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1400000016

第16章 文学艺术(10)

“马大哈”一词是1950年,由天津市的相声界艺人创造选的趣语。是指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全无所谓,草率办事之人。

那段相声名字为《买猴儿》,1950年曾风靡全国。故事说一位百货公司干部叫“马大哈”,不负责任马虎出名。他写了个公告,本来要通知“到(天津市)东北角,买猴牌肥皂50箱”。可是飞笔疾书马虎草率,错写成“到东北买猴儿50只”了。结果,马大哈的领导们也是官僚主义,看也不看内容便挥笔批准;马大哈的同事和下属又习惯盲从,问也不问纷纷出差执行任务,闹出了令人捧腹不已的大堆笑话。比如,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去采购猴子;各地虽惊奇天津采购员的离奇“购货单”,仍到处捉拿猴子交货;猴子运回之际,群猴出笼大闹百货公司等。

从此“马大哈”一词迅速传遍全国。

无毒不丈夫

“无毒不丈夫”这句谚语,并非正品.是讹传而来的。“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是两句寓意深刻、对联式的谚语才是它的正品。说心胸狭窄,没有一定度量的人,就不配作丈夫和君子。这里的“丈夫”,是指有远见卓识、有气魄有度量的“大丈夫”的意思。“无度不丈夫”中的“度”和“量小非君子”中的“量”,合起来恰成“度量”一词,有“宰相肚里可撑船”的意义。

“度”与“毒”的读音相似,故被误传为“毒”至今。

新官上任三把火

俗语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是讲新上任的官员,必先做两三件于百姓有益之事。其含意是指事后是否还会不断做好事就不确定了,这里的“三把火”是比喻,讲头前三件事,多像烧起火来那么壮观而引人注目。

无事不登三宝殿

每当有人来访,当被问及来意时,对方往往会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嘛!所谓三宝是佛教用语,指佛、法、僧。其中的佛是指大彻大悟的人,即释迦牟尼;法,是指佛法及佛所说的道理;僧,是指继承和宣传教义的出家人。所谓三宝殿是佛、法、僧三大活动场所。佛的活动场所,是指佛教徒登场办事的地方;“法”的活动场所,是指珍藏佛教经典的楼阁;僧的活动场所,是指和尚日常休息的禅房。这三处地方,外人是不能随便进去的,进出的都是佛门弟子,故称“三宝殿”。后来,就逐渐有了这句俗语,叫做“无事不登三宝殿”,意思是说“没有重要的事情不登门”,或者是“没有重要的事情不敢来麻烦”。平时,人们有事情上门求助,常常口称“无事不登三宝殿”以显示自己的风雅,又表明请某人办理的事情特别重要。这句俗语不仅活跃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对话中,而且在文学作品中也屡见不鲜,应用十分广泛。

眼中钉

“眼中钉”形容极为仇视的人。这个词来源于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

传说,北宋真宗年问,宰相丁谓和太监沆瀣一气,弄权乱政。当时老宰相寇准尚在朝中,丁谓深知寇准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生怕自己所做的坏事被他拿住把柄,引来麻烦,就千方百计地在皇上面前说三道四,后来寇准被排挤出了京城。

丁谓所为,为老百姓所深恶痛绝,不久,出现了一首民谣。歌巾唱道:“欲得天下宁,须拔眼中丁;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歌中的“丁”指的就是丁谓。于是,“眼中丁”的说法逐渐流传开来。到后来,“丁”又演变成“钉”,这就是“眼中钉”一语的由来。

混帐

“混帐”一词的来历与蒙古包有关。从前,我国北方的蒙古族过着群居的游牧生活。为了维持生计,他们经常赶着牛羊和马群,到处游荡;碰上有水草的地方便支起蒙古包,定居下来。

白天,男人们去放牧,留下老人或妇女看守帐篷。这时,留守的一些年轻小伙子为了找年轻姑娘谈情说爱,就乱进蒙古包,混进姑娘帐篷里去。

如果帐篷里没有其他人,他们就尽情地打情骂俏,眉来眼去。如果碰上老头也在那儿,年轻小伙就会笑嘻嘻地说一声:“啊!对不起,我走错帐篷了!”趁机红着脸退了出来。碰上严厉的老头,待小伙子刚跨进帐篷时,老头就会生气地骂一句:“你又混帐了!”“混帐东西,又来了!”年轻小伙子自讨没趣,只好退出帐篷。

后来,“混帐!”“混帐东西!”这句话就渐渐地演变为一句气愤至极时的骂人的话了。如果看到谁做了不道德、不合情理的事,或马虎、鬼混、不负责任的人,人们通常就会骂上一句“混帐!”东西

“东西”一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一切物体的总称。因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通常把东西南北中与金木水火土相配,称为“五行”。相传有一次宋朝朱熹去会他的朋友盛温和,正巧盛提篮上街买东西了,于是朱熹便问他:“难道不买南北?”盛温和风趣地答道:“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凡属金类、木类的我这个篮子就装得;南方属火,北方属水,火类、水类我这个篮子就装不得。所以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

原来,东方属木,代表一切植物,如花草、树木等;西方属金,代表一切金属矿物,如金银铜铁等;南北中则分别属水、火、土。水、火、土司空见惯,容易被古人忽视。而属木的植物和属金的金属矿物普遍受到人们重视,可以用来代表一切有用的物质。

所以人们便把代表“木”和“金”的两个方面联在一起,“东西”一词便是由此而来。

磨洋工

人们通常将消极怠工、只出工不出力的现象称为“磨洋工”。其实,最初“磨洋工”本来没有磨蹭、怠工的意思,而是指建筑工程的一道工序。

中国旧式的房屋建筑,大户人家一向讲究“磨砖对缝”。磨工,就是指对砖墙的表面进行打磨,使之平整、光滑,相当于现在的勾缝和打磨石类的装修程序。

1917年至1921年,美国用清政府的“庚子赔款”在北京建造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工程耗资500万美元,占地222公顷,而且建筑质量要求十分严格,外观上采取中国传统的磨砖对缝、琉璃瓦顶。由于这项工程是由外国人出资、设计,中国工人就称它为“洋工”。协和医院共有主楼14座,又是高层建筑,“磨工”工序十分浩大复杂。所以,参加建筑工程的许多工人就把这一工序称为“磨洋丁”。至于“磨洋工”一词现在的意思,或许是出于对西方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罪恶行径的一种不满的发泄讹传。

解手

“解手”是人们对上厕所的一种比较文明的说法。

我国古时候历代战争之后,通常都会发生大规模的移民,那时候的移民是强制性的,因此,有些人留恋故土,不愿背井离乡,便想方设法逃避,在迁移的路上,负责护送移民的官吏担心迁移者中途跑掉,就用一根长绳拴住他们每个人的一只手,这样连成一串后,迁移者便没有办法逃掉了。

但是,这样做也有麻烦。有人要大小便时,就只能请求护送的官吏把绳子解开。一开始,央求的话语比较明确:“长官,我要小便,清解开绳子”,由于央求的次数多了,人们央求的话语也就逐步简化了,只说我要“解手”,负责护送移民的官吏便知其意了,而后给他把手解开,让其方便。

这就是人们把上厕所称为“解手”的由来。

五花八门

“五花八门”这一成语用来比喻事物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其实在古时候,“五花八门”十分明确,具体各有所指。

“五花八门”原指“五花阵”与“八门阵”,均是古代兵法中的阵法名称,后来一般比喻各行各业。“五花”为:金菊花——卖茶的女人;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火辣花——玩杂耍的;土牛花——某些挑夫。

“八门”为:一门巾——算命占卦;二门皮一一卖草药的;三门彩——变戏法的;四门卦——江湖卖艺的;五门平——说书评弹者;六门围——街头卖唱的;七门调——搭篷扎纸的;八门聊——高台唱戏的。

后来人们用“五花八门”泛指行业的繁杂和众多,久而久之,这个成语词义重心发生变化,所形容的对象由行业之称拓展到其他各种事物。

鸿沟

“鸿沟”一词,最早见于《史记》一书。

据《史记》载:公元前203年,楚汉双方军队相峙于荥阳,当时,汉王粮食多,项王已断粮,但刘邦家人被项羽俘获。汉王遣陆贾说项王,要求和解以赎家人,项王不听。

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项王答应汉王给出条件:二分天下,划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以东者为楚。项王许之,即归汉王父母妻子,军皆呼万岁。到这里,“鸿沟”一词广泛见于史籍。

另据《史书》记载,鸿沟为我国战国时期挖掘的一条古运河,古时全境在今河南省境内,以荥阳北黄河南岸为始,引黄河水南下至中牟,然后东到开封,从开封直折南向,在周口(今河南省周口市)附近注入颍水,向南流入安徽淮河。

现如今“鸿沟”一词也随着楚汉之争故事的广泛流传而被人们广泛运用。敲竹杠

用别人的弱点或寻找借口向别人敲诈钱财的行为叫“敲竹杠”。那么“敲竹杠”一词源于何处?

相传清朝末年,各地查禁鸦片烟甚严。有一次,官船截住一艘走私船。

一个官员抽着旱烟上了商船,监督手下人搜查,他无意之中在船篙上磕烟袋锅,走私商人一时慌了手脚。因为他们正将炯土藏在竹杠和船篙中偷运。走私商人以为官员发现了秘密,就私下给这个官员一些钱,这个贪官心领神会,放走了走私船。从此,“敲竹杠”一词就流传下来了。

“敲竹杠”的来源,还有一种说法:四川山区,有钱人进山烧香时乘坐着一种用竹竿做的滑竿,滑竿由人抬着。走到半山腰抬滑竿的人就敲着滑杠,要求加工钱,否则就不抬人,乘坐滑竿的只好加钱。

敲门砖

“敲门砖”一词比喻达到目的某种手段,目的达到后,就抛弃不用了。

这是从古代人参加科举考试编出的一词。

古代的读书人,只要想做官就必须参加科举考试,而八股文科举考试是必定要考的。应考的人于是便把八股文的套路练熟,以便在考场上应用。可是一旦考中了,便把八股文那一套完全抛弃掉,不再用它。八股文对那时的读书人来说,就好像一块敲门砖一样,一旦进了门,就弃之不用了。

三句话不离本行

从前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在村子里他们的职业分别是裁缝、车把式、使船的、厨师。因为会说,所以谁家有个麻烦事儿,都请他们去当“说和”。

有一次,村里有老哥俩闹分家,由于各自怀有心思,分了几天也没分清,就请这四个人去当“说和”。这几个人便到厨师家开了个会进行讨论。

厨师说:“我看咱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分不清。”裁缝说:“我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去,线也过去才行。”赶车的接过话茬儿:“嗨,咱原先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出大格就行。”使船的听着不耐烦了:“我看咱们别在家哕嗦了,不如到那儿再见风使舵,怎么顺手就怎么给他们划拉划拉得了。”厨师的媳妇听他们说完,忍不住笑了:“我说你们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卖什么的吆喝什么。”她的话刚说完,全屋人就大笑起来,原来,厨师媳妇是做小买卖的。

自此以后,“三句话不离本行”。

一词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这是我国古代蜚声民间的四大美女——西施、王嫱、貂蝉、杨玉环的雅号。

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人,有一次,她去河边浣纱,她那窈窕俏丽的身影惊呆了游鱼,竟使游鱼忘记了游动,沉入水底,因此有了“沉鱼”之说。

王嫱即王昭君。西汉时,为了沟通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她受命和亲匈奴。在出塞的路上,她触景生情弹琴抒怀,那如泣如诉的琴声,竞使飞雁听后忘记展翅飞翔,从高空跌落地上,因此有了“落雁”之说。

貂蝉,有名无姓,出生在东汉末年。她拜大司徒王允为义父。王允用其离间董卓和吕布的父子关系。有一天,貂蝉在后花园拜月,忽然,一片云彩遮住了明月,恰在此时好被王允出来看见。王允便向外人夸耀说:“我女儿比月亮还美,她的美貌,羞得月亮能躲进云里。”因此有了“闭月”之称。

羞花,指杨玉环,即杨贵妃。一天。

她在御花园赏花散步.拂袖之间无意触及含羞草,含羞草收缩了叶子,人们误以为杨贵妃的天然姿容羞煞了花草。因此有了“羞花”之称。

狗腿子

有很多带“狗”的词,大都是骂人的,比如“狗仗人势”。“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尾续貂”、“狗腿子”等等,那你知道“狗腿子”是怎么来的吗?

据传,从前有个富人的腿断了,一个奴才为讨好主人欢心,主动要求截下自己的腿为主人接上。主人问:“你自己的腿怎么办呢?”奴才说:“我可以接上一条狗腿。”“那狗的腿又怎么办呢?”“给狗用泥巴捏上一条。”所以,狗在撒尿时,总要把后边一条腿翘起来,是怕尿把那条用泥巴做的腿给冲掉了。

喝墨水

据说南北朝时,北齐朝廷曾下令,儒士考试成绩差的,都要罚喝墨汁。

喝多喝少按成绩差的程度而定。梁武王也规定“差谬者罚饮墨汁一斗”。

这一陈规沿袭了几个朝代,害苦了许多成绩不佳的儒士,一直到唐朝。据史书记载,唐太宗也曾走读书升官的路,由于害怕被灌墨汁,还是没有参加考试。当了皇帝之后,他同情落榜的儒士,废除了灌墨汁的做法。而“喝墨汁”逐渐演变为“喝墨水”。

临时抱佛脚

临时抱佛脚是一句俗语,专门指平时没有充分准备,临时匆忙应付或仓皇求救。

这句俗语是东汉时由外族人传人中原地区的。

古时候,在云南的南面有一个小国家,这个小国家的民众都是信仰释迦牟尼的佛教徒。

同类推荐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Ⅱ):文武体娱探由来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Ⅱ):文武体娱探由来

    当物质生活满足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古代人的娱乐和怡情在今天仍然存在,比如诗歌,比如戏剧。但它们是怎么来的呢?本书就是带着这个疑问,进入古代现场,为你解开影响中国人玩乐的器具和秘诀。本书阅读起来颇为轻松,同时史料准确,故事有趣,可以让你在沉醉于历史的海洋的同时,享受丰盛的知识盛宴。
  • 高风亮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高风亮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纪信故里

    纪信故里

    辉煌西充,忠义之城,将相故里,人杰地灵。扶龙纪信,紫崖王云,育恐育鞫(生于恐惧困穷之际),炳炳麟麟(光明刚直)。四位宰辅(赵彦昭、何金、何贱、徐恺),八大将军(纪信、谯登、侯瑱、王霁、马骧、袁谏、李乾德、徐占彪),百一进士,百六举人。名垂青史,雁塔题名,丰功伟业,震古烁今。
  •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中讲述的马球,古称击鞠,即骑马打球,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在我国唐朝时期,马球运动非常流行,从宫廷到民间 都有广泛的开展。唐以后,马球运动不断发展演变,走向衰落,却同时向周边地区不断传播,甚至传向海外,成为今天的马球运动。
  • 苏丝黄的世界

    苏丝黄的世界

    Susie wong(苏丝黄)这个笔名和1960年那部美国烂片没有关系。它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时的随口一说,和这个专栏的诞生一样匆忙草率。当时,我醉心于让自己的名字填满整个报纸,从第一版到最后一版。而且最后一版编辑们是那么纵容和善良,不仅忍受我的涂鸦,而且在我的再三恳求下,尽可能地在生活上教我腐化堕落。
热门推荐
  • 故事会(2016年2月上)

    故事会(2016年2月上)

    《故事会》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仅有114个页码、32开本的杂志,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故事会》创刊于1963年,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
  • 三千铭契目录

    三千铭契目录

    拥有一份铭契,即掌控了一种无上的力量。所以试问一份绝对的力量摆在你面前,你会作何选择?
  • 极品皇后之人小鬼大

    极品皇后之人小鬼大

    昏黄的灯光照应着古色古香的屋子更显几分暗影。
  • 乱世星城

    乱世星城

    本书为长篇小说,以清末民初的古城长沙为背景,通过主人公“鹏伢子”的视角,描写1911年辛亥革命各派势力的精彩斗法,三教九流的轮番上阵。再现了百年前历史转折时期的剑拔弩张,也写出星城宽街窄巷的市声喧嚣,百态纷呈。城里城外,官如何?绅如何?军如何?民如何?官绅军民扬姿舞蹈,天罡地煞搅星城。作者试图在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再现一百年前的“三才图会”:乡里人进城的“流民图“;革命党和立宪派博弈的“角抵图”;市民、市场的“清明上河图”。
  • 危楼记事

    危楼记事

    在S市Y大街J巷,有过一幢危险房屋。市政当局好像计划拆除,但也只是计划而已。亏得大家能够将就凑合,楼房里的二十家住户(自然也包括我),竟然在危楼里生活了许多年。谢天谢地,现在,谁也找不到这幢整天让人提心吊胆的楼房,它那破陋衰败的形象,已经从地平线上消失了。危楼原址正在破土动工,大兴土木。据说不会很久,S市的最高层建筑物将在这里拔地而起。危楼不存在了,但危楼的居民还在。下面所讲的,也许正生活在你周围的,而原来却是我邻居的一些故事。
  • 心态的锻炼(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心态的锻炼(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人们对“到底是心灵支配肉体,还是肉体控制心灵”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参加争论的哲学家们,称自己为唯心论者或唯物论者,而各执一辞。他们提出了数以千计的论据,可是这个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个体心理学可能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因为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实际上是在研究肉体和心灵的动态相互关系。亟待治疗的病人都具有肉体及心灵,如果我们治疗的理论基础错误,我们便无法帮助他。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痞子闯仙界

    痞子闯仙界

    如果得到一件能够穿越到十天以前的法宝,你会选择穿越呢,还是选择穿越呢!天生难以修炼的混沌之体,却也阻止不了叶峰走上强者之路。
  • 观察诸法行经

    观察诸法行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鼠屎污羹

    鼠屎污羹

    一个古老的中国村庄。时间,空间,人,老鼠,尽是令人难以捉摸的。或是细致入微的,或是颇为宏大的,皆是扣人心弦。它将目露凶光,残暴之极,也将含情脉脉,柔情似水。它将用自己的肢体去讲述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