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4800000001

第1章 读懂中国奇迹(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飞跃性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大突破。认识和解读中国奇迹成为国际学术界时髦的研究方向,也是争议最大的问题领域,各种观点争鸣,各式解读共存。本章通过总结几位学者的观点,从大历史的角度深入剖析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合理性,并对中国经济奇迹、基础设施奇迹、人力资产的转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任何经济体制都有优势和劣势,既没有最好的,也没有最理想的,只有最适合的。中国经济奇迹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中国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政治文化的“中国之路”。

如何认识当代中国[1]

中国改革已经走过了30多年!在这个过程中,几个相互关联、相互重叠的社会转型过程组成了中国改革的宏伟图景:从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农村社会[2]向以非农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转变;从极低收入水平向中等收入水平转变;从贫困社会向总体小康社会转变;从封闭的经济和社会向一个全面开放的经济和社会转变;坚持实行政治体制改革。这些转型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简称“中国之路”。

世界上的任何大国都未曾经历过中国式的多重转型,也没有像中国一样相对成功地避免了剧烈的政治动荡、严重的社会生产力破坏、重大的社会阶层分化,以及全球一体化过程中的巨大外部冲击。纵观中国现代史,没有哪一个天下大治、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时期能持续30多年。在没有先例可循、没有国际经验可鉴、没有现成理论可用的条件下,中国本着务实主义的原则,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地驶向成功的彼岸。虽说中国的多重转型过程远未结束,也没有完全成功,但这种状态本身也是中国发展的奇妙之处。

真正地了解、深刻地认识和历史地总结中国社会多重转型的动因、历程、得失和前景,是研究现代中国的本质。然而,中国的社会变革规模巨大、内容复杂,我们对其不可能有唯一的认识或解读,很多观点甚至相互冲突。不同的学者研究中国有不同的目的、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方法,因此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有这些结论都要接受中国社会的实践检验和中国转型的历史检验。随着时间的流逝,多数论点成了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尘埃,只有极少数论点经过客观实践的检验后成为历史的真知灼见。

中国问题研究近些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学术研究浪潮,滚滚热浪中又夹杂着各种吸引人眼球的观点,如“中国威胁论”、“中国衰败论”、“中国脆弱超级大国论”等。在我看来,这些观点还局限于对中国的观察和猜测层面,它们在浪潮退后早晚会变成泥沙和尘埃。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很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中国通’的记录一向不良。”傅高义之所以做出如此犀利的结论,无非是因为绝大多数美国的“中国通”都不能够准确预测中国的未来走向。其实这并不奇怪,即使像我这样长期在内部参与规划中国改革开放,有着20多年的现代中国(国情)研究经历的学者也不敢就很多中国问题妄言预测。我常把研究现代中国比喻为读一部“天书”,因为实在很难读懂。中国的人口规模实在是太巨大了,中国的情况也太复杂了,中国的变化更是很难预测。没有人能做到“事前诸葛亮”,能做到“事后诸葛亮”就相当不错了。可以说,现代中国研究远比人们想象的难得多,也复杂得多。

毛泽东在《实践论》(1937)一文中提到:“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3]因此,仅仅做观察家是无法全面认识、深刻理解中国的,必须要深入中国社会了解与实践才行。对许多国外的研究者来说,这的确很困难。

谈及国外的中国研究,我时常想起瑞士日内瓦大学的保罗·尤瑞欧教授。我们结缘于1998年,当时他应中共中央组织部培训中心主任陈伟兰之邀,向中国地方官员介绍政治经济学和公共管理的前沿理论。对当时的外国专家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尤瑞欧教授的讲座很成功。对他而言,中国是一个十分神奇的国家,让他很着迷,令他深深向往。通过对中国的观察和了解,他渐渐萌发了读中国、写中国的想法,于是便草拟了一个写书的框架。最近几年,尤瑞欧教授常来中国访问,到访过中国的很多地方,目睹了中国的巨大变化,也在同中国学者的交流中深刻理解了各种变化产生的动因和逻辑。

以往的现代中国研究类书籍都以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不同学科或理论为分析框架,而尤瑞欧教授的书则构建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的、综合的分析框架。我们应当如何研究当代中国?用什么样的分析框架来研究?我的观点是:“不仅要看树木,也要看森林”[4];不仅看今天的中国(当今的中国),也要看昨天的中国(历史的中国),更要预见明天的中国(未来的中国);不仅要看中国自身,也要进行国际上的横向比较,从外部来看中国。

尤瑞欧教授在新任领导人如何学习前任的经验、吸取前任的教训、确立更为适宜的发展目标、制定更为可行的政策等方面,对中国领导人的政治决策逻辑进行了很务实的描写。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历届中国领导人制定的最终发展目标都是“富民强国”。如1956年毛泽东明确提出,用50年(指到2006年)、60年(指到2016年)的时间在钢铁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指美国)[5],强调“强国”目标;1979年,邓小平更强调“富民”的目标,最典型的就是“小康社会”理论[6]。每一代领导人制定的发展战略都有其进步性和合理性,也有局限性和负面作用,从而构成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新一代领导人总结学习上一代领导人的成功经验,纠正其错误,适应性地调整战略,不断创新。这在人力资本上也有继承性、传递性和渐进式的过渡,做到了下一代比上一代更聪明,学习能力更强。

中国的发展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改革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战略,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既来自对发展环境变化的调整,也来自对发展挑战的回应。反过来,进一步的社会实践既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进步性,也暴露了发展战略的历史性和局限性。例如,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以现代化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八大路线,放弃了毛泽东晚期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和创新了新的改革开放路线。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的历史遗产,包括物质资本基础、基础设施、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明显改善的健康和教育基础,以及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国际地位。1978年,邓小平适时地提出了“先富论”,1988年又正式实施加速沿海地区发展战略。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突出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但他本人并没有走入教条主义。1993年,邓小平在与他的弟弟邓垦谈话时也认识到发展主义的局限性,即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发展到一定时候就会出问题,而这些问题必须要解决。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7]尤瑞欧教授在书中分析认为,邓小平政策战略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其不平衡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乡村间的差距、难以有效执行市场机制后的消极后果,以及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等。

在江泽民时代,领导层开始适时地调整邓小平所提出的发展战略。江泽民先后提出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5,1996);保护耕地、提高防洪抗灾能力(1998)的治水战略(1999),湿地保护战略;加快长江三角洲和沿江地区发展(199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1995);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95),鼓励原始性创新(2001)。同时,江泽民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如“就业是民生之本”观念(2002)的提出等。

到了胡锦涛时代,党的领导集体针对邓小平、江泽民政策路线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进行了全面调整。这一发展战略调整至今还未完成,要到党的十九大(2017)才能基本调整完毕。由此可见,中国大约25年左右就会经历一代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

中国的“三代发展战略”主要围绕如何处理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关系。毛泽东的做法是发展国家主义,排斥市场机制,排斥私营经济参与,也排斥社会参与。邓小平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市场机制,打破国家垄断,允许私营经济参与,打破对外的自我封闭,积极引入外资,同时给社会发展以有限的空间,实现基层公民选举。江泽民进一步扩大经济改革成果,把建立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一个目标,加快了经济市场化进程,让政府职能更多地转向提供公共服务,也为社会各类组织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胡锦涛与时俱进,重新处理国家、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关系,也进一步重新整合三者。那么,如何促进中国的长治久安、政治上与社会上的持久进步,以及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我想,下面几个思路或许值得参考。

首先,中国要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各类资源的基础作用。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引入竞争,提高效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私人投资和吸引海外投资)。但直到今天,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取向还没有完成,在相当多的领域,价格还是扭曲的,不能够达到较高的效率,不能有效地激励节能,企业生产成本还很高,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利用市场机制。

其次,中国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优势,即邓小平所说的“集中力量办大事”[8]。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公共资源占世界总资源的比重要小得多,而同时又要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服务,因此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负责任的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就无法集中全社会的资源(指公共财政、公共投资、公共政策),就不能办成许多“大事”,也无法发挥大国的规模效应。中国最重要的经验就是通过民主与集中的方式做出政治决策,及时应对各种挑战与危机。

最后,发展公民社会,整合不同的利益集团。在决策过程中,包容不同的意见,平衡各种利益,处理好城乡之间利益集团的关系,为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员(农民工)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提高少数民族的发展能力,加大对他们的人力资本投资,保护不同民族的文化特性。在56个民族组成的社会中,中国要发展一个和谐的、平等的、团结的公民社会是相当困难的,我们也没有成功的案例,还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诚如尤瑞欧教授所言,中国寻求的现代化繁荣之路是一场万里长征。毛泽东早在1949年3月就指出,建立新中国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9]。1962年他提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在中国50年不行,会要100年或者更多时间。[10]他已经意识到,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的社会,实现这样的宏大目标难之又难。1987年,邓小平提出“三步走”战略设想(1980~2050),即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把中国带上了追求繁荣的万里长征。现在我们还没有完成这个长征,还处在它的中间阶段,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也更有能力来实现中国现代化万里长征的目标。

如何解读中国基础设施奇迹[11]

什么是奇迹?托马斯·达奇将奇迹定义为:“一个让人惊叹不已的事实,因为其原因深藏不露”。[12]阿兰·佩雷菲特认为,奇迹是“一个超越人们使用各种手段的自然力而产生的后果”[13]。佩雷菲特还认为,发展也是一个奇迹,人们往往对发展的奇迹知其然而不愿深究其所以然。发展的奇迹有先后之分,也可以通过传播、竞争与渗透,从一个国家转到另一个国家。在佩雷菲特看来,经济奇迹是指在那些无法预见的非自然条件下取得的神速的成功。他分析了荷兰奇迹、英国奇迹、美国奇迹和日本奇迹后,也期待中国奇迹,并表示这个奇迹即将成功[14]。

同类推荐
  • 如何管理一家微软那样的公司

    如何管理一家微软那样的公司

    创办于1975年的微软已经走过40年的历史,而今微软公司和员工遍及全世界。微软是如何管理这6万员工的?比尔盖茨将有一些怎样的理念值得学习?
  • 无印良品世界观

    无印良品世界观

    热销全球的懒人沙发、直角袜等产品是如何诞生的?为什么无印良品在中国的扩张速度远快于欧美各国?曾长达六年无法如愿进入中国市场,其中的隐情是?无印良品在海外“中产消费”的形象是如何确立的?·建酒店、开餐厅、办书店、造房子,并不是MUJI“不务正业”。无印良品不等于“极简主义”。良品计划前会长松井忠三继前作再次披露无印良品的海外战略。从英国伦敦的海外一号店到中国成都的世界旗舰店,讲述由一家中小企业起步的无印良品走向世界的曲折历程与宝贵经验,并从产品开发、企业理念和品牌战略、经营机制和人才选拔等方面为企业进军海外,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参考方法。
  • 任正非:管理的真相

    任正非:管理的真相

    专为中国企业定制的管理法则,讲透中国企业必须解决的九大问题。任正非告诉你如何破解思维管理、员工管理、干部管理、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管理、创新管理、研发管理、市场管理和国际化管理等九大问题。中国商业管理思想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一本真正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宝典,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要读,基层工作人员更要读。完整阐释任正非30年商业智慧与华为企业25年管理方法。任正非30年管人、用人、育人智慧,诚意公开,完整阐释任正非的经营理念与华为企业管理方法。全面剖析华为帝国崛起的深层次原因,重磅揭秘华为管理层25年来绝不外传的内训教程,深入解读教父级企业家的商业精髓。众多知名商界学者、大佬、媒体一致推荐!
  • 刚柔之道

    刚柔之道

    中国家电企业用不到30年的时间完成了别人要花100年才能完成的飞跃,其残酷程度、淘汰速度、变革力度不言而喻。美的和格力一个“刚强霸道”,一个“柔情似水”,究竟何种模式才是当今商界王道?本书全方位、深层次解读两位家电领军人物的传奇故事,为你揭开中国式商道管理的神秘面纱。
  • 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

    本书为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教改立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全书分四篇,共11章,主要内容为战略概述、管理控制概述、组织结构与控制意图、集团治理与总部建设、责任中心、转移定价、战略计划、预算管理、业绩管理、激励机制、构建管理控制系统。本书秉承罗伯特·安东尼的写作风格,依托多项国家基金研究项目,突出案例作用,以国内外典型情境案例为每章引入案例,行文中穿插实例以说明问题,章后有大型自编综合案例以启迪思考。读者可在华信教育资源网免费下载电子课件、视频材料等教学资源。
热门推荐
  • 千秋家国梦

    千秋家国梦

    本书是作家曾纪鑫近几年来思考地域文化、历史名人及现实社会问题的大文化散文著作。全书由15篇各自独立的文章组成,但强烈的优患意识与炽热的爱乡爱国之心始终是本书的主调。作者以地处中华腹心位置的荆楚地区为标本,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命运遭际、一桩桩历史事件的风云变幻、一处处历史名胜的兴衰荣枯起笔,毅然穿透那重重的历史帷幕,犀利的笔触直指现实社会那一个个令人尴尬的沉重话题。其中,《走出古隆中》、《古城荆州》等文热切地呼唤改革,希望人们冲决封建网罗,摒弃小农意识,以跃身现代文明的大潮中去中流击水。
  • 重生之千金复仇

    重生之千金复仇

    二十几年的亲情,几年的夫妻感情,原来都是假的从小呵护她长大的父亲,是害死妈妈的凶手一直以来疼她宠她的丈夫,不想是另有图谋当真相大白时,他们为了夺取公司,活取了她的脸皮,易容在别人身上,让她顶着血肉模糊的脸活活失血过多而死当含恨而死的白思杭重生在另一名豪门千金身上,又当掀起怎样的风波呢这一世,她发誓要让那些害过她的人十倍百倍的偿还她一步步的算计着那些曾经害过她的人,养精蓄锐,誓要夺回属于自己的财产,守护着自己的权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帝医倾天

    帝医倾天

    前世,顶级特工遭同伴灭口。今生,小小年纪备受欺凌终被后母、管家联手活活打死丢弃。一朝穿越而来,十年隐忍,再度回归,夺回封号、虐渣爹、灭后母、脚踹白莲花。炼丹药、绘符箓,一支银针闯天下,君凌珂在玄天大陆玩的是风生水起。只是,那权势滔天,传闻冷情冷性、孤高冷傲的邪王是怎么回事。他嘴里说着讨厌她,身体却很诚实,天天追着她、粘着她、吃她豆腐、掐她桃花,还勾引她。他说:“这世上,最好的报复,就是宠的她不知道天高地厚!”她腹黑狠,出毒手果断,他桀骜不驯,俾睨天下,邪王,狂后,在这暗潮汹涌的大陆一起携手倾天下!
  • 兽宠天下,全能召唤师

    兽宠天下,全能召唤师

    异世重生,她竟然被家族当作‘食物’送给了魔兽,前世隐忍被杀,今世重生被辱,翻身,她将魔兽击杀,逆天重生,得机缘,七系全开,成为史上大陆唯一的七系全能天才召唤师!“废物,睁大眼睛看看什么叫做召唤师!”轻蔑的女音传来,召唤出两只魔兽,众人倒抽一口冷气,双系!女子轻轻一笑,“双系召唤师?的确很稀罕!”女子薄唇轻启,一只只魔兽出现在她身后,女子笑容渐渐失去,而她的身后,一只,两只,三只,四只……七只属性不同的稀罕魔兽,若是双系召唤师稀罕,那她全能召唤师岂不是逆天?“叶如风,炼药师不是你能够高攀的起的!”讥讽的声音响起,叶如风轻笑,随手拿出几瓶大师级别的生命药剂,茫然问,“那,这个是什么?”台下一片死寂,无一不盯着她手中的大师级别生命药剂,狠狠地吞咽口水!
  • 独家盛宠:国民老公是校草

    独家盛宠:国民老公是校草

    在她16岁的时候,爸爸突然领回来一个帅气的男生,朝她介绍道:“茵茵,他是爵然哥哥,爸爸好朋友的儿子。”从那天起,她的生活中就莫名其妙地多了一个陌生人。但是林茵茵一点也不喜欢宋爵然。她讨厌和他上同一所学校,因为他比她妈还烦:“茵茵,伯父伯母是绝对不允许你早恋的!”茵茵你妹啊!她忍无可忍地说:“我不能早恋,那你就可以收情书收到手软?”他一脸宠溺地看着她:“那如果我告诉你,我一封情书也没打开过,你的心里会不会好受点?”kao!她心里好不好受关他什么事?她沉着一张脸骂道:“你是不是又忘记吃药了?”
  • 如果时光可以倒回

    如果时光可以倒回

    人活着总会有遗憾,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七天,是将遗憾蔓延至生命终结,抑或是努力的不让遗憾伴随终身……陆明唏,严诚惺,两个孤儿院长大的孩子,有着共同的梦想,共同的拼搏,当他们的生活因为医生的一句宣判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你们剩下的日子不多了……”命运如此不眷顾他们,又将该何去何从?是同病魔做抗争,抑或是就此认命?
  • 虚无征途

    虚无征途

    令无数强者喋血的山脉中隐藏着什么秘密?禁区山脉中的少年神秘身世到底具有何种传奇。且看少年自天阳山脉走出,平古国,荡宗门,慑极北之地。上击九天,下临八荒。寻身世,琉璃殿内威各族;战异域,苍穹之上凶名传四方。与伙伴们演绎着一段又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 政策人类学:新政治人类学与公共服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政策人类学:新政治人类学与公共服务(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公共管理学关注的是人的共性,因为只有找到了共性才能够制定公共政策,一本学习公共治理学科最全的入门教科书。
  • 精华版(三)你适合买股票吗?

    精华版(三)你适合买股票吗?

    这是一本像《男人装》一样紧随潮流,像《读者》一样贴近生活,像《故事会》一样充满故事,又像《花花公子》一样有内涵的理财专刊!理财达人水湄物语出品,长投网倾情奉献:《长投专刊》与你分享实现财富自由的实用投资理财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