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37200000010

第10章 宋代立法简论(3)

五、昔时之失,来时之鉴

有史以来的立法无不在于用,即通过法的实施,达到立法所予期的目的,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实现。南宋杨万里在论刑法中曾说:“法不用则为法,法用之则为刑。民不犯则为法,民犯之则为刑。”

“有法不能守,不如无法”。这是指立法与法律发生效力的关系而言。从宋代的立法中已经看到,其法律在调整经济关系、阶级关系,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中确已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法典的猥冗烦密,变化无常,却又使其走上了自乱其法的道路,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因此,对宋代立法的得失进行总结,以为来时立法提供历史的借鉴,亦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立法贵在简要,失在烦苛。约法简文,是历代立法经验的总结。宋初的《刑统》,可谓一部宽简体时的法典。但宋代是一个“事有无穷之变”的时期,“天下之大,民物之众,事日益滋,则法不可不密”,欲治无常之事,“则法之应亦无穷”。所以立法频繁,法网烦密,又是客观要求的反映。但是法网烦密到了不暇遍观详览、难以检用的地步,反而失去了广立法禁的意义。对此欧阳修在宋仁宗时已经指出:“法在简,简则明;行在久,久则信。至其繁渎,则其精明之士不能遍习,而吏得上下以为奸,此刑书之弊也。”王安石讲的更尖锐,他说:“法令如毛,朝令夕改,非治国之道。”立法本来为求尽民情,但立法者或牵于好恶之私,或溺于迎合之说,或惟恐有罪者之失,故多张纲目,致使法书猥冗,条目苛密,内容烦杂,即使强力勤敏者,恐不能遍览,“况于备记而必行之”。南宋时的法书更加纤悉苛冗,精明之士,穷日之力,亦是耳目不能周,思虑不能照,书尾不能暇。反而成为“济猥吏之奸”的午文之具了。所以叶适说宋代“法度以密为累而治道不举”,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由此看来,立法烦密决非是“明邦典而定民志”的美意良法。这是立法者所当继取的一个很重要的教训。

(二)法变贵在适时,失在无常。王格齐讲:“制而用之谓之法”,“变而通之存乎时”。只有体时立法,适时变法,法律才能适应社会关系变化的需要。如果法律不能应时而变,就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但是法律也必须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性,否则也会使“人心多惑,奸诈益生”。这是稳定社会秩序和保证法律实施所必需的。在这一方面,宋代的教训也是极为深刻的。

宋初所修《刑统》,因适时的增加了不少新内容而被誉为体时之典。但随着续降敕令的繁多,特别是因臣僚的建请而辄更法的兴起,法令错出,轻慢多变的情况愈益严重。宋仁宗时张方平曾讲:“国家切于求理,急于听受,一人唱之即行,一人沮之即止。”使法令由适时而变为“循人言而轻发”,“任私意以聚(骤)更”的混乱局面。刘安世在元祜元年(1086)谈法令多变时说:“朝廷命令,变易频数,远不过一二岁,近或期月而已。甚者朝行而夕改,亦有前诏未颁,而后令蠲除者。”法令变更如此轻慢无常,不仅使法律失去了稳定性和严肃性,而且也使法律丧失了连续性而难以整齐画一。因此,“吏易之而奉行不固,民忽之而苛慢多违”。特别是熙宁变法事起之后,由于“士大夫争法之新旧,辨党之邪正”,更引起了法度的急剧变更,“熙宁改治平,元丰改熙宁,元祜改熙丰,绍圣改元祜。以后冲前,以新改旧,各自为书”。“元符续敕令,疏密重轻颇有不同,遂致舛驳,浸失本意”。宋徽宗以绍述神宗新法为名,广行御笔手诏,变乱旧章,紊乱法度。因党派之争而大规模的反复变更法律,使法律“造之而不能通故,行之而不能久”。

这是宋代变更法律中的最大失误。因此说,法律不可不变,但是变更又不可无常。无常之变,只能是自坏其法,自乱其治。这亦是宋代立法中的一个教训。

(三)制法贵在信,无信则难行。制法能否实现其效能,获得普遍的服从,关键在于法律本身是否符合客观要求,能否取信于天下。对此,宋代的一些明法之臣多有切论。张方平曾讲:“令必信,则上得其正,下安其事。令不信,则吏侮乎法,民慢其禁。”富弼亦讲:“令下无信而民不从。”王安石也说:“诏令所以行于天下者,信也。诏令不信,则人主权废矣。”如何才能使法令取信于天下,从历代立法的经验来看,主要有两条:一是不可轻易制法出令,:立法要慎重;二是法既立,就要坚决执行,不可轻易变更和废止法律。而宋代立法中的问题,正是出在这两点上。宋代统治者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形势面前,从自身利益出发,广采百官建请而轻率出令更法。由于出令之初不加详审,立谈之间难以周尽事情,“故出令多反汗”。“以不信之言,行难从之令”,自然也就难以取信于天下。因此,“监司守令奉命不虔,坐视诏书徒挂墙壁,以为文具”的废法慢令情况非常普遍。有法官不守,民不从,使之徒为空言文具,法律也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说,“虽有良法,法无不坏”。由此可知,只有慎制法,简出令,少变更,才能使官信而能守,民信而服从,法律才能实现其效能。

(四)有法不可自轻,自轻必自坏。宋代法令不行的另一个深刻教训是自轻其法。其表现之一,是法令变化无常。如“法令所不可,则以特旨行之;议论所当执,则以宣谕止之;既日自后不为例矣,未几而复有援例之言;既曰永不放还,未几而复有放还之命;今日日永为定制,明日日更不施行”。如此反复无常,使官不知所守,民不知所从。所以“每有处置之事,州县知朝廷未是一定之命,则官吏或相谓日:‘且未可行,不久必更张。’或日:‘备礼行下,略与应破指挥。’旦夕之间,果然又变”。

又如朝廷常有必罚无赦之言,而无必罚无赦之事。所以“朝廷每有申严行下之诏,民下常相切笑日:‘吾君必不忍行此法也,有司必不能奉此法也。’行之未几,果然峻厉严切之言,徒若慈父母之恐童稚,而非有鞭捕之实也”。这种言而无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在宋代的司法实务中是极为普遍的。宋代自轻其法的表现之二,是“以法从人”。即因臣僚之私欲,一事之起请,而轻率出令更法,使法令随着臣僚的私欲要求而变更,这是宋朝统治者自轻其法,自坏其法的最突出的表现。

对此南宋杨万里曾提出:“为国者,以法从人,不若以人从法。”即“凡法之所无者,一皆执而不行”,“有害吾法,罪在必罚”。他又说:“以人从法,则公道行而私欲止;以法从人,则公道止而私欲行。私欲一行,士大夫争夺之门所以四辟而不可禁,胥吏受贿之渊所以百孔而不可窒也。法之弊,莫不然。”这是一个符合宋代实际情况,击中宋代法弊要害的切论。宋代自轻其法的表现之三,是立法之外,又行叮咛申严之制。自宋太祖开宝时起,凡差诸州通判,刺刑狱钱谷,无不“一一指挥。又有不得慢易之语”。即在法律之外,又以内降指挥的形式令臣下遵办。这种法外另行叮咛的作法,成为赵宋的一种传统执法行为。但却造成了自轻其法的不良后果。对此苏轼曾经指出:“若每行事立法之外,必以王言随而叮咛之,则是朝廷自轻其法,以为不叮咛则未必行也。言既屡出,虽复叮咛,人亦不信。”南宋时,朝廷欲谆复其法,又有“检坐、申严、批状、勘当、照条之类”。朝省、六部、诸司州郡亦依此相习。实际上是朝廷把明知不信之言,难从之命强委之于下,下则明知其不可行,而故复之于上,结果是“虚文相挺,浮论相倚”。而“省台寺监,安习因循,偷情苟简。有丰禄营私之志,无守法奉公之心”。轻法慢令,以度岁月。所以,虽然法完令具,乃为徒设,虽然叮咛申严,人亦不信,只能虚烦天下耳目。由此当知,立法者决不可自轻其法,自慢其令。否则,必然自坏其法。

(五)治国用法,行法在人。立法在于用,行法在任人。对此,宋代的士大夫们亦有不少高论。王安石曾讲:“制而用之存乎法,推而行之存乎人。”“其人足以任官,其官足以行法”。如果“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

所以说任人是行法的关键。南宋的叶适也说,法书虽备天下之事,如无执法之人,则是“备其文不备其实,备其似不备其真也”。因此,必须任人以行法,“以助法之不能自行者”。但由于“人不平而法至平,人有私而法无私,人有存亡而法常在”,所以任人又难于任法。对此叶适又提出:“必任其足以行吾法之人,而不任其智不足以知法与力不足以行法者。”他认为,只有“任人以行法,使法不为虚文,而人亦因以见其实用,功罪当于赏罚,号令一于观听”,而后法可任。由此可知,“治国用法,行法用人”,是推行法制的两个缺一不可的重要条件。如果没有一个公平、正直,素质优良的执法队伍,即使有良法美意,也只能使法律殆为虚文,甚至成为奸吏舞文之具。在这一方面,宋代的教训同样是极其深刻的。

结束语

从宋代的立法概况可以看出,宋朝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法制建设。本想通过广立法禁加强其统治,通过度时制法以适应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要求。但因其出令轻慢,变更无常,使其法失信于天下而有法难守;因其立法频繁,种类众多,法书猥冗,内容烦密,致使官不能遍览,民不能知晓而有法难行;因其吏治败坏而废法慢令严重,更因立法者自轻其法,自慢其令而自坏其法。

最终使宋代统治者走向了自己主观愿望的反面,以自乱其治而告终。宋朝立法中的经验和教训,应是后来者所当认真汲取的历史借鉴。

同类推荐
  • 法学思与辩

    法学思与辩

    法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特殊的科学,研究“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规律。法学肯定法律对于社会的制约和调整。从而,法学成为教育全体人民遵纪守法,具有特殊的价值。现代的法学,是指研究法律的科学。但是关于法学与科学的关系有不同的看法,这主要涉及价值论的研究是不是科学的问题。本书收录了作者关于法学思辨文集。
  • 刑事政策场域中的犯罪被害人研究

    刑事政策场域中的犯罪被害人研究

    当前我国刑事政策实践中,犯罪被害人既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现实棘手问题。犯罪被害人的刑事政策实践表明:道德同情主导下的“盲目保护主义”和国家主义刑法观主导下的“刑罚表征主义”没有触及和反映潜在犯罪被害人渴望社会安全深层次本质,而被害人群体和被害认同的思潮实际上却在刑事政策实践中日益汹涌。只有方法论和哲学根基上更新知识,才能为犯罪被害人研究的深入推进提供新的理论增长点。布迪厄的场域范式为刑事政策中得犯罪被害人分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运用法社会学范式考量被害人行为策略和逻辑,辨析被害情感的刑事政策价值,从而为刑事政策中的被害人规范化出场提供教义学论证。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被害人与刑事政策的“客观”关系如何界定;怎样确立犯罪被害人刑事政策与传统刑事政策区别;犯罪被害人刑事政策的合法性基础何在;被害人刑事政策能否回应实践中的犯罪被害人“困境”?被害人刑事政策与刑法制度建构之间如何衔接和协调等问题。
  • 法律的断章

    法律的断章

    书名“法律的断章”出自于新月派诗人卞之琳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法律本是一门枯燥的学问,但法律与诗歌的结合,让这本书有了美感和诗意。本书的大部分文章为作者近几年在《南方周末》、《法制日报》、《检察日报》和《人民法院报》等报刊上发表的文章的合集,其中收录的部分文章系作者首次发表。 全书分为六辑,第一辑为“信步闲庭”,这部分内容主要为作者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法学随笔,如“从影像中的刑事审判看刑事司法”、“港剧细节中的香港法治”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本法为了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防法和教育法而制定。
  • 中国人的法律课堂:婚姻家庭篇

    中国人的法律课堂:婚姻家庭篇

    “中国人的法律课堂”系列丛书是一套以案例解析为主要方式,引导大家去学习、领悟、使用法律的丛书。丛书案例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生动鲜活又接地气,涉及我们日常最关心的婚姻家庭、财产继承、消费者权益保护、合同纠纷等诸多方面。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丛书,让大家了解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懂得如何用法律来分析问题、维护权利、解决纠纷。法治关乎每个中国人的福祉。只要你留意,法治就在你身边;只要你学习,法律就在你手边。翻开丛书,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律课堂”,你会发现这里总有一些是你看得懂、学得会、用得到的。
热门推荐
  • 良辰美妻

    良辰美妻

    从车祸那天起,她突然发现周围的一切忽然变的诡异起来。男友表里不一,家人心思诡谲。天降贵人却对她宠到了骨子里。无缘无故哪来的深情似海?“这一定是个陷阱!”【作者本本完结坑品保证,欢迎跳坑养肥,喜欢此书请加青青粉丝群:446207582。进群需验证,书名、作者名、任意角色名皆可。】
  • 一颗心的旅途

    一颗心的旅途

    我的一颗心,从呀呀呓语到长大成人,都经历了什么呢?值得我用一生去缅怀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过了那么久还会隐隐作痛的青春又是什么样的?现在的我如何?未来的我又如何?想告诉你我的故事,想和你分享一颗心的旅途。
  • 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每个人的健康能仅仅依靠医生来捍卫吗?不能。求医不如求己,治病不如防病。本书提供了四季养生保健、饮食保健、运动保健、睡眠保健、心理保健、疾病保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殊保健等方案。还对识别疾病的征兆、急救、体检、排毒等内容进行了介绍,使得读者对自我保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 超能力侦探事务所2:神秘组织

    超能力侦探事务所2:神秘组织

    幻影城,一座侦探之城。各家神探大显神通,为民除害,也暗自比拼。唯独一桩十年前的案子至今无人破解,其幕后黑手依旧让侦探们闻风丧胆。他们就是“神秘组织”。超能力侦探事务所也要尽一份力!虽然侦探们拥有的都是些没什么用的超能力……李清湖、左柔、叶飞刀、幽幽,四名超能力侦探一边解决手头的疑案,一边追查神秘组织。然而万万没想到,神秘组织也瞄准了侦探们。
  • 逆天特工毒妃

    逆天特工毒妃

    她,人尽皆知的废材,傻子,废物,被未婚夫和好友陷害,她特工毒医,一朝穿越,她变成她。他,人尽皆知的天才王爷,霸道腹黑,冷漠无情,还毒舌,不近女色,只近一个她。
  • Study of the King James Bible

    Study of the King James Bib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大学(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我的大学(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夭离天下

    夭离天下

    杀人如麻,嗜血剥骨。杀友杀兄杀尽天下。是美人亦是毒药。血洗王城,尸堆如山。活得不成人却也不是魂。她这一生杀戮,权起天下。却唯你为我情之所起,也可为终。
  • 穿回古代当县令

    穿回古代当县令

    女主角,罗小点,警校高材生,然而在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因为追凶一个穿着古代的抢劫犯,穿越到了古代,而且还正在考试的现场!正在考试!只是考题,完完全全看不懂!抓瞎随意乱写一通,竟然中了探花!还未进宫见皇帝,就出发命案!而那犯罪嫌疑人竟然是那引她穿越而来的人!而此人还是辰国的摄政王!!搞事情!绝对的搞事情!更让罗小点没有想到,这皇帝竟然直接让她当了县令!且在三年内让玉玲县发展起来!被邪魅摄政王纠缠,收复美男,破获各种各样的谜案,一步步的平步青云,一次次的惊天阴谋,一次次的感动,一次次的惊险!
  • 染指天下:逆天三小姐

    染指天下:逆天三小姐

    她,相门三小姐,机敏、聪慧。却在遇到他之后被卷入一场又一场的阴谋,无法脱身。他说:你如果松开我的手,便可全身而退。夕阳之下,她露出甜美的微笑,却坚定的摇头。这次,可否换我牵你的手,一直跟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