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4700000007

第7章 主动执行,做事到位(2)

以前的职场生涯里,袁莉从来没有接触过广告,但是这一次她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那就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吧!既然不能挑选岗位,那就去适应岗位吧!”

最终,通过不懈的努力,袁莉在两年后当上了广告部的经理,收入是刚开始做编辑时的十几倍。

因为努力去适应工作,而不是让工作适应自己,袁莉才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袁莉对工作有着积极的认可的心态。她不去抱怨,而是去改变,去适应周围的环境,并把自己与环境紧紧地糅合在了一起,因此才获得了扎实的经验,为以后的发展打好了基础。

反观职场里的有些人,总是抱怨这抱怨那的,要么是抱怨工作不理想,要么是认为同事不好相处,要么是和老板的关系搞得很紧张……这些人在抱怨的时候,却很少想过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反而把责任都归咎到了生存环境上。

殊不知,不管环境怎么样,没有了你,地球照样转,而你一旦离开了工作岗位,就很可能会面临生存的危机。换言之,不是工作需要你,而是你需要工作。

怎么去改变自己呢?摆正心态,放下抱怨,主动去适应环境,适应工作,而不是让工作和环境适应自己。

当我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适应当下的岗位后,即便我们不能在这个岗位上马上发挥出什么才能,但通过工作我们也能获得该领域的知识,培养自己胜任该工作的能力,增强同类工作的经验。

总之,想让自己置身于理想的工作环境,就要先优化自己的“主观环境”,战胜自己的弱点和缺点。当面对环境的种种不如意时,不要埋怨环境,而要主动适应环境,创造条件,赢得大家的支持。

要经常告诉自己,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就要学会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工作。

要经常告诉自己,没有不适应的工作,只有不适应工作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安心工作,把该做的事情做成、做好;只有这样,我们的职业生涯才会更精彩、更美好。

同理心思考题

1.你身边有让工作适应他的人吗?你怎么看待这种人?

2.袁莉的收入为什么能涨十几倍?

主动补位,做“多管闲事”者

做工作积极主动总是能够带来良性循环的。所以,多做一些工作、有补位意识是提高自己工作地位的重要条件,绝不会吃亏。

在工作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人手不够,或者负责相关工作的同事不在场的情况。这时候,老板会急需一个能够顶替上来的人去完成这项工作。

这时候,懂得把握机会的人,往往会主动补位,帮助公司把工作顺利完成。而有些员工却不这么想,他们会认为这不是自己的责任,还是避开为妙。有些员工认为,只要老板不把事情安排到自己头上,自己绝不主动去承担。甚至老板安排到自己头上时,也以与自己的分内工作无关为由而拒绝。

这样的人无非是这种心理:一来怕耗费自己的精力,耽误自己的时间;二来怕万一做不好,容易落人口实。

这种自保的心态不难理解,但是若我们站在老板的角度来看问题,就会发现,这种“画地为牢”地自外于公司的做法,其实是不想与公司同舟共济的表现。在老板看来,有这样表现的员工,是不值得重用的员工。

老板自然更欣赏能主动补位的员工。在老板看来,虽然主动补位,会让该员工多花费时间和精力,但自己绝不会无视员工的积极行为,只要有机会就会先想着给予这样的员工。

试想,哪个老板会不喜欢积极主动的员工呢?所以,要想得到老板的青睐,在公司需要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做一个主动补位的员工!

姜辉是某杂志社的编辑,负责生活健康版面。前些天,他的妈妈患重病住院了,他要回老家进行照顾。这样一来,他所负责的版面就没有人去完成了。

主编看看其他几位编辑,感觉个个都有自己的活,都很忙碌。于是,主编就想亲自承担起那几个版面的编辑任务。

就在这时,主编的QQ上弹出了一条另一名编辑郭瑶发来的消息:“老大,是不是在为生活版面的事情犯愁呀?我来负责那几个版面吧。”

主编一看,顿时感到很欣慰,他没想到任务量比较大的郭瑶居然主动提出做那几个版面。

就这样,他们对此事进行了一番沟通后,最终决定,郭瑶主要负责稿件的审核与校对,排版方面则由主编负责和美编一起操作完成。

最终,姜辉不在的这段时间里,由于郭瑶的积极补位,杂志还是顺利地出版了。

通过这件事,主编对郭瑶多了一层信任。在一次中高层会议上,主编向杂志社老板提到了这件事,老板也为郭瑶的表现感到很欣慰。

年终表彰时,郭瑶因为出色的工作业绩被评选为优秀员工,受到了重奖。

也许还有人觉得,当时郭瑶简直太傻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倒好,把不是自己的活也揽到自己手里了。这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吗?

但站在老板的角度看,对于一名员工来说,若有这样的思想,绝对是一件很糟糕的事。试想,如果没有郭瑶的主动补位,杂志的出版就很可能会受到影响;即使顺利出刊,主编也要多做很多工作。放下这些姑且不谈,单说郭瑶自己就会失去了一次引起老板关注的机会。这样一来,郭瑶能否获得优秀员工的奖励是不是也要打个问号?

作为员工,我们切记一点,我们掌握的个人资源和工作资源越多,对自己的提升就越有利。我们付出的越多,越能得到老板的赏识。

做工作积极主动总是能够带来良性循环的。所以,多做一些工作、有补位意识是提高自己工作地位的重要条件,这是绝不会吃亏的。

同理心思考题

1.你善于主动补位吗?若不能,怎么办?

2.郭瑶为什么能得到嘉奖?

做事到位,绝不当“差不多先生”

在工作中给自己设立高标准的要求,甚至是超标准的要求,尽力做到圆满,做到别人所不及,这样才能脱颖而出,受到老板的重用,得到更多的机会。

几十年前,著名国学大师胡适先生曾以《差不多先生》为题,写过一篇文章。文章主人公经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文章提到,这位差不多先生在小的时候,经常把白糖当作红糖买来;待到上学的时候,又把山西跟陕西混为一谈;等到做伙计记账的时候,常把“十”字当成“千”字;到后来他得病要死去的时候,他的家人跟他一样,把兽医王大夫当成了给人治病的“汪大夫”,结果生生把他医死了。临死之前,差不多先生还觉得其实死人和活人也差不多。

这位差不多先生显然是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典型代表,尽管不无夸张的成分,但是也警醒人们,“差不多”的态度将会造成怎样的恶劣后果。

在现如今的职场上,这种“差不多”先生依然不鲜见。他们只管按月领饷,不问贡献,对工作要求不高,对自己要求不严,把事情做得“差不多”成了他们的行为准则。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做事含糊,不精细。归根到底,这些人其实是责任感不强,缺乏负责认真的态度。殊不知,“差不多”其实差很多。因为对于这样的员工,老板的心里大概也都清楚,所以通常不会给他们重任,只会让他们跑跑龙套而已。

30出头的宋小飞在现在这家生产企业工作近10年了,但还是个普通员工。之所以如此,和他对工作的马虎大意、不够精益求精有着很大的关系。

举个例子。有一次,宋晓飞为单位订购一批牛皮,他在合同中这样写道:“每张大于5平方尺、有疤痕的不要。”但让宋晓飞万万没想到的是,仅仅因为弄错一个标点符号,结果给单位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原来,合同中的那句话应该写成“每张大于5平方尺。有疤痕的不要”。

正是因为这个小小标点符号的差错,使得供货商钻了空子,发来的牛皮都是小于5平方尺的。宋小飞所在的单位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由此可见,“差不多”其实差很多。如果宋晓飞做事能够精细一些,也就不会给单位带来这么大的损失,而且他也不至于在公司里工作了10年,依然是一个普通小职员了。

在现代职场中,类似的案例可以说不胜枚举,而故事的起因,无不是因为一个个细小的瑕疵所致。想必没有哪个老板会喜欢一个“差不多”先生,老板需要的都是精益求精的精兵强将。所以,凡是持有差不多心态的人,都不会“高官得坐、骏马得骑”。

同样的道理,在竞技场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我们知道,很多时候,冠军和亚军之间的区别,是无法用肉眼去判断的,第一名和第二名有时候仅仅差一点点。然而,两者所获得的荣誉和财富却大相径庭,全世界的人都只会把目光聚集在冠军身上,而不会注意到失败者脸上的泪水。

所以,要想让自己出类拔萃,得到老板的赏识,就离不开“精细”二字,就要远离“差不多”先生。

在工作中给自己设立高标准的要求,甚至是超标准的要求,尽力做到圆满,做到别人所不及,这样才能脱颖而出,受到老板的重用,得到更多的机会。

冯磊曾是一名公派留学生。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好一些,他来到一家意大利餐馆打工。由于没有工作经验,他能做的只是洗碗的工作。

虽然是最为普通的工作,但冯磊丝毫不曾懈怠。他严格按照老板的要求执行,把每一个盘子都洗得非常干净。

冯磊洗碗的程序是这样的:第一遍先用水冲,第二遍用一盆稀释好的洗碗精洗。然后用凉水冲一遍,热水冲一遍,再用凉水冲一遍。总共加起来一个碗要洗上5遍。

由于冯磊的努力,他所在的这家店的厨房比一般人家里还洁净,碗碟杯盘都用很干净的毛巾擦干,整整齐齐地放在一边。在这家餐馆里,冯磊成了“专家级”的洗碗高手。

由于冯磊做得很卖力,老板给他的工资也有所上涨,这让冯磊更加动力十足。

完成学业后,冯磊回国进入了一家上市公司。凭着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经过5年的打拼,年仅32岁的他,已经是这家公司的执行总裁了。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职业道路,其实都是过去一点一滴的付出所形成的。付出得多,经验积累的就多,工作就更得心应手,道路就会更开阔明朗;付出得少,自然就容易山重水复,发展缓慢。

那些取得优异成就的人,很多时候凭借的并不是他的高学历,也并非显赫的家世,而是他对待工作负责敬业的态度。他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不会仅仅满足于八分、九分,而是努力做到十分。正因如此,他们才会把工作做到极致,就如故事中的冯磊一样,成为了职场上令人瞩目的风景。

同理心思考题

1.你会认为工作上“差不多”就可以了吗?为什么?

2.宋小飞为什么就业了近10年,还是一个普通小职员?

3.冯磊为什么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执行总裁?

同类推荐
  • 做人做事要专注

    做人做事要专注

    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都是心态决定行动的。试想一下,一个人想要成功,对他所追求的东西都没有奉献出他全部的精力和心血的话,他能成功吗?仔细看一个个成功者,他们都至少比别人提前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学习、研究和积累经验。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才会有让人瞩目的成就。
  • 做有志气的女孩

    做有志气的女孩

    人可以清贫,但不能没有志气。即使你的童年是青涩的,也要神采飞扬地活出自己的风采,不要让岁月的痕迹抹煞你毕生的激情,困住你前进的脚步!有志气的女孩会将自己的一生安排得多姿多彩,拥有成功对她来讲易如反掌,相反,那些没有志气的女孩只能过黯然无味的生活。请女孩们记住:靠运气侥幸一时,靠志气成功一世。志气是人生的支点,有了这个支点,你就可以撬起自己的一生。
  • 同理心

    同理心

    同理心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介绍的同理心,主要探讨的是员工的职场同理心,中心内容是“站在老板的角度,发现最好的前途”。本书期望能帮助到职场中人懂得应该如何怀揣着同理心,像老板那样去思考和行动。因为这是职场中最可行的收获成功、快乐与幸福的方法。像老板那样思考,才能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站在老板的高度去思考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将我们的努力用到正确的事情上,为企业和自己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像老板那样行动,才能让自己更快乐地、充满激情地、富有成效地工作,从而不断赢得老板的赏识和重用。
  • 30岁前学做人30岁后学做事

    30岁前学做人30岁后学做事

    三十几岁正当而立之年,是创业的黄金期,所以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三十几岁精力旺盛、热情奔放,敢于挑战。然而,三十几岁是人生黄金期的过渡期,有时候会不稳定,人生经历尚浅,人生经验不足,人生磨难太少,他们需要的是经受岁月的历练,接受时间的考验;他们所缺少的是宝贵的人生经验,丰富的人生阅历。
  • 情商力

    情商力

    情商力,是运用情商来帮助自己在人生中各个方面成功的能力。要运用好情商力,首先要懂得什么是情商。情商,是指一个人掌控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它包含了了解自己情绪、控制自己情绪、自我激励、了解他人情绪和维系良好人际关系这五方面的能力。情商力就是这五种能力的综合。为了让每位读者更迅速有效的掌握情商力,更快更好的应用到我们生活与工作中来,笔者在此基础上对情商与情商力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归纳与总结,重新建造了一个“情商力模型”。期待每一位读者都能自如的应用情商力,帮助自己更好地生存、发展和取得更多的成功。
热门推荐
  • 吃出一条修武路

    吃出一条修武路

    灵气复苏,转世重生!重生修炼靠吃饭!一口一个小段位,要想突破先吃两口,荤素不忌。
  • 少年和她走过旧时光

    少年和她走过旧时光

    【青春爱恋+悬疑推理,1V1】平凡少女重回校园结识混血王子,从而展开一段看似温馨平淡,却又不乏惊险刺激的爱情故事。这段如灰姑娘童话故事般爱情,实则穿插着种种谜团——灰姑娘是否真贫穷怯弱?王子是否真的温和善良?恶人是否真的凶残嗜血?可,不论过程如何跌宕,一切的发展都是我向你靠近,你向我走来。对的,这只是一个简单到近乎粗暴的爱情故事。“Wrong?”“Right!”pgsk.com。
  • 谁也不知道,爱情和明天哪个先到

    谁也不知道,爱情和明天哪个先到

    纪之梵是小有名气的心理医生,找她咨询的人络绎不绝,然而事业有成的她到了而立之年却仍未谈婚论嫁。没有真爱是一种悲伤,纪之梵及其闺蜜齐格格、回璇一路悲伤着寻寻觅觅,对自己的择偶标准涂涂改改,终于修成正果。小说通过纪之梵讲述的几个爱情故事,揭示了当下年轻人的爱情观、生活观。
  • 佛说圣庄严陀罗尼经

    佛说圣庄严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降甜妻:总裁乖乖抱

    天降甜妻:总裁乖乖抱

    自从司一梦住到许家,许季声就如同变了一个人,不仅痴情了,还很护短!助理:“许少,咱们开了她吧,她把公司弄得鸡飞狗跳的!”许少:“再说我就开了你!”导演:“许少,您选的这个女主角的有点不听话呀,我想考虑换个演员!”许少:“再说下午就换掉你这个导演!”面对许少的回应,众人表示怕了怕了,再也不敢告状了。司一梦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一个熊抱,然后对他哭诉,“今天他们都说我的哭戏假,可我尽力了嘛,好委屈!”许季声一个摸头杀,“宝宝乖,明天我罚他们来哭,哭十个小时不许停怎么样?”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王国维提出境界说,认为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仅词的境界是如此,文学境界甚至人生追求成功的境界也是如此。古往今来,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各种各样。学贯中西的王国维提出从“境界、真情、词句”角度评判文章好坏——以境界取胜的文章千古流传,以真情动人的文章经久不衰,以词句取胜的文章也深受欢迎。
  • 闺中安

    闺中安

    沈千寻上辈子机关算尽,最后在长春殿里病死一生。再睁眼时只是小城里面的一个同姓女儿。只是爹不疼娘不爱的?看她如何玩权谋,成为一代女相!只是某位王爷,过去一点行不行?
  • 往生无梦

    往生无梦

    :一曲悲歌,写下了一位女子,她用一把剑,一个背影告诉身后人,不怕有她。她爱所有人,唯独不爱自己。世人告诉她,她要拯救苍生,她不屑,她只想创造一个不被拯救的世界。
  •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穿越之我要当球长

    穿越之我要当球长

    一个扑街的历史写手穿越到中世纪的里海,并立足高加索开启新的华夏篇章的故事。新人新书,请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