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59500000024

第24章 商业时代(10)

马克·扎克伯格的创业精神,也可被视为斯多葛精神的再现。今天的Facebook拥有超过10亿的用户,已经算是世界“第三大国”,作为“国王”,扎克伯格早已经富可敌国,但他和马可·奥勒留一样注重自我的独立,注重自我的自由和自律。虽然他们都影响了整个世界,拥有极大的权力,为千万人追捧,但他们同时又注定孤独。驱动他们的不是欲望,而是来自内心的使命感和对德性的追求。他们都拥有让这个世界更美好的雄心,同时又严于律己。即使拥有创造一切享乐的财富条件,他们却懂得宽容和谦让,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纯粹。

事实上,扎克伯格没有让自己沉溺于财富的迷狂中,他加入了由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发起的“捐赠誓言”活动,承诺用自己生前或者去世后的一半财富做慈善。在Facebook的某个联合创始人为逃避高额税负而放弃美国国籍时,扎克伯格则缴纳了以10亿美元为单位计的天价个人所得税。

扎克伯格甚至没有打算让自己的生活安逸下来,他不停地为自己创造挑战。

仅以个人挑战为例,2009年,他坚持每天戴领带。2010年,他着力学习中文,挑战这种对英语母语者来说最难的语言。2011年,他挑战嗜肉的习惯,只吃他自己宰杀的动物。2012年,他坚持每天写代码。2013年,他则坚持每天认识一个不同的人。

早些时候,扎克伯格常随身带一个名为“The Book of Change(直译过来就是《易经》)”的笔记本,上面题写着甘地的一句话“改变世界,从我做起”——这和马可·奥勒留的箴言录倒有异曲同工之妙。扎克伯格确实以他强大的信念改变了世界,Facebook早已经把遍布全球的10亿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不同国籍的用户连接在了一起。

Facebook:瞄准人的深层次需求

社交网站之所以崛起,在于互联网释放了人类的两个基本需求:一是作为有自由意志的符号动物,人要表现自我,实现自我;二是作为社会的动物,人要和别人建立连接。

当还在读中学时,扎克伯格放学后就喜欢找朋友玩。他的妈妈告诫他,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和朋友玩耍上,他的老师也经常这样教导他,不过扎克伯格依然觉得,建立关系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有时甚至比学习和研究还要重要。在他看来,人身处社会中,拥有比任何生物都要复杂得多的社会关系,这也是人之为人很重要的一点。

早在在哈佛大学读书时,扎克伯格就希望有个社区,以此能了解学院里的其他学生都在做什么,于是他就创建了Facebook,供自己使用,也供朋友使用。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久之后,外校的同学希望扎克伯格能把Facebook的服务范围拓展到其他学校。扎克伯格很快意识到,其实Facebook不仅可以给在校学生用,还可以将使用范围拓展到更大乃至全世界。因为每个人都有朋友,每个人都有家庭,都想和自己关心的人保持联系,于是扎克伯格开始专注把Facebook这种沟通方式向校外更广阔的领域推广。

这就是扎克伯格从开始就怀有的强烈信念:人都有家庭和亲朋好友,都期望能维持彼此间的良好联系,这是人的基本需求,因此,就一定要有一种服务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并且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应用。只是出乎他的意料,他创建的Facebook竟然成为履行这个使命的各个企业中的翘楚。

Facebook从服务一个学院的几千名学生起家,直到今天被称为“第三大国”,帮助人们和自己关心的人分享和沟通的宗旨却始终没有变过。和Facebook同期发展起来的社交网站也有不少,但并不是所有网站都始终坚持了这个方向。

真人社交&开放平台

听起来,让人们保持分享和联系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似乎就是为人们开一个网络空间,让人们在空间里写日志、发照片,两三年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网络社交平台。但扎克伯格认为,事情远非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真正要去满足人们分享和沟通的需求,需要花费5年、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确实,分享和沟通的机制要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比如,在Facebook之前,网络分享也很多,但不少都是匿名分享或假名分享。扎克伯格认为,如果提供一些使用真实身份的服务,也许会很有用。

毫无疑问,人的人际关系圈首先起源于实名的亲人和密友圈,匿名常常是针对陌生人的,而且实名可以让人更诚实,避免对不同的人心口不一。果然,实名制推行后,得到了人们的欢迎,不少人开始采用实名分享。

Facebook之所以能成功,它推行真人社交、成为线下社交网的真实写照,正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人们在线下本来就有自己的人际网,只是现实中的人际网由于受限于时空,可能会变得松散,甚至消失,但Facebook又把这些关系网重新建立和加强了。比如说,有人就曾经通过Facebook找到自己一个几十年不见的同学。这就使Facebook有别于其他一些匿名社交网站,比如通过共同兴趣建立连接的匿名社交网站。

在2007年率先开放平台,把网站用户和关系数据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使第三方软件开发者可以针对Facebook开发应用程序,这是Facebook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这一措施调动了企业和软件开发者参与建设Facebook的热情,直接丰富了Facebook上的应用程序,如在我们本书中谈到的Lending Club,最早就是通过在Facebook上的应用打开业务局面的(见本书雷诺·拉普兰赫篇)。而更加丰富的服务和体验会吸引更多的用户,最终把Facebook的发展推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快速增长轨道。

电脑一词来自于拉丁文“一起思考”

牛津大学的教授罗宾·邓巴(Robin Dunbar)曾经深入研究过人类的交际圈。通过研究,他为人的交际圈给出了一系列数字范畴。他认为:一个人最核心的圈子可能有三五个人,他们是这个人最亲密的亲人或朋友;第二层有12到15个人;而150则是一个很微妙的数字,比如在狩猎采集型社会里,一个宗族通常有150名成员,西方军事史上,最小的作战单位也通常有150人。有不少社交网站都应用罗宾·邓巴的理论来规划自己的产品。

人是不是只能维持150人的紧密圈子呢?扎克伯格并不这样看。也许人天然有这个局限,但电脑放大了我们的脑力,就像我们的视力虽有局限,但眼镜或者望远镜能极大地改善和拓展视力一样。扎克伯格特意强调,电脑这个词来自拉丁文“一起思考”,它成为我们思考的辅助,而Facebook也是增强人类活动能力的辅助手段,正是因为有了Facebook这样的社交软件,我们才拥有了一个更加紧密也更加庞大的社交圈子,即使远隔万里,也会彼此关照,世界因此变小了。

让50亿人都能上网

在扎克伯格看来,许多伟大的公司都始于伟大的使命,其初衷并不是为了赚取巨额的利润。Facebook也一样,它创建初期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显著的改变。但如果想让这样的改变持续下去,并且不断扩大影响,Facebook就必须盈利。所以,他本人始终致力于推出新的商业模式,支持Facebook的发展。

继Facebook之后,扎克伯格又有了一个宏大的愿景——为了让全球50亿人都能够上网,他创立了internet.org。目前全球能上网的人还只有约27亿,扎克伯格认为这一现状必须要做出改变。在他的眼里,上网分享观点、接受教育、找到工作、得到医疗保障等都是人权。

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开始普及之后的20余年里,全球就有约27亿人“迁徙”进入互联网世界。我们目睹了像Facebook这样庞大帝国的崛起——它在短短十余年间影响力就遍及全球——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是不是造成了赢家通吃的局面,而没有给后来者留下多少机会呢?

扎克伯格不这样认为,他觉得数据也不支持这个观点。事实上,每天都有更多的应用软件涌现出来,每天都有人进入互联网行业,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而且不少公司的规模很大。现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已经相当完备,学生们甚至可以在寝室开始自己的梦想,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在今天却实现了。

既然长江后浪推前浪,Facebook又怎么应对创新者的挑战呢?

扎克伯格认为,当下对他而言,最大的风险就是不肯去冒足够的险,不足够专注于建设未来。现在,移动互联网才刚刚崛起,智能手机也才刚刚开始普及,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入移动互联网,这带来了相当大的机会。人们会以新的方式分享照片,或者以私密的方式分享信息,会有各种各样新的工具被创造出来,让人们用来分享和沟通。

在扎克伯格眼里,在历史上,我们的机会从来没有这么巨大过,仅仅靠一个人、一间屋、打造一种服务,就可以让数亿甚至数十亿人受益。这太让人惊叹了,这是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不曾有过的事情,而且,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这样做,所以互联网时代注定是我们专注于所喜爱的事情,大干一番事业的最好时期!

大事业,小起点,轻创新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美国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颇有影响的大公司常常是从一个很小的起点起家的。惠普公司、苹果、亚马逊、雅虎等后来的业界大鳄,最早都是从车库,甚至从拖车里开始的。

但恰如扎克伯格所言,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地方恰恰在这里——只是需要几个人,一间屋子,然后就可以做出可能惠及全世界的产品和服务来,这是历史上不曾有过的事情。扎克伯格创立Facebook时才20岁出头,到Facebook上市的时候还不到30岁,而在上市时,Facebook已经在全世界拥有近10亿的活跃用户。这确实让人惊叹。

也恰如扎克伯格所言,创新的劲头没有因为Facebook这样巨头的崛起而结束,相反,创新显得越来越活跃了。

2014年2月,Facebook以19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WhatsApp,这件事一时轰动全球。WhatsApp始自2009年,在2014年早些时候在全球已经拥有5亿的月活跃用户,而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个公司被收购时才不过有50名员工。以190亿美元去收购一个不过50余人的公司,这在传统工业时代是让人非常难以理解的。

但是,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更加进步的根源。

创新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大至改变整个世界,小至改善我们个人的生活。

汽车、火车、飞机、远洋巨轮让全球各个角落变得更加贴近,电灯把我们从黑暗中解脱出来,各种药物有效地延长了我们的生命,电话、电视、互联网让我们瞬间了解了整个世界的动向……

刺激更多的创新自然对整个社会都大有裨益,但创新往往要耗费巨大的成本,需要很多试错,尤其在传统工业时代更是如此。

传统工业时代的创新是重创新。比如说,福特用流水线作业改写工业进程时,他雇佣的员工、他所盖的厂房、他所搭建的流水线都使他背上了笨重的成本,也使它的投资回报周期变得漫长。因此,重创新其实抬高了创新的门槛,也加大了创新失败的风险,想一想底特律的破产就可以明白这一点。

在我们这个时代,轻创新就能对世界产生显著的影响,这其实能刺激更多的创新大拿和创新成果涌现。就如Facebook或者WhatsApp一样,不需要团队有很多人,不需要很多很笨重的设备,从一个很小的起点开始,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能对整个世界形成意义显著的影响。那些在你印象里不起眼的毛头小子,或许在几年后就成了商界明星和大腕名流。这一切,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因为互联网的崛起,因为金融支持体系的建立,因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而成为可能。

这对个人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发展路径的变换。现代社会的发展路径不再是一种爬金字塔、熬时间、凭关系、看运气式的呆板线性路径,只要你的创新成果能对他人、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形成有意义的影响,你就可以迅速脱颖而出,而这一切与你的年龄、资历、背景无关。这最终从根本上更能激发创新者的出现和创新成果的诞生。

同类推荐
  • 渠道有了,看你怎么去营销

    渠道有了,看你怎么去营销

    多年来,中国商业领域的销售渠道几经变革,但唯一不变的则是“销售”的本质,“买”与“卖”从来都是一门极其高深的学问,而渠道又在买卖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营销与渠道始终是紧密捆绑在一起的。“营销”已经成为商家的金科玉律,几乎所有管理者都能说出一大箩筐有关营销的道理,但很多人忽视了一个关键点:建立在渠道基础之上的营销才是“真实有用”的营销,才可能产生实践层面的功效。
  • 爆发式赢单:金牌销售实战手记

    爆发式赢单:金牌销售实战手记

    金牌销售倪建伟将其20余年大客户销售实战经验和多年的培训管理技巧浓缩成这本书,将和你分享顶级销售精英一直在用的实战销售硬技巧;大客户销售如何布局、抢单、控单、赢单的软谋略;普通销售员如何实现爆发式成长,快速晋级为销售总监;以及销售总监、销售总经理管理的道与术;销售管理层如何实现个体价值升级等,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帮你打开视野、突破思维僵局、提升实战技能,助你迅速成为一名顶级销售精英。
  • 深度思考: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

    深度思考: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

    香奈儿前全球CEO首部职场进阶力作!揭开在所有领域取得成功的高手思维方式!在碎片化信息爆炸的当下,在竞争激烈的高阶领域,决胜的关键不仅在于知识的多寡、勤奋的程度如何,更在于是否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本书作者、香奈儿前全球CEO莫琳·希凯回首自己从普通职员到职场巅峰的进阶之道,为你逐一揭开在所有领域获取成功的共通秘笈:遇到复杂问题时,像剥洋葱一样逐层分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从低成长区跨越到高成长区;让自己冷静下来后,更容易看清问题的本质;战术上的勤奋和战略上的优化同时推进;刻意练习深度思考的能力,使之成为习惯;……用深度思考连接一切,是未来10年最有价值的认知升级与自我精进的模式,是最具竞争力的优势。
  • 股神:沃伦·巴菲特的股票投资忠告

    股神:沃伦·巴菲特的股票投资忠告

    沃伦·巴菲特是当今股票市场最著名的投资大师,他在股市中创造了永不破灭的神话,成为全世界投资人仰慕的财富之神。他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11岁的巴菲特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两年后,巴菲特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1956年,他回到家乡创办“巴菲特有限公司”。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至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 重新定位(经典重译版)

    重新定位(经典重译版)

    中国正处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上。制造廉价产品已使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上升的劳动力成本、环境问题以及对创新的需求都意味着重要的不是制造更廉价的产品,而是更好地进行产品营销。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赚更多的钱,才能在员工收入、环境保护和其他方面进行更大的投入。这意味着中国需要更好地掌握如何在顾客和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建立品牌和认知,如何应对国内及国际上无处不在的竞争。
热门推荐
  • 拍卖

    拍卖

    尹琏、仲祥君,这就是我们当今美术界的一种现实!不,这就是我们社会的现实,就是我们念兹在兹的时代。时代是每个人终身的襁褓,时代的清水、浊流都无可避免地将我们冲刷。你们说是不是呢?你们局限于一城一池,不熟悉这种现象,可能未必清楚、也难辨别这种艺术操作。如今,艺术品的交易、拍卖,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多的是。北京就有紫禁、华宝、博文、东方多家。这已经成为一种投资手段,它的市值已经和电影业平起平坐……
  • 叶落无言心悦不语

    叶落无言心悦不语

    曾经悄悄心动的对象独自来到自己身边租房疗伤。是什么样的科研事故,是什么样不能述说的伤病。被推向超级企业星岸集团的叶柯,又会揭开其中怎样的惊人秘密?与星岸有着密切关系的漩涡,只是一个自然现象吗?噬菌体、人脑连接、人类克隆、寿命控制、时空传送、多维宇宙,不可思议的科研项目与成果扑面而来。要被改变的究竟只是两个人平静生活的小天地,还是谁都逃不出的整个世界。
  • 我在床上打副本

    我在床上打副本

    一觉醒来,几只狼外婆温柔的看向主角,送上狼吻。主角....猝。看我得到了什么?《喷水术》?我可以拿来干嘛?我可以喷水啊!就是个脑洞清奇的主角打副本的故事。注意事项:本文全是脑洞,小心食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历史的驴友

    历史的驴友

    《历史的驴友》是熊召政先生的历史散文集,共收文80余篇,分祝福中国、炎帝的力量、踏遍青山人未老和依旧的青山四辑。内容有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貌的记录,有对历史和古人的追怀,有对当下文化的探讨,也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体现了作者进取的文化追求、积极的历史观及有所担当的人文情怀。
  • 合法生活

    合法生活

    父亲:知道吗?你要好好地生活。小孙:怎么样才算是好好地生活?父亲:就是像样的生活。小孙:像什么样子?父亲:当然是像个人样!小孙:那人样又是怎么样的?父亲:你就是要和我抬杠是不是?小孙:不是啊,我已经是个人了,还要怎么样才能变得没有人样呢?父亲:像你现在这样的熊样就活得没有人样!小孙:那你说个人样出来啊,我好照着那个样子去活。父亲:你白看了那么多名人传记了吗?
  • 江湖歌中行

    江湖歌中行

    主角得到巧遇转世到江湖1000年后,这一世他为了完成上一世未完成的江湖榜首再次踏入江湖,江湖因他而颤抖!
  • 世纪最暖婚

    世纪最暖婚

    他,萧寂初,13年前,家族蒙难,不得不放弃一切,远赴国外13年后,拥着跨军政商三方势力的背景,强势回归,仅用一年时间便夺回家族一切……但他回归,只为找回13年前嚷嚷着嫁给他的小青梅……她,叶芮琦,Z国两大家族八大豪门中的叶氏家族大小姐,从未露过面……丑不能见人?资质太差草包一个?仗势欺人还包养小白脸?错!这只是世界女人对她太过嫉妒而产生的幻想罢了!当她一袭白衣礼裙如仙女误入红尘与他携手而来时,全场倒吸一口凉气,原来是她?!什么草包,什么丑八怪,什么不自爱,统统都是狗屁!等等!这俩人是怎么肥事?那个闻风丧胆的萧爷温柔得能滴出水的眼神是幻觉吧?!男女主双洁双强,稳定更新欢迎入坑
  • 赢在起跑线上(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赢在起跑线上(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即使你没有很有优越的物质条件,也可以让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甚至比别的孩子高、快、强。最主要的是树立他的信心,让他明白如何做人,只要根基打好了,以后做任何事情都会游刃有余,因为起跑好不一定决定比赛的输赢,享受跑步过程才是人生最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