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8500000004

第4章 鼓励式教胄,造就天才的完美方法(3)

“补强法则”是美国加州大学哲学专业的詹姆斯·多伯森博士提出来的,这一理论是多伯森博士长期以来,在对美国的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基础上,以哲学家的眼光审视其经验和教训,所提出的独到的一个理论观点。

那么,什么是“补强法则”?多伯森博士作了这样的解释:“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评价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比如某个小姑娘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受到其他人的夸奖和羡慕,那她就会再多穿几次这件衣服;某个男孩打乒乓球赢得了冠军,受到了父母或老师的夸奖和鼓励,孩子将会更加喜欢打乒乓球,也很愿意参加这类比赛。也就是说,这种满意的结果,使这些孩子的某一行为得到了强化,这种强化的动因来自他人的赞扬和尊重,使孩子产生了一种愉悦和自尊的体验。“补强法则”虽然很简单,但是对于塑造孩子的行为,却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案例回顾——

伟大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就是在父亲何塞的鼓励和赏识下成长起来的。

毕加索从小就很有艺术天赋,他会做惟妙惟肖的剪纸,还创作了许多·凉人的绘画作品。因此,左邻右舍都赞叹不已,称毕加索为“天才”。

然而,这个“天才”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学生。上课对于毕加索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而课堂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地狱。在课堂上毕加索并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听课、做作业,他不是漫无边际地幻想,就是看着窗外的大树和鸟儿。

而且他似乎永远都学不会那枯燥无味的算术。他曾经很无奈地对父亲说:“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几,我脑子里根本就没去想。不是我不努力,我拼命想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可就是办不到。”

为此,毕加索成了全班同学捉弄的对象,这些调皮的孩子总是喜欢跑到他的课桌前逗他玩:“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然后,他们看着毕加索那呆呆的样子哈哈大笑.、就连老师也认为这孩子智力低下,根本没法教。老师经常在毕加索的父母面前,绘声绘色地描绘他“痴呆”的症状,毕加索的母亲听了又羞又恼,觉得无脸见人。而左邻右舍也不再为他的绘画天赋叫绝,私下里都议论说:“瞧,那孩子呆头呆脑的样子,只会画几幅画有什么用。”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毕加索是一个白痴。

面对邻居们那冷嘲热讽的议论和指点,毕加索的父亲还是始终坚定不移地相信:儿子虽然读书不行,但是,不能否认,他在绘画上的天赋却是有目共睹的。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大的幸运莫过于有一个理解他、懂得欣赏他的父亲了j毕加索就是这样,他是世界上非常幸运的孩子,因为他的父亲对孩子是一种真正的理解和赏识。

毕加索的父亲总是这样对儿子说:“孩子,不会算术并不代表你一无是处.你依然是个绘画天才。”小毕加索看着父亲坚毅的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果然,毕加索总是似乎毫不费力就能绘出才华横溢的图画,也渐渐忘记了自己功课方面的“无能”。

有了父亲的支持,毕加索每天都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虽然功课不好,但他却在绘画的天地里找到了快乐,并成为一代绘画大师,成为当代西方最有创造力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专家解析——

一个被称为数学“白痴”的“艺术天才”艰难地诞生了。他,就是伟大的西班牙画家,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地位的毕加索。毕加索的成功是他努力的结果,但毕加索的成功同父亲何塞的鼓励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当周围的人都在嘲笑毕加索的“白痴”时,毕加索的父亲何塞并没有对自己的儿子失望,他认定儿子的绘画天赋会让他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何塞想,与其让孩子在正统的学校教育中一无所获,还不如让孩子在他热衷的绘画上有所成就。于是,何塞决定把毕加索送到当地有名的美术学校,并亲自担任儿子的辅导老师。正因为有了父亲的支持和鼓励,在艺术的长廊上,毕加索的名字才与达·芬奇齐名。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毕加索那样幸运,能有这样一个懂得欣赏和支持自己的父亲。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总是死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能发现孩子的特长。当孩子考试不理想时,就认为孩子是个“笨蛋”,因此,总是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很随意地给孩子戴上“笨蛋”“白痴”的帽子,致使孩子自暴自弃,最终一事无成。

社会调查显示:不少青少年之所以会走上歧途,就是因为在家中经常受到父母的打击和藐视,于是产生了叛逆心理,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因为不论孩子的年龄大小,如果父母对他们的前途不支持或者否定,都会对他们造成极大的打击。由于他们和外界接触得比较少,对世界的认识还处于膳懂时期,对于自身的认识也是完全依靠外界的评价,因此,父母或老师的评价往往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对于孩子来说,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所以,对于孩子来说,一句赏识的话语可能会创造孩子一生的成功,而一句诋毁的言语,则可能会毁掉一个天才。为人父母,说话应该慎之又慎。

专家支招——

我们在这里介绍的“补强法则”就是挖掘孩子这些潜能的工具,可以说是一种有效的、科学的工具。只要父母能够科学地、正确地运用这一工具,就能够发现和挖掘孩子巨大的潜能,帮助孩子找到奋斗的目标,让孩子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补强”的原理说来并不复杂,但由于孩子的天赋个性和家庭背景千差万别,具体情境各有不同,“补强”要用得恰到好处却并不容易。要让“补强”发挥更大的作用,还必须遵循一些特别的原则。

支招一:及时补强原则。

多伯森博士认为,如果要让“补强”发挥最大的效用,父母应该在孩子做出令人满意的事情后,在一个很短暂的时间之内对孩子进行奖励或表扬,这样才能发挥“补强”的巨大作用;否则,如果时间拖得太久,补强的作用也随之淡化、减弱或消失。

因此,一些父母经常对孩子许诺,说孩子如果表现更好,到什么时候给孩子买什么东西。结果,孩子当时没有见到奖励,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却没有了动力,即使是很长时间以后父母再给孩子奖励,这时候孩子也基本上把上次的事情忘得差不多了,导致这种“补强”的效果大大降低。

基于上述原因,多伯森博士奉劝广大父母:对孩子的令人满意的行为,一定要给予及时的表扬。比如孩子第一次自己洗袜子,父母就应该马上表示肯定和赞许:“孩子,你真棒!希望你明天继续坚持。”答应孩子的“物质”奖励,也应在当天兑现,一定要做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让“补强”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支招二:物质补强原则。

多伯森博士主张,当孩子付出很大的努力并做出令人满意的行为表现时,父母应该考虑用物质奖励或金钱奖励作为对孩子的“补强”。这对发展孩子的良好行为是很有必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父母不善于使用物质“补强”手段,他们认为,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尤其是金钱奖励,容易造成孩子的贪欲,以及孩子乱花钱的浪费习惯。多伯森博士认为,父母的这种观念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那么,是奖励实物好,还是奖励金钱好?马尔科姆·威康森医生根据“补强法则”为4至6岁的孩子设计了一个奖励方案。他先列出15个一般孩子平常未达到的项目,并把它列成一张表,以增强孩子的兴趣。每天傍晚在孩子完成得很好的栏内加一个红色五角星(最好由孩子自己填画)。一天之中,孩子每完成一项,就给一定的钱作为奖励。父母这时可以让孩子把钱存起来,指导孩子怎样计划用钱,比如用于捐赠、购买学习用品、买食品等。用于自己消费的应有一个合适的比例,让孩子把钱花在正当的地方。表格所列内容可根据孩子年龄和实际表现调整、增删。

这种补强有它的优点。比如说,孩子由此学会了计数,懂得了为正义的事业捐款,明白了节俭的意义,并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感情和冲动,最后,他还懂得了钱的意义以及应该怎样正确合理地花钱。这种教育效果与单纯的实物奖励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多伯森博士倾向于奖励金钱。他认为奖励金钱会收到更理想的效果,会使“补强法则”更有培养价值。当然,要想让金钱奖励更好地发挥其最大效用,前提是父母要正确地引导孩子对金钱的合理支配,否则会导致孩子不良习惯的产生。

支招三:精神补强原则。

多伯森博士虽然很重视金钱和物质奖励的作用,但他并不相信金钱和物质刺激是万能的。他在指出应该科学地使用金钱物质的补强手段时,还十分看重精神补强的作用。对此,多伯森博士曾有这样的一段论述:

“任何令人满意的东西都可以为一个人的行为补强。对于动物,最有效的奖励是能满足身体需要的东西,而人却以更高层次的、能满足他的心理要求的东西为动力。比如有些孩子宁可得到一句发自内心的赞扬,而不愿要几张钞票。然而,孩子与成人一样,都在不断寻求着包括爱的欲求、社会的承认和自尊心的满足等精神上的需要。另外,他们还希望找到理性方面的鼓励和愉悦的刺激。正因为这样,语言补强可以成为促进人格发展的最有力的原动力。”

因此,多伯森博士主张:父母应不吝啬对孩子进行“赞许”,但同时要警惕“赞许”的滥用。“赞许”应有肯定、夸赞和希望等多种内涵,并不是一味地给孩子“戴高帽”。比如,一位母亲对她2岁的孩子说:“宝贝,你真棒,今天晚上没有尿床。妈妈真为你高兴,你要继续保持哦。”像这样的“赞许”就有分寸,它能促使孩子形成有价值的思想和行为。

另外,多伯森博士还忠告一些父母,千万不要对那些不值得称赞的行为予以表扬。如果孩子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能廉价地挣得父母的热烈拥抱和夸奖,“赞许”就会变得一钱不值。所以,请广大的父母谨记:滥用“赞许”,同样会使补强的效率大大降低。

支招四:撤销补强原则。

这一原则认为,孩子得到补强的一些行为和思想,会迅速地巩固并发展;相反,那些未得到补强的行为和思想,会很快地退化并消失。所以,作为父母,如果想消除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就必须先弄清楚这些不良行为的相关的补强在何处,然后撤销这个补强,这样有利于纠正孩子的这一不良行为和思想。

用撤销补强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多伯森对补强原理的新发展。

如果想消除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就必须先弄清楚这些不良行为的相关的补强在何处,然后撤销这个补强,这样有利于纠正孩子的这一不良行为和思想。

用撤销补强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多伯森对补强原理的新发展。

同类推荐
  • 两代人的成长

    两代人的成长

    世界上有一种平行线可以相交,那就是父亲和儿子。从同宗同源出发,父亲和儿子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以不同的方式行走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最终融合,变成了一个人。父亲初中留校当教师,走上了中学教师工作岗位,评上了中学高级教师、当选了人民代表,著书立说获大奖。儿子初中学习成绩年级倒数,高三毕业学校理科考第一。父亲要做西天的如来佛、儿子要做西天取经的孙行者。
  • 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0-7岁教养困惑90问(第二版)

    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0-7岁教养困惑90问(第二版)

    本案例来源于李跃儿教育论坛。她从家长反映最多的孩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吃手、安慰物依恋、安全感缺失、分离痛苦、害怕、撒谎和不良情绪等七个方面的表象入手,贯彻“学习一种方法,必须明白其中道理”的主张,以家长所思所惑所求为主线一气呵成,真情地把孩子的天然气质和人性底蕴昭示于字里行间,可供养育着和教育者举一反三,成为让孩子远离焦虑、健康成长的行家里手。
  • 不打不骂教出好孩子

    不打不骂教出好孩子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当代著名教育家、学者王东华曾提出了这样的教育观点,如今它已被许多有识之士及家长们普遍认同。一个孩子在成长之初,如同一张白纸,父母给予什么样的教育,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对于孩子而言,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大学,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是启蒙之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性格形成,习惯养成,心态、能力、品德的培育等方面有着重大影响,甚至可以决定孩子的一生。可以说,父母的作用无人可替,好父母成就好孩子。
  • 鼓励孩子50招

    鼓励孩子50招

    本书正是秉承了鼓励的原则,并将这一原则贯穿到书中的50种方法中,从学业、面对挫折、责任、求知欲、沟通、身体锻炼、心灵成长、创新精神和社会交际等方面,同父母们一起探讨如何让孩子更加自由自在地成长为一个睿智的、和善的、负责任的、独立思考的、积极进取的、身体强健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 父母不方便说的话

    父母不方便说的话

    中国的父母是保守的,他们有很多话都不好意思和孩子讲,比如身体的发育、感情的问题、啃老的问题,等等。本书就是要教会那些内心纠结的父母们,应如何更好地传达自己的心声。本书以最贴心的语言、最深情的文字,带给孩子最温暖的心里话。这不是对孩子的说教,而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父母敞开自己的心扉,向孩子娓娓道来。本书抛开平常的尴尬,说出那些平常说不出口的心里话。这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最自由、最有效的沟通方式。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最强娱乐女王

    重生之最强娱乐女王

    意外重生在了21世纪的一个娱乐圈著名“花瓶”身上。唐铭珈表示:呵,花瓶?不存在的。看她怎么把这娱乐圈的水搅的更浑的
  • 宠眷

    宠眷

    起死回生未必是好事,温灵筠刚在异世重生,就发现自己已经陷入前狼后虎的境地。惹不起总躲得起吧,温灵筠打定主意远离是非,安心做着各种美食,看看宅斗宫斗神马的丰富生活,可偏偏有人不容许她作壁上观。
  • 曾仕强说人性的弱点

    曾仕强说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其实就是人性的特点,曾仕强教授集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深厚学养于一身,对人性的弱点有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看法。对于人性的弱点,我们了解得越透彻,越容易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从而越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每个人都有弱点,但弱点不等于缺点,如何让弱点变成优点,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通过阅读本书,你会找到正确的认识自己、读懂他人的好方法,从而发现为人处世其实不难。
  • 至此流年1

    至此流年1

    兔子对夏木言的爱最初本是一杯清澈的温水。而人的欲念会害了自己,也还伤害了别人。兔子看着身边的人和自己为爱变成了魔鬼。她看着已经不可收拾的现状,她迷茫的哭泣。兔子为爱迷惘。其实兔子并不懂爱。她只在乎时光中温柔地叫她“兔子”的人。
  • 幼科概论

    幼科概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再难遇余生

    再难遇余生

    “一见钟情,明明是见色起意。日久生情,不过是权衡利弊。连白头到老,都只是习惯使然。”苏落看到这句话时,只是嗤笑一声。现在的爱情,俗套的用几句话就能概括出来。可她还是习惯性的想起心底深处的那个人,心心念念在骨子里的人——霍靳南。
  • 劫婚新妻超给力

    劫婚新妻超给力

    听说冷家三爷结婚了,娶的还是个男人婆?众人直感叹冷三爷口味独特,只有冷三爷的助理在心里默默流泪,哪里是口味独特?分明是被逼的好吗?不,准确地说,是被那个男人婆趁火打劫……莫瑶,她竟然嫁人了,嫁的还是个男人,这不明摆着欲盖弥彰吗?怕不是花钱买来做戏的吧?冷三爷嗤笑,花钱买?谁买得起他?他分明是免费的,不止免费,他还想倒贴,倒贴他全部身家,此生,唯有她能将他占为己有……
  • 强盗!放下那个包子

    强盗!放下那个包子

    作为一个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七年高等教育的新新人类,她,金宝贝,居然穿越到古代只能以乞讨为生!为了一个包子,她误惹强盗头头,被卷进一场王位争夺战。寨主,我的男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忘川客

    忘川客

    有一家忘川客栈,最出名的是店主人酿的忘忧酒,一杯可忘忧,一醉可解千愁。店主人名唤九瑶,是个神秘的女子。九瑶在等一个人,明知他不会来,却总是期盼着会再次见到他。她不知道自己在执着什么,只知道若不执著,她的余生便没了意义。忘川有一群常驻的客人,一只忘却前尘的鬼,一只被视为不祥的桃花妖,一个永远长不大的男童,一个吊儿郎当的道士,一只不知道活了多久的狐狸和一个喜欢男扮女装的水灵。浮生,始于忘川,亦皆归于忘川。
  • 少城轶事

    少城轶事

    本书介绍了成都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底蕴:街道、桥梁、河流、公馆、饭店、寺院、商铺、吊脚楼。甚至是一段老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