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1100000014

第14章 一个西瓜引发的血案:齐国宫变(1)

接着上一章,继续讲齐国的话题。由于兄妹乱伦事件,让齐襄公姜诸儿在八卦史中出尽了风头,历史也牢牢记住了这位另类的齐国君主。在历史上,像姜诸儿以八卦花边闻名的帝王还有不少,比如明宪宗朱见深。朱见深在位二十三年的政治作为,早已经淹没在发黄的旧纸堆中,但人们对他和万贞儿的爱情耳熟能详。

姜诸儿的人生和朱见深非常相似,总结起来有两点:一、他们都是爱情世界的偏执狂,他们的另类爱情故事不为世人所理解。二、他们在童年时都受到父辈不公平的对待。朱见深的父亲明英宗土木堡兵变被瓦剌俘虏,叔父朱祁钰即位,朱祁钰废掉朱见深的太子位,贬居冷宫。姜诸儿的叔父夷仲年早死,留下一个儿子姜无知,而姜诸儿的父亲姜禄甫特别疼爱姜无知,允许姜无知享受太子待遇,让姜诸儿在感情上受到了严重伤害。姜诸儿和朱见深的严重偏执症,应该是受到了童年阴影的影响。

不过,二人仔细比较的话,会发现朱见深接人待物的性格要比姜诸儿宽厚一些。叔父朱祁钰那么薄待他,他依然能以德报怨,给叔父上尊号,并给父亲英宗的“仇人”于谦平反洗冤。明朝有两个被隐藏的盛世,一个是明孝宗弘治盛世,一个就是明宪宗的成化盛世。

朱见深追求另类的爱情,但并没有乱伤无辜。而姜诸儿为了满足私欲,不惜大开杀戒,做掉了妹夫姬允,在历史上臭名远扬。都说童年的不幸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这话很有道理,姜诸儿在即位后,变得敏感而多疑,甚至是穷兵黩武,这正是内心没有安全感的外在表现。

虽然姜诸儿和妹妹乱伦的事情为世道所不容,但换个角度看,姜诸儿略显平庸的性格中却隐藏着一股刚狠强戾之气,他想做的事情,不惜代价也要做到。至少姜诸儿懂得一个道理,在乱世中混江湖,一定要明断果决,做事不要拖泥带水,快刀乱麻,一切OK。

在姜诸儿还在做太子的时候,堂弟姜无知因为受到僖公的宠爱,在官场上的地位急骤上升,严重威胁到姜诸儿的政治地位。如果任由姜无知在官场发展自己的势力,姜诸儿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薄情的父亲拿掉,立姜无知为太子。

从小一起长大,姜诸儿太了解姜无知的性格,这也是个睚眦必报的狠角儿。一旦让姜无知骑到自己头上拉屎撒尿,自己会死得很惨,对于这一点,他坚信不疑。

正因为如此,姜诸儿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地位,不得不和姜无知展开残酷的政治斗争。二姜之争,让我们很容易就想到了历史上另外一例著名的夺嫡之争,就是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几乎见血透骨的政治决斗。

姜诸儿在失宠之后的悲凉心情,曹丕最有体会,作为最有资格继承大位的公子,却不得不接受来自弟弟的严重挑战。姜诸儿的性格和曹丕非常相似,都是表面波澜不惊,实则阴狠刚戾的人物。而姜无知和曹植自恃受到君主宠爱,根本不把兄长放在眼里,步步紧逼,步步惊心。

由于史料所限,姜诸儿即位前和姜无知的夺位之争几乎没有记载,但从曹丕防守的惨烈程度上可以推想出姜诸儿当时的困难。曹丕之所以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原因不外三点:

一、曹丕做人低调,从不表现出对世子嫡位的渴求,一切随遇而安,这赢得了曹操的好感。

二、曹丕积极拉拢曹操身边能说得上话的大员,比如拉拢鬼才贾诩,贾诩果然替曹丕美言,几乎是贾诩一言之力,助曹丕上位。

三、曹植不断犯下让曹操愤怒的愚蠢错误。曹丕一直不太受曹操的宠爱,姜诸儿同样如此。姜禄甫喜欢侄子姜无知的原因,不得而知,估计是姜无知平时接人待物嘴甜勤快,还有可能有些文学上的才华,这才压倒了堂兄姜诸儿,距离齐侯的大位仅一步之遥。

在夺位的竞赛中,姜无知已经将姜诸儿远远甩在身后,但当姜禄甫大限将至的时候,他还是把齐侯的位子传给了姜诸儿,姜无知空欢喜一场。究其原因,应该是有齐国的重臣劝说姜禄甫不要废子立侄,只是史料无载而已。

这个道理能说得通,侄子再亲,也不是自己亲生的。如果姜无知继位,他会不会视姜禄甫如父都是个疑问,姜诸儿再不讨自己的欢心,总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将来传承自己这一脉的香火,还得靠姜诸儿。

五代吴国统治者徐温非常器重自己的养子徐知诰(即南唐先主李昪),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亲生儿子徐知训,只不过徐温死的不是时候,被徐知诰强行夺过位子,建立南唐。

姜诸儿有惊无险地得到了他做梦都想得到的东西,接下来他需要做的,就是打击报复自己的政敌姜无知。不要说姜诸儿心胸狭窄,在任何时代,胜利者都有权利惩罚失败者,不过手段轻重而已。千古一帝唐太宗杀兄屠弟之后,将十个侄子全部杀死,相比之下,姜诸儿的手段文明了许多。

姜诸儿对姜无知的报复,实际上只是剥夺了姜无知之前享受的太子待遇,严格来说,这算不上打击报复。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姜诸儿身为齐侯,不能再让国中出现另外一个统治中心,换了谁当统治者,都做不到这一点。

父位子承,齐侯的位置本来就是姜诸儿的,结果半路杀出个姜无知,差点抢走姜诸儿的蛋糕。从人性恶的角度讲,姜诸儿有无数个理由处死姜无知,而且也不存在技术手段问题,看看鲁桓公姬允和彭生是怎么死的就知道了。

姜诸儿具有典型的外狠内柔性格,对外人如冬天一般冷酷,对自己人如春天一般温暖。姜无知妄想得到本不属于他的东西,姜诸儿对他还讲些兄弟情面,没有大开杀戒。但即便如此,姜无知对自己失去特殊的政治待遇依然怀恨在心,在他的潜意识中,他既然无限接近了太子之位,那么他就有资格继承齐侯之位。

话是这么说,但当姜诸儿逐渐巩固统治时,姜无知没有任何机会下手夺权,只能心字头上一把刀——忍!自己窝在老鼠洞里,看着敌人风光无限,这种痛苦的煎熬滋味是用语言无法表述的。

从《史记·齐世家》的记载来看,姜无知出现在姜诸儿即位后的历史舞台上,主要有两个时间段。一是姜诸儿即位之初,二是姜诸儿即位的第十二年,也就是说,姜无知整整忍了十二年。虽然史料有限,不过从逻辑上判断,姜无知在这十二年中不会做出格的事情,他依然在忍,同时在等待报复的机会。

关于姜无知的性格,史无详载,但面对强势的敌人,一忍就是十二年,这不是轻易可以做到的。特别是襄公四年(前694),姜诸儿设计害死了鲁公姬允,但鲁国依然对姜诸儿毕恭毕敬,这一点应该对姜无知产生了很大的刺激。男人有权有势有美女,杀人还不受追究,这正是姜无知所追求的人生。对姜诸儿的风光无限,姜无知只有羡慕、妒忌、恨。

同样是忍,姜无知和后世的勾践有所区别,勾践虽然给夫差当马奴,吃粪便,但后来勾践回到越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而姜无知什么都没有,无权无势,即使姜无知暗中和齐国官僚阶层往来,也不敢明目张胆。再者,对齐国官僚上层来说,跟着齐侯,富贵等身,谁会和受国君猜疑的落魄公子混在一起?此时的姜诸儿还没有犯下明显的错误,统治一如既往地稳固,让姜无知丝毫看不到翻身的希望。

姜诸儿的统治到了第十二年,突然出现了朝着姜无知有利的方向发展的转机。姜诸儿不算是个明君,也不算是个十足的昏君,他更准确的历史定位是中庸之主。

这类帝王在执政时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政治上基本不犯错,生活中小错不断。但话说回来,帝王的家事就是国事,私生活中的一些不太为人所注意的细节往往在历史的放大镜中被放大,直到酿出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变局。

细节决定成败,这话说得很有道理,特别是位高权重的人物,平时都把精力放在大事上,所以他们最容易在一些小问题上犯下不可思议的低级错误。

最典型的就是明世宗朱厚熜,朱厚熜守国有成,但性格过于偏执,好仗势凌人,下人经常被他责打,最终惹出骇人听闻的“壬寅宫变”,朱厚熜差点被愤怒的宫女用绳子勒死。

姜诸儿文治平庸,但武功还算不错,在江湖上拎刀乱砍,和郑、卫等国四处结盟拜把子。在姜诸儿治下,齐国国势虽不说是如日中天,也算得上是稳健发展。但姜诸儿没有朱厚熜那么幸运,同样是下人作乱,朱厚熜逃过一劫,姜诸儿却万劫不复。

姜诸儿被杀的原因,按这几年流行的文艺范说法,就是“一个西瓜引发的血案”。西瓜是不会杀人的,姜诸儿之死,是因为姜诸儿把瓜当成忽悠大臣的工具,结果大臣被他惹毛了,一怒之下,做掉姜诸儿。

被姜诸儿戏耍的大臣就是齐国大夫连称和管至父,在姜诸儿出事的前一年或前两年,他们被国君派到葵丘(今山东临淄西)驻守。虽然说葵丘距离齐都临淄不远,但毕竟不如国都锦绣繁华,没人愿意去外面喝风受苦。

从《左传》所载相关资料的字面意义来推测,连称和管至父是不想驻外的,虽说君命难违,但他们应该向姜诸儿表达过自己的不满。为了平抚二人的不满,姜诸儿也做了妥协,与二人达成了一个口头协议。

因为二人是在当年七月瓜熟时节被派驻葵丘的,姜诸儿做出承诺:你们只在葵丘驻守一年,等到明年瓜熟的时候,寡人就把你们调回临淄。连称和管至父觉得一年很快就会过去,也就痛快地答应了。

老话说,“君无戏言”,周成王姬诵因为一句戏言要封弟弟姬叔虞,被史官逼着实封姬叔虞于晋。因为君主的权威,一言九鼎,让连称、管至父相信了姜诸儿的承诺。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瓜熟时节,连称、管至父开始打点行装,准备回临淄享福,谁愿意待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喝凉风。但让二人失望的是,等了N 天,齐侯的调防令始终没有发到他们手上。

作为臣下,是不能违抗国君命令的,没有姜诸儿的手令,他们不敢贸然回去。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醒齐侯,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这就如同甲借钱给乙,约定一年后归还,但时间到了,乙装聋作哑,甲只好“厚着脸皮”催促乙还钱。欠钱的趾高气扬,债主低三下四,连管二人窝囊兼憋屈的心态和债主甲是一样的。

连称、管至父催齐侯调他们回临淄,结果遭到了姜诸儿的拒绝,“请代,弗许”。欠债的成了大爷,借钱的倒成了孙子,没人能咽得下这口恶气。姜诸儿“欠钱不还”,自然让连称、管至父感觉到上当受骗,愤怒可想而知。于是,二人“谋作乱”。

姜诸儿应该不是忘记了自己一年前的承诺,拒绝调防,而是另有隐情。推测一下,应该有三个原因:

一、据《左传》记载,连称有个妹妹,被送入宫,成为姜诸儿的姬妾,但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姜诸儿不喜欢连称的妹妹,“无宠”。姜诸儿很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恨屋及乌,所以对连称没有好感。

二、姜诸儿从一开始就没理由地讨厌连称。三、连称或管至父曾经在不经意间得罪过姜诸儿,而他们自己没有察觉到。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姜诸儿作为国君,言而无信,戏耍大臣,都理亏在先。更致命的是,姜诸儿在不知不觉中得罪了许多官场中人,而当这些失意者站在一起时,他们对姜诸儿的恨就会在瞬间爆发,比如姜无知、连称、管至父,以及连称那个因无宠而生恨的妹妹。

连称、管至父对姜诸儿严重不满,最高兴的莫过于苦苦等待复仇机会的姜无知了。姜无知已经忍了整整十二年,从现有史料上看,姜无知在齐国上层应该没有太硬的关系,否则他不会一忍就是这么多年。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而且连称、管至父在军界人脉甚深,如果能把这二人拢在袖中,姜无知就有很大的胜算扳倒姜诸儿。郁闷了十二年,姜无知当年的雄心壮志也几被磨平,在他即将绝望地沉入水底时,突然发现眼前有一根救命稻草,可以想象姜无知内心的狂喜。

更让姜无知兴奋的是,连称和管至父密谋策划政变的借口,就是姜诸儿当年剥夺姜无知的太子待遇,他们要为姜无知讨还公道。天上掉下来一块大肉饼,不吃那是傻子。

同类推荐
  • 大转折时代:美国报纸覆盖下的五十年

    大转折时代:美国报纸覆盖下的五十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进入了重要的转折期,商业模式和社会结构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印刷术及造纸技术扩大了纸媒的影响力,媒体开始左右人们的生活;工业革命改变了原有的城市格局,社会阶层悄悄发生了变化;移民文化融入了美国主流文化,城市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不断增强。城市的蓬勃发展成为美国繁荣发展的缩影,并默默地影响着美国的未来。
  • 在历史中寻找中国:关于区域史研究认识论的对话

    在历史中寻找中国:关于区域史研究认识论的对话

    对谈双方在共享问题意识的前提下围绕刘志伟及中山大学历史系的华南研究展开,意在使华南研究的群体成果可以跨出历史学界,让更多领域的人得到共享。对谈双方还探讨了在思想史研究中如何透过文献的词汇概念触摸它背后的历史脉动的摸索和知识感觉。本书内容涉及如何表述活的历史,如何区别动态历史与静态历史,如何推进关于普遍性论述。
  • 大唐绘卷

    大唐绘卷

    高智商学霸魂穿大唐,成为没落的青楼小郎君。在这美女如云,胡姬如雨的风花雪月之地,“喵~喵~”夜夜听着猫咪在屋顶撕心裂肺地嚎叫。您能够把持得住自己,依旧保持蛋定吗?好了,说点正经的。偶尔得一神奇的绘卷,它指引您运用高智商赚钱泡妞、招募天下名士为己所用、上官场与老辣的权臣撕逼夺权、顺便学点武功防痴汉欺负妹纸、跃马扬鞭长剑一指,去教化蛮夷打穿欧洲。
  • 冰火大明

    冰火大明

    “帝国的慢性病”系列共五册,分别为《大汉的彷徨》《大唐的惆怅》《大宋美袍上的虱子》《冰火大明》《黑白大清》。该系列以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个主要王朝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王朝无可避免的制度性缺陷,并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鉴。明朝是历史上相对清廉,作风强硬的一个朝代,但仍然逃脱不了封建帝国的历史规律。本书从明太祖铁腕治国铺开,从建国尹始的*清廉、零容忍开始,到逐步出现轻微的裂痕,后积重难返,终于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书中既生动刻画了一些典型官僚和他们的危害,也描绘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正面典型,具有较高的阅读和参考价值。
  • 中国人的教训(下册)

    中国人的教训(下册)

    本书是中国知名作家李国文专心于大众历史写作近三十年,在中国人血与火的往事中,找寻我们今天生活智慧的标志作。它以中国历代各类人物的生存状况、人生态度、命运遭际、成败得失为依托,突出了他们人生的一波三折、起落跌宕、苦心经营、艰难成功,是首部中国人反思人生轨迹、吸取生活经验的传记体通史。它让读者在借鉴古代中国人生存智慧的同时,更多地感悟今天每个人的活法。读史品人,以古知今,以史为鉴,为现实生活提供帮助。在这里读懂中国人生活的甘苦、读懂中国人薪火相传的方略、读懂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全面认知中国人的生活真谛、生存智慧、生命本质。本书立足大众的阅读习惯,内容深入浅出,结构波澜壮阔,情节催人泪下,语言幽默诙谐,阅读淋漓酣畅,是一部雅俗共赏极富睿智的畅销书。评论名家认为“这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最好的作品之一”。下册为宋元至清部分。
热门推荐
  • 娘化物语

    娘化物语

    一觉睡醒变成妹子了怎么办、(⊙_⊙?)老板对自己死缠烂打怎么办、(⊙_⊙?)身边总有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怎么办(⊙_⊙?)谭佳佳表示接受、拍飞、变强........我变娘了,也变强了..........可……可能是吧?(⊙`??⊙)?谭佳佳怀揣着变身美少女四处撩总裁、修道法的美梦中,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纳尼、以为自己拿了攻略总裁的剧本,没想到自己走的却是玄幻道路…Σ(°△°|||)︴【PS:本文女主本身是女不是男,这样说能懂吗┐(?-`)┌】新书大小姐救赎手册已开。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吻安顾先生

    吻安顾先生

    他派人闯进婚礼现场将她抢走,美其名曰‘英雄救美’。事后,腹黑城府的他略施小计兼死缠烂打地将她拐回家当老婆。从此,他宠她上天。
  • 三教平心论

    三教平心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伤心苦参地

    伤心苦参地

    夏日的风带些苦味,这是宋占德走进这片山坡上,才感觉出的。宋占德首先看到的是地上茂盛的植物,他认不出这是什么植物,但他可以肯定这植物是山坡地上的灵物。在他感叹的时候,也看见一座低矮的木屋,这木屋很别致,它竟然是在一棵古榆树的树杈上。当然,这榆树还活着,不然它的绿荫不会半遮半掩着木屋。这树中阁楼,还有两点红色点缀。在木屋的门口,挤坐着两个人:一壮汉,嘴里叼着烟袋,烟袋上悬着红布荷包;还有一女孩,穿着很红的小褂子,那红褂子很小,却很艳丽。“是常大叔吗?”宋占德用手遮着斜阳,冲阁楼喊。
  • 温故(之一)

    温故(之一)

    人类始终生活在历史的投影里。这投影,既非上帝的恩赐,也不是什么神做的手脚,而是源自人类将自己与动物区分开来的那个重要特征——记忆。历史的投影有过远有近,远的如原始祖先迈向文明渺然足迹,所的如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时间之流,不舍昼夜,不仅把已经发生的,而且终将把正在发生的以及行将发生的一切,都裹挟而去,统统融入历史的投影。最早意识到这投影价值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温故而知新”,虽平白如话,却如醍醐灌顶。历史既是人类活动的归宿,更是面向未来的智慧之源。谈到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英国作家奥威尔的表述则更加直截了当,他说:谁掌握了历史,谁就掌握了现在。
  • 鬼剑书

    鬼剑书

    如我遇天下不平之事,只拔剑斩之便可。江湖恩怨不入我心,爱恨情仇不破我意。江湖一剑走,万世流此名!
  • 我有一双金钱眼

    我有一双金钱眼

    穷学生,郝仁因为做好事太多,突然有一天,被财神创立的系统附身,获得财神的传承,觉醒【金钱眼】,能看清每个生灵的钞气运。凡人界,你说你家财万贯?对比起,你现在的钞气运为-10000,将损失万贯家财!鬼修界,你说你每天获得一亿亿亿亿亿亿冥币,足够买下整个地狱,对不起,你的钞气运目前为负的二亿亿亿亿亿亿次方,别说买下整个地狱了,小心自己被卖掉。修真界,你说灵石和宝物就连空间戒指都装不下?你现在的钞气运为感叹号,对不起,你的灵石和法宝充公了。修仙界,你说你是玉皇大帝的儿子,小小财神管不了你?呵,你的钞气运为红叉叉,对不起,你已经被我列入黑名单,你将不能获得任何的修行资源,包..
  • 山河道纪

    山河道纪

    那年乱世如麻,九州动荡,人族,妖族,魔族三族之间摩擦不断,战争不断。人族势微,异族攻入九州,生灵涂炭,一位位人族慷慨赴死。他于泰山之下许下心愿,愿以吾血浇吾股,换山河如故。从此走上了驱逐异族的道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