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5400000001

第1章 商亦有道(1)

1.形而上者谓之道

《周易·系辞上》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对“道”与“器”的关系进行了解读,以“形”为中介,形成了中国传统哲学逻辑中的“道—器”关系。所谓“形”,是对天象地形、宇宙万物的总体概括。“形而上”指的是在“形”上的抽象原理,也就是“道”;“形而下”指的是在“形”下的具体事物以及它们的存在状态,也就是“器”。

唐代的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言:

道是无体之名,形是有质之称。凡有从无而生,形由道而立,是先道而后形,是道在形之上,形在道之下。故自形外已上者谓之道也;自形内而下者谓之器也。

(元)赵孟頫《行书三段》卷,此为首段。

节录《周易·系辞》,署款:“大德九年十月十一日谒介真馆,为南谷尊师书此章。弟子赵孟頫。”钤“赵氏子昂”印。书于元大德九年(1305),作者时年52岁。

这是说,“道”是天地之间最恒久的存在,也是无限无穷的过程,因为它没有具体的形态,才能生出无穷的可能性;在“道”的基础上生出了“形”,是可见可感的物质与能量;有了“形”之后有“器”,才是可以让我们感知到的万事万物。

道家的观念与《周易》对“道”的解读有异曲同工之妙。《老子》中曾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

这是道家对“道”和宇宙万物关系的描述。“道生一”,是说“道”孕育出了最原初的物质,然后分化为“二”,即阴、阳;再继续分化为“三”,即天、地、人。

西汉刘安编撰的《淮南子·天文训》中,也是这样解释的:

道曰规,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著作。

这里的“一”可理解为太极,是一种不可名状的存在,也就是“有”和“无”的合体;“二”是阴、阳,“三”是阴阳和合,冲和为人。在天、地、人三者之间,继而有万物的发生,由此构成了万事万物。

以上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说法。这一观点听起来好像很玄秘,其实现代科学中的宇宙论也是这么回事。现代物理学界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大约发生在137亿年前。在这过去的有限时间内,宇宙是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初始状态演变而来的。这是“一”的阶段,此时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宇宙温度不断下降,经过持续的膨胀,能量和物质被释放出来,构成了质量,方能形成万物。

在这样的过程中,“道”可以被视为贯穿始终、无所不在的内在规定性,存在于万事万物的规律之中,决定着万事万物的发展状态,它并不是后天或人为的力量形成的,而是在宇宙的起点便存在,永远不会变更。

“道”的外延可以无限广大,而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只要能说出来的“道”,都不是“道”的本身。我们基于日常生活经验所感知的“道”,不过是此时、此情、此景的概括,并非可以放之于天下皆准的“道”。换句话说,凡是能说明白的“道”,都是局部的小道,大道是不能言传的。

2.形而下者谓之器

如果我们思考问题,都是从较高境界、较远视角入手,那我们就会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向前走,最后到达更遥远的成功之地。反之,如果思考的都是琐碎的小问题,停留在具体操作层面,或者说技术性的层面,那我们就会被此所束缚,在这个有形的圈子里兜兜转转,只能做很普通的事情,成为再普通不过的人。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始至终都在提倡“形而上”和“道”,有关于它们的思考要比西方的管理学早得多,也透彻深入得多。我们不妨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西方的文化体系中,政府机关或公司,一般称管理人员的部门为人力部,而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一般称为人事部。“人力”与“人事”,看似差别不大,可显示出的是东西方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

西方的思维多是归纳性的,重视网络化、扁平化的模式,故而把人整合为人力,认为众多的人与人力,是整个社会管理或生活管理中的一个环节,每个人做出的人力,相互之间可以叠加;而中国传统的思维多是演绎性的,重视金字塔式的模式,故此,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人事,个人与个人不尽相同,人事自然要分而视之。例如,我们的《二十四史》皆是以人为中心编撰的,基本上是一人一个传记,再结合每一个人的事来记载。所以说,西方文化提倡的理念是,人是生产的要素;而中国传统提倡的管理,则是要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位置上,要把人与事结合起来考虑。

再具体点说,尽管两者的对象都是人,许多管理内容与管理方法也是近似或相同的,但区别在于:

所谓人力资源,是把人或员工视为一种资源,将他们贯穿于公司的整个运转周期中,可以对其工作进行细致的设计和量化的分析。比如竞争上岗,重视能力选拔,而其更高的目的是开发潜能,将人的资源在最大程度上优化,在为公司服务、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发展个人,这其实是一种战术思维。

所谓人事,是把人与事捆绑起来,事与事之间有关系,人与人之间也要得到良好的协调,人不是开发主体,而是管理对象。比如晋升,多重资历,而其更高的目的,是把人放到最合适的位置上去,实现对人事的更好控制,这可以视为一种战略思维。

无论如何,要做大事业的企业者,必不能纠缠于细节,要站得高,看得远,抓住主干问题、主干矛盾。在《论语·为政》中,孔子教导他的弟子子贡,要牢记“君子不器”的信条,君子不要只像器具一样,只有单一方面的用途。这句话放在《为政》中,也是说明了孔子教导自己的众多弟子,无论谋求官职还是从政为官,都要“为政以德”,修君子之为,为天下之事,而不要仅求得自己的温饱无忧。

子贡,本姓端木,名赐。他是孔门弟子中最会做生意的人,同时也是做官做得位置相对较高的人,一度官拜鲁、卫二国之相。他的经历恰好与他的同门颜回形成鲜明的对比。《论语·先进》中记载孔子说:“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孔子心知肚明,德行出众的颜回不善经营,家里穷得叮当响,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而子贡不安本分,对行商之事颇感兴趣,可能是他在此事上颇有些天赋,用心猜测商品涨落行情,每每都能猜得对。

子贡将赴任,向孔子辞行,孔子勉励他要勤俭、公正、廉政,处世要谨慎。

但孔子仍认为子贡停留在“器”的层面。《论语》里记载了孔子对子贡的一段评价: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

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

曰:“瑚琏也。”

子贡在与孔子学习的时候,曾请教过孔子:“先生,你看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称他为“器”。子贡反应得很快,马上就又问了,我是什么样的器呢?孔子说,“瑚琏也”。瑚琏是什么?瑚琏是宗庙盛黍稷即小米、黄米的盛食器,用来祭祀天地和鬼神的器具,是非常珍贵的大宝礼器。

孔子的评价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肯定了子贡是难得之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有夸赞褒扬之意;另一层意思,也是在教导子贡不要执着于具体而烦琐的行政事务,不要只顾着赚钱,同时也要观天下之事。

子贡听从了孔子的教导,他后来许多的商业活动,都与孔子的政治理想密切相关。子贡先后在卫国和鲁国担任过重要职务,政绩不凡,还曾凭其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列国诸侯,在史书上留下了一笔“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外交成就。可以说,子贡是孔子周游列国、实现儒家理想最有利、最实际的支持者。也正是因为他的政治识见与才学、能力,子贡被后世推崇为儒商的始祖。

3.管理以诛心为本

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讲道和器,同时也讲心和性。以思孟学派为始,孟子在《孟子·尽心》、《孟子·告子》、《孟子·公孙丑》中多讨论“尽心知性”的思想,“礼、义、仁、智”皆根于心性;《大学》强调“明”,而“明明德”正在于正心,在于明自本心,《中庸》则说“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修道谓之教”,尽在一心之中。宋明理学的程颢、程颐兄弟、朱熹、王阳明,更是将“心有体用”、“心统性情”、“良知”等视为基本观点。以上这些,足以说明中国人,或者说中华文明上下几千年,都在努力思考人之性、人之心,也就是人的性情如何,人心在想什么,进而考虑怎样修炼自己的性情,如何透视他人的心性。

我们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式的管理,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对方,熟悉人的心性,直接洞穿人的内心,这样方才能够抓住人性的好恶、人心的向背以及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在此基础上进行心性管理,必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的中和殿,其宫殿之名“中和”二字即出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提倡儒家的中和之美。而“中和”的观念,出自《尚书·虞书·大禹谟》的“允执厥中”,全句为: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帮。

释文: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钤印:有德司契、咸丰之宝、养心殿宝、经纬阴阳。

题识:咸丰元年孟春月,御书。

其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字,被称为“十六字心传”,相传最早出自尧、舜、禹禅让之时,提醒接任的帝王,人心才是治理天下的关键,只有明心,才能担负起天下与百姓的重任。宋明理学更是将此视为圣人心性的精义相传。

所谓“人心惟危”,指的是人心险恶,人心叵测,尤其是从事商业活动,大多时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每一个人都有分别心、是非心,还有胜心、妒心、悭心、吝心,人我心,或在声色,或在名高,或在货利,充满了各种欲望的沟壑,无一不需要我们去警惕。而真正跳出私欲的“道心”,则是最为精微的规律。“人心”与“道心”的对比,正如程颢所言的“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道心即天理,是天命之性,是天地自然之心与万物的融为一体,彼此不分你我。

唯有用天下之心去修养人心,才能达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最高境地。这个“中”字,是核心,更是精髓。《中庸》中说,“中”是天下之正道。在现实生活中,这个“中”,可以是天地之中的天人合一,也可以是人与人之中、事与事之中,不偏不倚、不远不近。而这种“中”,还要处在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下,方可大成。

我们集中讨论的“商”,正有商量的意思,何谓商量?就是要协商到双方或多方都能接受的、都能认同的、理解的、支持的、中间的状态,用最大公约数来维系一个团队的运转。

2010年我去台湾,到过很多当年迁台学者的故居,听了不少让人唏嘘的往事。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阎锡山。

阎锡山当年在山西割据千里,叱咤风云,统治山西长达三十余年。在此间,他耳濡目染了山西晋商的习惯,有了钱财便置备不动产,买房子、买地、建院子。当然,阎锡山的产业财富不是一般人家所能比拟的,山西的好多山林、煤矿,包括铁路都属于他的个人资产。却不料在1949年迁台的时候,这些东西一时间无法迅速出手,也没办法随身带走。结果阎锡山辛辛苦苦置下的产业,大部分都留在了大陆。

到了台湾之后,阎锡山最初上任为行政院院长,后来又当了总统府顾问。尽管这听起来名头很响亮,其实不过是个虚衔空职罢了。蒋介石又颇为忌惮阎锡山之前的兵权和实力,更是不敢把重要的政务给他,只是象征性地咨询些不痛不痒的意见。一时间,阎锡山的生活出现了巨大的转折,不仅清闲起来,而且生活水平也跟着降了下来。他在台北的零星收入,怎比得上在山西时的割据一方?

聪明者如阎锡山,他透彻地看清了局势,在台湾这弹丸之地,自己已经很难东山再起。与其招来蒋介石的猜忌,莫不如过平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平平淡淡才是最大的幸福。于是,他在阳明山上盖了个小院子,几间草房,几亩耕地,平日里读读书,写写字,消遣悠长的时光。后来,宋美龄实在看不过去,给阎锡山捐了点钱,让他把草房修缮成了瓦房。这几间房子现在还在阳明山上,但早已人去屋空。

故事就是从盖草房开始的。

阎锡山当年去台湾,颇有避难的性质,不可能浩浩荡荡,前呼后拥。他的大军都留在了大陆,随身只有7名侍卫,这些侍卫多从小就跟着阎锡山,算得上半个家里人,他们的衣食用度都需要阎锡山来支付。所以说,到了台湾阳明山之后,他们8个人亲如一家,同甘苦、共患难了。

同类推荐
  • 苹果风暴

    苹果风暴

    2010年5月26日,苹果以2221亿美元市值超越微软,荣登全球最大科技公司的宝座。简直让人不可思议。苹果凭什么能超越“巨无霸”微软?也许正如乔布斯所说:“这辈子没法做太多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到精彩绝伦。”苹果正是以自己对品位与美的独特理解,在时尚的风潮中执著前行。人们之所以高度关注苹果和苹果的产品,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苹果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它的一举一动都能打动人心,撼人灵魂。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苹果的世界。在这里,你会近距离体验到苹果成功背后的机遇与挫折、人才与管理理念、文化与盛世危言等。尽管未来苹果可能仍会面临很多困难与挑战。但不论如何,苹果始终会和我们在一起。
  • 行动:企业绩效的唯一源泉

    行动:企业绩效的唯一源泉

    随着西方一些先进管理理念的渗透,随着中国企业家越来越热衷于搞理论“研究”,有一种危险的趋势正在席卷着整个中国经济舞台。可以说,这种趋势对一个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负面影响,是致命的。这种趋势,就是脱离了实践,片面强调管理理论,甚至于“只刮风不下雨”的管理行为。
  • 经营一家赚钱的服装店(大全集)

    经营一家赚钱的服装店(大全集)

    开服装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没那么简单。如果您想开一家赚钱的服装店,希望低风险,高收益地经营下去;希望每天门庭若市,而不是门可罗雀;希望营业额节节高升,而不是一筹莫展,本书就是您的“百科书”。如果您想店内摆放井然有序、店员工作清晰、顾客满意离开,本书就是您的“参考书”。本书从开店的详细计划,资金的筹备,相关手续的办理到如何纳税,如何规避风险等都作了详细、全面的介绍,让大家在开服装店之前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将来服装店的经营之路打下基础。
  • 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书

    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书

    如果现在的你刚刚进入投资领域,渴望成为成功投资者中的一员;或者已经在股市摸爬滚打多年,现在仍是时常亏损的一个,渴望提高自己的投资技巧。那么,建议你认真阅读一下本书。让你汲取大师的投资精华,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在投资领域展翅高飞!
  • 海底捞的秘密

    海底捞的秘密

    海底捞是中国服务业的学习标杆,更是中国企业经营创新的成功典范。本书以“海底捞你学得会”为立足点,力图透过现象看本质,帮助读者洞悉海底捞的成功奥秘,真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书中深度剖析了“海底捞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揭示了海底捞为什么能够做到——“人人都是管理者”、“传递给顾客一份感动”、“把员工当家人看”、“用服务倍增利润”、“有双手就可以改变命运”,等等。相信本书一定能给中国企业的广大管理者以有益的启示。
热门推荐
  • 茶酒论

    茶酒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供养仪式

    供养仪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广动植类之四

    广动植类之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总裁的外遇

    总裁的外遇

    结婚一年多,她以为他对自己不冷不热,但多少有些感情的。可是,当她检查出自己有了身孕,正想要跟他坦言的时候,他忽然将离婚协议书推到了她面前。她握着黑色签字笔,手微微颤抖,咬紧牙关,一笔一划勾勒好自己的名字,可惜不够端正,歪歪斜斜的,像毛毛虫一般,真够丑的。签完字在街上晃荡,她发现原来他也是可以这般地温柔,他也会等人,但对象却不是自己,而是另外的女人。一年多的婚姻,最终还是抵不过他过往青梅竹马恋人的归来。曾经的开始,如今的结束,都由着他一手掌控。三年后,在他的订婚宴上,他发现她牵着一个小女孩,挺着一个大腹便便的肚子,巧笑倩兮地被拥在他同母异父的弟弟的怀中。他哭了,虽然没有一滴眼泪,可是他是真的哭了。“三年前,你为他流产,三年后你又有了身孕,而我,到现在还不知道那个天杀的男人是谁?”他怒吼,喊得撕心裂肺。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恍然若梦,梦里不知身是客。镜中月水中花,万丈红尘皆勘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侠有梦

    大侠有梦

    人活一世,谁会没有过梦想,经历岁月的打磨,可能已经不是当初想象的那样,但若是有机会谁又甘愿放弃。甘誉,前世被世人视为魔头,在遭人暗算后,灵魂竟到了一个科技发达的社会,重生一世,他打算做一个大侠,一个人人都敬佩的英雄。只是这个世界会让他的梦想成真么。
  • 三更夜半

    三更夜半

    本篇小说讲述的是军统上海站由于被叛徒出卖全军覆没,万般无奈军统只好紧急唤醒雪藏特工九影重组上海站,由此展开一系列暗杀与报复行动。然而,九影却屡屡受挫险些再次全军覆没,在危难之际以代号红木犀为代表的中共上海地下党伸出援助之手,共同捍卫民族尊严。
  • 笑面人(化境文库)

    笑面人(化境文库)

    故事讲述了十七、十八世纪之交的英国,因王室内部的权利之争,出身于贵族的关伯兰在孩提时代落入儿童贩子之手并被毁容,成为“笑面人”。被遗弃在海边的关伯兰在雪地上救起过一个女婴,他和他救下的女婴黛娅被流浪汉“吾是熊”收留。关伯兰和黛娅长大后渐渐产生了爱情,与吾是熊及其驯养的狼“何莫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但宫廷耳目巴基尔费德罗对关伯兰身世的意外发现,将关伯兰从底层带回贵族圈,笑面人从此面对的将是更为残酷的世界……
  • 六十种曲寻亲记

    六十种曲寻亲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老君说益算神符妙经

    太上老君说益算神符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