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6100000007

第7章 初入官场——春风得意马蹄疾(1)

1.清廉俭朴树正气

在古时候,人们都崇尚科举,都认为只有参加科举,才能功成名就,才能光宗耀祖,才能大富大贵。大部分儒生把升官当做发财的桥梁,正应了那句古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刚开始曾国藩也是这样想的,但当他真正做了官,这种想法却在他脑海中彻底消失。受祖父的影响,他立下了“做官不为财,而为天下百姓”的誓言。

做官之人皆知为官清廉便是做官最基本的要求,可是从古至今,又有几人能做到这点。纵观历史,清官屈指可数,但曾国藩却是一位难得的清官。同治五年六月,已是封爵开府的曾国藩,仍然过着节俭的生活。在他中进士之后,祖父曾对曾国藩的父亲说过这样一句话:“宽一点翰林,我家仍靠作田为业,不可靠他吃饭。”后来,曾国藩的父亲又将这句话写信告之曾国藩,让曾国藩感触颇深。从那时起,他便下定决心做一名清官。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句话:“我从三十岁开始,便以做官发财为耻辱,以官宦公饱私囊,为子孙聚敛财富为耻、为羞。因此我立下誓言,此生绝不靠做官发财,为后人敛集财富。神明作证,我绝不食言。”

曾国藩的这一番话并非虚言,也非冠冕堂皇的场面话。他的确是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而且在京做官十二年中,从未破例一次。当时的晚清社会,贪污成风,朝中大臣几乎人人贪污。而曾国藩却身处淤泥而不染,两袖清风,言出必行,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他才能得以重用。

当时的清朝国库已不再富足,所以薪俸都不高,人口多的家庭还填不饱肚子。为了生计,许多大臣都随贪污之风,特别是地方的封疆大吏,由于远离天子,更是无所顾忌,聚敛成性。当时的皇帝也知道官员贪污,但却静观其变,当这些官员成为巨蠹时,他马上来个出其不意,抄家问斩。人们称之为“宰肥鸭”。这种“宰肥鸭”的举措对小胆的官吏多少有些影响,但对那些大胆的官吏丝毫不起作用。因为贪污的数额之大,时间之久,所以难以收手。当曾国藩入翰林时,贪风甚为猖狂。

历朝历代皆有贪官和清官,汤斌便是一位很有名气的清官。曾国藩特别推崇清官汤斌,并把他当做学习的榜样。因此,无论曾国藩的官位做到哪级,他都把清廉摆在首位。他一生最看不起的就是贪官,不和此等人交往,若因政事必须交往时,也保持着距离。他为官期间:“署中没有敢以苞首(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进者”,连自己的夫人也没有珍贵的配饰。曾家唯一一次“收礼”,是提督黄翼升的夫人进献的,但这却是与政事有关的一次“收礼”。

黄翼升是曾国藩的心腹大将,在曾国藩组建水师时立下了许多功劳。淮扬水师建立后,黄翼升被升为统带。在1862年,黄翼升成为李鸿章的得力助手。而此时的曾国藩缺少人才,加之黄翼升人品佳、性情良,众将士都非常喜欢他,于是曾国藩想把黄翼升调回自己身边,便和李鸿章协商,李鸿章对黄翼升也是赞赏有加,哪有放手之意。双方交涉很长一段时间后,李鸿章也没答应。因为此事,曾国藩和李鸿章还差一点翻脸。

在黄翼升左右为难之际,就把此事告诉自己夫人。于是黄夫人就想了一个妙计,事情才得以缓和。在曾夫人寿诞那天,黄夫人特地挑选了几件礼物来拜寿。见到黄夫人之后,当着众人的面,黄夫人先是说了一些客套话,然后执意要拜曾夫人为义母。曾夫人一看满屋的宾朋都看着她,于是只好点头答应,收了这个干女儿。众人散去之后,曾夫人便把收干女儿之事告诉了曾国藩,曾国藩刚开始很生气,心想:这么大的事怎么能如此草率?后来又一想,此事黄夫人做得甚妙,不仅缓和了黄翼升和李鸿章的关系,而且又能笼络将心。

实际上,许多人都想象不出曾国藩的生活是多么清苦。在曾国藩进京的第二年,也就是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此时的曾国藩虽为翰林院的下级官吏,但生活却苦不堪言。那时,曾国藩的俸禄极少,勉强够糊口,但是他还要寄些银两给家里,所以只能东借西凑,常常是拆东墙补西墙。好不容易盼到了年底,因为年底有个旧例,外官例寄炭敬,就是地方官炭敬外官,这样好歹可以过个丰年。可是那一年,却让曾国藩很失望。由于当时的他手中没有实权,所以当地的官府也没有给曾家敬炭的。无奈之下,曾国藩向别人借些银两过年。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曾国藩的生活依然没有好转,依旧是借东家补西家。半年下来,他的账本上已有外债二百两的记录。到了年底,账本上的数目更是翻了一倍,由二百两变成了四百两。尽管曾国藩日子清贫,外债累累,但他从来都不忘寄银两孝敬父母,并劝父母在吃喝方面不要过于节俭,以身体为重。虽然曾国藩在京城朋友较多,借钱比较容易,但是借钱毕竟是要还的,而且时间长了自然脸面无存。这让曾国藩困惑不已。因为他没有钱,所以连用人都看不起他。

直到大考升官后,曾国藩的生活才比以前好一点。但是对于他来说,压力实在太大了,他要偿还家里供他读书欠下的外债,还要养活家里的二男五女,交诸弟们的学费,每次升官请客,人情往来等等。几乎每天都有花销,却少有收入。一年下来外债高筑,此时的曾国藩早已习惯这种生活。在京为官的十二年中,他一直过着很清贫的生活。

在大多数人眼里,京官都是美差,特别是在外官眼里,京官办起事来比较方便,所以各种收入就多。曾国藩的一个在外为官的好友刘觉香,就特别羡慕京官。有一天,他从外省来找曾国藩,向曾国藩表明在外做官是多么的苦,远远不及京官好。这位好友根本不知道其实曾国藩比他还苦。

曾国藩的几个舅舅家境都十分清贫。当他做官之后,经常写信给舅舅,并在外债累累的情况下,借钱寄给舅舅,以示孝心。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曾国藩的二舅去世,当时因家贫穷而没有钱做道场超度。第二年,曾国藩便寄信写道:“兄念母舅皆已年高,饥寒之况可想。而十舅且死矣,及今不已援手,则大舅、五舅者又能沾我辈之余润乎?想为二舅补做道场,并征求诸弟们的意见。”

即使是后来做了二品侍郎的曾国藩依然捉襟见肘,因为他的负担重,所以花销自然多,为了减少费用,他尽量少回家,把思家之情或是埋于心中,或是写在日记里。直到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六月,曾国藩成为四川正考官,经济才有了一点改善。

清朝有个习惯,根据得差早晚翰林分为“红翰林”与“黑翰林”。一充试差时,官员会有一笔可观的进项。由于曾国藩得试差早,所以称得上是“红翰林”。七月,曾国藩便离开了京城,同行的还有副考官赵楫。

这一行便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直到十一月二十日,曾国藩才回到京城。当时官场盛行“规礼”,所以这次试差让曾国藩获得了一笔小收入。他拿这笔钱一部分偿还了债务,一部分寄回家中,身上已所剩无几。此次试差虽然改善了曾国藩的拮据,但以后他的经济也没有很宽裕。

曾国藩的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精神感动了不少文武百官,只要提起曾国藩的节俭,大家都佩服至极。这为以后他的官运亨通奠定了基础。

2.官场步步为营——一夜连升四级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一道圣旨降临翰林院,所有人跪听圣旨:“翰林院候补检讨曾国藩耐劳克俭、学识出众,着升授翰林院侍讲、詹事府行走。钦此。”

众人听后,都为此大吃一惊,而曾国藩本人更是诧异万分,他做梦也没想到在成为翰林院候补检讨六个月之后竟连升四级。此后,他便可以在翰林院和詹事府办公。年轻的曾国藩一下子从初级官吏荣升为中层官吏,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

但凡按照惯例被提拔的人,都要进宫叩谢龙恩。曾国藩便进宫谢恩。由于曾国藩对自己的晋升深感意外,所以就向太监曹进喜打听缘由。此时曾国藩才得知,原来是在上次大典中自己回答皇帝所提问题应对得体,使皇帝对他记忆深刻;此外,大学士穆彰阿、太常寺卿唐鉴等人在皇帝面前为自己说了不少好话,并向皇帝举荐自己,这样才能在一夜之间连升四级。

听完太监曹进喜的话,曾国藩对两位恩师固然心存感激。曾国藩深知,如果没有穆彰阿和唐鉴,就没有现在的自己,因此,在心里暗下决心,日后有机会一定要好好报答他们。

虽然曾国藩以前住的是会馆,但大清官制规定,五品以上官员是不允许住会馆的,所以曾国藩在离会馆不远处租了一个小四合院,院子虽小,但门房、正房、书房、卧室全都有,最令曾国藩满意的是院墙外有两棵大树,正适合炎夏纳凉。只是有官来访时,轿子只能停在院外,但价格比较实惠,所以曾国藩还是租下了。

住所解决之后,曾国藩面临的就是换官服的问题。以前做检讨时的七品官服不能再穿了,而且旧的也不能再次翻新。于是他准备再做一身五品官服,此时,正好身上还有二十几两银子,于是曾国藩就把这些银两交给裁缝,让他给自己做一身五品官服。曾国藩为了省钱,从不坐轿子,他都步行去办公,所以没多久,京城就传唱这样一句民谣:“皇城根儿一大怪,五品顶戴走着来。”这句话是那些满族官员借以讽刺曾国藩的无聊之举。意思是说,像曾国藩这样的五品官员每天竟然走着去当差,丢了大清的脸面。虽然曾国藩听到了这些流言飞语,但他仍然步行当差。

户部尚书英和得知曾国藩立门开府后,便把自己的一个下人介绍给曾国藩做门房。此时,曾国藩碍于英和的面子,再者,自己确实需要一个门房为他做些跑腿之事,于是他留下了此人。这位门房姓陈名升,也是湖南人。初次见面,曾国藩对这个陈升的印象就不好,后来也证实了他对此人的看法是正确的。

曾国藩升了官后,由于他租了房子,雇了门房,所以开销立刻增加了。这使他不得不写信告之家里,向家里要些银两,用来还债和度日。信写完之后,他感慨:自己官至五品,不但不给家中寄钱,反而还向家人要钱,想起这些,不由连连摇头苦笑。

当曾麟书看到曾国藩的家书得知他官升五品后,欣喜地跑到曾玉屏的面前,把这个喜讯第一时间告诉父亲曾玉屏。但是曾玉屏看到曾麟书兴奋的样子,很是不满意,他一脸沉静地说:“麟书啊,你也是一大把年纪的人了,怎么说话办事还这么毛躁,能不能沉稳一些呀?别忘了自己还是个教书先生呢?”

此时的曾麟书仍沉浸于喜悦之中,他笑着答道:“爹教训得极是,可您孙儿升官了,而且这一升就是五品的翰林院侍讲!我能不兴奋吗?”

曾玉屏瞪着他说:“胡说八道,升官哪能这么容易?孙儿被引见才几天呀,就成五品了?”

曾麟书见父亲不相信他的话,就急了,“爹,儿子说的全是实情。”

但曾玉屏还是对此半信半疑,正当此时,屋子里来了好多人,一起跪在地上大声说:“恭喜大少爷升官,恭喜老太爷寿比南山!恭喜老爷福如东海!”直到此时,曾玉屏才相信自己的孙儿真的升官了。

此时,曾麟书又说道:“依孩儿之见,我们应该让全村的乡亲都知道这个好消息,大家也好好庆贺一番。国藩这次可是一下子连升四级,这多么难得啊!”曾玉屏挥了一下手,打断了曾麟书的话。然后曾玉屏跟众人一一道别,送客出门。

曾玉屏见众人离开后,才意味深长地对曾麟书说:“国藩做的官越大,我们越不能张扬,越要安分守己,只有这样,他的官才能做得安稳。你万不能犯一点糊涂,否则,就会连累到国藩。”曾麟书听后连连点头称是,再也不敢宣扬儿子升官的事了。

曾国藩得到五品顶戴后,心中的信念就更坚定了。他在日记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当官以不爱钱为本,廉洁自律,方能上对得起天、皇上、国家,下对得起百姓、亲友、子侄。只要自己坚守一个廉字,就算做事偶尔有失公允,也不会惹来麻烦。”

然而没过多久,门房陈升就把这一包银子放在曾国藩的面前,曾国藩一看,足有一百两银子,便问是谁送的?可这陈升还摆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对曾国藩只简单地说一句:“一个瘦高个子。”曾国藩问他:“人呢?”陈升答道:“走了。”然后曾国藩又问:“有没有留下什么话或书信之类?”陈升一拍脑门想起来,由于自己大意,所以把那人留的信落在门房了。于是陈升只好跑出去取了。

待陈升取来信后,曾国藩急忙打开一看,这才知道原来是正四品鸿胪寺卿穆同穆大人。这穆同便是曾国藩的座师穆彰阿穆中堂的一个出五服的本家侄子,于是曾国藩仔细阅读信中内容。

书信的主要内容就是让曾国藩在皇帝面前为他多美言几句,因为这穆同想做浙江副主考,而穆中堂大人也是这个意思。他送来一百两银子全当薄礼,事成之后还会重重答谢。

曾国藩看完信之后,思索了一番,便提笔回信,表明自己会尽力而为,但银子绝不能收。信写完之后,曾国藩便让陈升把信和银两一起送到穆同府上。

此时的陈升酒劲已过,他小声对曾国藩说:“这一百两银子,他已拿了一些买酒喝了。”曾国藩听到这里,气得浑身发抖,一个小小的门房竟有如此大的胆子,私自动用客人的银子。于是曾国藩忍无可忍辞退了陈升。

同类推荐
  • 人类群星闪耀时(译林名著精选)

    人类群星闪耀时(译林名著精选)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世杰作,它曾培养了一代人的激情和梦想,但愿这梦想与激情能薪火相传,穿越信息时代的庞杂,将人类文明延伸至久远。这里的历史与英雄,不是学校里的教科书,也不是影视里杜撰的场景,它是人类文明世界里的另一种真实!该书收录了十几个故事,跨越了地域、时代与领域的界限,从托尔斯泰到拿破仑;从列宁到韩德尔……作者截取了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的时刻,构成了一幅人类群星闪耀图!
  • 名人传记丛书:德川家康

    名人传记丛书:德川家康

    名人传记丛书——德川家康——从夹缝中崛起的“时代终结者”:“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捉弄和珅

    捉弄和珅

    本书从古代典籍中精选晏子、东方朔、侯白、苏东坡、解缙、唐伯虎、刘墉、纪晓岚等二十五位中国古代机智人物的一百多篇趣闻逸事。作品隽永幽默,诙谐风趣,能够给读者带来艺术欣赏的乐趣。
  • 大清一秘

    大清一秘

    本书以历史的笔法,书写一代传奇。看绍兴师爷如何通达做人、端方行事。师爷的行当是一门艺术,师爷,起于明,盛于清。本书在欣赏一代有趣师爷的背后,更能了解一段历史、学习一种为人处事的艺术。
  • 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

    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

    本书介绍了民族英雄戚继光的生平,内容包括:重责娘舅、挥泪斩恩人、智激张教习、怒斩张守备、戚继光斩子、戚夫人夜探倭巢、宝聚和尚、陈第献策、晏继芳藤牌破倭等。
热门推荐
  • 宦官皇后养成手册

    宦官皇后养成手册

    然霜原以为马上能当上第一女杀手,却在最后得手那一刻被击毙。再度醒来,却发现自己穿到大祁国后宫御花园,当了一名太监……大祁国大皇子萧辰顺,乃是被大祁上下鄙夷的响当当一名废物。可为何在她面前,却如此无耻。“小然子,为什么你软软的?”然霜恨不得一刀扎死这登徒子,“滚开!不然我宰了你!”“与我共赏河山如何?”不如何,真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奸臣马甲掉落ing

    奸臣马甲掉落ing

    [女扮男装][帝王将相][和男主小时有不解缘]每一个离别都是重逢的开始,不再离开的那种开始哦。人人都知道太子小时候身边有一个黑煤球,关系好的不得了。人人都知道当今圣上总头疼自己提拔上来的国师,日常论战,自己睡不着,留自己的丞相大人一宿一块通宵达旦。女主——官至相位,下得一手好棋,弹的一手好琴,众人欢呼的翩翩贵公子,偶尔观天象,日常怼怼怼,生的俊美,行的财迷,生性淡薄,不达目的不罢休[背后贼有故事]男主——帝王,年少继位,有手段,腹黑,爱女主,贼爱女主,护女主,特别护短小时斗鸡:设赌局,压银子女主:[偷摸]给别的鸡穿上金属护甲男主:……呵女主:[光明正大]给自己的穿上金属爪子结局:“自家的”赢,赚个满盅,倒打一耙,你们竟然作弊给鸡穿辣么硬的护甲,好在我们太子随机应变智勇双全心胸宽广慷慨仁厚 众人:???如今朝堂上:女主:[怎样斗圣主欺小人打酱油最终报仇?]在线等挺急的男主:丞相大人好像有话说?女主:圣上圣明,臣无话可说男主:不,你有,晚上别走,喝茶单聊总之:这是冉三岁和封五岁的甜蜜爱情故事“你还在,真好”“你也是”
  • 盛云倾华

    盛云倾华

    “她”是云族千万年来最小的云主“她”凭一己之力独挑一族,浴血奋战,从此,云族上下,无一人不服“她”血脉之力顶级而不被人知,曾被世人嘲讽数年“她”的身边,神兽臣服,神器围绕“她”一袭男装,为白衣少年,倾倒世间“她”冷心冷情,最后,只因某人,找回自己的心“他”绝霸天下,却一直在寻找他心底不知名的执念“他”强大如斯,亦神秘异常她的世界里,从来只有杀人与救人,不知从何时开始,一身黑衣的绝世男子印在她的心底,时时刻刻,念念不忘那年,蓦然回首,清冷少女的冰蓝长发飞扬而起,清风吹起她的衣袂,少女清澈清冷却宛如星辰的眸子深深刻在他脑海,挥之不去
  • 这里曾经是汉朝4

    这里曾经是汉朝4

    《这里曾经是汉朝》第四部从霍光重权在握,选拔汉朝新天子刘贺写起,到汉朝王氏及傅氏两大外戚争宠夺利为止。霍光扳倒上官桀等人后,集大权于一身,物色刘贺为汉朝皇帝。然而,刘贺登基以后,因为政治思想欠成熟,胡作非为,霍光迫不得已,将之废掉。没想到,苦命孩子刘病已却因此迎来了人生的春天,被迎入宫登基,君临天下。可是,刘病已在霍光病逝以后,非但没有感激霍氏的提携之恩,反而高悬利剑,一下子将霍氏家族的生死存亡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 最强御兽使

    最强御兽使

    以纨绔二代之名,以彗星之姿崛起。比育兽技巧,天下无人可敌。比御兽强大,天下无兽可比。“不是我看不起各位,而是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林枫
  • 魂引人

    魂引人

    传说,孟婆有两,一渡阴间,一渡阳间。——洞房花烛夜,她立血海尸山,因他一个诅咒,成了这世间不老不死的魂引人孟婆。转瞬千年,随着被诅咒的任务即将结束,尘封在最初的真相也一幕幕浮现……
  • 我家宿主又在掉马

    我家宿主又在掉马

    当恶毒女配成为系统局的员工之后——#位面数据崩坏的更快了呢##今天又黑化了一个反派数据哦##论那些年宿主作的死#谢风流:我觉得主角还能再拯救一下。系统生无可恋:放下你手中的刀啊啊啊啊啊啊!!
  • 时间潜行者

    时间潜行者

    这一生只有爱你的时间里是活着的。一部关于时间、救赎、拷问人性的小说,一段在时间里走散又邂逅的爱情故事。一项违背人文道德的科研成果,牵扯出一场“君生我未生我生君未老”梦幻到幻灭的情缘;一个在东方战场参加抗日的妻子,一个被困西方战场的丈夫;一位惧怕衰老的女孩,一个救赎的父亲;一个驻颜在二十几岁见证了中国发展却在苦苦寻找自己身份的“年轻老人”;一个长达七十余年的谎言;一段在时间里走散又邂逅的爱情故事。
  • 中国后妃政治

    中国后妃政治

    《中国后妃政治》认为后妃位于最高权力中枢,她们的政治活动在高度中央集权的体制下会产生重大影响。以此为立足点,《中国后妃政治》全面扫描了从春秋到清王朝的后妃政治活动,系统研究了后妃政治所涉及的重大关系领域,综合分析了历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后妃政治朝代,典型剖析了参政后妃的具体政治作为及其影响。
  • 银行危机概论:形成机制、经济代价和持续时间(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银行危机概论:形成机制、经济代价和持续时间(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以银行危机的形成机理作为切入点,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分别研究了银行危机的生成机制及其先行指标,提出了防范银行危机、降低银行危机经济代价和持续时间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