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3800000010

第10章 军事环境(3)

在徐州、郑州、洛阳、宝鸡与津浦、京广、焦枝、宝成四大铁路干线连接,终点兰州与兰青、兰新、兰包三大干线相通。该铁路线两侧公路较多,亦便于组织辅助运输。对大兵团跨地域集结部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铁路专用线临渭辖区主要有六条铁路专用线。新火车站至老火车站专用线,1966年建成,全长6.8公里。六六三油库专用线,1968年建成,全长1.3公里。冷库专用线,1973年10月建成,全长580米。铁一局第一流动材料厂专用线,1974年4月建成,全长561米。金属建筑材料厂专用线,1983年6月建成,全长527米。二号信箱专用线,1985年建成,全长2公里。近些年,根据有关单位情况变化和城市建设的整体布局,个别铁路专用线拆除。现存各条专线,战时可用于集散区域物资。

(三)水运

流经临渭区的渭河,原属境内仅有的一条水运航道。自古开行,历经兴衰,曾在区域的经济、军事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河道航运渭河通航始于春秋时期,由华阴三河口逆行而上,经渭南抵达咸阳。在唐宋之前,主要以官物、官运为主。明清之后,则以商运、民运为主。由于河水流量不定,来往船只均为窄长木船,逆水日行40里,顺水日行百里。航行多在3~10月间,约计240天。西汉元光六年(前129)

起,征发数万人,历时3年,傍渭河开凿一条长300余里的引渭漕渠。因渠水直流平稳,航运工效倍增,年通过河渠漕粮数百万石。隋唐时期,该漕渠经多次整修,成为主要运输线。清代以后,渠中泥沙淤积被废弃。民国27年至30年(1938~1941),渭河共有行船250只、圆船200只,每只行船载重6万斤,圆船载重1~2万斤。航运起讫地点,一由韩城龙门经三河口抵咸阳,一由河南陕县入潼关至咸阳。民国34年(1945),木船运输渐绝,仅留各渡口摆渡运输。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关中航运公司成立,并建有造船厂。1960年后,因三门峡水库淤塞,渭河与洛河中上游兴修水库,加之铁路、公路运输扩展,渭河水运遂终止。期间,航运公司被撤销,造船厂改建为建筑机械厂。

沿岸渡口清代,境内渭河渡口有9个,即张义、白杨寨、穆家、沙王、下涨、上涨、陈家滩、仓渡、青龙等。民国23年(1934),陇海铁路通至西安以前,由于西(安)潼(关)公路的路况很差,货运车辆运力有限,大宗物资主要靠渭河航运。当时渭南白杨寨为煤炭总码头,山西经韩城运来的煤炭在此倒装。但也有一些渡口,因设备简陋等缘故运营不畅。如通往渭北各县的上涨渡,是南来北往之要冲,平日人、车、货混杂,摆渡繁紧。遇汛期河水突涨,堤岸崩陷,渡船即停。河水跌落后,船只又时常搁浅,难以靠岸,过往者须蹚水而行。新中国成立初期,沿岸渡口进行了相应改造。1955年,增设拖轮摆渡,非汛期则用木船拼搭浮桥通行。1969年,上涨渡渭河大桥建成,从此结束两岸人员物资千年依靠渡运的历史。另据《渭南县志》载:“至1983年,青龙、闵家、田家、布袋张、高家、沙王、赵村、西庆屯、仓渡等渡口和16只摆渡木船,仍于保留。”

二、通信网络

(一)邮政

辖区于北魏时设东阳驿、杜化驿;唐代又建丰原驿;明朝曾设递运所;清代设立总铺,并配有铺司、铺兵与马匹。驿铺只送达公牍、军书,不传递私人信件。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成立渭南邮局。光绪三十三年(1907),增设故市邮局。民国初年,除县城和故市邮局保留外,城乡另设代办所19处,经办信件、函件、包裹投递及代转业务。新中国成立后,邮政事业迅速发展。1966年,邮路长度为1380公里,其中自办汽车邮路4公里,委办汽车邮路89公里,自行车邮路1164公里,步班123公里。1980年,邮路长度增至2140公里,年投递函件178万份、包件3万份、机要文件3万份、汇票7万张。至2005年,辖区设邮政局(所)34个,拥有专用汽车30辆,邮路单程581公里,乡村投递线路1840公里,共办理函件222.81万份、包件4.13万份。另外,可与150多个国家或地区通邮,形成相对独立而又安全便捷的邮政网络。

(二)电信

清末,建立渭南报房。民国时改电信局,配发报机1台,后增至3台,电报电路开通西安、潼关等地。1949年5月渭南县解放时,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员接管了县电信局。在“文化大革命”动乱期间,“支左”部队曾一度对电信系统实行军事管制。随着电信行业管理与服务范围的扩大,至1983年,电报电路发展到26条(有线电路、无线电路各13条);拥有载波电报机9部,电传打字机26部,短波收讯机4部,短波发讯机7部。1986年,实现电报转报自动化。在2002年,全区共进出电报9.09万张。

民国24年(1935),辖区始设环境电话局,装25门磁石交换机1部,长话通至西安,境内通至故市、下吉、孝义、崇凝、阳郭等村镇。新中国成立后,电话业务逐步扩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新型终端设备的广泛应用,使通信技术很快跨入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网络智能化的轨道。截至2005年,区内局用交换机容量505042门,实占容量353236门;有公用电话14810门,固定电话用户209641户,移动电话用户297677户,宽带用户16676户。

面对信息化大发展的新时代,通信网络作为军地兼容的神经中枢,将在预警传输、协同作战等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水电设施

(一)水利

据对《水经注》所考,秦王政元年(前246),在关中修建引泾工程——郑国渠。该渠自富平县经区境入蒲城县,使官底、下吉、蔺店等处受益。西汉元光六年(前129),引渭(河)建漕渠。此渠由西向东,从今开发区大闵村附近入境,在城北1里处穿过至赤水出境。渠水曾灌溉今双王、杜桥、人民、向阳(街道办事处)一带农田,后因堙而废。民国及以前,辖区内还修有一些小型引水渠堰,其灌溉作用甚微。自新中国成立以后,水利建设蓬勃发展,境内灌溉、排水、防洪、人饮水工程等,相继开工兴建或扩建。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先后建成中小型水库19座。其中,位于桥南镇箭峪口咀子村南的箭峪水库,总库容314万立方米,设施灌溉面积3.6万亩;位于三张镇南邢家村沟口的三张水库,总库容202.6万立方米,设施灌溉面积1.4万亩;位于城南川口王村沋河川道谷口的沋河水库,总库容2450万立方米,设施灌溉面积6.16万亩。上述诸多水库显现出的应有效能,使南部部分区域缺水状况初步得到改善。1960~1970年,划分两期完成的省属大型电力抽灌工程——交口抽渭枢纽工程,设施灌溉总面积120多万亩,其中辖区内设施灌溉面积为80.9万亩,对渭河以北由旱作农业向灌溉农业过渡,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随后,根据北部长久存在的土壤盐碱化问题,采取“灌排并举,低洼易涝地区先排后灌”的对策,在灌区建立配套排水网系,使碱涝灾害得到有效控制。1987年,渭北饮改水工程动工,主要实施远距离管道输水方案,以解决渭河北部区域因地下水质差所造成的人畜饮用水困难。到1990年底,有10万余人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截至2005年,受益人口达25.5万人。

每年汛期,尤其是临战状态,对各水库、河堤等水利设施须加强防护。

(二)电力

民国22年(1933),辖区开办的西北聚记机器棉花打包股份有限公司,购置6.6千瓦直流发电机1台,自行发电供厂区照明所用。1949年,始建渭南电灯股份有限公司,装80千瓦、125千瓦发电机各1台,次年投入供电。1958年,县工交局成立变电所,筹建35千伏变电站。1963年,渭南县农电公司建立。此后,相继在城乡设立1个供电站和数个变电站。1972年4月,渭南地区电业局成立,将县农电公司改为县电力局,并逐步使35千伏变电站升为110千伏变电站。至1983年,县电力局下设城关、城郊、崇凝、阳郭、巴邑、官道、蔺店等七个供电站,当年供电量6133.4万千瓦时。随着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截至2005年,区内供电站、变电站各有11个;输电线路总长199.73公里,主变20台,总容量为78750千伏安;配电线路总长1314.81公里,配电变压器2582台,总容量为371053千伏安。全年供电量4.109亿千瓦时,其中工业2.88亿千瓦时,农业0.209亿千瓦时,生活1.02亿千瓦时。

在战时,区域电力设备是严加管控、突击检修和防敌破坏的重点。

第四节军事要地

临渭区地形复杂多样,既有平原、台原,又有丘陵、山地与河流。古往今来,境内一些重镇、关口、险地,多为屯兵扎营、转战迂回和据险坚守的军事要地。

一、古旧战场

良田坡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大军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中和一年(881)始,唐王朝调动各处兵马聚集关中,进行疯狂反扑。中和三年(883)初,北方游牧民族沙陀族首领李克用部与唐军诸部联兵,在渭南城西的良田坡同黄巢起义军展开生死决战。是役,数万起义军阵亡,损失惨重,余部被迫转移。

以不同史料记载有关“良田坡”的地名,另有“梁田陂”“梁田”一说,各自所表述的地理位置也存在差异。经专业人士考证,“良田坡”位于原渭南县良田乡(今渭南市开发区良田办事处)一带。其地势较开阔,北面临河,南面靠原,唐时长安洛阳驿道由此相连,为东西交通必经之地。当年,李克用部进军渭南,欲攻长安,黄巢即派重兵屯于此处,双方形成对阵,遂发生大战。

塔山位于区辖桥南镇桥南村东南处,为东西走向,长达10余里,因山间原有7座古塔而得名。此区域山势峻峭,草木林立,峰谷起伏,重峦叠嶂。1928年,参加渭华起义的陕东赤卫队移驻塔山,在山上构筑工事,设置枪械修理所,建立军事据点。国民党军对这一起义中心区实行大规模“围剿”时,起义军民利用地形地物顽强抗击,一度击退、击溃“围剿”之敌。后敌方出动重兵猛攻,起义队伍被迫撤离。

二、城池城堡

前秦苻坚甘露二年(360),渭南县始建城池,以御外侵内乱。后来尤其是近现代,统治者为维护其衰败政权,所建城堡及护城工事数量增多,范围扩大。

据《渭南县志》载:明嘉靖二十年(1541),建有下邽城、甘泉城(今南师乡北师村)、仓堡城、胡城、姚堡城(今丰原镇姚堡村)、张堡城(今崇凝镇北部附近)、严堡城(今崇凝镇严家村)、青原城(今官道乡附近)、市丘城(今西原的高家村)、双城(今城区瓦塔村东)等10座古城。

清咸丰年间(1851~1861),渭河以北大村镇均有堡寨。同治元年(1862)回民起义时,小村亦赶修不少堡寨。同治八年(1869),知县陶森林饬四乡(一乡今故市镇一带、二乡今东原和向阳街道办事处东部一带、三乡今官道乡一带、四乡今西原和双王街道办事处西部一带)修筑堡寨35处。同治十年(1871),知县陈西庚又饬修堡寨28处。光绪二十一年(1895),知县樊增祥会集乡绅再次劝修54堡、87寨。

民国24年(1935),县长张警吾令各联保修简易式碉堡270余座。民国32年(1943),县境各关口要道修混凝土式碉堡33座,时隔三载又增修32座。民国37年(1948)冬,国民党驻军为守备县城,对东西城门和老城墙加固整修,并沿城墙主体与渭河渡口、铁路道口等外围,修筑了许多防御工事。

三、重要关隘

境内东南部秦岭山地为险要区域,箭峪岭则是此地重要关隘。据清代岳冠华撰《渭南县志》载:“诸山之峪,唯箭峪大,南通商洛诸山,又东南通武关,故其北有独孤庄镇(今崇凝镇),盖县之东南地险也。”至今,箭峪岭处仍属于通往商洛的唯一便道。此外,因渭河由西向东横贯辖区中部,境内沿岸上涨渡等知名渡口,曾是沟通南北及以远地域的主要关口。清同治元年至六年(1862~1867)间,渭南回民起义军和捻军先后经渡口转战于渭河两岸。民国13年(1924年),陕军驱逐刘镇华镇嵩军时,冯毓东(冯子明)部从信义的仓渡过渭河,经华县直击华阴、潼关。1949年5月23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强大攻势与中共地方党组织积极策动下,国民党军渭潼警备司令部官兵起义并开放渭河南岸渡口,人民政府机关和县大队人员由北岸顺利渡河入城,致使渭南县全境获得解放。新中国成立后,辖区内渭河渡口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逐渐消失。1969年、1994年分别建筑的上涨渡和沙王大桥,成为连接渭河南北境地的主要通道。

同类推荐
  • 世界航空母舰科技知识(下)(青少年必知的舰艇航母科技)

    世界航空母舰科技知识(下)(青少年必知的舰艇航母科技)

    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众多学科,而军事科学则围绕高科技战争进行,学习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使我们能够了解现代科技前沿,了解武器发展的形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并培养我们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意识,使我们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以建设我们强大的国家,用以作为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 奥陶

    奥陶

    宇宙洪荒,能在其中生存是一件莫大的喜事,如有哪一天遇到一两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是该探究下去还是老老实实做回根本,还真难抉择呢。
  • “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战役(上)

    “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战役(上)

    已经被战局搞得晕头转向的希特勒又赶紧下达“从加来开往诺曼底的装甲兵和步兵立即停止前进”的命令,这样,配有重型装备和久经沙场的德国第15集团军依然留在了加来。希特勒的决定在关键时刻救了盟军,如果第15集团军进入诺曼底战场,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 异界烽火录贰烽云再起

    异界烽火录贰烽云再起

    历经数百年的大周王朝已有亡国景象,在歌舞升平的背后,是一道升腾的巨浪,随时会将已经千疮百孔的大厦掀成碎片。一路从弃卒爬到远东边军主帅位置的刘策,在经历抵御胡奴、平定内患、收复冀州、威慑塞外之后,再次开始了他新的征程……
  • 浴血逃兵

    浴血逃兵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儿女们拼尽最后一滴血,誓死捍卫着民族的尊严,在这场席卷整个中华大地的战争中,逃兵的墓志铭应该是贪生怕死,可是这个逃兵,却一步步从血水中杀了出来,是什么让他无所畏惧,是荣誉?是金钱?还是心中的那份坚守?
热门推荐
  • 一生的忠告

    一生的忠告

    查斯特菲尔德留给世人最宝贵的财富,除了他非凡的外交才干,还有他集几十年心血写给其子菲利普?斯坦霍普的家书。菲利普未满6岁,查斯特菲尔德便开始给他写信,向他传授做人的基本准则、进入上流社会的礼仪风范,以及成就事业的基本学识和技巧。在父亲的谆谆教诲之下,菲利普也成为一名杰出的外交家。
  • The Elixir of Life

    The Elixir of Lif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权少,情深不寿

    权少,情深不寿

    重生前,她因故意伤人入狱,瞎了一只眼,残了一条手臂,过的生不如死,她母亲也因此尸骨无存。重生后,虐渣爹、渣姐、渣继母,更是在娱乐圈混的风生水起。今生,她韬光养晦,谨言慎行,只为复仇而来。甚至在撩男人却反被撩的一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温婉:“跳支舞,我就原谅你。”权佑霆勾起一抹邪魅的笑容,扭着不协调的四肢。温婉笑的花枝乱颤,双手捂眼,简直辣眼睛。原来你是这样的权四爷。记者采访篇:“四爷,你女朋友这么嚣张你知道吗?”权四爷满眼深情:“昨天我们吵架,她把我的车砸了,然后我又换了一辆新的。”记者:“……”这是赤裸裸的炫富吗?
  • 风之队

    风之队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足球小说:不同的人设,不同的场面,与都市小说接近……年轻的教练林海涛千辛万苦找寻他心目中的那十一名风之队的人选……
  • 思念之时光

    思念之时光

    当时间悄然离去我们对父母的记忆还是是否停留在儿时那矫健的身影,却不曾发现他们已经老去......
  • 红粉战刀

    红粉战刀

    敌若进犯,我必挥刀!本小说讲述了女主公杨胜男带领军民在狼断山一带,与日寇斗智、斗勇,经过无数次生死较量,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感人故事。杨胜男说,在中国的地方,自然是中国人说了算,哪轮得到一个东洋人指手画脚;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自有五千年的智慧,当然有五千年存在的价值。任何妄图灭亡中国的侵略者,最终都会失败!
  • 9999个春夏

    9999个春夏

    她,是可爱的小姐姐姚千寻。她,是好心的解忧者言一,她和阎王有一面之缘,也使她获得了免孟婆汤的特权。一世又一世,她在找她,你若来世为少年,我嫁你可好?(读者群号:679731679)
  • 故事会(2017年12月下)

    故事会(2017年12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7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八十述怀

    八十述怀

    自从1999年2月11日老伴儿萧乾去世以来,我只身回到复外木樨地这座单元房里的家,生活了将近八年半。我是个从小就很会安排生活的人。1941年6月,我三姐常韦患骨髓炎住进东单三条胡同东口的日本同仁医院,足部动手术。妈妈原先是让四姐和我轮流陪床照顾病人,然而四姐只值了一天班,三姐就不要她了。四姐天分高,擅长弹钢琴,没看她怎么用功就通晓了英法德日文。她亲口对我说过:“我能一目十行。”但压根儿不知道该怎样护理病人。于是,由我当全职护工,一直陪三姐在病房里住到八月底出院。当时我在圣心学校读英文,学校就坐落在三条胡同西口。
  • 南华真经章句音义余事

    南华真经章句音义余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