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37200000003

第3章 论宋朝法律文化特征(3)

(二)法学理论的创新

宋朝法制的发达,法律思想的活跃,律学的发展,推动了法理学的繁荣。

(1)以赃论罪的新见解

在中国法律传统中,以赃定盗罪一直是不易之法,对此从未有人提出过异议。但在宋神宗时,曾布则认为:“盗情有重轻,赃有多少。今以赃论罪,则劫贫家情虽重而以赃少减免,劫富家情虽轻而以赃重论死。是盗之生死系于主之贫富也。”因此,他提出:以赃定罪,“皆从罪止之法”。曾布的这一见解到宋哲宗元符年间其任相时,朝廷才从其议,降诏“强盗计赃应绞者,赃数并增一倍”。即缩小了赃在定罪中的比重。但很快因曾布罢相又恢复了旧法。曾布对盗法中以赃定罪原则提出的新见解,道破了封建盗法的阶级不平等本质,是宋朝法理学上很有特色的见解。

(2)证据理论的发展

宋朝司法中广泛运用证据的发展,推动了对运用证据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探讨。因此,在宋朝相继出现了总结司法经验和理论的法学家和著作。从现存资料看,主要有郑克的《折狱龟鉴》、桂万荣的《棠阴比事》、宋慈的《洗冤集录》等。虽然这些著作都是案例汇编,但在理论上却有不少创新,对宋朝司法文明发挥了指导作用。

从司法理论的角度看,郑克的《折狱龟鉴》最具有代表性。郑克通过对各类典型案件的分析比较,系统的总结出治狱之道,破案之术和定案之法。

在破案手段上,郑克主张正面核查犯罪事实与采取奇巧之术并用。他认为“正不废谲,功乃可成;谲不失正,道乃可行”。只有如此,才能“术苟精焉,情必得矣”。

在审判方法上,郑克主张物证与察情兼行。他说:“凡据证折狱者,不唯责问知见辞款,又当检勘其事,推验其物以为证也。”即通过观察犯罪者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气貌变化,验证物证的真伪和犯罪者有无隐匿真情。他强调:“证有难凭者,则不若察情,可以中其肺腑之隐;情有难见者,则不若据证,可以屈其口舌之争。两者迭用,各适所宜也。”

在证据效力上,郑克认为物证胜于人证,直证优于旁证。他说:“证以人,或容伪焉,故前后令莫能决;证以物,必得实焉,故盗者始服其罪。”又说:“旁求证左,或有伪也;直取证验,斯为实也。”郑克的这些观点,从理论上突破了古代只重视人证的传统观念和证据模式。

郑克通过对宋朝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对证据形成了自己的理性认识。既反映了宋朝证据理论的发展水平,也是宋朝证据学的新成果。

(3)天理、国法、人情协调统一理论的出现

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不仅把“天理”说成是创造和主宰宇宙的永恒的精神主体,而且把儒家的“三纲五常”和国家法律皆视为“天理”在人类社会中的体现。因此,把违背国法和纲常伦理都视为违犯“天理”的极大犯罪。

在天理与国法的关系上,朱熹认为二者是一致的,相通的,天理体现为国法,国法是天理的化身。真德秀在劝谕州县官僚时说:“是非之不可易者,天理也;轻重之不可逾者,国法也。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是逆乎天理矣!以轻为重,以重为轻,则违乎国法矣!居官临民而逆天理、违国法,于心安乎?”真德秀所讲的天理与国法关系是立足于司法实践基础上的,比朱熹的抽象思辩观念更进了一步。宋儒在执法中强调顺民情,把国法与人情揉合在一起,在《名公书判清明集》的判例中有突出地体现。对此,胡颖有精辟之论,他说:“法意、人情实同一体,徇人情而违法意,不可也;守法意而拂人情,亦不可也。权衡于二者之间,使上不违于法意,下不拂于人情,则通行而无弊矣。”《名公书判清明集》判词中的“酌以人情,参以法意”,“情法两尽”,“非惟法意之所碍,亦于人情为不安”之类的词语皆是这一理论的体现。由此说明,关于天理、国法、人情协调统一理论在南宋的司法运行中,已产了深刻地影响。这一理论的出现,把儒家抽象的“无讼”理想推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新阶段。

(三)民间讼学的兴起

宋朝私有权关系的复杂化,使人们要求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愿望更加强烈。因此,在北宋中期的江南经济发达地区,民问已自发兴起了专以“教引讼理”,“教授辞讼文书”的诉讼之学。从有关记载来看,不仅“专有家学教习词诉”;而且“编户之内,学讼成风,乡校之中、校(学)律为业”;甚至“有号为教书夫子者,聚集儿童”,教授四言杂字之类,“皆词诉语”。叉“有所谓业觜社者,亦专以辩捷给利口为能”,“如金科之法,出甲乙对答及哗讦之语,盖专门于此。从之者常数百人”。

可见江南民间教讼学讼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风气。

讼学在江南民间的兴起,是宋朝社会经济利益多元化要求的结果。这一法律现象的出现,冲破了“作法者君,守法者臣,役法者民”的传统,打破了官吏的司法专横。由此而带来的喜争好讼之风,又冲击了儒家追求“无讼”的理想,也给官府带来繁讼之苦。因此,自宋哲宗元祜时起,宋朝统治者对讼学一直采取压制和打击的政策。但民间讼学并没有因此而衰滞。而江南百姓的自发创举,则丰富了宋朝法律文化宝库。

(四)助讼活动的活跃

宋朝民间讼学的兴起,争讼活动的活跃,在民间亦出现了专以指点词讼和替人辩理为业的“讼师”。由于他们的论诉系不干己事,所以官府称其是引惹词讼、烦乱官司的“健讼之人”,甚至诬称他们是“欺公冒法”的“官鬼”,“撰造公事”的“哗徒”。另外宋朝民间还出现了以佣笔为业代人书写诉状的“珥笔之人”,他们与受官府控制的“写状钞书铺”户不同,既不在官府系籍,也不受官府制约,以自由佣笔为业。

宋朝民间出现的讼师和佣笔之人,是专门为百姓提供法律帮助的一支特殊群体。由于讼师“专以教唆词讼,把持公事为业”,“佣笔之人,替人教引,借词买状”。被官府视为社会不安定的祸根,因此受到官府的限制和法律的制裁。由于宋朝统治者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实行着全方位严格控制,使民间这些创新性的尝试无法成为封建法治变迁的推动力量。但这些创新,则使宋朝法律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五、结语

在宋朝丰富多彩的法律文化中,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创新和精华,反映了宋朝法律文化的价值趋向和时代风貌。但亦有不少值得引以为戒的弊端,成为阻碍宋朝实现其法律效能的重要因素。

(一)制法与执法之间的矛盾

宋朝虽然立法频繁,法网严密,法治色彩浓厚,但因其制法本身存在的弊端和执法中的腐败,却造成了立法与司法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而难以实现法律的应有效能。

(1)法变无常,有法难守

体时制法,适时变法,使法律适应社会关系发展变化的需要,这是宋朝法制建设中的一个突出特点。但宋朝统治者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往往“切于求理,急于听受”,广采百官建请而轻率出令更法,甚至“一人唱之即行,一人阻之即止”,使法令由体时而变转为“循人言而轻发”,“任私意以骤更”。其变易之频,“远不过一二岁,近或期月而已。甚者朝行而夕改,亦有前诏未颁而后令蠲除者”。特别是熙宁变法之后,由于“士大夫争法之新旧,辨党之邪正”,更引起了法令的急剧变更,“熙宁改治平,元丰改熙宁,元祜改熙丰,绍圣改元柘。以后冲前,以新改旧,各自为书”。而皇帝的言而无信,更造成了法令混乱。如“法令所不可,则以特旨行之;议论所当执,则以宣谕止之。既日自后不为例矣,未几复有援例之言;既日永不放还,未几而复有放还之命;今日日永为定制,明日日更不施行”。如此反复无常的法令,使“吏不知所守,民不知所从”。因此,法律难以实现自身价值。

(2)法典烦杂,难以检用

宋朝立法体例的多变,附加名目的不断增加,其法典规模庞大烦杂亦是少有的。更因修法官员不通古今,不明习法律,未经州县,“一切受成于吏手”,造成法典前后抵牾,名实混淆,“敕中有令,令中有格”的混乱局面。致使精明之士,穷日之力,亦耳目不能周,思虑不能照,书尾不能暇。而“弄法者得行其意,奉法者不知所从”。法律烦杂到不能遍览,难以检用的地步,也就失去了“制而用之谓之法”的实际意义。因此说,宋朝“法度以密为累而治道不举”,是其法律猥冗烦杂的必然结果。

(3)执法腐败,有法不行

王安石说:“制而用之存乎法,推而行之存乎人。”

叶适亦说:“任人以行法,所以助法之不能自行者。”如果“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

所以宋朝统治者一直重视法官的培养和选拔,尤其神宗朝最为突出。但由于宋朝吏治日渐腐败,官吏“安习因循,偷惰苟简。有丰禄营私之志,无守法奉公之心”。“上下之问知有私而不知有公,是虽有法具存,方以人而坏法”。苏洵说:“法之公而吏之私也,夫举公法而寄之私吏……其何以为治?”更何况在行法过程中,“上则明知其不可行而姑委之于下,下则明知其不可行而姑复之于上,虚文相挺,浮论相倚”,使严密的法律如同虚文。这种轻法慢令的现象,亦是造成法律不能实现自身效能的重要原因。

(二)频赦与法制之间的冲突

宋朝既是一个非常重视法律建设,封建法网相当严密的朝代,也是一个赦宥频降的王朝。其赦降种类、名目、等级、数量之多,推恩范围之广,可以说是史所仅有。

据粗略统计,在宋朝三百二十年间,各种名目的赦降多达六百九十余次。凡赦降,或减死释流以下,或减死流释徒以下,或减死流徒释杖以下,甚至“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宋朝这种既为常制,又有定时的频繁赦降犯罪,与其严密的法律发生了尖锐地冲突,造成了法律人人于罪,而赦降则宥人于无罪。所以司马光说:“今立法以禁之于前,而发赦以劝之于后。”缈‘非国家之善政也。”宋朝正是这种居常而数赦,使其法律和司法权能遭到破坏,使法律失去权威性和严肃性。这是宋朝统治者自坏其法的突出表现。

(三)“喜争好讼”对“无讼”的挑战

自孔子提出“无讼”之后,“无讼”便成为儒家化法官追求的理想境界。在其影响下,不仅民众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淡薄,而且造成了官府厌讼、士人贱讼、百姓畏讼的后果。这一法律现象一直影响着封建法律的发展。

到宋朝,由于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和豪强兼并势力的日盛,人们要求法律帮助和借助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愿望日益强烈。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江南民间自发兴起的学讼习律之风,讼师和“珥笔之人”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江南百姓好讼之风的兴盛。据方志中记载,江南之民不仅“锥刀必争,引条指例而自陈”,即使“五尺之童,庭白是非无惴恐”。江南百姓喜争好讼之风的盛行,既是对儒家“无讼”理想的挑战,也打破了“周礼属民读,法令有司能”的传统。在这一社会现实面前,宋儒则把自己的追求目标由“无讼”变为“息讼”。这一变化,表现出宋儒承认了因经济利益而引发的争讼的合理性。虽然宋儒在追求“息讼”目标的行动中往往不顾是非,强行折衷裁决,甚至牺牲合法人的权益,但其表现的现实主义态度和务实精神,远比孔夫子的“无讼”理念更切合实际,更具有现实意义。这是宋朝法律文化中又一个值得称道的新特征。

同类推荐
  • 常识的力量:香港法政观察

    常识的力量:香港法政观察

    是作者利用公派留学香港的机会,以自己在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立法会法律事务部、高等法院原讼庭等机构实习的经历,结合亲身的观察、感受和体悟,写就的一本深入浅出地介绍香港法治治理结构和特色的著作。作者是法学科班出身,对香港的法治机理既有理论方面的学习和修养,又有近距离的实践观察。
  • 农民维权一本通

    农民维权一本通

    从历史来看,农民长期处于弱势地位,亟须维权。在我国历史上,农民长期处于社会底层,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自身权益长期得不 到有效的保障。新中国成立以后,农民们翻身做了主人,改变了以往社会底层的弱势处境。但是,由于我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以及以 城市为中心的城乡二元制的户籍管理制度,农民为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一时期,他们一方面勒紧裤腰带支持我国工业化建设,几乎把土地 产出的一半拿出来上交国家;另一方面,他们还在国家的动员之下,纷纷离乡,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产业工人。
  • 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

    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

    本书运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从9个方面对我国2013年法治建设进程进行了全面概括,并对2013年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新成就、新进展及存在的新问题和重要意义进行了阐释。
  • 警察职务犯罪论

    警察职务犯罪论

    本书主要以我国法治建设中警察职务犯罪相关为基本研究素材,论述了警察职务犯罪的内涵、构成要件以及研究职务犯罪的理论价值;警察职务犯罪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等内容。
  • 论法治(社科文献学术文库·社会政法研究系列)

    论法治(社科文献学术文库·社会政法研究系列)

    本书缬选李步云先生三十年来有关法治问题的文章五十余篇。记录了先生在法治与人治、法治入宪、法治国家基本标准、执政党依法执政等问题上的观点和理论体系。我们从中既可领略先生敏锐的思想,也可感悟中国三十年来法治的重大进步。书中讨论的许多问题,依然属于中国目前的热点问题,李步云的观点,对我们在新时期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依法治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热门推荐
  • 导购就该这样做

    导购就该这样做

    导购是一种令人自我骄傲的职业,你必须喜欢自己所从事的这一工作,才能为工作神魂颠倒,你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一定会得到顾客的青睐!
  • 何而安

    何而安

    一壶酒,一条路,一段往事流云。所有的悲欢离合最后不过赋予说书人……
  • 我有一个远古系统

    我有一个远古系统

    这次的灵气复苏似乎与以往的不太一样。楚揇:“我就算饿死!也不做这份破工作了(铁骨铮铮)!!”奶奶:“是吗?”几小时后。楚揇:“我热爱工作无法自拔啊奶奶(真香)~”————远古精灵:“我可是远古精灵呐!请你尊重我一点!”楚揇:“长成这样我见到你就想笑~看你可怜才收留的你”远古精灵:“哼~不是我吹。你拥有了我,这次灵气复苏后。我不是针对谁!!”楚揇:“你是海绵宝宝里的痞老板吗?”
  • 我有侍从千千万

    我有侍从千千万

    作为一名资深小说家,穿越这种事对于明昊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可当明昊真正穿越到异世大陆成为大明王朝的废柴皇子,还有九位皇子和他分庭抗争时:“穿越成为废柴皇子应该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叮咚,您的金手指已上线,后续内容请充钱后查看”这是一个废柴皇子通过充钱获得侍从卡牌走上正轨(不归路)的故事
  • 重生之后娘难为

    重生之后娘难为

    前世她的心里只有青梅竹马的谪仙少爷,却被奸人所害沦落风尘。重生后,这次做了不同的选择,决定与另外一个男人共结良缘。无意间开启空间,带着他的儿子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摆脱那穷困潦倒的生活。这一次,她立志成为贤妻良母。再——为他生一堆孩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2017版(全二册)

    东宫·2017版(全二册)

    匪我思存再现一场盛世王朝的爱情记忆:比皇宫更危险的地方是东宫,比皇帝更难当的是太子。她,本是西凉国的九公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因为和亲踏上了中原之路。他,乃是当今的太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储君,因为政治联姻不得已迎娶了异域公主。他有自己的宠妃。她有自己的生活,偷溜出宫拦惊马、打恶少、追小偷、送迷路的小孩回家,兼且喝酒、逛窑子。本来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然而东宫之中权位的争夺、无端的是非、暗藏的杀机,却将她一步一步卷入其中。
  • 生命有你才精彩

    生命有你才精彩

    陈雨馨和郭紫彤俩人是大学的好闺蜜。大学毕业后陈雨馨应聘了繁星基金总经理陆天一的助理。第一天上班,陈雨馨对陆天一说:“兔子不吃窝边草。”陆天一:“我是矜持的男人。”几个月后,陆天一看着怀里的女孩:“兔子不吃窝边草,窝边草却把免子啃了。”女孩:“错,我没有啃,我只是征服。”郭紫彤富二代,冷小姐看着朋友的女儿都嫁出去愁,不到二十二岁彤彤经常被冷小姐拉着去相亲。女孩对男孩说:“我不喜欢家里人帮我安排我的人生,被安排的生活就是富二代的套路,我不要走父母安排的套路;我的人生我要自己安排,我要做奋二代……”描写两位大学刚毕业女孩,工作和爱情上遇到的波折和困难。诙谐幽默搞笑甜文宠文。
  • 宅源

    宅源

    现实往往很残酷,仙界只想养猪,猪不祭祖,断了了神界根基,神界无奈开大招,刨了帝陵,一款《战神》世界游戏应运而生。当灵魂被释放,灵气被感知,陈子墨一个混吃等死的宅男,在命运的捉弄下,修得最顶级神界功法,杀上仙界,打破人道养猪的命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超凡者的神奇无限网游

    超凡者的神奇无限网游

    这是一场神奇的游戏,在这里你能够实现自己的一切愿望,但是这又是一场炼狱般的厮杀,或者命运的玩笑,总之活在最后的人,方才是胜者但是智慧和勇气也是必不可缺的。在游戏中你分不清这是现实还是游戏,在这里人生本就是一场游戏,你玩也是玩,不玩也得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