体与子体根本不同的逻辑推论,天地的母体肯定是一种无形无象的东西,看不见,听不见,摸不着。

有形有象,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能用语言来表述,天地的母体不是这样的东西,不能用语言来表述,所以称其为“无名”。有鉴于此,所以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

天地的母体不可用语言表述,没有名称,可是人们需要了解它,思考它,表达对它的感受和体晤,所以就不能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

有鉴于此,老子说:“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日大。”

称其为“大”,那是因为它无形无象,无边无际,这比较好理解。为什么称其为“道”呢?那是因为,天地万物都是从它那里来的,最后又回归于它,它就好像是一条供天地万物来往的大道。

道是什么东西?

老子便说不来了。不是老子说不来,而是道自身不容再用语言来表达。如果非要对它有个交代的话,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悟:

其一,它无形无象,无声无色,混混冥冥,什么具体的样子也没有。所以老子又称其为“无”。

其二,它无意无识,无知无欲,自然存在,自然变化。所以老子说它无为、自然。

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我们把“无形无象”、“自然无为”称为道的两大基本禀性,简称之为“本性”。

再往前推,道的母体是什么?

没有了,道就是宇宙的开端,不可能再往前推了。

为什么?

原因有二:

其一,因为道无边无际。无边无际,则无限广大;无限广大的东西是不可能由其他东西产生的,因为从空间上说,它就是一切,除了它之外,不可能再有其他东西的容身之所。

其二,因为道无终无始。无终无始,则无限长久;无限长久的东西是不可能由其他东西产生的,因为从时间上说,它就是老祖,在它之前不可能再有其他东西的存在时间。

到此,老子找到了人的本根,这就是道。

道是宇宙的开端,是人的始祖。人由道而生,最后又复归于道;人由无到有,最后又由有变无。

道是宇宙的开端,是人的渊薮。人从道那里得到禀赋,以道的本性为本性,以道的本性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这就是老子得出的结论。他将自己的结论概括成了一段话,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日大。大曰逝,逝日远,远日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其意是说:有一种东西是由混混茫茫的东西构成的,在天地生成之前它就存在了。听上去,它寂静无声;看上去,它茫然无形。自己独立地在那里存在着,永远也不会消失;周而复始地回旋着,永远也不会停息;我们可以将它当做天地的母体,因为天地人物都是由它产生的。我不知道它的名号是什么,给它起个字,称其为“道”;勉强给它起个名号,可以称其为“大”。因为它很大很大,所以由它的这里到它的那里,无边无际;因为它无边无际,所以可以延伸到遥远的至极;因为它延伸到了遥远之至极,所以就会向回返转。由此我们可以对宇宙的状况作这样的概括: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在宇宙这个大的领域中,有四种最大的东西,而人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天地是由道产生的,人是由天地产生的,天地的禀性是道赋予的,人的禀性又是天地赋予的,所以人按照天地的运行准则行事,而天地则按照道的变化准则运行;因为道是在那里自然而然变化的,所以道的变化准则是依照自然变化。

同类推荐
  • 菜根谭

    菜根谭

    《菜根谭》涵盖了中国人处世哲学的方方面面,如果能读透这一本书,那么便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能够让自己在这纷繁多变的世界里从多个方面感悟、体谅、修行,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
  • 正念禅修

    正念禅修

    正念理论正成为全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但它并非只是一种好的想法或聪明的技巧,而是一种有品质的生活方式,它培养我们开放的心态和温和的坚持,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并善待一生。书中提供了一系列简单却实用的方法,可以有效打破焦虑、压力、不开心和疲惫等恶性循环。8周禅修训练指南,是一个连贯的体系,通过对呼吸的练习、身体的关注以及对周遭事物的觉察,让人集中涣散的精力,发现生活的真正乐趣,每一秒地活在当下。随着练习的深入,你会发现自己的思想、身体和生命都慢慢舒展清晰起来,并用值得信赖的方法来处理各种浮现的问题 ,是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令人狂躁不安的世界中,寻找内心平静的宝典。
  • 浩劫之书

    浩劫之书

    《浩劫之书:马雷沙尔无神论著作选择》的读者对象主要为哲学、历史学、宗教学研究者和爱好者,以及对欧洲近代哲学和法国大革命史、法国大革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以及有一定文化程度,希望整束精神的读者。马雷沙尔,法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哲学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投入巴贝夫阵营,也是雅各宾派党人,是《平等派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的著作以揭露专制主义,批判社会不公平现象为主,用唯物主义观点反驳上帝和教会。
  • 真思想:马克思哲学的超越之维

    真思想:马克思哲学的超越之维

    本书结合西方哲学,以更为“接地气”的马克思哲学解读现代社会的各种文化困境,回答青年人在日常生活的心灵困惑,对现代西方自由主义等意识形态进行客观解读。让大家理解:马克思是我们的同时代人,马克思哲学所思考的问题正是生活在北京、东京、纽约、巴黎、伦敦等每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青年人的心灵困惑。
  • 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与儒家学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末世最强生存者

    末世最强生存者

    未知能量入侵,地球爆发灾难。活人变成行尸,动物进化为蛮兽,更有未知文明入侵……人类不再是生物链最顶层,活着变得格外困难。在末世之下,弱者,只会被死神选中。只有强者,才能拥有一切。想活下去,那就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大。而我,是末世最强的生存者!想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答案只有一个:成为最强的那个人!!!
  • 卿我所有

    卿我所有

    “你想要的,我却不能够给你我全部,我能给的,却又不是你想要拥有的”人与人的出场顺序很重要,陪你伶仃大醉的人,注定不能送你回家,但是我想我和你不一样,结果我们却都一样……
  • 卡耐基:怎样才能打动人

    卡耐基:怎样才能打动人

    《卡耐基:怎样才能打动人》内容简介:如果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愿意倾听的人,有一种简单、明显、最重要的获得好感的方法,那就是记住他人的姓名,行为胜于言论,对人微笑就是向人表明:“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喜欢见到你。”
  • 独异志

    独异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听说学霸有点甜

    听说学霸有点甜

    在她眼中,唯有一个东西能够让她心起波澜,那便是物理。她是别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可从没有人知道她曾经历过什么。那天,一眼钟情。从此除却物理,还有一个人让她心动不已。――“我从未认真努力过什么,可如今我却想努力的追你。”从校服到婚纱,原来一直都是你。『高考结束,致我最爱的物理。』
  • 一路向阳暖时光

    一路向阳暖时光

    秦松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她永远比别人慢半拍。她很容易受伤也很容易遗忘。她的存在感很低,低的让人感觉不到她的存在。还好陆向阳愿意等她,眼里也只有她。陆向阳明白,他对秦松的爱就像是一个不可言说的梦;这个梦很孤独,孤独到只有陆向阳自己和他那沉甸甸的爱,凄美而又易碎。还好他的秦松很温柔,温柔地一步步走向他。
  • 佛说断温经

    佛说断温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绝地冠军

    绝地冠军

    因为这是你的梦想,因为你是我的偶像,所以我站到了你的身边,和你一起站立在绝地之巅。兽兽:我觉得他能1V4!韦神:兽兽,好好对他!狮子:堡垒就是个菜菜,林歌才是爹!堡垒:小狮子,林歌不会认你这个儿子的!211:我之所以死,是因为我想ob一下林歌......
  • 《资治通鉴》二十讲

    《资治通鉴》二十讲

    《资治通鉴》是中国传统史学极具代表性的名著,是各界人士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历史智慧的重要津梁。胡三省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本书以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重大主题为主线,以单元统摄选文,选编《资治通鉴》对若干重大史事的叙述,加以详备的注释和解说,在彰显司马光大家手笔的同时,注重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政治智慧的发掘。
  • 邪王独宠,草包小姐逆苍天

    邪王独宠,草包小姐逆苍天

    她,华夏百年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参加婚礼,一场车祸断送性命,穿越到灵灵大陆,一个草包小姐身上。拥有百年世家的中医知识,于是各种病手到擒来!你不会治的病,本小姐会治,你不会炼的药,本小姐会炼,本小姐是绝世天才炼药师!他是一世邪王,无上尊者,是这大陆的主宰,拥有万千子明对他俯首称臣,却为了救她甘愿舍弃一身修为为她续命,就为她活过来!“夜轻尘,只要有了你,我就有了整个世界!只要你能醒过来,放弃我的一切,我甘愿!”邪王抱着她悬浮在半空,宠溺的眼神看着她,温柔的语气响彻天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