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3500000004

第4章 一寻根溯本求自我(1)

现代社会流行过一支歌曲,歌词的大意是: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家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只为那梦中的橄榄树

橄榄树

平平常常的几句话,映现出了人类思维的深化层次,也映现出了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

这里所说的思维层次,是思考自我,认识自我。我是谁?我是从哪里来的?在对自我的考察中探究自己的本质,确定自己的生存价值。

这里所说的思维方式,是认识人,不但需要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貌,定其形,而且需要溯其源,求其根,寻其本,定其位。家居何方?姓甚名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时空位置确定了,才算对其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这种思维深度,在现代人的头脑中已经没有什么难度可言。

“自我塑造”、“自我实现”,似乎已经成了人们的口头禅;“自我价值”、“自我展现”,也成了不少人的时髦观念。

这种思维方式,在现代人看起来,极其平常,极其自然;人们常说一句话,那就是:了解了他的过去才能知道他的现在,了解了他的现在才能预见他的未来。

不过要细细研究起来,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达到这样的思维深度,形成这种思维方式,在人类智能的成长过程中,走过了漫长而又艰辛的道路,进行了千百次或许千万次的攀登;而用寻根溯本的思维方式探求自我,特别是站在人的本根高度,站在人类生存环境的本根高度,亦即站在宇宙的高度来探求自我,考察人自身,认识人的本质,确定人的价值,就是在现代,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达到的。

一、自我意识的智能积累

人是从低级动物演化来的。当他超越了低级动物,宣告独立于世的时候,便有了—个明显的特征,这就是“智能”。智能使他从自然界分化了出来,不再是—种自在之物,而成了—重自为之物。

“自在之物”,是没有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物。它在哪里存在着,就在哪里存在着;它在哪里变化着,就在哪里变化着。自己对自己的存在和变化无所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行动和作为也无所认识;怎么样就怎么样,既没有什么自觉的要求,也没有什么自觉的嫌弃。

“自为之物”,是具有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物。他不仅在那里存在着,而且在那里思考着;他不仅在那里行动着,而且在那里筹划着。我想做什么?我应怎么做?我为什么失败了?我为什么成功了?在思考之中行动,在行动之中思考。行为出于主观意识,是自为之物的显著特征。

1.智能发展的基本历程

人作为自为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什么都能想到,更不是一下子便能想通要想的事隋,从心田启蒙到现代文明,智能的发展经历了无数次飞跃。如果将它的历程勾勒一下,大概可以作这样的描述:

最早他只是承认眼前存在的事物。在这个阶段,如果在他面前站着一头象,他可以知道这里存在着一个皮厚鼻长、四肢粗壮的庞然大物。当象从他面前消失之后,这个庞然大物的形象也就从他的头脑中消失了。这时候,他还不能想象眼界之外的东西,更不会追寻眼界之外的东西。我们可以将这个阶段称为直观反映期。

之后他有了追寻消失之物的能力。在这个阶段,如果眼前站着一头象,他不但知道眼前有一个皮厚鼻长、四肢粗壮的庞然大物,而且会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大象的形象。这个形象在大象离他而去、从他眼前消失之后,不会随即消失;它不但会在脑海中保留相当长的时期,而且在消失之后有可能再现于脑海。学界将这种印象称为表象。当事物已经消失而表象依然留存或事物不在眼前而表象再现的时候,人也就会向自己提出一系列问题,比如,这个东西哪里去了?它会不会再出现?怎么样才能再看见它?如此等等。由此他会想象到,眼界之外还有事物在存在;由此他会向自己提出要求,这就是设法找到消失的事物。我们可以将这个阶段称为表象映照期。

再后他有了判断事物的能力。随着表象的积累,在人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表象库。表象库的形成过程,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接触事物的过程。这些事物在人的面前出现时,呈现出了一定的关系,所以在表象库中,表象与表象之间也会有一定的关系。这样一来,表象库中的表象以及表象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一个参照系。

当一种事物出现在人的面前时,人就可以将这种事物的形象放到自己的表象参照系中进行对照,从而确定这种事物是否出现过,伴随这种事物的出现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并根据这些判断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比如,人曾经看到过一只凶猛的老虎在大火中被烧死了,在被烧死的老虎身上散发出半是焦糊半是芳香的气味,引诱人们撕扯它,把它作为一种可口的食物。由于有了这种表象,所以,当大火再次出现在人的眼前时,人就能通过火的表象来确认它,并通过它与老虎表象之间的关系,想到被烧死的老虎,由此有了顺着火迹寻找虎肉的行动。我们可以称这个阶段为形象思维期。

形象思维有一个从简单向复杂的发展过程。比如上面所说的例子,就是一种非常初级、非常简单的形象思维,它是通过眼前形象与头脑中表象的对照来判定客观事物的。而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丰富,人的形象思维能力也越来越发展,甚至可以通过表象的拆分和组合来创造客观世界上不存在的形象,比如龙就是用多种动物的局部表象组合起来的:马之头,鹿之角,兔之唇,鹰之爪,蛇之身,鱼之鳞,等等。

不过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并不是孤立推进的,从对事物的形象有所印象开始,八就在努力用一种声音符号来表示一种事物,以便达到人际间的交流目的。比如将皮厚鼻长、四肢粗壮的庞然大物称为“象”,将长着花纹皮毛的凶猛之兽称为“虎”,等等。之后,不但用声音符号表示事物,而且用声音符号表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比如将大火烧死虎和人沿着火迹寻找死虎的事情用声音表达出来。在漫长的人类成长过程中,声音符号积累多了,逐渐形成了一种表示事物及其关系的符号体系,这就是人的语言。

人的语言一开始是与事物的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发出“象”这一声音后,发音的人和受音的人,在头脑中就会立刻显现出大象的形象来。随着实践活动的发展,语言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产生了没有对应形象的语言,比如“好吃”、“舒服”等等。时日一久,语言便成了独立于形象之外的无形的表意工具,人们可以脱离开具体形象,运用无形的语言表达和思考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了。,我们可以将这个阶段称为抽象思维期。

在人的智能发展历程中,并不存在一个单独的抽象思维期。

人从具有了抽象思维的能力之后,就在综合使用着抽象思维、形象思维、表象映照、直观反映等各种认知手段,贪婪地认识着客观世界,并逐渐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了越来越深刻的了解。

2.智能发展的两个飞跃

伴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的深化,人的智能越来越发展,所思考的问题越来越深入,思考问题的形式越来越完善。从人类启蒙算起,大约经过了三百万年,到了II缶近公元的前几个世纪,出现了一次世界性的智能大飞跃,其中包括思维深度的飞跃,也包括思维方式的飞跃。

所谓思维深度的飞跃,是说人的思考对象从外界转入了内境,从自然界转向了人自身。人不但对外物的存在有了明确的意识,而且对自我的存在也有所发现;人不但想要了解天地万物,而且也想要了解自我。

所谓思维方式的飞跃,是说人在探求事物的时候,在单纯探求事物本身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开始溯其本,寻其根,通过对事物本根的了解,确定事物的时空位置,加深对事物本身的认识。

之所以将了解自我视为思维深度的飞跃,那是因为,意识到自我比意识到外物更深刻。

要认识事物,首先要有人的存在,要有自我存在。没有人,没有自我,就不会有认识的主体,也不会有认识的需要。不过,先有人,先有自我,并不等于先有关于人的意识,先有自我意识,更不等于人能首先认识自己。

事情与此恰恰相反,人从独立于世界开始,便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奋斗着,与此同时,也开始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认识着世界。不过,在认识的开始阶段,映人人的脑海之中的,首先是外部世界,是人的生存环境;至于人自身,则被遮掩了,他在人的脑海中,被盖在潜意识之下,人在为他而奋斗,人在为他而认知,而他是什么样子,人还未及考虑,或者说还不知道考虑,还没有感觉到有考虑的需要:这种情况就像人用手电筒为自己照路一样:人为了在夜间行走,就要用手电筒为自己照路,当手电筒打开之后,照亮的是人前的道路,而不是人自己,人所看到的也是眼前的道路,而不是人自己。在这种境况下,人对自己的存在只是一种本能的感受,至于自己是什么样子,那就对不起了,很难有暇考虑,很难有个明晰的意识。

什么时候才开始意识到自我?那要在对外在环境有了相当的认识之后。人对外在环境有了相当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提出认识自我的需要,也才有可能具有认识自我的条件。

人认识外在环境,说到根本上,还是要为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在对外在环境无所认识的时候,人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行动,不知道如何才能有效地获得生活必需品,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开始认识外界事物。在生活的实践中,人不断地扩大着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也不断地锻炼和提高着利用外界事物的能力,由此走向成熟。

人在认识外界事物和利用外界事物的过程中,有时候成功了,有时候失败了,经过长期的体验,有了新的发现,这就是成功与失败不完全取决于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在认识了外界事物的前提下,人自身有没有利用外界事物的能力,就成了事成事败的决定因素。到了这个时候,对人自身能力的认识,便提到了议事的日程之上。只是到了此时,人才有了认识自我的要求。

人在认识外界事物和利用外界事物的过程中,眼界越来越宽,能力越来越高,经过长期的体验,有了新的发现,这就是外界事物在不断变化着,它们的变化有些是出于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而有些则出于人的作为和活动。由此在人的头脑中展现出一条认识自身的途径,这就是通过人与外界事物的接触和外界事物由此产生的变化来映照自身。

由上可知,认识自我要以认识外界为基础,是在对外界有了相当广泛、相当深厚的认识之后开辟的一个新境域。自我处在人的视野背面,不要说对他有所认识,即使是意识到他的存在,没有相当强的折射能力也是难以实现的。有鉴于此,所以我们说,相对于认识外界而言,认识自我是认识的深化,是思维深度的飞跃。

之所以将追寻本根视为思维方式的飞跃,那是因为追寻本根比认识事物本身更复杂。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接触事物开始的,首先以眼前存在的事物为对象。先是会感觉到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外在形态,之后会感受到事物的功用和性能,再后才会对事物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认识。深入认识事物,会有多种途径。其中的一种途径便是将其放入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的网络之中,通过其他事物与它的联系来了解它。而追寻本根,正是这种途径中的一种。

从思维发展的逻辑上说,只有在对事物有了一定认识的前提下,才会产生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相互联系的意识。从思维的形式来说,相对于对事物之间联系的认识而言,对事物自身的认识,更带有具体性、实在性;而相对于对事物自身的认识而言,对事物之间联系的认识,更带有抽象性、虚幻性。比如,一个婴儿认识一个小汤匙,认识一个小碗,可能要来的容易一些,而要认识小汤匙与小碗的关系,就要难一些,因为小汤匙与小碗比较实在,而小汤匙与小碗的关系则比较虚幻,看不见,摸不着,只能体会,只能联想。

由上可知,追寻本根不但要以认识事物自身为基础,而且需要有超越具体事物、体会事物关系的能力,是一种比认识事物自身更复杂的思维方式。有鉴于此,所以我们说,相对于认识事物自身而言,追寻本根是认识的发展,是思维方式的飞跃。

将这种思维对象和思维方式结合起来,探究人的本根,探究人赖以生存的天地万物的本根,逆着那熙熙攘攘人群留下的足迹,将眼光推向那史前的时代,跳出那芸芸众生依托的大地,将眼光投向那无顶的苍穹,开启人的智慧,引人进入宇宙,在宇宙大时空中寻找人的位置,透视人的本质,这是当时智能大飞跃的突出特征,也是我们之所以将这次飞跃称为“大飞跃”的原因。

在这次世界性的智能大飞跃中,开人天目、引人人境的先导,有中国的老子和庄子、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印度的释迦牟尼和诸多《奥义》学者,他们都在各自的地域,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成果,给人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而鉴于本书的主题,我们的笔触主要及于老庄。

二、人类自我的老子初见

老子,又称老聃,春秋末期周朝掌管典籍的史官。他生活在东周王朝的衰败之时,总结王朝兴衰成败及百姓安危祸福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套学说,人称“老子之学”,简称“老学”。

同类推荐
  • 人生的九项修炼

    人生的九项修炼

    成功的人生离不开修炼。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由此可见,无论是谁,要想实现梦想,改变命运,都必须脚踏实地地进行自我修炼。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努力提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从而站在时代潮头,走在时代前列。“不但要在艰苦的、困难的以至失败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在顺利的、成功的、胜利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时时、事事、处处修炼自己,才能获取创新的灵感,赢得成功的自信,把握人生的命运。
  • 每天读点哲学

    每天读点哲学

    智慧不是知识,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而关于人生的“知识。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找到人生的规律,谁也不敢说自己掌握了人生的真理。所以,哲学家寻找人生的智慧,注定了是在解答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人生方程式”,每天读点人生哲学,其内容或来自经验的总结,或来自理论的阐释,或是生活的感悟,它们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史。也就是人逐渐认识自己的历史。从这意义上来讲,人生哲学都已经被读了几千年,但今天我们还在读,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究其根本,就是因为里面是。点燃火焰。的智慧,而不是“授人以鱼。的知识。
  • 神圣真理的毁灭:圣经以来的诗歌与信仰

    神圣真理的毁灭:圣经以来的诗歌与信仰

    《神圣真理的毁灭》是哈罗德·布鲁姆在哈佛大学诺顿演讲的精华结集。在基督教与犹太教信仰的大背景下,布鲁姆主要从三个角度评论,即对前人的继承,作家所独有的原创性以及对后人的影响。书中评述了西方文学传统中影响巨大的作家、作品:从希伯来《圣经》写起,到弗洛伊德、贝克特等现代派作家为止,他重读了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弥尔顿、布莱克、华兹华斯、卡夫卡等重要作家。同时,他在描绘文学发展的框架中,对信仰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极富启发性的阐释:文学在人性的立场上与神学及宗教抗衡,才能使人的创造力与神的创造力颉颃。
  • 圆融的智慧:做个会说话的聪明人

    圆融的智慧:做个会说话的聪明人

    任何事物都是可以一分为二,就像我们的对手一样,单从一方面去看待他,无疑会把其看成眼中钉,肉中刺;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正因为有他的存在,才会让我们有提升的动力。本书就像位智者,谆谆告诉我们,口无遮拦,无异于在危机四伏的社会横冲直撞,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因此,在适当的地方说适当的谎言,能让你少走弯路。
  •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科学之事,困难最多。如古来科学家,往往因试验科学致丧失其性命,如南北极及海底探险之类。又如新发明之学理,有与旧传之说不相容者,往往遭社会之迫害,如哥白尼之惨祸。可见研究学问,亦非有勇敢性质不可;而勇敢性质,即可于科学中养成之。纵观中外几千年的学术史,在学问中,真正杂而精的人极少。这种人往往出在学艺昌明繁荣的时期,比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以及后来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几个大哲学家。
热门推荐
  • 无尽吞噬进化

    无尽吞噬进化

    “这里是灵魂当铺,你你想用你的什么,来换取你想要的?”“我想用我的无知,愚蠢,丑陋,换点……”“等下……”“我还没有说我要换啥呢,我想换…”“滚…”“诶?”“我让你滚,你听到没有。”
  •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青春期男孩手册

    青春期男孩手册

    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男孩进入青春期后,身体迅速发育,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困惑,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有可能会对男孩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本书涉及青春期男孩的生理困惑、心理品质、学习生活等内容,能有效地解除男孩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能引导男孩健康、快乐地度过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青春期。
  • 网游之骑士纵横

    网游之骑士纵横

    公元2050年,八国联手打造的一款游戏【异界】,然而这款游戏内骑士受到各种限制,而我们主人公又唯独选择骑士,历经种种艰辛,建立异界里唯一一个骑士团体,史称:死亡骑士
  • 破灵钉

    破灵钉

    她的眼神中透着冰冷,那条蛇灵索在她手腕处游动。冰冷的索身与她此时的心境相等。她转过眸子望了望下面的人,一个个的大义凌然威风凛凛。谁能想到这些人却揣着一颗将她挫骨扬灰的决绝之心呢?仰天长笑,她指着与她对立的玉修道:”你即站在他们的阵营里,便是选择与我为敌了!“说着朝他笑了笑:”也罢,我与你本就水火不相容。你为正,我为邪,今生今世,生生世世,都亦如此······
  • 圣·孔子年谱

    圣·孔子年谱

    何新是名振中外的著名学者,其在政治、经济、国际关系方面的研究早已素为人知。他在中华古典方面的研究,更为独树一帜。“何新国学经典新解”收入近二十年来,何新研究古学的全部重要著作。何新认为:中华乃是“日华”贵胃。惊世之论,石破天惊,欲寻民族文化之根者,不可不读这一套千古奇书!
  • 亡灵之城

    亡灵之城

    驱魔,赶尸,猎灵,驱灵,四个伏魔家族奇俊才杰,相聚一起!一座被封印恶魔的城市,一个可以召唤灵的神秘女人?五个被古咒预言选中的人?千年前消失的神秘国度?被预言之子认定打破预言的男人?诡异,惊悚,恐怖,离异,黑幕的后面,是预言的推算还是恶魔的指示。
  • 快穿系统之攻略宿主大人

    快穿系统之攻略宿主大人

    161最近有一些绝望,别人家的宿主可萌可御可推倒,自家宿主却是一吃吃到底,任务排行傍第一,一个鬼啊?!“161,女主真的不能攻略吗?”“不能”“哎,没事,给你说一声而已,女主已是裙下臣,可以吃好吃的啦,哈哈”161,卒。“喂,你干什么?”云若樱向后退,男人有些受伤,“樱樱,你不记得我了吗?嘤嘤嘤,你个负心汉……”emm,什么鬼,但做人要诚实,云若樱表示“不记得。”男人,卒。这是一个一群人拯救女主,带她回家的故事。小白写手,请多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