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0800000004

第4章 七夕乞巧形式多变

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风俗就是祈求织女星,希望自己也跟织女一样有着灵巧的双手,把布织得更好。此风俗名为“乞巧”,而最早的乞巧方式穿针乞巧,始于汉。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在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古代有文献记载购买乞巧物的盛况,由此可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

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置办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不亚于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这也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一)穿针乞巧

七夕的重头戏主要在女子的身上,因为在传说中,织女的手非常巧,能织出云彩一般美丽的天衣。为了使自己也能拥有织女一样的巧手,在少女之间,于是发展出了一种乞巧的习俗。

七夕穿针习俗从南朝就开始盛行了。在七夕的晚上,女子们手拿丝线,对着月光穿针,看谁先穿过就是“得巧”了。

早先的月下穿针,尚有穿五孔针、七孔针、九孔针的传说,可以说充满了竞技的意味。将女人才艺与游戏化的竞赛结合在一起,因此而得巧,可谓实至名归。

后来,风流天子唐玄宗也非常重视七夕,他在宫中建造了一座乞巧楼,楼高百尺,可容纳数十人。又在楼上陈设各色瓜果祭祀牛郎、织女。宫中的妃嫔们则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在月下穿针,先穿过者为得巧。同时还有音乐演奏,欢乐达旦,引得大家争相效仿。

旧时,山东各地都以七夕为节,举行多种多样的乞巧活动。

单县的七月七日之夜,乞巧活动十分热闹。穿着新衣的少女,三五成群地聚在庭院中,摆上香案,陈列各种瓜果和化妆品,一起祭拜七姐姐,边拜边唱:

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

然后,每人从老太太手中接过一根针、七根线,借着香头的微光穿针引线。谁穿上线,谁就算乞得巧了,穿得最快者最巧。

针对七夕乞巧的习俗,五代·后唐人杨璞《七夕》诗写道: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唐人权德舆《七夕》诗写道: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穿针乞巧之习,古而有之,且让人乐此不疲。

(二)投针验巧

投针验巧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但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盛行的七夕节习俗。

从明清以后,在七月七日的上午,人们便拿一碗水晒在太阳下,过一会儿,水面便产生一层薄膜。这时,把平日缝制衣服或绣花的针投入水中,针便会浮在上面。

如果这时看到水底的针影成云物、花朵、鸟兽的影子或细直如针的,便是“乞得巧”。但是,如果水底针影像槌子般粗或弯曲不成形的,就表示投针的这个妇女是个拙妇。

有许多文献记载说,七月七的中午,妇女乞巧,投针于水,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锥,以此来检验女工之巧。

有些妇女,采集各种鲜花,放在盛有水的铜盆里,露置院中,第二天取来搽面,据说可使皮肤娇嫩白净。有些妇女还捣凤仙花,取出汁,染无名指和小指的指甲,称红指甲。

有些妇女还唱《乞巧歌》:

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姐妹千万年。

除此之外,七夕当天还得在月下设一香案,供上水果、鲜花向织女乞巧。据载,蔡州有位丁姓女子,擅长女红。有一年七夕,她在乞巧时,看到一颗流星掉在她的香案上。第二天早上一看,原来是只金梭。从此以后,她“巧思益进”。

此外,民间还有窃听哭声之说。据说童女在夜深人静之时,悄悄的走到古井旁,或是葡萄架下,屏息静听,隐隐之中如果能听到牛郎、织女对谈或是哭泣的声音,此女必能得巧。

当然,这些都只是传说而已,不足为信。

为了乞巧,有些女子会在酱缸台上摆放井华水,即早晨担的第一桶井水,在盘子里装上灰抹平,放在那上面,祈求自己有灵巧的针线活的手艺。第二天如果在灰上有什么痕迹,就代表是灵验了。

这种风俗是因为把织女当成在天上管针线活的神,随着在我国汉代盛行的乞巧风俗而起源的。这种风俗到了唐代,还传播给了周边的民族,并流传了下来,反映了古代妇女的勤劳与智慧,和向往美好生活的祈求。

(三)斗巧活动

有些地方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如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饽饽、烙巧果子等。

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一些地方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这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

斗巧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的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

贾佩兰说,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作“相怜爱”。随后,宫中的宫娥、才女们,一起到闭襟楼学习穿针乞巧。

其中,有个称徐婕妤的妃子,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在晚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儿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作“斗巧”,充满了无尽的趣味。

(四)喜蛛应巧

喜蛛应巧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源于南北朝之时。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在七夕的夜晚,妇女用彩线穿七孔针,并且摆设香案,桌上放置一些瓜果,向织女乞巧。如果夜里有小蜘蛛在瓜果上结网,就被认为得到织女的青睐,将来能够灵心巧手。

在汉朝,妇女把一种小型蜘蛛,古代称果子,放在一个盒子中,以其织网疏密为巧拙之征。到唐朝时,则将蜘蛛放在瓜上。而到了宋元时期,则视水中针影論拙巧,细长则巧,散则拙。

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而后世多遵照唐俗。

(五)乞巧的发展

唐朝时的乞巧之风十分盛行,流传有许多关于乞巧的故事和传说。

唐肃宗时,有一女娥名叫郑采娘,在七夕夜陈瓜果香案向织女乞七弋。

织女问采娘乞求什么?

采娘答曰:“乞巧”。织女便送她一枚寸余长的金针,缀在纸上,并嘱三日不得告人,如此便可得巧,不久还可以变成男子。

两天后,采娘将此事告知母亲,母亲深感奇异,执意要看个究竟。结果金针不见了,只有一张有针迹的空纸。后来,采娘死后托生成了一个男孩。

这就是流传甚广的“金针度人”的故事,后人用来比喻传授某种秘法绝技。

宋代以后,乞巧的活动较之以前更为丰富。东京潘楼出现了民间乞巧市,专卖乞巧物。从七月一日起,乞巧市就车水马龙,游人如织。七夕节前夕,更是车马马龙,一般百姓亦用竹木或麻杆编成“乞巧棚”。

民间的乞巧制品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朴素的审美情趣。“仙楼”是剪五彩纸为层楼,“仙桥”是剪纸为桥,上有牛郎、织妇及仙侍从。“花瓜”是在瓜上刻花纹。“种生”是以绿豆、小麦、小豆等在瓷器内用水泡浸,长出数寸长的绿芽,用红蓝彩条束起。

宋代以后,对牛郎、织女的传说是进一步完善,并有了新的发展。最突出的一点是增加了男孩儿祀牛郎神的习俗。

每逢七夕,便设乞巧市,专卖乞巧物,自七月初一开始,连续数日。到七夕之夜,小儿则置笔墨纸砚于牵牛位前,书写“某乞聪明”;小女孩则将针线箱放于织女位前,俗称“某乞巧”。

北宋诗人梅尧臣诗中写道:

古来传织女,七夕渡明河。

巧意世争乞,神光谁见过。

隔年期已拙,旧俗验方讹。

五色金盘果,蜘蛛浪作窠。

北宋著名画家燕文贵曾画《七夕夜市图》,此长卷正是描绘汴梁城繁华的街道潘楼一带七夕夜市的热闹场面。可惜同大多著名宋画一样,该画作没有流传下来。如果流传下来,其繁盛程度无疑超过《清明上河图》,因为潘楼七夕夜市位于汴梁中心繁华地带,而《清明上河图》画的是汴梁的城郊一带,不是城市中心,远不能形容宋朝首都的繁盛。

李朴《乞巧》诗写道:“处处香筵拂绮罗,为传神女渡天河。”孔仲平《七夕》诗写道:“高列瓜华结彩楼,半空灯烛照清秋。”王禹偁《七夕》诗写道:“归来备乞巧,酒肴间瓜果。海物杂时味,罗列繁且夥。家人乐熙熙,儿戏舞娑娑。”从这些诗作中的描述中,足以看出北宋时,人们对七夕节的重视与当时的热闹程度。

宋代妇女拜织女乞巧,是因为羡慕织女的本领,但宋代人却不羡慕织女的爱情,所以很少有人对织女乞求爱情。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的这首著名的七夕爱情诗,是对织女牛郎七夕夜短暂相会最完美、最浪漫的诠释。但这并不能代表宋人的普遍看法。

更多的宋人对牵牛织女每年七月七这一天夜里才相会一次表达了不满。许多宋人认为,织女的爱情太过于惆怅、哀怨、悲伤、凄凉,对织女的“聚少离多”的爱情充满了不平与同情。

晏几道《鹧鸪天·七夕》词写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李清照《行香子·七夕》词写道: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宋人更多有关七夕的诗歌,都是认为织女的爱情是哀怨的,“别多欢少”“别恨难穷”,是宋人对织女爱情的普遍评价。

有些宋人认为,人间的巧妇赛过天上的织女。陈师道《菩萨蛮·七夕》词写道:

绮楼小小穿针女,秋光点点蛛丝雨。

今夕是何宵,龙车乌鹊桥。

经年谋一笑,岂解令人巧。

不用问如何,人间巧更多。

宋代人认为,人间心灵手巧的妇女比天上多。宋人的七夕节是欢庆快乐的女儿乞巧节,不是纪念哀怨相逢的爱情节。

明清时期,七夕作为最重要的民间节日之一,可谓精彩纷呈。清代七夕的主要活动是家家陈列瓜果等食品并焚香于庭,用以祭祀牛郎、织女二星乞巧。

据《清嘉录》记载,百姓用巧果或无花果,“陈香烛于庭,或露台之上,礼拜双星,以乞巧”。

从七夕节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来看,其文化内涵既是对传统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的神化和赞颂,也是劳动人民对男女爱情坚贞信念的祈祷和向往。特别是通过乞巧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充分再现了一种特定意义上的精神寄托。

同类推荐
  •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不同的地域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文化,进而形成一个民族标志性的性格与思想,而不同的文化与风情催生了博大深远、风格迥异的民间风俗。《中华民俗全知道》堪称中华民俗文化的大百科,容纳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精华,为读者展开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文化画卷。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食俗就是饮食的风俗,又称食风、食规,是指有关食物在筛选、组配、加工、销售与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中国的食俗出现很早,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过年过节有食俗、访亲拜友有食俗,纪念历史人物也有食俗,而且,中国地域广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们信奉各种宗教,自然就形成了宗教信仰食俗。《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食俗》介绍了除夕饺子、元宵节元宵、立春春饼、端午粽子、中秋月饼、腊八粥、少数民族食俗、地方风情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 雄关要塞:函谷关(文化之美)

    雄关要塞:函谷关(文化之美)

    函谷关作为我国一个著名的关隘,它坚固险要而又位置重要,这使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老子在函谷关写《道德经》,这使函谷关成为了道家之源。其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关塞之一,在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故事。因此,函谷关成为了我国的一个著名旅游景区, 更成为河南灵宝市的一块金字招牌。
  • 陶唐氏之论

    陶唐氏之论

    《陶唐氏之论》以期实现完善社会管理的目的。从夏商周时期,古代国家管理者都十分重视对人民言论的征集和采纳,专门设立负责采风的官员收集民间歌谣,用做国家对人民心声的倾听,类似于现代社会中对基层的调查研究工作。季札称赞的《唐风》中有一首《蟋蟀》,其情真挚,其思殷切,当称季札之赞美。
  • 山海经(全集)

    山海经(全集)

    《山海经》与《周易》《黄帝内经》并称我国“上古三大奇书”,其内容从天文、地理、动物、矿产,到民族、神话、巫术等,天南海北,包罗万象,堪称我国古籍中唯一自成体系者。书中详细记载了500多座山系的地理走向,300多条河流的源出流向,40多个“国度”以及“民族”的风物习俗,涉及100多个神话人物,100多种药用动植物,400多种神异怪兽,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同时,它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开启了我国志怪古籍编著传统之先河。为使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山海经》,本书提供了全面的解读和翔实的译注。在译文方面,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力求与原文风格统一,以流畅的现代白话文再现《山海经》中的神奇世界。
热门推荐
  • 总裁大人,慢一点!

    总裁大人,慢一点!

    得到进入世界百强企业——慕氏集团的工作机会后,纪小小喝嗨了。迷迷糊糊当中,居然逆推了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帅哥!“那个啥,我不是故意的……这里有两百块,是我的一点心意,你别嫌少!“在床头柜上放下两百块钱,纪小小赶紧逃离。没想到第二天上班,居然在公司遇见了他!我没听错吧?大家叫他啥?总裁?!“那什么,总裁大人,你追我干啥!你腿脚不便,慢一点!”
  •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本书以问题为导向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观进行历史脉络的梳理;二是对当前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观的各种错误解读予以反驳,并通过严密的论证证明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是科学的,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强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并没有过时;三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解读,阐述了落后国家的迂回过渡理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Herodias

    Herodia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冶城

    冶城

    平平无奇,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回头看,他真的还在。
  • 斗罗大陆之万界召唤系统

    斗罗大陆之万界召唤系统

    宅男唐轩,踩在了漏电的插线板上,就此穿越,还获得了一个万界召唤系统,剧情斗一斗二。[斗一女主:宁荣荣,朱竹清,古月娜(召),千仞雪,斗二女主:马小桃,凌落宸,张乐萱。]注:斗二是主角唐轩儿子的冒险。书友群:643752794
  • 别传心法议

    别传心法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乱世许情深

    乱世许情深

    民国四年,春。隆冬刚过,初春已至。虽说上海的春并不似北京那般刺骨,却由于夹杂着那股子湿气,使得那冷意更加的彻骨。
  • 续子不语

    续子不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绝刀神

    七绝刀神

    由于他的刀法出神入化,于是有人说他是刀魔,他便自称为七绝刀魔,天绝、地绝、绝仁、绝义、绝亲、绝情、还有他的绝刀、虽称为魔,但所杀之人却皆为大恶之人,虽说绝仁,绝义,却没有做出一件违背道义的事,虽说绝情,却为了一个个自己毫不相干的人以身犯险,不思图报,也从不给人承诺。虽说绝亲,但他的朋友个个都甘愿为他以性命相拼。渐渐的,人们都称他为---------“七绝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