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5400000023

第23章 妙笔生花(11)

事后,当吴承恩谈起这件事时,曾对人说:“并不是故事本身能治病,而是母亲听了这些故事,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消除了思想上的压力,身体也就渐渐地恢复了健康。这就是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说的:‘人是七分精神,三分病啊’!”

吴承恩在上私塾的时候,除了学习经书,还有多种爱好,对诗、词、赋、曲无所不读,尤其爱读神奇故事和民间传说。平时,父母给他的零花钱,年终亲戚朋友给他的压岁钱,他一分一文也舍不得花,都去市场买了那些稗官野史和笔记小说之类的书。他往往一看起这些书来,就忘了吃饭和睡觉;一旦看到有趣的地方,不是自言自语地叫好,就是高兴得手舞足蹈。

有一次放学后,别的学生都回家了,他还在教室中读书。老师发现后,对他说:“天黑了,快回家吃饭去吧!否则,回去晚了,你母亲会着急的。”

吴承恩没有听见,继续读书。

老师又说了一遍,吴承恩依然没吱声。

老师心想,这孩子读书太专心了,喊了他两次都没有听见,于是便走了过去。

不料,老师走过去一看,发现吴承恩读的并不是经书,而是一本野史时,不由得一把从他的手中抢了过来,大声呵斥说:“这是你看的书么?真太让我失望了!今后若再看这类的书,就不要来上学了。”

吴承恩低着头说:“这是讲故事的书,是讲老鼠偷油吃的故事,又不是什么坏书!”

老师一听,更加严厉地说:“那也不行,会影响学经书的!”

吴承恩只好认了错。

又有一天晚上,吴承恩学完了功课,又拿出故事书读,结果读到高兴处,竟哈哈大笑起来。熟睡的父亲被惊醒了,一看天已经快亮了,心说:“这孩子天天如此用功,怕不是累得神经出了毛病吧,笑得多人!”

他急忙披上衣服去看。这一看不要紧,发现吴承恩看的竟是一本笔记小说,便一把夺了过来,骂道:“天天睡得这么晚,光看这书么?读这样的书,将来能使你做官么?不成材的东西!”

经母亲竭力劝阻,父亲这一顿打才没有落在吴承恩的身上。

尽管如此,吴承恩爱看神奇故事的嗜好并没有改,而且一发不可收。为了不使老师生气,不让父母失望,他做得隐蔽一些:上下学的路上,在厕所里,还有时在被窝里边看书……

正如吴承恩后来在《禹鼎志序》一文中所说:“余幼年即好奇闻,在童子社学时,每偷市野史稗官,惧为父师呵夺,私求隐读之。”

意思是说:在我小的时候,就喜欢读传奇故事;在上学的时候,常偷偷地到集市上买些野史稗官之类的故事书来,因为害怕老师和父亲发现后训斥、夺走,只好找一个隐蔽的地方去读。

由此可见,吴承恩小的时候读故事书,的确入了迷。这些故事,为他后来创作《西游记》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吴承恩长大后,做过贡生,曾任长兴(今浙江长兴)县丞;但没过多久,终因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诈而辞官回乡。

吴承恩回乡后,博览群书,作诗填词,为创作《西游记》开始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西游记》的最早源头是“玄奘取经”,到宋朝时就有了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讲的是猴行者化为白衣秀士,保唐僧去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怪的故事,但没有出现猪八戒的形象;到了元代,一些话本便写到了“大闹天宫”、“黄风怪”、“红孩儿”、“女儿国”等故事。吴承恩就是根据这些民间传说和话本,进行了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再创作。

据说他为了写活孙悟空这个主要人物,在游历名胜古迹时,曾经到过云台山的青峰顶。在这里,他听到了一个石猴精吃蟠桃的故事,大感兴趣,急着询问石猴的来历,经常在什么地方活动;并以重金请当地老人带他在青峰顶上到处观看。他穿过松林,绕过山涧,观看满山的花果,进了大大小小七十二个山洞;到了晚上,他便在一个叫三元宫的大庙里开始了《西游记》的构思。

在第一回中,吴承恩就把云台山青峰顶取名为“花果山”,把七十二洞中最大的一个洞叫做“水帘洞”。于是乎,一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便有了名山名洞。从这时,孙悟空在吴承恩的笔下,开始了它波澜壮阔的一生。

在原始材料中,故事的主人翁是唐玄奘,而不是孙悟空;而在《西游记》中,吴承恩则把主人翁写成了孙悟空,体现了作者要扫荡当时腐朽社会上的妖魔鬼怪的政治思想,通过神话幻想的艺术形式,使人们喜闻乐见,这就更增加了作品的艺术张力,也因此成了举世闻名的不朽之作。

钟惺因才成上宾

钟惺,字伯敬,号退谷,出生于公元1574年,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初中进士,官至福建提学佥事,后以父忧辞官回乡。1625年死于家中,时年51岁。

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为人严肃,不接触俗客,爱游名山大川。其著作有《诸经图》、《诗合考》、《毛诗解》、《钟平左传》、《隐秀轩集》、《名媛诗归》、《周文归》、《宋文归》等。

钟惺自幼聪慧好学,爱读文学,对唐诗宋词更是爱不释手,废寝忘食。在写作方面,钟惺很是勤奋,读诗有感而写,与客交谈有思而作;即使有事外出,他都要带上笔和纸,一旦遇到想写的人、景、事,他便即兴赋诗,从不懈怠。当他十余岁的时候,他所写出来的诗文已经远近有名,他被称为“诗童”。由于他诗文出众,十五岁那年便考中了秀才,文人墨客常有来访,其名声也越来越大。

就在钟惺中秀才的这一年,他的一位老乡,礼部尚书李维贞正值六十大寿,回家大宴宾客,钟惺也得到了一份请柬,署名“五华居士李维贞”。

“五华”,就是五华山。当时,李维贞的家住在山上,钟惺的家住在山下。钟惺对李维贞在请柬上署名“五华居士”很反感,于是在请柬上写了一首诗,并把请柬退了回去。

李维贞对钟惺退柬很是恼火。他感到这小子稍有一点点名气,就如此不识抬举,也太放肆了,很想给他点颜色看看。但是当他把退回的请柬打开一看,忽然发现上面有一首诗。

只见那诗写道:

五华山下日已斜,

请客何须用五华?

长安有路人人走,

富贵不在你一家。

李维贞感到,钟惺虽然态度傲慢,但也的确有些才华,于是又派人以会诗的名义再次请他前来,想乘机打打他的傲气。

钟惺来到李府,见中门紧闭,只开侧门,回头便走。管家看见,急忙上前拦住,并请他进府,钟惺则生气地说:“你们家主人既然如此不懂道理,我又何必与他结交?”

恰在这时,李维贞从侧门走了出来,听了他说的话,便笑着说:“听说你号称‘神童’,我出个对子你来对对,如果对得好,我不但要打开中门,还要请你坐上席;如果对得不好,就只好请你走侧门了。”

钟惺道:“一言为定。那你就出上句吧!”

李维贞想了想念道:

回顾台前观李发

回顾台是个建筑物,在五华山的东面,那里是李维贞的书房。意思是说,我当初就是从这里功成名就的。

钟惺听后,已明其意,未加思索,便念出了下句:

五华山下听钟鸣

意思是说,我钟惺年纪虽小,住在山下,可已经在成才的道路上吹起冲锋号了。

李维贞一听,钟惺不但诗才很高,而且志向宏大,不可小视。随后,便让管家为他打开中门,奏乐相迎,并让他坐了上席,作为贵宾款待。

席间,这位60岁的老人,和年仅15岁的钟惺,吟诗作对,亲密无间地交谈起来。从此,两人还成了忘年之交。

郑板桥为老师改诗文

一个春天的早晨,陆先生觉得今日天气十分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他决定带他的学生到郊外踏踏青。

陆先生率学生数人一边饱览春天的美景,一边出题目考学生的诗文水平。不久,众人走上了座小桥。陆先生站在桥上望望四周的景色,只见竹标苍苍,溪水潺潺。这的确是个引发诗感的好地方。

突然,有一个学生叫道:先生,你看,河中淹死了一个人。

陆先生顺着学生指的方向一看,果然看见一青年女子淹死在河中。先生兴致大减,不由悲从心来,随即吟诗一首:

二八女多娇,

风吹落小桥。

三魂随浪转,

七魄泛波涛。

老师吟完了,别的学生都夸老师诗作的好。只有一个学生倚着桥栏,看着河水一声不响,若有所思。陆先生是晓得这个学生的,知道此时他一言不发是对自己作的诗有看法。

陆先生走近这个学生,和蔼地问他:“你认为这首诗作的怎样?”

学生望望老师,又看看河中央的女子,问道:“先生,您认得这个女子吗?”

陆先生摇摇头:“不认得,不认得。”

学生又问:“您看见她被风吹下河去的吗?”

陆先生又摇摇头说:“没有看见。如若是看见他被风吹下河,我能见死不救吗?就是我陆先生不会游泳,喊叫几声救命还是会的。我一喊,不就有人来救?”

学生接着问:“人死了,魂魄看得见吗?”

陆先生十分诧异,摇摇头。

陆先生是善于启发学生的,对学生的问从来不吱唔塞责。此时见这个学生问得有理,忙赞道:“问得好,问得好。接着讲下去,接着讲下去。”

“先生您不认识这个女子,当然不会晓得他的年龄。女子死的时候先生又没有看见,不会知道她是怎么死的。魂魄是看不见的,先生哪能看见她的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呢?”

学生这么一说,真的把个先生给启发了。他不耻不问,对学生说:“依你看,这诗如何写好?”

学生对先生鞠了一躬说:“依学生愚见,这诗应该这样写,不知对不对,请先生指教。”

这时只听见学生吟道:

谁家女多娇,

何故落小桥?

青丝随浪转,

粉面泛波涛。

陆先生一听,连声夸赞:“改得好,改得好。你用谁家二字替二八,用何故代替风吹既符合实际,又表现了发现淹死女子后人们的同情和疑惑的心境。青丝粉面这些看得见的东西替代看不见的三魂七魄,更着意描景,贴切地表达了淹死女子的年龄和身份。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好好学习吧,将来必有大成。”

这个敢于替老师改诗的学生就是我国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被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

郑板桥1697年生于江苏省扬州府兴化县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他的名字叫郑燮,学克柔,板桥是他的号。郑板桥出生的时候,郑家已经衰落,从中小地主降为破落的贫困户,家境十分困难。童年时代的郑板桥同一般劳动人民的孩子生长在一起,深晓劳动人民的疾苦。

郑板桥的父亲郑立庵是个品学兼优的生,在家先后教过几百名学生。儿子出世后,他寄予儿子很大的希望,望他读书取仕,振兴家业,光濯祖宗。因此,他花了大量心血来教育儿子。板桥3岁时,立庵先生就教他识字,五六岁时教他读诗背文;6岁以后教他四书五经,并要求抄写熟记。平时带儿子入塾堂,同学生们一起读书联对,做游戏,把郑板桥完全置于一个读书学书的环境之中,让他耳濡目染地学知识,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上进心。

八九岁时,郑立庵又送郑板桥入了陆种园老先生办的塾学。陆种园是板桥父亲的好友,兴化一带有名的塾师。当时陆种园正在当地一位有权有势的富豪家里设塾学,教财主的儿子读书识字。立庵先生送儿子入陆先生的塾学是有用意的,他希望板桥多长见识,博他人之所长,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板桥不负父望,在塾学学习时十分刻苦,天资又聪慧,深得陆老师的赏识。陆老师也有心提拔于他,尽心辅民间,启蒙板桥的才能,任其自由发挥。八九岁时,板桥在作诗联对上就显示了他的天才。幼年的板桥除了跟随父亲和陆老师学习外,还常在外祖父家聆听外祖父汪翊文的教导。汪翊文奇才博学,隐居不仕,是位颇有造诣的文学家。板桥自称“文学性分得外家气居多”。可见,郑板桥幼年的老师是很多的。他能博众家之长,丰富自己的知识,使自己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这更难能可贵。

郑板桥的童年是很不幸的。他3岁丧母,14岁时继母又病逝,板桥很少得到母爱。因此,年幼的板桥好独自静坐沉思,常一个人跑到离郑家二三里外的一个古板桥上玩耍。站立桥头,观看附近的竹子,默思良久。由于对这个桥的喜爱,他后来画竹时就以“板桥”、“板桥道人”的印章盖在画上。因为他的画有名气,人们记住他画上的印章,就叫他郑板桥而不叫他的名字了。

童年的贫困和丧母使郑板桥变得孤癖;父爱、师爱又使板桥振奋进取。幼年的郑板桥立志学习“乡先贤”,象明朝宰相李春芳一样走科举致仕的道路,渴望有所作为。他勤奋攻读四书五经,做八股文章。他20岁中了秀才,诗文、绘画都有了一定的名气。尤其是他的画,以其独特的风格被兴化的人民所喜爱。

由于清朝官场的腐败,郑板桥没当几年的官,就辞职归家隐居,专攻诗文、绘画。他的诗文、书法、画被称为“三绝”,尤其是他的画,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徐悲鸿先生曾在一幅板桥画的《兰竹石轴》上题字说:“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代三百年来最卓绝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大意是说郑板桥先生是中国300年来难得的一个人才,不仅他的思想奇特、诗文独特,而且他的书画更为奇特。他的诗文和书画不仅高雅别致、构思奇妙,而且寓意深刻,是我国古往今来少见的佳作。

袁枚诗名压倒九州人

诗名压倒九州人,文章横扫千军强。

高丽使者购吟稿,鸡林贾人夺取忙。

百年江东卿独秀,一顾冀北群空良。

同类推荐
  • 淡定的人生不困惑:不浮躁的身心灵修行课

    淡定的人生不困惑:不浮躁的身心灵修行课

    《淡定的人生不困惑:不浮躁的身心灵修行课》是一本值得阅读一辈子的灵修经典。这里要讲的,不仅是你要面临的困惑,更是你一生都要应对的问题。星云大师、净空法师、弘一法师等高僧的心灵修行历程。改变亚洲亿万年轻人的治愈系列经典。在这浮躁的社会里,成功和幸福拼的就是淡定!淡定是一种心态,淡定是一种能力,淡定更是一种态度。勇者从容,智者淡定!最温暖的心灵关怀,最细腻的睿智启发!
  • 超级表达力

    超级表达力

    当下,高度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快节奏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要求我们必须要富智慧、有锐气、具灵活性的表达力。《超级表达力》详细论述了从开始交谈之前的准备,聚拢人气的说话之道,到日常不同场景中的有效沟通,内容新鲜、有趣、有料。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能够激发你的表达潜能,让你收获全面的话术能力,全方位提高说话技能,零死角突破沟通瓶颈,让你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面对任何人,都能挥洒自如、能言善辩。
  • 摩西的书

    摩西的书

    摩西的书,为犹太人解决面临的所有问题提供了指导方法。无数的犹太商人通过研读“摩西的书”获得赚取财富的灵感,成为世界的超级富豪;无数的犹太学者通过研读“摩西的书”获得智慧的真知,成为世界著名的学者;无数的犹太父母通过研读“摩西的书”获得培训孩子的诀窍,成为教育孩子成才的高手;无数的犹太人通过研读“摩西的书”,解决生活面临的所有问题。
  • 别让心态害了你

    别让心态害了你

    本书是一部系统讲解心态和情绪的掌控原理、方法和现实运用的心灵读本,全面、深入、系统地讲解怎样消解不良情绪,怎样激发积极情绪,最终达到掌握心灵和情绪的目的,为那些正处于负面心态和情绪的人们指出了一条走出困境的途径,帮助他们重新回到积极、乐观的生活中来。
  • 一胜九败:日本新首富的人生哲学

    一胜九败:日本新首富的人生哲学

    当经济危机令众多公司大伤元气之时,优衣库凭借什么逆流而上,席卷全球而势不可挡?当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身价大缩水时,既非房地产巨头,也非金融大亨,而是身为“卖衣人”的柳井正为何竟能跃居日本富豪榜榜首?从一间小小的西装店铺,到奇迹般以2000多家店铺覆盖全球的服装销售巨头,柳井正的创业人生是怎样的一个传奇?被誉为继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之后的日本新经营之神的柳井正,他的商业韬略,应该为中国人所熟知。本书披露了优衣库多年来强势成长中的故事,提炼出柳井正睿智而朴素的商业哲学,为您真正解读柳井正“一胜九败”等经典思想。中国大陆首部解读柳井正之作,值得您拥有。
热门推荐
  • 销售心理学:直抵客户内心需求的成交术

    销售心理学:直抵客户内心需求的成交术

    美国保险销售大师乔·甘道夫说:销售是98%对人性的了解2%的产品知识。所以,销售就是一件走心的活儿,想要做好产品营销,在准确找到客户购买的真实需求的同时,更要抓住客户的心理与消费习惯,俘获目标客户的芳心。销售打的是一场心理战,在这场心与心的较量中,销售人员想要提高业绩,必须掌握客户的心理活动。找准客户的心理需求,做到投其所好;解码客户的“微反应”,做到心中有数。察言、观色、攻心,掌握了客户的心理,就能引爆销量!
  • 大夫人

    大夫人

    ★那年,桃花树下,为博她一笑,小小的身影折枝而武,白色身影舞动,手中淡红花瓣飞舞,少年浅笑吟吟:“君儿,等你长大,我娶你为妻。”桃花树下,另一侧,墨衫少年绝美的脸上冷若冰霜,一双墨眸深不见底。多年以后,桃花依旧笑春风,人却已经不再是那时的人。★红罗帐内,剪影浮。男人不带一丝情欲的声音传来:“何事?”红罗帐外,纤细的身影笔直而立,罗裙摇曳,白皙十指轻拍两声,四位各具特色的女子缓缓而进。“为了君家,请夫君行房之时选好对象,这四位小姐身家清白,身子更是清白。”★她求的不多,无非就是一生一世一双人,可为什么就这么难呢?他说:男儿志在四方,定当遨游天下,君家不是我想要的。他说:我得不到的东西另愿毁掉也不让其他人得到,别人不要的东西我更不会接收。他说:不管如何我都会永远守护在你身边保护你。他说:君儿,和我一起沉沦于黑暗吧。吵闹过后,一切归于平静,可为什么又要来打扰呢?
  • 破军纵横

    破军纵横

    好吧,实力下降也就算了,直接成了废人。废人也就算了,还遇见了女神。遇见了女神也就算了,女神似乎还高不可攀。那就推倒吧。话说,怎么还捡了个女儿啊!实力全废,没事,咱有金手指,拍技能书,书拿来,直接拍,一拍就会。什么光明圣王修炼的的秘籍千年没一个人会,拍了,会了。什么创世神留下来的秘诀,除了创世神没人看的懂?没事,拿来,拍了,会了。没有元力?没事,咱可以借星星的力量,知道为什么叫做破军么?劳资可以借破军星的力量啊!小喽啰调戏咱妹纸,直接拍飞!
  • 咒印巫师

    咒印巫师

    努力改变出身,知识改变未来,我将撬动命运的天平!诸神黄昏,由我展开!
  • 忘川巅峰

    忘川巅峰

    他本是万人敬仰的天之骄子,注定前程无限。一个消息传来,竟仿佛天堂地狱。他有更高贵的出身,却只是流放之人,举目无亲。一瞬间,周围的一切距离他都如此遥远、虚假。我命由我,定要凭三尺青锋,闯一片天地,好叫这天地为我颤抖、神魔为我哭泣。
  • 警察情怀

    警察情怀

    再看《长街风景》。“阳光,刀子一样刺眼”,这个比喻很有意思,写得很有感觉。这是因为,我们平日里看到太阳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感觉。接下来作者写长街,写长街的所见与所闻。快乐的,喧闹的,开店的,闲逛的,耍猴的,很有商业的气息。在我感觉作者将要把一首诗歌写俗的时候,却看到这样的语言:“没有掌声/只有越敲越响的耍猴锣声/笼罩长街尽头/忧郁凝重狐疑的心情/化作长街沉重的叹息”。原来,前面的所有表述,都是为了这个升华做的铺垫。作者这样的写作,无疑是成功的。这一首诗歌,写出了一种深度,同样,作者也表达出一种内在的、深入的、探索性的诗意。
  • 到上村去

    到上村去

    吴玉生捡到一匹马。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几乎是奔走相告。在下村,捡猫捡狗的人有,捡马还是第一回。人们瞧了半晌对吴玉生说,是一匹好马不假,稍微嫌瘦,怎么来的?他拍拍马背说,自己来的。邻居王宁从第一天知道吴玉生捡了马,就天天跑来看。起初只是重复并带着羡慕的语气问马的来头,后面说话的味道就变了。似乎这马既然没有主人,来路不明,那就不能是吴玉生一个人占有。“我们下村的第一匹马呀!”
  • 心中的那棵樱花树

    心中的那棵樱花树

    还能想起那棵樱花树吗,虽不茁壮,但纯洁而美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三国风云异录

    三国风云异录

    穿越三国,搅动风云,权倾天下,唯我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