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4700000009

第9章 南戏北曲演义的戏曲前奏(6)

(2)从“天下流行”到“逐渐失传”

元杂剧最初大致出现在金末元初,其间它从不完备发展到了完备。蒙古王朝称元以后,杂剧体制走向完备、成熟并开始兴盛起来。而杂剧创作和演出的鼎盛时期,则是在成宗元贞、大德年间。杂剧最初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遍布河南、河北,先于北方流行,而后很快流行于全国。魏良辅《南词引正》说杂剧声腔分为中州调、冀州调和小冀州调,这是因为受方言的影响,它的声腔流派各有不同。《青楼集》为元人夏庭芝所著,记述了元代140多个著名戏曲演员的活动事迹。

《青楼集》成书于至正十五年(1355),后有增订,其时距元亡不远。它的记述说明了元杂剧的演出是由北方发展到南方,进而遍布各地。而钟嗣成的《录鬼簿》成书于元文宗至顺元年,书中也记载了元代后期剧作家大多在南方活动,这些都说明了杂剧最后发展成了全国性的剧种。南宋王朝灭亡、元王朝统一全国以后,杂剧开始南移。在元杂剧繁荣的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作家和作品。宋亡以后的11年左右,即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八年,当时出现了在江南溧阳做官的元淮的诗咏及马致远的《汉宫秋》及白朴的《梧桐雨》等剧本,而到元贞、大德年间,杂剧已是“举世行”,关汉卿、白朴等人的作品也已是“天下流行”了。

在元代的各类文学作品中,杂剧作品最为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只有杂剧作品的成就最高。元杂剧尤其突出了一些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人民的生活,这些底层民众有些乃至成为了主要的正面人物形象,这使得其反映的思想内容较以前的文学作品都更为广泛而深入,宋代话本在这此间开拓的新领域也得到了扩充和提高。很多元杂剧作品都旨在抨击封建统治阶级以及他们的帮凶、爪牙对普通民众的剥削和迫害,歌颂劳苦大众对封建统治集团进行各种反抗的斗争精神。其中,如关汉卿的《窦娥冤》,通过塑造窦娥这一受尽冤屈的悲剧形象,充分展现了其强烈的反抗精神,直接控诉了被认为是世界主宰的皇天后土:“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杂剧作家的创作活动与元杂剧自盛而衰的过程相当,可分为前、后两期。元世祖至元初至成宗大德末年约为前期,其间人才辈出,著名的作家除了关汉卿、王实甫和白朴、马致远这几位之外,还有高文秀、纪君祥、杨显之、石君宝、尚仲贤、李好古、李文蔚等,作品更是争奇斗妍、异彩纷呈。后期约自武宗至大年间至元末,这一时期作家仍不断出现,作品也纷纷产生,其中郑光祖、宫天挺等人的作品都特色鲜明,但成就总体上看远不及前期。大致从英宗正统年间以后,元杂剧就明显地呈现衰微状况,创作中心在这一时期由大都移向临安(今杭州)。

杂剧的演唱到了明代中叶以后,逐渐失传,正如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说:“南都万历以前,公侯与缙绅及富家,凡有宴会、小集多用散乐,或三四人或多人唱大套北曲。”“若大席,则用教坊打院本(即演杂剧),乃北曲大四套者。”“后乃变为南唱……大会则用南戏。”明代何良俊也在《四友斋丛说》中提到,他于嘉靖末年聘请了当时唯一精通北曲的老艺人顿仁传授女伶演唱元杂剧,还记顿仁说:“此等词(指杂剧)并无人问及。”

杂剧演唱在万历以前已属罕见。到清代乾隆末年,可唱的元人杂剧(包括元明之际的作品)在叶堂的《纳书楹曲谱》中共计15种,而这15种杂剧中能够演出的很少,能够演唱的大抵每种也只有一、二折,其中,关汉卿的《单刀会》第三折“训子”和第四折“单刀”在能演出的折数中最为流行。

戏曲史家大多认为《纳书楹曲谱》所记乐谱(工尺谱)是所谓的“元曲昆唱”,而非元杂剧原来的唱法。自元末就开始了有关杂剧作家、作品的著录。如钟嗣成《录鬼簿》著录作家152人,作品450余种;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补充著录元明之际的作家71人,作品156种。直到明初,杂剧剧本仍保留了许多,李开先在《闲居集·张小山小令后序》中记载到:“洪武初年,亲王之国,必以词曲一千七百本赐之。”由于现存的元杂剧中有不少来自明代的“御戏监本”和“内府本”,可见李开先的说法或许有所根据,而“一千七百本”中大量应为杂剧剧本。朱元璋的儿子朱权是洪武时候的一位“亲王”,著有《太和正音谱》,其中著录了元代以及元明之际的杂剧作家191人,作品560余种,并说他自己藏有杂剧千余种。而自那时以来,大量散佚的今存作品大致估计只有李开先所藏的四分之一。

(3)元杂剧衰亡之谜

元杂剧在我国的文艺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然而,元杂剧大约从英宗正统年间以后,就明显地呈现出衰弱状况,以致最终消失在舞台上,而并非像同时代的南戏那样,到明代演变为可以用海盐、余姚、弋阳、昆山等多种声腔演唱的传奇,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剧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元代杂剧的衰亡呢?

许多学者认为,元代杂剧之所以衰亡是因为其创作倾向和所反映的内容发生了逆转。元杂剧的兴盛原因恰好与之相反,这点上可以给予启发。杂剧作品在元代的各类文学作品中,最能广泛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正如元人胡抵遹在《送宋氏序》中所说,“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筑释道商贾之人情物性。殊方异域风俗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杂剧的内容和题材,多样而广泛。

元杂剧发展到了后期以后,杂剧创作严重脱离生活、逃避斗争,舞台上充斥着以隐士、妓女生活为题材的神仙道化剧、偷花翠期剧,以及为封建帝王歌功颂德的供奉庆贺剧,这些成了杂剧反映的主要内容,杂剧作家进行创作的宗旨转变成了宣扬因果报应、逃避现实的思想。这样的杂剧缺乏继续发展的生命力,必然使得越来越多的观众远离舞台,也就自然会衰亡下去。中外文艺发展的历史表明,无论哪种文学艺术样式,只要它们一旦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就必定会走向灭亡。

另外,部分学者还认为,元杂剧的衰落也是元末社会经济衰退的牺牲品,这就像元杂剧兴盛是以元代城镇经济的相对繁荣为基础一样。戏曲作为一种群众性广泛的文学艺术活动,必须根植于相对繁荣的社会经济之中,而元杂剧则是城市畸形发展的产物。元杂剧是为了适应新兴的市民阶层对文化生活的要求而产生的,它是当时城市经济发展必然的结果。元朝的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繁荣,经商贸易往来频繁,外贸发达,这促使了元杂剧的诞生与发展,加之在都市中,一般市民和贵族越来越看重生活中的娱乐需求,这更加刺激了元杂剧的兴盛。然而,到了元朝末期,社会经济极度衰败,这种衰落中必然孕育着元杂剧的衰亡。在中国历史上,元朝的发展也伴随着极为苛求的赋敛和残酷的民族压迫,官府、地主和高利贷主重重盘剥着百姓,一遇荒年饥岁,老百姓只得背井离乡,枯骨遗路,村舍为墟,广大人民都在痛苦中呻吟着。元朝末期,阶级矛盾在饥馑与灾荒中,走向了白热化,最终在民族斗争中全面爆发了,这无疑是重重打击了元朝的都市经济,给商业和手工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后,元杂剧随着社会经济的衰退,也随之衰落了。

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元杂剧的衰落主要和它的演唱体制有关”。一般说来,元杂剧表演一个故事,每本四折,当人物故事比较复杂时,有些会分成多本多折演唱,或者加一个短小的“楔子”。唱词和对白,或是用来介绍事件、叙述剧情,亦或用来描绘场景、抒发人物的感情,与今天的戏曲表演方式相类似。但是四折戏在当时很不合理,它规定要用不同的宫调演绎,每折戏的唱词必须一韵到底,且由一人主唱整本戏,主角也只能由一个人担任,这使得主角的负担过重,也导致演出形式单调乏味,远不及南戏生动活泼,无法满足观众们的观赏所需。如此一来,杂剧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慢慢从舞台上消失了。

然而,近年来更多的学者认为,元杂剧之所以衰亡,最主要是由于它本身的音乐体制与剧本结构的种种弊端,这比第三种观点有所进步。在古代戏曲中,宋南戏最早开始使用宫调,但元杂剧是集大成者。历代以来,宫调体制分为宫廷雅乐和民间俗乐,它们之间虽相互影响,却又各自在其独自的道路上发展,泾渭分明,形成了迥然相异的艺术风格。而就本质上来说,元杂剧的宫调体制是在唐宋宫廷雅乐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必然受到宫廷雅乐的影响和制约,严重存在形式主义倾向,这一切势必会限制作品内容的表达。

首先,因为宫调是用弦乐伴奏的,弦音定下后,就不能任意转音,宫调也就不能变化,所以在宫调的选择上,杂剧不允许自由选调,无论是表达什么内容、叙述什么题材、反映什么感情,都要用一定的标准。其次,在演唱方式上,以一人主唱,一唱到底为主,一本戏共有四组套曲,每组套曲大约有十几支,但不管剧中人物感情如何变化,却不能转用宫调,不管曲词前后内容是否相同,宫调也始终如一。宋元南戏则与杂剧不同,它在宫调的使用上就较灵活,一个剧本中它可以将各种宫调套曲融合在一起,则数不受限制,根据剧本内容决定使用的多少。南宋宫调体制反映了群众对戏曲音乐的审美要求,已经完全走向民间化,尽管依然存在着不完整的地方,但符合戏曲音乐美的要求,其丰富的曲调、多样的宫调以及灵活的演唱,使得南戏发展到明代一变为传奇,再变为昆腔、弋阳腔,以致流传至今。而元杂剧却自元末明初以后,一蹶不振,日益衰落,最终止步舞台,成为绝响。

元杂剧的衰亡不仅因为其主题内容、创作意旨的转变以及社会经济的衰退,也因为演唱体制的不合理、剧本结构的弊端等,总之,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这种种的原因导致了我们今天再也无法欣赏到元杂剧这种艺术形式,这也是一大遗憾。但在分析和研究元杂剧衰亡的原因时,我们应该综合考察各种因素,而不能扩大其中的任意一个因素,这样才能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2.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元杂剧的戏剧体制既有相当的自由性,又不失明确的规定性,既灵活又严整,既多变又统一,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完备而规范的戏曲体制。元代散曲、杂剧所用的北曲音乐和中原音韵,共同开辟了我国古代音乐的新道路,突破了传统上沿用已久的平水韵,初步构成了现代音韵的雏形。此外,元杂剧在演唱、念白、做工、舞蹈、上下场等舞台表演的诸多方面,都开创了特有的中国古典戏曲民族风貌,成就卓越。

(1)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剧本体制

元杂剧剧本一般都安排唱北曲四大套,戏剧冲突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段落大抵与四套曲子相适应;而每套各有若干支曲子,每套曲子都由正末或正旦一个角色主唱,少则3支,多则20余支,同属一个宫调,一韵到底。此外,有时还会通过加“过场戏”来交代或衔接剧情。这种“过场戏”得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而确定前后的位置,或一或二。在“过场戏”里,除宾白外,只唱〔仙吕·赏花时〕或〔正宫·端正好〕等一、二支曲子,后来在明刊本的元杂剧中,被标为“楔子”。“楔子”意为取木工加楔入榫,使之密合牢固。元杂剧的这种剧本结构形式,被称为四折一楔子,从现存的《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可以概见。一本四折的形式并非一成不变,如《赵氏孤儿》五折,《秋千记》六折,《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吴昌龄的《西游记》六本二十四折。另外,在剧本的开头或结尾,还有“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的题目正名为两句:“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即是用两句话或者四句话确定剧本名称,表明剧情提要。

从四折到四折一楔子的发展思路大致可由现存元人杂剧作品中看出,且楔子在一折前的结构尤为突出。四折一楔子内在的结构变化丰富,留存作品最多,且成功的作品也较多。“起、承、转、合”(27部)和“起、转、再转、合”(15部)是四折作品中最多的两种,而“起、承、再承、转、合”(22部)和“起、承、转、再转、合”(17部)是四折一楔子作品中最多的两种。这两种楔子均置于一折前,用于介绍一折中一部分关于剧情的人物、背景、前题等,即谓一折的前奏,这使得剧情更利于展开。后两种去掉楔子,其内在结构和前两种完全一样。因此,可以看出,“引子”即为楔子最初的含义,这对于后代的小说也留存影响,如《儒林外史》第一回,也即此意,而明、清传奇的“家门大意”,也应由此而来。从现存作品亦可看出,元杂剧创作者笔下的楔子,是整个剧情内在结构的调节器,作用多样,尤显灵活,使元杂剧拥有了丰富多样的简单结构。元人对楔子的灵活运用,不仅超越了前人,也是后代戏曲、小说难以相比的,自然形成了一代之风。

同类推荐
  • 中国的相声

    中国的相声

    本书以史话的笔法,追溯了中国相声的历史渊源,讲述了波澜起伏的百年相声发展史,是相声艺术领域的经典著作。此次增订,收入作者评论马三立、侯宝林、马志明、郭德纲、梁左等诸多相声名家的十余篇文章,以飨读者。
  •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以培养色彩思维为目的,从色彩理论基础出发,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操作中提高学生对颜色的感知和兴趣。通过理论的融入,使学生认识到色彩造型规律的来源和过程;通过技法和训练,增强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用色能力。
  • 主持人是怎样炼成的

    主持人是怎样炼成的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本书就如何把自己炼就一位出色的主持人,就各类主持节目和其他主持活动的特点、主持的要求以及主持的技巧作一个较为全面的介绍,并且就主持人的各种技巧训练单独设置了一些训练课程,为年轻人成为主持人,迈上成功铺就台阶,为已是主持的人成为出色的主持提供方法和技巧。
  • 美术基础理论及其运用研究

    美术基础理论及其运用研究

    美术是艺术的一个重要部门和主要部门,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既有自身的特殊性和个别性,又与其他部门艺术如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有着共同的艺术规律。所以,本书以美术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考察美术的特殊性和个别性,同时也注重在特殊中寻找一般,在个别中显示普遍,力求阐明艺术的一般原理和普遍规律,从而进一步的探索美术艺术在各个领域的运用。作者通过撰写这本《美术基础理论及其运用研究》,希望有助于促进和推动一般艺术理论的发展。给美术爱好者和学习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 美术艺术理论与教学实践探索

    美术艺术理论与教学实践探索

    本书是一部关于美术艺术的理论知识及其教学实践探索的研究专著,详细介绍了美术艺术的理论知识及其教学实践探索,对美术艺术基本概念和阐释和对美术起源的探究;系统地介绍了美术的构图和色彩知识及其创作技法;对美术传播、鉴赏及美术运用的研究。对美术的教学实践进行探索研究。对美术教育的本质、意义及美术教育中教师的职责进行阐述与研究;对美术教学设计、评价与美术课程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内容丰富、安排紧凑、文字简练、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材料。
热门推荐
  • 侠刀传

    侠刀传

    一个人,一把刀,一个江湖少年提刀风雨中斩奸佞寻魔踪人间缥缈处不闻侠士踪
  • Twelfth Night; or What You Will

    Twelfth Night; or What You Wil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娇妻不好惹

    重生娇妻不好惹

    一见钟情,她视他如命,却不想遭人嫌弃。重生一世,她想远离他,却逃不过爱的牢笼。无休止尽的强取豪夺,让她丢了身心。“晚上,你应该履行当一个妻子的义务?”
  • 我乃水帝

    我乃水帝

    简介怎么写?啊啊啊啊!我不知道啊!不知道这样写行不行?会不会写的太好了?萌新瑟瑟发抖,心情很是激动……主角以水证道,骑着羊驼闯荡水界,各种无厘头接踵而来……裙号:730042181
  • 曾许来日晴方好

    曾许来日晴方好

    年锦总会想起那段黑暗无比的时光。“霍司铭!不要丢下我和孩子!”“你陪在那女人的身边,有想过我被病痛折磨得不成样子吗?”躺在手术台上,那安静的女人,霍司铭一点也不相信那就是年锦。终于,那个女人死了,霍司铭的世界清净了。可为什么...还是会想起她?“你在哪里,我想你了。”
  • 我真的只想划水

    我真的只想划水

    原本只是想摸摸鱼、划划水的我,在灵气复苏的时代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 那位来自民间的太子

    那位来自民间的太子

    四位留守儿童女孩从小在一起长大,情同手足,在平凡的日子中历史的齿轮悄悄得转动,那位神秘的,一直在民间默默得战斗着,立下无数传奇功勋的王子将在十年后重回皇宫,终于正式得踏上他的天命成王之旅。
  • 良田农女

    良田农女

    前一刻电脑前,后一刻八岁时,步萍莫名其妙,忽如其来的重生了,不过和前世不一样的是,老妈爆发了,老爸也觉悟了,至于那谁谁的,都离我远点。眼前这个俊俏听话的帅哥嘛,嗯,是不是可以例外一下嘞!总之,就是女主手握空间,一路发家致富,最后抱得美男归的故事。芒果汁的新书《重回八零当军嫂》已发表,有兴趣的书友可以点开看看手里有推荐票的书友,拜托大家多投投票O(∩_∩)O~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奸劫弑臣

    奸劫弑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