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3800000046

第46章 方言文化与电影(7)

例如:马大三和鱼儿第一次去给花屋两人送饭的段落,碰到了花屋对外呼救、寻死(00:20:40)。马大三冲上去拦他:“哎呀!哎呀!这叫啥(sha四声)玩意儿啊这个!”——不安分待着的俘虏在他看来是不可理喻的。

面对这两个差点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的家伙,马大三愤怒之余只是觉得“好吃好喝待你们咋这么不懂事呢?多大人了?”——“不懂事”是马大三对“敌人”给自己带来麻烦的行径的唯一控诉,在他那里,我待你好,你也不要害我,这便是“懂事”,是成年人起码的行为逻辑和交际准则。这种简单又看似理所当然的理念也是中国大部分老百姓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基本态度。马大三简单的一句抱怨,隐含了大多数中国民众宽容、“讲理”、单纯的性格特征。

同一段落中,他劝寻死觅活的两人:“中了,别说了,吃饭,啥也不如吃饭强。”朴实的话语,直白的意思,体现了人物简单的生存观念。吃饭等于活着,啥也不如吃饭强,啥都没有活着好。至于怎样地活着,是否有更多的追求,马大三是懵懂的,他所处的环境也没有给他懂的机会,在乱世之中,他想走的是一条谁也不跟、谁也不惹的路,安生、低调地活着就好。因此,董汉臣称自己和抗日游击队有交情时,马大三不耐烦地打断他:“……别跟我说这个,我不是队伍上的人,我没掺和你们的事儿!你们要是熟,还不如帮我个忙呢……别跟我这儿闹腾,也别死我这儿,知道不?”马大三对“抗日”、“队伍上”这些以往抗战影片中会引起民众热情和憧憬的词汇表现出了出乎观众意料的冷淡,抗日游击队与日军的关系在他看来是“你们的事儿”,是与己无干的,与他有关的只是他负责看管的两个俘虏别死在他那儿。小人物怕惹事、怕麻烦的真实个性也因此得到显现。

在村民们谴责马大三没能杀了两个俘虏的段落(01:01:40),他在重重压力之下崩溃地蹲在地上哭诉起来:

“……杀不了人,我害怕!我、我下不了手!”

“别逼我了!再逼我,我啥都干得出来!……我干?我干?我就——跑喽!”

这个段落刻画了马大三的胆小懦弱、善良和人性,他宁愿带着亲人“跑喽”,离开故土远走他乡,也不愿意留下来继续面对杀人还是不杀的难题。在他的意识里(实际也是大部分民众在正常条件下的意识),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杀人,无论那个人是不是敌人。当普通人的仇恨没有到切身之痛的地步时,他们很少主动漠视生命的尊严去复仇,这也是为什么马大三面对“敌人”时更多地将他们视作了活生生的“人”而没能下杀手的原因。然而这种出自人性的真实的心理逻辑,在以往的抗日题材影片中却几乎总是缺席的。当然,这种情感如果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去表达,似乎很难让人接受。就语言来说,只有当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统一时,蕴含其中的意蕴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表达。

马大三的性格中还有机灵、耍小聪明的一面。例如:在马大三劝大家用两个俘虏去换粮食的段落,马大三说:

“帮日本子杀中国人的,那叫汉奸,找日本子要粮食还叫汉奸?把日本子白送回去不要粮食的,那才叫汉奸呢。粮食谁种的?咱中国人种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种出粮食来让日本子白吃了,我从他嘴儿把粮食给抠出来,咱们吃了,不光咱们吃了,给沾亲带故的……亲戚啥的都分点都吃点,这叫汉奸?天底下有这样的汉奸?”

马大三是一个在人际交往中受到过磨炼的成年人,在说服别人时,他性格中机灵、狡黠的一面得以凸显,这里,马大三偷换了话题,把“要不要去用俘虏换粮食”的命题,变为“把俘虏送去,要不要带点粮食回来”,并且主动从利己的角度出发,描绘了得到粮食后的种种美妙图景。但是,这种狡黠背后隐藏的是一种近乎无知的天真、轻信,正体现了真实生活中民众熟稔于乡邻之间的彼此交际,在与陌生势力相处时却比较单纯的状况。

鱼儿是个同时具有依赖性和独立性的女性。一方面,在丈夫亡故后她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男性来支撑其生活,使她继续立足于村中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因此她选择了单身壮汉马大三做情夫,并全心地依靠、信赖对方;另一方面,鱼儿也是一个有主见、勇于坦承自身愿望的女性,她有着正常女性情与欲的追求,也能够不顾周围人的目光勇敢地袒护自己的“男人”。唐山方言爽利、干脆、直白的特点将鱼儿这种性格特质表现了出来。

例如在影片一开始,便是鱼儿与马大三幽会偷情的段落(00:04:11)。

马大三:让我看看。

鱼儿:看啥呀!

马大三:让我看看!

鱼儿:看啥呀,别看咧!

马大三:我看看呐!

鱼儿:哎呀,快点儿的,别歇着!

一个与男人偷情的小寡妇坦诚地表达着自己的欲望,“别歇着”,“快点儿的”,乡音土语,将人物可爱、直爽的一面显露出来。在鱼儿看来,事实就是说话的依据,因此,当马大三询问她两人的关系怎么办时,有这样一个段落(00:29:41):

马大三:那咋儿办呢?

鱼儿:你一个大老爷们儿,问我咋办?

马大三:那,那我斗(dou四声-就)把你给娶喽!

鱼儿:不娶也得中啊。

马大三:说啥呢?

鱼儿:不娶也得中啊!

当马大三私藏俘虏被众人发现,在众人逼迫下几近崩溃时,也是鱼儿勇敢地站了出来泼辣地回击了村人的攻击,袒护与抚慰了自己的男人:

“……我们没杀人!我们不杀人,我们杀不了人!!”

这样一个对感情与欲望都很诚实的女性,对她认定在理的事情,不论他人和对方是不是认同,她都能够自信地去坚持。这种心理和性格特点与地域文化密切相关,也最适宜用没有什么拐弯抹角词汇、说法的本地方言去表达。

董汉臣是片中运用语言最复杂的形象。如果说,只说日语的花屋与只说唐山话的挂甲台村民的性格都比较单一的话,那么同时操东北方言与日语的翻译官董汉臣在片中则表现出了矛盾的性格特质。他既有对“皇军”谄媚、阿谀、畏惧的一面,同时又对日本抱有轻蔑、鄙夷的态度;既对国族、乡土有着与生俱来的情感,又卑劣地想将这种情感作为换取自由的筹码。方言-日本语在他那里的分裂恰暗示了他在情感与信仰上的失焦。而他对中国文化、语言的过分精通与熟悉又往往会让他迷失其中。

例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审俘虏段落中,五舅姥爷的那句“那就该做啥做啥吧”让他表现得如惊弓之鸟;又如,按约定,马大三原以为当晚游击队回来“取人”,所以满心欢喜地给两个俘虏吃饺子(00:34:21)。

马大三:……咋儿也得……让人把饭吃完呢。

(但董汉臣却误以为是“绝命饭”,吓得涕泪纵横:“我求你们件事成不?能不能给我爹我娘带个口信,我家在东北。”)

五舅老爷:中吧,放心吧。好好上路,事儿……该咋办咋办,吃饺子吧。

董汉臣:我吃,我吃!我吃饱了上路,我成也这张嘴,我败也这张嘴,我就不该学那日本话,要不我能受这罪?要有下辈子,我就当个哑巴!

董汉臣显然把“上路”理解成了“送命”,加上突然吃上了白面饺子,也符合中国给处死前的人吃顿好饭的民俗,结果把自己吓了个魂飞魄散。董汉臣在“临死”前,除了“忏悔”叛国行为外,想到的还是爹娘以及自己最原始的“农民”身份(00:77:10)——

花屋(痛哭):你这个骗子,读书人是骗子……我恨透了你这种读书人,你他妈中国书、日本书都读了,去他妈的武士!你!什么他妈的武士!

董汉臣(得意的):我不是武士,是农民。

这种身份的自白并不是出自真心忏悔,只是逃避罪责、打击别人的一种手段。欲图游走在两种势力(日军与村民)之间的两面派董汉臣,最初或许只是在战乱中寻求生存,但结果却导致他人格的分裂和悲剧的下场。

五舅姥爷在片中是村里“族长”式的角色,他读过书,懂诗、曲,时不时吐出一些文绉绉的句子,却说着一口地道的方言,文言与方言在他身上矛盾地混杂在了一起,使五舅姥爷既有着读书人的懦弱与正直,又有着农民的淳朴与单纯。

例如:在他组织审问俘虏的段落中(00:13:10),五舅姥爷问的是众人最关心的问题:杀过中国男人没?糟蹋过中国女人没?——在这位老先生的意识里,同样没有“被侵略”或“反抗”等观念,他的想法直观、简单,立场也摇摆模糊,当决定用两个俘虏去换粮食时,他不仅没有阻止,还拟了一份酸溜溜的契约:“……花屋感恩,允我口粮。两大车整,报答有方。吾等笑纳,各得所偿。花屋汉臣,奉返日方。自此之后,两不相伤。立下此约,中日两方。”用中国人的恩义观念,来处理与侵略者的关系,五舅姥爷的迂腐程度可见一斑。

5.语言的对撞

本片有几个极富张力与节奏感的段落,都和语言的对撞有关。比如前面所提及的,五舅姥爷等人审问两个俘虏,以及花屋被董汉臣欺骗,给马大三和鱼儿“拜年”的段落。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些段落中,与日语进行交流的并不是官方国语,而是民间方言。同样,在片中,与日本人交涉的也不是“官方”的势力(国民党政府只在日本战败后“接收”的时候出现过,抗日游击队则只在片头出现过,还给挂甲台村带来了大麻烦),而是没有任何依傍和缺乏抗日意识的村民。所以,影片所展现出来的冲突不再是单纯的中日两国的军事冲突,而是更广泛、更深刻的关于生存与人性的冲突。

同类推荐
  • 画出来的生命:走进影视动画艺术的殿堂

    画出来的生命:走进影视动画艺术的殿堂

    本书主要从历史与社会、人文与生态方面对动画作品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动画的组成元素进行理论分析,挖掘其蕴藏的艺术内涵。让读者逐步跟随作者的脚步进入动画的神圣殿堂,去探索这种独特文化带给我们的无与伦比的动画艺术之美。其次,在动画影片的实践研究中,讲述动画艺术的人文与生态,评述在动画作品中存在的生态伦理观,从而让艺术作品体现深切的社会意识和高度的人文关怀。在本书的最后,对当前动画技术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意见和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行走与歌唱

    行走与歌唱

    我出生在上海,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磨床工人。父亲很希望我有一技之长,所以,我岁数还小的时候,就想让我学乐器。快上小学的时候,我随他们去了贵州遵义,那里有一个工业基地,许多上海人到那里支援建设。环境极为艰苦,粮食不够,副食匮缺,一个月只能吃一次肉,两次豆制品。文化生活就更贫乏了,学习音乐几乎是奢望。孩子们的玩具多是报废的螺丝钉、轴承和打磨的鹅卵石。即使在这样的环境里,父亲也不放过任何可以让我接触音乐的机会。我们楼下住着民兵连长小王,他的京胡拉得不错。
  •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其画风曾经数度改变。1941年,张大千前往敦煌临摹隋唐人物壁画,所画人物气势恢弘,色彩鲜艳亮丽,盛唐遗风跃然纸上,工笔设色成就卓异。张大千能仿石涛的笔法作画,人称张大千画的仿石涛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张大千周游世界时,汲取西方的一些绘画元素,创造出一种中西结合的泼墨泼彩绘画艺术,为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上发扬光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建筑艺术之美——博物馆篇

    建筑艺术之美——博物馆篇

    《展览的建筑与建筑的展览:著名设计师演讲录》为“时尚廊—雅庄公司设计沙龙”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邀请的九位著名建筑师——姚仁喜、简学义、邱文杰、林州民、刘晓都、黄声远、张雷、王昀、潘冀的演讲录,他们以博物馆建筑为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设计的灵感,延续Idea Exchange的理念,激发更多关于建筑设计的灵感。读者从中既可以近距离地了解设计师们富有生命力的作品,也可以从中了解其设计经验和成功秘诀。时尚廊—雅庄设计沙龙自2010年8月开始,由雅庄建筑与时尚廊合作,以《What is home——家》、《跨界》、《建筑与时尚》、《展览的建筑与建筑的展览》等多个主题,举办“时尚廊—雅庄设计沙龙”,至2013年3月已成功举办20期。已出版第一辑演讲录《建筑与时尚》,旨在给设计师及热爱设计的相关人士以更多机会去了解设计师的成长之路。
  • 著名歌剧欣赏

    著名歌剧欣赏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著名歌剧欣赏》定位为歌剧欣赏入门普及型书籍,收集了世界著名的歌剧,包括《白毛女》、《江姐》、《费加罗的婚礼》、《茶花女》等,并对其进行了讲解与分析,其中包含了歌剧的评论与指导性欣赏,及其创作的背景、故事等。
热门推荐
  • 伤寒辨要笺记

    伤寒辨要笺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风灵传记之转世

    风灵传记之转世

    风影,他的前世是一位战神,今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在高中时期,他觉醒了前世的记忆。颖灵,风影前世的红颜知己,今世与他在同一所学校中,二人先后觉醒记忆,恢复实力,然后踏上复仇与冒险的道路……
  • Up From Slavery

    Up From Slave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本书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论、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概论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概论来总结中国文学发展。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重生嫡女之小姐要翻身

    重生嫡女之小姐要翻身

    昔时往日,笑魇如花,微醺的春风中,留下多少欢声笑语,而今春归,往事如烟,皆随雨打风吹去。遍倚高楼,昔日同来看花人,难觅芳踪。眼空蓄泪,襟袖难拂,点点斑斑,旧迹模糊。一个身怀绝技的少女被害,穿越到另一个大陆,这里的人,嘴脸丑陋,喜欢人身攻击,少女勾唇一笑,身为苍穹大陆的最高之巅,一个个都想害死她怎么办?当然以最粗暴的方式解决,杀。她不是万能的,但她知道,当年还没崛起的时候,被人辱骂,诋毁成妖女,魔女,她可以忍,而她现在有了资本狂傲,有了资本嚣张,何乐而不为呢。傀儡之术,控制人心,我会让你生不如死,求死不得。
  • 三大战役全记录

    三大战役全记录

    本书通过对三大战役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的进行真实介绍,向读者展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面,带读者回味已经逝去的幕幕精彩和迷茫。
  • 萱草未了

    萱草未了

    大学里的童瞳喜欢上了一个受很多女生仰慕的油画系男生,他叫齐宇。齐宇有自己钟情的人——同样擅长画画的夏阳。她还有个妹妹叫夏可,像孩子一样喜欢着自己心里的“齐宇哥哥”。齐宇任教的画室招肖像模特,童瞳很奇怪地入选,可工作第一天便被夏可嘲弄。她的室友许欣怡给童瞳样刊的招聘信息,童瞳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意外地入选。两份兼职,两个性格迥异的男生,一段青春岁月的成长记忆……
  • 竹林的故事

    竹林的故事

    《竹林的故事》是废名第一阶段的代表作,这一时期,废名的小说整体上远离现实和社会问题,几乎难以在其中找到作家对于现实人生的哀愁或抗议。《竹林的故事》为废名的短篇小说集,包括《窗》《讲究的信封》《柚子》《少年阮仁的失踪》《病人》《浣衣母》《半年》《我的邻居》《初恋》《阿妹》《火神庙的和尚》《鹧鸪》《竹林的故事》《河上柳》《去乡》。废名的作品常与其禅学思想相关,不同时期的废名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也是因其禅学思想转变的影响。
  • 律师告诉你

    律师告诉你

    本书由两篇组成,法律咨询篇包括:婚姻家庭、合同、物权、继承、民事侵权等有关方面的问题;案例篇包括民事、刑事方面的有关问题。
  • 诡肆i

    诡肆i

    一场不一样的旅程,不要纠结结局怎样,静静的享受这段不一样的过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