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01200000002

第2章 三大传统节日(1)

1.春节

我们今天所说的春节,在口语中多被俗称为“过年”、“过大年”等,是对农历新年的称呼,古又称“元旦”“正旦”“岁首”“新年”等。采用西历纪年以后,“元旦”被挪用为西历新年的第一天,原来的农历新年则以“春节”命名,而“春节”原本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兼用两套历法,就出现了“元旦是年,春节也是年”的情况,为便于区分,人们在口语中还常常用“阳历年”和“阴历年”的直白说法,来分别称呼在短时间内先后而至的这两个“年”。按理,“阴历年”更准确的说法应该为“农历年”或“夏历年”,因为夏历本身为阴阳合历,是通过置闰方式来统合月亮和太阳的运行周期。民间习用的“阴历年”主要是针对“阳历年”而言,非学理名词。这里重点要说的“年”即是俗名又叫阴历年的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大的一个传统节日,节期长,节俗内容丰富,分布的民族和地域也都十分广泛。据查,我国有近40个民族有过春节的习俗。至于春节的节期,相对宽泛一点说,一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为年忙活,从腊八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甚至是“哩哩啦啦”拖到二月二“龙抬头”日,才算是把年彻底过完。在这一时间段里,有一系列相对突出的民俗事象依次标示出年的起承转合与习俗的博杂等,它们是腊八、小年、除夕和大年初一、正月十五等。这些节日民俗活动的次第登场,共同酝酿出的年味才浓得化不开。

年味之一主要体现在辞旧迎新的诸多仪式里,年味之二则蕴涵于“以吉求吉”和“避祟求吉”的祈福期待中。劳作终岁,必求一扬其精神。整个过年期间的习俗,体现最多的便是这种张扬的精神。

这最后一句“猪肉饺子管你造”的“造”是东北方言的记音,意指“吃”,又不同于一般的吃,可以理解为“不必斯文着讲究吃相,尽管敞开了吃”;“管你造”就是要“随你吃个够”。

小时候在东北老家,每逢腊八前后,常常听小叔子、小姑子们这样念叨着笑谑大嫂,我们小孩子听多了,记牢了,不管眼前有无大嫂,闲着,玩着,都会随口念叨出这些顺口溜来。在以“猪肉饺子”为上等美味的年月,只因为“年”的到来,就不仅仅拘泥于偶尔解解馋层面上的浅尝辄止,还完全不限量地“管你造”。对于那个年代里终年为温饱生活奔忙的家庭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实实惠惠的享受与满足。当然,被安抚“别馋”的“你”,随时都可以顺口换成大嫂之外能轻松对话、无冒犯之嫌的任何合身份之人;对说者和所有听者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指日可待的先期安慰。这期待从腊八开始,因为“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是进入年期的一个临界点。

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汉代的《风俗通义·祀典》载:“腊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祭祀先祖也。”就是说,腊是指用打猎得来的野兽做供品以祭祀先祖的行为。腊祭是我国古代的岁终大祭,曾作为朝廷大礼盛行,官民同庆。在年末岁尾之时,陈设祭品,以感谢自然神灵和先祖等一年来的恩典佑护,并祈求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能风调雨顺,人寿年丰。腊祭在酬神祀祖的同时,还具有明显的辞旧迎新意味,通常在农历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腊日的具体日期最初不固定,至南北朝时,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在腊八节,除了敬天法祖,庆丰年,辞旧迎新外,还有一个重要节俗就是送寒逐疫。时至腊日,寒气将退。为加快寒气退隐,促成阳气及时上升,自先秦以来就有岁末傩舞逐疫的习俗。“傩”即人戴着面具舞蹈以逐疫鬼的仪式。东汉时期,逐疫仪式在腊八的前一夜举行。届时,“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率领百二童子执鼓歌舞,另有神兽相协,于宫中驱疫鬼。将屋中的疫鬼驱除以后,要在门上画上神荼和郁垒两个神像守护门庭,诸鬼祟就不得入了。

近现代以来,傩舞逐疫仪式总体上呈衰微之势,但在现代仍有部分遗存,尤其在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犹盛。如今在河南濮阳等地农村还有腊八晚上擂大鼓以驱邪,除旧迎新的习俗,民间流传的“腊鼓鸣,春草生”谚语说的就是腊八节鼓舞仪式的除祟迎新功能。

逢腊八,如今最盛行的一个食俗是喝腊八粥。关于腊八粥的由来,说法不一。

其中流传较广的一种传说跟佛祖释迦牟尼相关。相传,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一位王子乔达摩·悉达多29岁时,削发出家,六年里苦于修行,后陷于饥困。幸得一牧羊女的杂粮米粥解救,他才恢复体力,在一棵菩提树下苦思静修,终于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他就是佛祖释迦牟尼。

佛教将这一天作为“佛祖成道日”来纪念,每逢腊八,各寺院都要朗诵经文,举行浴佛活动,并用精心熬制的“七宝五味粥”即腊八粥,来供奉佛祖,腊八粥因此又叫“佛粥”。供佛之后,寺院再施粥于众以扬其义。后来,于腊八日熬制腊八粥的习俗传出寺院,为民间效仿。

腊八是佛祖成道的纪念性节日,随着佛教的传入与影响,宋以来,我国的腊八节中又多了一些礼佛的神秘色彩。明清时期,敬神供佛甚至取代了原先祭祖、庆丰收和驱灾祸等节日传统,而成为腊八节的主要内容。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收的家宴等。

清代《燕京岁时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瓤、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圆,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桃仁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从中不难看出腊八粥用料的讲究与熬制的精细,亲朋之间的温情暖意也在午前送达的带有“巧思”的腊八粥中迅速升温。能在“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隆冬时节,喝上自家熬制或亲邻相送的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不仅暖胃,更暖心。以腊八粥祭神、赠友,实现人神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融通对话,这是腊八节具有的一项重要民俗功能。同时,也不忘让家禽家畜等分享一些腊八粥。

关于腊八粥的由来,另有一类较有代表性的民间传说。大意是说,早年间,有一对夫妻老来得子,孩子都长大成人了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生活,不思劳作。老两口死后,这个年轻人懒惰依旧,整天靠父母留下的粮食维持生活,没多久就坐吃山空。到了腊八这天,所有的粮食都被吃光了,从早晨一直饿到晚上,实在难以忍受,他只好把家中所有米缸和粮囤里的残余米豆等搜刮到一起,煮成一碗杂粮粥勉强充饥。这次挨饿的教训促使他痛改前非,他开始用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腊八是他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再到腊八时,他又像前一年那样用几样杂米熬粥,以自我警戒。当地人得知他转变的原委后,也纷纷效仿于腊八熬粥,提醒自己要勤俭。这样,逢腊八熬腊八粥的习俗就被流传下来。

与前面的“佛粥”传说相比,后面的传说使腊八粥少了一份神圣性,那个先懒后勤的“他”浑身散发的都是市井俗人的气味。有着类似经历的“他”,在古今中外的民间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与我们身边的某某某似乎也有几分相似。也许正是“他”的世俗与常见,易于被人接受,才使“他”在民间有如此之高的知名度,以至成为腊八粥的“形象大使”或曰“代言人”。因“他”而生的腊八粥的传说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民间喝腊八粥习俗的有效注解。传说与习俗之间,先天就存在着这种解释与被解释的关系,双方又在互相印证中同时得到了加强。在解释腊八粥的由来时,不管哪类传说,都从不同角度提供了一个“合理化”解释。当然,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对腊八粥的由来,还会有更多的传说与之相应,此不多引。

北方一些地区,有于腊八日泡制腊八蒜的习俗。把蒜瓣放到罐子里,倒入米醋,把罐口封好,放在阴凉处。约半个月左右,即可启封享用。自享外,也是送人的上佳美味。

季节更替中,腊八粥、腊八蒜的出现,也是年关临近的符号提醒。年关又是民间清算账务的“关口”,北京有句俗语,“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吃了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和欠债的都要积极想办法,为在年前了断账务而努力;债主逼债、欠债的躲债情况也时有发生。依俗,债务追讨截止于除夕,以保证有钱没钱都可以安心在家过年。出外躲债的杨白劳相信俗规,于除夕回家过年;黄世仁却犯俗大年夜上门逼债,这不合时之举加重了他的“恶”。除了年底,端午节和中秋节也是约定俗成的清账日。从鲁迅的《孔乙己》中可以看到这种习俗描述: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小年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装壶酒;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

这首很多人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民谣,同时也称得上是一份不折不扣的年底日程“忙碌表”。在我国的南北西东,都能找到这样主旨的民谣。虽说对不同的民族和地区而言,可能在具体日期和忙碌事项之间会另有对应,也许还要为别事忙碌,但这并不能从总体上影响人们忙碌状态的一致性和忙碌内容的大体相近。

“二十三,灶王爷上天”,点出了过小年的日期和习俗内容。腊月二十三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小年”,是腊八之后更逼近“大年”的一个重要节日。小年习俗的主要内容是祭灶送灶。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已有祭灶习俗,历经朝代变迁,祭灶的时间和灶神形象、身份等也都数有变化。至今日,时间上多集中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灶神的形象有一男性神、一夫二妻神,更以一夫一妻神为多,俗称“灶王爷”“灶王奶奶”。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歇后语:“灶王爷”贴腿肚子——走哪哪是家。这里的“灶王爷”之所以成为家的必要依据,有一纸灶王爷神像在,就有家在,形象地道出了灶与家的紧密关联。民以食为天,灶是加工果腹食物的专用场所,司灶之神自然为民重视。

灶神是谁?历来说法多样。有说是黄帝始做灶,死后被玉皇大帝封为灶神的。也有的传说没指名道姓,只含糊说灶神是玉帝派驻人间的一位神灵,从年初开始,负责监察每家每户的日常言行。到小年时,灶神返回天宫,向玉帝一一汇报各家情况。玉帝据此汇报斟酌奖惩,为每家下一年应得的吉凶祸福作出批示。

在山东、东北等地流传着这样一类灶王爷传说:有一个张郎,娶了个会勤俭持家的妻子丁香,家道日渐殷实。后来,张郎与海棠相好,便休了丁香,娶进海棠。丁香只好离乡他嫁。话说张郎和海棠两人开始时,靠丁香以前留下的积蓄,日子过得挺好;但海棠只会挥霍,不久他们就坐吃山空。玉帝看到张郎和海棠这种情况,很是气愤,就给张郎家发了场天火,海棠被烧死,张郎虽活下来了,但眼睛却瞎了。他只好靠乞讨活命。没想到,张郎一路行乞竟来到了他的前妻丁香家。丁香认出了张郎,并没直言挑明,而是在端给他的面条碗里放了自己的一根长头发。张郎吃面时,觉察出对方是丁香,他越想越惭愧,越想越后悔,就一头撞向灶台,死了。丁香没想到会是这结果,不久也忧郁而死。他们死后,被封为灶王爷和灶王奶奶,负责监察每家人的善恶俭奢。有些地方还把海棠也加入其中,出现了两个灶王奶奶,共祀三位灶神。

灶王爷神位多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有神龛的人家就把神像贴在神龛里供奉;没有神龛的,就直接贴在墙上。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像的上方书写“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等,更多的是“一家之主”字样,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各书“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的对联,祈求灶神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吉祥。

祭灶日期北方多在二十三日,南方以二十四日居多。时间是在晚上。祭灶时,要给灶王敬香,在神像前摆上又甜又黏的糖瓜等祭品;再备好灶王“上天”途中所需的纸马、草料等物品。烧香叩头敬献之后,就把灶王像揭下,放到纸马草料中,点燃,送灶王上天。同时,祭灶人要说一些送别祈愿的祭灶词。这些祈愿话有不同版本,基本风格是严肃和幽默兼有。北方广大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个版本:

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挎着筐,秫秸草料备停当。今天是腊月二十三。送你老人家上西天,人家好事要多说,明年下界降吉祥。

短短的几句话,就将灶王爷的身份、形象、使命等一一道出。对这“一家之主”的敬畏中有一丝调侃讨好的努力。有些祭灶词甚至是以调侃为主调,不仅要讨好,还要讨灶王的同情。湖北地区有这样的祭灶歌:

一个萝卜两棵葱,我送灶爷上天宫。你爷对着玉皇说,就说我家真是穷。多带皇粮少带灾,再带财宝下界来。多带福禄喜寿财,少带瘟病火星阳世人间来。

同类推荐
  • 成熟自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成熟自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隐遁的社会: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斗蟋(田野中国)

    隐遁的社会:文化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斗蟋(田野中国)

    作者选取在中国存在了千百年但却一直没能进入学术研究视野的斗蟋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七年多的参与式观察和持续田野调查,掌握了大量扎实的第一手资料,并以文化社会学的方法不断加深问题意识和延伸分析触角,揭示了相关群体的基本生存样态和内在行为的文化逻辑。这不仅体现了作者走近研究对象的努力和开拓研究领域的能力,更表达了作者对于学问的敬畏和追求。
  •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如果有人问:阴历和阳历是怎么来的?篮球队中为什么没有1、2、3号队员?手术服为什么是绿色的?秋天的枫叶为何会变红?为什么日食发生在初一而不是十五?为什么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是武则天吗?如果不是,那是谁?诸如此类的问题您能答得出来吗?也许您已经发现,这些都是常识性的问题,您所说的每一句话里都包含着文化。本书内容广泛,涵盖文学艺术、科举教育、官政典制、科技发明、风俗礼仪、衣食起居、节日节气、天文历法、宗教哲学、体育娱乐、医疗保健、建筑园林、考古文物、自然生物、地理景观、历史军事、政治经济等文化的各个层面,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一本生活之余的休闲书。
  • 我读:梁文道的开卷八分钟(全7册)

    我读:梁文道的开卷八分钟(全7册)

    《我读系列》基于凤凰卫视中文台《开卷八分钟》而来,该节目由学者梁文道主持,何亮亮、吕宁思、马鼎盛等主持人侧身其间。每天以八分钟时间介绍一本新书奇书,文学、历史、科学、财经、商业、宗教、人物传记等无所不包。以最有效的方式探究思想精髓,带读者进入一个个迥异奇妙的书中世界。
  • 医疗保健与传统节日

    医疗保健与传统节日

    本书介绍了古代兵勇的有关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春节的饮食与保健;元宵节的活动与饮食;清明节的习俗与疾病;端午节的医疗保健;中秋节饮食重时令等。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宝儿不乖

    穿越之宝儿不乖

    前世的上官夕一生挣扎。好不容易报了血海深仇,不料祭拜父母时天降炸弹,为了保护父母陵墓,她只好拿着炸弹滚蛋。怎料一睁眼她竟变成了一枚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小妞。罢了罢了,这娘她养了,罢了罢了,这长得帅的傻子也一起养了吧!
  • 我的余生是记忆中的你

    我的余生是记忆中的你

    那一年的相遇让我们铭记于心,辗转重逢最终还是你。感谢时光让我们相遇,感谢你融化了我冰冷的心能让我们可以相守在一起。我希望往后的日子会有你的身影。
  • 诺斯特罗莫

    诺斯特罗莫

    这部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一部政治小说杰作,美国现代文库评选的20世纪百佳英语小说将之排在第47位。小说虚构了一个南美国家科斯塔瓦那,这个国家长期处于暴政、革命和战争之中。查尔斯·古尔德拥有一座藏量丰富的银矿,他对这个国家的动荡与无处不在的腐败深恶痛绝,决定用他的财富支持当时的独裁政府,认为此举能给这个国家带来稳定。
  • 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

    在这本随笔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当下许多人早已淡忘的记忆。他没有滥用笔墨倾倒往事,而是认真梳理自己走过的路和留在路上的深浅不一的足迹,而我们,却可以藉此聆听一个时代的风声雨声。平静的叙述,丰富的情感,诗化的语言,缜密的思考,使作品别具一种魅力。
  • 对面的那扇窗

    对面的那扇窗

    原名为《窗之恋》,写作手法是模仿痞子蔡的《7-11之恋》,那时候很迷蔡智恒。文章里的故事是真实的,这是作者学生时代写的,文笔很稚嫩。
  • 爱的心愿

    爱的心愿

    汉莉艾娜幼小时父母双亡,从此在孤儿院长大。现在,她在一家医院当临时工,努力维持着生计。一天傍晚,当她在医院的庭院里抱起野猫时,不小心踩着了顾问医生,亚当·罗斯比特的脚。两人就这么相遇了,亚当·罗斯比特不知为何对汉莉艾娜有了好感。亚当白天在医院的工作结束后,晚上还在一间诊所帮忙,一天,汉莉艾娜生病了,碰巧被送进了他的诊所。亚当为汉莉艾娜诊疗并送她回家,在目睹了她拮据的生活环境后,决定为她介绍新工作。因为亚当的亲切,汉莉艾娜不由得渐渐地喜欢上了他。但是,汉莉艾娜明白富裕的名医和自己是不同世界的人,即使心里感情澎湃,她仍决心要和他划清界限……
  • 神通

    神通

    有人的修真是为了报仇,有的人修真是为了踩人,有的人修真是为了装逼,有的人修真是为了牛逼!萧南不一样!他说:“我修真主要是为了泡到师姐!”这是一个外表正直,其实内心风骚的废柴的故事!修为境界:术者、术士、术师、大术师、术王、术皇、宗师、大宗师、圣者宗师、神圣宗师{专属神通封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韩非子公开课

    韩非子公开课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直是唯物主义者研究历史所提倡的观点。对于韩非子的思想,今天的我们一方面需要了解,同时更加着重其对于现代的意义,寻找其中的积极因素,为我们所用,这才是我们研究韩非子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编辑此书的目的所在。由于时代的进步,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和现代的依法治国存在着本质差别,前者的立足点是为君王服务,重在御民和保持统治者的地位和权势,与今天保护全体人民利益的依法治国不可同日而语。从当代人的立场出发,我们当然不能接受韩非子的一系列与当今时代已经格格不入的思想,但当我们站在古人的角度时,我们依然能够理解这位思想大家的智慧所在。
  • 蜜糖青梅超甜哒

    蜜糖青梅超甜哒

    【撩炸少女心、甜宠无极限】他是安城一霸,嚣张毒舌,霸道护短,狂拽上天。只到某天,大家先是看到他牵人小姑娘的手不放,笑得一脸白痴,“姑奶奶,我错了!我跪下还不行?快点理理我!”高贵清冷的声线软了五个度的甜腻,又苏又撩,像极了某大型忠犬。画风突变,惊呆众人!程大少天不怕地不怕,唯独对一个姑娘小心翼翼,视之如命。“别让我看见你,不然见你一次,就喜欢你一次。”“你想要什么都可以,命都给你!”“你知道你像什么人吗?”“什么人?”“我的女人!”“你觉得你适合穿什么衣服?”“好看的衣服?”“不,是被我征服。”程庭鹭:你的幸福还是我自己给比较好,别人我不放心。【从校服到婚纱!初恋是你,热恋是你,往后余生皆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