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9500000011

第11章 《春秋策》之战国子家(11)

演门有亲死者,以善毁爵为官师,其党人毁而死者半。尧与许由天下,许由逃之;汤与务光,务光怒之。纪他闻之,帅弟子而踆于窾水;诸侯吊之,三年,申徒狄因以踣河。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墨子之非命论

《墨子》一书不可尽据,今本自《亲士》至《三辩》七篇宋人题作经者,虽《所染》与吕子合,《三辩》为《非乐》余义,《法仪》为《天志》余义,《七患》《辞过》为《节用》余义(皆孙仲容说),大体实甚驳难。《修身》一篇全是儒家语,《亲士》下半为老子作注解,盖汉人之书也。《经》上下《经说》上下,自为一种学问,不关上说下教之义。《大取》至《公输》七篇,可称墨家杂篇,其多精义一如《庄子·杂篇》之于《庄子》全书。若其教义大纲之所在,皆含于尚贤至非儒二十四篇中,据此可识墨义之宗宰矣。

读《墨子》书者,总觉其宗教彩色甚浓,此自是极确定之事实,然其辩证之口气有时转比儒家更近于功利主义。《墨子》辩证之方式有所谓三表者,其词曰:

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三表也。”(非命上)

“本之”即荀子所谓“持之有故”,“原之”即荀子所谓“言之成理”,前者举传训以为证,后者举事理以为说。至于“用之”,则纯是功利论之口气,谓如此如此乃是国家百姓万人之大利也。孔子以为自古皆有死,孟子以为舍生而取义,皆有宗教家行其所是之风度,墨子乃沾沾言利,言之不已,虽其所谓利非私利,而为万民之公利,然固不似孟子之譬头痛绝此一名词也。其尤甚者,墨子以为鬼纵无有,亦必须假定其有,然后万民得利焉。

虽使鬼神请(诚)无,此犹可以合欢聚众,取亲于乡里。

此则俨然服而德氏之说,虽使上帝诚无,亦须假设一个上帝。此虽设辩之词,然严肃之宗教家不许如此也。甚矣中国人思想中功利主义之深固,虽墨家亦如此也。然此中亦有故,当时墨家务反孔子,而儒家自始标榜“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喻犹晓也”。故墨子乃立小人之喻以为第三表,且于三表中辞说最多焉,墨子固以儒家此等言辞为伪善者也。孟子又务反墨说,乃并此一名词亦排斥之。此节虽小,足征晚周诸子务求相胜,甲曰日自东出,乙必曰日自西出,而为东西者作一新界说,或为方位作一新解,以成其论。识此则晚周诸子说如何相反相生,有时可得其隐微,而墨子之非命论与儒如何关系,亦可知焉。

又有一事,墨子极与孔子相反者,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无可无不可”,墨子则为晚周子籍中最有明白系统者。盖孔子依违调和于春秋之时代性中,墨子非儒,乃为断然的主张,积极的系统制作,其亦孔子后学激之使然耶?

《墨子·鲁问篇》云: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喜音耽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鲁问)

此虽若对症下药,各自成方,而寻绎其义理,实一完固之系统,如上图所形容也。墨孟荀三氏之思想皆成系统,在此点上,三家与孔子不同,而墨子之系统为最严整矣。墨义之发达全在务反儒学之道路上。当时儒家对鬼之观念,立于信不信之半途,而作不信如信之姿势,且儒家本是相对的信命定论者,墨家对此乃根本修正之。今引其说:

儒以人为不明,以鬼为不神,天鬼不说(问褅,答曰不知,性与天道不可得闻,皆孔子不说或罕说天鬼之证也。说读如字)。此足以丧天下。……又以命为有,贫富,寿夭,治乱,安危,有极矣,不可损益也。为上者行之,必不听治矣,为下者行之,必不从事矣,此足以丧天下。(公孟)

公孟子曰,“无鬼神”。又曰,“君子必学祭祀”(毕沅曰,祀当为礼)。子墨子曰,“执无鬼而学祭礼,是犹无客而学客礼也,是犹无鱼而为鱼罟也。”(公孟)立命而怠事,不可使守职。(非儒)

此皆难儒斥儒之词,既足以见墨义之宗旨,更足以证墨学之立场。儒家已渐将人伦与宗教离开,其天人说已渐入自然论,墨者乃一反其说,复以宗教为大本,而以其人事说为其宗教论之引申。墨家在甚多事上最富于革命性,与儒家不同,独其最本原之教义转似走上复古之道路,比之儒家,表面上为后于时代也。

然墨子之宗教的上天,虽抛弃儒家渐就自然论渐成全神论之趋势,而返于有意志有喜怒之人格化的上天,究非无所修正之复古与徒信帝力之大者,所可比也。墨子之天实是善恶论之天神化,其上天乃一超于人力之圣人,非世俗之怪力乱神也。如许我以以色列教统相比拟,《旧约》中尚少此等完全道德化之帝天,四福音中始见此义耳。是则墨子虽以宗教意识之重,较儒家为复古,亦以其上天之充分人格化道德化,转比儒家之天道说富于创造性。盖墨子澈底检讨人伦与宗教之一切义,为之树立上下贯彻之新解,虽彼之环境使以宗教为大本,而彼之时代亦使彼为一革新的宗教家,将道德理智纳之于宗教范畴之下,其宗教之本身遂与传统者有别。

墨子立论至明切,非含胡接受古昔者也。《天志》三篇为彼教义之中心,其所反复陈言者:一则以为天有志,天志为义,义白天出。二则以为天兼有天下之人,故兼爱天下之人。三则以为从天之意者必得赏,背天之意者必得罚,人为天之所欲,则天为人之所欲,人为天之所恶,则天为人之所恶。四则以为天为贵,天为智,自庶人至于天子,皆不得次己而为政,有天政之。据此,可知墨子之天,乃人格化道德化之极致,是圣人之有广大权能在苍苍上者,故与怪力乱神不可同日语也。

兹将墨义系统如前图所示者再解说之,以明其条贯。墨子以为天非不言而运行四时者,乃有明明赫赫之意志者,人非义不生,而义“自天出”。天意者,“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行如此则天降之福,行不如此则天降之祸。墨子又就此义之背面以立论,设为非命之辨,以为三代之兴亡,个人之祸福,皆由自身之行事,天无固定之爱憎,即无前定之命焉,果存命定之说,万人皆怠其所务,“是覆天下之义”,而“灭天下之人矣”。今知《天志》《非命》为墨义系统中之主宰者,可取下引为证:

子墨子言曰,“我有天志,譬如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曰,中(读去声,下同)者是也,不中者非也。”(天志上)

故子墨子之有天之意也,上将以度天下之王公大人为刑政也,下将以量天下之万民为文学出言谈也。……故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与不仁,譬之狁务黑白也。(天志中)

今又知墨子论人事诸义为《天志》《非命》之引申者,可取下引为证:

子墨子曰,“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之所不欲也。不止此而已,欲人之有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财相分也。又欲上之强听治也,下之强从事也。”(天志中)

顺天之意者兼也,反天之意者别也。兼之为道也义正,别之为道也力正。曰,义正者何若?曰,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是以天下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曰,力正者何若?曰,大则攻小也,强则侮弱也,众则贼寡也,诈则欺愚也,贵则傲贱也,富则骄贫也,壮则夺老也。是以天下之庶国方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贼害也。(天志下)

据此,则兼爱非攻皆天之意向,墨子奉天以申其说。尚同则一天下人之行事以从天志,虽尚贤亦称为天之意焉。其言曰:

故古圣王以审以尚贤便能为政,而取法于天。虽天亦不辩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尚贤中)

故天志非命为墨义系统之主宰,无可疑也。

墨子之天道观对儒家为反动者,已如上文所论,其对《周诰》中之天道论,则大体相同,虽口气有轻重,旨命则无殊也。此语骤看似不可通,盖周诰中历言天不可信,而墨子以天之昭昭为言,《周诰》以为修短由人,墨子以为志之在天。然疏解古籍者,应识其大义,不可墨守其名词。墨子所非之命,指命定之论而言,以祸福有前定而不可损益者也,此说亦周诰中所力排者也。

墨子所主张之天志,乃作善天降祥,作不善天降殃之说,谓天明明昭昭,赏罚可必,皆因人之行事而定,而非于人之行事以外别有所爱憎,此说正周诰所力持者也。非命篇全是周诰中殷纣丧命汤武受命说之注脚,而《天志篇》虽口气有轻重,注意点有不同,其谓天赏劳动善行,罚荒佚暴政,则无异矣。周诰为政治论,墨义为宗教论,其作用原非一事,故词气不同,若其谓天命之祸福皆决之于人事,乃无异矣。

墨子之天道论固为周初以来(或不止于周初)正统天道论一脉中在东周时造成之极峰,其辞彩焕发,引喻明切,又为东周诸子所不及。(希腊罗马之散文体以演说为正宗,中国之古演说体仅存于墨子。其陈义明切,辨证严明,大而不遗细,守而能攻击,固非循循讷讷之孔子,强辞夺理之孟子所能比,即整严之荀子,深刻之韩子,亦非其匹,盖立义既高,而文词又胜也。)然亦有其缺陷,易为人攻陷者,即彼之福善祸淫论在证据上有时不能自完其说,其说乃“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也。请证吾说。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谓子墨子曰,“先生以鬼神为明知(智),能为祸福(据王孙二氏校),为善者富之,为暴者祸之。今吾事先生久矣,而福不至,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乎?鬼神不明乎?我何故不得福也?”子墨子曰,“虽子不得福,吾言何遽不善,而鬼神何遽不明?子亦闻乎匿徒有刑乎?”(从俞校)对曰,“未之得闻也。”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什子,子能什誉之而一自誉乎?”对曰,“不能”。“有人于此,百子,子能终身誉其善而子无一乎?”对曰,“不能。”子墨子曰,“匿一人者犹有罪,今子所匿者若此其多,将有厚罪者也,何福之求?”子墨子有疾,跌鼻进而问曰,“先生以鬼神为明,能为祸福,为善者赏之为不善者罚之。今先生圣人也,何故有疾?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乎?鬼神不明知(智)乎?”子墨子曰,“虽使我有病,(鬼神)何遽不明?人之所得于病者多方,有得之寒暑,有得之劳苦。百门而闭一门焉,则盗何遽无从入?”(公孟)

此真墨说之大缺陷矣。弟子不得福,则曰汝尚未善也,若墨子有其早死之颜回,则又何说?且勉人以善更求善,一般人之行善固有限度者,累善而终得祸,其说必为人疑矣。《旧约》记约百力行善,天降之祸,更善,更降之祸。虽以约百之善人,终不免于怨天焉。墨子自身有疾,则曰,病由寒暑劳苦也,此非得自天焉,且以一对百比天意与他故之分际,此真自降其说矣。不以天为全智全能,则天志之说决不易于动听也。

夫耶稣教之颇似墨义,自清末以来多人言之,耶稣教有天堂地狱之说,谓祸福不可但论于此世,将以齐之于死后也。故善人得福在于天堂,恶人得祸在于地狱,恶人纵得间于生前,必正地火之刑于死后,至于世界末日,万类皆得平直焉。此固无可证其必有,亦无可证其必无之说,然立说如此乃成一完全之圆周,无所缺漏。

如墨子之说,虽宗教意识极端发达,而不设身后荣辱说以调剂世间之不平,得意者固可风从,失意者固不肯信矣。墨家书传至现在者甚少,当年有无类于天堂地狱之说,今固不可确知,然按之墨子书,其反覆陈说甚详,未尝及此也。其言明鬼,亦注重在鬼之干预世间事,未言鬼之生活也。

墨子出身盖亦宋之公族(颉刚语我云,墨氏即墨夷氏,公子目夷之后。其说盖可信),后世迁居于鲁,与孔子全同,亦孔融所谓“圣人之后不得其位而亡于宋”者也。其说虽反儒家之尚学,其人贯博极群书者,言必称三代,行乃载典籍,亦士大夫阶级之人也。其立教平等,舍亲亲尊尊之义,而惟才是尚,其教也无类,未有儒家“礼不下庶人”之恶习,故其教徒中所吸收者,甚多工匠,及下层社会中人,而不限于士流,于是显然若与儒学有阶级之差异者。其人之立身自高于孔子甚远,然而其自身究是学问之士,兼为教训政治之人,非一纯粹之宗教家也。此其为人所奉信反不如张角者欤?

附:墨子《非·上》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故何也?

子墨子言曰:执有命者以杂于民间者众。执有命者之言曰:“命富则富,命贫则贫;命众则众,命寡则寡;命治则治,命乱则乱;命寿则寿,命夭则夭;命……虽强劲,何益哉?”以上说王公大人,下以驵百姓之从事,故执有命者不仁。故当执有命者之言,不可不明辨。

同类推荐
  •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鱼凫文化论:首届温江鱼凫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论文集包含方位系统与古蜀文化、鱼凫文化总论、鱼凫文化与考古遗存、蜀王鱼凫与历史文化、鱼凫文地理与名号考论、鱼凫文化与田园城市、鱼凫神话与传说掌故、等几部分,共收录42篇研究文章。
  •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非洲双城记

    非洲双城记

    散文,情到深处即成文。好的散文,不在于有多少华丽浪漫的辞句,而在于能够引起读者仿若身临其境的共鸣。
  • 西域要冲:阳关

    西域要冲:阳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维笔下幽怨凄凉的别绪,千百年来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弦,也使人们对千古盛传的阳关心驰神往……
  • 生活家学

    生活家学

    黎明即起,洒扫庭外,要内外清洁。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勿艳妆。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热门推荐
  • 以用户为本:马化腾的商业管理智慧

    以用户为本:马化腾的商业管理智慧

    本书原汁原味地记录和诠释了马化腾的创业与管理思想精华言论,完整展现马化腾卓越的创业信念、管理思想、创新理念、技术法则、营销与竞争策略、资本运作等。同事,本书也汇集了马化腾关于人生与拼搏的精彩言论,是马化腾在创业、管理、用人、领导思想与理念方面的精华。本书为众多年轻人提供经验和蓝本,也为读者注入人生腾飞的力量。
  • 与科学家相约(科学知识大课堂)

    与科学家相约(科学知识大课堂)

    作为一套普及科学知识的通俗读物,本书有别于专业的学术论著,侧重于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注重对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培育、科学兴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塑造与科学方法的启迪,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言之有物,物有所指,指有所发。
  • 凤起之嫡女

    凤起之嫡女

    书友群【958519949】一起来玩呀~新书《大佬又在窥屏了》,一部大佬宠妻文,欢迎大家移步哦~-------------------------------------------前世:赔上了一切,什么也没有留下。今世:努力让自己快乐些,顺道带着那些仇人绕圈圈,等自己玩高兴了,再出手解决。只是,以为自己这世要孤独终老的。却发现,原来自己身边一直有一个人。暮然回首,只愿你一直在。
  • 说谎的女孩

    说谎的女孩

    同样都是被收养的女孩,为何两人往后的经历是如此的不同?一个是家庭关系和睦,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家女孩伊莫金,身边追求者众多;另一个是穷家女孩朱尔,家庭成员关系十分疏远,收养父母不爱她,一直靠着谎言来维持自己平日里的自尊。因为一次意外的巧合,两个女孩成为了所谓的好朋友。随着她们越来越深入的了解和接触,朱尔对伊莫金的感情也有了微妙的变化。但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朱尔最后却狠心杀死了她视为好朋友的伊莫金。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朱尔下了如此重手?是什么让朱尔杀死伊莫金后不顾一切地伪造身份?未来等待朱尔的又会是什么?一部围绕两个女孩展开的长篇故事,关于爱与恨,成长与谎言,让人感慨命运的捉弄与情感的无常。
  • 公主的职业修养

    公主的职业修养

    一朝穿越,成为了一国的公主。本应该过上养尊处优的生活,奈何形势迫人。成了利益交换的筹码。作为嫡公主的陪嫁,嫁入尧国王室。慢慢从芸美人变成了尧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云抚整整用了十年。男主原型齐威王
  • 忏悔录

    忏悔录

    《忏悔录》写于卢梭悲惨的晚年,是一部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为自己的存在辩护的自传体作品。书中,卢梭以坦率的态度和深刻的内省,叙述了自己从出生到1766年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50多年的生活经历,讲述了他的全部思想感情。名为忏悔,实际上则是一部控诉作品。书中记载了他从出生到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间五十年的生活经历,追述自己儿时寄人篱下的悲惨遭遇,对生活中的不公正现象给予了痛斥,对普通的小人物给予了同情。在回顾往事时,生活里违背道德良心的小事一览无遗。《忏悔录》讲述了他的全部思想感情,剖析了他的行为和内心世界。《忏悔录》构思细腻巧妙,思想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文笔轻灵脱俗而富有音乐感。
  • 蓝血人(卫斯理珍藏版)

    蓝血人(卫斯理珍藏版)

    但凡遇上一个流蓝色血的男人的人,都会在莫名奇妙的情况下自残致死,连卫斯理也几乎命丧其「神秘武器」下!卫斯理受国际警方组织委托,调查太空计划中神秘人物的底蕴。事件的关键——一个神秘的硬金属箱,竟成为日本帮派、某个大使馆、神秘「蓝血人」的争夺对象。究竟蓝血人是何方神圣?他跟卫斯理又有何瓜葛?《蓝血人》写了一个有家归不得,虽然大具神通,但是在地球上却恓恓惶惶,十分可怜的外星人……故事中有许多『道具』及『物件』。在二十几年前,都尽于想像中的物事,如今早已极其普遍了,读者当可以留意得到。
  • 公元2345

    公元2345

    庄周晓梦迷蝴蝶,蝴蝶梦醒疑庄周,未休人梦入蝴蝶蝴蝶入梦人未休。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谋杀荆轲

    谋杀荆轲

    《谋杀荆轲》是一个很古老的故事,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古老的故事通常都会有很多个版本,但我敢保证,这个版本一定比你以前听到过的任何一个版本都要有趣得多。如果你非要验证它的真实性,劝你不如去找本《史记》来读。其实,故事就是故事,只要有趣,就已经足够了。如果说这个江湖上有人愿意为了救一个只见过一面的少年而敢开罪整个少林的话,那这个人就是韩倚风了。没有人知道她的武功有多高,因为江湖中的人只要看见她手中的“雪影孤鸿”宁愿相信自己绝对不是她的对手也不敢拿生命去做赌注。传说“雪影孤鸿”是把被上天注定了的杀戮之剑。只有小白、佛笑和花儿知道那是天下用情最深的一把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