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19200000004

第4章 中庸注参(2)

参考

戴震云:厌,慴服也。

唐蔚芝师云:宽柔以教,以宽柔为教也。老子曰:“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敛藏退守,南方之强似之。

康有为云:君子以人同一体。凡人之不能,皆我之不能也。故矜而教之,自无褊隘忿激之心,是以宽柔以教。凡人相加之无道,亦我之无道也。故犯而不校,但有含容覆载之意,是以不报无道。物立于群生间,强则存,弱则败。故人道之自保,皆战胜之余力。立国立教者,皆然。故百死不畏挠,孔子有取焉。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柱按:强者虽居于北方之强,非即北方之强也。君子虽居于南方之强,非即南方之强也。故此更就君子之强而言之。和与中立,此近乎南方之强者也;国无道至死不变,此近乎北方之强者也;合而一之,故和而不流矣,中立而不倚矣,不唯无道不变,即有道亦不变矣。故为中庸之强。郑注:流,移也;塞,犹实也;矫,强貌;塞或为色。

参考

唐蔚芝师云:君子者不囿于方隅者也。处世以和为贵。然和而流,则与众人皆浊矣。惟和而不流,所以为中庸之道也。孟子曰:“中天下而立”,中立不倚,有特立独行之概,不随世俗为俯仰,所以为中庸之道也。不变塞焉,至死不变,是笃信中庸之学,而守死善道者也。

康有为云:矫,大力貌;倚,偏著也;塞,穷也。《易》曰:“旁行而不流”,行于非道而不入于非道,与物委蛇而不没靡焉,尤有神力矣。其居中履正,独立不惧,无所倚傍,自行其是,有大力矣。若隐居求志,行义达道;穷达一辙,不以曲学阿世;遭乱际变,守节奉义;生死一致,不以患难易操;凡四者,皆大勇也。非血气所能。孔子体子,以教子路,为中庸之强。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参考

戴震云:素隐行怪,谓舍常行之道,而专乡隐僻以矫异于众也。

康有为云:素隐,如老学之隐退曲全;行怪,如墨子之生不歌死无服。凡诸子皆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故,极易惑人,故徒众广大,多有嗣为其后以述其教者。孔子以前,若沮溺楚狂之隐,子桑伯子原壤之怪,其类甚多。孔子皆不欲为之,言此为外道异教,不可众也。盖有智仁勇之德,尤不可溺于非道也。此为误入异道者戒。

马其昶云:惟庸行无赫赫之名。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柱按:此言行中庸之道,须有始有终。

参考

康有为云:有智仁勇之君子,能择中庸而行之,遵道矣;然心力不毅,多中道沮废,颓然自放,或一篑而即止,或末路而失节;若此者,秀而不实,淹留无成。孔子则学而不厌,俛焉孳孳也。此为学道而中止者戒。

马其昶云:惟庸行可久。

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惟圣者能之。

柱按:“依乎中庸”,与上“素隐行怪”异矣。不见知而不悔,则无遵道而行,半途而废之患矣。

参考

戴震云:“依乎中庸”,于人伦日用之常道,无不尽也。“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故不见知不悔。

康有为云:《易》曰:“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此学道而成圣者也。圣之品位,孟子以为在神之下,盖神人惟孔子,自余学之至者,则礼圣也。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柱按:君子之道,中庸之道也。夫妇之愚不肖者可知可行,以见中庸之道,人人可勉;圣人亦有所不知不能,以见中庸之极致甚难,虽圣人亦不能不勉。

参考

戴震云:许叔重《说文解字》曰:“费,散财用也”,故其义为散之所广遍。君子之道,虽若深隐难窥,实不过事物之咸得其宜,则不可徒谓其隐,乃费而隐也。后儒以隐为道之体,是别有所指以为道,非圣贤之所谓道也。道即人伦日用,以及飞潜动植,盈天地之间无或违其性,皆是也。故下推言所谓费,而不及隐,文理甚明。

唐蔚芝师云:夫妇之愚可以与知,良知也;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良能也。爱亲敬亲,匹夫匹妇亦能知之,而能行之。及其至而圣人亦有所不能知,盖物理繁□,圣人亦有所不及知也;及其至而圣人亦有所不能,盖人功物曲之巧幻,圣人亦有所不及能也。

马其昶云:费而隐,则不必素于隐矣,求道于费可也。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柱按:此申明圣人之于道,亦有所不知,不能也。天地之大,人犹所憾,则圣人之于明道行道,人不能无憾也可知。人不能无憾,则圣人之知有不尽,行有不尽可知。

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

柱按:郑注:一语,犹说也。所说大事,谓先王之道也。所说小事,谓若愚不肖夫妇之知行也。圣人尽兼行。察,犹著也。

柱谓:中庸之道,在于人伦日用,故人人不能破除。故曰:“语小天下莫能破。”及其至也,“止于至善。”然而善无止境,故曰“语大天下莫载。”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柱按:此申明上文语大语小之意,造端乎夫妇,故莫能破也;察乎天地,故莫能载也。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柱按:道为人伦日用之道,故不远人;若夫所为之道,素隐行怪,远于人伦日用,则不可为道矣。

参考

戴震云:而,若,语之转。“以为”与下文“以为”同。上所谓费,遍及事物言之,皆不远人者也,人之为道若远人不可谓道,素隐行怪之非道,明矣。

康有为云:道非以为鬼神,道非以为木石鹿豕,道以为人之道也。道要于人所行,通于人所共行,则可以为道。故孔子之道,因于人性有男女饮食伦常日用而修治品节之。虽有高深之理,卓绝之行,如禁肉去妻,苦行练神,如婆罗门九十六道者,然远于人道,人情不堪,只可一二畸行为之,不能人人共行者,即不可以为人人共行之道,孔子不以为教也。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柱按:以所执之柯,度所伐之柯,其长短相差或不能无远。惟君子之道,以人治人,必无远于人道之理。若有远于人道者,则务必改之,使合而后止也。

参考

朱熹云:所以为人之道,各在当人之身,君子之治人,盖责之以其所能知能行。

戴震云:法在所执之柯,以此度所伐之柯,视之既审,或不免微差,犹谓之远,可也。君子治人之道,非自我立之,法不过以心之所同然者喻之。彼之心以为宜然,未有不自改者,斯可以止矣。是诚不远也。

唐蔚芝师云:执柯伐柯者,所执者已成之柯也,所伐者未成之柯也,故犹以为远也。若人则禀性皆同实无彼此之别,故不远也。且执柯伐柯,非任木之性也,必待于绳削也,故犹远也。若以人治人,则任人之性也,无待于绳削也,故不远也。且执柯伐柯,不能为再三之改也,再三改而柯受伤矣。若人治人,则虽为再三之改,而人仍可进于道也。故改而即止也。

康有为云:夫即人即道,至简易矣。然人之为性,金刚水柔,嗜甘忌辛,气质有殊,习俗有别,则不能无差。孔子修道,但因人之固有而略改定之,或抑有余,或补不足,释回增美,如斯而已,非有离人之神术也。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勿愿,亦勿施于人。

柱按:忠恕违道不远,不远非近之谓,乃与道相合,而绝不相离之辞。上文以人治人,即此文之忠恕也。以人治人,亦犹以己治人也。故曰“施诸己而勿愿,亦勿施于人”,此消极的忠恕。

参考

康有为云:中心出之之谓忠,恕心行之之谓恕,违,去也,道者人所共行也;必与人同之而后可。物类虽多,而相对待者不外人己。同为人类,不相远也,人莫不爱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张子所谓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孔子告子贡以一言行终身者。推己及人,乃孔子立教之本,与民同之。自主平等,乃孔子立治之本,故子思特揭之。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明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信,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柱按:此所求为积极的忠恕。合消极积极两者,则君子治己治人之道,可以明矣。郑注,慥慥守实言行相应之貌。

参考

戴震云:人之常情,于人易求尽,以此反诸身,则尽道矣。凡所当尽者,行之诚不易,亦可知勿责于人矣。自古施于人而不顾其难受,责于人而己概未能,天下国家所以亡也。行易不足,言易有余。不敢尽,其谨可知。言顾行,有言必有是行也;行顾言,恐不逮其言,是自乐也。

康有为云:人生而有父母,同生而有兄弟,事业则有君臣,交游则有朋友,皆人之不能离者,所谓达道也。然人之交处,爱恶相攻,而吉凶生,情欲感而利害生,故最易生嫌而相失。惟君子责己而不责人,先自尽其子、臣、弟、友之道焉。若为父、为君、为兄者亦当自责以慈、仁、友爱。孔子但从其多者言之,以卑幼多于尊长也。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患难,行乎患难;素夷狄,行乎夷狄;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柱按:此谓君子向其所处之位而行其道。处富贵则行其道于富贵,处贫贱则行其道于贫践,处患难则行其道于患难,处夷狄则行其道于夷狄。无在而不可以行其道,故无在而不自得。而不以富贵淫其志,贫贱灰其心也。君子行道之勇如此。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柱按:此明君子于富贵分贱,均正己以行道,而不求于人也。无求于人,故能不怨天,不尤人。命谓自然而然者,既正其在己者,则富贵贫贱听之自然,而不求于人也。修身在己,故为居易;富贵外物,故当俟命。小人则不然,唯富贵之是务,故不惜舍正路而不由,故曰“行险以徼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柱按:他以射申明上文正己而不求诸人。

参考

马其昶云:道在反己,不怨天尤人,此皆率性之实功。外是以言道,非中庸之道矣。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柱按:此明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引《诗》言妻子好合,则兄弟可翕,然则父母之顺亦可知。唯诗文略而不言耳。故孔子补之曰:“父母其顺矣乎?”

参考

戴震云:谓如《诗》之言,父母未有不顺于心者。

此章康本移在“君子之道四”之上,云:此章旧错《素位章》下,《鬼神章》上,于义不伦;今移在此,□与下子臣弟友相衔不紊焉。

马其昶云:此言君子尽道于己,可以顺亲,故下云:修道之教必以孝为先也。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柱按:此虽言鬼神之德之盛,然而云“不见不闻”,云“如在”,则非以为真有鬼神之形状可知。故儒家之言鬼神,与墨家之明鬼不同。郑注:“体,犹生也;可,犹所也;格,来也;矧,况也;射,厌也;思皆声之助。”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也。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祐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柱按:此数节孔子就在上位者而言之,所谓素富贵行乎富贵者也。必得者当就其常言之,如云:卫生家必得其寿,是其常也。而有不寿者,则其变也。圣人之教人,则就其常者言之,而已。且又当就比较而言之。与他人之比较易知,举本身之比较难见。如某非卫生家,而享寿八十;某为卫生家,而寿止三十。则卫生似无益于寿矣。而不知向使寿八十者,益以卫生,焉知不满百?寿三十者,不益以卫生,焉知不二十而止?则卫生非无益于寿明矣。人之修德,亦何异此。郑注:“《诗·大雅·嘉乐篇》:宪,可法也。”

同类推荐
  • 光怪陆离的世界民俗

    光怪陆离的世界民俗

    民俗,就是世代相传的民间生活风俗。世界民俗,就是关于世界各地的民俗。全书给大家介绍了世界各国的民俗风情、风俗独特的世界民俗、世界少数民族部落的民俗等方面的内容。
  •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信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信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信者,人言也。言无反覆、诚实不欺,是为信。
  • 智囊(精粹)

    智囊(精粹)

    在古代,人们常用“智囊”一词形容足智多谋的俊杰人物,比如,战国时期的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西汉时期的晁错,足智多谋,颈下又有一个赘生物,好像袋子一样,因此汉景帝称他为“智囊”。《智囊》的书名正是撷取此意。《智囊》全书分为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共10部28卷,收录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慧故事1238则。其中上智部、明智部、察智部,收录历代政治智慧故事,胆智部、术智部、捷智部,收录历代官吏处理政务的智慧故事,语智部收录历代辩才的智慧故事,兵智部收录历代军事将领的智慧故事,闺智部收录历代女子的智慧故事,杂智部收录历代黠狡小技之类的故事。
  •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一个具有历史感的人,眼前常有历史“叠影”,能感受现实中的历史“脉动”。这本面向大学生的历史读本,就是为这一点历史“叠影”而来。本书聚焦于古今一脉,如周公制礼,秦废封建立郡县。这是中华社会横向联系与纵向统治的骨干,穿越二十四史,至今还活在你我之间。本书背离流行的“文化讨论”,较多注意那些“制度硬件”,如财政税收、科举兴衰、国会与立宪。全书还关注重大事变及其带动的社会转折,如“蒙古崛起”,如“东南互保”,如近代“革命”等。希望读者有所收益,有所意会,再回头观察现实,多少能感受一点历史的“脉动”。
  • 碑帖笔记

    碑帖笔记

    偶尔在市场上买到一些旧拓的碑帖,其中一种名为《古宝贤堂法书》。读帖之馀,查阅了宝贤堂的相关资料,觉得这是山西文化史上值得玩味的一段故事。宝贤堂创始于晋王府。明太祖朱元璋封其第三子朱棡为晋恭王,洪武十一年(1378)就藩太原。传至第四代的晋王,是朱钟铉。朱钟铉有子名朱奇源。朱钟铉见其子喜好书法,便命他搜集古今法书刻帖。正是这位世子朱奇源(死后谥靖王),于弘治九年(1496),择取《淳化阁法帖》等古帖,及当时的名家法书,摹勒数十家,成为一部十二卷巨册的传世法帖,名之为《宝贤堂集古法帖》。朱奇源造诣不凡,刻帖极为成功。
热门推荐
  • 三仙碧落

    三仙碧落

    相传,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地西斜,大地东边尽头隆起一山,曰:“灵山。”灵山之大,可比五岳,山有一庭,曰:“碧落庭。”庭分三院,一院一仙,故曰:“三仙碧落。”
  • 随身空间:重生女修仙

    随身空间:重生女修仙

    人生犹如蜡烛一般,死了就像灭了一般,消失的无影无踪。可是,她偏偏却像小强一样,死了然后又活了。身世神秘,千世轮回,万般劫难,终成正果。他冷酷无情,狠辣无心,却偏偏将她一人置于心间脑海,除了她此生无求。种族覆灭,差点灰飞烟灭,单凭着一股惊人的意志,她靠残魄重生。这一世,她必如凤凰涅槃,笑傲天下。 包月新书《天降横财一千亿》求收,求评,求围观。
  • 恃宠生骄:王爷,劫个色

    恃宠生骄:王爷,劫个色

    前世她是孤儿一名!老天垂怜,她居然穿越重生了!但这原主却活的太过窝囊了吧?后妈掌控得滴水不漏,庶妹丫鬟骑在头上作威作福。哼哼,她可不是任人宰割的原主,敢惹她,她要教教你们什么时自作孽不可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德伯家的苔丝

    德伯家的苔丝

    哈代最杰出的作品,也是英语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小说以女主人公苔丝的遭遇为主线,描述了美丽的诗化形象与周围阴暗现实的冲突,具体生动地描写了19世纪末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之后小农经济的解体以及个体农民走向贫困和破产的痛苦过程;小说通过一个纯洁的女子在精神和肉体上所遭受双重迫害的描写,通过对一个女性的丰富深刻的精神世界的揭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宗教、伦理道德、婚姻制度以及资本主义实质等做了大胆而无情的揭露和控诉。与此同时,哈代也在作品中表现出强烈悲观主义的思想。
  • 顾西爵“暖萌爱情”合集(二)

    顾西爵“暖萌爱情”合集(二)

    暖萌青春代言人。处女作《最美遇见你》温馨轻松,一经推出便赢得千万读者好评。其后出版的《我站在桥上看风景》获辛夷坞首次作序力荐,并高居各大书店青春文学畅销榜前列。自传体小说《满满都是我对你的爱》以其超有爱的暖萌风红遍新浪微博、豆瓣,被读者称为“萌点和笑点的爱情小剧场”。
  • 叶罗丽精灵梦:穿越奇遇记

    叶罗丽精灵梦:穿越奇遇记

    在某个晚上,我刚刚回家,在打开回家门的那一刻,我面前有一道我从未见过的光……“啊――”我掉进了水里,糟糕我不会游泳啊!突然,有一个蓝色头发的精灵救了我!我瞪大了美眸,这不是叶罗丽精灵梦中的水王子吗?我的天哪,我居然……穿越了…………水王子:“你保护了人类的女孩,我也会保护你……”冰公主:“你这个小傻瓜,我不会让你有危险的!”颜爵:“即使有危险,我和阿冰会第一个去救你!”毒汐绯:“小姑娘,我即使伤别人,也不会伤你!”庞尊:“有我雷电至尊在,谁敢伤你,我的十万伏好好‘伺候’他!”灵公主:“小女孩,你真特别……”叶罗丽战士:“躲好,我们来保护你!”文茜:“谢谢你,关心我,我们,算是朋友吗……”金离瞳:“你身上的气息,好熟悉……”火燎耶:“火焰,焚烧一切,也不会焚烧我的公主殿下。”颜九:“公主,剩下的我来,你先走!”众人(众仙子):“不管你来自哪个世界,来到这里,就是我们的朋友!”……我来到叶罗丽世界后,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了快乐和温暖……
  • 武当虹少年3:水仙传说

    武当虹少年3:水仙传说

    武当山被黑暗的影山势力不断侵犯,甚至太极学园内部也有了敌人的可怕卧底。尘封的传说逐渐被揭开面纱,神秘的千年谜底终于得到解答。希望水仙的盛开,短暂地给予大家庇护,然而穷凶极恶的影山势力很快卷土重来,在危急的时刻,校长静虚真人站出来,与敌人正面交锋。三件威力强大的上古神器,打开了一个敌对双方都没预料到的局面……做种,金阳和伙伴们迅速地成长起来,成为击退黑暗,挽救世界的那道充满的光芒
  • 魏成修仙传

    魏成修仙传

    这里的修真者和我们一样要从识字明意开始,学习修行,学习战斗,学习灵器、灵药、灵丹、灵符、阵法等等。主角魏成,一个家庭不幸的孩子,如何在繁荣稳定的修真界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故事。十三年书龄修仙小说迷的逃离现实写作,书写我心中的仙侠。
  • 造化桃仙人间录

    造化桃仙人间录

    当一个好吃懒做的胖子得到了一份神奇的能力,他究竟能走到哪一步呢?且看小胖子王兴如何穿越万千世界。第一个世界是神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