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67000000021

第21章 心胸宽阔,忍耐包容没有敌手(3)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每一位优秀人物的身旁总会萦绕着各种纷扰,对它们保持沉默要比寻根究底明智得多。我们应当保持一种温和平静心态,从容地面对那些纷扰。生活中忍耐、适应,等一切都过去了,剩下的就是美好的了。

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

在王阳明看来,很多人只要心中有嗔、有怨、有恨,很快就会从面色、言辞、行动上表现出来。修行人要得心神安定,感到喜悦安乐,一定要把嗔心除掉。有些人没有表现贪欲,但嗔心很重;他不求名位、利禄、权势,也不想追求男色、女色,但对很多事情、很多人都看不顺眼。既然对任何事都怨愤不平,对任何人都采取对立的心态,心中就不会安定。

因为在贪、嗔、痴、疑、慢五毒中,“嗔”是烦恼毒的根源。佛学中所谓“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原因就在于此。

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够喜怒不形于色。大多数人快乐时可以不动声色,而怒气却往往很明显地就浮现在脸上或者付诸于报复之中。

嗔怒就像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奔跑的方向难以掌控。所以王阳明认为嗔心的毒害最大,其爆发往往有指向性,一旦发作,害人害己,是双重的罪恶,“杀嗔心安稳,杀嗔心不悔;嗔为毒之根,嗔灭一切善”。

一个人若能够时刻提醒自己以一颗宽容心对己对人,以一份豁达的心对人与事,那么,这个人就能够除去很多烦恼,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壁立千切,无欲则刚”,布施心让人变得更加坚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心让人更加柔韧。坚忍是一种特质,像水一样,刀剑斩不断,绳索缚不住,牢笼困不得,而水滴却能穿石。

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人,那人愤怒地冲进精舍。原来是他同族的人,都出家到佛陀这里来了,因此,他大发嗔火。

佛陀默默地听了他的无理辱骂后,等他稍微安静时,对他说:“你的家偶尔也有访客吧?”

那人回答:“当然有了,你为什么问这些呢?”

佛陀不答,继续问道:“那个时候,你偶尔也会款待客人?”

那个人说:“那是当然了。”

佛陀继续问:“假如那个时候,访客不接受你的款待,那么,那些菜肴应该归谁呢?”

那个人回答:“要是他不吃的话,那些菜肴只好归我了。”

佛陀以慈祥的目光盯着他看了一会儿,然后说:“你今天在我面前说很多坏话,但是我并不接受它,所以你的无理谩骂,那是归于你自己的啊!婆罗门啊,如果我被谩骂,而再以恶语相向时,就有如主客一起用餐一样,因此,我不接受这个菜肴。”

然后,佛陀说:“对愤怒的人还以愤怒是一件不应该的事。对愤怒的人,不以愤怒还牙的人,将可得到两个胜利:知道他人的愤怒,而以正念镇静自己的人,不但胜于自己,而且胜于他人。”

面对他人的无理谩骂,佛陀并未生气,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甚至以一颗宽容之心为他剖析其中缘由。实际上这是佛陀对他的点悟和开示,是否能够参透,则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生活在凡尘俗世,难免与人磕磕碰碰,难免遭别人误会猜疑。你的一念之差、你的一时之言,也许别人会加以放大和责难;你的认真,你的真诚,也许会被别人误解和中伤。如果非得以牙还牙拼个你死我活,如果非得为自己辩驳澄清,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还不如拔除嗔怒的毒根,做一个轻松之人。

在王阳明眼中,灭嗔心是修行的必经之路,“如果能灭嗔心,就能修行一切善法。当嗔心的火熄灭时,对人会生起慈悲心,会以关怀、原谅、同情的心待人;当嗔心消灭时,对一切事物的决断,会以纯客观的智慧来处理自己的问题,分析他人的问题,化解一切麻烦的问题。所以说一旦嗔心灭,一切善法生了。”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待人处世,不以人之犯己而动气,而以祥和慈悲的态度面对一切事、一切人,就能够在世事面前如流水一样,可方可圆、顺其自然,拥有幸福的人生。

人要懂得克制自己

当我们被某人所激怒时,当我们被某事所烦恼得无以复加时,当我们的极端情绪达到一个临界点想要爆发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报复别人,冲动爆发,还是克制住自己呢?

宋朝理学大家朱熹提出“克念作圣”的观点,要求为人者需懂得克制自己。王阳明的思想虽然在很多方面都与朱熹有所不同,但在克制自己这方面,两个人却殊途同归。

王阳明讲“能克己,方能成己”,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能克制住自己,才能够有成。只不过朱熹要求的“克己”是从理智的角度讲,而王阳明要求的“克己”是从一个人爱自己的角度讲的,“为己之心”就是为了自己、爱护自己。

然而无论是从什么角度,克制自己总是一样的。人为什么要克制自己?因为克制对应的情况往往是冲动,在冲动中的人难做出正确的选择,或者对自己造成伤害,或者对人生有不好的影响,总之都是不应该的。此时,就需要用克制让自己冷静下来;人冷静了,决定自然也就理智多了。

古往今来,我们知道的那些做大事的人,无一例外都是有着极强的克制能力,能忍受别人完全无法忍受的恶劣情绪。

从前,波罗脂国有两个比丘。

一天,它们听说佛陀在合卫国大开法筵,演说妙法,二人便相约一同前往听佛陀开示法要。

收拾了简单的行囊,二人便向舍卫国出发了。烈日下,二人挥汗如雨地低头疾行,走着走着,觉得口干舌燥,但一路上却没有半点水源,二人只得耐着口渴,继续往前走。

正当俩人走得精疲力竭时,突然,眼前一亮,一口井就在前面不远处。二人宛如沙漠逢甘霖般,欣喜地前去汲水。

当他们把水汲出井后,却发现水中有虫。这时其中一位比丘,顾不得水中有虫,就迫不及待地一饮而下。

另一位比丘,只是默然地站立于井边,喝了水的比丘见状就问:“你不也很渴吗?为什么现在却不喝了呢?”

这位比丘答道:“佛陀有戒,水中有虫不得饮用,饮了即犯杀生戒。”

喝了水的比丘就相劝说:“您还是喝了吧,不然渴死了,连佛都见不到,更别说听经闻法了!”

比丘听完,不为所动地说:“我宁可渴死,也不愿意破戒而苟活!”

这位坚持不喝水的比丘就因此而丧命了。

但由于持戒的功德力,比丘往生后立即生到天道,当天晚上就以神通力抵达佛所,顶礼佛陀,佛为他说法,他得到了法眼净。

而喝了水的比丘独自一人继续赶路,直到隔日才来到佛所,一见佛陀,立刻五体投地的至诚礼拜。

佛陀以神通智能力得知先前发生的事,他询问道:“比丘,你从何处来?有没有同伴随行?”

比丘即一五一十地把路上发生的事禀告佛陀,佛即呵斥说“你这个愚痴的人,你虽然现在眼睛见到了佛,但是却没有真正地见到佛,那位持戒而死的比丘己先你一步来见我了。”

佛陀更进一步说:“若有比丘放逸懈怠,虽与我同住在一边,也能常常见到我,但我却不曾见这样的比丘;若有比丘离我数千里,能精进用功、不放逸,虽然彼此相隔千里之遥,而这样的比丘却能常常见到佛,而佛也常常得见比丘。”

比丘听完佛的教导,若有所悟,羞愧地顶礼而退。

克制自己,才能完善自己,成就自己。若不克制,放纵自己被激情和欲望的魔力牵制,莫说难以成就事业,甚至会自取灭亡,走向可悲境地。

王阳明云“或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然而有一点他没有说,那就是克己实际上也是为己。在遭遇侮辱时,在坚持不住时,任谁的第一选择都是放弃克制的堤坝,让冲动的洪水得以宣泄。然而一旦让冲动的洪水冲开了堤坝,那可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克制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一个人智慧与意志的体现,越是在经历重大磨难的时候,越是一个人表现其克制能力的时候。关键时刻,克制住了,那么他的人生也就走向成功了。

忍是一门最让人受益的工夫

关于忍耐这个话题,王阳明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凡人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翕然能收敛得;愤怒嗜欲正到胜沸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普通人在说话说得翔乍常痛快的时候戛然而止,能够在人生最飞黄腾达的时候及时收手,能够在怒不可遏的时候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才是最大的勇气,也是一种罕见的自制力。王阳明所说的自制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忍耐。众所周知,忍耐是一个人成就大业的基础技能,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素质。

俗语说:“百人百心,百人百性。”——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人性格柔和,有的人则性格刚烈,各有特点,又各有利弊。然而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往往刚烈之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太过于嚣张的民族,往往越容易被低调的民族所征服。

冒顿是匈奴单于头曼的太子,头曼后来又喜爱别的妻子生的小儿子,想废掉冒顿而立小儿子为太子。冒顿便杀掉头曼,自立为单于。

当时东胡强盛,听说冒顿弑父自立,内部形势不稳定,乘机挑衅,派使者到冒顿那里,索要头曼的一匹千里马。

冒顿问左右大臣,大臣们都说:“千里马是匈奴的宝马,绝不能送给他。”

冒顿沉吟着说:“东胡索要千里马不过是个借口,假如我们不给,他就有理由攻打我们,就要发生战争。”

左右大臣都攘臂愤慨地说:“宁可和他们拼一生死,也绝不可示弱送马。”

冒顿说:“打起仗来就要损失几千几万匹马了,人死得更要多,不值得为了一匹千里马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况且都是邻国,在乎一匹千里马也显得过于小气。”冒顿便派人把千里马送给东胡。

过了不久,东胡又派人来索要单于的一个阏氏(单于的妻子称为阏氏),冒顿又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都义愤填膺,说:“东胡太没有道义了,竟敢索要阏氏,是可忍,孰不可忍,请您下令发兵攻打他。”

冒顿说:“为了一名女子和邻国大动干戈,损失人马牲畜无数,太不值得了,况且和人家邻国友好,何必吝惜一名女子。”便又把东胡索要的阏氏送了出去。

东胡王见所求辄获,意气骄横,根本瞧不起冒顿单于,又派使者见冒顿,说:“你我两国边境之间有块空地,有一千多里,你匈奴也到不了那里,把这块地送给我吧。”

冒顿又问左右大臣该如何。左右大臣们说:“这本来就是块无用的土地,给他也可以,不给也可以。”

冒顿闻言大怒,说道:“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把土地送给别人?”

凡是说可以把地给东胡的大臣都被他斩首,然后下令国中,集中兵马,有敢迟到者一律斩首,便亲率大军袭击东胡。东胡素来轻视匈奴,全然不加防备,冒顿一举消灭了东胡,把东胡的百姓和牲畜占为己有。

冒顿弑父自立,虽属自保,也显露出他凶猛残忍的天性,然而面对东胡的无理要求,却一忍再忍,而且忍常人所不能忍,这是因为他要成就常人所不能成就的事业。

当时东胡最为强大,东胡敢于提出无理至极的要求也是倚仗自己的实力,索要千里马和阏氏不过是想挑起事端,以便自己出师有名,假如此时冒顿不答应请求,正式开战,一定占不到上风。

冒顿偏偏都忍住了,要马给马,要人给人,就是不给你开战的理由。

另外也以谦卑懦弱的姿态达到骄敌、愚敌、痹敌的目的,同时用所受到的耻辱来激发国内斗士的血性,“知耻近乎勇”,耻辱常常会增强斗志。

东胡见所求无不获,心满意足,既不把匈奴放在眼里,也不屑出兵攻打了,却不知“骄兵必败”,在表面的胜利中,已经输掉了最关键的战争要素。

冒顿战胜东胡的智慧,正是以老子“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为指导思想才成功的,或者说是一种退一小步而进一大步的胜利。倘若东胡是一块巨石的话,那么冒顿就必须要让自己成为一堆棉花,而不是同样硬的岩石,因为棉花与巨石相碰,则会很轻松地将其包在里面。而如果巨石与巨石相碰,必然会两败俱伤。

至柔治刚的智慧并非让我们在面对强者时一味退缩、忍让,而是让我们适时地避开锋芒,与别人巧妙的周旋,最终达到制胜的目的。

常言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其实,真正意义的忍耐,并非只是狭义地对人对事的退让,而是为了更高追求和目标的自我坚守。有了坚守,才能不介意眼前利益的得失,才能不在乎所受的屈辱和磨难,那么成功也会在你的百折不回之下悄然而至。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在某些人眼里,忍耐是一种自残。其实并非如此严重,王阳明所说的忍耐是为实现更高理想的暂时隐忍,绝非无原则的自虐。如果将忍耐当做处世原则,那就是对人对事:沉稳一点,持重一点,平和一点,理性一点。

同类推荐
  • 培根论人生

    培根论人生

    培根一生留下了多部著作,最为读者熟知的就是这部《培根论人生》。400年来,这部哲理散文经典一直畅销全世界,早已“震撼了那些震撼世界的人们”。《培根论人生》的内容贵在其角度的不同,其中探讨的,有很多都是关于健康、完善、和谐的人生的认识及其建立的根基。其中有知识的内容,也有价值观和信念的取向。
  • 愿你的世界里,有最皎洁的月光

    愿你的世界里,有最皎洁的月光

    本书是延参法师的静心之作,凭借他多年的人生感悟和智慧沉淀,针对当下人们都会遇到的焦虑、迷茫、浮躁、烦恼等问题,揭示出生命中那种美好的爱、宽容、善良以及不朽的信仰。书中将人生智慧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借助人人都可能经历的人生故事,通过画龙点睛般的心语点拨,使读者有醍醐灌顶之感,使每个人都能在困扰和迷茫中获得平静、智慧与愉悦,让自在诗意充盈每个人的生活,使我们能以一种淡然、放下、开放的姿态从容面对生活,感受美好、纯洁、简单却幸福的人生,心有明月常皎洁。
  • 斯金纳共和思想研究

    斯金纳共和思想研究

    本书主要从斯金纳的思想史观、“历史语境主义”、“无依附的自由”、国家理论、公民理论入手,着重阐述了斯金纳对思想史研究范式、共和主义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贡献,并将其理论与传统观点进行了对比和剖析。
  • 古以色列道德律:十诫解读

    古以色列道德律:十诫解读

    大约3500年前,摩西给以色列人颁布了十条诫命作为道德准则;后来,这十条诫命成为了西方的社会道德基础。然而,这十条诫命从内容上看,都是针对大奸大恶之事,似乎与常人无关。那么如今应该怎样看待这些道德准则呢?本书对这些道德律进行了探究,为读者展现了古人的准则背后的精神风貌和价值立场,并由此与当今的生活相结合,为现代人提供了大有裨益的参考。
  • 道德经通解(平装)

    道德经通解(平装)

    本书稿是作者学习《道德经》一书的心得的总结,以讲座的方式呈现出来。作者结合现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将《道德经》中相关的语录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语言生动,说理明晰,既能帮助当代读者读懂《道德经》,也能帮助人们将其中的精华运用到生活当中。
热门推荐
  • 枪针

    枪针

    我就是不死,我这样想,我还想笑出声来。但是我现在没力气抬头找人了,因为我的口又干了。幸好背后那人把我的头托了起来,这样我又能朝木篱笆那边看了。我终于看到,红色的小草从红色的木篱笆那边跑过来,看她的样子很朦胧,好像在哭。我高兴起来,即使一根铁针在我脑袋里像蚊子般四处叮咬,我也很高兴。我快乐地闭上眼睛,我要让这一刻永固。
  • 黑客帝国之神秘黑帝

    黑客帝国之神秘黑帝

    什么计算机?什么入侵?哈哈哈哈!都不是我要的没有人知道没有人知道的,不相信吗?我们赌一次猜猜看,哈哈哈~哈!
  • 肉攫部

    肉攫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帝王心之妃同小可

    帝王心之妃同小可

    求收藏,求推荐,求票票,各种求~嘤嘤嘤杀手008被最爱的男人亲手推下悬崖,意外魂穿,眼睛看不见又如何?这一世她要为自己而活,收萌兽,炼丹药,修炼升级是她的日常必备。
  • 闪婚总裁宠甜妻

    闪婚总裁宠甜妻

    九年前因为一次赌约她招惹上了他,她以为这只是游戏,没想到自己越陷越深,可即便如此她还是抛弃了他九年后他无意间遇见了她用尽手段只为将她锁在自己的身边他说“乔伊伊我这五年来承受的痛苦,我会让你一一体会”她笑道“我奉陪到底。”
  • 豪门总裁之暗恋娇妻很多年

    豪门总裁之暗恋娇妻很多年

    青港市林家,是国内赫赫有名的望族,林家四小姐幼时突逢变故,移居国外,听闻这位林家四小姐生的貌美,却是个哑巴。简南浔,三十一岁,百盛集团的掌舵人。游走商界,他是难得的奇才,杀伐决断,手腕非常。有传闻称,青港市是他一手铸造的商业王国,翻手云覆手雨,无人与之抗衡,随着财富的与日俱增,没有人估算出他的资产价值。简南浔有一位隐婚妻子,坊间传闻极其神秘,深居简出,狗仔都拍不到她的照片,有人说这个传闻是假的,或者只是富豪卷养在笼中的金丝雀,上不了台面罢了,后来爆出林家四小姐是他名门正娶的妻,两家实力相当,又有眼红的人说他们不过是家族联姻,互惠互利罢了。2018年夏,简南浔不远万里,曾奔赴一场爱的救赎。也是这一年,这位名流贵圈有名的孝子,红着眼跟他母亲说,:妈,我曾经以为,我是那个将她拉出深渊的人,没想到……我才是那个将她推入深渊的人!经年过后,世人才得以窥探这段豪门密事的一角,传闻不近女色的简先生心里藏着一个女人,名门出身,金枝玉叶,却无人见过,世人都道,简先生深藏不漏,定是爱惨了这个女人。
  • 圣澜之迹

    圣澜之迹

    予为天谕者领悟时空法则,入虚无、控岁月。身负守护使命,予向往着无尽旅程
  • 百年沉浮:走进中国体育界

    百年沉浮:走进中国体育界

    本书是一部全方位描写中国体育百年风云的报告文学,既描述了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也分析了我们的不足,同时还向人们披露了重大事件的背景材料。
  • 你未曾带我去看海

    你未曾带我去看海

    曼若和许瞳相遇在茫茫人海,而后他们相识,相爱,相知再到别离,过程像是一场梦,若他未曾来过,那片海还会不会落泪?
  • 就让时光开朵花

    就让时光开朵花

    陌小朵:出生偏僻的陌家村,和外婆生活,卑微、倔强,内心阳光的白羊座周明磊:叛逆男孩,父母以及姐姐都是教育界大亨,父母太忙没人管,走上问题少年之路,性格开朗的神经大条的射手座。被表姐周晨雨送到陌家村体验生活。朱宁静:情商极高的巨蟹座暖心小姐姐,沙城有名的少儿语文名师周晨雨的关门弟子,优秀作文教师。三个正值青春的少年少女,会有怎样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