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1400000034

第34章 企业跨国并购(2)

第六,外资并购在我国享受“超国民待遇”,使国内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我国在利用外资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违背了国民待遇原则,跨国企业享有“超国民待遇”,除了享有土地使用权优惠外,还在税收、并购条件等方面享有政策优惠。

最后,外资并购提醒我国须注意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成思危教授认为,“产业安全是介于企业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之间的一个宏观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中观’问题。产业安全可从产业控制力与发展力两个方面来考察,但更重要的是应当用综合的、系统的、动态的观点来考察。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产业控制力和发展力。正如个别企业的不安全通常不会影响产业整体安全一样,个别产业的不安全通常也不会影响国家经济安全;个别产业当前的不安全,并不表明它今后永远都不会安全。”

我国既不能对产业安全、经济安全漫不经心,也不能夸大产业和经济的不安全,应当坚持目前的开放政策,在开放的过程中,通过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的动态调整,来保障我国的产业和经济安全。

二、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增长显著,引人关注。这其中不乏成功案例,也有不少惨痛的教训。根据商务部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超过100起,并购金额首破百亿美元大关。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可以预见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都将保持快速增长。但从2007年2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到2008年底,中国海外投资损失高达2000亿元。

目前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以国有企业走出去为主导,以能源企业和矿产资源企业为主要并购目标,在并购策略和实际操作上还有很多亟待改进的地方。有学者称中国“海外抄底”为“投资扩张冲动症”。我国海外并购虽然有政府推动的主观因素,更多的还是世界经济与我国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我国必须实现从吸引外资为主的初级不平衡阶段提升到双向投资并重的中级平衡阶段。不断扩大的海外并购是历史的必然。

1.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量、规模不断扩大,地域不断拓展,行业不断加宽。总体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1)探索起步阶段(1984—2001年)

1984年,中银集团与华润集团共同出资设立“新琼实业有限公司”并以4.37亿港元收购了香港最大的上市电子企业——康力投资有限企业,开创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先河。这一时期,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规模小、行业单一、地域狭窄,处于摸索探路阶段。另外,国家的开放政策也处于探索阶段,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并未引起各界关注,但这为中国企业探索全球战略开辟了新道路。

(2)快速发展阶段(2001—2008年)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铺平了道路。随着我国经济多年增长,2001年,我国外汇储备达2122亿美元。不但壮大了中国企业实力,也给如何科学合理利用外汇带来挑战。我国政府审时度势,顺应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果断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扶植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分工合作,促进国内经济产业结构升级。2005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总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到140亿美元。

(3)调整提升阶段(2008年9月—至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并波及实体经济,西方企业资产大幅缩水,不少企业濒临破产,纷纷向资金充裕的中国企业抛来橄榄枝。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一时间成为关注焦点,更是被西方媒体吹嘘为拯救世界经济的“救命稻草”。2009年,当外国企业仍在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下苦苦挣扎时,受冲击较小的中国企业已经迅速在全球范围打响一系列大规模抢购战斗。

2008—2009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情况概览

2008年

7月8日,中海油服宣布以175亿元人民币(约25亿美元)要约收购挪威海上钻井企业Awilco Offshore。

8月12日,青岛海尔联手黑石集团出资约490亿人民币竞购通用电气(GE)企业旗下家用电器子企业。

9月25日,中石化集团击败竞争对手——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以20.7亿加元赢得了加拿大石油开采商Tanganyika Oil全部股份的收购权。

2009年

2月12日,中国铝业以1326亿元人民币(约195亿美元)再次入股力拓。

2月17日,中国五矿集团宣布,以约116亿人民币的价格全盘收购澳洲矿业企业OZ Minerals。

5月25日,中国石油以总价约为14.7亿新元收购在新加坡上市的能源企业——新加坡石油公司约45.51%的股份。

6月初,通用(中国)发出声明,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已和通用汽车就购买通用旗下豪华越野品牌悍马达成了谅解备忘录(据业内估计悍马品牌的售价将在5亿美元左右)。

6月24号,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宣布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以总价为82.7亿加元收购Addax石油公司的全部股份。

8月12日,中化集团在宣布以超过63亿人民币(5.32亿英镑)的现金收购Emerald能源公司,交易溢价约11%。

但结果让人震惊,仅2008年一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损失就高达2000亿元。中国海外并购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能源行业,即使有部分资金投向金融业,也基本上是失败的。此外,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遭到越来越多非经济因素阻碍,这不能不引起政府和业界的反思。

2009年,中国企业共完成38起海外并购交易,同比增长26.7%;其中披露价格的30起并购事件总金额达到160.99亿美元,同比增长90.1%。统计显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对象依旧以能源、矿产等资源性企业为主要目标,全年能源和矿产两个行业共完成14起并购交易,并购金额达到156.63亿美元,占海外并购总金额的97.2%。

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企业以资源、能源为导向的海外并购受到越来越多非经济因素制约。但为满足国内经济的快速扩张,中国企业必将加大海外并购力度。

2.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困境

第一,海外并购目标过于集中。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急速增长,而我国自然资源又相对匮乏,对进口的依赖度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有九成都集中在能源和矿产行业,而这些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各国都把这些行业作为战略产业进行保护,中国企业大规模收购海外矿业企业已经引起很多资源大国的警惕。尤其是西方媒体,更是认为中国企业纯粹的交易行为暗含“政治企图”,甚至贴上“中国威胁论”标签。

第二,海外并购与经济发展大趋势不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优势主要集中于劳动力和资金方面。当下,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对自然环境倾注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成为各国共识。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计,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碳排放国。我国企业廉价购买发达国家的夕阳产业,一方面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不利于我国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更不利于我国整体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成为其他国家指责中国的借口。

第三,并购能力强但整合能力弱。中国企业经过近三十年的成长,积累了充足的资金和经验,加之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海外并购难度相对下降,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能力空前增强。但是完成并购交易只是并购成功的第一步,有效的整合才是并购成功的关键,而海外并购的整合能力恰恰是中国企业所欠缺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着整合的重重困境,特别是文化、管理的冲突以及人力资源的流失,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参与海外并购企业的足够重视。

第四,海外投资监管不够。各国法律一般对外国企业并购本国企业有行业、比例限制,为保护本国经济安全,有些国家还设立了专门机构,对在其境内的并购活动进行审查。反观中国,没有一部正式的《对外投资法》,少有的一些规定主要集中在部门规章层面,也没有统一的对外投资管理机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基本上处于“无法状态”,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我国企业海外利益的保护,也不利于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科学管理。

第五,缺乏专业人才。经过三十多年的积累,我国企业普遍积累了相对充足的资本,寻找廉价原材料,拓宽市场的要求迫使我国企业不断走出国门,对外投资成为很多企业拓展海外业务的必选。但是,我国企业海外投资人才储备不足,缺乏国际管理经验的高层决策者,也缺乏精通国际金融、贸易、企业管理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尤其缺乏能熟练运用当地语言、熟悉当地风俗习惯和社会环境、对东道国法律有深入研究的人才。此外,海外并购离不开专业中介机构的参与,我国中介组织刚刚起步,不能满足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对中介服务的需求。

三、典型案例分析: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IBM就进行了战略转型,为集团客户提供IT服务业务成了IBM新的利润增长点。放弃低利润的硬件业务,走出无利可图的PC市场,在利润颇丰的服务器、软件和服务业务中投入更多精力,正是IBM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萨姆·帕米萨诺接过帅印后一直奉行的策略。

在20世纪90年代,联想在我国PC市场独领风骚。但随着国内市场开放,国际厂商进入和国内品牌的激烈竞争,使联想的PC业务风光不再。对联想来说,国内的市场已无太大的发展空间,价格战已经将PC行业的利润率压得越来越薄,改变势在必行。联想尝试了多元化之路,但是走得很不顺利,斥巨资投入的FM365、赢时通成为网络泡沫的牺牲品,软件、服务、手机以及数码产品领域等也只开花不结果,交了不少学费。

2003年初,联想决定进行战略调整,由多元化转向专业化,专注于PC业务并向国际化发展,确立了以PC制造销售为核心业务,退出其他领域的发展战略。联想在试探性地将产品销往北美和欧洲市场时,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要在强手如林的北美、欧洲市场推广自己的品牌PC,所耗成本极高;二是渠道组建相当困难。为了尽快拓展海外业务,联想决定并购国际著名品牌。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收购IBM企业PC业务部门。收购的业务为IBM全球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全部业务,包括研发、采购和销售。这意味着联想与IBM长达13个月的谈判画上了句号。由于本次并购是中国企业并购美国企业,所以还要经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2005年3月9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提前完成了调查。

此次收购交易,实际交易价格为17.5亿美元,其中含6.5亿美元现金、6亿股票以及5亿的债务。联想将通过企业自有资金和向银行贷款来筹集现金。联想以每股2.675港元(以2003年12月日的收盘价为依据),向IBM发行包括8.21亿股新股及9.216亿股无投票权的股份。中方股东联想控股将拥有新联想集团45%左右的股份,IBM企业将拥有18.5%左右的股份。收购完成后的联想将拥有IBM在全球范围的笔记本及台式机业务,获得Think系列品牌及相关专利,还有IBM品牌的五年使用期、深圳合资企业(不包括其X系列生产线)、位于日本和罗利(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研发中心,以及遍及全球160个国家的庞大分销和销售网络和广泛的全球认知度。

在领导安排方面,IBM高管沃德出任联想集团CEO,杨元庆改任董事长,柳传志退居幕后;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总经理弗兰·奥沙立文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联想国际);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市场营销副总裁迪帕克·阿德瓦尼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IBM个人系统集团的全球营销副总裁拉维·马尔瓦哈任联想集团的高级副总裁,负责全球营销工作;原来负责IBM向全球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贝尔·马特森任联想集团副总裁,负责人力资源工作;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产品和供应副总裁彼特·豪顿修斯博士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负责全球产品开发工作。

新联想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原IBM PC部门被称为联想国际,员工总数达19000人(约9500人来自IBM,约10000人来自联想集团),在北京和罗利设立主要运营中心,主要生产基地在中国。

通过本次收购,联想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联想以1190万台的PC年出货量、12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跃居全球电脑市场第三位,成为我国率先进入世界500强行列的高科技企业和制造业企业。2006—2007财年,联想综合营业额达146亿美元,年同比增长10%。联想个人电脑销量年同比增长12%,集团的全年毛利率达创纪录的14%。

同类推荐
  • 最受欢迎的哈佛管理课

    最受欢迎的哈佛管理课

    本书浓缩了哈佛商学院管理大师最经典最有价值的领导经验,通过决策、战略、思维、团队管理、激励、创新与变革、领导魅力的修炼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组建出一个清晰简明的领导力框架,帮助管理者解决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提高管理水平,开拓管理思维和思路,积累管理经验和方法,提升团队执行力和高效率。领导者可以借助这个框架成功领导你的团队,迈向成功,走向卓越,同时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杰出管理才能的实力精英。
  • 第一次销售就成功

    第一次销售就成功

    新入职的营销人员,对事业与人生有着美好的憧憬;有经验的营销人员,对成为销售专家有着强烈的渴望。
  • 大公司用人才小公司用能人

    大公司用人才小公司用能人

    本书详细论述了小公司识别能人、网罗能人、选拔能人、掌控能人、奖惩能人、留住能人的技巧,总结概括了大公司管理人才、考核人才、回报人才、培训人才、教化人才、晋升人才的策略,是老板掌握用人这门技术活、把公司做大做强的制胜宝典。
  • 一胜九败:优衣库全球热卖的秘密(全新修订版)

    一胜九败:优衣库全球热卖的秘密(全新修订版)

    什么是企业?在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看来,企业是一个有生命期限的个体。如果没有良好的效益,企业将随时消亡。柳井正用37年的创业人生诠释了这个理念。从24岁接管父亲的西服店开始,他经历过向银行贷款的难堪,经历过盲目扩张后的倒闭,经历过老员工不屑一顾的离职,经历过消费者的冷落。为了让公司存续,他通过书本自学管理经营知识,到处拜访专家和同行,并从采购、销售、库存、运营、店铺、财务、人事、信息系统等各个角度不断梳理和整顿,最终将优衣库打造成一个年销售额达数千亿日元的全球化品牌。54岁时,柳井正终于写下了这本创业回忆录,并附赠给创业者、经营者“十诫”和“23条理念”。
  • 向对手学习

    向对手学习

    人生之路不会是平坦的,会充满许多已知和未知的好手。正因为这些陪伴我们的对手,使我们变得坚强、变得自信、变得充满活力。对手是一面镜子,他能照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能做到更加完善自己。对手是同行者,也是挑战者,他们或许是有形的,抑或是无形的,有实际存在的,也有精神上的,是他们将我们的人生装扮,是他们将我们的心灵改变,让我们更进步,更完美。我们要感谢人生中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每一个对手。如果我们没有对手,没有强大的对手这个目标,让我们吃不香、睡不着,让我们时时感到危机,我们的潜能就挖掘不出来。应该说,是对手造就了我们的成功,对手越强大,我们自己也就越伟大。
热门推荐
  • 别来无恙我的龙先生

    别来无恙我的龙先生

    “女人,你要对我负责。”帝国最帅最尊贵的男人突然带着一个可爱的萌娃出现,要求她负责。夏若雪蒙圈了,看着缩小版的自己,心都被萌化。她以为自己是个没人爱的卑微女孩,却不想,那个被所有女孩爱慕的完美男人,喜欢了她那么多年。他替她出气,惩罚欺负过她的人,把她宠成了公主。多年后,她问他,“为什么喜欢我?”他邪魅笑笑,将她揽入怀中,“第一次见你,就只能是你的人。”
  • 故事会(2017年7月上)

    故事会(2017年7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木云传

    木云传

    开元,仅存的一个人族王朝。它的国土,被包裹在一座百米高耸的围墙之内。围墙又有十二角落,每一个角落之处,都有一栋参天巨塔,直冲云霄!
  • 死亡之书

    死亡之书

    《死亡之书》是一部由二十多个死亡事件构成的,描写中国乡村残酷现实的长篇小说,在李西闽的创作中堪称另类。但它绝对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乡土文学。少年丧父的黑子跟着母亲来到异乡水曲柳村,在那里以他童稚的眼睛记录了发生在周围的一起起诡异的,但真正属于中国乡村的死亡。这些死亡像乡村的野草一样显得卑微和不被重视。但在小说中,它们所发生的现实背景又使得这些死亡事件散发出发人深省的现实与历史意义。一部蝼蚁众生的死亡历史,一份闽西族群的生命年表。在阴影笼罩的乡间,懵懂少年的眼前,上演二十多幕真实、冰冷、压抑的死亡剧,洞见生的温情与坚硬。
  • 快穿吃货宿主你别跑

    快穿吃货宿主你别跑

    萌新第一次写哦哪里写的不好可以提意见了但是不可以凶我会哭的哄不好的那种喵~
  • 穿越之古墓逃妃

    穿越之古墓逃妃

    世界顶级医学世家某女因一枚戒指离奇穿越在古墓中的故事。叛国将军之女,清王已故王妃,逃逃逃,她可逃得掉?【情景对话篇】门外的那人一身白衣静静地站着,漆黑的双眸正定定的锁着她的身影,如玉的容颜上写满了疲倦,略显粗重的喘息声出卖了他来时的匆忙。相望许久之后,他忽然绽开一抹笑,那抹笑,如夏花般灿烂,薄唇轻启,声音一如从前温润,他说,“璃儿,我回来了……”——————————————————————“章叔提醒得是,”云清附手站直了身体,他嗤笑一声,眼神中流淌着俾睨天下的魄力,“可是那又如何!有我在,谁敢动她?”——————————————————————“璃儿……”沙哑的声音在头顶上方响起。“嗯?”鼻子被挡住,某璃闷闷的发出一个字。“我们成亲吧。”笃定的声音不容拒绝的霸道。.某璃一个踉跄:“啥?”“我说,咱们成亲吧!就以……江山为聘可好?”“……”
  • 一觉醒来回到了春秋末年

    一觉醒来回到了春秋末年

    一觉醒来,竟然回到了春秋末年。与孔子坐而论道,和孙武沙场争锋……
  • 序听迷诗所经

    序听迷诗所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十不二门

    十不二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理直话自爽(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理直话自爽(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