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2900000006

第6章 风水与诗歌形式(1)

山水自然是中国诗人笔下常写常新的主题,不同的时代展示着不同的风貌,不同的作家摹写出不一样的自然。当那些山水走入诗歌王国时,便成为闪耀着某种理念的创造物,在其自然本色的基调上流荡着诗人的精神与情思。李白笔下的山水自然以其瑰丽奇崛的姿态和特定的情感内涵在中国山水诗歌史上独树一帜。但是,我们必须注意诗人在创作中的形式化问题,在写意图貌的过程中,作者是如何呈现自然,摹仿自然,创造自然的。诗人笔下的景致与境界由主观与客观、情与景、虚与实构成,这样的见解不为错,但掩盖了诗人或艺术家对自然的艺术处理方式。而这艺术处理方式往往遵循一定的文化模式。

一、风水观念与自然生气、理想秩序本文讨论的是李白诗歌中的风水观念,这种观念也是造就李白山水诗歌特质的一个文化模式。它使山水的呈现不唯情是论,而是呈现出具有自我肌理和独特生气的空间感,使人情与自然更加深入地得以融合。所谓风水观念是中国古人为了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产生的一种理想的环境观,它建立的是一种理性精神下的理想的空间结构。风水观念是环境选择的学问,原始居住形式经历了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类型,无论是何种类型都形成相应的环境观。仰韶文化时期聚居地选址已经有了明显的环境选择倾向,大多靠近水源,面向阳光,位于河流交汇处,居民区与墓葬区有意识分离,出现阳宅与阴宅分离的前兆。而在卜辞中也出现卜宅的记录,《诗经》中则出现主动相宅的记载,《诗经·大雅·公刘》中记述了周先祖公刘“陟则在巘,复降在原”,而后“瞻彼溥原,乃陟南冈”,接着“相其阴阳,观其流泉”,进行了一系列的勘察活动,看阴阳,观流水,选定居住之地。当然,风水学的形成是自然哲学观发达之后的产物,阴阳哲学、气论思想、女阴崇拜对风水观念的完善产生很大影响。“风水就是以阴阳为前提、以气为指导思想而展开的。气的概念在风水中运用得最普遍,如生气、死气、阳气、阴气、土气、地气、纳气、聚气、气脉、气母等等。风水中的‘气’是一种无形而连续的物质,如地气是藏于地中的,好似人之血脉。”自然与人同理,都是由气而生,并起变化,人与自然之间必然存在感应和沟通,自然与人一样也是有机构成。约成书于唐代的《宅经》(上)说:“宅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人与自然之间存在同一性关系,将住宅环境比作人体,显示了全息观念。“中国古代的大地有机说为风水的‘地母崇拜’和女阴象征铺平了道路”,因为人与万物都离不可气血,地之生物也离不开气血。水为山的血脉,山则是母体的象征,山应该具备女性的类似功能,如有胎息、有生气、有交媾之区、有孕育之穴等等。

托名郭璞的《葬书》论述了气、山、水之关系,他说: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入骨,以荫所生之法也。丘垅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经曰:外气横行,内气止生,盖言此也。何以言之,气之盛,虽流行,而其余者犹有止;虽零散,而其深者犹有聚。故藏于涸燥者,宜深;藏于坦夷者,宜浅。经曰:浅深得乘,风水自成。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夫土者,气之体,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经曰:土形气形,物因以生。夫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因为水可以聚气,地形也可以藏气,气升而为云,降而为水,从而也能构成好的风水生态。

《葬书》的“四灵说”还对四周山峰形势提出要求,即“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而且要求“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山势需要阴阳交互,高下相倾,形成一个包孕感与生机感潜在其中的理想的地理环境。藏风得水、地形藏气、四灵坐镇是郭璞风水学的主要核心,他揭示了山、水、气之间的辨证关系,认为理想的地理环境是山水相得,藏气生气。这一思想影响了后代的风水观念,大多主张山形高大且包孕,水流环曲而有生气。佛隐在《风水讲义》中说,风水宝地应该是:“靠山起伏,高低错落,曲曲如活,中心出脉,穴位突起,龙砂虎砂,重重环抱,外山外水,层层护卫的发福发贵之地。”

在风水观念影响下,中国人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观,体现着阴阳思想,追求昂扬的气势和理想的秩序。古人认为山水的姿态,以它们独特的姿态和关系体现着自然生气,从而激发了人的精神。所以,当受玄学影响的山水诗消息之后,中国人写山水时,都重视其伦理性、品格性和建立在阴阳哲学与气论之上的秩序性,将山水的姿态在自然大环境里写,同时,在描写山水的姿态中折射出人的性格和气势。这种重视阴阳交合、山水形势、人景同构的生态观和审美理想,也从李白的诗歌创作中得以生动表达。

二、风水原则与呈现自然

李白对山水的审美感知和艺术处理受到了上述风水观念的影响,山水的艺术呈现保持着诗人的自由气质和鲜活的个性化感觉,但同时又是在一定的文化模式中展开的。审美感知是对世界的创造性活动,在西方理论界也很早就认为,为了追求美,艺术家不仅要复写自然,而且还需要偏离自然,卢梭认为艺术并不是对经验世界的描绘或复写,而是情感和感情的流溢,而在许多现代美学理论中,又只对表现的事实感兴趣,而不管表现的方式。事实上,艺术一方面源自情感和心灵,另一方面来于自然,而将自然呈现出来的千变万化的方式形成着层出不穷的艺术形式。杜夫海纳认为:“‘在这世界里,人在美的指导下体验到他与自然共同实体性,又仿佛体验到一种先定和谐的效果。这种和谐不需要上帝去预先设定,因为它就是上帝,上帝就是自然。’毫无疑问,在杜夫海纳看来,自然的审美化是人与自然的重要联结之维,因此,自然美不是一个简单的美学问题,而是生命(有限)与世界(无限)的把握和超越的哲学问题。”人与自然之间可以进行充分诚挚和远大的交流,自然与人和谐的刹那,自然向人呈现着它的风姿和精神,正如王岳川先生所提到的,自然的审美化中体现人的生命存在,但我们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自然审美化时所表现出的形式,这些形式的表现与审美文化和审美方式关系密切。

到李白这里,自然的呈现形式是独特而有文化内涵的。李白在呈现自然山水时,具有人格化特征,葛晓音先生有论:“李白则能在融合盛唐众家诗境的同时,始终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突出在山水意象之上,因而具有强烈的个性。”我们可以注意到,强烈的个性并不意味着主观情思修改了自然的客观性,而是唤发了自然的活力,使它与作者心灵彼此映照,一起爆发出生命的光辉。李白以天真坦荡的诗情充分地感受并表达了自然生命的气韵及其机体、纹理,自然山水也以一种理想化的方式呈现着它自己。李白飘逸豪放的美学趣味为世人熟知,纵放洒落的情怀、奇瑰壮丽的山水为人叹羡,但这些艺术气氛是依赖着山水景象中具体的结构和肌理而形成的,这是他不同于陶渊明、谢灵运、孟浩然、王维山水诗的特质。《蜀道难》一诗,写蜀道的险绝:六龙回日之高标、冲波逆折之回川、畏途巉岩、摩天连峰、绝壁枯松、飞湍瀑流、砯崖转石,层层展开,引人入胜又赫人耳目,以天然的结构和肌理生动地展示了山水的气势和诗人的精神世界。《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廻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蜀道难》中的景色是作者虚构的山水,但感觉十分逼真,原因在于作者精心营构了山水的肌理、山水的生气。奇峰与流川,枯松与绝壁交响成具有理念意义的自然景观,体现着景色之险和心情之恶。《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一诗,则是写实之作,但其中也不离理想性山水观念,也就是说,作者在写实时也遵循了某种程度的程式化,从而显现出审美性的山水自然。诗人的心灵之眼以吞吐宇宙之势俯瞰巡游,看到了山川的浩荡绵延。庐山和星斗争辉,俊秀挺拔,又如屏风铺张,将高耸的影子投在了澄静的湖中,闪耀了青黛色的光芒。瀑布如银河倒挂,与香炉峰遥遥相望,而廻崖沓嶂直凌苍茫云霄与壮伟的天地间,大江茫茫一去不返。山水在无垠的宇宙间姿态横生,以超绝逼人的遒劲壮伟之气势跃然纸上。是什么使山水如此精气十足、灵动蓬勃?李白其实在以自然的理想方式来呈现自然。当山水作为审美对象时,它是被在审美感知中创造的,正如后现代哲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斯所说,“现实不是一个不变的给定量,独立于认知,相反,它是某种建构的对象。”发展多样化的感知方式使其区别于传统艺术论,“我的真正任务可能并不是为艺术而创造艺术,而是发展不同的感知角度和方式,以及变化多端的感知和理解图式,并且加以示范”。李白的文化模式无疑受到了风水思想的影响。李白想落天外,超然脱俗,虽然其境界超过了风水中的自然,但其诗中的山水的基本架构与风水学中的理想山水观是有相通之处的。就以《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为例,作者对山势叠张、水流或倾泻直下,或回曲生光的景象,进行了刻意的状写,气势辉赫,生趣淋漓。其中的山水呈现是符合风水原则的,他发现并强化了这种观念。

同类推荐
  • MEMO2017:《三联生活周刊》的观察与态度

    MEMO2017:《三联生活周刊》的观察与态度

    2017年,雄安新区的设立、全面二孩的放开和去杠杆的不断加码……这些国家的大政方针的出台和政策的转向将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与此同时,一些突发社会事件也成为新闻热点,进入公共视野,引发大规模讨论。在国际舞台上,美国重回单边主义并制定减税政策,邻国印度也在大刀阔斧地进行经济改革,或将对中国造成比较大的影响。AI技术的突飞猛进重燃人类对于未来的想象,同时也带来对人工智能的而忧虑;考古遗传学的突破或许能一举解决中国人从哪来的问题;而与现实生活更加密切的是,手机支付刚提出没几年,无现金社会已悄然形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从不担心未来,它到来的足够快。”
  • 北大微讲堂导读1

    北大微讲堂导读1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了解人性,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人性无法触摸,不被看透。这令许多人陷入迷茫和困境,本书是将会成为改变你生活的指南书。
  • 公共人的衰落

    公共人的衰落

    作为汉娜·阿伦特的学生和于尔根·哈贝马斯的好友,理查德·桑内特和他们两个人鼎足而立,分别代表了西方公共生活理论的三种各不相同的学派。《公共人的衰落》正是桑内特研究公共生活的扛鼎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公共人的衰落》具体展示了现代社会特有的公共生活现状,从城市人口、建筑交通、户外空间、环境失衡等方面揭示出人们的紧张和焦虑,由此证明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自我迷恋是公共生活衰落的结果,而公共生活的衰落,则是入侵公共领域的人格引起的。全书通篇对此观点作了细致精辟的分析和论述。作者追述了18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发展的历史,对宫廷、布尔乔亚阶级、市民阶层的社会存在和交往进行了广泛的涉猎:从文学、宗教、艺术到戏剧、音乐,再到服饰、话语、视觉、人格、角色。其中不乏对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狄德罗、卢梭等人的分析。最后还指出了人们应当积极参与公共活动,在社会中主动积极地追求自身的利益。对于正处在转型期间的中国来说,这本经典的社会著作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中国社会——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界限模糊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借鉴的价值。
  •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已成为社会的主人。教师的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他们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的过程中,自己也相应得到发展。这样的一致性使教师的劳动热情得到极大的激发,他们主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自觉履行师德的规范要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而竭心尽力。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依法执教,享有社会赋予的各种权利,同时履行相应的义务,这种权利与义务、道德与利益的统一,也是社会主义师德平等性的重要表现。
热门推荐
  • 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周作人译文精选集

    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周作人译文精选集

    通过民国翻译大家周作人经典译本,重温日本文学、希腊文学的闲雅之美。
  • 幸存者之无尽丧尸

    幸存者之无尽丧尸

    突然之间,世界一片黑暗,遍地丧尸,为了完成自己的承诺,李杰在末世之中挣扎前行,经历无数战斗之后开始思考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幕后的人究竟有着什么目的。。。。。。
  • 拨亮我们的精神灯塔

    拨亮我们的精神灯塔

    “繁荣文艺事业,拨亮精神灯塔”,这是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在深入学习讲话精神之际,在第一时间面向全省文艺界和社会各界发出的强音。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我省有陈忠实、贾平凹、赵季平、陈彦等四位当代著名文艺家应邀出席会议。一省四人出席如此重要的会议,这是陕西文艺界的无上光荣,也是对陕西全国文艺大省、文化大省地位的有力佐证,它在陕西文艺界和社会界引发了强烈的精神冲击和思想震撼。陕西是伟大的延安文艺传统的发祥地,也是对这一传统进行经典传承和塑造的当代精神高地。
  • 重生之废物修仙

    重生之废物修仙

    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战战兢兢生活在物欲横流的都市中。一次意外来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走上一条惊天地泣鬼神的废物之旅
  • 夏季茉莉花开

    夏季茉莉花开

    有人有说他们俩个是冰山,靠近一尺能让你成冰雕,而对于他们冰冷只是外表,内心的温暖只肯给一人,也只有她能让他们微笑,让他们觉得温暖。
  • 管理要懂方与圆

    管理要懂方与圆

    中层领导上任,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最根本的是旧的体系与新的思想的冲突。怎么样能快速融入新的组织中去,落地生根,稳固自己的位置,成为新集体的灵魂人物?诸多难题,非精通方圆者,不能为之。
  • The Human Drift

    The Human Drif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哈尔罗杰历险记:闯入食人国

    哈尔罗杰历险记:闯入食人国

    以哈尔和罗杰两兄弟为贯穿整套丛书的主人公,每本书讲述一次探险活动。普赖斯塑造了哈尔、罗杰这两位勇敢机智的少年英雄形象。他希望青少年都能成为哈尔、罗杰那样的人:学识渊博,体魄健壮,正直、勇敢,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 未语知心

    未语知心

    文案:都说从天而降的是馅饼,不,也可能是这样,譬如:第一天,一件白色体恤盖在姜知未脑袋上,第二天,一只高跟鞋落在姜知未的脚边,怕污了住处,拎着这些物件扔进了洗衣机。结果,第三天,大红的bra直接高挂在他正在喝咖啡的右臂上。姜知未打死都没想到向来冷清的自己第一反应竟是:这个他真的洗不了!于是第四天,他决定和这位姑娘,好好聊聊。后来的某天,他情到深处时,摊开她的掌心,写下那句: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她才知道,他不是不会说,是不能说。嘘!不用写,我都懂。男主身有残疾,不能说话,不喜勿入。甜文,结局he,内容绝对不小白。
  • 养妃记

    养妃记

    她是唯一一个给皇帝留下子嗣的女人,亲生儿子登基当日,她被人一杯毒酒赐死在了冷宫!重活一世,林乔表示既然是重活那就不能白活,只是……为什么女主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