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7000000017

第17章 多一些思考,少一点浮躁——世界文学名著导读课程的总结反思(2)

可是,当有一天,我真的必须自己独自面对老和死亡的时候,我是否就会真的明白惜命的道理?到那个时候,我会不会顿悟,自己的生命并非是一只不系之舟,它连着爱你的家人以及所有与你相识的人的生命和过往?倘若你的手轻轻一挥剪断了全部的这些依恋,执意自殒,那便是不负责任的轻狂了。

人言道:“老来惜命。”这道理似乎近似于“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越是你没有的,越是你将要失去的,你越想去争取,你越珍惜。所以说,人越是年长,越纯粹,越活得洒脱。关于利益、金钱、荣誉的事情都淡出浅浅的生命,活着,真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活着。这时的活,连理想和志向,都消匿成最初的亮点,成为遥远的记忆,不再是年少志高气狂的模样。

因为惜命,才怕失命;也因为怕失命,生命本身才显得无比脆弱。几个月前的一个清晨去上学,刚出门看见三五个人披麻戴孝,红着眼睛走过。对于在一个社区待惯的人,我是不很惊诧的。但我分明望见在不远处,一群正在晨练的老人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随着一行人的方向移动,之前的热闹谈话骤然停止。而他们的眼睛里,灼烧着恐惧和无奈。

这世界上的确有很多人不畏惧死亡。

一种是视生命为孰物的仁人志士,为了心中的一个理想和信念心甘情愿地死。忠义和坚守成了他们生命的亮色,无论在多灰暗多绝望的年代都能照亮一方天空。这个时候,生命的壮丽不在于那些革命的信条和高昂的口号,而在于他们肯将原本最要紧的东西拿来,以近乎自绝的方式来“挥霍”的决绝。他们是追求美的,但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美,而是将美好的东西亲手撕碎,亲自祭奠。

林觉民的《与妻书》写得肝肠寸断,话语凝咽,让人不忍卒读。

当你读着的时候,就仿佛听见死亡的音乐响在耳边。那份笃定和悲痛难绝的哀伤,形成强烈的张力。如同环境与人的内心的张力冲突一样,让观者久久难以释怀。

读这些革命者的家书,你会发觉在那些挺拔高大的身躯背后,藏着多么细腻和温柔的情感。他们的形象,因此就不再单单是一个符号、一个标志,而变成一个活生生的血肉之躯,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人了。小学的时候,学了太多被描画成为了死亡而死亡的英雄的事例,甚至误认为,所谓英雄,就是要英勇地面对敌人的对抗,还有对抗后的死亡。而如果不死,就做不了英雄。后来才渐渐明白,死亡仅仅是一个形式,它背后最美的地方,在于他明知不可而为之的抉择和笃定。

还有一种不畏惧死亡的人是将生命里的很多事情看得比死亡还要重。

我们畏惧死亡,是因为在我们既定的价值观念中,死亡是不可以用其他方法超越的。一旦死亡来临,便是无法挽救的。而如果一个人,他将道义、爱情、责任看得比死亡更重要,当现实的情形不容许他享受和承担的时候,死亡即结局。说起来很有意思,一个人选择死亡是因为他没有那么看重死亡,而选择的结果却是他必须接受死亡的到来。经历过这个结果的,就再也没有办法和活着的人分享这份经历;而没有经历的,起死回生的,却不能算作真正地经历过死亡。这看起来是一个悖论,却也是一个关于生命和伦理道义的永恒命题,它使得死亡更加神秘。

我想起文革初期就选择死亡的傅雷夫妇,在决定上吊之后竟然在地板上垫上一层厚厚的垫子,防止在上吊时踢倒的凳子声音过大而影响别人。那些真正让人惋惜的死,不是偶发的死亡,而是那些精心策划的死。你也许会想,他们那么爱自己,那么珍惜活着的人,怎么会死呢?

我想,一个如此珍视艺术和美的人,是多么不忍心被一群“另类”的群体所折磨!而这折磨的唯一终结的方式就是死亡。他们将尊严和对美的追求看得比生命还重,所以就选择了死亡。这个时候,难道还不值得我们仰望吗?

我一直羡慕那些从文革活过来的人,尤其是那些原本拥有很多敬仰却一下子全部失去的文人和艺术家。我甚至怀疑是什么力量让原本心态优越的他们渡过难熬的时期,从一片黑暗中望见未来。

杨绛先生给了我一些答案。有人评价说,这位老人把尊严看得很重,主要因为她信仰文化,她不相信,几千年宝贵的文化会被暴力毁灭。杨绛先生怀着对文化的坚定的信仰,渡过了人生的寒冬,迎来了暖阳。这又是另一种境界了。

现代社会已经开放到不惧惮谈生谈死,也不回避性和暴力。但是你会发现,在人的内心深处,总是有一些东西是无法逾越的。那种微妙的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人活着,可以有很多理由。而死亡,只需要一个理由就够了。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解释,为什么有很多人苟活于世,并从未发觉;而那些选择绚烂至极去死的人,却创造了历史。

我总在想,为什么偏偏要选择死呢?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啊。可是,无论我做多少假设,我都无法理解诗人殉道式的死亡,无法理解那些被人为设置的障碍扼喉而亡的志士。也许,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不被人接受,他们才在有生之年和逝去之后无比孤独。可就我个人而言,我尊重他们的选择,不会像曾经那样嘲讽或是不屑,单纯从一个角度去解读生死。

生是无法自我掌握的,死却可以。

这并不能证明生比死更加伟大和神圣。只能说,我们的命运之初是单纯的形式,不受个人左右的,可是其间漂泊的整个过程,就是我们可以略微掌握的了。我讲“略微”,是因为还有很多人力不敌境遇的尴尬处境,是由世间的其他元素所左右的。因此,敬畏死亡同敬畏生命一样让人感动。

台湾作家刘墉在他的作品《萤窗小语》中说:“幸而在这当中,我们还能有些作为,使自己平凡地生,却能伟大地死;在母亲一人的阵痛中坠地,却能在千万人的哀恸中辞世。”不知道为什么,对于这句话印象尤其深刻。我曾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说出这句话,结果被老师打断。因为确实,在生得最绚烂的年纪里谈死是一个禁忌,而我不小心打破了这个禁忌。

曾经有一段时期,我总在思考人之于宇宙的关系。我开始好奇茫茫宇宙间人的生存是多么偶然和不易。我甚至经常在物理课上走神发呆,或者问一些没头没脑的问题。15岁左右的年龄,仿佛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将死亡挂在嘴边,自以为是一件很勇敢很伟大的事情。

6岁的时候,奶奶在老家过世。当时我还不懂“过世”的含义,只知道过年的时候,家庭的团聚里少了一个慈祥和蔼的老人的身影,于是猜测奶奶一定是走很远的路去很远的地方了。可是没有人告诉我什么是死,死的背后是什么。

我们往往喜欢将死亡粉饰成壮烈的样子,并借以支撑某种理想。

因此就造成了很多对死亡本身的误解。比如我在小学的时候读到课文中说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堵抢眼、邱少云被敌人的燃烧弹活活烧死也纹丝不动的英雄事迹时,我以为死亡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我甚至坚信,假如有一天自己也被放置在这样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么我也会用同样的意志完成使命。长大之后才慢慢知道,其实一些死亡是惨烈的,并不如课本里写得优美。而我自己,必须承认,永远达不到火烧在身上也纹丝不动的境界。

另一种不惧怕死亡的是参透了死亡的人。他们淡去了红尘是非的争执,身无所羁。其实这一类人心中是承受过巨大的痛苦的,不然难有这样的造化境界。他们是从一个痛苦的极端回头,去寻找平凡和平淡。活着和死,对于他们而言,从本质上说,并没有太大差别。我虽然歆羡那些参禅悟道的高人,却也深知自己六根难静,到底是剪不断同这个世界丝丝缕缕的牵连。

当你没有思考死亡的时候,生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而有一天,你开始思考死亡了,就不禁会怀疑,生的价值在哪里,生和死的抗衡点是如何在短促的生命进程中得以实现的。生命就如同一场接力比赛,一代一代的人们完成着这样的接力赛,也不断续写着不同的故事。欣赏这些故事本身,就是一种愉悦。那么死亡,就没那么可怕了。

(2007.2.1)

同类推荐
  • 与共和国一起走来

    与共和国一起走来

    人间正道是沧桑,换了人间。过去了的历史,挥间即逝,不再回来;过去了的历史又刻骨铭心,呼之欲出,不能忘记。人民生死存亡,国家成败兴衰,莫此为大。面对百年沧海桑田,每一个人每每忆起不能忘却的那一年、那个人、那些事,都会历历在目,感慨万千。“既包含着大量赏心悦目的喜事,也有辛酸、泪水与困惑”,有道不完的苦辣酸甜。这是13亿中国人中间一个老年特别人群所涌起的与众不同的特别感受。
  • 闲居诗韵

    闲居诗韵

    本书以历史、地理、人文为写作范畴,是一本散文为主、诗歌为辅的文学集子。其中诗歌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当代诗歌和古体诗歌。
  • 高加索灰阑记

    高加索灰阑记

    内容取自中国元代杂剧《灰阑记》,李潜夫著,全名《包待制智勘灰阑记》。格鲁吉亚总督在暴乱中被杀,总督夫人仓皇出逃时将亲生儿子小米歇尔遗弃;善良的女佣冒着生命危险,历经艰辛将他抚养成人;叛乱平息后,总督夫人为了继承遗产索要孩子,法官阿兹达克采用灰(粉笔)断案:心贪性残的总督夫人不顾死活使劲往外拉扯孩子,而女佣则不忍心孩子被拉伤……故事的结局是,小孩没有判给其生母,而是判归养母女佣。
  • 用一朵莲花商量我们的来生

    用一朵莲花商量我们的来生

    本书收录了吕麦女士精心创作短篇散文,文字清新犹如心灵鸡汤,滋养读者的身心,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
  • 枕草子

    枕草子

    《枕草子》大约成书于1001年,开日本随笔文学之先河。全书共有305段,分为类聚、日记、随想三大内容。类聚是受唐朝李义山《杂篡》的影响,罗列生活中不同性质与类别的事物,如“山”、“海”、“扫兴的事”、“高雅的东西”,涉及地理风貌、草木花鸟、内心情感、生活情趣等等,非常丰富地体现出作者清少纳言细腻的观察和审美趣味。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宫中的生活,其中有反映她与皇后藤原定子感情深笃的经历,以及她在宫中生活的片断,这部分内容深映古典风貌,可从中了解日本平安时代皇室贵族的生活状态和品味素养。随想则是对自然与人生的随感,尤其可见作者明快、自由的生活态度。
热门推荐
  • 风中的允诺

    风中的允诺

    你有没有爱过一个遥远的人?他从来不会让你绝望!他是你断断续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是你清晨的朝露,夜晚的月光。他不会告诉你,明天他会去往哪个方向,却会告诉你坚强。因为,你所喜欢或憎恶的一切,最后都会变成墓碑。孙尧第一次遇到顾清,她正坐在路边的黑色越野车顶。穿一件白色条纹衬裙,露出一双漂亮的腿。她一手夹着一支燃掉一半的烟,一手拎半瓶人头马。眼神疏离淡漠注视着远方。孙尧承认他有片刻的视觉冲击。他对她说:请出示证件!她竖起食指在他嘴边,嘘!你听,风走远了……一段风中的故事却被拉近了……这样的风声,我此生只听过一场。这样的你,我此生只遇到一个。这样的允诺,我此生只对你说。支教教师@边境警察,两人看似必然的相遇,全都是阴谋。他怀疑她是正在被追捕的罪犯,她怀疑他是欺负了她的坏人……正义与阴谋交锋,两人渐渐卷入一场爱情与阴谋之中,她究竟是谁,让他如此心动。
  • 我不想当界神

    我不想当界神

    只不过扶了一个老爷爷诸葛流云直接被传承成为界神要维护各个空间宇宙的和平?上一任界神就是活活累死的,我可不会傻乎乎的什么事情都自己干,开通空间贸易,试炼战场,各种穿越走起
  • 帝女难为

    帝女难为

    我爱过的那个少年,死在了那天夜里。我用满院梨花醉和半月折磨,换自己前半生心死灯灭。从此我走在刀尖上,为自己而谋。直到……我在这满城风雨里,窥见了一方天光,他跨月而来,与我一同走这荆棘路。
  • 全能金牌主持

    全能金牌主持

    重生回到1993年的平行世界,电视业尚未起步,人们还是习惯于打开收音机,收听广播。对于张宇来说意味着什么?毫无疑问,这是梦开始的地方……
  • 七年的爱

    七年的爱

    部队退役的星阑归于平淡生活之后,拥有了一段期待已久的爱情,然而这份爱情的期限,却只有七年……
  • 异界剑刃传说

    异界剑刃传说

    “将军,末将万达追随而来!以我之灵,连将军之魂,将军灭,则末将灭,将军生,则末将生,追随将军!万世不朽!”万达含泪一声大喝。大喝之中,抓起长刀,一刀自裁,鲜血喷涌而出。“将军,末将王虎誓死追随!”“将军,末将高顺誓死追随!”“将军,末将吕奉先誓死追随!”“将军,末将誓死追随!”…………他是无数人追随的背影。无数人愿意为之而战,无数人愿意为之倾洒热血。他的旗帜只要举起,无数人前赴后继,舍身忘死。他的号角只要吹响,英豪必然云集。只待号角的吹响……
  • 慕少夫人又又又花钱了

    慕少夫人又又又花钱了

    【已完结】她怒火中烧:“慕绍炎,你马上给我恢复名誉!”男人冷哼一声,顺手扔出两张盖了戳的结婚证:“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慕太太,合法拥有我千亿家产!”
  • 也曾陪你渡凡尘

    也曾陪你渡凡尘

    人的爱情真的会随着心脏而转移吗?白雨,你爱的到底是我,还是我的身体里那可跳动的沈非墨的心?!如果我付出一切,我的骨髓,我的心脏......你,能爱我吗?......她用了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一片真心,她以为是他没有感情,自私冷漠。其实她才是那个冥顽不化的人,她从来没有选择相信过他。从来没有。自己就像一滴墨水,弄脏了他干净的城池。但他却像温泉一样,源源不断地温暖她,净化她,从未抱怨过一句。穆尘,我们之间,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飞叶传说

    飞叶传说

    归叶携带神秘意识前往异世界,发现这里修炼元素,开始了学院修行之路,有端庄的老师,有莫名签收的妹妹,还有调皮的徒弟。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这个世界对他的恶意,为了不再失去,归叶开始了他的逆天之路。
  • 五毒魔君

    五毒魔君

    蛇、蝎、蜈蚣、蜘蛛、蟾蜍,是谓五毒。以此五毒创制而出的神功,能使修炼者入魔,号为五毒魔功。秦风修炼五毒魔功,成为盖代魔君。然而,渡天劫失败之后,秦风却被四方四帝联手轰爆肉身,一缕执念也被囚禁在幽死谷下,五行旗中,长达千年。重生之后,再世为人,秦风势要报仇雪恨,重临巅峰,掌纳世界,手握寰宇,奏响独属于自己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