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67000000008

第8章 用心修学,修行长进根本在心(1)

古人提倡“教化”,教是传授知识,化是养成品德。在古人看来,一个既有知识又有品德的人才能够被称为君子。修行的目的是陶冶心性,塑造全面而优良的素质。所以,修炼内心的强大需要学习。在王阳明看来,人的长进是对素质自我培养,而培养的好坏,主要是看是不是用心。

拿什么培养自己的素养

在中国古代,一个读书人光识字、会写文章是不行的,必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读书人自然应以文章见长,那么学习这些“杂项”琴棋书画有什么意义呢?其意义就在于对自身素质的培养。

人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素质,对此王阳明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这句话意思是说:“如今,人们常常认为咏诗习礼不合时宜。这种观点极其庸俗鄙陋,他们又岂能明白古人推行教育的本意。”

古人推行教育的本意是什么?在王阳明看来,就是对人素质的培养。

古人要人做君子,因此就不能够只读书写字,还要涉猎到其他方面,譬如文艺,以此来陶冶心性,塑造全面而优良的素质。

其实不仅仅是王阳明看到了这一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们,对于素质教育不是也越来越重视了吗?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优良的素质呢?

在这一点上,王阳明在《启蒙之道》中早就给了我们答案。他说:

古时候的教育,讲授的是以人伦道德为内容,以后兴起了记诵词章的风气,因而先王的教育之义也就不存在了。现在教育学生,应该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唯一的内容。有关教育的方法,应当通过咏诗唱歌来激发他们的志趣,引导他们学习礼仪,借以严肃他们的仪容;教导他们读书,借以开发他们的智力。如今,人们常常认为咏诗习礼不合时宜。这种观点极其庸俗鄙陋,他们又岂能明白古人推行教育的本意。一般而言,少年儿童的性情是爱嬉戏玩耍而讨厌约束,犹如草木刚萌芽,让它舒畅地生长就能迅速发育,以至枝繁叶茂;若对其摧残压抑,它们只会衰弱枯竭。

今天,对少年儿童实施教育,千万要使他们欢欣鼓舞,内心愉悦,他们的进步自不会停止。有如春天的和风细雨,滋润了花草树木,它们抽枝发芽,自会茁壮生长。若经过冰霜的侵袭冻结,其生气受到挫伤,只会逐渐枯萎。

所以,通过咏诗唱歌的帮助,不仅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志趣,也是为了使他们在咏唱中发泄蹦跳呼喊的情绪,在抑扬顿挫的音节中抒发忧郁呆板的感情,引导他们学习礼仪,不仅是为了严肃他们的仪容,也是为了使他们在揖让叩拜中活动血脉,强筋健骨。教导他们读书,不仅是为了开发他们的智力,也是为了使他们在反复的钻研中修身养性,在抑扬的诵读中明确志向。这一切都是为了在他们的志向上因势利导,在性情中调理保养,通过潜移默化,消除他们的鄙吝和愚顽。这样,渐渐使他们的行为符合礼仪标准,但不感到难受,在不知不觉中性情达到合宜适中。这就是先王推行教育的深刻内涵。

近代那些教育儿童的人,每天只是督促学生句读和课业练习,要求他们约束自己,而不知道以礼仪来诱导他们;只希望他们聪明灵巧,却不知道以善来培养他们;把犯错的学生当囚犯看待,只知道鞭打绳捆。如此,少年儿童只把学校当成监狱而不肯上学,把老师当成仇人而不想看到。于是,他们就借机逃学,以便嬉戏耍闹,撒谎捣蛋,以便能肆意顽皮,逐渐趋向轻薄下流。

如此,就在无意中驱使他们作恶,但又希望他们为善,二者只会抵触,岂能行得通?我的教学观点,其用意正在此处。我忧虑世人不理解,把我当成迂腐。再者,我即将离开此地,所以,我特地再三叮嘱,希望你们这些为人师表者,一定要理解我的用意,并永远遵守,不要因为世俗的言论而更改了我制定的规矩,这一切也许能起到“蒙以养正”的功效。

千万谨记在心!

从上面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如何培养人们优良的素质的问题,王阳明着重提出了三条建议:知识教育、礼仪督导和性情培养。

知识教育毋庸置疑是非常重要的,人无知而无礼,心中有了知识,内心就自然而然会对他人对社会产生礼敬之念。

礼仪就是道德规范,儒家将君子做事要合乎礼,而王阳明在传授心学的时候,虽然提倡徒众解放心性,但同时也教导徒众要有礼。人的行动有礼仪做规范,就不会做出太出格的事情来。

最后,人的性情也很重要。人有什么样的思维,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这些完全都是由心性来决定的。通过后天的培养让人的心性变得圆润而温和,那素质的问题就自然而然迎刃而解了。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人最好的事业是塑造自己,让自己拥有良好的素质,这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也是像王阳明这样的先贤对我们的要求。

不要阻塞知识的通道

有句话说:“学得越多了,越发现自己什么也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知道得越多,越能了解世间知识的广博,进而明白自己的无知。

话虽这样说,但真正能够因为知道得多而知道自己无知的人却凤毛麟角。在社会上,我们见到更多的是有了一点知识便自以为无所不通,进而不思进取的人。

王阳明说:“心之理无穷尽,原是一个渊,只为私欲窒塞,则渊之本体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在王阳明看来,人一旦到了这样的境界,就如同内心被阻塞了一样,对人生是没有一点好处的。王阳明把心比作是一个天一样广博的深渊,广博到世间万物无不能被它所包容,然而有些人的心却被私欲所蒙蔽了,进而也就让心失去了它本应该有的包容,从此便再也没有接受的能力了。

王阳明这话对不对呢?我们必须说这是对的。在历史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人,他们饱学多识,以学问闻于当世。然而在取得了一定的名声之后,他们慢慢开始自傲起来,觉得世间“没己若者”,进而排斥、打压新的知识,从而从文化的引领者渐渐变成了阻碍历史前进的人,譬如我们都熟悉的大科学家牛顿。

毋庸置疑,牛顿是17世纪英国乃至于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发现的三大力学定律是很多学科的基础,而他对于数学、天文学也有其突出的成就。因为学识渊博且成就令人瞩目,牛顿在中年的时候便已经享誉欧洲,并被英国王室封为爵士,成为英国人心目中的偶像。

然而在取得了这些成就之后,牛顿那颗原本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心渐渐开始蒙尘了。晚年的牛顿将大把的精力放在炼金术上,并且打压在科学界有所成就的后辈,这一切都给牛顿这个伟大的名字蒙上了阴影。

牛顿为什么沉迷于炼金术,人们猜想是出于对金钱的渴望,而打压科学界的后辈,那恐怕就是出于名声了,他不想有人超过自己。可以说,名和利最终堵住了牛顿的心,让晚年的牛顿不再能够接受任何东西,而一旦接受不了新事物,晚年的牛顿便再也创造不出什么了。

由此可见,无论是知识也好,其他方面也罢,人要是想让自己获得更多,那就要抛开心中的杂念,把心敞开,也就是上面王阳明所说的“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王阳明说这番话是在什么背景之下呢?

王阳明的学生黄直向他提问有关于格物致知的问题。黄直问:“先生,格物致知的主张,是随时格物以致其知。那么,这个知就是部分的知,而非全体的知,又岂能达到‘博博如天,渊泉如渊’的境界?”

对于这个问题,王阳明回答说:“人心是天渊。心的本体无所不容,本来就是一个天,只是被私欲蒙蔽,天的本来面貌才失落了。心中的理没有止境。本来就是一个渊。只是被私欲窒塞,渊的本来面貌才失落了。如今,一念不忘致良知,把蒙蔽和窒塞统统荡涤干净,心的本体就能恢复,心就又是天渊了。”

见黄直不甚了了,王阳明又指着天说:“就像咱们现在所看到的天是明朗的天,在四周所见的天也仍是这明朗的天。因为有许多房子墙壁阻挡了,就看不到天的全貌。若将房子墙壁全部拆除,就总是一个天了。不能以为眼前的天是明朗的天,而外面的天就不是明朗的天了。从此处可以看出,部分的知也就是全体的知,全体的知也就是部分的知。知的本体始终是一个。”

从王阳明的话里,我们能够品味出他对于内心的看重。王阳明对弟子的教诲,本意是要让弟子从内心入手。他教导弟子要净空天渊,就是把心灵的种种私欲通通清理干净,须知“私”使人狭隘,“欲”使人浮躁,一个既狭隘又浮躁的人,自然是什么也装不下什么也学不会的。

我们要向王阳明学习的就是切忌偏私,不能因为内心的自傲、自卑和自满而阻断了我们的学习之路。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人不学习就不可能有进步,而想要学,学得会,那首先就是要回归质朴,让自己成为一个能够装得下知识的人。

识得本心,才能开悟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意思是如果不知道种种杂念、妄想、烦思的要源本自内心,想去外界去寻找清净,无论学到多少修行的方法,都是没有用的。王阳明据此解释说:“有些修行做功夫的人到达了清净的境界,没有杂念妄想,但是,见解不透彻,认为清净才是道,认为不清净、不空则不是佛法,于是,自己把自己给障碍住了,‘故于圆觉而不自在’,对于不垢不净的圆觉自性没有认识清楚,执著于空,执著于清净,不能自在,不能算是大彻大悟。”

王阳明的意思是,在修行的路上,如果为了学佛而去努力追求清净,对俗事不闻不问,对俗人不理不睬。执著于这种清净,反而是达到一心清净的障碍。

有一天,禅宗四祖道信与五祖弘忍渡过滚滚长江,到庐山云游。随后,他们乘坐轻舟,顺江而下,来到白下。他们弃舟登岸,来到了五色祥云笼罩的牛头山。里有一座幽栖寺,比较有名。他们问寺里的僧人们:

“这里可有道人?”

早期佛教往往将佛法真谛称之为“道”,所以,僧人也称为“道人”。

后来为了避免跟道教的道人混淆,才改称僧人。但道信所问的“道人”显然不是一般僧人,而是上了境界的得道之人。

一个僧人不高兴地说:“出家人,哪个不是道人?”

四祖道信一笑说:“请问哪个是道人?”

道信的话话里有话,是啊,剃个光头不等于心清净了,心不清净,何称“道人”?那位僧人心里发虚,不敢答腔了。

一位老僧悟性较高,想了想,说:“从这里向深山更深处走十里,有一个名叫法融的僧人独自住在那里。他每天只是坐禅,见了人从不理睬,所以大家都叫他‘懒融’。据说他打坐时,有白猿献果、百鸟衔花的神异,他莫非是道人?”

道信师徒翻山越岭,来到法融修道的地方。法融对他俩视而不见,端坐如故。四祖不动声色地说:“观是何人,心为何物?”

过去禅师之间常互参话头,也就是考较对方领悟佛法的境界。道信提出话头,法融无法应对,知道遇到高人了,便乖乖地站起来。

道信又问:“除了这里,还有更清净的地方吗?”

法融一楞,这里空山无人,没有任何俗事缠身,已经十分清净了,哪里还有更清净的地方呢?其实道信的意思是,你固执地守在清净了,为了所谓清净忙得不亦乐乎,内心已经很不清净。可惜法融听不懂,错过了一次开悟的机会。法融将道信师徒引到他认为更清静的地方——他安歇的草庵。由于他平日与虎狼为伴,所以他的草庵前猛兽乱窜,很是吓人。道信故作惊恐,举起了双手。法融疑惑地问:“你还有这个在?”意思是说,你是一代宗师,还有恐惧之心吗?

道信反问:“你看到了什么?”意思是你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法融仍没听懂,他拿起一只瓦钵,去给道信师徒盛泉水来喝。道融趁机在法融经常打坐的石凳上写了一个“佛”字。法融端水回来,刚想落座,忽然发现自己差点坐在“佛”上,惊然一惊,跳起身来。

道信笑问:“你还有这个在吗?”

法融不禁打了个寒战,终于感受到了禅的机锋,跪倒在道信跟前,请示禅的真要。道信说:“千百万法门,同归于方寸之间;无数美妙的德行,也都源于心灵。佛法所说的戒、定、慧,以及神通妙用,你都自然具备,这一切都不离你的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无二无别。”

法融还是有些疑惑:“如果此心作观想修行的功夫,因外境干扰而生起烦恼时,如何对治它呢?”

道信说:“外境本来就没有好恶、美丑、静闹等分别,所有的差异都是因自心而生。我们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外境才会出现差别。比如,我们认为污泥很脏,美丽的莲花只有在污泥中才能生长;你若好心好意将泥鳅放在清水里,它只会死亡。我心若不起波澜,烦恼又从何而生呢,心灵平静如镜,便能平等观照外界一切,你就遍知无遗了。尽管天上风云变幻,你只要随心自在,无须对治,自会风消云散。”

法融终于大彻大悟了。他一改往日“懒”的习惯,开门授徒,讲经说法。

在现实中,有些人以为读书就是一个人的事,或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不是学习,而是偷懒,学问不会有长进,境界不会有提高,无法识得本心,难以有修行到更高的层次。所以,在提升自己的过程中,一定要识得本心,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在修行的路上,如果为了学佛而去努力追求清净,对俗事不闻不问,对俗人不理不睬。执著于这种清净,反而是达到一心清净的障碍。

同类推荐
  • 苏格拉底之死(译文经典)

    苏格拉底之死(译文经典)

    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刑,是古希腊雅典城邦史,乃至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本书收录的四篇对话录,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所著。通过记述苏格拉底之死这一历史事件,柏拉图发展了他的哲学,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苏格拉底独特的生活、思想和人格魅力。
  • 哲学大师谈人生

    哲学大师谈人生

    吴光远主编的《哲学大师谈人生》立意在于聆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们讲人生哲理,包括四篇内容:《尼采:不做“好人”做强者》《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马基雅维里:我就是教你“恶”》《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尼采、弗洛伊德、弗洛姆、马基雅维里等思想大师的人生观由他们自身的文化环境所决定,未必全然适应今天的中国人,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哲学大师谈人生》,了解西方哲理时,务必带着自己的眼光,批判地吸收。
  • 正义:历史的与现实的

    正义:历史的与现实的

    本书是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何怀宏先生近些年的哲学文集,何先生是当代伦理学领域极为重要的学者,这本文集是何先生近些年的思考集结。上编主要是何先生梳理伦理学领域的重要问题的演变,例如“汉立六十余年之‘更化’”,“《天演论》之双重误读”等都是非常精彩的文章。下编主要是何先生近些年的长篇书评集,例如“平等的平衡”就是对皮凯蒂的《21世纪的资本》的评论。
  • 人生不过一念间:南怀瑾的15堂人生智慧课

    人生不过一念间:南怀瑾的15堂人生智慧课

    人的一生是一场修行,总会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南怀瑾先生将人生归结为三个阶段: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的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并不断求索的问题。在本书中,通过南怀瑾先生对国学经典的讲解,对儒、道、佛经典智慧的归纳,从做人的大智慧到生活中的小问题,深入浅出,化深奥晦涩为平易晓畅,在你人生路上指点迷津,为你讲述大得大失间的智慧。
  • 如去如来

    如去如来

    德兰根迥仁波切洒脱自在、真诚慈爱,却又坚强有力、个性深邃,生活中时而呈现出稚子的柔软透明、哭笑自如,又有智者的沧桑彻底、直截了当,以及行者的坚定不移、全力以赴的特质,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浓浓的慈悲与爱,给每一位有缘接触到他的人们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象。生命是如此宝贵,而时间就是生命,我们还有几个365天?如何过好每一个剩下365天?《如去如来》摘自仁波切自2010年至2012年间365天的微博语录,主题涉及到现代人所关心的生活、心灵等诸多层面。
热门推荐
  • 生产生活篇(农民十万个怎么做)

    生产生活篇(农民十万个怎么做)

    本书主要内容涵盖四个方面:一是介绍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方法,增强农民生产管理的本领;二是介绍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提升农民的文明素养;三是介绍与消费有关的知识与方法,帮助农民更好地做出消费决策,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是介绍饮食保键的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
  • 镡锋录

    镡锋录

    烽烟四起举头望彤云一线天开,天宫何在?天灾人祸频生,万民祷祝,我佛在何处度化?证道登天阙吾提三尺青锋斩一个天庭出来一把剑……足矣!
  • 爵爷别这么霸道行吗

    爵爷别这么霸道行吗

    “不准用杯子喝水。我喂你。”“不准与别的男人在两米以内,我有洁癖。”“不准把带有一分钱的卡带回来,通通给我花光。不然,自己在床上等我。”“不管在哪,什么时候,我的电话必须接,短信必须回,还有,我的吻必须接。”安语缇呆呆的望着眼前邪魅的男人,表面上笑得那么开心,其实暗地里无时无刻不在抱怨:“我去,每天几百万的卡塞给我,那么容易就花完么,我也很累的好不好?”呵呵,总裁大人别这么霸道行吗?
  • 飞鸟

    飞鸟

    《飞鸟》是周大新的电影剧本集,包括了《飞鸟》《古榆》《诬告》《JS卫星的发现》《重铸真情》《热与冷》等多个电影剧本。在创作小说和散文的同时,周大新创作了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的剧本。这些剧本多以他的故乡南阳和参军的部队为背景,也多与他的小说故事有关联。作家将落脚点放在普通小人物上,极富画面感地讲述了曲折的故事和人物的成长经历,融舞台性、画面感、紧凑度于一体。
  • 小麦苗桥梁书·慢妖精送礼物

    小麦苗桥梁书·慢妖精送礼物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精灵,当然也有做事很慢的慢妖精。咕噜镇的慢先生和慢太太就是一对慢妖精,邻居骨朵小姐要结婚,他们为了一份礼物煞费苦心。可是慢先生和慢太太的“慢动作”总是赶不上送礼物的好时机。他们能挑到合适的礼物并成功地送出去吗?……在这本书里,你会因为坏狐狸阿布的善良会心一笑,会被书籍中蕴藏着的巨大能量震撼,会为那个叫布谷的男孩心甘情愿去吃他最讨厌的苹果而感动。当城市被水泥钢筋所覆盖时一株麦苗的出现会多令人惊喜。奔跑的小辣椒当得到一个温暖的拥抱时,之前的奔跑似乎更有意义了。冬天,让一群小伙伴看到了朋友熊先生冬眠前给他们留下的温暖礼物,也让小妖木木知道了友谊的意义,更让小蜗牛的梦想在努力和坚持下有了“终有春天会来临”的希望……这是一个短篇童话故事合集,故事精短、有趣,轻松幽默,又温暖感人,每个故事细细品味都有哲思味在里面,在给孩子文学滋养的同时,有些思考与问题孩子会在成长过程中慢慢体会,适合从绘本阅读向纯文字阅读、亲子共读向自主阅读过渡初期的孩童阅读。
  • 天上掉下个小娘子

    天上掉下个小娘子

    苏妗觉得自己的人生当真是多姿多彩。以为自己这辈子走到头了,万万没想到。上天又给了她一次机会。觉自己的身份突然从倾国倾城的苏家大小姐苏妗。变成了土里土气的乡村小酒娘苏曲儿。啊,老天爷是见不得她好还是怎么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是伐天霸主

    我是伐天霸主

    人,即神;我在,就是君临!种青莲丹心,生不绝战魂夺天地造化,诛天骄神话容万兽为己用,灭苍天之不平
  •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水瓶座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水瓶座

    翻转过去灰蒙蒙的命运,2012年水瓶们的才华终于被看见,有人爆红,有人升官,有人恋情顺利、购置房产,人生宛如重新起步般兴奋。扛起重大的责任,无法有个人意志,的确非常辛苦,但其实压力的背后,是隐藏着“帮助你成气候”的机会,你的身价也通过一件件达成的目标,累积成扎实的分量。2013年是值得你把握、打拼的年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