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37200000005

第5章 论宋代的讼学(2)

新昌民“健讼轻生”,“暗投官司者不可禁”。福建邵武百姓“健讼而耻不胜”。龙溪百姓亦是“巧避法网”、“讼牒充庭”。会昌之民“善匿情成狱”;太和之民“喜构虚讼’馏;赣州之民“轻生敢死”;瑞昌之民“不畏法律”;宁国之民“嗜斗喜讼”。南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十二月二十日臣僚们也指出:“州县之间,顽民健讼,不顾三尺。稍不得志,以折角为耻,妄经翻诉,必欲侥律一胜。则经州、经诸司、经台部。技穷则又敢轻易妄经朝省,无时肯止。甚至陈乞告中惩赏未遂其意,亦敢辄然上渎天听。语言妄乱,触犯不一。”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江南百姓的诉讼活动是相当活跃和广泛的。

这一情况的出现,无疑是百姓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观念提高的表现。

好讼之风的盛行,确实给官府带来了繁讼之苦。特别是一些手段阴狡之人,往往假作冤状,伪造伤情,甚至以死诬人,给官府断案带来了困难。如宋仁宗朝韩琚通判虔州时,“其民善讼,或伪作冤状,悲愤叫呼,似若可信者”。应俊也说:“今每见词讼,动饰诈欺……本因喧争,便称被打;本因讨索,便称打劫。情态万状,虚伪百端。皆是自欺其心,以欺他人。”在荆湖地区,又有以榉柳叶涂肤为造伤情者。亦有“妄自毁伤”,以要挟官府者。在江西、福建,更有因“与人有怨,往往食毒草而后斗,即时毙仆,以诬其怨者”。闽人因此而“经官司勘鞠者极多”。在岭外,亦有以此赖债并约胁财物者。这些虚伪百端,情态万状的出现,正是诉讼权滥用的反映。

但不应因此而否定百姓学讼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宋代江南百姓自动习律学讼的结果,在诉讼中打破了封建官吏的司法专横。而在统治阶级看来,这是造成“伉健难治”和社会风俗败坏的主要原因。杨侃说:袁州讼多的根源,“皆谓弊在民知法也”。因此对百姓“讯察既难,绥训不易”。所以统治阶级对百姓的习法学讼持否定态度。但从民庶维护自身权益的角度来看,它是百姓权利主体观念和法制观念提高的反映。特别在宋代豪强兼并任意侵吞小民,肆忌不法的情况下,百姓的这种习法学讼的要求,就更有它的现实意义了。

五、官府对讼学的压制

在宋代统治者中,虽然多有明法之君,但他们明法的目的,在于用法律的威慑力量来钳制百姓的思想和行为,并非是让百姓知法用法。宋祁曾说:“作法者君,守法者臣,役法者民。”在宋祁看来,百姓只能是受法律驾驭的对象,而没有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利益的权利。朱熹也说:“周礼属民读,法令有司能。”就是说学习儒教,服从儒家教义的约束才是百姓的事情,执法用法那是官府的职责。杨侃更明确的指出:“上执之(法律)可以御下,下持之可以犯上也。”因此,宋代统治者对百姓知法学讼一直采用压制的政策。

(一)对学讼的压制。北宋中期之前,讼学已在江南出现。但在宋哲宗之前,尚未见到官府对讼学的限制条令。自元祜元年(1086)四月刑部提出,对“聚集生徒教授辞讼文书”,采用“编配法及告获赏格”之后,宋朝官府开始对民间私授讼学的人进行压制。至南宋,则制定了更具体的处罚条款。绍兴敕中规定:“诸聚集生徒,教辞讼文书,杖一百,许人告,再犯者,不以赦前后,邻州编管。从学者,各杖八十。”绍兴七年(1137)九月二十二日的明堂赦中,对“虔、吉等州专有家学教习词诉”者,要求监司守令“常切禁止,犯者重实以法”。《庆元条法事类》中也规定:“因私习经断而复行其术者,还依私习之法。”可以看出,自宋哲宗元祜始,宋代统治者对百姓的教讼学讼,一直采用了以刑罚手段进行惩治的政策,但宋代统治者始终未能如愿。

(二)对法书的限制。宋朝统治者,对官吏读律和百姓学讼持有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对官吏读律学法,始终是采取开放鼓励的政策,而对百姓习法学讼,始终是采取禁止、限制的政策。学讼必知法,知法必读律,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但宋代统治者始终是严禁百姓私写、私藏编敕。宋仁宗景;占三年(1036)七月,诏“禁民间私写编敕刑书及毋得镂版”。即使是正在成为历史古典的《刑统》,也禁止“镂板印卖”。正是在宋仁宗时,江西却出现了民“多窃去案牍,而州县不能制”的情况。可以说这是禁民学法带来的一个社会后果。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因有人“矫撰敕文印卖都市”,命开封府严行根捉,对“造意雕卖之人行遣”。宋哲宗元祜三年(1088)三月一日再次下诏:“编敕及春秋颁降条具勿印卖。”同年十二月又诏:“禁民庶传录编敕。”可见随着敕的地位的提高,统治者对私编、私自印卖敕书是严格禁止的。绍圣二年(1095),刑部又提出:“诸习学刑法人,合用敕令式等,许召官委保,纳纸墨工具,赴部陈状印给。诈冒者,论如盗印法。”进一步严格了对敕令的管理。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知泗州姚孳又提出:“童子之学亦不可不禁。”

对私下聚学之家教授儿童使用的教材,也要经“讲议司看详”。南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八月进一步规定,江西州县“教儿童之书,有如四言杂字之类,……皆系教授词讼之书,有犯合依上条(绍兴敕)断罪”。尽管宋代统治者对私编敕书、各类讼牒法书、私藏私印编敕的限制不断加强,企图以此来限制百姓知法学讼,但在福建建宁府,仍然有“户藏法律”,亦有被称为“法律户”者。

(三)对代书人的控制。宋代官府,通过系籍、立保、给牌、给印和立定约束榜,首先控制了写状钞书铺户,并且规定了处罚的条款。朱熹在《约束榜》中规定:书铺写状,“如告论不干己事,写状书铺与民户一等科罪。”书铺如果违犯了县司的约束,“断讫毁劈木牌、印子,更不得开张”。这就把写状钞书铺户的代书活动,牢牢地控制在官府的约束之中。

对于不系籍的珥笔之人,官府也一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宋真宗景德四年(107)五月的诏中规定:“如是令人代笔为状,即不得增添情理,别人言词。一并元陈状人本无枝蔓,论奏事被代笔人诱引妄有规求者,以代笔人为首科罪。”李元弼《写状钞书铺户约束》中规定:“不系籍人不得书写状钞”,并“抑人户子细询问,即不得令无木牌、印子人书写状钞之类”。黄震在《词诉约束》中甚至规定:“不经书铺不受状。”这些规定,都是为了限制珥笔之人的代书活动。宋朝官府严格控制写状代书人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代书人在写状中虚构情节,唆教妄讼,扰乱官府的正常审判。

(四)对讼师的惩治。宋代官府对讼师始终是严惩不贷的。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六月十三日,诏“自今讼不干己事,即决杖荷校示众十日。情理蠹害屡诉人者,具名以闻,仍配隶远处”。从有关案例中看,所谓“讼不干己事”,实际上是指以指教词讼,替人辩理为业的讼师而言。

因为他们专以替别人进行词讼为业,所以他们的诉讼活动自然是与己无关的事情。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刑部又提出:“乞禁约健讼之人……其诉事不干己,并理曲或诬告,及教令词诉之人,依法断讫,本州县将犯由、乡贯、姓名籍记讫,县申州,州申监司照会。若日后再有违犯,即具情犯申奏断遣。”胡太初在《听讼》中也说:对“专以教唆词讼,把持公事为业”的人,“若有犯到官,定行勘杖、刺环、押出县界,必惩无赦”。在统治者看来,讼师是引惹词讼,烦乱官司的祸根,所以宋代官府对讼师一直采取严厉治裁政策。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下,没有形成辩护制度的原因就在于此。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讼学是宋代江南民间的一个创举。讼学之所以兴起于江南民间,固然与这个地区长期形成的好讼之风有关,但更重要的,它是封建经济发达和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人们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要求的反映。,一方面,由于宋代封建国家以编户的形式确认了地主、豪强、平民、客户等不同经济地位的社会成员,都具有作为权利主体的资格,依法可以行使的权利和应享受的利益。

使平民、客户在法律上取得了与地主、豪强平等的社会地位。因此在经济关系中,以契约形式确认了立约双方的互不隶属的平等关系,尽管立约双方的平等关系可能是虚假的,但是过去的人身依附关系毕竟是削弱了。随着劳动者社会地位的提高,人身自由权的相对扩大,维护以私有权为主要内容的民事立法也更加完备。因此在宋代,无论是地主,还是小生产者,无论是主户,还是客户,他们的“物权”、“质权”、“债权”、“所有权”、“继承权”、“买卖权”、“借贷权”、“租佃权”、“人身自由权”等,都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从宋代出现的“遗嘱继承”、对孤幼财产权的监护、对遗腹子继承权的确认等,都突出的反映了宋代法律对私有权维护的深化程度。因此,人们要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愿望也变得更加强烈。

另一方面,宋代“不抑兼并”的政策,使豪强形势之家侵欺小民日益严重。他们不仅任情“占据他人物业”,而且“专以贪图人户田业致富”。甚至私置牢狱,擅用威刑,“辄将贫弱无辜之人关锁饥饿,任情捶拷,以致死于非命”。致使民庶的财产权受到侵犯,人身权受到损害。而豪民猾吏,“阴为奥援,表里相通,致使良善之人,深被其害”。在这种情况下,庶民百姓自动学法习讼,借助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已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此说,讼学在宋代江南民间兴起,不仅仅是好讼传统的发展,而是社会矛盾冲突和庶民自身需要的产物。当然讼学的兴起和好讼的盛行,与宋代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民间知识分子的增多,以及印刷技术的发展等因素也是分不开的。

总的看来,宋代江南民间讼学的兴起,对百姓学习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起了积极的作用,使百姓提高了法律观念,增强了法律意识,对扩大法的社会属性起了促进作用。因此,对讼学是应该给以肯定的。

同类推荐
  • 军人权益法律保障

    军人权益法律保障

    本书以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真实案例、问题为出发点,有机结合人民调解法等与相关条例和司法解释,采取了“宣讲要点”“典型案例”“专家评析”和“法条指引”的结构编写而成。既可以让读者了解一般的案件审判知识,又可以了解有一定深度的相关法理,内容层次循序渐进,易于理解和掌握。
  • 当代中国国际法研究(1949—2009)

    当代中国国际法研究(1949—2009)

    本书是一部回顾、总结、提炼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国际法学发展史的专著,涵盖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大领域。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众多研究学者协力推出的一部力作,既是学习、研究和讲授国际法的重要学术参考书,也是国际法律实务工作者全面、深入了解国际法学动态和最新发展的良师益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

    为了加强和保障国家情报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 国际刑事司法中的程序与正义

    国际刑事司法中的程序与正义

    《国际刑事司法中的程序与正义:国际刑事法院诉讼程序专题研究》以专题的形式对以下国际刑事司法问题进行了研究。(1)国际刑事法院诉讼程序的模式;(2)国际刑事法院最具代表性的基本原则和制度;(3)国际刑事法院诉讼程序公正性最引起争议的三个问题:被告人不在场甚至未归案的情况下被确认指控或者被宣告有罪,是否侵犯了被告人审判时?
  • 公法研究(第8辑)

    公法研究(第8辑)

    本书以国内外公法学最新发展为关注点,本卷设有专题论文、部门行政法、译著选登、以及书评四个板块。所涉话题包含试论行政诉讼禁止判决、福利行政之组织内部协调、我国税法行政解释制度之反思与重构、开启宪法审查的大门等。本书以每年一辑的频率编辑出版恰如其分地涵盖了公法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周期,较好地将前沿问题收纳殆尽。此外,本书规模适中,所录用稿件一般在1至3万字之间,给予了文章作者很大的空间来深入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保证了理论上深入探讨的可能性,加之以权威的审稿团队通过双向匿名的方式挑选、审核稿件,本书文章的质量确属上乘。
热门推荐
  • 宁公子又出事了

    宁公子又出事了

    一次出门就被拐走了,宁凌枫表示很害怕。被人给卖了,宁凌枫表示他还是很害怕。又被人给买了,宁凌枫表示再有下一次……他就不是男人!又被人给骗了,还是个女的。宁凌枫表示上次说的不算。不过,莫名的觉得,这个女的有点……霸气??(本文会瞎编乱造,入坑的小可爱们,嘿嘿……看我友好的笑容)
  • 中国古代九大公主就是这么妩媚

    中国古代九大公主就是这么妩媚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芸芸的历史人物中,公主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贵为帝王之女,金枝玉叶,声名显赫。在那个男权社会里,她们拥有着皇室赐予的巨大财富,在家庭中拥有着甚至比丈夫还高的地位。她们的生活相对于普通女性也显得更为变幻多姿、起伏跌宕,散发着一种诱人的魅力。我们未必真正了解“公主”,尽管我们会时常提到她们。为了能让读者更多、更好地了解历史上公主的生活,这本《中国古代九大公主》就是要讲述中国古代公主们的故事。本书以公主的活动为主线,而把有关历史人物的活动有机地融入其中,希望能带给大家一幅公主婚姻生活的真实而鲜活的画卷。
  • 如梦令

    如梦令

    凌晨两点,柯士从噩梦中醒来。这是他第二次梦到同样的场景、同样的挣扎以及醒后同样的大汗淋漓。梦中,他被粗绳捆绑双手,扔在一辆黑色商务车后座。车行至低缓的山坡脚下,两个蒙面大汉将他拖下车,踉踉跄跄走过一段荒芜的沙石路,来到水库堤坝边上。他们抽了一支烟,冲柯士微笑了一下,然后将他从坝上扔下去。柯士第一次梦见这个场景时,从堤坝垂直下落的失重感使他突然惊醒,冷汗从全身渗出。睡意迷糊间,他在灯下伸出双手,似乎仍能感到捆绑的疼痛。
  • 浮尘事

    浮尘事

    “你不解释一下?”“没什么好解释的。”某人拿起了砍刀......“那个,你听我解释.......”某人摇头摇头:“我不听我不听!”她扑倒在地抱大腿:“你不能自相残杀啊~”“我以为他是你~”某人一脸青黑:“所以,你就脱他裤子?”辛粒:......深夜,某人’吃饱喝足‘后惊坐起,撑着手肘子得出一个结论,他,绿了他自己?
  •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中讲述的马球,古称击鞠,即骑马打球,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在我国唐朝时期,马球运动非常流行,从宫廷到民间 都有广泛的开展。唐以后,马球运动不断发展演变,走向衰落,却同时向周边地区不断传播,甚至传向海外,成为今天的马球运动。
  • 被选择与被遮蔽的现实: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之路

    被选择与被遮蔽的现实: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之路

    中国电影中的现实主义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它的身上体现出了极其明显的意识形态性.从1930年代到1970年代,政治意识形态对电影的强势介入和强力干预,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逐渐引向“一元化”的封闭发展道路。在新时期电影中,对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偏离和迷失,也让中国现实主义电影遭遇了新的尴尬与困惑。
  • 豪门暖婚:苏总,轻点爱

    豪门暖婚:苏总,轻点爱

    本文温馨,甜宠风。苏北陌,A市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物,冷漠,无情,狠厉都是他的代言词。赵珊珊成了苏北陌的老婆。苏北陌:我的人,谁敢碰。
  • 快穿红包群

    快穿红包群

    /缘更~/楼锦书不知被谁拉进了一个红包群,结果抢个红包就绑定了个系统,从此开始穿梭各个位面……
  • 通往维根码头之路

    通往维根码头之路

    奥威尔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他始终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记录着他所生活的时代,致力于维护人类自由和尊严,揭露、鞭笞专制和极权主义,并提出了超越时代的预言!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通往维根码头之路》是研究奥威尔“不可能绕过”的著作。在书中,作者对英格兰北部几个工业区进行了考察,总结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在缅甸时的苦恼和选择流浪的理由,提出了改善工人状况的实际建议以及对英国政治、阶级形式的认识,体现了作者对资本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批判和社会主义者倾向。本书1958年在美国首次出版后,《纽约客》发表了一篇重要的书评,称此书是“最佳社会学报告”。
  • 心之牢

    心之牢

    王小羊从承包的柜台上打烊回家时,转头对韩凤说,我出来也有这么些年了,我妈死得早,我一个人出来闯的时候,我爸还在醉醺醺地喝酒,也不知道现在是死是活,我想回去看看。韩凤掐指一算,可不是,她跟王小羊认识都快五年了,每到年底,别人都拖家带口、舟车劳顿地回老家过大年,王小羊却像是被一根绳子系在柜台上,光知道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居然一次也没动过回家的念头。如今年都过了,生意也淡,是该回去看看了。韩凤决意要跟他同行。王小羊不允,说,你在家守着柜台,我一个人快去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