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是可以去适应的,当然也可以去改变它。其实,适应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改变,适应过程中主要的是改变自己,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但改变自己的最终目的是要改变环境,改变世界,甚至创造一个新环境和创造一个新世界。适应是改变的基础,改变是对适应的创新和突破。由适应到改变是一种登堂入室的过程。如果说适应是被动的,那么改变就是主动的,它体现了人奋发向上的斗志和精神。改变环境是需要很多条件的。它不仅需要积极的心态,超群绝伦的能力,更需要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意志。正因为人类有了追求改变的动力,社会才有了今天的文明与发展、未来的进步与辉煌。
1
改变不了客观就改变主观
先知穆罕默德叫山过来,山却没有过来。
穆罕默德说:“既然你不过来,那么我过去。”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做事能找到一个好的角度下手,从而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但是这种好的角度,从何而来呢?当然是从思维而来。按照成功学的原理,不同的思维决定不同的出路,讲的就是一个人在做事之前,一定要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这样可以增加成功的概率。
有两个基督教徒一起去问牧师在祈祷时能否吸烟。其中一个教徒先上前问:“在祈祷时能否吸烟?”牧师生气地回答:“不可以!”这个教徒闷闷不乐地走了。另一个教徒上前问到:“在吸烟时能否做祈祷?”牧师愉快地回答:“当然可以!”
有时就是这样,对于一个本质相同的问题,用两种不同的问法,会得到截然相反的答案。
所以,当我们说话时,不妨选择一个好的角度。有一个好的角度,就有了成功的一半;但若选择了一个坏的角度,你就得到了失败的全部。
你休想站在你的立场上说服上司改变原来的想法、做法。你休想以一个家长的身份让你的孩子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所以当你想发表看法、提出建议时,不妨先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想,然后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往往可能取得成功。
还有一个老太婆的故事:老太婆每天都是愁眉苦脸的,有人好心地问她是什么原因,老太婆说,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卖雨伞的,小女儿是卖草帽的。晴天的时候,小女儿的草帽生意好,可大女儿的雨伞就卖不出去了,她为大女儿愁;下雨天吧,大女儿的雨伞生意好,但小女儿的草帽又卖不出去了,她又为小女儿发愁。所以她是晴天也愁,雨天也愁。好心人听后,劝老太婆说:“你应该换一种想法,晴天的时候你应该想:今天我小女儿的草帽生意会很好;雨天的时候,你应该想,今天我大女儿的雨伞会卖出去很多。这样,你晴天会替小女儿高兴,雨天也会替大女儿高兴。”老太婆一听此话,果然有理。从此以后,老太婆是晴天也乐,雨天也乐。
《大富翁》游戏中有一句话,是人在失意时常用来安慰自己的: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令人烦躁的事情每个人都会遇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不愉快呢?
就是改变态度。
你不用强迫自己在一年之内要做出什么样的业绩,在公司排名第一,也不要强迫自己在35岁之前挣到多少数目的钱,因为你可能听说过: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是一个高人之外有高人、人才辈出的时代。你不一定要做到最好,只要努力了就好。生活当中还有更多有价值的东西,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如果有个柠檬,就做柠檬水。”这是一位聪明教育家的做法,而傻子的做法正好相反。如果他发现生命给他的只是个柠檬,他就会沮丧,自暴自弃地说:“我完了,我的命运真悲惨,连一点发达的机会也没有,命中注定只有个柠檬。”然后,他就开始诅咒这个世界,一辈子让自己沉浸在自悲自怜当中,毫无作为。
但是,当聪明的人拿到一个柠檬的时候,他就会说:“从这件不幸的事情中,我可以学到什么呢?我怎样才能改变我的命运,把这个柠檬做成一杯柠檬水?”
住在美国加州的一位快乐的农夫叫皮特,当他买下一片农场的时候,他觉得非常沮丧,因为那块地坏得使他既不能种水果,也不能养猪,能在那片地上生长的只有白杨树和响尾蛇。后来,他想了一个好主意,他要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一种资产,他要利用那些响尾蛇。皮特的想法使每一个人都很吃惊,因为他开始做响尾蛇罐头。
现在,皮特的生意做得非常大,每年去他的响尾蛇农场参观的游客差不多就有两万人;从响尾蛇身上取出来的蛇毒,运送到各大药厂去做蛇毒的血清;响尾蛇皮以很高的价钱卖出去,做女人的皮鞋和皮包。这个村子为了纪念他,现在已改名为加州响尾蛇村。
伟大的心理学家阿佛瑞德·安德尔花了一辈子的时间来研究人类所隐藏的能力之后,他说,人类最奇妙的特性之一,就是“把负的力量变成正的力量”。
确切地说,也就是变得对任何事都充满信心。
2
智慧的竞争
突兀而至的挑战中,正有平时难得的大机遇在,关键就看你出手的速度了。
有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即将退休,他要物色一位才智过人的接班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最后他挑出了两位人选。
因他们皆善于骑马,所以董事长想出了一个用赛马选人的办法。
一天,老董事长邀请两位候选人张先生和李先生到他的马场。当张先生和李先生来到马场时,老董事长牵着两匹同样好的马走出来,说:“我知道你们都精于骑术,这里有两匹同样的好马,我要你们比赛一下,胜利的将会成为我的接班人。”
“张先生,我把这匹棕马交给你;李先生,你骑这匹黑马。”
两个候选人接过马后,各自打量马的素质,查看马鞍等用具,十分的仔细,生怕有什么疏忽。
李先生想:“幸好我一向都持续练习,这次董事长之位非我莫属!”想到这里,不禁沾沾自喜。
这时,董事长宣布令人大吃一惊的比赛规则:“我要你们从这里骑马跑到马场那一边,再跑回来。谁的马‘慢’到,谁就是下一届的董事长!”
李先生从自己的美梦中醒过来,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张先生也以为自己听错,呆立着不知如何是好。
两人心里奇怪:“骑马比赛都是比速度,谁快谁就赢,怎么会比慢呢?”
董事长见两人都张着嘴巴没说话,以为没听清楚:“我再重复一次,这次比赛是比‘慢’,不是比‘快’的。下面,请各到自己的位置上,我数三下便开始。”
“一、二、三,开始!”
三声过后,张先生和李先生仍然站在原地,不知该怎样做。过了好一会儿,张先生突然灵机一动,迅速跳上李先生的黑马,然后快马加鞭地向着另一边跑去,把自己的马留在后面。
李先生看着张先生的举动,觉得很奇怪:“张先生怎么骑了我的马?”
当李先生想通怎么一回事时,已经太迟了。他自己的黑马已经遥遥领先,张先生的棕马还留在原点,任他怎样追也追不上自己的马。结果,李先生的马最先到达终点,李先生输了!
“恭喜!恭喜!”董事长高兴地对张先生说,“你可以想出有效创新的办法,这证明你有足够才智继承我的位置。”
“我现在宣布,张先生便是公司下一届的董事长!”
这位老董事长的选人办法很奇特,本身就带有新意,如果张、李二位先生按惯例比赛,场面一定很滑稽。因为谁都会裹足不前,这肯定不是老董事长所希望看到的。张先生的成功之处,在于随机应变,又能利用法则,因为老董事长要求的是“马”慢到,而不是“人”慢到。
张先生善于应变的策略也正是所有在社会中做事,特别是在职场中做事的人,尤其是决策人所必须具备的,只有具备这样的思维头脑,才能保证自己的公司或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3
改变要从自己开始
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经由改变自己而改变命运。
1930年初秋的一天,东方刚刚破晓,一个只有l.45米的矮个子青年从位于日本东京目黑区神田桥不远处的公园的长凳上爬了起来,他用公园里的免费自来水洗了洗脸,然后从容地从这个“家”徒步去上班。在此之前,他因为拖欠了房东七个月的房租已经被迫在公园的长凳上睡了两个多月了。
他是一家保险公司的推销员,虽然每天都在勤奋地工作,但收入仍少得可怜,为了省钱,他甚至不吃午餐、不搭电车。
一天,年轻人来到一家名叫“村云别院”的佛教寺庙:“请问方丈在吗?”“哪一位啊?”“我是明治保险公司的推销员。”“请进来吧!”
听到“请”这个字,年轻人喜出望外,因为在此之前,对方一听到敲门的是推销保险的,十个人中有几个会让来人吃闭门羹,有时即使有人会让推销员进门,态度也相当冷淡,更不要说“请”了。
年轻人被带进庙内,与寺庙住持吉田相对而坐。寒暄之后,他见住持无拒人之意,接下来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向这位老和尚介绍起投保的好处来。
老和尚耐心地听他把话讲完。之后平静地说:“听完你的介绍之后,丝毫引不起我投保的意愿。”年轻人愣住了,刚才还信心十足的他仿佛膨胀的气球突然被人扎了一针,一下子泄了气。
老和尚接着又说:“人与人之间,像这样相对而坐的时候,一定要具备一种强烈吸引对方的魅力,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将来就没什么前途可言了。小伙子,先努力改造自己吧……”
从寺庙里出来,年轻人一路思索着老和尚的话,若有所悟。
接下来,他组织了专门针对自己的“批评会”,每月举行一次,每次请五个同事或投了保的客户吃饭,为此,他甚至不惜把衣物送去典当,目的只为让他们指出自己的缺点。
“你的个性太急躁了,常常沉不住气……”“你有些自以为是,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这样很容易招致大家的反感……”“你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人,你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你的常识不够丰富,所以必须加强进修,以便能很快与客户寻找到共同的话题,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年轻人把这些可贵的逆耳忠言一一记录下来。随时反省、勉励自己、努力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
每一次“批评会”后,他都有被剥了一层皮的感觉。通过一次次批评会,他把自己身上的缺点一点点剥落了下来。随着缺点的消除,他感觉到自己在逐渐进步、完善、成长、成熟。
与此同时,他总结出了自己含义不同的39种笑容、并一一列出各种笑容要表达的心情与意义,然后再对着镜子反复练习,直到镜中出现所需要的笑容为止。他甚至每个周日晚上都要跑到日本当时最著名的高僧伊藤道海那儿去学习坐禅。
一次次“批评”一次次坐禅使这个年轻人开始像一条成长的蚕,随着时光的流逝悄悄地蜕变着。到了1939年他的销售业绩荣膺全日本之最,并从1948年起,连续15年保持全日本销量第一的好成绩。
1968年,他成为了美国百万圆桌会议的终身会员。
这个人就是被日本国民誉为“练出值百万美金笑容的小个子”、美国著名作家奥格·曼狄诺称之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推销大师原一平。
“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经由改变自己而改变生命。”原一平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这句话,那就是:有些时候,迫切应该改变的,或许不是环境,而是我们自己。
这话说的颇有道理,我们自己首先没有改变的意识,怎么会想到去改变身外的事物呢?
4
从既定的传统中跳出来
摆脱思维定势,不仅可以获得一种崭新的思维,而且可以获得一种崭新的人生境界。
人的大多数想法都是从既有的知识和经验中生发出来的。从其中跳出来想问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跳不出来,你就不会在想法上有新的突破。
众所周知的“傻瓜相机”就是在摆脱专业知识束缚的情况下设计出来的。照相调焦很麻烦。日本一家公司决定设计一种全新的小型自动聚焦照相机,设计这种相机的要求是小巧轻便,容易操作,而且成本低廉。
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条件,在相机里装进电动机,其体积、重量和成本,都达不到预设的指标。设计人员为此大伤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都行不通。
后来有一个不是学电机专业的技术人员提出了一个新想法:自动聚焦不需要多大的动力,而且距离很小。倘若不用电动机而改用弹簧又会怎么样呢?——这就突破了“必须使用电动机驱动”这一思维模式,一下子境界大开,设计人员按照这个新想法研发下去,没过多久,一种操作方便,连傻瓜也会用的“傻瓜相机”问世了。从此“傻瓜化”、“功能简单化”和“易操作化”成了高科技发展的潮流,这个忽发异想的技术人员也因此跨进了人生的崭新境界。
20世纪中期,美国和苏联都已具备了把火箭送上天的物质、技术条件。相比之下,当时美国在这方面的实力比苏联更强。但双方都存在一个卡脖子的问题:火箭的推动力不够,摆脱不了地心的引力。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当时美苏双方的专家都是根据自身长时间以来的实践经验,尽量设法增加串联火箭的数量,以不断增强推动力。尽管火箭的数量已增加了不少,但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后来苏联的一位青年科学家,摆脱了不断增加串联火箭的思路。
他突破这一思维定势,产生了一个新的设想:只串联上面的两个火箭,下面的火箭改为用20个发动机并联。经过严密的计算、论证和实践检验,这个办法终于获得成功。因为这样一来,火箭的初始动力和速度一下子就大大地增强了,达到了足以摆脱地心引力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