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8200000061

第61章 宋词篇(27)

下阕前两句继续写景。紧承上阕,起句从帘外写到帘内,玉钩上有两只燕子在窃窃私语,写燕子呢喃之声反衬帘中人春睡之熟和庭院之静。接着写井边杨花在随着微风轻轻飘落,“转”字极尽杨花飘落之状。上阕至此皆是写春景,通过声与色的描述,动静结合,写庭院的静幽,蓄势已足。结尾两句,笔锋一转,由写景转入写人。远处少女们簸钱戏耍的声音,不断传人帘内还睡眼朦胧的闺妇。“绿窗春睡轻”由晏几道《更漏子》“绿窗春睡浓”化来,“睡”下着一“轻”字,使全词俱灵,将闺妇似醒非醒、迷离朦胧、闲适自得的意态刻画得具体形象,境界焕然一新。故前人读这二句,赞赏不已,谓之“殊觉其香茜”(《词林纪事》卷十引卢申语)。本词写景动静结合,将幽深寂静的庭院美景描述得逼真细腻。本词洋溢着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

周紫芝(1082-1155)字少隐,自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绍兴中登进士,官至枢密院编修官。一生著述甚丰,以诗著称,讲求自然顺畅。亦能词,自称“少时酷喜小晏词”,其词风清丽婉约,近晏几道。著有《竹坡词》、《竹坡诗话》、《太仓梯米集》。

鹧鸪天

周紫芝

一点残红欲尽时[1],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2]。调宝瑟,拨金猊[3],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注释】

[1]红:灯。[2]“梧桐”两句:来自于温庭筠的词《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用梧桐夜雨来描写相思别离之苦。

[3]金猊:一种像狻猊的香炉。狻猊,猛兽名。

【鉴赏】

本首《鹧鸪词》体现了周词妙语天成、清丽婉曲的风格。上下阕今昔对比,照应繁富,时空转换灵活多变,意境凄清疏淡,抒情却回环婉妙。

上阕直接从西楼秋夜的一点残灯写起。“欲尽时”点明在这夜深人静时分。“乍凉秋气满屏帏”的“满”与“欲尽时”的“尽”相对应,更能写出主人公夜静灯残孤枕难眠秋凉人心的真实感受。开篇两句描述了居所的客观环境,又渲染了人物的主观心境,两者合一。空间由室内推移至室外,“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这是化用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梧桐夜雨点点滴滴声不断,秋雨声声更增添了心头的凉意、别离的伤痛。因此,作者方点出“别离”相思的主题,也补充交代了秋凉似水的真正原因,为下阕内容的过渡蓄势。

下阕从忆昔起笔,重在抒发愁恨别离。“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想想当年,两人在宝琴的伴奏下,在拨炉焚香的温馨里轻声同唱《鹧鸪词》,心情多么欢畅甜美。《鹧鸪词》表达爱恋之意的歌曲,鹧鸪双飞双栖,故以之相喻。重温往日旧梦本是为了驱逐秋夜寒凉,慰藉心头孤寂,不料“如今风雨西楼夜”,笔锋一转,时空瞬间转换,才回想起往日的欢聚,又被拉回到冷酷的现实中,同时又将“那时”的聚首欢娱与“如今”的形单影只加以强烈的对比,使人不得不怅叹往日的欢情已逝,往昔的“清歌”也只能成为心头余音袅袅的回响了。“不听清歌也泪垂”,自别后,处在这满耳是雨打残叶的秋声的西楼秋夜,不用听那《鹧鸪词》的歌曲,也多少回黯然神伤,泪如下雨。

踏莎行

周紫芝

情似游丝[1],人如飞絮[2],泪珠阁定空相觑[3]。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注释】

[1]游丝:空中飘浮的细细的丝。[2]飞絮:春天的杨花柳絮。[3]阁定:长时间地存在。相觑:相互注视。

【鉴赏】

本首是一首别情词,上阕写分手时的难以割舍,下阕写分手后的愁情无限。开篇首先从情入手,直接以两个比喻写别离时的心态:“情似游丝,人如飞絮”,并以“飞絮”点出季节。“游丝”既写出情感缠绵的特征,又以其轻细极言两人承受的离情已到极点,人物心中的离愁深重由此可见一斑。“飞絮”形容人漂泊不定的踪迹,也暗示人生的聚散无常。如果两句比喻是概括地融情人景,“泪珠阁定”句则是别离情态的特写定格,写景由动到静。泪珠盈满眼眶,两人默默无语,空白相对。“定”有长久停留的意思,说明悲哀深重。“空”写出两情不忍分离,但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下句紧扣“空”字又将镜头推远,写“一溪烟柳万丝垂”的空明澄澈之景。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所以作者想借万条垂拂的柳丝将远去的兰舟拴住。这想象不乏天真,然而即景生情中却包含着无尽的失望和惆怅。

下阕写游子远去之后送行者的凄凉情怀。先写所见:“雁过斜阳,草迷烟渚”。“斜阳”点出特定的时间,暗示游子离去之后,送行者驻足岸边的时间很长。傍晚的夕阳里大雁呜叫着远去,不知究竟去到何方;苍茫的暮色里青草的凄迷使江上洲渚一片黯淡,不知雁落何方。这担忧其实是对游子今夜在何处的牵挂。景色由“烟柳万丝”的开阔明朗一变而为凄清苍凉,情景交融地衬托出送别者不堪离愁的心境。同时这寓情于景的一笔使后面“如今已是愁无数”的直接抒情来得更自然、真切、深沉。送行者被苍茫的愁思所困,愁情难遣已极,所以明天的事只能暂且不管,今夜漫漫长夜如何捱过已够让人心烦了。本词结构精妙。不仅写景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而且寓情于景,情与景在上下阕中也各有不同的错综安排,先由情到景,再由景到情。过渡时由景来连接,收尾时侧重抒情,由写愁“无数”的广到写愁“无法”的深,变化多端,妙不可言。

赵佶(1082-1135)北宋著名的昏君(宋徽宗),崇尚奢华,重用奸臣蔡京、童贯等人,横征暴敛,大兴土木,修建华丽宫院。1125年禅位于太子赵桓,号钦宗,他自封为太上皇。因徽宗崇信道教,钦宗尊其为教主道明皇帝。1127年(靖康二年)同钦宗一起为金兵所虏,囚死于五国城(今吉林宁安县附近,一说黑龙江依兰县内),史称“靖康耻”。宋徽宗虽然政治上昏庸无能,但在书画和诗词方面却有过人之处,造诣很深。《全宋词》收其词十二首。《疆村丛书》辑有《徽宗词》一卷。

宴山亭北行见杏花赵佶

裁剪冰绡[1],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2]。新样靓妆[3],艳溢香融[4],羞杀蕊珠宫女[5]。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6],者双燕[7],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8],和梦也新来不做[9]。

【注释】

[1]冰绡:洁白的丝绸。绡,生丝织成的绸子。唐人王勃《七夕赋》有“引鸳杼兮割冰绡”句。[2]著:涂抹。匀注:均匀点染。[3]靓妆:粉黛妆饰,即艳丽的妆饰。汉代司马相如《上林赋》有“靓妆刻饰”句。[4]艳溢香融:光艳四射,香气散发。[5]蕊珠宫:道家传说中的“天上宫阙”,在上清宫中,为得道仙人住所。[6]凭寄:这里有烦请传寄之意。凭,靠什么。[7]者:同“这”。[8]无据:无所依靠。[9]和:连。

【鉴赏】

本词一题为“北行见杏花”,当宋徽宗父子为金人所俘掳途中,诗人触景生情,感时伤怀所写。作品凄婉哀怨,充分传达出抒情主人公作为一国之君不幸沦为囚徒的痛苦。古人多将本词与南唐后主李煜的那些幽恨凄绝的作品相较并论。作品中“天遥地远”和“和梦也新来不做”的句子所抒发的愁绪与后主“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感慨一脉相承,古称绝句。

上阕即景生情,抒写杏花的盛开和凋零。开头以两个恰切的譬喻状写杏花冷艳的色彩质感。“冰绡”、“胭脂”与“轻叠”、“淡著”搭配,传神描述出杏花的特别之美。第二句以拟人手法,写出杏花的美丽程度:“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杏花的神韵、气质生动凸现。通常喻人美貌,曰“羞花闭月”、“沉鱼落雁”。此处以“羞杀蕊珠宫女”状来写杏花之美,别致奇艳。作品构思的奇艳之处在接下来的两个句子得以实现。第三句,诗人情绪转变,从对杏花的赞叹一变而为对杏花命运的哀叹:本身已极易凋零,再加上“无情风雨”的击打与摧残。自然而然地,作者融情于景,达到物我无间的抒情境界:愁苦、凄凉,既为杏花更为作者自己。上阕末句既是对杏花感情的升华,也是下阕抒发去国之痛的铺垫与过渡。

下阕层层深入抒写离别愁恨。作者不幸离开故国,别怨无数,却无法寄托和传达。燕虽南飞,却不懂人心。身陷囹圄,故国故宫连过去一切美好的离自己已是越来越远——“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直如后主词句所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只剩下梦中思念与怀想,甚至渺茫得“梦也新来不做”,痛得麻木了,这是何等的凄绝哀伤!

廖世美生平事迹不详,约北宋末南宋初人。黄昇《花庵词选》录他的词两首。

烛影摇红

廖世美

题安陆浮云楼[1]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登览最关情[2],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栏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楚[3]。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4]。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注释】

[1]安陆:今湖北安陆县。[2]紫薇:这里指诗人杜牧。他曾为中书舍人,唐代中书省又称紫薇省。[3]平楚:登高望远,大树林处树梢齐平,称平楚。也可代指平坦的原野。[4]“晚霁波声带雨”三句:化用韦应物诗“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鉴赏】

本首词通过春日晚景的描述,抒发离别相思之情。上阕写春日登楼的所望所感。首二句是环境描述。春天季节,薄雾茫茫之中,华丽的浮云楼高耸入云。这里,“云渚”是指云端的意思。三、四句写诗人登高怀远,往事历历,相思之情不能自已:想当年杜牧曾到此楼登临,面对眼前的景物,大发感慨,写下了不少动人的诗篇。下面几句紧承上句,隐括杜牧诗句中的用语,诸如:朱栏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等,但词情熨帖,不着痕迹。日暮时分,眼前的景象令人相思惆怅,记得那时与朋友依栏共叙,多么惬意。如今朋友一去无音讯,望断天涯也难有消息。别愁之情,就像那无穷的岸柳、纷纷飘扬的柳絮一样纷乱,萦绕在心头。这几句,情境交融,过去与现在交织,极力渲染出离别愁绪的心情。

下阕写眼前景色。首二句将上阕的回忆收回至眼前,节气催绕着光阴流转。往日楼下的河水,如今不知流向哪里才停?比喻过去的美好时光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断肠何必更残阳”二句精彩地描述出暮春时节、黄昏时分,极目远望的凄迷景色。夕阳西下已令人断肠伤魂,而看见宽阔的原野无边无际,更让人极为伤心,衬托无限怅惘的心情,将前面时过境迁、岁月匆匆的感叹更进一层。“晚霁波声带雨”三句化用韦应物诗“野渡无人舟自横”诗意,是说晚来天气初晴,水波声中好像还带着雨声。江上静悄无声息,只有一条小舟,在野外的渡口处静静地停放着。这句话突出地给人以一种孤独、愁闷的感觉。末三句“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以景抒情,描述出一幅凄凉、旷远的意境:江边远处山峰静立,绿洲延伸至很远很远,烟雾笼罩着参差的柳树。本词写景融情,古今叠映,工巧自然,意境幽美,词雅情深。特别是本首词化炼前人诗意,熨帖自然,不见痕迹,巧妙适当,使作品增色不少。

李清照(1084-?)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她出生于一个文学气氛十分浓厚的士大夫家庭,其父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李格非,自幼受到熏陶,培养了她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青年时代,作者与丈夫赵明诚过着宁静闲适的书斋生活,其词作多限于离情别绪、闺中生活、写景咏物,风格清丽俊朗。靖康之难后,作者夫妇南下、不久赵明诚染疾病逝。从此,李清照漂泊在杭州、金华一带,在落寞中度过了悲苦孤独的晚年。国破家亡,丧夫寡居,强烈的身世感使作者的创作发生了深刻变化,写出了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风格沉郁凄凉。李清照是宋代知名的女作家,她兼擅诗、词、文,而词的成就最大,在词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著有《漱玉词》。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1],起来慵整纤纤手[2]。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3]。和羞走[4],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释】

[1]蹴(cù):踩,踏。[2]慵(yōng)整:懒得动。

[3]袜划(chǎn):穿着袜子走路。溜:溜走,滑落。[4]和:含。走:跑,快走。

同类推荐
  • 短笛

    短笛

    诗,是大自然的夜明珠,而语言文字只是夜幕,好让它更能显现出……
  • 雨巷:戴望舒作品精选

    雨巷:戴望舒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不过如此

    我们认为一个对于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应该可以有一种态度,一种不必客气的态度。谁都想好好的活着的,这是人情。怎么样才算活得好好的呢?那就各人各说了。我们几个人之间有了下列相当的了解,于是说到“吾庐。”一是自爱,我们站在爱人的立场上,有爱自己的理由。二是和平,至少要在我们之间,这不是一个梦。三是前进,惟前进才有生命,要扩展生命,惟有更前进。四是闲话,“勤靡余暇心有常闲”之谓。在此,我们将不为一切所吞没……
  • 拉美西斯五部曲1:光明之子

    拉美西斯五部曲1:光明之子

    《光明之子》:虽然已建立了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王国,但命运却不允许埃及的法老王塞提长命百岁,他必须从子嗣——狡猾奸诈的长子谢纳和热情洋溢的幼子拉美西斯之中,选出下一任的埃及法老。塞提利用无数的考验和致人于死地的陷阱,启蒙拉美西斯明白神所赋予的重任。但是拉美西斯逃得过他哥哥谢纳的阴谋陷害吗?在多情的伊瑟和神秘的妮菲塔莉之间,他该如何抉择?他的同窗好友:御蛇巫师赛达武、书记员亚梅尼、希伯来人摩西、外交官亚夏,又是如何帮他克服众多阻碍的?
  • 深歌与谣曲

    深歌与谣曲

    费德里戈·加西亚·洛尔卡,20世纪最伟大的西班牙诗人、“二七年一代”诗人群体的代表人物。他将诗同西班牙民间歌谣创造性地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诗体:节奏形式多样,词句形象丰富,民间色彩浓郁,易于吟唱,显示出超凡的诗艺。他的诗歌作品对世界诗坛产生了巨大影响。洛尔卡的诗歌创作分为三个时期。《深歌》、《组歌》、《歌集》和《吉卜赛谣曲集》是其第一个创作时期的代表作品。本书选取诗人创作前期的代表作,包括《诗集》、《深歌》、《歌集》、《吉卜赛谣曲集》等。
热门推荐
  • 黑夜将逝黎明未至

    黑夜将逝黎明未至

    幻若虚梦,璀璨如星。即便是梦,即便一切皆是幻想,那也很美。那个梦里有友情、亲情和爱情,有与好朋友和爱人一起并肩作战的情景……
  • 应鹤血枪

    应鹤血枪

    朝廷侯爷颜鹤子,宫中摄政王顾临申,江湖第一离书葛,腹黑师弟锦不回。“我发誓,你给我的那十万两黄金我真的花完了。”“王爷倒是有好的兴致,就怕在下扰乱了王爷。那罪过可就大了。”“本公子就喜欢你这般潇洒之人。来日把酒言欢。”“师弟,师哥我也才学了一些杂碎,微乎其微,不如你找师父问问,可不可以把秘籍三道传授给你,你再偷偷教我。”
  • 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构图用笔,都有鲜明的个性。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画坛上的创新潮流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南洋国商(下)

    南洋国商(下)

    清末明初,风云际会,华夏之国却在风云中飘摇不定。站在历史的乱潮之中,尹正纲——这位“猪仔”的后代,该何去何从?丛林、土著、会党、奸商、恶霸……一个个生死难关。爱情、亲情、友情,成了他一飞冲天之前最好的磨炼。于是,勾心斗角的商战之中,他杀伐决断、运筹帷幄,于那一段沉郁暗淡的历史中,留下光彩绝伦的一笔。本书通过爱国华商尹正纲的传奇经历,再现了继闯关东、走西口之后,被称为规模最为壮观、生存环境最为恶劣、对当今国际政治格局影响最大的“下南洋”的这段历史,讲述了下南洋的一代人自强不息、拼搏奋斗的坎坷之路,也充分展示其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
  • 山南人境

    山南人境

    “山南人境”,借用陶渊明先生诗句“悠然见南山”和“结庐在人境”为名。全书文如其名,自然怡淡。没有波澜壮阔的大时代的洪流,只有柴米油盐的小人物的人心俗情。在被称为分水岭的江淮丘陵有个叫“山南”的小镇,小镇生活着这么一些普普通通的众生,他(她)的日常生活、家长里短、喜怒哀乐,构成了这几十篇故事。这几十篇故事分为两辑,分别以“男人们”和“女人们”为名。故事不新奇,少曲折,尚显平淡、平凡,然而在作者直率朴实的文字下极具可读性,男人和女人的故事交替上演,延续不绝,心结万千,变景昭新。全文不加雕琢,充满生活况味。山南镇是有韵味的,山南的男人和女人也是有韵味的。
  • 告密者

    告密者

    小说《告密者》是“福建小说新干将”鸿琳继《梨城叛徒》《寻找慈恩塔》之后,为他的“梨城系列”新添的第三朵“梨花”——梨城盛产梨花吗?三部小说均以抗战为背景,以一个知识分子——地方志编纂者——的眼光重新审视那段历史中的人和事儿:《梨城叛徒》企图为“叛徒”正名;《寻找慈恩塔》探寻地下工作者保守秘密的原因;最新的《告密者》呢?
  • 富足一生的资本

    富足一生的资本

    《富足一生的资本》是马登励志教育系列图书之一,在马登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列举了一些成功人士的经典案例,从自身体会出发,由细节入手,从个人素质、生活习惯、生存环境、生活观念等方面探讨了一个人成功所要具备的资本。这本书是渴望成功的年轻人的灯塔,指引着这些年轻人向着成功的方向远航。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第二种生存:学习动物的生存智慧

    第二种生存:学习动物的生存智慧

    作者通过本书告诫人们:从动物的生存哲学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东西,例如团结合作、忠心耿耿,以及应变能力。人生,正由于起伏跌宕、迂回曲折才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