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8300000017

第17章 展翅翱翔,探访迷宫的壮举(2)

后来,人们费了很大气力,才逐步摸到一点儿规律,只是在极少的机会时,当水星从太阳面前经过,人们可以看见在太阳圈的背景上出现一个小圆点,那才有幸能见到这颗难以露面的“小行星”。这种号称“水星凌日”的机会,差不多要好几年才遇到一次。

1973年11月3日,美国为了探测水星而发射了“水手-10”号行星探测飞船,一路要探测金星和水星。1974年2月5日匆匆飞过金星附近,简短地拍摄了一些照片之后就飞向了水星。

1974年3月29日,“水手-10”号在日心椭圆轨道上和水星两次相遇。在飞经水星表面431公里之内,及时拍摄了第一批水星照片,使人们首次在很近的距离上看清了这颗小巧玲珑的行星真面目。实际上,人们在地球上看到的那个烟雾迷茫、模糊不清的“小明星”是一个宁静、干燥、没有空气、没有水分、也没有什么惊人的奇观、更没有任何生物的行星。

当然,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关于水星上究竟有没有水的问题,一直没有公认的说法。1992年初,美国专家宣称,他们通过27座射电望远镜和加州的70米无线射电望远镜对水星进行了观测,1991年8月8日和23日,他们对“水手-10”号探测器未拍摄到的北极部分获取的水星新图像表明,它有与火星极冠很相似的无线电波的光斑,这种白色光斑说明水星极地可能存在着冰——也就是水。令人不解的是,冰是怎样产生的呢?白斑到底是什么东西?一直还有疑义。

5.投石问路访“大哥”

木星,是九大行星中的老大哥,它的体积和质量最大、活动最剧烈,它比地球的直径大11倍,体积竟是地球的1316倍,质量是地球的318倍,几乎等于太阳系其他行星质量的总和的2.5倍。它每自转一周只要9小时50分钟,然而绕太阳公转一圈却要11.86年。木星周围有16颗卫星,木星本身有一个巨大的彩色大气层带,它是一个非常明亮而鲜艳的“大红斑”,这是300多年前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于1610年用天文望远镜看到的,实际上这是木星大气层中的带电粒子,在其旋转磁场作用下在螺旋运动中形成的猛烈风暴。据天文学家推测,木星与太阳颇相似,在结构上也颇相似,木星为液体表面,有一个很小的铁-硅固体核,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氮。木星周围还有一个巨大的“行星环”,这是什么东西?它有什么特征?如何形成的?木星周围那些卫星是怎么回事?有何特色?众多的问题,吸引着人们要去探索,很想通过对木星的研究,搞清太阳的起源和演变。

在20世纪60年代航天技术飞跃发展的驱使下,美国首先制订了探测木星的计划。1972年3月2日,美国发射了用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电机为动力的“先驱者-10”号自动行星际飞船,1972年7月至1973年2月,航行7个多月,顺利通过小行星带,于1973年12月4日在距木星13万公里附近飞过。但它没有停留,也没有进行更多的探测活动,只拍摄并发回一些“行船观花”的照片后就匆匆而过,继续向外飞过土星,准备飞出太阳系去银河系遨游了。但是,要特别提及的是:“先驱者-10”号为人们提供了太阳系中最大行星——木星的第一幅近景图像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同“先驱者-10”号同时降生的“同胞兄弟”——“先驱者-11”号探测飞船后来居上,1973年4月5日,美国又发射了它。“先驱者-11”号探测飞船于1974年12月,在距木星只有4万公里处,“路过”中简单地看了一眼大木星,发回了少量照片,就向土星飞去了——这是它的重要任务之一。

“先驱者”两艘飞船只是投石问路的“侦察员”,它们这一对兄弟到哪儿都是匆匆而过,只表明它们走过的“路”后来者可以继往开来。而真正对木星探测作出巨大贡献的是“后来者”。

1977年8月20日和9月5日,美国先后发射了“旅行者-2”号和“旅行者-1”号行星际探测飞船,它们肩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使命,其中第一项就是踏着“先驱者”的足迹,仔细探测木星。

1979年3月5日,“旅行者-1”号到达距木星27.8万公里处,每天以1500~1800张的数量,途经37分钟开始向地球发回了第一批极为清晰的木星彩色照片,并逐渐接近木星的5大卫星——“木卫-1”至“木卫-5”,逐一观察了这些卫星的真面目。

1979年7月9日,“旅行者-2”号也接踵而至,再次重复了“旅行者-1”号的探测活动,进一步印证其探测结果。

经过“先驱者”的初步探测,又经过“旅行者”的仔细观察,险象丛生而又绚丽夺目的木星,终于被人类看清楚了。

木星是一个比地球体积大1300多倍,质量大318倍的最大行星;在木星外侧首次发现环绕着一个巨大的但很薄的(只有30公里厚度)光环,其宽度约5800公里,由直径几十米至几百米的黑石头组成;在它里侧的“空中”翻腾着朵朵红色、棕色和黄色的大片漫无边际的云海,这就是木星上神秘的“大红斑”,它是木星大气中一股强大气旋红磷化合物风暴;环绕木星的背后还有一道3万多公里长的北极光;木星上空的大气主要是透明的氢气;木星的引力比地球引力要大2.5倍以上。木星的“低空”空域里,主要是由以氨结晶为主的浓云冻结着的云海,这层云海的温度为93℃;随着高度的下降,越接近木星实体,其大气中的氢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形成了液态氢的“海洋”。据推测,木星中心的温度约为1.7万摄氏度、大气压力约为数百万个……在这个危险而奇异的木星上,当然不可能有任何生物存活。

美国为了进一步探测木星,经过了近10年的准备,终于在1989年10月18日,由“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释放了一颗“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这是迄今世界上发射的最复杂、最先进的行星际探测飞船,是继“先驱者”、“旅行者”等4颗探测器之后的最重要的木星探测计划执行者。最终的结果会怎样,人们正拭目以待。

6.“先驱者”土星探秘

土星是太阳系中“类木行星”中的第二大星,对它的传说也有很多。数百年来,人们都是通过天文望远镜观看土星,推算出它距太阳平均距离约为14.27亿公里,绕太阳一圈的时间约29年半,其赤道半径为6万公里,体积是地球的120多倍,而质量只是地球的95倍。通过望远镜看去,它那美丽诱人的光环,格外鲜艳夺目的犹如一只淡黄蜜橘般的大星体,外面围绕着一个乳白色的大光环,令人赞叹不已。

20世纪60年代以来,航天技术的发展,又推动着人们进一步去探测土星的真实情况。

继1972年3月2日美国发射“先驱者-10”号宇宙探测飞船之后不久,1973年4月5日,又发射了“先驱者-11”号。

“先驱者-11”号起飞后,经过20个月的长途跋涉,于1974年12月飞到距木星只有4公里处,在发回一些木星照片之后,随即改变航行方向,飞向土星。这是人类派出访问土星的第一个使者。它以每小时16万多公里的高速急速前进,一直向外飞,经过4年多之后的1979年9月2日,这位风尘仆仆的远征者飞行32亿多公里,终于飞到土星21400公里的上空,实现了对土星的近距离观测,拍摄了大量照片和进行了众多科学考察。

一位天文学家说,“先驱者-11”号所发回的大量照片和科学数据,使我们对土星的了解增加了1000倍。它发现了土星的两道新光环,还发现了土星新卫星和新磁场……

随后,1981年8月25日,“旅行者-2”号宇宙探测飞船飞到了土星附近,继续对土星进行探测。当时它连续拍摄了大量照片,发回了很多数据。1990年秋,美国天文学家马克·肖沃尔特宣布,他用计算机分析了“旅行者-2”号在1981年探测土星时拍摄的30万张照片,并从中选出25张仔细分析,结果发现其中11张中都显示出一个小光点,他认为这是土星的又一颗卫星,这颗卫星直径约20公里,离土星有7.4万公里,并说,对这颗卫星的存在早有预料,因为在土星外层主环320公里宽的裂缝中早就发现有一种不明天体存在。

那么到底在土星的照片中,还能发现些什么新问题,科学家们仍在继续研究中。

7.“特使”回眸六星同台

说起对宇宙空间行星际探测飞船的最大贡献者,当属美国的“旅行者”号了。

目前,“旅行者-2”号已完成主要任务,作为地球派出的“特使”,正继续向太阳系边陲飞去,直到飞出太阳系,奔向茫茫的银河系去继续寻找“外星人”。科学家们希望能在今后25年内能继续收到它发回的科学数据。它的行踪,将是人类一直关心的问题。

比“旅行者-2”号晚出发半个月的“旅行者-1”号,在这12年中与其同胞兄弟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地共同完成了上述这些任务,本可同“旅行者-2”号一块儿扬长而去了,但美国NASA的科学家们仍不放过每过179年才遇到一次的难得机会,要让“旅行者-1”号进行一次“回头看”的“六星联视”活动,拍一张“全家福”照片。

1990年6月6日,美国NASA的科学家宣布:“旅行者-1”号向回飞到距太阳约59亿公里的“黄道平面”上空,于1990年2月14日在4个小时内成功地拍摄了64张精美的彩色照片,把太阳系的6大行星(海王星、天王星、土星、金星、地球和木星)又都拍摄回来。经科学家们仔细镶嵌拼成一幅壮观的“六星联视”太阳系图形。当时因冥王星离太阳太远,水星因离太阳太近,而火星又因被太阳光淹没而均未拍到。

这是“旅行者-1”号在飞离太阳系之前作出的最后一大贡献。它所拍摄的这套独一无二的“太阳系全家福图像”,肯定地说是我们这代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能看到的这种“世界性图片”了。

8.“尤里西斯”初战告捷

1990年10月6日,在绕地轨道上,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的大型货舱门敞开着,一个外形独特的宇宙探测器缓慢地向上旋转着脱离开航天飞机。随后不久,用它自身的三级火箭加速,向着绕地轨道飞走了,然后背向太阳扬长而去。这个肩负着特殊使命的“特异功能者”就是又要踏上另一个“人类第一”的“尤里西斯”号太阳两极探测器。这颗在太空运行5年的探测器,是人类第一次从三维立体角度探测太阳的南北极,获得了史无前例的有关太阳的详细资料。因而它当时引起了举世瞩目,被称为“20世纪最后一次重要的宇航活动”。

这位“侦察员”不负众望,确实按照科学家们的指令循规蹈矩,按规定路线、时间行动,初战告捷,获得令人欣喜的成果:

1992年3月初,美国科学家在加利福尼亚喷气推进实验室——这位“侦察员”的诞生地,召开了一次记者招待会,郑重宣布:“尤里西斯”号太阳极区探测器按计划经过历时16个月的长途跋涉,行程10亿公里,于1992年2月到达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附近。这位科学家还宣布说:“尤利西斯”号探测器经过木星时,顺便又对木星的磁场、等离子体、含能粒子、电磁波和X射线进行了探测。发现木星的磁场要比以前对木星探测的结果强得多,而展开在“木卫-1”轨道上的等离子环的密度却是1979年探测结果的一半。这种等离子环是由“木卫-1”上的火山喷发所造成的。

这位“侦察员”真不简单,在远离我们一年多之后,距地球有近10亿公里处就发现了这么多情况,还看到“木卫-1”上的一个火山喷发速度有所减缓等于把人类的目光一下子拉长了10亿公里,犹如自己亲眼看到那么遥远的一个卫星上的一个火山喷发速度有了变化!这简直都要成“神话”了哩!

美国这位科学家得意洋洋地夸奖“尤里西斯”号的特殊贡献,并预言一切将按既定方针办,很快就要“跳槽”扭转90度轨道了。他还满怀信心地说,这将是人造飞行器首次沿垂直太阳系行星轨道平面飞行,也是人类首次对太阳南北极进行仔细探测。

9.“太空巨眼”带病出征

数百年来,人类依靠地面望远镜观测宇宙星空,发现了许多天文现象,大大加深了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望远镜口径越来越大,探测距离越来越远。据报道,截止到20世纪末,地面的望远镜最大口径已达6米,探测距离已达20亿光年。

但是,由于地面望远镜要受到大气层的遮挡,乌云、迷雾、雨雪、昼夜等观测条件的变化,一些光线将被大气层吸收,一些光线即使到达地球表面,很可能已被扭曲变形,甚至有些距地球较远的天体光线被湮没,大大影响了观测效果。一位天文学家感慨地说:“在地面上观测恒星十分费劲儿,就像从湖底去看飞鸟一样那么困难。”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决定把望远镜搬到大气层以外去,成为绕地飞行轨道上的一座活动望远镜。

同类推荐
  • 骑行:知道这些就够了

    骑行:知道这些就够了

    一辆自行车,骑遍全世界,知道这些就够了。作者戴尔·沃勒在圣路易斯长大,现居匹兹堡。他曾在海军服役,目前是一名核能工程师,写作是他的兼职工作之一。他自2013年开始自出版创作,至今已有百本涉及人文社科领域各类话题的作品与读者见面。
  • 丰富的微观世界:微生物

    丰富的微观世界:微生物

    生命对人来说是一个难解的谜,而微生物作为一群特殊的生命体更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虽然,微生物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地球几经沧桑,然而,这些神奇的生物群落却能繁衍至今。本书详细介绍了这些在显微镜下才能被发现的“聪明而智慧”的微小生物。全书从介绍地球上最早的居民开始,逐步带你去了解微生物是怎样生存至今的;微生物与人体的健康,与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利害关系;微生物的存在又对地球这颗蓝色星球起到了什么作用;微生物能为我们的未来作出什么贡献;让人讨厌的细菌、病毒又是什么样的;伟大的科学家们是怎样努力为我们开启了解微生物世界的大门。相信本书将激发你的阅读兴趣,丰富你的课外知识。
  • 有趣的力学

    有趣的力学

    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力打交道。本文将通过讲述我们身边关于力的一系列故事,来加深我们对力的认识和理解。
  • 描绘人体地图

    描绘人体地图

    从清晨听到第一声问候,到夜晚渐人香甜的梦境;从一个新生命降临人世,到体内最后一个细胞走向死亡,我们的身体犹如一座神秘莫测的迷宫,在每一个岔路口和转弯处都隐藏着生命的符号和健康的密码。《探索世界:描绘人体地图(彩图版)》将帮助你绘制一张详尽的地图,带领你走近我们熟悉又陌生的身体,了解我们自己。
  • 世界奇异现象档案录

    世界奇异现象档案录

    奇异现象犹若色彩斑斓的万花筒,点缀在我们的生活中或尘封在历史中。它们时而扑朔迷离,时而迷雾重重,时而变幻莫测,时而漏出端倪。阅读过程中,它们或挑战我们的思维极限,或让我们惊呼不可思议,或超出我们想象力之外,令我们热血沸腾、欲罢不能。
热门推荐
  • 铁血汉子

    铁血汉子

    一九四零年的一个秋夜。洪湖县城的县府大厅,灯光灿烂,歌舞升平。正厅圆桌旁坐着日本中国派遣军第十一军第六师团第十一旅地区司令金崛和新就职的自警团长兼保安大队长和清剿大队长黄标。满厅满桌座无虚席,各界首脑人物和他们那些花枝招展的太太小姐。厅上,红灯绿酒,笑语纷飞,显示出战乱时期的“和平”景象。酒过三巡,金崛司令学着中国人的礼节,擎酒一杯,站起身来:“各位,今天欢聚一堂,是为了庆祝我的好朋友黄标阁下荣任就职庆典,我代表大日本帝国和武汉大本营委任黄标为上校自警团长。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Solving Tough Problems

    Solving Tough Problems

    Adam Kahane has learned how to create environments that enable creative new ideas and solutions to emerge and be implemented even in the most challenging contexts. Here Kahane tells his stories and distills from them an approach that all of us can use to solve our own toughest problems.
  • 寰宇众神

    寰宇众神

    元气与魔法的碰撞,巨龙与屠龙者的恩怨,救赎与毁灭的最后,是早已注定的结果。
  • 那杯蓝莓咖啡

    那杯蓝莓咖啡

    云杉回到红房子里,很快又出来。她走向停车位,和导游说着什么。车开动了,导游透过车窗向我说,明早见。明早我们要乘TCV高速列车返回巴黎。云杉和我说,哥,我开车送你回宾馆。她仍然叫我哥。她进到屋里,过了一会儿,端着一杯咖啡出来。她把咖啡放在我面前的木桌上,说,蓝莓的。我慢慢品着那杯蓝莓咖啡。味道有点怪。我和她偶尔相互对视一眼,大多时间只是看着山崖下的海和远处的海。
  • 大博干禅师语录

    大博干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堂消息

    天堂消息

    这是学院派小说代表作家戴维·洛奇的第9本小说。故事的主人公伯纳德是一位患亲密恐惧症的四十岁处男,应重病的姑妈要求,陪伴不情愿的父亲前往夏威夷看望。抵达后的第二天,父亲不幸车祸往院。伯纳德不停在父亲和姑妈身边陪伴,并借此机会发现了隐藏多年的家族丑闻。与此同时,因为信仰动摇,伯纳德放弃了神学院的神职,在宛如人间天堂的夏威夷重拾了信心、希望、爱。故事在第三人称的记述、伯纳德的日记和长信、糟心的旅途中各种古怪的旅客从夏威夷寄出的信件和笔记之间切换,如电影般流畅。
  • 这个女主会魔法

    这个女主会魔法

    夜十三这一生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见了卡尔,这位来自元素界的最强法神,他陪伴她走过了魔界深渊地狱,踏上了神界武神圣堂,也携手天涯流海看过金色夕阳,他陪她在世界各地留下了足迹,这是一个美丽幸福的魔法女神养成故事......
  • 霸总你人设崩了

    霸总你人设崩了

    【重生+爽文+全文无虐点】夏暖暖一个重生,竟然重生到自己失散多年的妹妹的身上。然后,夏暖暖就开始了虐渣生活,打脸白莲,虐死渣男。不过,这重生就重生嘛,咋还附赠霸总老公嘞?但是夏暖暖对这个便宜老公甚是满意,谁让霸总有一张妖孽的脸呢。所以夏暖暖生活中又多了一个乐趣,撩霸总,撩霸总,让霸总对她欲罢不能。卑微大大在此保证,此乃打脸爽文,而且全文绝无虐点。
  • 塔洛

    塔洛

    同名电影获第52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第16界东京FILMeX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和“学生评审团奖”、第12界中国独立影像展最高奖“年度最佳影片”、第22界法国维苏尔亚洲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三轮车奖”和“巴黎东方语言奖”,入围第7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竞赛单元,入选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十部优秀艺术电影推荐展。十个故事取材都很精心,在看似不动声色的描述中,冷静地交代人物,展开叙述,人物对话很有特色,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身份及地位。故事情节大都简单,人物也都单纯不复杂,却在这看似简单的叙述中隐藏着一种张力,如:食物的匮乏会对人的心灵和行为产生怎样的作用(《普代》);欲望的诱惑会使人落入怎样的业障(《诱惑》);游客与朝拜者之间南辕北辙的心理距离(《艺术家》《黄昏?帕廓街》)……从中不难体察作者的人文思考,只是他的思考较含蓄,隐藏在文学叙述中,不作道德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