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3500000091

第91章 一代名臣 帝师元老 朱轼(1)

少年聪慧一举中第

朱轼(1665—1736)字若瞻,号可亭,江西高安人。

江西人历来尊师重教,崇尚学习,而高安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宋代史学家刘恕,元代语言学家周德清,明代史学家陈邦瞻,都是高安人。朱轼就出生在高安艮溪朱村的一户姓朱的清贫人家。相传北宋元丰年间,苏轼在赴筠州看望弟弟苏辙的途中,曾经慕名游览过艮溪里,艮溪里人以大文豪苏轼曾经在此游玩为一大殊荣,于是,流经艮溪里的河,便改叫苏溪河,艮溪里的山坡,也改叫坡山。一代文豪苏东坡的偶然游历,不仅给艮溪里的山水添上一些故事,还影响了这里出生的一个在清代赫赫有名的人物——朱轼。相传朱轼少年时以苏轼为榜样,并且他把学名取为朱轼。同苏轼相似,东坡给后人留下“东坡肉”的美味,朱轼则留下了“朱公席”的佳话;苏轼修过大名鼎鼎的苏堤,而朱轼则修筑浙江海堤,疏导海河,不止造福一方人民。和苏轼一样,他也有着远大的抱负,非凡的政治才华,而不同的是,他没有苏轼的仕途上的那么多坎坷,他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位极人臣,成为“帝师元老”。

朱轼天生聪慧而又勤奋好学,在他7岁时,曾经有人以木匠锯木板为题,命他作“八股文”的“破题”。“破题”是八股文的开头部分,要为圣人立言,要提起下文,八股文立意的高下往往从“破题”就可以看出来了,因此破题的好坏直接关系文章的高下。面对这样一个有些古怪的题目,小朱轼略加思索,朗声答道:“送往迎来,其所厚者薄也。”这句“破题”一语双关,从表面上看,讲的是锯木板,锯子送过去又拉过来,厚厚的木板就锯薄了;从更深的意义上看,“破题”是说人情冷暖,随着人的地位以及其他情况发生变化,人们之间的亲疏关系也会发生变化,有的变得冷淡,有的变得亲密。这个“破题”可以说既有双关的谐趣,又有严肃深刻的内涵,更难得的是出于一个年仅7岁的学童之口,难怪朱轼族中长老听说了这件事以后,点头称赞,称小朱轼为“千里驹”

了。

聪明机敏加上刻苦学习,这匹“千里驹”终会奋蹄。

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朱轼举乡试第一。第二年,也就是康熙三十三年中进士,那是朱轼30岁时。关于朱轼中进士,还有一个故事:

朱轼上京应试,主考官看见他年纪不大,文章又写得很好,想要再试试他的才思,就以当天刮风下雨为题出了一联:

满天风雨,洒下千条万线,流去东之广,西之广,南之广,湖流两广,登岳阳楼,览五百奇峰,观山、观水、观日月,宇宙一眶。

主考官本来以为这个对子能把朱轼难住,至少也会让他想一阵子,却没想到面对这样一个颇有难度的对联,朱轼仅略一沉吟,便对道:

一个儒生,读完四书五经,中得解而元,会而元,状而元,连中三元,入翰林院,掌十八学士,为家、为国、为君王,公卿百代。

主考官听了,赞叹不已,觉得朱轼才思敏捷,对联对得十分工整不算,还很有气势,更可贵的是可以看出他抱负远大,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就欣然点中他为进士。

为官勤政为民造福

然而中了进士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出入庙堂,在皇帝身边出谋划策。中了举人进士的举子,只有很小一部分留在京师,大多数人是到各个地方担任官职,还有不少人中举之后作为候补官员,并不能马上为官。能够留在京师自然让人羡慕,而不少到外地为官的举子则感到失意。但是对于像朱轼这样的有着政治理想和政治眼光的人来说,到地方为官,是体察民情,锻炼才干的机会。

朱轼中进士以后,直接作了湖北潜江知县。在朱轼去之前,潜江风俗鄙陋,而且赋税非常繁重。朱轼到任之后,立即下令减免过重的赋税,并且倡导勤俭。朱轼特别重视风俗文化的建设。在他出任潜江知县之治始,认为教民易俗莫如圣谕十六条,为了便于宣传,他用乡民的俗语作训解,每逢初一十五,就在治内向乡民们宣讲。他崇尚儒学教育,无论在何处为官,都必强调教育的重要,总会在当地办书院。他以清廉审慎,正直不屈著名,一向严格依照律法办事,不徇私情。潜江曾经有人在殴斗中杀人,朱轼把这个案件呈报的时候,上一级的官员把案子改成故意杀人,虽然“官大一级压死人”但朱轼没有将错就错,而是和上司争论,最终还是改正了。

就这样,朱轼在地方为官十余年,多年的政绩使他的才华逐渐显露出来,他开始受到朝廷的重用。康熙四十四年,朱轼调回京师,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这样,他终于走到了封建政治的决策层。从地方官员升迁至刑部主事、郎中,既是机遇,也是更大的挑战。参与高层的决策,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政治判断力,向帝王显露出自己的政治才华。但是,另一方面,最高决策层就是政治漩涡的中心,而且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跻身最高决策层需要更高的政治技巧。多年地方为官的经历使朱轼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再加上他过人的才华,使得他得到康熙的器重。康熙四十八年,康熙派他出任督陕西学政。作为陕西学政,他的任务是倡导儒学,引导士人风气,与现在所说的思想文化教育相似,关系着国家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朱轼并不仅仅是政治家,他还是经学家、文学家。康熙推崇朱熹学说,朱轼为当时朝廷御用程朱学派的重要代表。他著有《易春秋详解》,《周礼注解》、《周易注解》,与人合编《历代名臣传》、《历代名儒传》、《历代循吏传》、《文端公集》等,至今在我国文史学术界影响甚大。因此,康熙派他到陕西引导文化还是人尽其用的。

康熙五十二年,朱轼被调回京师,擢光禄寺少卿,又做过历奉天府尹、通政使。这一时期他官职虽然屡次升迁,但毕竟还没有担当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任务,任何有一定政治经验的人都清楚,这种机会只能耐心等待,并且在等待中一定要稳稳地沉住气,否则功亏一篑。或许康熙觉得对他的考察已经差不多了,况且朱轼确实是个有用之材,而且朝廷又确实是在用人之际,所以朱轼没等多久,担当重任,一展宏图的机会就出现了。

康熙五十六年,朱轼授浙江巡抚。浙江是沿海重省,而且又是地道的鱼米之乡,经济贸易发达,做浙江巡抚,是不少人梦寐以求的美差。朱轼则把这看成是他施展治国才能,报效国家的一个绝好的舞台。上任伊始,他就把“清吏治,正风俗”作为第一要务。他曾经说“查吏莫先于奖廉惩贪,厚俗莫要于去奢崇俭。”就是说,要考察官吏,奖励廉洁奉公惩治贪污腐败最为重要;要使风俗淳厚,一定要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浪费。这正好就是浙江官吏的缺陷:因为富足,所以更容易养成奢侈浪费的习惯,而铺张浪费一旦成了通病,那么就很容易走向贪污腐败。所以整顿吏治是当务之急。朱轼并不是只提提口号,他自己带头过简朴的生活,为下属树立榜样。

他下令取消巡府衙门的额外摊派,精简巡府出入的仪仗队,不讲排场,减少财政的费用。他处理政事十分勤勉,重要的事情一定要亲自办、亲自过问,而且详细了解民情。因为他自奉廉洁,又以身作则,把境内治理得井井有条,号称通国第一。除此以外,他在任期间还治海水,修海堤,做了一件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好事。浙江是鱼米之乡,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浙江也是受海潮危害的地区,海宁一带人们饱受海患。因此,修建牢固的海堤,防止潮灾保护沿海城乡安全和海水内渗就特别重要。

朱轼反复考察地理民情,制定修堤方案。康熙

五十六年三月,他上疏请修海宁石塘,康熙帝允许了。他组织测量了需要修筑的海塘:北岸海宁老盐仓一千三百四十丈,南岸上虞夏盖山一千七百九十丈。

更可贵的是他提出了修建海堤的具体可行的办法。朱轼看到虽然历代朝廷也都修建海堤,但是因为修建得不得法,海堤多次崩塌。历代都修海堤,往往简单地在海岸浮沙上修建,花费很大的人一如朱轼为人为官一贯的严谨作风,他对弘历的要求很严,以致于雍正有时都觉得有些过头了,就对朱轼说:“教也为王,不教也为王。力、物力、财力但是效果却是潮来堤毁,百姓受灾,功夫白费。面对这种状况,朱轼决心设计建造一个真正牢固的海堤。他发现,以往修堤,最好也不过是用椿木和巨石来加固堤岸,椿木容易腐烂,腐烂之后巨石之间缝隙很大,巨石也就承受不住海潮的冲击,加之海宁地区海塘沿岸都是浮沙,用椿木和巨石来加固堤岸,根本难以保证堤岸永远牢固,要解决这个问题,他提出用水櫃法。所谓水櫃法就是用松木、杉木这些不易腐烂的木材制成大箱,装满碎石沉到海塘的底部,上面堆上巨石作为海塘大堤的堤身。并且依附着大堤,修建坡度不大的护堤坡,也是内用水櫃,外用巨石砌成,约有海堤的一半高,用来保护海堤,这样海堤就特别牢固了。所以当时人言“朱轼所修不塌”。朱轼修建海堤,在当时是利国利民的工程,他提出修建海堤的方法对后世也有借鉴意义,他修的这段海堤一直使用到1949年以后,可见其牢固程度。

当时杭州南、北两地的关税,按照惯例是由浙江巡抚监收的,这就是一个难得的“肥缺”,如果要从中渔利十分方便,朱轼却以为关口众多,查收不易,上书皇帝要求委员兼理。康熙最终还是觉得由朱轼来主持最为可靠,因此虽然最终由杭州捕盗同知监收,还是由巡抚朱轼统辖。朱轼也确实不负众望,他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巡盐御史哈尔金向商人索贿,朱轼知道后立即上疏检举,并且依法惩治贪官,没有半点“官官相护”的味道。

康熙五十九年,朱轼因政绩卓著,得到康熙皇帝的首肯,升任都察院长官,左都御史。

在康熙六十年,当时陕西、山西发生严重的旱灾,最严重的临汾从康熙五十九年三月到康熙六十年六月,连续十五个月天上没有下一滴雨,两年颗粒无收,赤地千里,饥莩载道,草根树皮都吃光了。康熙打算让朱轼去赈灾,这时正赶上朱轼的父亲去世,朱轼是一个有名的孝子,他请求回家守孝,然而康熙竟然没有允许,命他“在任守制”。朱轼慈父去世,万分悲痛,而且不能尽孝治丧,内心的痛苦不可言说,但是君命难违,只得前往山西赈灾。或许康熙认为朱轼是最让他放心的,也是最能办好这件事的人选,他没有顾及朱轼的请求,直接把他派到山西去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这在当时还引起了忠孝如何两全的争论。其年五月,康熙发帑金五十万赈山西、陕西,命朱轼、与光禄寺卿卢询分头到山西、陕西赈灾。朱轼到达山西以后,立即着手组织赈灾,他号召奖励富人、商人出资籴米救济灾民。他停收米船课税,以利粮食流通;责任地方官设厂医治患病灾民,还在赈灾放粮的同时组织灾民劳力整治漕河水道。有一些丧尽天良的贪官,给灾民的粥有的竟然像水一样稀,并且虚报赈灾用粮,在民不聊生的灾年还借机贪污。

朱轼知道之后查处亏空,严厉惩办贪官。作为杰出的政治家,朱轼的眼光并不仅仅局限于救灾,他还想到了以后防灾。他上疏康熙,建议山西建立社仓以备荒歉;并大兴水利,引泉灌田。修建社仓,开始于康熙十八年。

户部准许乡村立社仓,市镇立义仓,由村民选举出本乡之人管理,每年把新粮收进仓里,换出旧粮。春天时借贷给贫苦无食的乡民,秋收的时候再偿还,每石取息一斗,每年年底的时候由州县将数目呈详上司报部。康熙看了朱轼的上奏,说:“从前李光地以社仓具奏,朕谕言易行难。行之数年,果无成效。张伯行亦奏称社仓之益,朕令伊暂行永平地方,其有效与否,至今未奏。凡建设社仓,务须选择地方敦实之人董率其事。此人并非官吏,借出之米,还补时遣何人催纳?即丰收之年,尚难还补,何况歉岁?其初将众人米毂扣出收贮,无人看守,及米石缺空,势必令司其事者赔偿,是空将众人之米弃于无用,而司事者无故为人破产赔偿也。社仓之法,仅可小邑乡村,若由官吏施行,于民无益。今朱轼复以此为请,即令伊久住山西,鼓励试行。”康熙认为社仓想法虽然不错,但是实行起来却适得其反,朱轼是有些不识时务。但是应当指出,在发生严重旱灾的山西地区,建立社仓对安抚灾民,恢复生产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事实证明朱轼的种种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灾情,使得山西人民受益。在救灾过程中,朱轼还有意地发掘、锻炼人才。朱轼发现李卫才能超群,操守清廉,便推荐他任直隶巡道。后来李卫在雍正朝得到了重用,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

同类推荐
  • 海上骑士:尼米兹

    海上骑士:尼米兹

    本书中生动具体地描写了尼米兹的军事生涯,特别是对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美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兼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期间,组织指挥的一系列重大海战,打败曾经猖獗一时的日本联合舰队做了详尽的描述。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日两军在太平洋战场海战中的激烈争夺,以及双方的兵方部署、战略决策、指挥方式和作战经过,反映了尼米兹的作战指导和指挥艺术。
  •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叱咤风云的军事家(4)》本书分为岳飞、萨拉丁、成吉思汗等部分。
  • 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

    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

    李清照究竟为何能在文人辈出的宋朝占有一席之地?她的词究竟好在哪里?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爱情故事是否一如世人所称颂的那样完美?她又为何会在三年后另嫁他人,又在短短数月内冒天下之大不韪离婚?借助诗词路过人生,透过人生品读诗词。人物故事与诗词品鉴结合,360度无死角、全解析千古才女、一代词宗李清照的人生!
  • 逝去的风流(清末立宪精英传稿)

    逝去的风流(清末立宪精英传稿)

    本书讲述清末十年,国危民困,为平息革命声浪,立宪派人士掀起并领导了一场旨在通过和平改革,铲除专制制度,建立民主政治体制的立宪运动。投入到这一运动者,既有名不见经传的上百万草民,也有不少各界头面人物,奔赴呼号,为民请命,声势所向,掀起绝大的政治革新巨潮,甚至波及民国初年的政局。
  • 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同治、光绪以来大事记

    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同治、光绪以来大事记

    李鸿章传由梁启超在李鸿章逝世那年完成。此书一改中国旧式文体记事的写法,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来论述李鸿章的一生。李鸿章作为当时“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人”,虽然饱受争议,但梁启超在书中却直面时代大背景,对其做出了中肯的评价,且没有囿于政见和成见,而发出了“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的感慨!作为李鸿章逝世后的第一部传记,梁启超先生的这本书的价值自不待言。为使此书更生动,被更多的人阅读,特将其编译为现代文,并在书中增加了历史图片和相应的注释。此外,还增加了“李鸿章家族世系简表”为附录,使读者通过此书能更深入了解李鸿章及其家族。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八零医女太撩人

    八零医女太撩人

    【小可爱们,新书加个收藏养着吧,手中有推票,也可以给我推票,在此感恩你们支持】长官:“我救了你,你得以身相许,知道吗?”媳妇:“我知道个屁,现在虽是落后的年代,但恋爱自由。”长官:“难道现在不是恋爱自由吗?”媳妇:“自由个屁,以逼婚为由,叫自由吗?”长官:“媳妇,是你非嫁我不可,还说我逼你吗?”媳妇:“无赖,今晚你给我滚下床。”长官:“床是我的,人是你的,要人还是要床?”媳妇:“床”长官:“要床那就送人呗”媳妇:“……”
  • 法治中国(两会必读)

    法治中国(两会必读)

    改革之年谈论法治改革的重磅之作,多角度谈论中国法治问题。 本书是著名法学家季卫东最新文章结集,谈论中国法治问题与司法改革,并就司法改革如何破局给出了权威的意见。作为中国法治秩序构建的理性思考与实验,本书值得所有关心法治中国命运的人们关注。
  • 重生娇妻:老婆乖,咱们回家

    重生娇妻:老婆乖,咱们回家

    艾夭夭隐藏身份用尽手段成为邢太太,不想撞见老公与好友的好事。重生归来,她再也不会为情所困,什么狗男人,老娘不伺候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邪性总裁

    邪性总裁

    他爱她,却以恨为名,不停的伤害她。
  • Plain Tales from the Hills

    Plain Tales from the Hill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帝王遗嘱:破解皇权的更替密码

    帝王遗嘱:破解皇权的更替密码

    皇权的传递做起来相当复杂,但说起来却相当简单。我们今天就是来说这事的,因为帝制时代早已经过去,谁也没有能力再来做了。本书所选取的遗诏,皆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气的帝王的政治遗嘱。他们就是那些“围棋高手”。或是开国帝王,或是中兴之主,或是乱世枭雄,或是太平天子。而他们对自己身后江山的合理或是不合理规划,直接造成了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的发生。
  • 禅修养心

    禅修养心

    禅是达观处世的态度,禅是养心怡性的指南;禅是慈悲为怀的仁心;禅是励志修身的妙悟,禅是执着追求的精神;禅是优势生存的智慧。用禅的精华来浣洗我们的心灵,教你学会做淡定的自己。平常之人常有,而平常之心难得。反过来讲,正是因为心难平常,人才变得如此平常。常怀悲悯之心则恶念不生,人便活得踏实、平和,人才有感恩心。善与恶、爱与仇,在人心里此消彼长,你必须谨慎把持,以使佛心常驻。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是十分明显的道理。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能做些有意义的事,为后人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我们要追求的正道。珍惜生命、顺应自然,该来的终归会来,该去的终归会去。我们无法挽留,也无法驱散,平心对待,一切随缘!
  • 行动:企业绩效的唯一源泉

    行动:企业绩效的唯一源泉

    随着西方一些先进管理理念的渗透,随着中国企业家越来越热衷于搞理论“研究”,有一种危险的趋势正在席卷着整个中国经济舞台。可以说,这种趋势对一个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负面影响,是致命的。这种趋势,就是脱离了实践,片面强调管理理论,甚至于“只刮风不下雨”的管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