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3000000012

第12章 诗人 翻译人卞之琳

卞之琳在中国诗坛沉寂了很久,他自1958年以来,便没有写过新诗、潜心搞外国文学研究和翻译工作;在中国现存的20世纪30年代诗人之中,他是与中国诗坛阔别最久的老一辈诗人之一。

1978年秋在北京曾经与他有一面之缘,戴着一副塑料眼镜、身材瘦削而精神矍铄的他,仍然是富有诗人气质的一派潇洒风度,从他的举止言谈,断料不到他已是年届68岁的高龄了。当时与这位在海外久享盛誉的诗人,只是一次匆匆的聚晤,来不及细谈。

后来笔者与卞老曾保持了通讯,从中了解到一些新的情况——与徐志摩夫妇的关系在卞之琳早期的创作活动中,有三个人与他关系最密切,他们是徐志摩、沈从文和闻一多。

徐志摩是最早发现卞之琳富有诗才的人。1931年初,徐志摩到卞之琳就读的北京大学教英诗,在课外看到卞之琳的诗作,后来他带回上海与沈从文一起读了,大加赞赏,不由分说,分交一些刊物发表,还亮出了卞之琳的真姓名。

徐志摩当年经常仆仆平沪道中,11月19日乘机失事之前,据卞之琳的回忆,徐在给他的最后一封信中,曾提到“昏闷度日”的一句话。

曾去信卞老,探询他与徐志摩、陆小曼夫妇的交往,卞老答复道:

“我和徐志摩相识,只是在他逝世前的不足一年时间,而和陆小曼更从没有见过一面。”

问到卞老对徐志摩诗歌创作的意见,他回答道:“徐诗我看主要是和闻一多诗一样,用熟练的口语写诗,能融化一些文言和欧化的遣词造句,引进西诗的一些格式,使我国新诗达到一个较成熟的阶段,功不可没。而徐诗本身到今天还是大有耐读的,虽然即按西诗角度看,本来写(得)已不够‘现代’化,还是可供借鉴以至艺术享受的。”

编选《徐志摩诗选》

卞之琳是现存中国作家中,与徐志摩有较密切关系的一个,所以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已受出版社约编《徐志摩诗选》,并为之写序,这是卞老在1979年4月8日的来信中透露的。

在这封信中他指出: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左右就曾约我编一本《徐志摩诗选》并为写序,现在旧事重提,我又答应了,只是年内还不可能上马,因为我的本职工作首先就忙不过来。”

在6月10日一封谈到同样问题的信里又指出:

“《徐志摩诗选》,1957年左右,人民文学出版社就曾约我编选写序,并转我信去上海文史馆陆小曼征询有关资料,得到过她的回信,以后搁起来了,直到今年才旧事重提,我又答应了,只是我本职工作都忙不过来,说好今年还不能‘上马’。而陆小曼却已经在60年代初期病逝了(我当时也不知道),终未能见到这本书的出版,真是憾事!”(卞1982年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审订了《徐志摩选集》,并为序)由卞之琳的信可知,《徐志摩诗选》的编辑,已是势在必行的事了,只是时间的问题;在这里,我们还知道一个不大为人知的事,沉寂30年的徐志摩妻子陆小曼,后来一直是在上海文史馆工作的。

与沈从文的关系

如果说徐志摩是第一个把卞之琳带进文坛的,那么沈从文则是第一个确立卞之琳诗人地位的人。

1931年,徐志摩把卞之琳的诗作发表在他主编的《诗刊》上,而沈从文更迳自把卞在1930年秋冬间写的这些诗,编为一集,并代拟书名《群鸦集》,还写了一篇《附记》,在《创作》月刊上披露,新月书店接着也登出了出书预告。后来终因徐志摩横遭空难,时局转变,诗集的出版终于搁置。

1933年,卞之琳到青岛度假,见到沈从文和孙大雨,旧事重提,获得沈从文的大力支持,愿意出钱印他1932年秋天3个月写的一些诗。这就是《三秋草》,在1933年5月,只印了300本,由新月书店代售。这本诗集虽然印数不多,但在读书界确立了卞之琳诗人的地位。

与闻一多的关系

闻一多是新月派诗人的主将,由于徐志摩的早夭,闻一多更是新月派具关键性的大员。闻一多虽然没有直接教过卞之琳,但卞之琳的诗是直接受到他的新格律的影响的,这是卞之琳一直提起的事。

关于新诗的格律,最近卞之琳曾经指出,我们说诗要写得大体整齐(包括匀称),也就可以说一首诗念起来能显出内在的像音乐一样的节拍和节奏。跟着他从汉语说话的“顿”或“音组”,谈到押韵,引出不少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值得注意。

是新月派还是现代派?

卞之琳既然曾经师法闻一多的新格律体,那么他应是属于新月派的诗人,为什么又有人将他列为现代派的诗人?由于这个问题,他在回信中解释道:“我自己写诗最初是发表在被称为‘新月派’的徐、闻等人编的《诗刊》上,后来又跟‘现代派’首要人物戴望舒相熟,并曾被他挂名列入他所编《新诗》这本刊物的编委会,难怪人家有的把我归入‘新月派’,有的把我归入‘现代派’,其实,就诗论诗,我两派都是又两派都不是,不是吗?”

“两派都是又两派都不是”,这句话好像很难理解,其实并不。所谓“两派都是”,是说卞之琳曾与这两派发生过关系,所谓“两派都不是”,是卞之琳又能脱出两派的窠臼,走自己的道路,在诗歌的创作上,突出了自己的风格。

对于新诗发展的见解

卞之琳的写“新诗”,既写自由体,更多写格律体,与“新月派”及后起的“现代派”都有缘,既直接受过西方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各式“现代主义”诗(包括后期象征主义诗)的若干影响,也保持了我国古典诗的主要特点。

卞之琳深谙化古、化欧之道,知道如何承继传统诗,借鉴西诗,以探索中国新诗的进一步建立。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一次诗歌问题的讨论会上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只有吟唱的传统,而五四以来的白话诗受到外国诗的影响,才有“为了念”的传统。他说:“这种新传统到今天也不能说不属于我国的民族传统。而照这种新传统写出来的新诗形式也就不能不是我国的民族形式。”

他在《〈雕虫纪历〉自序》一文,就更明确地指出:“我写白话新体诗,要说是‘欧化’(其实写诗分行,就是从西方如鲁迅所说的‘拿来主义’),那么也未尝不‘古化’。一则主要在外形上,影响容易看得出,一则完全在内涵上,影响不易着痕迹。一方面,文学具有民族风格才有世界意义。另一方面,欧洲中世纪以后的文学,已成‘世界的文学’,现在这个‘世界’当然也早已包括了中国。就我自己论,问题是看写诗能否‘化古’,‘化欧’。”

卞之琳这段话,意即中国新诗的道路,除了要有纵的继承,也要有横的移植,并且将继承和移植融会贯通,这就是所谓“化古”和“化欧”之道;此外,还说明了只有将自己的民族传统与世界文学的意义联系在一起,才可以看到将来我国新诗发展的方向。

卞之琳这段话是很科学和辩证的。

卞之琳诗风格的特色

卞之琳早在20世纪30年代,对新诗创作上的“化欧”和“化古”,已进行了探索。他的《鱼目集》的第一首——《圆宝盒》,可看成他在这方面的力作之一。

这首诗寄意深远,可意会而不可言明,可概括卞之琳早期诗的风格:

我幻想在哪儿(天河里?)捞到了一只圆宝盒,装的是几颗珍珠:一颗晶莹的水银掩有全世界的色相,一颗金黄的灯火笼罩有一场华宴,一颗新鲜的雨点含有你昨夜的叹气……别上什么钟表店听你的青春被蚕食,别上什么骨董牌买你家祖父的旧摆设。你看我的圆宝盒跟了我的船顺流而行了,虽然舱里人永远在蓝天的怀里,虽然你们的握手是桥——是桥!可是桥也搭在我的圆宝盒里;而我的圆宝盒在你们或他们也许也就是好挂在耳边的一颗珍珠——宝石?星?

这首诗既运用西方流行的象征手法,也侧重于表现中国古典诗的意境。诗的含意隐晦,粗读很难看出其中的玄妙,细味多次,才可以洞悉“玄机”,但这“玄”,也难以一下子说得清楚,这也是卞之琳所说的:“我以为纯粹的诗只能‘意会’,可以‘言传’则近于散文了。”

这首诗的中心意象是圆,而天河之星、宝盒、珍珠、水银、雨点、钟表、宝石……,无不归结于圆,这个圆宝盒似乎无所不包,大小皆兼容,套卞之琳的话说“我以为‘圆’是最完整的形相,最基本的形相……”,这便近乎中国的“道”了。

诗中深含人生哲理,在于说明世界上的得与失、新与旧、大与小,都是相对的,圆宝盒可以是小如一颗珍珠,而一颗小水银却可以掩有全世界的色相;新鲜的雨点,却含有昨夜的叹气……。诗人认为一切有限的东西,都无需留恋。钟表和古董都在表达一个时间和一个年代,这都是有限的,“别上什么钟表店”、“别上什么古董铺”,就是劝喻世人,凡是对于人生来说是欠缺永恒价值的东西,毋须耿耿于怀。“舱里人永远在蓝天的怀里”,可视作永远带有理想的人,而这些人也离不了与圆宝盒的关系。

圆宝盒也可以解释为作者理想的世界——这世界是有限的,也是无穷的。

诗人在早期的一个阶段便表现了对于哲理的探索,和对知性的追求,而且诗风奇特。他的《鱼目集》的一部分就集中表现了这方面的倾向,这些诗也表现出作者对丑恶现实的不满以及看不见出路的苦闷。

诗风的转变

卞之琳诗风的转变,是在开始写《慰劳信集》的时候,这是作者1938年暑假访问延安,在太行山区随八路军生活期间和以后写下的诗,《慰劳信集》1940年由香港明日社出版,这些诗,在作者诗创作上又进了一步,风格、表现方式、语言和主题比过去也较鲜明了许多。

《慰劳信集》里的诗,用的都是普通的字眼,不着意在华丽、奇僻的字汇花上功夫,但在平易的字里行间,却寄寓了新的生命和新的意象。自有一股鲜奇的力量,这正是卞之琳之所以是卞之琳了。他在新诗的表现技巧,已经达到圆熟之境。李广田曾在《诗的艺术》一文中,对卞之琳作了极中肯的评价:“作为一个诗人,作者在其思维方式上,感觉方式上,不仅承受了中国的,而且也承受了外国的,不但是今日的,而且还有那昨日的,所以,在作品内容上可以说是古今中外,融会贯通的。”

卞之琳的诗集

卞之琳的诗集,除了《三秋草》、《鱼目集》、《慰劳信集》,还有与李广田、何其芳合出的《汉园集》,后来基本上都收入了《十年诗草1930—1939》(1942年桂林明日社出版)。

有些人以为卞之琳踏入20世纪50年代便没有诗作发表,其实并非如此,卞之琳之停笔了11年之后,从1950年11月开始,也断断续续地写了一些诗。在抗美援朝时,他写了一些应时的诗,大多收入《翻一个浪》诗集(上海平明出版社)。1953年卞之琳在江浙一带参加农业合作化试点工作,写了《秋收》5首诗,1958年写了《十三陵水库工地杂诗》。但他对这一时期最初阶段的诗,似乎不大满意,他觉得“大多数激越而失之粗鄙,通俗而失之庸俗,易懂而不耐人寻1味”。其实,卞之琳在20世纪50年代写的,例如《采菱》和《十三陵水库工地杂诗》还是受到好评的。1958年以后,就再没有看到卞之琳的新诗作了。曾问起他近期有什么新诗作问世,他在回信中答道:“我目前有些忙,连我个人在本单位的专业计划工作,都顾不上,再写诗可能还得等几年以后了……”

虽然卞之琳近年没有写诗的打算,但一本包括他个人各个时期诗作的诗选,已于1979年9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书名是《雕虫纪历(1930—1958)》,他在来信中指出:“第1辑是1930至1931年夏所作,有几首就是最初给徐志摩看过的,却是当初都未发表过,而当初发表过的,有些这次编集子却没有收入了。”没有收入这本诗集的,还包括他那一首最受争议的《圆宝盒》。

至于书名为什么叫《雕虫纪历》,他自己有解释:“……我写诗,而且一直是写的抒情诗,也总在不能自已的时候,却总倾向于克制,仿佛故意要做‘冷血动物’。规格本来不大,我偏又喜爱淘洗,喜爱提炼,期待结晶,期待升华,结果当然只能出产一些小玩艺儿。……”其实,这些“小玩艺儿”正因是经过诗人精心锤炼,宛如一颗剔透浑亮的珍珠,直令读者玩赏再三,爱不释手呢!

这本卞之琳自认是“诗汇集”的受人瞩目的部分,是压卷的《英文自译诗十一首》,其中除了《灯虫》从未发表过,《无题五》在1949年1月份英国《生活与文学》杂志发表过以外,都曾收入白英(Robert Payne)编的《当代中国诗选》,作者对一些错处,并作了订正。这些译诗数量虽不多,由于译笔练达流畅,受到翻译界的重视。

卞之琳也写小说

很多人知道卞之琳写诗、翻译卓然成家,而不知道他也写小说和报告文学等等。其实,他发表小说,还在发表诗之前,1927年卞之琳在上海浦东中学读书的时候,“悄悄写了一个短篇小说《夜正深》,大约在1931年修改后署名‘季陵’,发表在北平杨晦编的《华北日报》副刊上。”

在延安客居期间,他还“写过一二篇听来的小故事”,发表在刘白羽编的小刊物《文艺突击》上,也写过一个短篇小说《石门阵》,发表在周扬主编的《文艺战线》上。1938年底他跟吴伯箫在总司令部停留一阵的时候,写了若干连贯性的报告文学,总名《晋东南麦色青青》,寄回延安,在1939年《文艺阵线》上连载了三期。1939年初,卞之琳在太行山东南一个农家的磨石上,写了一个短篇小说《红裤子》,发表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的《今日评论》上(这个短篇,先是叶公超译成英文,发表在英国《生活与文学》杂志上,其后又被收入英、美出版的两种中国短篇小说集中)。

此外,卞之琳曾在前方陈赓旅第七七二团随军生活了几个月,卞回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临时任教时,写出了著名的报告文学《第七七二团在太行山一带》的头二章,1939年9月初回到成都,随四川大学搬去了峨嵋山,在山内雷音寺写完了这部报告文学。

卞之琳除了写短篇小说,还写过一部长篇小说《山山水水》。卞自己说:“皖南事变后,我妄以为在统一战线问题上没有什么好谈了,就从1941年暑假起不问外事,课余一心埋头写我的一部定名为《山山水水》的长篇小说,自以为我只有写出它,才对国家和人民会有点用处。”1943年8、9月,卞之琳完成小说的全部草稿,后来用英文译改,1946年夏秋,西南联大解散,三大学复员北返期间,他先后在无锡太湖边的古庙和朋友钱学熙的西乡老家,完成了上篇的英文初稿。1945年,他原已应英国文化委员会之邀,赴英做“旅居研究员”一年,后将行期推迟到1947年暑假,卞之琳在那里继续修改这后半部小说的英文稿。一年期满后,卞之琳迁居至牛津以西几十公里外具有中世纪风味的一个山村中,继续埋头写作。淮海战役后,卞之琳自认“如梦初醒”,于年底乘船返国,他途经香港等船期间,把《山山水水》上卷抽出两章,发表在周而复在香港主编的《小说》月刊上,这部小说,卞之琳自己觉得不满意,回国后不久,自行销毁,则是颇为可惜的事!

翻译卓然成家

卞之琳是著名的翻译家,他在1933年大学毕业后,迄至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为止,主要是从事文学翻译的工作,1934年上半年,他在北平为天津《大公报》等翻译一些西方文学作品,后来大部分收入1936年出版的《西窗集》(商务印书馆)。1935年上半年,卞之琳在日本东京居住5个月期间,应约为中华文化基金会译完《维多利亚女王传》(英国现代文学传记作家斯特莱奇所撰,商务印书馆出版),此外,还译了纪德、阿左林的一些作品。1936年秋后,卞之琳赴青岛,住了三四个月,并为中华文化基金会特约翻译了纪德长篇小说《货币制造者》(按:据卞称,这部译作在北平交了稿,以后下落不明。)1937年春天,卞之琳南下,在上海、杭州等地,翻译了贡思当小说《阿道尔夫》(文化生活出版社)和阿左林的一些作品(后编成《阿左林小集》,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此外,还有纪德的《新的粮食》(桂林明日社)、《〈赝币制造者〉写作日记》。同年夏天还译了纪德的《窄门》(文化生活出版社)。抗日战争期间,卞之琳以在大学教书为职业,只有在1945年翻译了艾什伍德的《紫罗兰姑娘》。1949年后,卞之琳译了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是为译者的力作之一,也是卞之琳自己感到较满意的一部。1978年作者还译完悲剧《里亚王》。

解放后,卞之琳对莎士比亚曾作过专题研究,他精心写成的几篇有关莎翁的论文,都是深具学术价值的。这些论文主要有《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文学研究集刊》第2册,1956年)、《莎士比亚的悲剧〈奥瑟罗〉》(同上第4册,1956年)、《〈里亚王〉的社会意义和莎士比亚的人道主义》(同上,新第1册,1964年)、《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发展》(《文学评论》,1964年)。其他论文有《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创作中的思想表现》(《文学评论》,1960年)、《布莱希特戏剧印象记》(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卞之琳于1910年生在江苏海门的一个江边乡镇。1929年北上进北平北京大学英文系,1933年毕业。卞之琳说:“我在高级中学的时候,在读《思想》杂志和一些进步文艺论著的译本感到难懂的同时,开始从原文读了一些英国诗。……”正因为卞之琳在中学已经接触到外国的文学,所以西洋文学根底是十分深厚的。

自从1949年3月,卞之琳和戴望舒同船从香港返北京后,就在北京大学任西语系教授,1952年院校调整后,成立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卞为该所的研究员;1964年另外成立外国文学研究所,卞迄今即一直为该所的研究员(按:外国文学研究所隶属中国社会科学院)。

1979年7月2日完稿

1979年8月15日修订

1987年2月3日再修订

同类推荐
  •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永乐大帝朱棣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永乐大帝朱棣

    永乐大帝朱棣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在明朝诸帝中,其丰功伟绩恐怕无人能与之匹敌: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借镇边扫北之机,在为国立功的同时,私蓄日后能为自己夺取皇位拼死效力的文臣武将。征漠北、平安南、通西洋、修大典、建北京,缔造了一个“永乐盛世”。人必有是非功过,他凶杀成性、冷酷无情,成为历史上颇有争议的皇帝。本书以精练的语言为读者朋友逐层揭开了永乐大帝神秘传奇的一生。
  • 凯丰传

    凯丰传

    凯丰诞辰一百周年那年,他的长子何明从北京回到家乡,提出要在凯丰曾经就读过的萍乡中学为父亲塑像。萍乡市政协领导特别热情,在同意派人帮他实现夙愿的同时,还提议为凯丰作传。
  • 极限人生

    极限人生

    这是一部以作者为生活原型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石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身负重伤,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勇敢地迎接命运的挑战,回到村里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牺牲多年的“烈士”突然回村,且面目丑陋,村民大骇,演出了一场“打鬼”闹剧。从小和石痴订了亲的方巧兰,新婚之夜发现了石痴隐秘处的伤情,吓得赤身裸体跑出洞房一去不返。疗养院护士李艾荣冲破世俗的束缚,勇敢地与石痴结合,甘愿终世照顾他。后来,石痴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他克服残躯带来的种种不便,顶着各种流言蜚语的中伤,带领群众改变了家乡贫困面貌,并几经磨难,写出了几十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
  •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汇集了从明到清28位皇帝的小传,涵盖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朝廷政务、后宫生活及得位根由、身死原因,截取他们生平中最得意之事、最失意之事、最痛心之事,历数品评他们的千秋功过,层层揭开他们的身后留下的谜团,以史实为依据,兼涉轶闻、生活。因而,具有史料-陛、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明清帝王的贤愚仁暴、国运的兴衰更迭、政治的清浊荣枯、民生的安乐艰辛,都能给后世以镜鉴。今天我们品读历史,钩沉帝王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小而言之,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大而言之,个人的修养成长,家庭的维系安顿,处世的进退取予,行事的韬略谋断,也都可以从中受到启迪!
  • 绣口一开:余光中自述

    绣口一开:余光中自述

    本书是当代著名诗人、学者余光中先生的自述文集。包括自述性散文、师友交游、自述性质的序言及后记等几部分,对进一步了解余光中先生生平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本书系余光中先生自述文章在海内外的第一次系统结集。
热门推荐
  • 王爷,快进棺材来

    王爷,快进棺材来

    从棺材里醒过来,踏上复仇之路,有好友相持,进入帝都,一步卷进相府,带着“病榻”的身体,看我如何虐白莲花,成为帝都名声大噪的相府之女,却总有人想要我的命,我的命是这么好拿的吗?不小心就成了王妃,额,朝堂上的勾心斗角,就交给夫君了,我负责打败情敌好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诸佛心陀罗尼经

    诸佛心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黄泉眼之印2:驭鲸人之殇

    黄泉眼之印2:驭鲸人之殇

    因为黄泉眼我邂逅了神秘的驭鲸人,这是一群身负悲剧命运的远古种族,他们除了具有驾驭大型水生物的能力,还守着人类无止境的迫害,难道这就是他们最终的命运?难道人类有权利迫害另一群属于他们自己的同胞手足?为什么呢?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风华夫君锦绣妻

    风华夫君锦绣妻

    前世,渣爹告诉她,“小夏呀,你母亲过世,这府上总不能没有主母持家吧?别人为父也不放心,你觉得你姨母如何?”就这样,她的亲姨母,成为了她的继母。前世,继母告诉她,“小夏呀,我听说,你舅舅的产业,竟然是被安平侯府给收入囊中了,这是怎么回事?”继妹告诉她,“姐姐,我,我说了你可千万别生气,我今日看到姐夫和娄家的小姐亲昵地很,言词间,似乎是还提及了我的那个已经夭折的小外甥。而且,还听说要娶她为平妻呢。”于是,她费尽了心思,将自己的夫君送入了牢狱,以为自己处事聪明,最终胜出一筹,哪知,意外得知,自己才是那个最蠢,且被人利用得最彻底地一个!当她再次运用了一切手段将自己的夫君救出来后,自己亲手毒死了继母继妹,已是无颜再苟活上。死后才知,原来真正的幕后推手,竟然是另有其人?怨气太重,阴魂不散!九华山上,却是意外地被人推动了命盘,将其魂魄吸纳其中,一时风云色变,时空逆转!重生后的她,温暖、娴雅、知书达理!这是表面。腹黑、阴毒、手段狠辣,这是事实!渣爹,渣妹,渣姨母?不狠狠地踩一踩,跺一跺,再辗一辗,怎么能叫渣渣?母亲尚在人世,怎能再重蹈前世覆辙?美男再度求亲,只是,前世之缘,今生如何再续?等一下,这个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美男妖孽,要不要长这么美?咦,怎么瞧着有些眼熟呢?小剧场一:繁华的街道上,某白莲花将一辆华丽精致的马车拦下,万分娇弱道,“姐姐,我是妹妹呀,您怎么能不认我了?”于是,街上行人纷纷侧目,暗自揣测,这是哪家的小姐没有良心,连妹妹都不认了?一道清冷女声传出,“这位小姐认错人了吧?我家夫人只有一弟弟,何来妹妹?”某白莲花咬着嘴唇,极为卑微道,“姐,呃,表姐,我是你表妹呀。”“表妹?我家夫人只有一兄,舅老爷膝下只得三子。不知你又是从哪儿冒出来的表妹?”某白莲花的脸色大变,再次颤抖着身子道,“表姐,我知道我的母亲是庶出的,不及姨母嫡出尊贵,可是你也不能不承认你就是我的表姐呀。”说着,嘤嘤轻泣。不想那车的帘子猛然掀起,一名侍女模样的小姑娘将其上下打量了一番后,笑道,“原来你就是那位被赶出了王家族谱的庶女的女儿呀?听说当年你母亲守寡在家,竟然是不甘寂寞,还敢勾引了自己的姐夫,宗族的族老们一怒之下,将其赶出了王家,敢问这位小姐,你又是哪儿来的表姐呀?”语毕,某白莲花顿时石化当场。小剧场二:
  • 仙域之异世缘

    仙域之异世缘

    慕雪和风如歌本是31世纪的有为青年,却因为一场车祸意外身亡。本以为要踏入阎王殿的她们却来到另一个地方。这也许是穿越,但更准确地说这是投胎重生……
  • 联盟全能王者

    联盟全能王者

    当一个sa手去打游戏了,先定一个小目标,拿到英雄联盟世界冠军......
  • 站在世界角落边说8023

    站在世界角落边说8023

    我是一名浪子,站在世界角落边说爱你……我是一个莫明奇妙且固执的人,却对你一见钟情……我们到底是苦,还是甜……
  • 我的男友是只妖

    我的男友是只妖

    一个家族世代和妖怪打交道有着阴阳眼的女孩,五岁的那年机缘巧合在农村的山中救了一只火鸟,却不从想那只火鸟竟然是一只在山海经中才出现的老妖怪,于是被那千年老妖怪死缠烂打数年,不得不做个某个妖怪女友的故事。
  • 在你心上狙一枪

    在你心上狙一枪

    文案一:纵横吃鸡届无敌的陆成蹊遇到一个变态,“男人”闷骚低音炮,扛着98k,炸一次来一次炸一次。直到某天校级辩论赛上,江璟言站在对方二辩席,皱着女生特有的好看的眉怼他。针锋相对,乐此不疲折腾彼此到你死我活。陆成蹊却突然喊停。你我都是毒瘤,要不要试着在一起为民除害?江瑾言怂了。 文案二:江瑾言在机场被晾一天也没等来公司口里反复强调十二分重要的高级顾问陆先生。直到两人在例行晨会撞见。 陆成蹊皱眉站在走廊里斜睨她,眼里满是不快,“季腾什么时候这么没品味了?”她微笑。 后来。他把人堵家门口说:“我这人就是没品位,也想一直没品位下去。” 爱情最好的状态从来是两军对垒,势均力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