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兴趣。兴趣是事业的成功之母,兴趣广泛,能够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七色阳光”,增添生活的乐趣。生活犹如大海,有时波浪滔天,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是阳光明媚的晴天,有时又是布满阴云的雨夜。在生活的旅途中,有一些兴趣爱好,可以放松自己,起到调剂精神的作用。马克思喜欢音乐,恩格斯爱好散步,列宁善于狩猎,毛泽东在高龄时还畅游长江。虽然他们都是伟人,但兴趣爱好并未泯灭。所以,我们应当注意到自己的职业兴趣,一个人对某种职业感兴趣,就会对该种职业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并积极思考、探索和追求。职业兴趣总是以社会的职业需要为基础,并在一定的学习与教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可以培养的。虽然某种职业兴趣一经形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根据实际需要,还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上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发展和培养的。
其次是气质。气质是事业适应的晴雨表,每种气质类型也有其较为适应的职业范围。在适应性职业领域,每种气质类型的人能发挥其优点,避免其缺点。气质会影响人活动的特点、方式和效率,所以一定的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要求从事者必须具有某些气质特征。
如军事指挥、外交人员需要控制情绪的兴奋性,表情不外露。而演员、营业员、推销员则更需热情奔放、情绪舒展、笑口常开。气质使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上具有独特色彩,但它并不标志一个人智力发展水平和道德水平,更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前途。
在社会工作中,不同的职业,自然都需要这些气质的人,但对一个人而言,应当对号入座,你的气质应适应于你的职业,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工作中有所成就,有所发展。
第三是性格。性格决定着个人的命运。人们说,秉性暴烈的人,跟人打交道的职业干不了;性格深沉的人,适合搞科研;性格温和的人,最适于当培养幼苗的园丁。那么,什么叫性格呢?它是你对现实的一种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它不仅表现在对人、对自己的态度上,同时也表现在对职业生涯的选择和态度上。开朗、活泼、热情、温和的性格,一般较适合从事演艺娱乐、新闻系统、服务行业以及其他同社会与人群交往较多的行业;多疑、好问、深沉、严谨的性格,比较适合于从事科研、教学方面的职业活动;做事马马虎虎的人,显然不适合做需要特别细心的外科医生;当一名职业军人,勇敢、沉着、果断与坚定则是必不可少的性格。
你的性格与你是否能适应某种职业生涯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你从事的职业与你的性格相适应,你工作起来就会感到得心应手,心情舒畅,也就容易在工作中取得成就。如果你的性格特点与你所从事的职业不相适应,这种性格就会阻碍你工作任务的完成。
根据以上三种不同的特征选择最适合你的职业,是你职业定位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不要轻易给自己的职业划定界限。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为适合自己,你才能在工作中体会快乐,有兴趣发现更好的工作方法,最终享受职业给你带来的生存乐趣。
57
兼容也是一种适应
仔细观察你对旧伤或失意的思想言行模式,它们会告诉你说:“别靠近伤口,那里好痛!”这也许没错,因为你不知应如何去处理它。
人要做到像接受自己的身高、相貌一样接受心中的“逆反心理”,这些“逆反心理”包括人在情感、心理及人格上的限制。我们在对他人的态度及言行上,都能发现这些“逆反心理”的存在,这些反应能使我们更多地认识自己。
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欠缺客观,是因为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之故。举例说明:现在请描述你眼前的景象,如室内的家具,建材的颜色或有景色的窗户等。如果转过身去看看反方向,并试着详述眼前的事物时,也许就会出现迥然不同的视觉描述了。
如何克服心理的“逆反心理”与盲点,在当你领悟并接纳它们之后,就可视为你的人格魅力,而不再是缺陷了。
积极去克服过去的创伤与失意,会使你重新得到力量,享受到自我认同的乐趣。
仔细观察你对旧伤或失意的思想言行模式,它们会告诉你说:
“别靠近伤口,那里好痛!”这也许没错,因为你不知应如何去处理它。就像一个自我封闭的人,如果想跟某个人或某些人亲近,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最后你可能传达了错误且矛盾的讯息:“离开我远点!”结果反而产生了压力,而非合而为一的力量。
所以,该如何让这伤口的障碍变成迈向成功的垫脚石呢?
把黑暗与无知想像成你的旧伤口。现在你进入了一间黑暗的房子里,你会四处走动,却浑然不知有哪些摆设。于是,心中涌起了对无知的一股恐惧感。倘若你有机会打开电灯呢?这黑暗房间马上就会亮起来,你便可看到屋里的一切,同时你也会找到房门,以及进出的通道,最后你意识到那扇门的存在,你便会再进入这房间里了。
当你的人际关系发生任何不愉快的事情时,就像自己被黑暗房间里的某一样家具给绊倒了一样。就算是你家里的家具,这时你也会指责是别人将它摆在那儿,而挡住了你的去路的。在意识形态上你的确会是如此,但这却能使你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心理障碍。有了这层领悟,你自然能感激它们存在于你生命中的意义。
所以,如果你现在还在沮丧,你是否可以回溯到过去,去领悟与体会当时的情景呢?你又如何解开这冲突的结,去了解这一切呢?
有人说:机会只有一次。但是这些模式却会一直地重复存在到我们完全了解为止。当你撞到家具时,你可能会诅咒别人;反之,你也可能接受它,坐在上面去享受它所带夹的感觉,仿佛自己是个科学家。正在研究着实验室里东西、原料,及试图复原它呢!因为,其实这些原料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我们要如何去利用它们。
这里所列的都可作为让你更了解自己心理障碍的一些情况。例如:爱人离开了你、事业的不如意、父母的早故等,这些事件所带给你的失望,都会成为你心理上的“逆反心理”,具有让我们在未来不再受伤害的防御功能。在某方面来说,勇敢地面对现实,接纳心中的“逆反心理”,实际上这些“逆反心理”也具有其意义,直到我们能接纳它,使它成为发挥爱心的力量,才是它真正的影响力。
你可以先分析这些“逆反心理”,了解它们的存在,并熟悉它们。
你可能会暂时因此而减少一些痛苦,但并没有完全解决它。或许你仍然会责怪他人,无法治疗伤痛。
你也可以重挑起过去创作所带来的情绪感觉,仿佛再次的在我们生命中重来一样,但这未必会使你领悟且得到自由。
你还可以将“逆反心理”置于脑后,使它不再沾着你。当然别人还可能记得,但却早已与你无关了。
58
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一生之中换几个工作环境不足为奇,而一年之中就更换几个,就是说明自己本身的适应能力太差。
现实中,压力伴随着每一个人,它是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压力能摧残、压垮一个人;压力也可以催人奋进,成为人生前进的动力。关键看你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它。生活中就有许多人似乎只有在经历这种压力时工作才能完成得更出色,就像伟大的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只有在债台高筑之时才写作一样。
虽然我们在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感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我们又不能脱离这些环境,并且还要适应这些环境。有人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其中尽管有诸多合理的成分在里面,但仍然有个人的适应能力欠佳的缘故。一生之中换几个工作环境不足为奇,而一年之中就更换几个,就是说明自己本身的适应能力太差。
过分看重自己,总是踌躇满志,渴望在好的工作岗位上一展自己才华的人,总想要求工作单位考虑自己的专长,其实仔细想想,这恰恰是没有自信的表现。为什么除了专长就不能做点儿别的什么?要知道你自己所谓的专长,其实并不一定是用人单位所期待的专长,用人单位往往更注重考察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及对不同岗位的胜任能力。说穿了,用人单位更期待那种一专多能的人才,在机会合适的时候才考虑你的专业。大多数情况下是用你的非专业才能。
即使是你真有一技之长,也不要期望一步登上成功的顶峰,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有良好的铺垫作为基础。
因此,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人来说,过分看重自己的才能是不可取的,关键是要别人看重你的才能。
好高骛远的人总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因此,当听说某某到什么单位拿了多少钱和升了什么职时,便也跟着频频跳槽,几年下来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白白浪费了几年光阴。要知道许多经验只有在工作的过程中才能积累,需要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终难有所收获。
当然,这并不是主张一个人非要在一个地方干一辈子,因为那样有时会限制一个人潜能的最大发挥。在工作一个阶段后可以换个工作环境,去迎接更大的挑战。但是,在换工作环境之前一定是要感觉到自己已经尽职尽责了,如果再不离开就难以进步了。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更换工作环境才是合适的。好高骛远是万万要不得的。
要真正实现超前一步,战胜压力,选择合适的人生坐标,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又谈何容易!它除了我们要有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较强的预见能力、选择恰当的岗位和抓住成功的机遇外,还需要一系列其他主要条件,例如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给大脑充电,增补新知识,还要消除自身一些不良习惯对于成才的影响等等。这所有的条件,都是我们实现自身理想的重要基础,缺一不可。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能够平步青云,不断地一步步地向成功的巅峰靠拢,而另一些人却不断受挫,举步维艰。
人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活的。每个人的成长不仅取决于个人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本身生活的环境。历史上有的时代人才辈出,群星灿烂,而有的时代则万马齐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社会环境的不同。社会环境是人们成长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是人们成长、发展的土壤。
战乱时期,经济遭到破坏,各行各业都处于极其动荡的环境下,像东晋十六国那样的大战乱,对任何事业都是强烈的打击和破坏。
盛唐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艺术等各个方面涌现的人才比东晋十六国要多数十倍。所以说,好的环境,如优越的社会条件、良好的家庭熏陶、系统的文化教育及安定的生活等,都对人的成长发展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渴望超前一步者应该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利用客观环境。
生活的海洋并非风平浪静,有时要面临狂风暴雨的袭击。立志成长者难免会遇到种种挫折、不幸,如政治上的打击、家庭中的不幸、身体上的病残、心灵上的创伤等。这种恶劣的环境是对每个人的一种沉重打击。但身处逆境而能奋发掘起,又是超前者的一大特点,屈原被逐,写出《离骚》;司马迁惨遭酷刑,写出《史记》;贝多芬双耳失聪,创作出震撼人心的《命运交响曲》。可见,逆境也是走向成功的一条道路。立志成才的朋友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社会环境,才能在顺境中自强不息,在逆境中奋发而超前。
今天,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正经历第四次革命,全世界掀起了“第三次浪潮”,工业社会正在到来,每一天,世界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也不断地进步,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知识与学问的世界,无识寸步难行,有识走遍天下,知识普及的浪潮将把每一个人都卷入漩涡,信息社会在向我们靠拢。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要想立志成才,在人生理想上超前一步,就必须紧紧把握住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做新时代的拓荒者。所以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应使自己向更深的领域迈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