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7500000018

第18章 爱是一场修行——像林徽因一样拥有完美爱情(1)

爱,只是一种感觉

无数懵懂少女都曾经喃喃自语:“到底什么是爱情呢?”其实爱情有时候只是一种感觉,一场精神上的盛宴。在这样的爱情里,你感觉不到柴米油盐的琐碎,看不到捉襟见肘的窘迫,更不需要承担某种责任,它尽管美好,却虚幻。

那些年,那些人

1920年,林徽因16岁,正是花一样的年纪。

那一年,徐志摩24岁,一个风华正茂的年纪。

9月,年轻才子来到了这个终日烟雨的国度——英国。10月时,他登门拜访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与林徽因初次相见。一个年轻貌美,一个才华横溢,在那艘浸满了柔情的康桥小舟上,爱情便悄然而生了。

康桥绝恋只是一种感觉

其实,所有的爱情的起点都只是一种感觉,而感觉是最捉摸不定,变化莫测的东西。林徽因和徐志摩是不是一见钟情,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但康桥绝恋的起源也只是一种感觉。

当这种感觉滋生的时候,因为不能正确地判断,所以根本无从防范,也无须防范。这种最初的感觉,也许只是某种程度的志同道合,在某个时间看到了这个人,感到身心愉悦,想要多说上几句话而已。

这种感觉无关婚姻,无关责任,无关道德,甚至无关爱情。它也许只是各自想象出的一种美好感觉,也许只是异性之间因为彼此的优秀而相吸的一种必然。我们可以对很多异性产生这种感觉,但最后不一定会发展成爱情。

林徽因和徐志摩的爱情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如此。当徐志摩来到林徽因在英国的家时,两个年轻人有共同的话题,喜欢诗,喜欢文学,喜欢美,会说一些家常,在一步步的交流中,他们彼此产生了好感,无关风月,无关爱情,只是人类最简单的交流而已。

如果,爱情永远都停留在这个时候,那它是一个美丽的梦,我们根本就不需要清醒,因为根本就不会迷失自己。因为这种感觉所能涵括的不仅仅只有爱情,还有友情和亲情。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你看到一对陌生的男女坐在一起,快乐的谈论天气,抱怨各自的工作时,难道他们一定要谈恋爱并结婚吗?也许下一个路口,他们就会擦肩而过,成为陌路人。

林徽因清醒地看到这一点,所以,在这变化万千的感觉里,她首先选择了享受。她享受了这种纯粹的快乐,也把这种纯粹的快乐带给了徐志摩,给彼此留下了最美好的记忆空间,也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而当这种感觉逐渐形成爱情的模样时,林徽因没有一头栽进爱情的旋涡里,她用理智让自己清醒了过来。那时候的徐志摩已经有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如果爱情的未来就是要破坏一个完整的家庭,还要继续沉沦吗?

林徽因是清醒的,她没有为了一种感觉而背负“破坏”的后果,更没有为了一种感觉而让自己失去实质的东西。既然,爱情只是一种感觉,到了该放手的时候,那遗落感觉本身就好,何必要让自己以狼狈收场呢?

我们不得不佩服林徽因在爱情里的清醒,爱过徐志摩的女子,张幼仪让自己卑微到了尘埃里,陆小曼自始至终背负了骂名,只有她不仅保全了自己,还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全身而退。

感觉不是爱情的全部

16岁的花季少女,遇上了一个才华横溢的英俊书生,怎么会不心生爱慕。但这种心生的爱慕不是爱情的全部,爱情不仅仅需要这种感觉,还需要能够承载现实的重量。我们不能靠着感觉生活,我们需要走进现实里。

在现实里,徐志摩有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这注定了康桥绝恋只是空中楼阁,永远照不进现实。所以,林徽因终究没有和徐志摩成为恋人,他们只是朋友,抑或是他是她的蓝颜,她是他的红颜。

其实,谁不曾有过这样的“康桥绝恋”,只是我们做的未必有林徽因这样清醒。当我们的“康桥绝恋”来临时,无须戒备,更不要为自己挂上太多精神的枷锁,要知道想得太多只会自寻烦恼。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享受这种感觉,享受每一个这样快乐的当下,千万不辜负了这来之不易的美好。

但一定要记住时刻保持清醒,感觉不是爱情的全部,它只是一场精神的盛宴,要知道,它的存在或许只是为了让我们下一次爱的更好,更清楚爱情到底是什么。所以,千万不要为了这种感觉而沉迷,也不要让自己因此而狼狈,更不要为了这种感觉而放弃自己更加珍贵的东西。

林徽因作品

情 愿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

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

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

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永远不做爱情里的“小三”

爱情是盛开在女孩子青春岁月里的一朵玫瑰,它芬芳,娇艳。聪明的女人不会做别人的情人,和异性朋友交往,也会有度,更不会让自己捆死在一个已婚男人的身上。

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林徽因遇到徐志摩时,她正值花季,而他,已经是一个3岁男孩的父亲。

他是父亲的好友,也是林家的常客。每天下午4点,是林家的下午茶时间,常有父亲的朋友来此聚会,林徽因也和小时候一样,担任了女主人的职责。她轻盈的身影会不时出现,恰到好处地续上热气腾腾的茶水,端来美味的点心,有时她会好奇地插上几句,有时候,也会代父亲接送客人。

随着与林长民交往的深入,徐志摩和徽因也逐渐熟悉。他发现,这个梳着两条辫子、一副不谙世事的学生模样的小姑娘,不仅长得俊秀可爱,而且是个可以对话的朋友。他们常常谈及一些作家作品。徽因的表达能力极强,她的北京话略带一点儿福建口音,而她的英语则是地道的牛津音,发音吐字有音乐感,听上去舒服极了。徐志摩和她谈自己的求学经历,谈政治理想,谈济慈、雪莱、拜伦和狄更斯……林徽因大部分时候是忠实的听众,她饶有兴味地听他滔滔不绝,间或插上几句精妙的点评,推动着徐志摩更精彩的语句。这样的对话,对于说者和听者,都是精神的盛宴和享受。这让他感到兴奋。他觉得,徽因的可爱不仅在她的外貌,更在她活泼跳跃的思维、明澈清新的识见。她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和悟性超出了她的年龄。

此后,他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家,在聚会中目光紧紧地追随着林徽因,林徽因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在他看来都宛若天籁。他寻找着各种借口在林家磨磨蹭蹭,使自己是最后一个离开林家的客人,那样,林家的大小姐就可以大大方方地送他一程。

不能做“小三”

终于有一天,徐志摩不再满足精神上的交流了,他想对她坦白和倾诉自己的情感,他把那封炙热的信投进沙士顿小镇的邮筒。

面对徐志摩热烈而率真的感情追求,林徽因不知所措了。她爱徐志摩广博的见识,独立的见解,奔放的性情,坦荡率真的为人,也感激徐志摩为她打开了心灵的空间、生活的空间,她的精神在这种交流中得到了舒展和升华。她承认,她喜欢和徐志摩在一起,除了父亲之外,她从来没有和任何异性说过这么多话。

16岁的林徽因还不太区分得清,在她对徐志摩的感情里,有多少是友情,多少是异性间的倾慕。也许,这些情感本来就是互相纠缠在一起的。用林徽因的终生好友费慰梅的话来说:“她是被徐志摩的性格、他的追求和他对她的热烈感情所迷住了……对他打开她的眼界和唤起她新的向往充满感激。”“在多年以后听她谈到徐志摩,我注意到她的记忆总是和文学大师们联系在一起——雪莱、济慈、拜伦、曼斯菲尔德、弗吉尼亚·沃尔夫以及其他人。在我看来,在他的挚爱中他可能承担了教师和指导者的角色,把她导入英国诗歌和戏剧的世界,以及那些把他自己也同时迷住的新的美、新的理想、新的感受。”

最初的慌乱过去后,林徽因沉静了下来。当初,正是清楚地知道徐志摩是有家室的人,才会毫无顾忌地跟他交往,她怎么会去破坏别人的家庭?更何况,出身名门、从小跟着祖父母生活的徽因,尽管后来阅读了许多西方文学作品,但她是在传统的伦理教育中长大的。单纯的生活阅历、高傲的性情以及她过人的理性,都使她不会去做爱情中的“小三”。

她很明白,“小三”的爱情,少有修成正果的。与爱情应有的美好、甜蜜不同,第三者的爱情,更多的是痛苦、无奈、煎熬、甚至自责等。有人把第三者的爱比作毒酒,常让饮者含恨,他们的结局往往超过爱情本身,甚至惨烈到令人叹息。越是这样,越是让他们欲罢不能,不认输、不甘心,为什么自己的爱情会是这样?最后,一步步变得偏执而冲动。爱,一旦变成怨和恨,就是一把锋利的刀了。伤人,也伤己!

拥有爱情最美的姿势

这桩事情传到了国内,徽因的几个姑姑,在这桩事关徽因的终身大事上空前地一致。她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想象,林家的大小姐会嫁给一个有妇之夫。她们写给林长民的信措辞激烈,强烈地表达了家族的意志和声音。

于是,徐志摩等到了林长民的一封信:

志摩足下:长函敬悉,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豪(毫)mockery(嘲笑),想足下悮(误)解耳。星期日(十二月三日)午饭,盼君来谈,并约博生夫妇。友谊长葆,此意幸亮察。敬颂文安。弟长民顿首,十二月一日。徽音附候。

父女二人没有决绝地拒绝他,但也清晰地表达了他们的立场,将他们的关系定位在了“朋友”上。1921年秋,林长民出国考察的时间到期。10月,林徽因随父亲乘海轮归国。

后人早已无法得知林徽因到底有没有爱过徐志摩,但她对爱情清醒而理性的处理使她得到了更多人的尊重。是啊,在爱情里,第三者的境遇是痛苦可悲的,而爱情的另一方,也同样忍受着煎熬。他背叛了自己的婚姻,却不能给所爱的人一份完整的爱情,他同样受着世人的非议和良心的拷问。爱情的姿势有许多种,但我们应该拥有一种最美的!

所以,当你深陷在三个人的爱情里无力自拔时,不要急着下结论,要多看看自己、多想想对方,多思考这份爱情究竟给你带来了什么?是幸福,还是痛苦?如果你能看清楚,你所坚持的爱情到底给自己给对方带来什么,就会有一个正确的选择!爱一个人,不仅仅是占有。当这份爱,带给对方也带给自己太多的困惑和痛苦,或许放手,才是对爱的救赎。

林徽因作品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谁爱这

不息的变幻,

她的行径?

催一阵急雨,

抹一天云霞,

月亮,星光,日影,

在在都是她的花样。

更不容

峰峦与江海

偷一刻安定。

……

谈一场“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

青春毕竟短暂,能在有限时间里,高效率完成终身大事才是关键。恋爱时,什么问题都可以不是问题;但一旦谈及婚姻,就有很多客观因素不得不考虑。

第一次亲密接触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结合可以说是中西相兼,郎才女貌,门当户对。他们在婚前既拥有西方式自由恋爱的爱情生活,又遵从父母之命结下秦晋之好。加上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段祺瑞内阁中的司法总长,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又当过熊希龄内阁的司法总长、段祺瑞内阁的财政总长,两人可谓是门第相当。

1919年,林长民和梁启超成了好朋友。父辈的频繁来往使一对小儿女有了相识的基础,14岁的林徽因和17岁的梁思成就这样在双方父母的介绍下相识了。当时,梁思成刚考入清华学堂,他热爱音乐、美术和艺术,同时又是运动健将,林徽因则出自书香门第,有着良好的修养,爱好文学艺术,且天生丽质,所以,两人接触不久,很快便都有了好感。

1920年,林徽因随父亲去欧洲,第二年11~12月间,父女二人一起抵达上海,父亲林长民因事暂时留在上海,并拜托好友梁启超将林徽因接到北京,仍然回到培华女子中学读书。

不久,梁思成便到林宅登门拜访。这次拜访,不是一般的访问,而是以一个求婚者的身份登门。几年不见,两人都有了些变化,他的个子更高了,她也出落得更靓丽了,她的见识更广了,而他的身心也成熟了许多。少年人总是容易熟悉的,尤其他们原本认识,很快,几年不见所带来的生疏感就消失了,此后,他们时常往来,关系日益亲密。

交往时的美好感觉让爱的种子悄然萌发,并开始茁壮成长。有意思的是,第一次约会时,林徽因摆出一副少女的矜持。想不到刚进太庙一会儿,梁思成就不见了。忽然听到有人在叫她,抬头一看,原来他爬到树上去了,把林徽因一个人丢在下面,林徽因被他气得半死。多年后,爱情的朵朵小小浪花还在林徽因的脑海里时时泛起美丽的波纹,以至于她每每和人谈起这些美好往事时脸上总是荡着难以掩饰的笑意。

恋爱是美好甜蜜的,感情需要丰富多彩,才能开出娇艳的花朵。诚然,爱情是一个女人最值得珍视的,但并不是唯一值得珍视的。生活里有很多事情,有亲人、朋友、爱人方面的事,也有工作、运动、逛街等事。爱一个人,可以为他做很多,但不能只为他而存在。在爱情中,女人是从恋爱中走来,却不是专为恋爱而来的。

同类推荐
  • 玩转人生的秘诀

    玩转人生的秘诀

    人们都在追求快乐,身上却常常背负着各种枷锁。名利之鞭的抽打,你争我夺的拼斗,心事重重的阴霾……总是使我们离快乐越来越远。其实,快乐很简单。她是一种顿悟之后的豁然,一种重负之后的轻松,一种雾散之后的阳光灿烂,更是一种人生的哲理与智慧。只有让心灵自南放飞,我们才能够拥有玩转人生的可能。
  • 一生的忠告

    一生的忠告

    查斯特菲尔德留给世人最宝贵的财富,除了他非凡的外交才干,还有他集几十年心血写给其子菲利普?斯坦霍普的家书。菲利普未满6岁,查斯特菲尔德便开始给他写信,向他传授做人的基本准则、进入上流社会的礼仪风范,以及成就事业的基本学识和技巧。在父亲的谆谆教诲之下,菲利普也成为一名杰出的外交家。
  • 华尔街精英财富课

    华尔街精英财富课

    华尔街聚集了全球的财富精英,这些精英的创富故事都有着传奇般的特质,人们很难想象那么多钱是怎样在短时间内就赚到手的。如此巨大的财富王国到底是如何建立的呢?本书主要从立志、时务、贪念、借贷、人脉、潜能等九个方面对华尔街财富精英的案例和投资者关注的话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读者带来启示。
  • 如何找份好工作

    如何找份好工作

    随着企业用人制度的不断改革和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求职难现象被凸显得越发明显了。许多求职者哀叹“求职难,难于上青天”,要想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必须做好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现如今,虽说企业用人制度与教育制度的变革,为求职者出了一道难题,但其中也蕴藏着许多机遇,一旦求职者能把握机遇,充分地展现自己,并通过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这不但说明求职者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也是对个人能力地肯定,既然能在强大对手中脱颖而出,就说明你是好样的。
  • 生命从来未曾看轻任何人

    生命从来未曾看轻任何人

    疲于应对的工作、寡淡无味的感情、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这些只会无限地消耗你的激情和能量,赶快摆脱吧!《生命从来未曾看轻任何人》里的47篇温暖人心的佳作、100多个打动心灵的故事都是作者用自己一生的经历提炼的真谛。为当下目标不清、方向不明的年轻人找回初心,让他们接近梦想。
热门推荐
  • 快穿之论那些年装过的逼

    快穿之论那些年装过的逼

    言玖是一个言情文里的神秘大反派,因为搞事太多被时空管理者干掉了,然后灵魂丢给了一个系统,开始了她漫漫快穿史。从此,众位面遭殃了……
  • 内廷女官的二三事

    内廷女官的二三事

    当朝太子,很喜欢自己的这位侍妾,虽然不懂琴棋书画,但是烹饪女红算账很是拿手,夜里拿来暖被也是极好的。柳儿也很爱这位太子殿下,此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陪在太子身边,余生有你就足以。初识爱,不懂爱,两个相爱的人因为一场误会而分开。三年后,小女子又属意他人,好男儿也志在四方,本来毫无交集的两个人,因为一次战争,他们的命运被再一次缠绕在一起。“你从未说过你爱我,现在我爱谁,心里想着谁,跟你又有什么关系。”“你只可以想着我,只能爱我,其余男人,你爱一个,我杀一个,爱两个,我灭他满门。”“你不讲理。”“那你同我讲讲理。”
  • 推理笔记10:人鱼之泪

    推理笔记10:人鱼之泪

    价值连城的蓝宝石人鱼之泪重现世间,传闻凡是得到人鱼之泪的人,总会遭遇各种致命的离奇意外。不过,可怕的诅咒没有阻挡人们对它的趋之若鹜,就连鼎鼎大名的影子怪客也放言要让人鱼之泪成为其囊中之物。几番易主后,人鱼之泪流落到中国土豪蔡栋手上,为了阻止影子怪客前来偷盗宝石,蔡栋邀请米卡卡、齐木等人前来上海“护宝”。在与影子怪客几番交锋之后,齐木与米卡卡渐渐发现人鱼之泪不过是幌子和诱饵,有人在暗处酝酿了一出巨大的阴谋,而幕后主使者竟然一直在他们身边。危机降临,一场关乎世界安危的决战即将打响。齐木和米卡卡能否阻止世界陷入深渊?
  • 明伦汇编人事典手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手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世逍遥剑仙

    一世逍遥剑仙

    手握三尺青锋,何人不可斩。本是大家族子弟,却因家族之争而流落街头,偶获绝世仙剑,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寻常的路。我欲逍遥一世,奈何世人万般欺我。既然如此我就杀它个天崩地裂。
  • 中国文学十五讲

    中国文学十五讲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是由北京大学发起,全国十多所重点大学和一些科研单位协作编写的一套大型多学科普及读物。全套书系计划出版100种,涵盖文、史、哲、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主要学科领域,第一、二批近50种将在2004年内出齐。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出任这套书系的编审委员会主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任执行主编,来自全国一大批各学科领域的权威专家主持各书的撰写。到目前为止,这是同类普及性读物和教材中学科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编撰阵容最强的丛书之一。本书系的定位是“通识”。是高品位的学科普及读物,能够满足社会上各类读者获取知识与提高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是配合高校推进素质教育而设计的讲座类书系,可以作为大学本科生通识课(通选课)的教材和课外读物。素质教育正在成为当今大学教育和社会公民教育的趋势。
  • 凤倾天下:至尊小萌妃

    凤倾天下:至尊小萌妃

    她是顶级杀手,在一次刺杀中意外身亡,一朝穿越,重获新生,变成五岁女娃。她软弱可欺,竟被毛孩当做沙包?不会灵力,石子一踢,也能教他做人!她被迫替姐,嫁诡异可怕的太子?刀口舔血,闯过地狱,她还未怕过谁!据说,太子是妖怪,容颜绝世邪魅惑人,美极近妖,年仅十五却一手掌握离国大权。据说,太子会吃人,每三个月娶一个女童为妃,却没有一个太子妃能活过洞房花烛夜。那又如何?她!才!不!怕!当这双冷冽的凤眸在这个世间睁开的一刹,乾坤搅动,风起云涌。看她如何,修灵力,驭万兽,炼神丹,一步一步踏上万众之巅!
  • 宇宙简史

    宇宙简史

    重现地球孕育生命的场景,描绘宇宙过去未来的浩瀚画卷。人文科普系列之时空三部曲。这是一部大爆炸至今的宇宙史,也是一部人类对宇宙认知的发展史。从宇宙的起源到宇宙的未来,作者从人类本身认识宇宙的历程出发,揭示人们“对世界运转背后的普适规则的哲学认知”。从远古时期,人类就开始追问自己的起源,并探寻可能的终结。人类的好奇心促使我们构建一部关于宇宙、空间甚至是时间的历史。
  • 宸尘

    宸尘

    他当真是这六界之中的异类,可明媚如她,向来吝啬凉薄的上苍终是予了他一抹暖阳。
  • 七世轮回之冥书

    七世轮回之冥书

    七世轮回,冥书在身,她的记忆,终将被唤醒,兔灵树妖,恶鬼妖君,师徒同门,绘唯美画卷。她本是冥界少女,因失去记忆踏上寻忆之旅。进入轮回的那一刻,一切将不可控制。八荒七世六界之中,哪里才是她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