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1400000030

第30章 医药卫生(2)

维生素是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目前世界上发现的维生素已经多达20多种。

凡士林

“凡士林”是英文vaseline的音译,是一种白色或黄色的油脂状石油产品,由石油残油经硫酸和漂白土精制而得,也可用蜡膏和矿质润滑油调制而成,可用作润滑剂、绝缘剂、防锈剂、软膏剂和化妆品等的原料。但最初的凡士林,却是作为一种治疗灼伤的药膏问世的。

1859年,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的22岁药剂师切斯博罗到宾夕法尼亚州新发现的油田去参观。在那里,他听石油工人们说,抽油杆上所结的蜡垢,对灼伤和割伤有止痛治疗的疗效。切斯博罗对此很感兴趣,于是收集了一些蜡垢,带回家去。他花了11年时间,研究如何提炼和净化这些石油的残渣,以制成一种用于治疗伤口的不会腐败变质的石油基油膏。而在这之前,临床用的药膏大部分是用动物脂肪和植物油制造的,时间久了,便会腐坏发臭。第一批石油基油膏制成后,为了试验它的疗效,切斯博罗甚至不惜把自己割伤、刮伤、烫伤。1870年,他终于完成了研究_T作,建立了第一座制造这种油膏的工厂,并将产品命名为凡士林。

青霉素

世界上第一种抗菌素——青霉素,是1941年问世的。

青霉素的发现者是英国细菌专家弗莱明(1881—1955)。1928年秋,他在伦敦圣马丽学院任细菌学讲师。

有一天,他在观察葡萄球菌时,发现作为培养细菌用的琼脂上长着一簇簇绿色霉菌,这种现象司空见惯。许多细菌专家的实验室内经常发生外来微生物的污染,一般倒掉了事。可是,弗莱明却十分细心。他发现霉菌的周围竟没有葡萄球菌,而玻璃器皿里的葡萄球菌也消失了。这个偶然的发现,引起弗来明的极大兴趣。他于是设法培养那种霉菌,把培养液过滤了一下,滴人长满葡萄球菌的玻璃器皿里,几小时后竞发现葡萄球菌全部死亡;又把过滤液稀释到800倍,效果仍然很好。

弗莱明后来把他发现的这一特殊物质命名为青霉素。

镇静药

镇静药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治疗精神病的比较有效的药物。

镇静药源于法国。20世纪40年代后期,法国神经外科医生拉波利发现手术前病人体内产生的组胺对人身体有害。他想找到一种抗组胺的药。

法国一家实验室为他提供了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异丙嗪。以后又研制了作用更为强大的氯普马嗪。它可以使病人在手术前进人一种“愉快的安静状态”。法国医生狄富和丹尼克发现它还可以使发病的躁狂抑郁症患者镇静下来。后来,他们又发现氯普马嗪对精神分裂症特别有效,原因在于它能使人大脑的情感区解除病症。

20世纪50年代后期氯普马嗪在欧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氯普马嗪的成功加速了相关药物的研制。1957年库恩发现丙咪嗪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接着,澳大利亚医生凯德首创用锂来治疗精神病。1960年代中期,锂已在临床得到较普遍的应用。

显微外科

1921年瑞士医生首次在低倍显微镜下对家兔神经做了手术,并对病人进行了内耳手术。从此显微外科手术在内耳、面部神经等手术中获得了应用。

1950年,美国医生做了角膜缝合手术,开始了显微眼科手术的应用。

直到1960年,有人在显微镜下成功地缝合了直径1.6毫米至3.2毫米的细小血管。美国医生一连气缝合了26条细小血管,竞达到百分之百血流通畅的效果。于是,显微外科手术成为一项十分流行的新技术。1962年5月,在美国波士顿,美国医生为一名12岁的男孩做了世界上第一例断肢再植术,成功地将断肢的神经、血管和肌肉接通。

现在,世界上显微外科手术已经具有非常高的水平。不少断掉的手指、足趾、手、脚又重新回到主人身上。医生们成功地进行各种人体组织的吻合术,包括各种血管、皮瓣、肌肉、骨、骨膜、各种网膜等等。各种微型手术器械也应运而生。有的微型冲洗器械可以在缝合时冲洗微细的血管腔;有的专用缝合线只有人头发的五分之一粗细。供显微手术用的显微镜也愈发先进,它们不仅精度高,可以清晰地显示人体器官、组织的细微结构,而且,有的一台显微镜有几个目镜,可供几个医生同时观察、研究,十分方便。

剖腹术

剖腹术是通过切口除去腹内肿瘤或其他病患的一种外科医疗方法。剖腹术源于美国。医学史上有完整记录,第一个施行剖腹手术的是美国医生麦克杜威。

公元1809年,一位叫克劳芙德的妇女因腹部逐渐增大已经严重影响生活,被迫求医于麦克杜威医生,麦克杜威决定为她施行手术治疗。在当时既无医院,也无麻醉,更谈不到消毒和无菌技术,完成剖腹手术,其困难可想而知。但病人很勇敢。她独自骑马来到医生的住地肯塔基州维镇。手术就准备在医生的家中进行。附近的市民认为麦克杜威这种治疗无异于残害人命,一些市民甚至拿着铁锨、棍棒围住医生的住宅,医生家门前的大树上也挂上了绳索,手术中病人一旦死去,等待着医生的也只能是被人们用私刑处死。医生和病人,均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密切配合下开始了手术。医生先在病人的腹部切了一个小口,然后就通过这个小口,用今天看来已经不可思议的方法将一个巨大的卵巢肿瘤一块一块地切了出来。因为疼痛难忍,手术中病人的肠子好几次从切口中脱出,医生只好停下手术,等病人安静下来再切,最后终于成功完成了手术。

606

606是由德国科学家保尔·艾尔利希发明的。

有一次,他在实验中注意到,把一种染料注射到一只活鼠体内,结果这只老鼠的神经末梢染上了颜色,但是肌肉和骨髓却没有。艾尔利希产生了找到一种既能感染体内病菌,又能杀死病菌的染料的想法。他夜以继日地投入到紧张而又细致的试验研究工作中。试验过的药品一批又一批,数量也不断增加,100、200、601、602、603。

1907年,他和助手们进行了编号为第606号药品的试验。试验报告说,606号药品仍毫无任何效果。1909年,日本秦佐八郎来到艾尔利希的研究所,协助进行试验。他又一次重复了第606号药品的试验,结果意外发现,这种606号药竟是一种杀伤力很强的杀菌剂。他们二人共同议定,以这次成功的第606号染料的“606”做为新药的名字,以纪念他们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澳抗”

“澳抗”即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这一医学名词的提出不到50年。1964年,一位名叫Blumberg的人和他的同事,从澳大利亚土著居民血清中分离出一种抗原,能与反复接受输血治疗的血友病患者的血清中的抗体起交叉反应。后来,由于很偶然的原因,人们才把这种抗原与潜伏期很长的肝炎联系起来。故此,这种抗原被称为“澳抗”。

文明病

“文明病”,其实只是个十分概括的病名,它笼统包含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便秘、结肠炎、阑尾炎、痔、肠癌和车祸等疾病及事故。目前,它已一跃而成为使当代人减寿和致死的头号中老年人流行病。

相传,1973年,英国外科医生布基特发现,本世纪以来,欧美人因患上列疾病而丧生的很多。而遍查史籍,上述病例较少。检阅文献,亚洲人上述疾病的发病率,低于欧美人几倍甚至几十倍。布基特研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欧美各国工业发展迅速,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文明生产,造成人体逸多劳少,心血管功能衰退;追求高营养、少渣滓的精细饮食,导致人体胃肠功能的退化;交通工具的发达,引起车祸增多。所以,他给“文明国家”这类非传染性中老年人流行病,起了个美称叫“文明病”。

人造血液

1965年的一个上午,美国亚拉巴马大学医学中心实验室里,克拉克教授正在做实验。他的助手因疏忽大意把一只实验用的老鼠掉进了装有作为麻醉剂的氟化碳溶液里,但谁也没有注意到。实验做完后,克拉克教授发现了这个件事情,并且对原本该淹死但却还活着的老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一番细致地研究,他发现氟碳化合物能溶解和释放氧气和二氧化碳。老鼠正是靠氟化碳的这个特性活了下来。

他进一步思索,在血液里,红血球起着输送氧气和运载二氧化碳的任务;氟碳化合物也具有同样性质,那么应当能用它来代替人血。他的发现引起了日本医学工作者内藤良一的注意。他拜访了克拉克,回国以后,立即开始着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内藤良一和同事们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工作,终于找到了一种理想的氟碳化合物。它可以均匀地混合在人体的血液里,代替红血球输送氧气和运载二氧化碳。这就是人造血液的由来。

输血

人体血液循环理论提出后,有人开始对输血进行探索。

1665年,英国科学家查理·罗尔试着把一条狗的血管接到另一条奄奄一息的狗血管上,使那条狗死而复生。但他的这种使失血得以补偿的办法并没有引起当时人们的重视。后来,一些医生曾用动物血输到人身上,但都以失败而告终。美国有人往患者血管注射牛奶,以帮助补充白血球,但也失败了。20世纪初,产科医生詹姆斯·布兰德尔使用人的血液来补充妇女分娩时的失血,才确立了输血在医学上的重要地位。

1908年,外科医生亚历克西斯·卡勒尔把一个男子的动脉和他女儿正在出血的血管缝合在一起,父亲的血液和女儿的血液融合在一起,挽救了女孩的生命。这件事的成功,引起社会注目。输血成为特大新闻。后来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奈发现了血型:A、B、AB、O等主要四种,为输血成为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方法铺平了道路。

血型

血型是人体的一种遗传特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血型的国家,早在13世纪的宋代,就有“滴血认双亲”的记载,这种简单的方法类似于现在的血型交叉反应。

1900年,澳大利亚兰司德氏首先发现了最基本的A、B、O三种血型,以后又和他的学生发现了AB血型。他通过实验证明人类红细胞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凝集原,分别称之为凝集原A和凝集原B。与此相对的人类血清中含有两种凝集素抗A和抗B。根据每个人红细胞中有无这两种凝集原,而将人的血液分为四种型:A型、B型、AB型和0型。1927年郎德虚太纳与莱文又应用不同人的红细胞注射于家兔体内,发现在兔血清中出现了两种凝集素,分别称为抗M和抗N。将具有抗M和抗N的兔血清与人红细胞混合,则也有部分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现象。从而又确立了人类的另一种血型系统MN血型。

检疫

英文为quarantine,其表面字义是40天的意思。相传在中古时代,当一只船上的人有传染病的嫌疑时,就强制命令该船在40天内和陆地断绝一切来往。这种措施始于欧洲,曾为阻止可怕的黑热病的传播起过作用。检疫一词就是从此引申而来,含有阻止或禁止的意思。

检疫,是防止传染病在国内蔓延和国际传播的一项重要措施。主要包括人员检疫、动物检疫和植物检疫等。检验机构设在国际通航的港口、飞机场和车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人员检疫包括:(1)接触者检疫。从与病人接触的最后一天算起,根据该病的最长潜伏期,进行医学观察或隔离、留验,或采取其他必要的防治措施。(2)疫区检疫。检查出入疫区者,必要时禁止其出人疫区。(3)国际卫生检疫。为防止疾病由国外传人和由国内传出,对出入境的船舶、飞机、车辆、交通员工、旅客、行李、货物等实施医学检查、卫生检查和必要的卫生处理。国际规定的检疫传染病为鼠疫、霍乱、天花和黄热病等四种。

牙科医生

牙科医生是专科医生的一种,其任务主要是进行口腔疾患特别是牙及其支持组织疾患的预防和治疗。

牙科医生源于法国。18世纪以前,治牙一直是理发馆、铁匠铺、蹄掌工、马兽医、化缘者的副业。17世纪90年代,法国安杰的医生皮埃尔·汤夏尔看见患牙病的人越来越多,靠理发馆等进行治疗,不但不够及时,而且卫生条件差,致使患者感染的病例很多,于是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在安杰开办了世界第一家牙科诊所,同时,他也是最早使用“牙科医生”名字的人。

汤夏尔作为海军军医,曾在牙科专业军医亚历山德拉·波特尔雷手下受过严格而科学训练。他一改以前在患者口中挥舞钳子或凿子的做法,确立了牙科技术,故汤夏尔被称为“现代牙科之父”。

三、医疗器具

医院

“医院”一词来自拉丁文,原意为“客人”,因为其最初设立时,主要用来供人避难。还备有娱乐节目,使来者感到舒适,以此招徕顾客。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收容和治疗病人的专门机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置医院的国家。早在西汉年间,黄河一带瘟疫流行,汉武帝刘彻就在各地设置医治场所,专门配备医生、药物,免费给百姓治病。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类似于现在的隔离医院。以上两则史实,均在《汉书》中有明确的记载。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孝文帝曾在洛阳设“别坊”,供百姓就医用。隋代曾设“病人坊”,收容麻风病人。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设有“患坊”,遍布长安、洛阳等地,还有悲日院、将理院等机构,负责收容贫穷的残废人和乞丐等。

同类推荐
  • 中国鄱阳湖

    中国鄱阳湖

    详细讲解了鄱阳湖古今历史之演变,描述鄱阳湖周边各地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以及地理资源概况,熔历史、思想、知识及趣味性于一炉,资料丰富详实。
  • 欧洲常识

    欧洲常识

    《欧洲常识》共分为12个章节,从地理、风俗物产、历史、旅游、政治、经济、军事、人文、社会等12个方面,分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以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文字详尽盘点了关于欧洲方方面面的百科知识,呈现出一个独具性格的欧洲以及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欧洲。
  •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谜语文化:自然谜、植物谜、动物谜、常用物谜、工矿交通谜、军事武器谜、商业贸易谜、海外港台谜、文化体育谜、书报刊谜、字谜、词语谜、歇后语谜等。
  •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喜欢把中国和印度做比较?印度和中国同样是古老的国家,到底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他们穿着纱丽、练着瑜伽、谈论着玄之又玄的精神生活,却又讲着英语、玩着鼠标……作者跋涉两万公里,走遍了印度70个城市,上百个景点,同时结合大量史实,穿越于历史与现实间,用一步步的脚印去丈量印度这片土地。从不同的宗教根源入手,以政治、经济、历史等多个视角去拷问印度的文化,描绘出一个多姿多彩的印度浮世绘。《印度:漂浮的次大陆》一书为作者“文化旅行”系列作品第一部,后续作品《一半印度、一半中国》、《骑车去元朝》等即将出版。
  • 少城轶事

    少城轶事

    本书介绍了成都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底蕴:街道、桥梁、河流、公馆、饭店、寺院、商铺、吊脚楼。甚至是一段老城墙。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毕业了,怎么闯

    毕业了,怎么闯

    初涉职场的阶段,是决定你人生未来的关键阶段。为此,作者经过长期的努力,结合了一些当代大学毕业生成功的案例,为初涉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开拓了一条成功之路。本书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启发读者的:如何制订长远的职业规划;改变形象,在大学毕业后如何打造自己的形象;教你如何面试,以及应聘的技巧;在大学毕业后如何获取更优秀的工作能力,因为在职场中学历不是最重要的,工作能力才是决定你未来的关键;如何积累你的人脉,让你充分理解为人处世的哲学。此外,本书还有许多小细节和小建议,给需要达到此方面目标的人们一些行动指引,帮助他们早日踏入成功的殿堂。
  • 外国悬念故事

    外国悬念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穿越之世上最幸福的神医王妃

    穿越之世上最幸福的神医王妃

    一个二十一世纪神医特工穿越成萌妹子,扮猪吃老虎。带着神奇的一家子,打脸,虐渣。一路上有青梅保驾护航,时不时的撒点狗粮。向人生鼎峰出发。
  • 惊梦无眠夜

    惊梦无眠夜

    自编自创诗集,依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有感而发,包括喜怒哀乐的经典诗句,让读者别有一番韵味。一部对过往的依旧恋曲。
  • 前七国志

    前七国志

    此书叙战国时,孙膑自请去云梦山鬼谷子处学兵法,途遇魏人庞涓,二人为兄弟,同去求学。后来学成后,二人各归其主,庞涓进攻韩国,孙率兵相救,生擒庞涓于马陵道,又会齐七国诸王,斩了庞涓。孙膑功成身退。
  • 妖神探案录

    妖神探案录

    姜式自古以驱鬼为业,偏本家传人姜茶擅自放走上古凶兽旱魃。本以为世间会动荡不安,未曾想到凶兽竟被姜茶所驭,甚至还谈起了恋爱……这让姜家人一时摸不着头脑。
  • 嗜血女尊之凤逆天下

    嗜血女尊之凤逆天下

    她调皮捣蛋每次惹完祸都得“大神”收拾烂摊子。某一天她与“大神”形成陌路,再相遇却成了仇人。他问:“你就这么讨厌我?”她:“你跟美妞跑的时候,怎么不想想我会不会讨厌你?”他黑着一脸。他跟着哪个美妞跑了?
  • 生活在清朝

    生活在清朝

    不负责任的男人, 阴毒的主母, 恐怖的嬷嬷。 背主心切的丫头。 这样的日子该怎么过。 这样的日子用过吗? 脱下顺从的外衣,摘下乖宝宝的面具。 踢飞四四,过自由自在的小日子去。 四四算什么,咱是自由、飞扬宋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