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8100000002

第2章 走进十月(1)

走进十月,就走进了金色的阳光里,乡村托出她那变迁的史册,向我们展示着母亲的光荣。千顷荒野变良田,粮食堆满仓;沉沉大漠变绿洲,茅屋变楼房。幸福的生活美如画。

安澜塔的高度

这儿,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的节点,是淮河之水东流入海的控制点。这儿,上与湖相接,下与海相连,南与江相通,南北东西,四通八达;这儿,是水的调度站,5种不同水位的水,听从人意,东西南北任意调遣;这儿,水景观壮阔奇特,淮河文化、运河文化与现代治水理念在穿越时空的对白、交融……

听着讲解,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集控制运用与游览观光于一体的淮河入海水道大运河立交工程的塔状桥头堡——“安澜塔”前。

世界充满了起伏变化,它以不同的高差铺展着各异的风景,又以大自然的平衡之手,着意营造了险峻处的美丽。这一哲理结晶在一句唐诗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上安澜塔顶,遥看北方,它与镇淮楼南北相望,雄视古今。极目楚天,俯视四周,心旷神怡。大地上,有连接江河湖海的水工建筑群,有宽广辽阔的平原,有闪闪发光的水网,有船舶云集的港口……好一幅锦绣画卷!

高度决定了层次,层次决定了视域,视域决定了心境,这心境则又是一层精神的仁山智水。

站在塔上,这时候个人往往超越攀援的客体,也成为海拔的主体。

几十年了,我都没有忘记或者放弃对高度的向往、寻找、仰望。我自小就生长在洪泽湖东白马湖北大运河西的一块平原上。一展平阳,一览无余。夏天是麦浪滚滚,秋天则是银海茫茫(棉花)。可上世纪的50年代一场大水,使我在后来的岁月里想起来都害怕。那年我刚满周岁,大水漫野,据说浅可漂杵,深可行船。在父母带着哥哥和我,还有奶奶,与洪水争速度的时候,慌成一团,什么都没有带,来到了一个有高度的地方——灌溉总渠上。灌溉总渠堤一时就成了人们避难的诺亚方舟,人们在这儿搭窝棚,开锅火。老的,小的,个个像晒小鱼干儿似的,躺满了大堤。从此,我对洪水有了怨艾,对湖水有了腹诽,对高度有了向往。

淮安南有长江,北有黄河,东临黄海,史籍中称其为“居天下之中”,“扼漕运之中”。京杭运河、废黄河、盐河、淮河干流在境内纵贯横穿,襟带洪泽湖、白马湖、高宝湖等河湖水域。按说一个地方能与地球上的如此多的湖、河“沾亲带故”,确是求之不得的一大幸事,此所谓得“水”者独厚。不说水利、交通便利,只说靠水吃水,鱼米之乡那必成美谈。

然而水可行善处亦可作恶,多少年来,淮安人民,或者说淮河流域人民,长期被河和湖水患困扰,而造成水患的源头却来自那黄河夺淮和黄河夺淮导致的整个水系改变。

淮河,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古代,与黄河、长江、济水并称“四渎”。古人曰:“江淮熟,天下足”、“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水是文明的摇篮,是以农业为本的民族的命脉。从青莲岗遗物可见,大约距今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栽种水稻。淮安人对淮河的感情是复杂的,因为早在远古时期,淮河就在这里创造了发达的农耕文明。然而,同样是这条河,1194年黄河南堤在河南原阳县决口,一部分河水经封丘、长垣、定陶向东南流,通过泗水入淮。从此,淮河遭到了厄运,清朝三百年间,淮安水灾有增无减。黄河再次夺淮的嘉庆十三年,淮安房倒屋塌,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在国民党统治期间的1931年的一场大水,吞没了苏北一千万亩农田和七千条生命,将三百多万人赶出家园。“倒了高家堰,淮(安)扬(州)二府不见面”。当时的淮安城头,几可行船。

“安”从“女”在宝盖下无危险,本义为安定、安全、安稳。“澜”,《说文》大波也。虽然出于对淮水安澜的企盼,南宋末年的统治者将这里的地名更改为“淮安”,并将淮安城中心的酒楼改名“镇淮楼”,想借此“震慑淮水,保一方安澜”。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甚至在建国初期,淮安始终没有摆脱洪水恶魔的侵扰,整个城市从富庶繁华走向逐步衰落,人民因水灾而流离失所,处水深火热之中,乃至于地方戏“淮剧”“淮海剧”的剧情也多以苦情,发悲戚之声。

美国历史学家魏特夫在《东方专制主义》一书中,提出了“水利文明”的概念,指出“凡是依靠政府管理的大规模水利设施——无论是生产性的(为了灌溉),还是保护性的(为了防洪)——而推行其农业制度的文明时期,即水利文明。”

1949年夏,淮河流域水灾严重,堤防多处决口。1950年汛期,淮河流域又遭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周总理制定了“蓄泄兼筹”的方针,亲自规划开凿的苏北灌溉总渠,在刚刚新生的土地上动工了。当时,正值志愿军入朝作战,国家财政和物资紧张可想而知。按当时的国力,解决防灾抗洪解脱人民的痛苦就已经勉为其难了。要办排洪灌溉工程,怎么可能?周总理根据国家对人民的承诺和人民的长远利益最后拍板。从1951年冬到1952年春,苏北出动119万水利大军经过惊天地、泣鬼神的舍命奋斗,以83个晴天的高速度,开挖了一条西起洪泽高良涧,东至射阳扁担港,全长168公里的苏北灌溉总渠,为淮河打通了一条入海道。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毛泽东题写的几个大字现在仍留存在淮安城南运东分水闸上,这也正是当年百万民工的誓言。苏北灌溉总渠开挖成功了。从此,一座座水利设施在苏北灌溉总渠和大运河交汇处的淮安拔地而起。1974年和1975年先后建成的淮安抽水一站和二站,南接长江,北通运河,东连黄海,西入洪泽湖,是国家南水北调的重点工程。

灌溉总渠等渠河开挖后,虽然使淮河水患得到了初步治理,但从根本解决淮河洪水的出路来看,工程标准还显太低,尤其是特殊年份,洪水威胁还未完全解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为淮河之水另辟更宽畅的入海水道。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江苏省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又一最大的单项水利工程,更是着眼全局的一项工程,河道横穿京杭运河、通榆河,跨越二河、淮安、滨海等,大型建筑物多,土质情况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很大。然而建设者们大胆进行科技创新。河道堤防工程全部采用机械化施工,替代了传统的“人海战术”……

“西吞淮河千里水,东吐黄海万顷浪。”淮河入海水道在2003年和2007年淮河两次暴发的特大洪水中及时发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文明从水开始。人们聚集在河湖之畔,靠水为生,以水为路。水的流淌,犹如生命繁衍和律动,水的波光,映照着人间哀乐疾苦。河湖水,犹如母亲乳汁哺养了城乡人民。而安澜塔,是以自身的海拔摆着一种姿势,以一种特立的高度傲视江湖。

如今,淮水安澜人安静!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少有的宁静。与洪水抗衡更多的是讲一种大智慧,一种大高度。多少年来以土的高度扼制水的高度虽然奏效一时,但收效不大且不长;而以人的思想智慧与精神意志建成的安澜塔,它的高度,才达到一个的境界,才能指点江山。因为这种高度,标志着人世文明、社会昌盛、科学进步。

石磨

有老人就是家;倘若没老人,兄弟相聚,就是走亲戚,而不是回家了。

一到家,92岁的母亲就让弟弟给盛了碗嫩玉米糊粥。看到玉米糊粥,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家里的石磨。我问母亲,这是石磨磨的。

“你还想着那石磨?”母亲朝锅屋南山头指着。

顺着母亲的手指的方向看去,噢,石磨已被弟弟用来作鸡圈的栏栅了。

我怎么能忘了石磨呢!在我的印象中,全村有近十户人家吃的面粉、浆汁都靠它磨出。我是在这架石磨的转动中慢慢长大的。

从我记事时起,就是粮食紧张。那时虽然不是顿顿吃,顿顿磨,但每个家庭基本是三天有两天要磨。夏天,太阳落山了,社员们收工,来磨的那盆子一个靠着一个放,门口的石磨,小麦、玉米的白浆,像瀑布样地从磨牙里流淌;春秋冬天,石磨在堂屋的东侧,每到雨雪天,一家接着一家排队,将本来就不大的草屋塞得满满的,糯米粉、小麦面从磨上飞到下面的匾中,像雪花样飘落。

到了十多岁,石磨竟给我带来了几分恐惧。因为那时每天放学之后,推磨往往成了我的“课外活动”。母亲患病,哥哥嫂子在生产队劳动,我总是一个人,不停地沿着圈儿转,好像那是一条永远走不到头的路。石磨虽然不大,但因为力气还小,推起来感到有点儿吃力,不一会儿就喘粗气、流汗。

到了二十多岁,粮食短缺的状况因我家劳动力的增加而稍有好转。那时,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我下工回家或者与弟弟或者与家属,不知是两个人合作还是力气的增加,磨起来没什么感觉就结束……

石磨是一位慈善的母亲。它把丰收的麦子玉米黄豆研磨成了细细的粉面、浆汁,从朝霞微泛的黎明,到炊烟袅袅的黄昏,从细雨蒙蒙的早春,到雪花飘飘的严冬,不停地忙碌,它那牙隙里,日夜流淌着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村民……

1981年联产承包责任制是转折点,从此改变了社会主义是短缺经济的预言,农民家家有了余粮。粮食多了,人们就有主动权,都到机上加工了。除逢年过节外,石磨一般已不再忙碌。再到后来,农民富了,农村的电普及,现代化的面粉加工设备取代了石磨。你瞧,我碗里的玉米糊就是自动豆浆机煮出的……

我吃着碗里的嫩玉米糊粥,望了不远处的那两盘石磨,忽然想起一句话:“面包会有的,烦恼也会有的;不过烦恼会过去的。”对啊,今天石磨的烦恼不是过去了吗?

石磨是一部社会发展史。它那两扇磨盘,犹如历史的车轮,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日日夜夜,年复一年,就那么一直默默地向前走着。然而,当进入了新时代,虽然先前的人们离不开,让它还在为曾经的辉煌而陶醉,但事实上,不知不觉间说不用就不用了,竟被冷落到鸡圈上当栏栅。

石磨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纯朴、厚实,它见证着我的家庭,我的村庄,我的祖国的乡村这60年的巨变。

城市农村的距离

我与表哥是11点10分从这座古城的家里动身的,不到11点40也就到了目的地了。50多里路,乘公交仅用了26分钟。

表哥连声说,变了变了,就从这城市与农村的距离看,当今的一切都变了。

表哥72岁,他一直在外地,已经29年没回家了,前两天来到我家。他是在那个年代被迫出去的,现在一个人回去有点不好意思。他来到我家是缠我要我与他一起走一趟。前一天晚上,当我决定次日上午11点前完成一家报社的约稿就陪他一起乘公交车回去时,他是既高兴,又担心,还勾起了他埋藏在心里几十年的忧伤和辛酸。

1978年,在中国的历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然而,对表哥来说,却是刻骨铭心一生一世都难以忘怀的一年。那一年,他的妻子难产,难产的那一天晚上正赶上下暴雨,没完没了,又没有车。无奈,他就请了五个人和他一起用担架床抬着妻子沿着弯弯曲曲一走一滑的乡间小路往县城的医院赶。天黑路滑,走得很慢,不要说进城,连石子路还没上,两个多小时之后,他的妻子就咽下最后一口气。他是带着对妻子死的悲痛于第二年出走的。

同类推荐
  • 雀舌黄杨

    雀舌黄杨

    作者以“黄杨村”作为书写和考察对象,通过对一系列小人物生活和精神的深刻剖析,来反映当下农村的社会现状。
  • 纳兰词

    纳兰词

    《纳兰词》是一本收录纳兰性德的词作集,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他的词风颇有南唐后主之风,所写的爱情感情真挚,缠绵悱恻,其中悼亡类的词作,更是写得让人读起来痛彻肺腑,不忍卒读。也常被用来和宋柳永的词作相提起并论,有“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之说。他写的景色词作,如边塞词,风格苍凉,有一种悲壮之美,写的荷花、水色,常描摹出一种动态的静美,渲染了一种以水唯德的中国文化和文人精神。本书以多个《纳兰词》版本为依托,力求再现纳兰性德笔下的意境,把真挚感情和景色之美表现出,让读者体验诗词的魅力,以及千年难遇的才子心中的绝美和韵味。
  • 辛白林(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集)

    辛白林(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集)

    《辛白林》是莎士比亚后期1610~1611年的喜剧作品。此剧描写不列颠国王辛白林,他的女儿与青梅竹马的恋人普修默私订终身,令辛白林大怒,一气之下将普修默放逐到遥远的罗马。遭放逐的普修默深信,妻子绝对会对他忠贞,但普修默的朋友埃契摩却认为公主铁定会改嫁。两人于是打赌,埃契摩若能取到公主手上的手镯,普修默便输,并将戴在自己手上象征爱情的戒指输给他。奸诈的埃契摩为了赢得那只手镯,使出各种谎言与骗术,甚至还厚颜向公主求爱,但聪明的公主化解了埃契摩所有的骗局,证实了自己纯洁的心意。
  • 父父子子

    父父子子

    本书由钱理群选编,收录了朱自清、丰子恺、周作人、鲁迅、傅雷等23位大家描写的“人生里基本的事实,单纯的,普遍的,平庸的,近人情的经验”,39篇关于亲子之情、母爱天性、师长观念和“爱”的哲学“的“人伦”题材作品,既“真”且“纯”,不仅表现了真挚的亲子之爱,尊父之情,而且有着相当深广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包含了对于文学艺术本质的思考与感悟。
  • 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

    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

    看电影有如吃西餐。青春片是前菜,没有情爱就失了焦点;剧情片是主菜,没有情爱就少了高潮……情爱之于电影如盐似糖,时而有形,时而无影,一直被低估,却从未被遗忘。这是一本专门研究情爱电影的专栏随笔集,《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用他锐利的眼光,犀利的口吻,如花的笔触,解构出一个隐秘而独立的情爱电影星球。在这个隐秘的情爱电影时空里,你可以体会到大师们离奇的人设,曲折的想法,以及我们内心艰难的取舍与复杂的欲望。《感官王国》《漂流浴室》《枕边书》……人、性与人性的撕扯之间,渲染出灵魂本真的颜色。红尘里无趣的君子很多,人海中丰饶的妙人很少。我想对你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
热门推荐
  • 封神物语录

    封神物语录

    作为一个平常没事码码代码、追追动漫、玩玩游戏的苦逼程序猿,仇尔表示我真不知道为什么会被拉进这个该死的无限流世界!仇尔“:黑暗之魂?!杰森?!异形?!但丁?!下一次你还能来的再嗨点吗?!”于生死间徘徊,在恐惧中战斗,然而这个世界似乎并不只是为了恐惧与死亡。(头次写,文笔啥的估计渣的可以)
  • 成为淘宝创业的超级毕业生

    成为淘宝创业的超级毕业生

    本书讲述如何通过淘宝创业将大学在校生打造成为“超级毕业生”。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从事淘宝创业的理论基础、学以致用的操作指南,以及可资借鉴的案例。书中的理念篇可供对创业教育感兴趣的高校教师参考;实战篇提出的“淘宝十二招”,操作简单,易学易用;案例篇讲述了十位成功在校创业大学生的故事,主要供学生参考。读完本书,相信凡是关注大学教育者或希望通过淘宝创业的大学生,皆能从中获得启发,对创业从无心变有心,从有心变行动,亲身投入或参与到这个伟大的事业中来。
  • 除了你我什么都不想要

    除了你我什么都不想要

    重生归来她只想和那个明媚笑颜灿星明眸的少年一起去看这岁月漫长为他铺花路为他撑起一片天为他把所有不可能的事都变成可能
  • 再见吧,烟瘾君

    再见吧,烟瘾君

    据WHO统计,目前全球约有11亿吸烟者,其中中国吸烟人数占世界总吸烟人数的近30%,人数很多,很多人三番五次地尝试过戒烟,都终究抵不住尼古丁的诱惑而放弃,烟民们很困惑,到底怎样才能远离香烟呢?戒烟究竟需要多长时间?有没有有效的方法?要解决问题,首先要认真地剖析问题。很多人认为吸烟能让人让兴奋,能扩大自己的社交圈,能在受伤的时候给人抚慰,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解压。其实,揭开烟瘾难戒的种种现象之后,我们发现,本质上,抽烟并不能真正改变什么。烟瘾之所以让想戒的人有戒不掉的恐惧感,是因为人的依赖路径在起作用。这种依赖分为心里依赖是和生理依赖。通常人们的吸烟方式是点燃吸入,而且需要用嘴巴“嘬”,这个动作本身代表着“满足”、“幸福”、“安全感”等积极的情绪。因此吸烟而形成随时随地可以携带的心理保护。香烟中的尼古丁是导致依赖成瘾的主要物质。尼古丁成瘾的秘密主要在于奖赏效应和多巴胺。位于中脑边缘系统中的多巴胺奖赏回路与药物依赖的关系最为密切,尼古丁会激活大脑中的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产生愉悦感。尼古丁的半衰期为2~3小时,吸烟者需要补充新的尼古丁来维持他们的“愉悦感”。这样不断地循环下去,就形成了难易戒掉的瘾症。事实上在成瘾之后,尼古丁带来的愉悦感非常有限,吸烟者实际上只是为了避免戒断症状的不适才继续吸烟的。明白了这两点,就能解开困惑,抛弃恐惧。《再见吧,烟瘾君》一书中,肖恩·沃德把自己的戒烟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挫折、情绪和身心变化做了全纪录,并针对每一个时间段所遇到的障碍,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本书不仅是一本全程戒烟指导书,更是一本能给人带来勇气的能量书。别犹豫,开始吧!
  • 你是我无止境的梦

    你是我无止境的梦

    如果有些事、结局注定了是幸福的,那么、这过程痛苦一点、又有何妨
  • 遇见爱情

    遇见爱情

    在外人看来工作和感情都很稳定的钟文以沫心里却早已经厌倦了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日子,她决定与男友分手的同时也毅然选择了辞职,打算开始新的生活。就在这时,她遇到了让她一见倾心的梁珏,并阴差阳错地得知了梁珏隐藏多年的身世秘密。因缘际会之下,钟文以沫竟又进到了泰达集团工作,与梁珏成了同事。与此同时,暗恋梁珏多年的泰达集团人事总监叶征便开始不惜利用各种手段陷害钟文以沫,欲逼迫她离开公司……--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有个源空间

    我有个源空间

    异类与人类的旷世之争,英雄用血液谱写着辉煌的战歌!在一次濒死体验后,程莫往获得了源空间。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开挂,则异类全挂!从此,挂逼少年一路横行!程莫往:啊呸!我程莫往没有开挂!
  • 清宫唱晚(完)

    清宫唱晚(完)

    如果穿越是真的,让我回到有你的时代,哪怕只为看你一眼...四爷:“记住……爱新觉罗家的人……是没有心的!”十三爷:“你的,我什么都要……就是不要同情!”十四爷:“连为你撑伞的资格都要剥夺吗?!”九爷:“看来,你低估了自己!”还有八爷,还有太子,还有十八……谁吻了谁的唇;谁牵了谁的手;谁对谁的情至死难休……
  • 我们守候你

    我们守候你

    害羞不自信的方怡,曲折的寻母路,遇到不同的人,内心从幼稚走向成熟。最终获得幸福!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霸主卷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霸主卷

    这是一部让你触摸到历史人物体温的传记作品,也是最有态度的三国历史全景作品。《三国志》侧重于记载功业,《三国演义》侧重于描述战绩,都忽略了三国霸主作为普通人的性格心理和生活细节。“人性解读三国第一人”陈瓷经过多年深入研究,挖掘出许多治史者未曾关注的历史细节,从人性角度生动再现了曹操、孙权、刘备、吕布、袁绍、刘表等三国霸主的人生历程,还原了既不同于《三国志》也区别于《三国演义》的全新三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