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3300000020

第20章 掌握交易技巧,买入和卖出很重要(2)

1.须鲸法则

须鲸是一种海洋生物,它不是采取有针对性的捕食方式,而是先不加选择地、快速地吞食数以千百万计的微小海洋生物,然后,通过鲸须选择很少的精华部分留下来,其余的杂质则全部排除出去。林奇在感觉到投资良机时,也像须鲸一样,先大面积地撒网捕捉,然后经过仔细研究,最终选择一小部分优异的股票留下来,继续持有,其余的则全部卖出。但即使这些留下来的股票,也会由于公司经营情况的改变而使该公司的股价发生变化,如该公司所处的行业竞争加剧,面临新产品的挑战,公司本身的管理出现问题,凡此种种都会引起该公司股价的下跌。一旦情况有变,就要采取行动。即使企业本身没有什么变化,股价变了也会促使林奇采取行动。可见,不断地翻检手中所持有的证券,不仅和林奇须鲸般的投资方式有关,而且和企业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有关。

彼得·林奇的这种股票买入方法,更加体现了他的随机应变能力。也许正如他所说的:3个月前购买的股票如仍然有1/4值得保留,就是一件很值得欣慰的事情了。

林奇认为,须鲸法则的运用正如在沙里淘金一样,需要做大量的淘洗,10次中能够有1次收获,100次就会有10次的收获。

须鲸法则的运用就是要学会对股票的研究和跟踪。买日用品的时候我们还要认真地比较,货比三家以后才会买,在买股票的时候当然更要学会研究分析和跟踪。在股票的实际操作中,林奇的须鲸法则提醒投资者买股票的时候要熟悉即将买入的那些股票。林奇发现很多人买卖股票的时候只是依靠自己的感觉或者是小道消息,不重视研究工作甚至不做任何研究。这些投资者通常都会将大量时间耗费在财经证券频道上、网上的各种股票评论及推荐上,或者推荐股票的街头小报上,却不肯对公司的基本面分析花费时间和精力。这就是大多数投资者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国内投资市场上,常有人会说“我听××的建议买入了什么样的股票,我看了报纸的推荐说x×股票好,有消息说×股票要大涨”等等,可是结果在大部分情况下这只股票都没有预期的那么好,甚至更差。因此股票投资,最忌讳人云亦云,跟风冒进。

彼得·林奇的须鲸法则,其核心就是比较、筛选。正是这种不断的比较,才使得他避免了盲目,避免了人云亦云。如果投资者能做到这一点,就会获得巨大的回报。

这里有一个真实的事例,王先生在股市中历经数载,经过了“5.19”的疯狂,也度过了四年漫漫熊市的洗礼,现在他的资产已经过千万。他投资成功的法宝就是“货比三家”和“长期持有”。

王先生认为,现在很多股民买股票,留不住,那是因为对这只股票没信心、不了解。对此他打比方说,“如果有人想在最繁华的闹市开个店,那么肯定会去店铺看看,怎么进货、附近人流量怎么样,销售策略如何,客户定位分析等均会做一翻研究。但是现在很多股民买股票,连这只股票是做什么的都不了解,就买进去了,一跌就害怕,这不就是心里没底吗”。实业投资知道投进去的是真金白银,投资股票玩的不是钱吗?或许,虚拟投资比实业投资更应该谨慎。实业,还可以看到货物摆在货架上;可股市,打个水漂,估计连浪花都没见到。

王先生敢于5年仅持有三只股票,是有一份勇气,更多的是有一种信念。

用他的话说,“功夫在股外,长线持有的股票,一点都不害怕,因为这些上市公司我不知道去过多少趟了。我会去公司调研,会进车间跟工人聊天,跟当地人聊天,会了解整个行业情况、企业经营模式、是否有当地政府支持等一系列问题”。从这一点看,不是每一位投资者都可以将功课做到如此扎实的。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买人自己熟悉的股票,而且这样做,即使跌了也可以坦然面对,因为自己可以在低价位再加码买进。就这3只股票已经让王先生的资产至少翻了十几倍。

王先生的经历所告诉我们的也正是彼得·林奇的须鲸法则所要求的:买股票,一定要买自己熟悉的股票,一定要货比三家,反复比较,从中筛选出真正的金子。

2.常识投资法

彼得·林奇认为,最佳的投资对象大都不是来自分析家的报告,而是来自日常生活。他说,与其向那些只关注股票行情而不重视调查研究的经纪人或者投资专家寻找选股意见,不如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那些产品非常吸引人但公司本身却并不怎么出名的高成长公司股票。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新产品的接触是最直接的,对于公司的服务的感受也是最直接的,因此投资者对企业的体会也是最直接的,此时那些有潜质的公司往往还没有大资金关注时,价格相当吸引人,而一旦分析家们关注这个股票时,股价早已经涨得很高了。林奇曾买过一只汽车旅馆股票,当时他在该旅馆中住宿,旅馆的优质服务吸引了他,后来该股票大涨。

彼得·林奇关于常识投资法还讲述了一个在新英格兰州的消防员的故事。

该消防员运用自己的生活常识选股而成为了百万富翁。

20世纪60年代,新英格兰州的一名普通的消防队员注意到,这几年来,当地的一家塔姆布兰茨(Tambrands)公司(后来更名为Tampax)下属的工厂在以非常惊人的速度扩张。这个消防员想,除非这家公司的发展前景一定非常好,否则该公司的发展速度不会如此的惊人。基于这种想法,他投资2000美元买人这家不知名公司的股票。在随后的5年间他每年投资2000美元买人这家公司的股票。虽然他并没有买当时非常流行的沃尔沃汽车公司的股票,但是,到1972年他原来分6年投资的1.2万美元却增长到了100多万美元,使他成为了百万富翁。

林奇讲完这个故事后,感叹地说:“我不知道这位幸运的投资人是否曾向经纪人或别的专家求教过,但可以肯定,如果他向投资专家请教的话,这些专家肯定告诉这位消防员他对这家公司的想法是错误的。如果他听从了这些曾经知道当时把钱投向什么行业最好的专家的建议,他一定会买那些专家所在机构争相购买的热门股票,或是当时普遍看好的电器行业的股票。幸运的是,我们这位消防员只相信自己的判断。”

彼得·林奇的投资过程,其实就是这种常识投资法的实践过程。他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处处留心,从身边最普通常见的产品、服务中发掘出一个又一个涨幅惊人的好股票。

在去加利福尼亚的旅途中吃快餐让他发现了塔可钟(TacoBell)公司。

与一位在假日饭店工作的朋友的交谈让他对La Qlainta的优良经营印象深刻,他买入后股价在10年涨了11倍。

他一家人和一些朋友开的沃尔沃汽车让他发现了沃尔沃公司股票。

他的孩子、公司系统管理员对苹果电脑的喜爱让他买入了苹果电脑股票。

从事丧葬行业的SCI公司是他的一位同事在旅行途中发现的,这只当时毫无名气的公司股票后来涨幅惊人。

他的妻子对L’eggs的超级赞赏让他找到了一只上涨3倍以上的股票。

林奇认为,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利用自己的生活常识,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产品,选择那些生产自己相当了解的产品的公司股票,是成功投资的最好出发点。从日常生活中受到消费者欢迎的产品,发现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公司,是成功投资的第一步。散户战胜专业投资者的捷径就是从最普通的生活常识出发,寻找那些投资专家们根本不会注意的无名却发展迅速的高成长公司股票。在每个行业,在每个地区,观察力敏锐的个人投资者可能在投资专家之前很早就已经发现了高成长的企业。

3.运用高换手率

高换手率是彼得·林奇重要的股票交易方法。他在出任富达公司麦哲伦基金经理的最初四年里,第一年的换手率是343%,随后三年则保持在300%,麦哲伦基金在林奇手里不断地旋转,变幻出万般花样,令人眼花缭乱。

上任伊始,彼得·林奇就频频换股。他的高换手率的原因是:一方面,他不仅要用自己中意的股票替换不甚理想的股票,并且,他还要将某些股票变现,以偿付部分投资者的赎回要求。另一方面,在股价大跌的空头市场里,共同基金被投资者们所抛弃,麦哲伦基金被迫自1977年到1981年,连续四年不对新客户开放,同时基金被大量赎回,情况之严重,令基金大约萎缩1/3。因此,临危受命的彼得·林奇采取高换手率的策略多少有些不得已而为之。当然,这还和彼得·林奇的“进攻性策略”密切相关,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不断地寻找更好的股票来换掉我已经选中的股票”。

麦哲伦基金是资本增值基金,有权购买任何资产,这一特点使得彼得·林奇得以充分地施展拳脚。在1978年麦哲伦基金的年报里,彼得·林奇主张:减少飞机制造业、汽车工业、铁路业、化学工业、电子工业、能源工业和公用事业的股票数量,增加广播公司、娱乐业、宾馆行业、金融业、保险业、租赁业和消费品工业的股票。在1979年的基金年报里,彼得·林奇则提到了他所特别青睐的五种类别的公司:中小成长型公司;高收益和红利不断增长的公司;处于低谷、前景正在改善的周期性的公司;被市场和华尔街所忽视的公司以及资产价值被严重低估的公司。

不得已而为之的高换手率,带来的并不总是辉煌业绩,彼得·林奇也为此留下不少遗憾。一些被他抛弃的股票在他卖出后反而走势强劲,换上来的新股票却不全是那么表现良好,因此,他经常嘲笑自己的做法是“拔掉鲜花,浇灌杂草”。他的这句话竞成了至理名言,有“股神”之称的巴菲特还特别引用过。

由此可见,巴菲特和林奇也深有同感,买卖股票也是一种“遗憾的艺术”。

将近四年的封闭期对于彼得·林奇来说简直是一种严格的训练,他被迫熟悉各种行业中的各种公司,了解导致每一种行业或每一个公司盛衰的种种因素。波士顿被称为共同基金之都,在那里,彼得·林奇每年访问几十家公司总部,在投资会上熟悉和了解几十家公司,邀请近二百家公司的负责人来富达会谈,并共进午餐,每月至少和一个主要行业集团的代表人物交谈一次,这成为了麦哲伦基金的惯例。在实践中,彼得·林奇认为最重要的收获,是他懂得了在投资过程中,自己做研究的价值。

彼得·林奇经常改变他投资的方向,就像赛艇比赛一样见风使舵。他所投资的1400多家公司中,全美最大的100家企业占其所投资金的一半,其次100家企业占17%。他每天要卖掉5000万元的股票,又买进大约5000万元的股票。当他发现手中持有某些公司的股票稍稍超过其应有的价值时,他就会立刻卖掉它。而市场上的某些股票稍稍低于其应有的价值时,他就会马上购进。他总是在毫不犹豫地追求哪怕是很小的差价。

皇天不负有心人,麦哲伦基金在彼得·林奇的管理下,终于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尽管基金经历了1/3的缩水,基金额后来却获得了飞升。1981年,麦哲伦基金与塞拉姆基金重新开始向公众发行,大众投资的热情重新高涨。当时的基金规模超过1亿美元,投资了200多只股票。经过四年的封闭期,彼得‘林奇不但顺利地挺过了赎回高潮,还取得了良好的业绩。由于投资者不再大量赎回,基金换手率从300%下降到了1 10%。

4.小公司大成长

彼得·林奇认为,作为投资者,显然要追求的是股票的投资价值。虽然投资者更加关注市场上公认的大公司的股票的投资价值,但小型公司比大公司更具成长潜力。大企业往往是在行业内的领先者,此时市场的格局已经基本稳定,企业的份额相对固定,若要获得进一步的成长需要挤占竞争对手的份额,由于企业的高速发展期基本过去,其成长空间相对来说比较有限(与企业自身的规模来比较),其总体价值的提升就比较困难。而小企业因为可以比较灵活地经营,一旦新产品得到市场的认同,或是技术得到进步,企业的规模将得到飞速的扩张,企业的市场价值也将成倍甚至几十倍地提升。

彼得·林奇认为,公司越大,其股票的涨幅越小。例如宝洁、可口可乐、杜邦、克莱斯勒、通用电气等公司,它们的盈利总额非常大,但都不可能快速增长,从而使其股价在短时间内上涨10倍。对此他具体论述了通用电气公司。

通用电气的规模太大了,它的股票市值接近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有9亿股在市场上流通,总市值达390亿美元。通用电气公司每年盈利超过30亿美元,仅此一项就足以使它名列《财富》500强企业。它的经营非常出色,如明智的收购、削减成本、成功地开发新产品、清除经营糟糕的子公司等等。但是这一切并没有使它的股票快速上涨,其股价仍然像蜗牛一样缓慢地上升。这是由于庞大的规模阻碍了股价的快速上涨。

而快速增长型的公司就不一样了,彼得·林奇在其著作中很坦诚也很直接地表述了他对这种公司的喜爱。这种公司的特点是规模小并且年增长率保持在20%一25%。也就是说只有这种小型企业才能满足快速增长型公司的特点。彼得·林奇还认为大量能够在有限的几年内上涨10倍以上的股票就藏在这些公司里面。投资者经过仔细的分析研究如果选中了这些股票中的一两只就可以实现个人的投资愿望。

同类推荐
  • 吃定庄家一定赢

    吃定庄家一定赢

    《吃定庄家一定赢》是一本旨在帮助广大股民提高自身的炒股专业知识及投资技巧的股市指南。本书通过分析庄家在操盘的整个过程中运用的手法和计谋等一系列行为,来揭露庄家设置的各种陷阱,帮助散户掌握适时跟庄技巧,以减小散户的被套风险,提高散户的投资收益。
  • 雪球专刊第024期:解密复星投资之道

    雪球专刊第024期:解密复星投资之道

    我是一个新上海人,从浙江过来。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县城,从我家到达上海,我记忆中的时间都是要十三四个小时,所以觉得好遥远。这二十多年下来我一直在比较,我觉得我确实很爱上海,爱上海的理由是我最好的青春都在上海度过。第二呢,我觉得上海让我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我读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复旦当时的校长说,一个好的国家、好的社会,它一定是给年轻人最多机会的国家、社会。
  • 好日子离不开理财学

    好日子离不开理财学

    老百姓居家过日子,讲究细水长流,用金融专业人员的说法这就叫理财。到底怎么理财,有什么好的方法来理财,相信大家各有各的高招。经常会听到很多人说,自己不善于理财。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每天与柴米油盐打交道,就已经在理财了。过日子理财要从点滴做起,只要留心。时时处处都能省下银子。
  • 雪球专刊第037期:那些让你惊呆的投资真相

    雪球专刊第037期:那些让你惊呆的投资真相

    诺贝尔奖没有股票投资奖,只有经济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医学奖、文学奖和和平奖。其实如果真有股票投资奖的话,得这个奖的人比诺贝尔委员会还要有钱。在经济领域全球顶尖水平的人物,对股市也很有可能非常无知。
  • 每天学点理财学

    每天学点理财学

    说到投资理财,无非有两个方面:一是积累财富,二是运用财富,简单说就是如何赚钱和如何花钱。只要对自己拥有的钱财作了运用和处理,就是理财。《每天学点理财学》的宗旨就是让每一个普通人都成为精明的理财高手,运用简单而有效的投资理财策略,最大限度地获得回报。
热门推荐
  • 神奇餐馆

    神奇餐馆

    这是一个神奇的餐馆,这里有风趣逗比的厨师兼老板的厨师!这里有让你排队给你拿号的猫咪!还有每个季度出现的神秘来客!慕白:这次会是谁了?会不会是奥特曼?或者哆啦A梦?美国队长?哈利波特?
  • 柴静的沟通力

    柴静的沟通力

    本书向读者展示了著名媒体人、前央视主持人、记者柴静在新闻采访中高超而富有技巧的说话、沟通之道,同时结合柴静新闻采访、播报的具体个案,从多方面、多角度与读者深入浅出地探讨锻炼口才的有效途径。希望可以借此帮助广大读者找准沟通之道,为自己创造更为宽广的人生舞台。
  • 太上大道玉清经

    太上大道玉清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记者婚恋纪事

    女记者婚恋纪事

    明明有个知寒问暖的优质帅哥跟在身边,为毛姐偏偏选了个专爱跟人玩暧昧的花花公子涅?姐后悔了,可以拍飞么?可是有了娃肿么办?娃呀!咱们可以拍飞你爸那厮么?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几万头草泥马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
  • 从天降开始的征途

    从天降开始的征途

    极欲魔王-李贤,打过轮回者,抢过E总的变身器,教过一帮学习暗杀技巧的学生,又给了嬴政韩信金手指,以一己之力魔改了天行九歌,与琦玉吃火锅打过拳,如今又强行拉来九个宇宙位面融合试验,警告,你已经上了各大空间的悬赏名单,超越一切之人,必须死!
  • 女炮灰的忠犬

    女炮灰的忠犬

    比穿成女配更悲催的,恐怕是发现自己被利用完就赐死的命运了。逆天改命什么的臣妾做不到啊。果然自己是个炮灰命么……咦,等等……你这刺客哪里来的?什么?你说你是……作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皎月引

    皎月引

    青州城有一家神堂,某天堂主不见了。离家出走官家女偶遇同乡不正经道长,二人结伴进京寻人一路撒糖。偶有奇闻异事,因此累积成册。第一卷《春蚕》:恨来相逢总是劫,相逢常使生离别。青山已为暮雪老,陋堂不见旧人还。中二书生赴京赶考途中惨遭神秘女子劫持逼婚——“姑娘请三思,小生除了这条命什么也给不你!”“三思是什么?我就是为着你这条命来的!”第二卷《鬼童》:东瀛歌妓神州曲,花船一面知相思。相思既负含恨去,怨念不消鬼童生。纨绔公子循声向舫内望去,那个花船上的歌妓长的真好看——“我爹是齐州首富——要不咱们一起私奔?”“要要要!请问往哪奔?”第三卷《灵灯》:渡缘渡人难渡己,修佛修法忘修心。淅淅风过纷纷雪,万籁俱寂更无音。白衣盲僧捧着一盏点不亮的残灯,行过沧桑的栈道——“高僧留步!您拿这灯是有什么特殊寓意?”“阿弥陀佛,贫僧这灯——不卖!”第四卷《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寻鹿于林深之处,寻你于梦醒之时。难忘于金风玉露,追忆于戏本红台。前朝太子年少时救下的那只公鹿,说没说声就成精了,而且还会唱戏——“莫非你就是传说中的戏精?”“只要殿下愿意,我是什么都可以。”
  • 闪婚大叔,宠无下限

    闪婚大叔,宠无下限

    未婚夫出轨亲妹妹,她一气之下嫁给了坐在轮椅上的准妹夫。说好了一纸契约各取所需,他却把她宠成了全城女人艳羡的对象。“陆先生,站在我浴室门口做什么?”“陆先生,你不是高位截瘫么?我的那个东西是什么?”“陆正南,你这个骗子,我要离婚!”男人一把将她压在身下,“想离婚?肚子里的孩子生下来再说!”
  • 穿越之现代武器

    穿越之现代武器

    没有经历炼体术天罚等方式强化肉身,防御全靠炼气实体化,没有为一把武器相争踏入险境死而后生,全靠自己打造全新的武器,会冒火的加特林,攻击防御一体的盾斧……每一把武器都让这个世界震惊,每一把武器都让你意想不到,想要?不,你得不到,就此一家,就是这般无奈,现代武器闯修仙界,你奈我何?????
  • 珍珑游

    珍珑游

    先天一炁,大道生根,道衍三千,融于苍生。万物相生,流水无情,相生相克,一局珍珑。少年郎,结伴行,心若梦,离殇红,春风吹后爱恨生,一曲红尘笑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