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9100000003

第3章 开篇 延安是天堂(2)

诗人何其芳曾这样写道:“我想,延安的人们那样爱唱歌,大概由于生活太苦。然而我错了,刚刚相反的,是由于生活太快乐。”

延河,是一条诗意盎然的河流。延河畔,歌声缭绕。在延安男人们的眼里,延安的歌声刚健而雄浑。延安泽东青年干校学员刘明学称,他们天天唱的“都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要不就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到处都是一片歌声”。[8]

在延河的姑娘们眼里,延安的歌声革命而浪漫。鲁艺音乐系学员李一非认为在延安的岁月,是一段青春多姿多彩的浪漫旅程。

还有那延河,不仅有春天山花烂漫、冬天银装素裹的美景,更是歌声的海洋。清晨,大家纷纷跑到河边去洗漱,就情不自禁地唱起来了,“延水浊,情郎哥哥去当兵……”当太阳光从东山坡上洒向大地,就响起了“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晚饭后,你就会听到“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延安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歌咏城”了。歌声飘荡着的还有延安的窑洞,尤其是我们女生宿舍。[9]

何其芳(1912—1977),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与卞之琳、李广田一起,被称为“汉园三诗人”。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并发表多篇政论,对国民党消极抗战表示极大愤慨。1938年到达延安,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开设“写作实习”“古典文学和诗歌鉴赏”等课程,并在1939年《文艺战线》创刊号上发表诗歌《我歌唱延安》。

李一非,1920年出生,1937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夏天到延安入鲁艺音乐系第二期学习。后一直在核工业部下属单位工作。在延安,李一非是文艺活动积极分子,因为扮演《国际玩具店》中的“洋娃娃”角色,而获得“洋娃娃”的绰号。朱德总司令见到李一非,都开玩笑叫她“洋娃娃”。

黄土连着黄土,山挨着山的塬上,还有人们活泼、快乐的舞步。虽然舞池是朴实甚至是简陋的,只是经过平整的土地,没有炫目的霓虹灯光,更没有摇曳的奢华裙裾,但有拿床单当大裙子、拿纸做花的女孩子们,也有由衷开怀的笑声。舞池里翩翩起舞的影子,有艺术家的、学生的、普通战士的,还有领导的……

胡仁智,1920年出生,延安鲁艺戏剧系学员,曾是周立波、何其芳、茅盾等人的学生。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离开鲁艺,曾任宣传队队长,随部队到达东北,边演话剧边搜集城市地图,为战斗做准备。

延安流行的舞蹈,有交谊舞、踢踏舞,还有秧歌。

在延安,有一座天主教堂,它被人们称作“跳舞的天堂”。每周六,鲁艺的师生都会在这里举办化装舞会。至今,胡仁智回忆起这段岁月,幸福溢于言表:

艺术家们把作为舞场的教堂布置得很优雅,为舞会伴奏的以音乐系为主力的乐队在延安也是一流的。当时延安男多女少,所以在舞会上,鲁艺的女学生是最受欢迎的女舞伴。主席和总理也时常来鲁艺跳舞。[10]

没有酒吧,没有舞厅,没有歌剧院,没有公园的延安,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日子是充实的,也是丰富多彩的。

举办新年干部晚会的时候,大家可以起哄求毛泽东唱歌,主席最爱唱的歌是《国际歌》。放映听不懂的英文原版电影时,能够请“恩来同志做翻译”。机灵的“小鬼们”把领导人的腔调模仿得惟妙惟肖,把现场的人包括被模仿者逗得哈哈大笑。延安的知识分子,摆上一张桌子就能开展一场唇枪舌剑的辩论,气氛热烈。延安学校学习氛围浓烈,各种研究与学习组织层出不穷,人们敢想敢说……

愉悦的情绪,在延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悄无声息地渗透着。

延安的女孩子们,或许不够性感,但她们绝不邋遢憔悴,她们以含蓄并有着别样的美,来诠释她们在延安的这段青春岁月。

她们将肥大的军装裁剪得合体,领口缝上一条白布,仿佛穿了一件整洁的白衬衣;长头发从帽子底下露出来;草鞋的鞋面上镶嵌一朵红绒球;每人一块镜子碎片……这些爱美的姑娘们,明眸善睐,秀发飞扬。当她们步履轻快地走过延河,她们的笑声,她们所显露出的不动声色的美,成为黄土高原一道特别美丽的“风景”。

年轻的战士们,也不像外界想象的那般闭塞和土气,他们也有摩登的一面。他们梦想在自己口袋上别一支钢笔,有人想别一支沃特曼牌的,有人想别一支派克牌的。当他们运动或演练时,也喜欢换上白色运动短裤和印有图案的鲜红色上衣——两边还有条纹。衣服上还印着胖胖的滑稽的米老鼠图案。不过,在美国记者海伦·斯诺看来,那的确是只米老鼠,还是一只上了年纪的米老鼠。

暮色四合时,与天边点点星光遥遥辉映的窑洞烛光,见证了人们的浪漫爱情和婚姻。

八年,青春的季节,

爱情一直在两颗火热的心中激荡,

说不尽的甜蜜的往事,

一辈子咀嚼不完的袭人的味儿,

延河边上的冬天多么冷,

大风刮着,有一双温存的手

……[11]

1943年2月3日与杜惠在延安恋爱并结婚的郭小川,其诗歌《八年》成为延安爱情的集体表达。

海伦·福斯特·斯诺(1907—1997),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前妻,《续西行漫记》一书作者。1937年4月下旬,海伦离开北平到达陕北延安,在延安采访观察和生活近5个月。

延安,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人们从四面八方风尘仆仆赶来。许多有远大志向的青年背起行囊,行走在这块温热的土地上,追寻着生命与思想的高度。

鲁艺音乐系教员李焕之几经辗转,才来到延安:

从香港经过广州、武汉再到西安,经过沿路几站,都是八路军办事处给我们办手续。从西安到延安那个时候也还比较容易走,坐了三天汽车,又走了三天路就到了延安了。

这些冒着风险长途跋涉而来的年轻人,一见到延安的宝塔山,便觉得像一脚踏进了天堂,难抑激动与欣喜。

李焕之(1919—2000),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延安鲁艺音乐系教员。福建晋江人,生于香港。1938年8月到达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师从冼星海学习作曲指挥,毕业后留校任教。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团团长、中央民族乐团团长等职务,代表作有《春节组曲》《社会主义好》等。

孟于在奔赴延安的路上,也碰见了几批从晋西北、晋东南来投奔延安的青年,大家一起唱着歌走到了延安城。在延安城,首先看见了宝塔山:

宝塔山当时在我们心目中,它就是光明的象征,所以看到宝塔山激动得不得了,很多同志都哭了,流下了热泪。因为千里迢迢,我们冒着生命的危险来投奔党——母亲的怀抱里,所以特别激动,跳啊,蹦啊。[12]

苏菲一看见城门,就从车上站起来,兴奋地喊道:

孟于,1922年出生,四川成都人。上学时,因为与一位从延安回来的同志交流而向往延安。1940年初至延安,入中国女子大学,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4月,参加冼星海指挥的《黄河大合唱》。因独唱《黄水谣》,被冼星海鼓励参加鲁艺音乐系入学考试。1943年毕业于延安鲁艺音乐系第四期。1945年,曾参与《白毛女》《血泪仇》等歌剧的演出。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央歌舞团独唱演员、副团长、党委副书记。代表作有《平汉路小唱》《慰问志愿军小唱》等。

苏菲,1920年出生,浙江舟山人,原名周素珍。1935年曾逃婚到上海,在上海天一影业公司当演员,与聂耳等人合作。1939年初到达延安,是鲁艺文学系第二期学员,学习文学和戏剧。在鲁艺学习期间,曾出演《带枪的人》《日出》等剧目,并与鲁艺校医、来自美国的医学博士马海德结婚。1949年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副导演、导演。参加《中华儿女》《孔雀公主》等影片的拍摄。现为马海德基金会名誉理事长。

太阳西斜,一片云彩把黄土地照得金黄金黄的,真漂亮。[13]

盛婕到延安,恰是6月的收获季节,她看到:

盛婕,1917年出生,江苏武进人,丈夫为著名舞蹈家吴晓邦。1938年进入中法戏剧学校学习。曾任上海剧艺社特约演员,广东艺术专科学校、重庆育才学校教师。在周恩来总理的邀请下,1945年与吴晓邦一起到达延安鲁艺任教,后赴东北鲁艺任舞蹈教师。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舞蹈团副团长,中国舞蹈家协会第二、三届秘书长,第四届副主席。

人们的精气神都很高,年轻人红光满面的,黄土地上的空气又好,从心里感觉到一种舒服。[14]

在那段烽烟滚滚的日子里,先后来到陕北的著名文化人,有历史学家范文澜,哲学家艾思奇,文学家周扬、徐懋庸、田间、何其芳、柯仲平、张庚、萧军、艾青、高长虹,艺术家吕骥、蔡若虹、力群、江丰、王式廓等,还有留法博士何穆、陈学昭夫妇,留美博士、科普作家高士其等。延安,成为他们的理想高地与信仰圣地,他们跨过千山万水,追逐这个在世人眼中闪耀着神秘且迷人光泽的天堂。

在延安,还有大量的移民到边区开荒垦地。埃德加·斯诺在《大河彼岸》中描述过这样一幅情景:一位农民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边区,“因为,那里有另外一个世界”。

很多外国人,也同样为延安所吸引。1937年秋天,海伦·斯诺结束红区之行,准备从西安赶赴北平。在西安火车站,一路护送她从延安到西安的小警卫员,眼泪从他黝黑的面颊上滚落下来。多年后,海伦写道:

这是一个中国人在流眼泪,好像送别他最亲近的亲戚。这是中美友谊的根基。

海伦还说过这样动情的话:

我愿在墓中面向东方,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

海伦去世后,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在讣闻中说,斯诺夫人研究中国的结论是:社会主义为中国展示了美好的未来,因为引领这一社会主义的,是中国历史性的高尚道德观念。

另外一名与中国结下深厚友谊的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同样对中国、对延安念念不忘:

史沫特莱(1892—1950),全名为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早年曾在《纽约呼声报》任职,投身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1928年底,作为外国驻华记者来到中国。1937年1月初,受共产党邀请来到延安,受毛泽东和朱德的接见。她积极利用自己的国际关系,打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为延安争取国际援助,并推荐加拿大医生白求恩来到中国。在延安,她不局限于采访和写作,还参与主持延安鲁艺外语部工作,担任八路军总部随军外国记者,吸引更多外国记者到延安来。

我一直忘不掉我并不是一个中国人,但我是忠于中国的,不知是什么缘故,我总以为自己是中国人民中间的一个,我仿佛已经生根在那块土地上了。中国人是非常善良的人民。他们的俭朴、勤劳和勇敢,他们的毫无虚饰的真挚的友情,以及他们的领导人的动人的个性、智慧和远见……所有这一切都使我不能不对中国产生深厚的感情。有一天,我终究是要回到中国去的。

再惨烈的战争也不能剥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延安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面孔在延安聚集,他们在这里感受到精神的富足、尊严、自由、民主,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延安的存在,成为那个时代最大的慰藉。

“理想社会”基因

延安的精神气质和气氛,与国民党统治区大不相同。这里充满朝气,看不到炫耀、虚饰。领导、军民信心满怀,到处都强调民主和同老百姓的鱼水关系。

——谢伟思 美军观察组成员

几乎所有前来延安的访问者,都被延安迷住了。在这里,他们看到的是生机勃勃的“另一国家”,是遗世独立的理想国,先行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是真实的。

荷兰人布朗基称赞中共领导的陕甘宁边区:

这真是一个奇怪的中国!他们没有奢谈“新生活运动”,但是他们却有了新生活!

而刚到延安3个月的美军观察组,便似乎很快被延安所征服。成员谢伟思发回国内的第一份报告里就充满感情地写道:我们全组成员都有相同的感觉,我们来到了一个不同的国家,碰到了不同的人。延安的神秘就像世界政治角力场上的“百慕大三角”,曾经使许多持不同政见者陷落。

当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先生造访延安后也发表感言说,在延安,听到最多的词是:人民(People)。到人民中向人民学习,这其中饱含着极深的感情,反映着中国共产党人最终的信念。

而英国驻华大使薛穆在收到乔丹和魏尔曼来自延安的报告后,以毋庸置疑的口吻断言道:“延安政府是未来取代国民政府的唯一政府”,是“中国的希望”。

大洋彼岸对共产主义充满偏见的人们,也由衷地赞美延安,为延安所折服。

同类推荐
  • 梦里花落知多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梦里花落知多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千秋家国梦

    千秋家国梦

    本书是作家曾纪鑫近几年来思考地域文化、历史名人及现实社会问题的大文化散文著作。全书由15篇各自独立的文章组成,但强烈的优患意识与炽热的爱乡爱国之心始终是本书的主调。作者以地处中华腹心位置的荆楚地区为标本,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命运遭际、一桩桩历史事件的风云变幻、一处处历史名胜的兴衰荣枯起笔,毅然穿透那重重的历史帷幕,犀利的笔触直指现实社会那一个个令人尴尬的沉重话题。其中,《走出古隆中》、《古城荆州》等文热切地呼唤改革,希望人们冲决封建网罗,摒弃小农意识,以跃身现代文明的大潮中去中流击水。
  • 生活做减法,幸福做加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生活做减法,幸福做加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幸福生活的秘诀。世上的一切我们只能享有,不可能拥有,何必一定要占有。断舍离式的整理只需几分钟,却能一整天都精神振奋。
  •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篇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篇

    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中国古典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所选取的初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61篇就是其中的精华。本书对这61篇古诗文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赏析,并附有译文、考点总结和易混辨析,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审美鉴赏能力,并针对考点有计划地进行分析和指导,真正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 拥有“自由”和“幸福”的必然性

    拥有“自由”和“幸福”的必然性

    我步入社会之时,正是国家改革开放之初。“革命必然混有污秽和血”,改革开放就是“和平革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出现假、恶、丑或更甚者,也在所难免,历史要前进,社会要发展,就需要有人奋起与之搏击。在搏击之余,我把自己的一些观点、感想、体会,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希望能与来者共勉。呐喊创业殒身处处有,横飞碧血垂千秋。人生应向笑丈夫,切莫留作来日羞!风波亭上忠魂舞,汨罗江中水尚忧。口诛笔伐如操戈,无沙殉国共传流!可以说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为了拥有“自由”和“幸福”,而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只属于那些追求丰富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完美的品格者。
热门推荐
  • 剑破转天

    剑破转天

    背负血海深仇,却偏偏资质平庸,不料绝境之时峰回路转,体内惊现超级元神!至此,神兵秘法尽收囊中,崛起之路谁人可挡?曾经的屈辱定用无上荣光褪去,以往的恩怨必定用鲜血去洗涤!逆天路中,他最终能否攀上苍穹之巅,屠神证道?
  • 魔网大世界

    魔网大世界

    魔网加身,取缔天道,成为一个孱弱世界的主宰,缔造一个专属于自己的魔网大世界
  • 飞来陈醋

    飞来陈醋

    总裁夫人顾小点含泪总结:《如何防止被总裁坑》,湖边路遇疑似跳湖青年,千万别狂奔过去拥抱他!总裁大人:对,这样就会再一次被我瞄上,而且——我只是在赏湖。进了总裁的公司被安排去刷马桶,千万别为了艰苦奋斗而咬牙坚持!总裁大人:对,说不定就会在厕所碰到我,然后……被调去我们家刷马桶。在总裁家当保姆,千万别不小心把稀饭煮成干饭!总裁大人:对,这样我就会为了健康安全自己下厨,顺便把你养胖到挤不出我家的门。千万不要人格魅力爆发,有个校草前男友!总裁大人:对,毕竟地球有多少水,我的醋坛子就有多少醋——刚接到消息,我5岁的弟弟又夸你美了,我得先回去收拾下他,再见。
  • 魔药起源

    魔药起源

    生世界的人类在超自然力量的威胁下挣扎求生。当魔药和守护者出现,人类一转颓势,成为了生世界主人的候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个转身,两个世界

    一个转身,两个世界

    本书通过一个个生动、充满哲思的故事,向读者传递“转身,你能遇见更好的世界”这一主题,启迪读者,当被形形色色的困扰羁绊时,当陷入冲动、愤怒等消极情绪时,学会转身与告别,少计较,不苛求,不执迷。在生活中学会优雅转身,在转身中学会顺应生活,如此,你会更加豁达与从容,幸福也将翩然而至。
  • 神秘死亡

    神秘死亡

    陆军医院是某国S市名声极响的一家医院,据说这家医院的外科医生个个身经百战,颇具白求恩的遗风。但这并不是该院的撒手锏,真正让该院名声远扬的是它的核心科室——肿瘤科。该市的报纸曾连篇累牍地报道过陆军医院肿瘤科如何使一些癌症患者起死回生的事迹。而这些死而复生的患者大多是该市的知名人物或大公司的总裁。我有幸分到陆军医院肿瘤科实习,可以想象我此刻的心情是多么激动。事实上,我削尖脑袋争取到这一实习名额,还暗怀着另一个目的:就是想通过自己在实习期间的良好表现,最终达到留在该院。作为一名未来的护士,谁不想进入一家高水平的医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斗之说

    神斗之说

    上古神帝帝轩进阶仙境,不料因此引出不祥,导致本源宇宙四分五裂,成神之路就此终结。历经万世轮回,横跨无数纪元,神帝转世墨凡,自本源宇宙的一处祖地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