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01200000013

第13章 夏季之节气(2)

据考证,汉代以前属月令时代,人们重视自然节气的时间点。汉代时,夏季的主要节俗都集中在夏至。这与夏至日处于阴阳相接点有很大关系,《礼记·月令》载:“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掩身。”在“阴阳争,死生分”的紧要关头,人们守静养本分,以避暑毒,甚至将夏至所在的农历五月视为“恶五月”,并试图通过种种祭祀和禁忌等来降低“恶气”对人的不良影响。南方一些地区在夏至日会举行飞舟竞渡等活动来面对这一阴阳交锋的时刻。魏晋六朝时期,夏至节俗逐渐转入五月五端午节名下,其节日地位也逐渐被后者取代。后世人们对夏至节的传承,以其自然时令特点为重。

夏至节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已进入梅雨季,正是农作物病虫害的高发季节。为防虫害,人们于夏至日依俗燃菊灰撒田间,《荆楚岁时记·夏至》载:“取菊为灰,以止小麦蚕。”浙江、广东等地则进入作物收割期。浙江金华地区有在夏至节祭祀土地神田公、田婆以祈丰收的习俗,而绍兴地区则有于夏至日“做夏至”习俗,即于新麦收割后,敬祭祖先、吃面尝新习俗。广东一些地区则要举行开镰节,即在开镰收割前一天晚上,每家带着面饼、茶酒等,到广场上跳禾楼舞。请一位禾娘站在桌子上拜神、唱歌,桌下一名男子伴唱,祈求夏收。

夏忙之余,人们的衣食起居等仍沿袭立夏时习惯,以消夏避暑毒为主。《辽史·礼志》载:“夏至之日俗谓之’朝节‘,妇人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送。”彩扇和香囊是做驱热、除汗臭之用。常见的防暑用具还有凉席、竹枕、阳伞等。为防消瘦,亦如立夏时节吃冷食,进“补食”。民国时期胡朴安在《中华全国风俗志·仪征岁时记》中载:“夏至节,人家研豌豆粉,拌蔗霜为糕,馈遗亲戚,杂以桃杏花红各果品,谓食之不疰夏。”“疰夏”与前面所说的“苦夏”含义相近,大致为受炎热之苦而至的形容消瘦之相。我国许多地区都流传“冬至馄饨夏至面”说法,“面”主要指面条,各地吃法不同,辽宁、山东等地以吃凉面条为多,俗称过水面。而在广东地区则有夏至日吃狗肉的习俗,当地有“夏至狗,没啶走”的俗语,“没啶走”即指狗无处藏身。

古人还以夏至这一重要的时令关节点为参照,确定“数九”和“三伏天”的时间划分。“数九”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分别从冬至日和夏至日开始算起,以九天为一个单位,共九个或十个“九”数尽。“三伏天”也称“伏日”,分别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初伏,第四个庚日进入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开始。三伏天共有三十天或四十天两个时间长度。初伏和末伏都为十天;中伏长短则与夏至后逢庚日的早晚有关:若早逢庚日,夏至与立秋之间有五个庚日时中伏为二十天;若晚逢庚日,夏至与立秋之间有四个庚日时中伏为十天。

节气(交节日夏九九歌(入九日)三伏

夏至(6月21日——22日)小暑(7月6日——8日)大暑(7月22日——24日)立秋(8月7日——9日)处暑(8月22日——24日)白露(9月7日——9日)一九(6月21日-22日)二九(6月30日-7月1日)三九(7月9日-10日)四九(7月18日-19日)五九(7月27日-28日)六九(8月5日-6日)七九(8月14日-15日)八九(8月23日-24日)九九(9月1日-2日)一九和二九扇子拿出篓三九二十七汗水溻了衣四九三十六房顶晒个透五九四十五乘凉莫入屋六九五十四早晚凉丝丝七九六十三夹被替被单八九七十二盖上薄棉被九九八十一准备过冬衣【头(初)伏二(中)伏三(末)伏】

古代典籍中对这两个时间段的相关歌谣和习俗有过很多记述,现如今民间还有很多口传作品流传。上表对夏至等节气、“夏九九”和“三伏”的时间关联等做了大致对应,从表中可知,“夏九九”和“三伏”都以夏季为主,但也都延长至秋季。其中的“九九歌”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流行的一个版本,反映了该地区人们对气候的身体感受与顺应对策。从夏至期间“一九和二九,扇子拿出篓”的摇扇消夏起,逐渐过渡到立秋前后“早晚凉丝丝”的微凉感受,结束于“盖上薄棉被”“准备过冬衣”的备冬阶段。这种化整为零的方法不仅清楚地记述了各“九”的气温变化,还能够有效地消解对漫长夏日难挨的等“苦夏”心态。人们在数九念说中,送走炎炎夏日,迎来秋爽。另一个时间表示法“伏日”,基本上开始于夏至的下一个节气小暑,并连接了几个节气,在后面相应的节气里再做介绍。

4.小暑和大暑

小暑和大暑是夏季里最后两个节气。公历7月6日-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交节;半个月以后的7月22日-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的记载,其中的“小”和“大”指的是小暑和大暑两个节气,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对这两个节气里热的程度的描述。“三伏”中的初伏和中伏与之大体相应。到底有多热,可从对应的数九歌中感受-二:“三九二十七,汗水溻了衣;四九三十六,房顶晒个透;五九四十五,乘凉莫入屋。”

小暑时节继续夏季气温走高的趋势,天气开始炎热,进入盛夏酷暑阶段,但还没到最热。此时节的物候为:

“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壁;三候鹰乃学习。”从小暑开始,进入伏天,风为热风,地面温度也升高,蟋蟀和老鹰因难耐地面热度,而就高处觅清凉。小暑期间,我国南北各地都处于高温期,但雨水分布不一。华北和东北地区都进入多雨季节,雨水多的有“小暑大暑,灌死老鼠”之势;江淮流域即将结束梅雨季,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总体上看,北方需防涝,南方要抗旱。农事活动也以田间管理为主,“入了伏,手不离锄”。东北和西北等少数地区正值小麦成熟期,要提早收割,争取做到“麦不见伏,伏不见麦”,以免伏天雨多影响收获。大暑期间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这期间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也最快。“六月不热,五谷不结”“伏天热得狠,丰收才有准”,说的都是暑天高温对田间作物的促生作用。这期间的物候依次为:“一候腐草为蠲;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经过前期高温和雨水的持续积累,大暑到来时,蠲虫在腐草中卵化而生;土地潮湿,空气开始变得闷热;到后期,时有大雨出现。这一时期,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风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种植双季稻的地区要及时抢收早稻,俗语说:“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适时收割,不仅可减少后期“大雨时行”时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而且可适时栽插晚稻,保证晚稻有足够的生长期。此时处于生长期的作物正需要大量水分,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的形容。暑期伏天,人体消耗也大,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都需预防中暑等暑气伤害。清李渔《闲情偶寄》中言:“一岁难过之关惟有三伏,精神之耗,疾病之生,死亡之至,皆由于此。”各地都有许多夏令食品和防暑办法。早在三国魏时,六月伏日即有家家作汤饼之俗,谓食之可避除疾患。宋《梦粱录·六月》载:“六月季夏,正当三伏炎暑之时,内殿朝参之际,命翰林司供给冰雪……以解暑气。”清《清嘉录·六月·三伏天》记载了苏州地区三伏天用凉食、凉品消夏的情形:“好施者,于门首普送药饵,广结茶缘。街坊叫卖凉粉、鲜果、瓜藕、芥辣索粉,皆爽口之物。什物则有蕉扇、苎巾、麻布、蒲鞋、草席、竹席、竹夫人、藤枕之类,沿门担供不绝。……茶坊以金银花、菊花点汤,谓之双花。”北京地区入伏的节令食品为“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山东招远地区入伏吃水饺,胶东东部吃面条,还有些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人们通过这些吃与用的努力,希望能身体健、精神足地度过暑天,以免“苦夏”。

同类推荐
  • 文化民生论

    文化民生论

    本书围绕文化民生主题,梳理现代汉语文化精神内涵,辨识纷乱的文化现象中对于文化的种种错觉和误解,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撑提出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难题及其解决路径。全书分为“文化精神论”、“决策咨询篇”、“生活体验说”和“人文随笔录”四个部分,辑录作者近年来参与上海市及部分区县一些重大文化咨询调研的方案策划和经验体会,尤其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剖解社区文化民生建设中的是非与得失努力寻求现代化从作为奋斗目标,到只能作为一种方式手段的转换轨迹,积极思考如何实现国家有主张、人民有尊严的文化民生理想。本书融理论辨析于案例分析,接地气,讲人话,文字鲜活生动,理论性、可读性、操作性兼备。
  • 子曰论语(套装共2册)

    子曰论语(套装共2册)

    《子曰论语》所阐述的《论语》有别于程朱以来的旧批注。《子曰论语》作者许仁图先生为清朝礼亲王代善裔孙、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亲传弟子之一。爱新觉罗·毓鋆说:“一个人至少要读懂一本书。”《论语》就是其中之一。爱新觉罗·毓鋆在台湾成立私塾,教学六十年,训诲学生要学会造就苍生,读古文要用古人的智慧来启发自己的智慧。许仁图先生遵师命,用笔代读,完成《子曰论语》。《子曰论语》解读的是孔子所说的《论语》,也是毓老所教导的《论语》。书名“子曰”,是“孔子曰”,是“毓老曰”,也是“作者曰”(即文中自称“小子曰”是也)。
  • 哈佛之道

    哈佛之道

    仲秋,赏叶的时节,美国东部新英格兰的红叶据说是最壮观的。好大的一片美丽!色彩的海洋,树叶的大潮,不动声色但却义无返顾地蔓延伸展,向南,向南!从加拿大的南端,跨过白山,分分秒秒都在行进、占领,行迹所至便毫无商量从从容容地涂染出一片绚烂的金黄,它就这样夸张地展示妩媚和美丽,倾倒无数游人。这片红叶潮席卷翻飞铺天盖地,漫过麻州,来到康桥,来到了查尔斯河畔,来到了哈佛。秋叶之美,贵在成熟。三百五十余岁的哈佛,红叶点缀在层层幛幛的古老校舍中,写意了成熟的另一种美感。宁静、庄严、深沉、厚重,且又充满人气。十月金秋,十月哈佛,醉人的时节,醉心的学府。
  • 拓荒者的足迹:中国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十年路径与政策回顾

    拓荒者的足迹:中国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十年路径与政策回顾

    文化蓝皮书(产业)的10年堪称是“凿空”和“破壁”的拓荒之旅。作为文化蓝皮书(产业)的主编,本书作者亲历了中国文化产业从萌芽到现在的生机蓬勃、飞速发展,10年来,亲手撰写每年度蓝皮书的总报告,从长时段、全球视野俯瞰中国文化产业在历史、在世界的位置,他提出的政策建言屡屡为中央决策层采纳。中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的出生成长轨迹,在文化蓝皮书10年的总报告中,如此鲜明地呈现。10年,沉甸甸的脚步、艰难的转型、从最初“还处在转型过程中、总体图景相当破碎、发展前景却非常远大的产业”(首部文化产业蓝皮书总报告语),到“我们相信,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中国的文化产业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必将创造新的奇迹”(第十部总报告语),本书真实呈现了中国文化产业10年发展现场。
  • 古教遗珠 光彩夺目

    古教遗珠 光彩夺目

    玉树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茫茫昆仑山、巍峨唐古拉、雄奇巴颜喀拉山,苍山雪峰,环绕周边;滔滔通天河、蜿蜒澜沧江,汹涌澎湃,自北南流,哺育大地。境内地域辽阔,草场广袤,山原起伏,地形复杂,江河纵横,资源丰富;雄伟的雪山,美丽的河流,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织成五彩斑斓的自然风光图画;尤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文化,散射出夺目的光彩,是全省最具典型性的地方。纵览玉树地区的藏传佛教,主要有以下一些最为突出的特色。玉树地区是青海藏传佛教传播最早、保持古风最多、教派最全的地区。
热门推荐
  • 十四夜间:沈从文小说

    十四夜间:沈从文小说

    收录沈从文小说代表作14篇,既有名作如《边城》《萧萧》《龙朱》,也有相对少见,但艺术成就同样高妙的《炉边》《静》《山鬼》等。完整构建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一座蒙昧又纯真的城,一个永世供人们逃遁的温柔乡、现代意义上的桃花源。
  • 行星撞地球的传说(自然瞭望书坊)

    行星撞地球的传说(自然瞭望书坊)

    人类是宇宙演化的杰作,宇宙是神秘莫测的存在。当宇宙的精灵与莫测的神秘结合在一起时,便碰撞出无数精彩的篇章。人类对宇宙的解读和探秘跨越了千年,宇宙的面貌也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类面前。
  • 嘘,小声点

    嘘,小声点

    嘘,小声点,这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以下一切语言都必须保密再保密:见过高中女生女扮男装混进帅哥云集的男校里,但你见过一个高中女生打扮成男老师在贵族男校里代课三个月吗?
  • 天人法相

    天人法相

    十年萧条伤往事,一杯清酒葬华年。一个少年的修真之旅。
  • 冰淇淋的眼泪(闪小说感恩篇)

    冰淇淋的眼泪(闪小说感恩篇)

    本套书精选3000余篇闪小说,所有篇目均在国内公开报刊发表过。每篇都有独到的思想性,画面感强,适合改编手机短信小说。这些闪小说除了通过故事的演绎让读者了解这些闪小说的可感和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外,特别对广大初高中生读者的心灵是一次很好的洗涤。
  • 知足常乐:人们忘了放下也是一种幸福

    知足常乐:人们忘了放下也是一种幸福

    本书主要内容简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幸福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一个成熟的人应该自己掌握幸福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自己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这样的人就是知足的人,就是能放下一切无谓的烦恼的人。
  • 一眸良人上心尖

    一眸良人上心尖

    一场雷雨,我奇怪的穿越到了历史书上的辰朝时代。四国分立,暗流涌动,杀机四伏。不料,竟然附身在了自己的历史偶像——令枫玘身上。还结识偶像的上司——瑾贤王秋竟络,遇见了偶像的狂热粉丝。一个机遇,发现自己就是偶像遗失的主魂。凭借两世的记忆,在这个时代,组团带队打BOSS,单枪匹马挑喽啰,风风火火闯九州。有时想把偷懒的史官拖出来打一通,但好在有惊无险,躲过了暗箭难防,逃过了背后一刀。嫁给上司,以为风平浪静度余生,岂料怀胎十月上场打怪。在金鼓连天的战场,生下了龙凤胎,幸得有惊无险,否则上司相公,可要劈了未来的皇上滴!!!就是这样,我的人生总是好坏参半,在我觉得运气背到极点,可又逆袭到顶峰。顶级吃货,情商极低×宠妻成瘾,日常吃醋。1.历史背景纯属虚构,切勿带入。2.男强女强,1v1,HE。3.踩文可以切勿人身攻击。4.前奏铺垫较长,望请耐心观看。
  • 二十几岁男人的资本

    二十几岁男人的资本

    本书针对二十几岁男人的年龄特点,告诉那些二十几岁的男人一定要抓住人生的这一转折点,抓住二十几岁年轻资本,及早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自如地应付社会中的各种不可预知的问题和困难,不虚度自己的青春年华,为自己以后的人生早做安排。
  • 凤帝九倾

    凤帝九倾

    【完结精品】因一场梦境而来,因一张皇榜结缘。九皇子要成亲,娶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大夫,瞬间引起众怒,皇城哗然。公主,郡主,官家小姐,齐齐反对。皇上,太后,皇后……警告威胁,明枪暗箭齐上阵,只为阻止这桩婚事。风华绝代九殿下冷笑,“娶她,我活;不娶她,我死。”九个字,所有反对的声音一夜消失。药房中侍弄金蛇的女子云淡风轻般轻笑,带着一种俯瞰世间蝼蚁的漠然无情,“娶我?问过我的意见了?”“如果我现在问你呢?”深情的双眼锁在她面上,一把匕首抵在自己心口,“是你从地狱里救我出来,我以身相许。你若不愿,我将性命还你,再入阿鼻地狱。”“这天下,还无一人有资格娶我,更从未有人敢威胁我。”“那我嫁你,行吗?”
  • 穿越费伦游记

    穿越费伦游记

    一个穿越到异世界的故事,一个在费伦大陆的世界冒险的故事,一个对奇幻的妄想故事,一个对于我看过各种西幻小说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