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2000000003

第3章 寻找新视界(3)

相较之下,中国记者在这方面的经验还十分稚嫩。“丹增贡嘎”的故事为什么不可以像“尼玛”的故事那样“开发”得更深入一些?“尼玛”被“设置”成一个文化问题,那么不妨让“丹增贡嘎”回归经济问题。所以,记者报道家庭旅馆着力点不能只在“开”上,怎么想到“开”的、观念的转变有无阻力、前期资金是怎么筹措的、有无银行贷款、人力如何解决的、与工商卫生等政府部门是如何协调的、客源从哪里来、顾客反映如何、营业额多少、利润多少、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等等。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转型不能只停留在数字播报上;某种生产生活经验的推广不能大而化之地只给出一个结论,忽略了更关键的过程;人民生活的改善、幸福感的提升也不在于形容词用得多么密集、圆熟……新闻有新闻的技术规范和报道技巧,它需要尽力做到客观,也不回避一定的立场,其中的规律要尊重、要琢磨,西方记者的手法值得专心研习。总之一句话,重要的是,家庭旅馆不能只当做“话题”而要演绎成“议程”。

第三,从对事件的基本理解看。第一篇报道把青藏铁路视作发展的契机;第二篇报道即使不是反对、抨击,至少也是在忧虑。这一点不同是最本质、最根本性的,前两条不同均源于此。

当今社会是个融合的时代,各种意识形态、文化心理交相碰撞。冷战思维缺乏建设性诚意,不利于解决问题,正视、交流、沟通才是正途。西方媒体蓄意误读中国,耍双重标准,同样的事拿到别的国家去说是一个说法,换作中国就变成另一种说法——这种状况不能说没有,但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大国,中国必须习惯面对各种眼光、各种误解,甚至各种挑衅。我们的思维方式不妨改一改,先不是反击对方,而是先审视自己:我有没有把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规律用好、用巧,把自己的价值判断说透、说全,既非公告也非直白而令人反感的宣传。

《西藏日报》的报道只是一个案例分析的缩影,有一些改进建议不见得仅针对它。首先,经济建设中的成就务必实时跟进,正面报道为主的主线要坚持,否则更无法和不同的声音对话。

其次,对所谓正面报道的理解不能偏狭,不能以为正面就是讴歌,这不是新闻传播的专业用语,正面也要建立在符合客观事实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就拿青藏铁路的开通来说,不管出于何种动机,西方人士爱把焦点放到佛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冲突、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冲突上,把现代文明视作传统文化纯洁性的对立面,而忽略了当地民众的生存发展权、主权国家独立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自主权,也忽略了全球化是时代潮流,现代并不必然与传统对峙,文化只有在交融而不是闭关自守中才能焕发生机、传祚万世。因此,我们的经济报道在关注某个微观经济事实之外,还要有意识地不断拉大背景焦距,为受众建构一个中观或宏观的认知框架,包括中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怎样的,自由贸易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意味着什么,中国经济发展、结构转型对世界会贡献什么,民众的利益需求与选择具体有哪些表现,政府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平衡协调有何考虑,西方发达国家当年在面临类似问题时是如何经历过来的等。学习西方记者的经验,把这些信息用概括材料、骨干材料、背景材料、细节材料、引语、故事等各种手段、形式“设置”到报道议程中去,增进受众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对历史特殊性的了解、对文化个体差异的了解,由此才能激发真正有价值的理解乃至认同。

第三,经济报道要特别善于抓点,抓完整的点、动态的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点不能是最后形成结论的那一点,而是过程中的点,透过点展示过程。有了过程,尤其是既有过程中的亮点,也有过程中的难点,一个经济现象才真实。我们一直比较避讳谈困难,尤其是报道成就时,总给人一好百好的感觉,就像“丹增贡嘎”的家庭旅馆,一定只有“乐呵呵”,但收益总是与风险并存、成就总是在与困难的较量中取得,还原经济生活的本来面貌,这样的报道才能产生公信力。

练好内功,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西方记者的报道也未必都是典范,其中暗含的套路同样夹杂着深深的刻板印象,也难说模范地践行了客观原则而不是在宣传——尽管他们总是指责我们是宣传机器。细细解剖一下,利于知己知彼。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对材料的使用看似顺手就势、无所定律,其实颇为有心。以篇幅众多、不时灵活穿插的背景材料为例,它算不得骨干材料,看似可有可无,但点拨、提炼作用不容小觑。它重笔图描的几个点,“矮化”效果明显。

最典型的一个点是把汉人与藏人分化成两个对立的群体。具体材料是这样用的:“许多人对汉人插手他们的事务持怀疑态度;为配合中央政府六年前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政策而实施的一些经济集约化发展政策在一些人看来是某种形式的‘殖民’。”“西藏人认为,汉人正在控制当地经济。在拉萨,你很难看到出租车司机、餐馆服务员或干体力活的工人里有当地人,因为从国内其他地方来的人即使工资低些也愿意干。”“据铁道部官员朱振生(音)透露,在前不久通车的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十万建设大军里只有大约10%是西藏本地人。”职业新闻记者一定会一眼就看出这几段文字中的硬伤:除了“铁道部官员朱振生(音)”以外,其余三个消息源——“许多人”、“一些人”、“西藏人”,都十分模糊,焉知不是莫须有的虚构。此外,用当地人与外地人数量的比较来佐证汉人对藏人的经济控制,看起来也很古怪,既不合逻辑也不合情理。汉人、藏人都是中国人,一个国家内部正常的劳动力流动是市场活跃、经济繁荣的表现,何来“控制”?即使工资低也愿意到西藏去,这是个人对经济发展的预期所致,难道也是为了“控制”?如果这个逻辑成立,美国自己就是一个移民国家,相对印第安土著来说,它是不是在殖民呢?

值得注意的是《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还非常典型而熟练地运用了两种宣传策略。

1、辱骂法。辱骂法“是给某思想赋予一个不好的标签,使我们不检查证据就拒绝和谴责这种思想”。“殖民”、“控制”,以及后文在批评中国政府在西藏施行的经济政策时用到的“控制了当时处于独立的西藏”、“管制”、“灾难性后果”都是具体体现。前面说过美国记者的报道很注重用背景材料辅助表达主题,但在使用这类结论性的、情绪很“重”的词语时却对相关背景惜墨如金,只有一个笼统的断定,没有证据、没有解释,似乎只在让人记住词语本身。“为配合中央政府六年前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政策而实施的一些经济集约化发展政策在一些人看来是某种形式的‘殖民’”。西部大开发的动因是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历史存在和过分扩大,相对粗放而言的集约化也符合现代经济的发展潮流。很难想象,在缺乏上述必要交代的情况下,“某种形式的殖民”具体是指什么?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从来就没有独立过,也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甚至包括历史上曾策划分裂西藏的国家)在外交上正式承认过西藏是“独立国家”,《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罔顾史事却抛出一个侵犯主权的概念,这也是明显的“辱骂”。至于中国六十年代的经济状况,显然更是一段复杂的历史,当时整个中国都在艰难、曲折地行进,非独西藏一地,而报道依然采用顺手一笔又不说透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当时的经济政策是故意针对西藏的印象。

2、平民百姓法。平民百姓法“是指某讲话者企图让受众相信他或她的想法是好的,因为这些想法是‘人民的’想法,是‘普通老百姓’的想法。”在《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中,记者多次引用未明确署名的“西方人”、“许多人”、“一些人”、“西藏人”、“汉人”、“那曲牧民”等的直接或间接引语,打的就是这种“平民百姓牌”。这些消息源虽然指代模糊,但由于用的是整体概念,又与那些指代清晰的消息源混杂在一起使用,所以容易让人忽略它们技术处理上的不足,而记住其隐含的“这是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意见”的潜台词。这种做法显然有违于西方人士常指责的中国报道惯用“广大人民群众”、“各界人士”等话语为公众“洗脑”的论调,这也再次证明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终究是相对的,它的意识形态属性总会透过各种层面释放出来,因此,对于西方新闻界不能只是察其言,更应该观其行。

同类推荐
  •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本书借鉴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的相关知识,从传媒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即传媒治理与治理传媒角度,特别是就传媒如何参与社会治理进行了具体探讨。本书包括社会风险语境概说、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的可行性、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传媒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治理传媒五个部分内容,并联系中国媒介现实列举了大量报道个案以及详细的案例分析。
  • 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动与集聚问题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动与集聚问题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基于自有的“海外人才大数据平台”的动态数据,有机结合大规模信息采集、非参与式观察、海外问卷调查、远程访谈等调查方法,将学理剖析、比较研究、文献分析、GIS空间分析、分布式数据挖掘等融为一体,形成了对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群体的立体式研究架构和整体性认识。
  •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语文知识小丛书:修辞常识例话

    语文知识小丛书:修辞常识例话

    以国家正式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为依据,对常见的语文现象进行明晰透彻的辨析。从字、词、句、段、文,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讲析,包含了语文常识的方方面面。是各行各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读者的好帮手。
  • 老梁看电影

    老梁看电影

    本书由知名电视主持人梁宏达坐镇主持,节目以电影为素材,以普通观众的日常生活为参照,通过发掘、整理电影里的故事和生活细节,以梁宏达独特的“说故事”主持风格,说说“电影里的那些事儿”。梁宏达,被观众亲切的称呼为老梁,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老梁凭借伶俐的口齿,独到的见解,以观点鲜明、语言犀利著称,亲切生动的主持风格和百变的声音魅力,使他主持的节目从体育迷波及到无数电视观众,成为国内目前最受欢迎的脱口秀主持人之一。《老梁看电影》将从无数电影里找出相类似的生活桥段,整理罗列在一起,给观众呈现,原来电影就是这样影响、改变我们的生活。《老梁看电影》有着明确的“五不说”。在栏目中,老梁不在乎八卦,不关心票房,不胡吹思想,不生编故事,不评价演技。对于电影里展现的许多生活、人生中的元素,他反而会细细的品读……
热门推荐
  • 山西黑砖窑事件寻访日记(2007)

    山西黑砖窑事件寻访日记(2007)

    下午去当地一个村调查黑砖窑的一桩旧案。刚来永济时我听当地一个司机讲起,有一个当地的小孩在西安竟然被又骗回附近芮城的黑砖窑。很顺利就找到了小孩的家,听他家人的描述,竟然是一个比曹生村砖窑更残忍、规模更大的砖窑。一样有残酷殴打,一样有死人。是2005年发生的事情。当时窑主或包工头也被捕了,似乎判了,家长说得不是很清楚。但是受害人都没有得到赔偿,他的孩子也只是补发了工资。
  • 扑火

    扑火

    她躺在那里,就知道事情会变成这样,然而还是把手伸向了毁灭。轻柔的音乐响起,黑暗中亮起光晕,她闭上眼,在无数美丽脸庞的海洋中,抓住那张唯一的、挚爱的脸。“梭罗——这个名字对在座的各位毫无意义,然而就是这个人,奠定了我们当今经济的基础。想象一下两百年前。那时候到处是蓝天碧草,人人游手好闲。这个叫梭罗的美国佬在湖边闲了两年,悟出了一个道理——我们根本不需要拥有!”她停下笔思索。是的,一支笔,一支货真价实的钢笔,她仍然通过手写来输入文字。这过程缓慢又费力,但她相信一支有形的笔能让她的思路顺畅许多。
  • 我想再看清你的脸庞

    我想再看清你的脸庞

    本作是动画《战龙四驱》的同人,作为许多人童年动画代表作之一,极,将以十年的情怀完成本作。新一代迷你四驱车的兴起,世界大赛上来临。追溯过去的故事,展开全新的篇章。少年少女们该如何抉择呢?
  • 孙文垣医案

    孙文垣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武极神王

    武极神王

    (新书【武极天尊】强悍来袭,火热爆更,永久免费,欢迎大家阅读!)我是一个小土著,没钱没权没势力!但是我有逆天资质,身怀第一功法,还有一大堆神兽魔宠,你拿什么和我比?美女小弟,我一怒全收。上天入地,我无所不能。美女别看我,还看,再看!
  • 做有志气的女孩

    做有志气的女孩

    人可以清贫,但不能没有志气。即使你的童年是青涩的,也要神采飞扬地活出自己的风采,不要让岁月的痕迹抹煞你毕生的激情,困住你前进的脚步!有志气的女孩会将自己的一生安排得多姿多彩,拥有成功对她来讲易如反掌,相反,那些没有志气的女孩只能过黯然无味的生活。请女孩们记住:靠运气侥幸一时,靠志气成功一世。志气是人生的支点,有了这个支点,你就可以撬起自己的一生。
  • 华丽丽,龙神甜不怕

    华丽丽,龙神甜不怕

    天降大任于麻烦精女主夏丽音,幼年时期的梅花印记再次闪耀!龙神继承人身份确定,神秘的龙神学院揭开面纱!学院最具人气的龙族三神将——霸道的暴风黑龙玖枢兰、温柔的霜之青龙朱郦、腹黑的雷之白龙花墨接踵而至!什么?三位绝世美少年都将是她忠诚的仆人?什么?大大咧咧的她居然要在龙神祭上呈现最美龙神舞?什么?跟她定下龙神契约居然是暴躁黑龙玖枢兰,而且他还一脸不情愿?龙神啊,请继续对那家伙天打雷劈吧!
  • 学校总务管理中常见法律问题研究

    学校总务管理中常见法律问题研究

    《学校总务管理中常见法律问题》从总体上把一个学校后勤可能面临的工作内容进行了分类梳理,为一个后勤管理者在自己的管理体系中搭建管理框架提供参考。从实务上以阐释管理原理、分析法律关系、解读实际案例的方法,从理论到实践,帮助后勤管理者掌握常见的法律纠纷的性质、学校与学生如何分担责任以及如何做好防范。本书以警示的方式对管理过程中容易发生的法律纠纷进行特别提示,对于管理者规避法律风险,将纠纷消灭于未然状态具有一定的提醒作用。本书在写作时坚决摒弃了理论研究用语晦涩难懂的弊病,无论是对管理理论的解读,还是对法律问题的分析,都用娓娓道来的方式,方便读者更快更准确地掌握相关知识。
  • 天道争途

    天道争途

    兄弟与爱妻,夺我帝统。命数不绝,重活一世!这一世必伏尸百万,踏万丈深渊,破电闪雷鸣,一剑穿苍穹,弑神杀魔,夺回一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