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1300000010

第10章 政治家(9)

85岁生日时,本·古里安得到了举国庆贺,以果达尔·梅厄为首的内阁拜访了他,议会还通过一项特别议案,允许他再次对议会发表讲话。

1973年时,他停止了记日记。在生命的最后几周里,他因为中风倒下了。因此,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已经不能说话,但仍然保持着清醒的意识,努力地同每一个人握手。

12月1日,在以色列刚经历了“十月战争”的急风暴雨后,87岁高龄的本·古里安因脑溢血去世,他被葬在萨博代克。根据他的遗嘱,他的葬礼没有颂词,只有无声的默哀。他的去世被以色列看作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作为一个政治家,本·古里安的政绩是辉煌的,他是以色列第一任总理,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他凭借敏锐的直觉和务实的精神,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犹太民族的领袖。他领导创建以色列国,是现代以色列当之无愧的国父。

梅厄夫人——中东铁娘子

她是一位充满矛盾的人物,她意志如铁,从不屈服,却时而柔情似水;她容貌美丽,风度优雅,但却又嗜烟如命,暴躁如雷;她作为一国首脑,照料了一个国家,但却不能照管好自已的4口之家。而最令人震惊的是,她居然行血癌抗争了12年,直到她死,这件事才被人知。

充满磨难的少年生活

果尔达·梅厄于1898年5月3日出生在沙皇统治下的基辅。她的父母都是犹太人,这就注定了她的命运要同贫困和战争联系在一起。

梅厄出生的时代是这样的。据史料记载,公元前,犹太人曾在巴勒斯坦居住过,后来在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征服下流散到世界各地,多数已逐渐同化于所在地的民族。由于德国***头子希特勒大肆宣扬种族歧视政策,认为犹太民族是劣等民族,应该斩尽杀绝。因此对犹太人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先后残杀了6百余万犹太人。

就在这种环境下,小梅厄出生了。在她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在大屠杀来临时,父亲把家里的门窗都钉上了木板。一家人躲在漆黑的屋里,外无衣物避寒,内无食物果腹,整日在胆战心惊中度日。由于食物短缺,小梅厄常常饿得昏死过去。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梅厄对“恐惧”的概念更清晰了。当时,妈妈告诫她们,要避开警察,避开哥萨克兵,甚至要避开一片黑沼泽——据说那儿有魔鬼,专抓犹太小孩。

有一次,几个小孩在超出母亲视线的一个小巷子玩,在那儿可以望见黑沼泽周围雾一般的树丛。突然一队哥萨克骑兵冲了过来,急促的马蹄声伴随着尖厉的恫吓声:“是小犹太鬼吗?下次有工夫时,抓住你们扔到沼泽里去。”

吓呆了的孩子们不知是怎样跑回家的,小梅厄缩在妈妈怀里,久久不敢抬头。“有很多魔鬼是专吃我们犹太人的,要避开他们。”妈妈忍着泪水安慰女儿,同时又再次告诫女儿。

后来,梅厄的姐姐参加了犹太复国运动,这令他的母亲更加担心了。最后,母亲实在不能独自承担对女儿的担心了,她作出决定:去美国,全家团聚。母亲想:在那儿,一家人可以消除对恐惧和贫困的忧虑。

为此,梅厄的父母省吃俭用地准备了3年,在1906年全家移居美国。在美国,父亲找到了一份木匠活,母亲开了一家小杂货店,一家人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好转。

来到美国后,梅厄也可以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背着书包上学了。就这样,梅厄来到一所宽敞的堡垒式建筑的学校。小梅厄非常聪明,她常常向同伴们讲从别人那儿听来的故事,有时还可以自己发挥,编造一些生动的情节。在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方面,梅厄也很有天赋。很短的时间内,她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英语。

梅厄从8岁起就帮着妈妈照料小店的生意,妈妈出去进货时,她就一个人守在店里。从售货到收款她都做得井井有条,人们都夸她是个聪明能干的孩子。

在学校里,梅厄也显示出了极强的组织能力。当时,梅厄所在的学校虽然免收学费,但仍有许多学生买不起课本。于是,梅厄召集了学校里的一群姑娘,决定为无课本的学生募集一笔资金。

很快,在梅厄的带动下,这群小姑娘为自己的组织起了一个“青年姊妹协会”的名字,并着手做宣传广告,向本区人民发出讨论课本问题的邀请。当时,梅厄还租了一个大厅供集会用,主管人在惊讶之余被这位11岁的“协会主席”的魄力感染,同意了她的请求。

一个周末的晚上,会议如期举行,第一个议程便是果尔达的演讲:“尽管付不起钱,但他们有权拥有课本……每个人都有义务帮助他们。”

接着,这群小姑娘有搞起了诗歌朗诵、唱歌、舞蹈,内容各有不同,却起到了同一作用——打动了来宾们的心。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协会”募集到了一笔“可观”的基金。也因为这件事,很小的梅厄感到很多事其实并不是很难,只是人们心里畏惧他而已。从此以后,梅厄更加自信了。

和演讲天赋。11岁时,她组织了平生第一次的公众集会并做了第一次演讲,这使她感到既激动又兴奋。

小学毕业后,母亲迫使她放弃了上中学的念头,让她留在店里干活,对此梅厄十分不情愿,但还是按照母亲的意见做了。在她14岁的时候,母亲又要把她嫁给一个比她大许多岁的男人。

对此,梅厄再也不能忍受了,一气之下她离家出走了,投奔到远在丹佛的姐姐谢伊娜家里,她要在外面自己闯天下。

一定要到巴勒斯坦去

来到丹佛后,梅厄一边读书,一边帮姐姐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后来,她找到了一份裁缝的工作,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也就是在丹佛的这段时间,梅厄的姐姐谢伊娜的家里每天晚上都有许多从俄国来的犹太移民聚在一起讨论和争论犹太民族的未来、世界形势以及各种各样的事情。当时,小梅厄对他们的谈话非常入迷,不但忘记了自己喜爱的功课,而且为了避免“被赶到一边去”,殷勤地为他们倒茶。

渐渐地,梅厄接受了犹太社会主义—复国主义思想。她相信,犹太民族不但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国家,而且犹太人民应该在公平、公正的制度下过上幸福而平等的生活。也许就是这些思想的影响,后来的梅厄真的走上了为犹太复国而奔波的道路。

在丹佛的姐姐这里,梅厄还遇到了一件对她颇有影响的大事,那就是就是在这期间,梅厄结识了自己未来的丈夫莫里斯·梅耶森,小伙子是一位文雅多才的广告画家,也是犹太移民。他们的认识也很简单,当时,莫里斯常去参加谢伊娜家的讨论。他是一位博学、和善而幽默的年轻人,谈话时总是用一种平静的语气,在最激烈的讨论中也不提高嗓门。就这样,这位看起来知识很渊博的年轻人一下子吸引了梅厄。

一个女孩子在外谋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梅厄为了生存拼命地工作。裁缝活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梅厄凭着吃苦耐劳和聪明好学,很快便掌握了裁剪技巧。就这样,离开了父母梅厄一下子成熟起来,她学到了许多在父母身边学不到的东西,培养了自己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在梅厄外出谋生的日子里,父亲经常写信询问她的情况,劝她早日回家。梅厄也十分想念家里的亲人,读着一封封充满思念和牵挂的来信,梅厄的心被感动了,她决定回到父母身边。

梅厄重新回到密尔沃基时,因为家境比往日好多了,所以一家人比往日和谐多了,一家人还不同程度地参加了一些犹太人的社会活动。

而就在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许多犹太人参加了战争,犹太复国主义者很活跃。当梅厄回到家乡时,她发现家乡已陷入了一种狂热的骚动之中:社会主义、犹太复国主义等活动此起彼伏。

作为一名犹太人,梅厄的父亲对犹太社会活动也是非常的热心的,在梅厄回来时,她的父亲已使他小有名气。当时,许多著名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领袖在他家住过。他们包括:西尔金,本·茨维、本·古里安。

就这样,年轻的梅厄在和他们相处时,他们的思想和事迹都对梅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于是,梅厄很快就投入到运动中去。1915年,17岁的果尔达加入了锡安山工人党。该组织章程规定,成员必须年满18周岁,由于该党的许多党员都了解梅厄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热情和出色“业绩”,因此同意让她破例加入。

年轻的梅厄果然没有让他的“战友”们失望,加入后不久,她就协助组织了密尔沃基的游行示威,她的家也成了巴勒斯坦来访者的聚集中心。

当时,梅厄还谒力劝说她的未婚夫移居巴勒斯坦。当然,劝说自己的丈夫一同去巴勒斯坦是有一定的难度的。1917年,梅厄与莫里斯·梅耶森结为夫妻。梅厄是个充满激情,甚至狂热的犹太复国运动的支持者,而莫里斯却是一个世界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对犹太复国主义的热情远没有梅厄高。他认为一个犹太国家给犹太人带来的帮助也许不会比麻烦更多。他幻想将来会有一个和平世界,人人都能幸福而平等地生活在一起。因此,莫里斯对梅厄的“狂热”是有些看法的。

婚后不久的一天,梅厄就向莫里斯提出移居巴勒斯坦的要求。莫里斯最初是不愿意去的,但是在梅厄的强烈要求和一再游说下,莫里斯还是动心了。更为有趣的是,莫里斯觉得,到了巴勒斯坦后,可能会使梅厄的狂热平静下来。同时,梅厄看出自己的丈夫这点担心后,就向丈夫保证,到巴勒斯坦后就“不再经常奔走了”。

就这样,1921年他们踏上了前往巴勒斯坦的征程。途中经历了许多磨难,他们险些丧命,最终到达了巴勒斯坦。

艰难的生活

当时的巴勒斯坦还是一片混乱,来到巴勒斯坦后,梅厄和丈夫在巴勒斯坦人生地不熟,得不到任何帮助,感觉到处处艰难。同时,由于战乱,许多人已经离开了这里。

面对重重可困难,梅厄并没有灰心。她和丈夫找到梅尔哈维亚集体农庄,申请加入集体农庄。但他们的申请遭到了拒绝,原因是农庄的大部分人认为梅厄夫人不适合从事体力劳动。生性倔强的梅厄,对他们的偏见非常愤怒,她据理力争。在她的坚持下,农庄最终接纳了他们。

在集体农庄,梅厄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种地、养鸡、植树、照看孩子,经常累得筋疲力竭。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她自豪地说:“是集体农庄把我造就成了养鸡专家。在此之前,我根本不知道如何养鸡。”

后来,梅厄又被分在厨房工作。为此,她学会了烹制各种菜肴,做出的饭菜色、香、味俱佳。慢慢地,农庄里的人们改变了对她的看法。他们发现这个年轻女人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很好。

为了提高大家的生活品位,梅厄还将床单改成桌布,在餐桌上布置了鲜花,用玻璃杯取代粗糙的茶杯,早餐改吃麦片粥。她的创新赢得了人们的赞赏和信任。后来,集体农庄选举她为犹太工人总工会的代表。

然而,在当时,梅厄的丈夫对这种公有制的生活非常厌恶,他多次提出要离开集体农庄。于是,他们搬到了特拉维夫,后来又迁居耶路撒冷。

在耶路撒冷,梅厄夫人生了一儿一女,他们的生活更加贫困。为了支付孩子的保育费,梅厄除了工作以外,每天都要到儿子所在的幼儿园洗衣服。尽管生活十分艰苦,梅厄夫人仍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她经常告诫自己,困难并不可怕,只要坚持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1928年,梅厄夫人担任了犹太工人总工会女工理事会干事,主管移民姑娘们的就业培训。这项工作需要频繁地外出筹集资金,而此刻她的婚姻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当时,丈夫希望梅厄能够照顾好孩子和家庭,而工作又要求她在外面奔波劳累,家庭和事业使梅厄夫人一时陷入了矛盾之中。她既爱自己的孩子和丈夫,又不愿放弃自己的事业。

后来,在痛苦的抉择中,梅厄毅然地把事业放在了第一位,从而导致了家庭的破裂。她和两个孩子搬进了特拉维夫的一间小公寓。她既要外出工作,又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

接下来的工作是更加忙碌。1934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梅厄任工人总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与英国委任统治当局进行谈判,成为犹太复国事业的有力发言人。

1943年3月的一天,梅厄代表总工会出席英美调查委员会会议,严正声明巴勒斯坦犹太人自治机构将接纳大批犹太移民,不限数量也不附带任何条件。

4月,为声援滞留意大利海上的移民,梅厄发起震惊世界的绝食斗争。当时,以梅厄为首的15名犹太人社团领袖在那路撒冷犹太全国委员会办公室集体绝食,终获成功。

接着,英国10万大军和2000名警察进驻巴勒斯坦。在犹太复国主义的许多首要人物或遭逮捕,或流亡国外的情况下,果尔达·梅厄以犹太人办事处政治部代理主任的身份,活跃在英军占领区,发动全民进行抵抗,被英国委托政府称为“难以对付的人物”。

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给梅厄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也为她后来的成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外交生涯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这同果尔达。联合国“分治”决议公布后,巴勒斯坦全境出现阿拉伯人动乱,中东战争一触即发,犹太总会决定立即筹款、武装军队。

同类推荐
  • 回忆徐悲鸿

    回忆徐悲鸿

    本书是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拟订的“文史资料百部经典”之一种。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画家,对中国画坛影响甚大。本书是徐悲鸿的同学、挚友、同时代的画家、他的夫人、女儿、侄儿和学生,根据亲身经历和亲见亲闻,所撰写的回忆录。内容丰富翔实,情节具体生动,是一幅徐先生生平事迹的历史画卷。
  • 名人传记丛书:柴可夫斯基

    名人传记丛书:柴可夫斯基

    名人传记丛书——柴可夫斯基——“俄罗斯音乐之魂”迷一样的波折人生:“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五百年中一乐天:白居易诗传

    五百年中一乐天:白居易诗传

    本书讲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一生的传奇,一个具有胡人血统的平民诗人,让唐诗在国势衰落的轨迹中,再次腾飞向上,不能不说他具有“魔王”一般的功力,而“诗王”、“诗魔”的称谓也应证了他对唐诗的改造过程和承认。白居易拓展了诗歌的体裁,皇室爱情、平民疾苦,都在他笔下被还原,而他生命的波折,也让人感叹时代造就了一个不一般的诗人。伟大的诗人不会去选择时代,而是在时代中造就自己。白居易适逢乱世,但他并不因为身处乱世而悲哀,而是用他的笔和才思,去忠实记录乱世的根源,并对受苦难的人民给予了无限同情。诗人终究老去,白居易也在争鸣中走向历史的深处,但诗人的传奇却没有散去,而是随着他的诗歌永远在文学的天空里飘荡,在人们的记忆里不断翻新。
  • 阎锡山回忆录

    阎锡山回忆录

    阎锡山是百年前辛亥革命时山西起义的重要领导者,起义于十月二十九日以突击形式攻击山西巡抚衙门,一举成功,遂推选其任山西都督。从此,阎锡山统治山西长达三十八年之久。而且,在风云变幻的民国历史上,阎锡山始终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 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

    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

    本书介绍了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洪秀全的生平,内容包括:农家子弟、放弃科举考试、创建拜上帝会、向传统势力挑战、走上革命道路等。
热门推荐
  • 天才小医妃

    天才小医妃

    医学,法医学双料博士的她,因在药物研发工作,沉迷医道游戏无法自拔,最后历尽千帆万苦终于获得顶级技能“天人合一”就在她仰天大笑之后,她便穿越了……还莫名其妙有了一个“医道系统”?醒来的时候就发现自己深中媚毒,还被诬陷跟神秘黑衣男子有不可告人的交易。“爱妾,回家。”她差点被某男的笑容迷了眼。“现在该改口叫皇后了。”她霸气的冲某男勾了勾手指,笑得一脸狡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这个狂妃不好欺

    这个狂妃不好欺

    五骨何许人也?——坠楼使她成为穿越史上最倒霉的人!【1】在尹家斗争中,她毁了姐姐容貌,孤身一人站在重重包围中,她摆出了作战的姿态,冷冷道:“我不再是从前的五骨了!”【2】她被喂了毒药流落在荒岛,被美艳得像是女子的他所相救,一起并肩战斗。他深爱着她,她却一直在怀疑:“别以为你救了我,你就是好人。”【3】消息传来,皇室要娶她为妃,她冷笑着将凤冠踩在脚下:“我五骨誓不为妃。”【4】她站在雪山之巅,救下了那个少年。面对着武林人士的阻拦,她笑道:“江湖规矩?哈哈,我五骨只有一个规矩:‘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求留言求推荐,留言加更速更—————
  • 神仙传

    神仙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美国海军飞行员的成长历程

    美国海军飞行员的成长历程

    本书介绍了从一名普通的美国公民如何成长为海军飞行员的过程,包括对身体素质的要求、飞行前的航空教育、初级训练、在T-45教练机上的训练、直升机飞行员的训练、驾驶多发飞机飞行员的训练以及获得飞行证章等。同时介绍了各种培训课程和培训l器材,包括救生设备、各型教练机和模拟器,对不同阶段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要求也有描述。
  • 寒霜科技帝国

    寒霜科技帝国

    第五纪冰川期的第二个百年,人类从天灾与怪物的双重毁灭中幸存了下来。获得了未来科技的懵懂少年,又会在这人类的末路中闯下怎样一番辉煌?
  • 高玛丽苏预警

    高玛丽苏预警

    刚刚还完房贷,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一百八十平四环地铁房的美妙,就因为过度疲劳而死?还穿越了?虽然穿越到一个母系社会,娶了九个老公确实十分美妙,但是,她刚刚还完房贷的一百八十平四环地铁房啊!!!因为这个心结,孟佳怡在穿越后的社会做起了房地产,倒卖地皮,何其所乐也。小小欢乐文,爽就对了。虽然悲催的女主娶了九个老公,但还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好。高玛丽苏预警,其实该是高杰克苏预警才对,毕竟在设定上,女主的处境相当于龙傲天男主。
  • 经典国学必读书系(套装共21册)

    经典国学必读书系(套装共21册)

    本套书包括《国学之子学精粹》、《国学之史学精粹》、《国学之蒙学精粹》、《国学之经学精粹》、《国学之集学精粹》、《国学之常识精选与趣典》、《庄子(杂篇一)》、《庄子(杂篇二)》、《庄子(外篇一)》、《庄子(外篇三)》、《庄子(外篇二)》、《庄子(内篇)》等,共21册。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国学,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也称《商子》,现存24篇。该书解决了在当时条件下实行变法的理论基础问题,提出了变法的几大原则,既有宏观理论阐述,也有具体的法令军规,其中有些内容比如不能让利益一致的人相互监督等,至今仍有借鉴意义。本书的文体多样,议论体有:《农战》《开塞》《划策》等十数篇,或先综合后分析,或先分析后综合,兼用归纳演绎,首尾呼应。有时也运用比喻、排比、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徕民》篇运用了“齐人有东郭敞者”的寓言,以增强说理的效果和形像性。说明体有:《垦令》《靳令》《境内》等篇,是对秦政令的诠释。辩难体有《更法》,通过人物对话相互驳辩来阐述中心论点,司马迁录入《史记·商君列传》,用以表明商鞅的主张。
  • 0-5岁,怎样让孩子更聪明

    0-5岁,怎样让孩子更聪明

    大脑因使用而改变。当一个人频繁的使用大脑的特定区域时,这一区域就会得到加强。了解大脑的阶段性发育特点,我们就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刺激这些特定区域,从而有效提升孩子的脑力,让孩子变得更聪明。 分享了科学家们已经通过实验证明了的尖端大脑研究成果,将复杂的神经科学知识变为简单易懂的52条婴幼儿大脑发育金知,告诉父母和幼教工作者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更好的互动,激发孩子大脑成长,培养出更聪明的孩子。
  • 青年作家(2016年第1期)

    青年作家(2016年第1期)

    《青年作家》是一本老牌纯文学读物,创刊于2008年,由文学巨匠巴金先生撰写创刊词,曾被誉为中国文学刊物“四小名旦”之一。
  • 流之倥悬疑作品集

    流之倥悬疑作品集

    读每一个不同的小故事,品尝不一样的人生味道,体会丰富各异的百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