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4800000001

第1章 读懂中国奇迹(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飞跃性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大突破。认识和解读中国奇迹成为国际学术界时髦的研究方向,也是争议最大的问题领域,各种观点争鸣,各式解读共存。本章通过总结几位学者的观点,从大历史的角度深入剖析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合理性,并对中国经济奇迹、基础设施奇迹、人力资产的转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任何经济体制都有优势和劣势,既没有最好的,也没有最理想的,只有最适合的。中国经济奇迹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中国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政治文化的“中国之路”。

如何认识当代中国[1]

中国改革已经走过了30多年!在这个过程中,几个相互关联、相互重叠的社会转型过程组成了中国改革的宏伟图景:从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农村社会[2]向以非农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转变;从极低收入水平向中等收入水平转变;从贫困社会向总体小康社会转变;从封闭的经济和社会向一个全面开放的经济和社会转变;坚持实行政治体制改革。这些转型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简称“中国之路”。

世界上的任何大国都未曾经历过中国式的多重转型,也没有像中国一样相对成功地避免了剧烈的政治动荡、严重的社会生产力破坏、重大的社会阶层分化,以及全球一体化过程中的巨大外部冲击。纵观中国现代史,没有哪一个天下大治、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时期能持续30多年。在没有先例可循、没有国际经验可鉴、没有现成理论可用的条件下,中国本着务实主义的原则,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地驶向成功的彼岸。虽说中国的多重转型过程远未结束,也没有完全成功,但这种状态本身也是中国发展的奇妙之处。

真正地了解、深刻地认识和历史地总结中国社会多重转型的动因、历程、得失和前景,是研究现代中国的本质。然而,中国的社会变革规模巨大、内容复杂,我们对其不可能有唯一的认识或解读,很多观点甚至相互冲突。不同的学者研究中国有不同的目的、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方法,因此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有这些结论都要接受中国社会的实践检验和中国转型的历史检验。随着时间的流逝,多数论点成了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尘埃,只有极少数论点经过客观实践的检验后成为历史的真知灼见。

中国问题研究近些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学术研究浪潮,滚滚热浪中又夹杂着各种吸引人眼球的观点,如“中国威胁论”、“中国衰败论”、“中国脆弱超级大国论”等。在我看来,这些观点还局限于对中国的观察和猜测层面,它们在浪潮退后早晚会变成泥沙和尘埃。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很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中国通’的记录一向不良。”傅高义之所以做出如此犀利的结论,无非是因为绝大多数美国的“中国通”都不能够准确预测中国的未来走向。其实这并不奇怪,即使像我这样长期在内部参与规划中国改革开放,有着20多年的现代中国(国情)研究经历的学者也不敢就很多中国问题妄言预测。我常把研究现代中国比喻为读一部“天书”,因为实在很难读懂。中国的人口规模实在是太巨大了,中国的情况也太复杂了,中国的变化更是很难预测。没有人能做到“事前诸葛亮”,能做到“事后诸葛亮”就相当不错了。可以说,现代中国研究远比人们想象的难得多,也复杂得多。

毛泽东在《实践论》(1937)一文中提到:“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3]因此,仅仅做观察家是无法全面认识、深刻理解中国的,必须要深入中国社会了解与实践才行。对许多国外的研究者来说,这的确很困难。

谈及国外的中国研究,我时常想起瑞士日内瓦大学的保罗·尤瑞欧教授。我们结缘于1998年,当时他应中共中央组织部培训中心主任陈伟兰之邀,向中国地方官员介绍政治经济学和公共管理的前沿理论。对当时的外国专家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尤瑞欧教授的讲座很成功。对他而言,中国是一个十分神奇的国家,让他很着迷,令他深深向往。通过对中国的观察和了解,他渐渐萌发了读中国、写中国的想法,于是便草拟了一个写书的框架。最近几年,尤瑞欧教授常来中国访问,到访过中国的很多地方,目睹了中国的巨大变化,也在同中国学者的交流中深刻理解了各种变化产生的动因和逻辑。

以往的现代中国研究类书籍都以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不同学科或理论为分析框架,而尤瑞欧教授的书则构建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的、综合的分析框架。我们应当如何研究当代中国?用什么样的分析框架来研究?我的观点是:“不仅要看树木,也要看森林”[4];不仅看今天的中国(当今的中国),也要看昨天的中国(历史的中国),更要预见明天的中国(未来的中国);不仅要看中国自身,也要进行国际上的横向比较,从外部来看中国。

尤瑞欧教授在新任领导人如何学习前任的经验、吸取前任的教训、确立更为适宜的发展目标、制定更为可行的政策等方面,对中国领导人的政治决策逻辑进行了很务实的描写。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历届中国领导人制定的最终发展目标都是“富民强国”。如1956年毛泽东明确提出,用50年(指到2006年)、60年(指到2016年)的时间在钢铁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指美国)[5],强调“强国”目标;1979年,邓小平更强调“富民”的目标,最典型的就是“小康社会”理论[6]。每一代领导人制定的发展战略都有其进步性和合理性,也有局限性和负面作用,从而构成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新一代领导人总结学习上一代领导人的成功经验,纠正其错误,适应性地调整战略,不断创新。这在人力资本上也有继承性、传递性和渐进式的过渡,做到了下一代比上一代更聪明,学习能力更强。

中国的发展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改革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战略,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既来自对发展环境变化的调整,也来自对发展挑战的回应。反过来,进一步的社会实践既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进步性,也暴露了发展战略的历史性和局限性。例如,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以现代化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八大路线,放弃了毛泽东晚期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和创新了新的改革开放路线。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的历史遗产,包括物质资本基础、基础设施、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明显改善的健康和教育基础,以及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国际地位。1978年,邓小平适时地提出了“先富论”,1988年又正式实施加速沿海地区发展战略。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突出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但他本人并没有走入教条主义。1993年,邓小平在与他的弟弟邓垦谈话时也认识到发展主义的局限性,即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发展到一定时候就会出问题,而这些问题必须要解决。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7]尤瑞欧教授在书中分析认为,邓小平政策战略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其不平衡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乡村间的差距、难以有效执行市场机制后的消极后果,以及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等。

在江泽民时代,领导层开始适时地调整邓小平所提出的发展战略。江泽民先后提出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5,1996);保护耕地、提高防洪抗灾能力(1998)的治水战略(1999),湿地保护战略;加快长江三角洲和沿江地区发展(199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1995);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95),鼓励原始性创新(2001)。同时,江泽民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如“就业是民生之本”观念(2002)的提出等。

到了胡锦涛时代,党的领导集体针对邓小平、江泽民政策路线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进行了全面调整。这一发展战略调整至今还未完成,要到党的十九大(2017)才能基本调整完毕。由此可见,中国大约25年左右就会经历一代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

中国的“三代发展战略”主要围绕如何处理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关系。毛泽东的做法是发展国家主义,排斥市场机制,排斥私营经济参与,也排斥社会参与。邓小平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市场机制,打破国家垄断,允许私营经济参与,打破对外的自我封闭,积极引入外资,同时给社会发展以有限的空间,实现基层公民选举。江泽民进一步扩大经济改革成果,把建立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一个目标,加快了经济市场化进程,让政府职能更多地转向提供公共服务,也为社会各类组织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胡锦涛与时俱进,重新处理国家、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关系,也进一步重新整合三者。那么,如何促进中国的长治久安、政治上与社会上的持久进步,以及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我想,下面几个思路或许值得参考。

首先,中国要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各类资源的基础作用。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引入竞争,提高效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私人投资和吸引海外投资)。但直到今天,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取向还没有完成,在相当多的领域,价格还是扭曲的,不能够达到较高的效率,不能有效地激励节能,企业生产成本还很高,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利用市场机制。

其次,中国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优势,即邓小平所说的“集中力量办大事”[8]。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公共资源占世界总资源的比重要小得多,而同时又要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服务,因此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负责任的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就无法集中全社会的资源(指公共财政、公共投资、公共政策),就不能办成许多“大事”,也无法发挥大国的规模效应。中国最重要的经验就是通过民主与集中的方式做出政治决策,及时应对各种挑战与危机。

最后,发展公民社会,整合不同的利益集团。在决策过程中,包容不同的意见,平衡各种利益,处理好城乡之间利益集团的关系,为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员(农民工)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提高少数民族的发展能力,加大对他们的人力资本投资,保护不同民族的文化特性。在56个民族组成的社会中,中国要发展一个和谐的、平等的、团结的公民社会是相当困难的,我们也没有成功的案例,还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诚如尤瑞欧教授所言,中国寻求的现代化繁荣之路是一场万里长征。毛泽东早在1949年3月就指出,建立新中国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9]。1962年他提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在中国50年不行,会要100年或者更多时间。[10]他已经意识到,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的社会,实现这样的宏大目标难之又难。1987年,邓小平提出“三步走”战略设想(1980~2050),即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把中国带上了追求繁荣的万里长征。现在我们还没有完成这个长征,还处在它的中间阶段,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也更有能力来实现中国现代化万里长征的目标。

如何解读中国基础设施奇迹[11]

什么是奇迹?托马斯·达奇将奇迹定义为:“一个让人惊叹不已的事实,因为其原因深藏不露”。[12]阿兰·佩雷菲特认为,奇迹是“一个超越人们使用各种手段的自然力而产生的后果”[13]。佩雷菲特还认为,发展也是一个奇迹,人们往往对发展的奇迹知其然而不愿深究其所以然。发展的奇迹有先后之分,也可以通过传播、竞争与渗透,从一个国家转到另一个国家。在佩雷菲特看来,经济奇迹是指在那些无法预见的非自然条件下取得的神速的成功。他分析了荷兰奇迹、英国奇迹、美国奇迹和日本奇迹后,也期待中国奇迹,并表示这个奇迹即将成功[14]。

同类推荐
  • 媒体产业运营方略

    媒体产业运营方略

    本书给出了对中国传媒经济学理论框架体系的思考意见,并以此为全书的基本纲领为其后内容明确了基本的工作思路。其次,在全面梳理“媒介”概念的基础上,本书创新给出了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前提下的“媒介生成机制”研究成果,并进一步重申与强调了“信息传播服务”作为媒介最为基础之“功能”的结论。
  • 品三国 论管理

    品三国 论管理

    《三国演义》的故事精彩绝伦,家喻户晓,至今仍为读者津津乐道。它的影响极其广泛,各个领域的从业人员都在研究与借鉴暗藏其中的处世智慧。《三国演义》涵盖了几乎所有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学家们也试图从中获得指点迷津的锦囊。本书的目的在于分析《三国演义》中管理失败与得法的案例,指导管理者避免犯错,让企业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振翅腾飞。
  • 攫财大亨

    攫财大亨

    本书回顾了过去150年以来美国巨富们的经济发家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政治影响和政治平衡在制造这些“攫财大亨”时,是如何维持他们的地位,又是如何控制他们的过程。作者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教授J.B.德龙一开始就提出了一堆的问题:经济能否为私人财富的迅速累积创造机会究竟意味着什么?当经济有利于制造出亿万富翁时,是表明更快的经济增长,还是更慢的经济增长?政治又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政治力量对巨富是充满敌意,还是与之携手?当人们发现政治体制非常腐败——从人民那里榨取财富,然后送给那些与政治势力关系紧密的超级富翁的联盟,这时该如何应对?
  • 个体赋能:新时代加速成长隐性逻辑

    个体赋能:新时代加速成长隐性逻辑

    你能成长得多高,成长得多快,完全取决于你对人生发展底层逻辑认知的深度与做到的程度。个体能力提升的4个底层逻辑:格局、观念、方向、方法。格局:职场上,最被信任的人从来不是能力强、工作努力的人,而是严格遵守心理契约、不违约的人。观念:“科层制”的公司组织架构瓦解后,传统爬梯子的晋升模式很容易让人遇到职场瓶颈。走“内职业发展”,持续放大你的职业价值,永远保持巨大竞争力的势能,才会拥有真正的职业自由。方向:绝大多数人对未来工作的预测,都站在过去看现在,再站在现在线性地揣测未来。但未来会怎样?谁都说不清楚,与其在“正确的”工作上搏概率,还不如先学会“正确地”工作。方法:大多数人的积累都是“堆沙堆”式的,一次次地重来。更高效的工作提升应该是“砌台阶”,将每一次的学习成果和实践经验,都系统地沉淀下来,下一次再在更高的起点上出发。个体能力放大的1个底层逻辑:人脉。人脉的根本在于你的“可交换价值”。可交换价值=个体价值x可交换系数。成功建立个体价值后,就要尽可能地放大你的可交换系数。
  • 领导激励

    领导激励

    无论你是一位驱动型领导还是一位创建型领导,本书都将帮助你成为一位更全能、更有效的领导。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激励已经逐渐成为管理者常用的管理形式,也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企业的领导者必须要懂得如何激励员工,如何去发掘员工的潜能和热情,以适当的激励方式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维持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如果你发现团队的士气不够高、业绩不够理想、执行力:不够强、员工的抱怨和牢骚不断,常有遗憾的离职和隐性的;离职发生……我们仅仅把原因归根于员工不敬业,或者心态不好,只会让这样的状况持续,或者更糟。
热门推荐
  • 淡然轩集

    淡然轩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本文讲述的是一位法国博物学家赴美参加科学考察活动后,正准备返回法国时,应邀登上一艘驱逐舰,参与驱逐盛传的海上“怪物”。然而,博物学家等人非但未能驱逐掉“怪物”,反而被“怪物”所俘获。其实,所谓的怪物,竟是一艘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潜水艇。他们虽身为俘虏,但却受到艇长尼摩的善待,只不过,为了保密的缘故,不许他们离开潜水艇。因此,博物学家一行被迫随潜水艇游历各个海洋。后来,他们几经艰险,终于逃脱,终将这一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武林壕侠传

    武林壕侠传

    中考落榜生常不易穿越到了一个武侠世界,并成为武林盟主的唯一传人。他满以为这一下他要咸鱼翻身、成为人生赢家了,谁知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切还得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零法师

    零法师

    三年前的一宗圣城之战,三年后带着八卦铜镜的少年。桂翎笑着肩负起重担,却不曾想,他面临的远远不止这些……法蓝大陆的纯正魔法之旅,“我们一起去王都放个禁咒怎么样?”。
  • 郑板桥:绝世风流

    郑板桥:绝世风流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研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 持剑争锋

    持剑争锋

    万难阻大道,以道斩万难。手握三尺青锋,屹立当世绝巅。
  • 你在亿万星辰上

    你在亿万星辰上

    她是天生的王者,脑力界人人都想挑战的绝对天才,她从出生开始便像是开了挂般,一路为王,从未有绊脚石将她绊倒,容颜绝色,身材极好,智商超神,而且男女通吃。他是天才黑客,国民男神,还是全国数一数二大公司的总裁,也是一座万年冰山,那个寒冷的气流仿佛天生的如影随形,直到她的出现,融化了这座高山冰原。“大神,你节操呢?”“它早就碎了,在遇见你的时候。”“不好意思,我不喜欢没有节操的人。”某大神闻言靠近另一只大神。“你靠近我做什么?”“捡节操拼啊,在遇见你的时候,我的节操碎在了你这里了,现在捡回来,拼个完整的给你。”
  • 希腊寓言

    希腊寓言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