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1300000009

第9章 政治家(8)

1948年5月14日下午4点37分,在特拉维夫现代艺术博物馆,本·古里安用小木槌敲响桌子,用粗哑的声音大声宣布:“以色列国成立了!”

战争风起

建国的兴奋,无法掩盖以色列严重的生存危机。建国次日,埃及、外约旦(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

于是,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了。一时间,以色列在各个战场付出惨重代价。

最初的战争没有击溃以色列,6月11日,在联合国安理会要求停火的压力下,犹太人与阿拉伯人放下武器,停火四周。这真是一个“上帝的恩赐”,使以色列国生存不成问题。

然而,此时以色列内部又爆发激烈冲突:已集体加入国防军的犹太人地下军事组织“伊尔贡”,私自将一艘载有大量军火和800名青年的船只“阿尔塔列拉号”驶近以色列海岸。“伊尔贡”司令贝京向政府提出要求:20%的军火分给“伊尔贡”,余下的80%也应当首先用来武装参加国防军的“伊尔贡”部队。

本·古里安对这种“妄图单干”的要求绝不能接受,他在内阁会议上指出:“不会有两个军队,贝京先生……倘若不让步,我们只得兵戎相见!”

同时,本·古里安向贝京发出最后通牒:“没收运抵以色列国海岸的武器及其他战争物资!”

但贝京拒不执行,本·古里安怒狮一般咬牙切齿地发出命令:“集中武装力量、火力、火焰喷射器及我们掌握的各种武器,迫使该船无条件投降!”

当时,内阁其他成员都倾向与贝京谈判,作出让步以免兄弟阋墙,但本·古里安以坚定的口吻说:“没有任何妥协,我们唯有战斗。”

6月21日下午4点,本·古里安命令用加农炮炮击“阿尔塔列拉号”,炮弹击中船舱,顿时起火,船上人员迅速撤离,片刻后,发生大爆炸,整船军火被毁,几十名“伊尔贡”人员被击毙。

当晚,贝京通过地下电台声泪俱下地咒骂本·古里安是“傻瓜、白痴”,“伊尔贡”发表充满仇情的声明,称本·古里安是“狂热的独裁者”,他的内阁是“暴君政府”、“叛徒”和“屠杀兄弟的人”。

而本·古里安在当晚的人民理事会上,也发表针锋相对的声明,认为军火既然不是运给国防军的,其毁坏倒是好事:“感谢上帝,加农炮击中那艘该死的船!”

这句话话使“伊尔贡”对本·古里安恨之入骨,整整一代人为此愤怒地发动反对本·古里安的运动。当时,“伊尔贡”激进分子曾要求干掉本·古里安,但被贝京否决。

击毁“阿尔塔列拉号”后,本·古里安并没有牢牢掌握武装部队。当时,总参谋部对他在作战行动、人事任免、军队部署、武器分配等事上事无巨细的干预十分不满,许多司令官与高级军官与他经常发生摩擦。

而本·古里安对许多表现平平的军官不满意,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组,围绕改组方案,他与以亚丁为首的总参谋部发生尖锐矛盾。但本·古里安不顾他们的强烈反对,强行签署了他拟定的任命名单。于是,以亚丁为首的一批人员提出了辞呈。

此时,再过8天停火协议就将期满,可总参谋部及下属头头都甩手不干了,临时政府的成员们大为惊恐,内阁紧急组成一个五人委员会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认为,本·古里安与高级将领之间存在严重的不信任,他的改组计划应予以冻结,并提议任命加加利为国防军总司令一职,以钳制本·古里安作为国防部长的权利。

面对这个结果,本·古里安感到脸上挨了重重一个耳光,他一言不发起身回家,当晚通知内阁辞去总理和国防部长之职。这一下,内阁及委员会成员惊呆了,军官们也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只好宣布撤回辞呈,服从政府的命令。

就这样,在7月7日的内阁会议上,大家发泄了一通对本·古里安的不满后,决定向荣誉让步,一致呼吁本·古里安回朝执政,并把五人委员会的报告扔进废纸篓。

为期四周的停火,使以色列从军火到人员都有了大幅加强。因此,重新开战仅10天,战况就让阿拉伯人与外界大为惊讶。新的停战协议面世,这次宣布无限期停火,“和平使者”伯多特伯爵踏上中东大地。

伯纳多特并没有为中东带来和平,他的许多建议和计划尚没有付诸实施,便在那路撤冷街区被人枪杀,而这桩谋杀案,又为本一古里安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和平使者”之死使世人愤怒,也使许多以色列领导人骚动不安,但本·古里安却以此为借口,解散了以色列所有的地下军事组织,并制订了一个代号为“约夫”的军事行动。

10月15日,一支补给车队向内格夫地区出发,以引埃及人出兵阻止,从而违反停战协议。埃及人果然中计,本·古里安立即命令以色列军队在整个南线阵地发起全面进攻。

南线取得重大胜利后,本·古里安又在北线发动闪电战,60小时内占领了中加利利并夺取黎巴嫩14个村镇。此后,又在东线采取军事行动,控制了红海之滨的埃拉特地区。

此后不久,本·古里安又下令在东线采取军事行动,控制了红海之滨的埃拉特地区。但鉴于外交上的原因,本·古里安放弃了占领西岸北部的企图。

1949年7月,独立战争结束。

政治周旋

独立战争结束后,本·古里安致力于犹太流亡者的聚集,他在几乎只有他一个人举手赞成的情况下,强迫大家接受了他的决定:对大量移民敝开国门!

本·古里安的目标很明显,就是四年内把以色列的人口翻一番,事实是四年后人员实际增长了120%,并在政府的努力下,闯过了经济上的难关。

对此,本·古里安称这几年是“伟大的年代”。

但在议会中,本·古里安并非一帆风顺,首届议会选举,没有一个政党能获绝对多数,工党也仅获相对多数,120席中的46席,松散的议会导致不断发生内阁危机。

在这样动荡不定的背景之下,作为总理的本·古里安不仅要处理极不寻常的国内事务,而且还要制定不寻常的对外政策。

1949年12月5日,外交部长夏里特从联合国打来电话,说把耶路撒冷国际共管的建议将获得绝大多数国家赞同,而以色列的反建议恐怕只有自己的一票,本·古里安说:“那一票也算数。”几天后,联合国投票采纳国际共管耶路撒冷的建议,本·古里安又一次以独特的行动进行回应:迁都耶路撒冷。

本·古里安说独立战争期间,因耶路撒冷被包围,政府才不得不设在特拉维夫;“但以色列现在和将来都只有一个首都——永恒的耶路撒冷!”

世界各国对此强烈反对,纷纷抗议,但叫喊了一阵,谁也没有作出实际行动来阻止。几天后,政府各部陆续迁到耶路撒冷,只有国防部和外交部留在特拉维夫,一个是为了安全;另一个是外交部长夏里特对此持反对态度。

到1953年,在本·古里安一再施加压力下,外交部也不得不迁到了新首都。

随后,由于政府的财政困境,本·古里安提出就德国**劫掠犹太人财产进行索赔,西德政府表示愿意向作为受害人继承者的以色列政府支付赔款。

但这个提议在以色列公众各阶层激起前所未有的反对和厌恶。本·古里安不得不把个人威信的全部份量都压了上去,并在精神上承受着极大痛苦,他认为:“被**杀害已经不能开口的600万同胞在命令着,要以色列崛起、强大、繁荣,以此维护自身的和平、安全,这正是为了永远不要让犹太民族的悲剧再次重演。”

以贝京以首的反对派和以本·古里安为首的支持者暴吵了几天后,议会在1952年1月9日进行了记名投票,两个阵营各自动员了自己所有的力量。当时,尚在国外的的一位统一工人党议员被通知紧急赶回,自由运动党的一位议员忍着心脏病的发作被人用担架抬来。

最后,索赔议案以61票对50票被通过,一个月后,签署赔偿协定,西德政府保证在12年里向以色列提供8亿美元的商品和劳务。

人口翻番、签署赔偿协定、建立军队的立法和永久性结构、采取亲西方的外交姿态等,这是以色列获得新生的英雄年代。本·古里安在所有这些成就中都起了决定作用,但内阁经常出现的危机与党内的激烈争吵,使他筋疲力尽。

1953年月11月,本·古里安提交了辞呈,离开军队、内阁与政府。

本·古里安辞职后,总理由夏里特担任,国防部长由拉翁出任,但公众对夏里特缺少权威的领导极为不满。同时,夏里特同拉翁,总参谋长达杨、国防部办公厅主任佩雷斯与拉翁之间存在着明显不和。

在主张情况下,许多高级官员怀念本·古里安,就发起了一场让本·古里安重新掌权的运动。1954年发生“拉翁事件”,即拉翁被指控应对以色列特工以在埃及的惨败负责,这次事件导致工党内部的派系斗争,1955年2月拉翁被迫辞职,本·古里安重新回到政府,执掌国防部大权。

本·古里安回来后,与夏里特的关系急剧开始恶化。本·古里安建议采取军事行动,把埃及人赶出加沙地带,而夏里特强烈反对。

此时,总参谋长达扬向内阁提交了一分报复埃及人的行动计划,夏里特不允,达扬便向本·古里安提交了辞呈。本·古里安把辞呈带到内阁会议,对各位部长说:“要么站到夏里特一边,要么站到本·古里安一边,因为轮流追随两个人,带来的不是别的,只是破坏。”

最后,没有办法,夏里特只得投降,他立即批准了达扬的大规模报复行动。

1955年10月的第三届议会选举中,本一古里安再次受命组阁并出任总理,他暂时并没有一脚踢开夏里特,而是坚决挽留他做外交部长。

但随着矛盾的进一步加剧,本·古里安策划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把夏里特从政府赶走,叫他去做了巴勒斯坦工人党的总书记。

1956年,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这激起了西方国家的愤怒,英法二国出兵干预,本·古里安决定趁机进攻埃及。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发动西奈战役,在6天时间内占领了西奈半岛与加沙地带,后来在美、苏的压力下,又被迫把这些土地归还埃及。

表面上以色列遭到了失败,但这场战争为以色列赢得了10年宝贵的和平。

西奈战役开创了以色列与本·古里安的黄金时代,这期间他展开强大的外交攻势,频频与各大国及周边国家领导接触,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最后岁月

作为西奈战役凯旋归来的领袖,本·古里安又连任四年。但“拉翁事件”的狂澜开始卷走“老人”的辉煌。

“拉翁事件”,是指1954年时任国防部长的拉翁被指控应对以色列特工人员在埃及惨败负责的工作失误事件。这次事件引起了执政的巴勒斯坦工人党内部的派系斗争。

拉翁1955年2月被迫辞职,使本·古里安重掌国防部大印。拉翁辞职后不久,当选为犹太工人党工会的总书记。1960年,拉翁得知当时调查此事的委员会的证明材料中有两处伪证,就要求重新调查特工失败的责任问题。

后来,经过委员会再次调查,认为拉翁对事件没有责任。但本·古里安认为这不是结论,又使政府批准成立一个以司法部长为首的委员会再调查二个月,部长委员会也一致认为拉翁是无辜的。

但本·古里安仍拒绝接受调查结果,要求工党中央委员会给拉翁处分,否则他将辞去总理职务。

“拉翁事件”的背景是工党内部“青年卫士”与“老卫士”二个派系的斗争,本·古里安支持“青年卫士”一派,这促使他的老朋友与老同事一个接一个与他断绝关系,夏里特、拉翁、果达尔·梅厄夫人等人都对他展开猛烈抨击,反对党也借这些事件来攻击工党。

但为结束拉翁的政治生命,本·古里安不惜发表声明:“我将不会同拉翁坐在一起。”无疑,这是要求工党在他与拉翁之间进行选择。

“老卫士”虽然同情拉翁,但考虑到本·古里安的威望,失去他会削弱工党地位,就被迫牺牲了拉翁。

1961年2月4日,工党中央委员会罢免了拉翁的中央委员和犹太工党总书记的职务。

但本·古里安与他的热情支持者没有想到,这也是本·古里安统治末日的开端。在这次事件的斗争中,本·古里安的道德形象和可依赖性被破坏了,人们把他的表现视为一个蓄意报复、把个人意志强加他人的独裁者。

就这样,在他的党和人民眼里,本·古里安永远失去了他先前的地位。这些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

1963年,以色列独立日前夕,本·古里安最后一位密友本·兹维去世,他非常伤感,情绪越来越沮丧。当年6月,他递交辞呈退出了政府。

辞职后,本·古里安向继任者艾希科尔提出重新审理“拉翁事件”,但艾希科尔予以拒绝。之后,本·古里安与艾希科尔、梅厄夫人等工党元老发生针锋相对的较量,最终导致他带着一帮支持者从工党分裂出来,成立了一个新团体——以色列工人阵线。

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本·古里安积极介入以色列的政治活动,但他很快发现,他已处处遭到冷遇,他的政治生命已抵达终点。

在生活的现实前面,本·古里安低下了自己的头。战后他开始退出政治舞台。1970年他最终退出议会。来到1953年生活过的基布兹萨代博克,撰写回忆录。

在萨代博克的最后几年,本·古里安不再是笼中的雄狮、雄心勃勃的先知和怒气冲冲的斗士,变成了一位和蔼可亲、虚怀若谷、与世无争的老人,他与梅厄夫人开始和平相处,对拉翁也采取温和的态度,甚至与贝京也握手言欢。

同类推荐
  •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徐志摩,以“情诗”闻名于世,本书通过生动细腻的笔调讲述一代才子徐志摩的传奇人生。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诗人生命中不可错过的三个女人,他与她们之间又经历了怎样的感情纠葛……《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带你亲临“情圣”徐志摩的世界,解析大诗人不为人知的婚姻内幕。
  • 多彩的人生

    多彩的人生

    本书展示了曹春晓院士成长、成熟、成功、成名的绚丽多彩的一生,重点讲述了其开创和谱写航空钛合金的历史。相信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公关策略术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公关策略术

    20几岁,初涉世事,没背景,没经验,没银子,没平台……如何成功?本书是一部求生、求胜的公关必备心法,是为你迎接辉煌30岁而准备的人际战略。
  • 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

    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着称于世。《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传奇的一生。
  • 鲁迅家族:一门三杰

    鲁迅家族:一门三杰

    本书主要讲述的内容包括:被遮蔽和高悬的鲁迅、鲁迅的后人们、周作人之“苦”、周作人之谜 ——止庵谈周作人的国事与家事。
热门推荐
  • 诗徒

    诗徒

    诗中自有颜如玉,诗中自有黄金屋。诗中的每个字都拥有独特的力量……
  • 顾先生的暖婚宠妻

    顾先生的暖婚宠妻

    他,喜欢她八年了,也等她八年了。当她回来了,却失忆了!失忆的她,遇上喜欢她八年的顾源楠,他却没有认出来。后来的某一天,秦时匆匆忙忙地走进总裁办公室,慌张地说:“总裁,夫人带着小少爷跑了。”顾源楠挑了挑眉道:“跑了?叫些人和我一起去找。”……
  • 习惯的力量

    习惯的力量

    本书从思维、时间、学习、健康、工作、管理、交际、财富、处世、成功等各个人生层面切入,全方位、多角度地阐释了习惯对人生成功的意义,懂得运用习惯的力量能成就你的一生。习惯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它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从而左右人的成败。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足以改变你一生的伟大的习惯工程,形象而生动地剖析了左右人生的卓越习惯和负面习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培养优良习惯、跨越人生障碍的切实可行的妙方,从而为读者重塑自我、改变人生命运提供了一条黄金途径。
  • 七王秘隐

    七王秘隐

    见到过彩虹的颜色吗?赤橙黄绿青蓝紫,这是最基本的颜色。彩虹只有在雨后才可能会出现的,代表风雨过后一定会出现新的希望,但对于那么一群人来说这些姓氏带给他们的只有死亡以及永生永世的背负、责任。紫云兮是一个不合群的问题生,为了让她可以变得合群,班主任强行把紫云兮带到了集体活动的地方,然后在那里紫云兮遇见了一群怪人。因为他们,紫云兮了解到了一些有关自己家族的事情还有自己那神秘的力量。诅咒,神,迷宫,秘宝,黑色的气体,只有她才能看见的化形的大乌鸦……世界在不停的运转着,时间在流逝着,被诅咒的人们永不放弃的向着命运对抗着,究竟在这一代人的身上能不能打破诅咒以及所谓的命运让我们尽请期待吧!
  • 偷来的那七年

    偷来的那七年

    尤情接到江阿姨电话时,她正在跟新同事聚餐。:你好,请问是尤情吗?:我是:阿情啊,小易他,没了——七年,我从15到22,他从23到30,属于我们的时光,就此结束了吗?——这是尤情第二次参加葬礼,第一次,她的母亲第二次,她的爱人——黑色的灵堂,白色的大雪真真是最清冷的两个颜色了——从前总想看鹅毛大雪,现在身处这场景中,只觉得凄凉,大概以后,都不会喜欢雪了吧——短篇网恋甜虐文,献给那个QQ年代的文字爱情青春
  • 大宋的药不能停

    大宋的药不能停

    北宋末年,文风鼎盛,士子风流,于勾栏酒肆,青楼楚馆中醉生梦死,却每日高谈阔论,谈天说地,天下大势了然于胸。然,北地烽烟,胡虏踏关,民族危亡只在一念之间,却无一人能够力挽狂澜。蔡京、童贯之流粉饰太平,李纲、宗泽之士高呼杀贼。这盛世之表象,终究只是一个外表华丽的气泡,当气泡被人捅破的时候,便是里面奢靡腐烂的根源。政和五年,一位后世的演说家,来到了这乱世纷争的前夕,想着该为这盛世扎上一剂强心针,还是该让这活在繁华梦中的人们,服上一壶安乐死……
  • 大宋捕神

    大宋捕神

    一夜梦醒,聂烽已然来到了另外一方世界。但他却发现这个世界似乎有些不合常理……雁门关外,南侠展昭三剑扫灭契丹八万铁骑,剑气萦绕三年,方才散去。东海之上,丐帮老帮主一掌荡平三千海寇,顺带将东海九头孽蛟扒皮抽筋。人皇天子赵祯,虽为九五之尊,却挟天子剑法傲笑神州,皇道龙气镇压天下!姑苏燕子坞,慕容世家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移星换斗更是只手翻天!契丹狼君,西夏国主,大理段氏……这是千年前的大宋,却又不是他记忆中的大宋。群雄争锋,百家争鸣!聂烽,一个初入六扇门的小捕快,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长为大宋捕神。敕天命!行人间!赏善罚恶!替天行道!
  • 五脏气血通补手册

    五脏气血通补手册

    气血的调和为健康之根本。那如何判断自己身体中的气血是否充足,出现气血虚弱的原因,以及用何种方法调补气血呢?《五脏气血通补手册》针对大家关心的一系列有关气血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告诉大家,治疗疾病之时必须先调理气血,将气之降浮理顺,这样疾病不治自愈。《五脏气血通补手册》的内容简洁明了,容易理解,能够帮助广大读者充分了解调养气血的方法,在健康身体的同时远离疾病。
  • 情深可愿:妾身有礼了

    情深可愿:妾身有礼了

    他的老师是她的爹,她的哥哥们是他的兄弟,可是这么多年他们二人却从未见过。是缘分不够还是佛说孽缘,当两人成为夫妻大夜王朝的帝后,他无奈灭她满门,自此分道扬镳。是谁在背后算计着一切,上辈的爱恨牵扯着更多的秘密,等一切谜团花开雾散,他们,还能在一起吗?可愿否,愿还是不愿?
  • 崛起大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全剖析

    崛起大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全剖析

    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倡议是中国在国家层面提出的一项宏大战略。可以说,中国已经进入了举国“一带一路”的时代。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的世纪大战略,“一带一路”已成为世界性的话题。“一带一路”战略被称为中国对外开放的2.0版本,它被认为将深刻全面地改变中国的经济面貌以及世界经济格局。“一带一路”战略要干什么?“一带一路”有着怎样的中国式考量?“一带一路”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一带一路”将带给世界什么?世界各国的“新丝路”战略是什么?“一带一路”中国需要练好哪些内功?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本书便是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的全面而深层次的剖析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