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5000000017

第17章 独念天地之悠悠(3)

格律诗当然还有不少具体要求,例如像平仄的要求怎样拗救,怎样补救等等,我就不说了。但是格律诗撮其要者不过这五个方面的要求。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有划时代意义的。李白是不愿意受到束缚的,因此他的格律诗写得最少。他一张嘴就是“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张嘴就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而杜甫的格律诗写得最好,最严谨。大约在公元666年前后,格律诗就定型了。

下面讲初唐后期,那时开始批判、扫除齐梁余风,改变了诗歌只写宫廷生活的风气,开始把诗歌写到广大社会生活中去。譬如王勃,他在初唐时代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少年,他27岁就死了。真是“千古文章未尽才”。他写《滕王阁序》,他少年气盛,跑上去就写出来了,写得非常好。在诗歌方面,他有一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他和杜少府是好朋友,在长安送好朋友到四川去。在唐代是重内任而轻外任,就是说一个人受重视就在首都做官,一个人要是不受重视,犯错误了,就到外地去。四川是什么地方?四川当时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样的地方,因此,这是很糟糕的事情,他写诗安慰朋友。至于杜少府是谁?我们不知道。正是由于王勃这首诗有名,杜少府也跟着流传下来了。这首诗这样说: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第一句说的是送别朋友的地方。第二句的“津”就是渡口(有个灯谜叫“银河渡口”,打一地名,是天津),长江流过四川有五个渡口,因此,“五津”代表四川,是朋友要去的地方,朋友要去风烟弥漫遥远的四川。这两句虽然还没有写到依依送别的感情,但是从这样客观的描写中,我们已经可以体味到这种依依难舍的感情。“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说,我送别你时的心情和你是一样的,“宦游”就是离开家乡到外面做官。我王勃是山西人,同样是离开家乡到长安来做官;你离开长安到四川做官,因此我们“同是宦游人”。大家知道,如果我们的好朋友心情不好,安慰他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把你的遭遇拉到跟他相同的地步。譬如说,你考试得了65分,不高兴,我就对你说:不要难过嘛,我不过只考67分而已,咱们俩都差不多。下面讲应该怎么样,就是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前我讲过,这两句是点化谁的诗句?就是曹植的诗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这句诗写得很好,但未能在民间广为流传。王勃这首诗是抒情之作,广为流传。最后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说我们不应怎么样。在送别诗中,这是非常明朗和乐观的一首,一般送别诗都是缠绵的、哀伤的、感叹的。因此这首诗更显得非同一般:化悲叹为乐观,变消极为进取。

初唐四杰第二人杨炯有一首《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最后两句很有名。从这里,开始看出唐人的精神,到前方去打仗,投笔从戎,宁可在部队里做管理一百人的小头头,也胜过做一个书生,皓首穷经,空老于书斋之内。

初唐四杰第三人卢照邻有一首诗《长安古意》。这首诗歌比较长,就不全说了。但其中有两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是说,两个人能结为夫妻,则万死不辞,即使神仙我也不羡慕。

初唐四杰的骆宾王,我们就不多说了,他的《在狱咏蝉》写得很好。原诗为: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我们讲初唐时期最后一个诗人陈子昂。他在诗歌史中的地位是非常突出的,如果没有陈子昂,就没有盛唐诗歌的广阔大道,他为盛唐诗歌扫清了道路。陈子昂是四川人,四川是中国出才子的地方,是出浪漫主义诗人的地方。李白是四川的,苏东坡是四川的,郭沫若也是四川的。很多人“在川是条虫,出川才是龙(“蜀”字中一个“虫”字)”,出川以后才得以大展抱负。陈子昂这个人非常有才华和抱负,他向武则天上书两次,得不到重用,反而被下到牢里去。他一腔悲愤之情,无处倾泻。他登上幽州台,写下了名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请缨无路、怀才不遇的一腔悲愤。他这样写: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就是说,像古时燕赵王求士那样重用有才能的人如今没有了,后面重用有才能的人又还没有出现。前两句是从时间轴,从纵的方面来描写;而“念天地之悠悠”则是从空间方面来叙述。在如此悠远的时间,如此广阔的空间里,我一个人怀才不遇,一腔悲愤之情没有人识。因此,有两个“不见”,才有一个“独”,“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让人感到不知从何而起,不知从何而结,一刹那间情感的抒发,写就了千古好诗。这是从齐梁到陈子昂200多年来,没有听到过的洪钟巨响。

陈子昂的另一个功劳,是从理论上批判齐梁余风。他认为齐梁余风是“风雅不作”、“兴寄都绝”,和初唐四杰批评为“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的看法相同,这也是非常突出的。因此,杜甫说他“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这里“扬马”不是奔腾的骏马,“扬”是扬雄,“马”是司马相如,是说陈子昂生在扬马二位之后,但你的名声跟太阳和月亮一样,常悬于天地之间。韩愈说,我们唐朝诗歌鼎盛:“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说陈子昂是第一个登上唐朝诗歌高坛的人。你们看,杜甫和韩愈都非常推崇陈子昂。而且一直到金人元好问,还不遗余力地称赞陈子昂。元好问有一首《论诗绝句》: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当中的“沈”就是沈佺期,“宋”就是宋之问。第一句是说,他二人在初唐时期,对诗坛的影响很大。第二句“风流”本是个好词,但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变异,现今如果说“你挺风流的”,你会不高兴的。其实风流好呀,“水流一条线,风流一大片”,风流者,影响很大也。第二句是说,尽管沈宋影响很大,但没有废除齐梁余风,并没有扫清唐代诗坛上的齐梁余风。三、四句是说,如果按照平吴的这个例子来做标准评价陈子昂的功劳的话,就应该用黄金为陈子昂塑像。“平吴例”是什么呢?我简单地说一下。越王勾践败了,被吴王夫差抓去,他就卧薪尝胆。被放回来之后,重用一个叫范蠡的人,他很有谋略,给越王出主意,他说怎么样才能打败吴国呢?第一,我们自己要富国强兵,励精图治。第二,要让吴国不行。吴王很喜欢美女,就给他送个美女去,让他整天荒淫享乐,不理朝政。送谁去呢?范蠡有个女朋友叫西施。西施是浣纱女,长得很漂亮。后来把西施叫来,教她歌舞。送给吴王后,果然吴王非常喜欢,整日喜欢西施,不理朝政。越国越来越强,突然一下打到吴国去,平掉了吴国。这就是“平吴”。平吴之后,越王说范蠡的功劳太大了,给他高官厚禄,黄金万两,但范蠡一概不要,只要一件,就是给我西施。他就带着西施,泛舟太湖,不知所终,也有人说他做生意去了。越王勾践认为范蠡的功劳太大了,就用黄金为范蠡铸了个塑像,放在他办公桌旁边,每天都看一看。元好问意思是说如果按照平吴的这个例子,我们也应该用黄金为陈子昂铸造一尊像。虽然在中国的历史上,并没有真正用物质的黄金为陈子昂塑造一尊像,但中华民族已用精神的黄金铸造了一尊陈子昂的塑像,高高地伫立在唐代的诗坛上!

同类推荐
  • 传统的味道

    传统的味道

    本书为作者深入“非遗”发源地,实地探访一个个乡村,与传承人交谈,欣赏他们的技艺,听他们讲故事,用通俗的视角,生动可感的语言文字,去记录、展现和揭示,那些蕴藏在山东大地上的深厚坚实而又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阐发出齐鲁文化的当代意义和恒久价值,留住民族记忆背影,构建和谐精神家园。
  • 祠庙陵墓对联(上)

    祠庙陵墓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对联。
  •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书中详细介绍了游牧文明的兴衰历程,着重讲解了蒙古高原数千年的游牧历史,并将其与其他国家的游牧发展做了比较。作者在书中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迁徙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畜牧业发展的轨迹,让人信服地剖析了草原畜牧业发展必然超越游牧生产阶段,达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的现代化畜牧业阶段的趋势。
  • 汉代婚姻形态

    汉代婚姻形态

    常常有人说,汉代的研究题目都已经有人做过了,很难再做出什么新的成果来。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汉代历史文化内涵异常丰富,考古发现又日新月异,只要与正确的理论结合,取得新的视角,自然会有柳暗花明的局面,彭卫同志这部书便是佳例。书中环绕着婚姻关系,讨论了许多饶有兴味的问题。即以开卷第一章所谈汉代婚姻关系中的等级性而论,援引大量材料以证成其说,不仅联系到汉以后历代的发展变化,并与中世纪西欧与印度作了对比,眼界之广阔,见解之新颖,使读者深感其吸引力。
  • 论语一日一读

    论语一日一读

    本书以随笔和札记的形式来解读论语,针对当前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人处世、工作求学、人与人的关系、生命的目标和价值等等,提出了源自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解决方法和参考思路。
热门推荐
  • 妖皇太子

    妖皇太子

    口能吞日月,手可摘星辰。问君何能尔?一气返道真。胸凝五气神,头顶三花聚。莫言蚍蜉也撼树,敢向长空舞狂刀!PS:新书《十荒大罗》已经发布,希望各位道友帮忙收藏推荐一下!谢谢大家!
  • 庶女当道:王妃的戏精日常

    庶女当道:王妃的戏精日常

    “沈柠,本王问你,正妃的伤怎么来的!”面前的女子一把鼻涕一把泪:“王爷,妾身对您绝无二心啊,谁知,姐姐她……嘤嘤嘤,王爷,妾身不能离开您啊~”厉害了我的王妃,只知道你通晓古董,还不知道你是个戏精啊……
  • 你要适应孤独,没有人会帮你一辈子

    你要适应孤独,没有人会帮你一辈子

    独自在异乡奋斗的你;疲倦地和世俗抗争的你;孤独地思念父母的你;为了些许收货而内心甜蜜的你……一本写给远离故乡、在异地奋斗的年轻人的书。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适应孤独,没有人会帮你一辈子,所以你要奋斗一生。有人说:父母会陪我们走完前半生,爱人会陪我们走完后半生,所以,我们永远不孤独。但是,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父母不能替你扛起所有压力,爱人不能陪你分担所有痛苦,你,始终一个人。只有学会适应孤独,才能征服这个喧嚣的世界!
  • 复活的狼鱼

    复活的狼鱼

    当年福城的王府街有三个收藏大家,他们的藏品不是大家能理解的奇物,他们也不是普通的藏家。朱秀元藏镜子,最远的为宋代的铜镜子,最近的也是宣统元年的宫中藏品,朱秀元被誉为天下第一镜子。何百堂藏灯,约有几千盏灯,最远的是金代帝王完颜阿骨达的朝拜灯,何百堂也被誉为天下灯王。郝庆章藏的是化石,他的藏品并不多,但都是天下罕见的东西。他有远古的樟木化石、兽骨化石、三羽鸟化石,还有鱼化石。郝庆章的收藏当初不被福城人看好,认为他的收藏只是一个玩家的好奇,所藏的物件应不算作是藏品的范畴。藏者,藏先人之器物,藏先人之工艺,藏先人之言物者;何为藏,阅先人之技艺奇妙,传承不解之谜也……郝庆章收藏的化石为远古遗者残骸,无工艺可言,且又沾满晦气。
  • 无缘社会

    无缘社会

    《无缘社会》系NHK电视台资深采访记者作品合集。采访主题是“现代人的孤独老死”。高龄、少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活着,没有人和他们联系,他们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也不回家乡;他们死了,没有人知道,即使被发现,也没有人认领他们的尸体,甚至无法知道他们姓甚名谁,他们的人生被总结为寥寥几个字的遗骨认领布告,他们被称为“无缘死者”,他们所在的社会也会渐渐从“有缘社会”变成“无缘社会”。日本每年3万2千人走上“无缘死”的道路。他们中间,有在公司20年没有迟到请假,可是一夜之间变成街头流浪汉的工薪阶层,有一个人旅行的旅者,有一生未婚的女性,有儿女远离自己的空巢老人,有从来只在网络上交友的年轻人,社会联系日益脆弱,连一般家庭的30-40岁的人也感受到了孤独死去的阴云笼罩。日本NHK电视台特别节目录制组,节目热播后将记者的真实采访手记合成此书,将当今社会中那些不受关注的人们的临终惨景呈现到大家面前,呼吁社会的警醒和反思。因为采访到后来这些无缘死者身份都渐渐明朗时我们才发现,他们曾经几乎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
  • 限时重生之爱的计谋

    限时重生之爱的计谋

    一场背叛让她病发,一场陷害让她丧生,一颗跳动的心脏让两个相似的灵魂碰撞,是糅合还是分离?当她顺着心的指引与他相遇,相爱的灵魂要如何相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作之合(下)

    天作之合(下)

    《天作之合(下)》由全能人气作家赤焰冷编著。《天作之合(下)》是“花火陌上花开文学系列”之一,讲述了:山西的危机只是困住孔不二的圈套,那个幕后黑手的真正目标是与山西领近的京城及京城里的皇帝,是整个政权。 孔不二大惊失色,措手不及之时陈薇却与齐筝一起服毒自杀,离他而去,孔不二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陈薇。他来不及感伤,急急赶去京城,然后一系列疑团扑面而来,二姐孔灵的身世之谜,陈薇为何选择自杀,到底是生是死?真正的幕后黑手到底是何人?陈薇真正爱的又是谁?
  • 树大好除妖

    树大好除妖

    好大一棵树,神灵来依附。任尔妖魔鬼怪恐怖,只需一念降服。
  • 重生之养成小娇妻

    重生之养成小娇妻

    于妹前二十年的人生一帆风顺,后二十年的人生却异常的艰辛。丈夫出轨,一个人将女儿带大,看着女儿结婚有了照顾她的男人,于妹无力躺在床上,醒来后居然回到了两岁的时候。人生重来,这一次她绝不让父母再为了自己卑躬屈膝,要让父母幸福安渡晚年。前世被自己年幼无知害的没了出生机会的弟弟,这一世她会让弟弟平安降生!当拥有小小志向的于妹不在愚昧,她发誓这一次绝不再找一个大男子主义又没担当的丈夫,一定要睁大眼睛找一个疼爱自己的男人!但是找啊找啊……诶诶,原来男神一直在身边!
  • 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是南亚前沿问题研究丛书之一,共分五部分十五章,内容包括: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形成的背景,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的成效,印度发展高科技的经验、教训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