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82500000036

第36章 引导是一味良方,好性格源于好榜样(4)

其实孩子的随笔涂鸦也是一种学习活动,而且这种随意的涂抹往往能激发出孩子的创意和灵感。我朋友对孩子的心理不了解,还一直说孩子的画不好,在孩子心满意足的时候给泼冷水,使孩子产生了心理障碍,无形中抑制了孩子的兴趣发展。

兴趣是积极的情绪,它不等同于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包含了更为广阔的含义。让孩子知道,学习自己愿意了解的东西是件快乐的事,我们作为家长更应该知道,好的兴趣是熏陶和培养出来的。

指引孩子走上正确的交友之路

我们班有个女孩子叫晓静,人如其名,她的性格也是安安静静的,甚至有些安静得过了头。有同学跟她说话,她总是低着头,声音小得不能再小。晓静在班级没有朋友,下课时间别的孩子都出去玩了,只有她还默默地坐在教室里。

我找晓静谈话,问:“你为什么不和同学一起玩呢?”晓静又低下了头,很不安地摆弄着手指。我又说:“有什么事情跟老师说说吧,我试着帮你解决。”晓静想了一会儿,终于开口了:“是我爸妈不许我跟别的孩子玩。”

从晓静口中,我慢慢知道了真实情况。晓静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对她很宠爱,她小的时候有一次和邻居家的小伙伴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可能是玩得太起劲,互相追逐的过程中,一不小心摔倒,把膝盖摔得流血不止。回家以后,她父母看到孩子受伤了,心疼不已,他们为了防止晓静再受伤,就给晓静制定了一系列规矩:不许再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下午5点之前必须回家,如果学校有活动也要先请示父母,经父母同意之后才能参加。

就这样,晓静养成了自闭的性格,不能融入集体,也不能和别人正常交流。

这无疑是一个失败的教育案例,晓静的家长切断她跟外界的联系,是出于保护她的意愿,殊不知这种过分的保护同“因噎废食“是一个道理的。

人一生最持久、最纯真的友谊应该是在童年建立的,童年时期的玩伴很有可能成为一生的朋友。像晓静的父母那样,因为害怕孩子受伤害,所以尽量减少孩子跟别人接触的机会,既不能做到真正保护孩子,又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交上好的朋友能使孩子受益终生,但是一旦交上不良的朋友也是后患无穷,所以家长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交友之路很重要。

走上正确的交友之路,首先应该教会孩子树立正确的交友观。什么是“正确的交友观”呢?它不是那种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的观点,而是在和谐的交往中,逐渐建立起良好的朋友关系。只有多接触,才能深入了解对方,相互间才能取得信任。

女儿一放学,满脸的不开心,小脸涨得通红,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我一问才知道,原来她上课不认真听讲,和旁边的同学聊天,当班长的同桌就给她记在本子上了,说是要报告老师。女儿觉得很委屈。

听完女儿的话,我明白错在女儿身上,我告诉女儿,上课和同学聊天是不对的,不但影响了自己学习,还影响到别的同学听老师讲课。我说:“你想想,既然你这么做是不对的,那同桌纠正你的错误对不对呢?同桌的方法可能欠妥,你要跟她保证以后不会再犯错误了,争吵是没办法解决问题的。”

女儿若有所思。第二天回到家,她快乐的表情又绽放在脸上了,说:“妈妈,我跟同桌讲和了,我跟她保证以后上课不再聊天,她也跟我道歉说她的态度不好,让我原谅她呢。”“我们已经成为朋友啦!”女儿补充说道,还调皮地吐了吐舌头。

因为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所受的家庭教育不同,孩子的性格、处事方法都是迥异的。比如女儿和她的同桌开始就因为性格的差异造成了误会,后来通过沟通交流使彼此和解了。我们不应该强硬地干涉,而是需要尊重孩子间的这种不同。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和志趣相投的人交朋友,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我认为,孩子应该和有不同兴趣爱好的人往来,这样才能拓宽视野,挖掘出对新事物的兴趣。而且以后孩子走上社会,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如果不让孩子学会和不同的人相处,那么一旦进入社会,是很难和别人相处融洽的。

走上正确的交友之路,还需要让孩子多和伙伴接触,给孩子们充足的选择空间。孩子需要自己选择一些事情,要尽量让他们自己选择朋友,最好是让他们懂得哪些人是可以成为朋友的,哪些人则不值得交。不过,父母也不是完全放任不管的,需要了解孩子都有哪些朋友,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辨别,这时候需要家长适当的帮助。

在这里我举两个例子,都发生在我朋友的身上。

朋友的儿子叫小飞,今年读高一。和很多孩子一样,小飞迷恋上了网络,并在网上交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中,有个男孩子跟小飞的关系尤其好,两个人几乎无话不谈。那个男孩初中毕业就辍学了,现在在一个工地打工,小飞一有时间就去工地看他,一起吃饭、聊天。朋友非常担心小飞误入歧途,因为有太多的孩子因为沉迷网络把自己的一生都给毁掉了。朋友多次劝诫小飞不要再和这个人来往,可是小飞非但不听,反倒更变本加厉了。

朋友找到我说:“我跟小飞说过很多次:‘那个孩子都辍学了,你还有大好前途,你们根本就不是一类人,他会把你带坏的。’可他就是听不进去,我一定要想办法找到那孩子,让他别纠缠小飞了。”

本来,小飞是个很听话的孩子,从不需要父母监督,每件事都能处理得很好。但经过朋友的强行干预,使得小飞的叛逆心增强了。而且,朋友的话中时时透露出对那个孩子的歧视和自己的强势,认为这事“非管不可”,在朋友没完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没有跟小飞好好沟通,反而用了粗暴的方法。试问有谁希望别人粗暴地干涉自己珍贵的友谊呢?朋友这么做无异于火上浇油,使孩子跟她的关系更紧张了。

我的另一个朋友处理这类问题就很妥当。

他的儿子认识了一个朋友,两个人的关系很亲密,当儿子把这朋友带到家里的时候,他发现那个孩子很多习惯都不好:喜欢跟人争辩,不讲究卫生,没有礼貌,而且没经人允许就乱翻别人的东西。他跟儿子提出了这些问题,但是没有强硬地要求断绝往来。很快地,他的儿子也发现了朋友粗俗、无礼,就自动地和这个人疏远了。

对于帮助孩子选择朋友的这件事,一定要注意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增加孩子的叛逆心理。如果孩子听不进去劝告,先问问自己跟孩子的沟通方式是否正确,没人愿意要蛮横的家长,而是希望家长理解自己、尊重自己。

此外,家长也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择友条件。古语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每个孩子在上学前,受家庭影响是最大的,因此需要家长做个好的榜样。平时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朋友聚会,用自身行动告诉孩子如何建立友谊并保持下去,孩子能从中学会很多东西。

友谊是一份珍贵的礼物,人在社会中生存,必须要有朋友,尤其是要有知心朋友。和真正的朋友在一起共同成长、互相激励是件美好的事情。有了朋友,就有了相伴前行的动力;有了朋友,就有了心灵的驿站,朋友带来的力量是让人吃惊的。

培养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

我姐姐家的孩子思思从小是个比较“特殊”的小孩,为什么这么说呢?思思身上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性格,和熟悉的人在一起时,思思又蹦又跳,玩得特别开心,但如果和陌生人在一起的话,他就会很紧张、很局促。

思思经常去我家做客,特别喜欢跟我的两个孩子一起玩,而且他要当“首领”,让其他人都听他的指挥。我们大人在客厅聊天,孩子们就在小卧室里玩耍,没一会儿,女儿跑出来跟我“告状”了:“妈妈,思思总是霸占我的玩具,他不让我玩。”女儿正说着,思思在卧室里和我的儿子又吵起来了,思思坚持要当“领导”,可鑫鑫不接受,我家顿时乱成一锅粥。

放暑假了,我让思思到我家住一段日子,周围很多和思思同龄的孩子,比较能调动他的积极性,多和小伙伴接触也是有好处的。可是很快我发现,思思的“内向”性格显露出来了。

这些孩子对于思思来说都是新面孔,他很害羞地站在一边,安静地看着别的孩子玩耍,也不参与其中。孩子们自然不能接受这样的玩伴,常常是把他自己扔下,他们又去别的地方玩了,弄得思思很不开心。

“我想回家。”思思在住进我家的第四天这样说。“这里的孩子都不欢迎我,他们不带我玩。”

我说:“思思,你要学会主动找他们玩啊,你是陌生的小朋友,他们不知道你想玩什么,所以没有叫上你,是不是?”思思接受了我的建议,开始主动找伙伴去玩。和他们熟悉以后,思思开始“外向”起来,他总是跑到我面前说:“小姨,他们又不跟我玩了,怎么办啊?”开始我告诉他要和小朋友和睦相处,后来我想了想,思思每做一件事都要请示大人,让大人给他做主,这怎么行呢?于是我说:“你已经是个小男子汉了,应该自己解决问题,想想是不是哪儿做错了,小朋友才不理你呢?”

思思很聪明,他很快学会了如何跟小伙伴们相处,一些小矛盾也能自己解决了,还骄傲地向我展示他的能力呢。

孩子的可塑性都很强,他从小受了什么教育,就会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拿思思来说,他从小在奶奶家长大,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全家人围着他一个人转,他性格中的“霸道”因素就是这样养成的。平时,奶奶不让他做任何家务,就连衣服扣子都是奶奶给系好,如果有小朋友不想跟思思玩,奶奶就说:“不跟他们玩了,奶奶陪你玩。”在玩的过程中更是处处让着他,这也就阻碍了思思和别人交流的机会,形成了典型的“双重性格”。

一提到独立解决问题,好像是我们成年人的问题,其实不然,真正需要独立解决问题的是孩子。孩子将来要立足于社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他们要运用自己的能力来化解这些困难。如果孩子们不会独立思考,将没办法迎接挑战。

我有个从事幼教工作的朋友,她跟我讲起给孩子上课中发现的问题。老师在美术活动中让孩子们画苹果,孩子们都在认真地画,只有一个叫莎莎的小女孩一动不动站在那里。老师走过去问:“你为什么不画呢?”莎莎说:“老师,我不会。”

孩子们都要自带水杯,大家把水杯放在一起,到了课间休息时间再找到自己的水杯喝水。小男孩林林每次都举手说:“老师,我没有水杯。”其实不是他没有带水杯,而是他不会去找自己的水杯。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的情况呢?这跟家长的教育方式有直接关系。孩子们具备了处理问题的能力,家长还是不放心,全都要替孩子包办,剥夺了孩子独立做事的权利,导致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退化,遇到问题本能地回避,希望能有人替自己解决。

家长要培养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要做到放开手脚,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懒人”。凡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去做,比如让他们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房间。第一次做这些事情难免会忙中出错,但是只有在错误中才能汲取经验教训,以便下次做得更好。也许孩子们会惹出很多麻烦来,家长不应该插手,而应该暗中给予帮助。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很重要。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外国的教育模式,在国外,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家长会让他出去打工,体验生活的艰辛,让他们学会独立生存的技能。这样,孩子在实践中掌握了很多能力,逐渐具备了独立意识。而我们国家的不少家长缺乏让孩子锻炼的意识,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一旦遇到问题,要动用脑筋积极解决问题,而不是消极地等待。比如,让孩子自己选择穿什么衣服,和同学吵架了,自己分析原因并解决,而不是全靠家长替他们完成这些事情。遇到和孩子相关的问题时,征求孩子的意见,理解并尊重他们。

在培养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时,也应该适当给孩子设置一些小的障碍。

有个同事对我说,他经常会给女儿钱,让女儿到楼下买馒头,他自己在阳台上看着。我觉得他的教育方法很好,他的孩子从走出家门到回家,包括买东西,这个过程肯定能遇到几个问题,她需要自己来解决。而我的同事既保护了女儿,又没有强加干涉,不失为一条妙计。

我们都希望孩子以后有很好的发展,那么就必须用实际行动鞭策他们,给孩子提供机会,让孩子真正做到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时常给孩子一些鼓励也是个好方法。孩子需要得到欣赏和肯定,家长充满鼓励的眼神和行动都是对孩子莫大的支持,能带来无穷尽的力量和积极的效果。

记得有一次鑫鑫的围巾丢了,他回家求助于我:“妈妈,我的围巾丢了怎么办呢?”我问他:“你想怎么办呢?”鑫鑫想了想说:“再买一条呗。”我摇了摇头:“除了再买一条,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鑫鑫又想了一会儿,很高兴地说:“有个办法可能会帮我找到围巾。”然后神秘兮兮进他的房间了。

第二天,鑫鑫拿着一些自己写好的“寻物启示”,沿着家附近的街道认真贴好。我和他爸爸都夸奖他是个有创意的孩子,鑫鑫特别高兴。虽然最后他的围巾还是没能找到,但他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算是一种锻炼吧。

把孩子置身于群体中,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多和外界交往,才能建立起群体意识,对于那些从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锻炼。

我们不能给孩子一切,他们终将离开家长的避风港,走向社会,成为未来的主人。但我们给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就等于已经给了孩子一个崭新的未来。

同类推荐
  • 嘘,别侵犯孩子的领地

    嘘,别侵犯孩子的领地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一块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可以自由地呼吸、成长、学习,甚至刚学步还不会说话的,小孩子也不例外,他(她)经常会推开生怕自己摔倒、亦步亦趋保护自己的家长,颤颤巍巍地蹒跚前行,非常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这个需求,他们习惯于帮助、呵护或者管教自己的孩子。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实际上就是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实际上就是给孩子弥补质疑精神的时间;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实际上就是给孩子激发创造力的时间。
  • 成功父母的7堂课

    成功父母的7堂课

    不是每位父母部懂得如何去爱孩子,如何去教育孩子。作为父 母,仅仅为孩子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是远远不够的,父母有责任提 高自己的能力,有责任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 廖康强编著的《成功父母的7堂课》是一本培训好父母的教材,告诉父 母家庭教育中的基本理 念,教父母如何与孩予沟通,如何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如何让孩子 自由地成长。对于心望子成龙的父母来说,毫无疑问,《成功父母的7堂课 》是一本不 可多得的好书。
  • 好习惯 好成绩

    好习惯 好成绩

    习惯是所有伟人的奴仆,也是所有失败者的帮凶。伟人之所以伟大,得益于习惯的鼎立相助,失败者之所以失败,习惯的罪责同样不可推卸。这是一本专门为孩子培养好习惯量身订做的教育宝典。本书选取了对人的一生有决定性影响的82个好习惯,通过大量生动有趣、发人深省的故事来论述良好习惯的培养的重要性。
  • 美满的亲子关系

    美满的亲子关系

    父母在物质方面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不必故步自封,不一定要子女和自己采取相同标准,吃尽同等的苦头。但是在精神方面,坚持各项不变的生活法则,先进德以修己,然后才能各自利用万物,发挥各入的长处。父母最好明白,管教子女应该从日常生活当中培养子女正确的生活技能。一般人总认为一技之长指的是就业所需要的技能,却经常忽略了基本生活技能才是终其一生都需要的一技之长。子女心目中有父母,最具体的表现即在好好做人,不让父母生气,不使父母受辱。长大以后,更应该奋发图强,有好的成就,以显扬父母。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变动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不同的变化。父母教养子女,最好制订长远的计划,依照年龄和阶段的不同给予不同重点的教养。
  • 0~6岁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0~6岁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一个人的性格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而0~6岁正是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0~6岁给孩子一个好性格》从培养孩子乐观、自信、自立、勇敢、谦虚、果断、坚强、宽容、负责、诚信、善良、感恩等十二个好性格入手,通过各种经典的教育案例,为年轻的父母们介绍一些科学的观念和具体的培养方法,希望父母们积极行动起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这是送给孩子的礼物,也是留给孩子的人生财富!
热门推荐
  • 乱古星尘

    乱古星尘

    星辰转生,浴火涅槃!一介常人,如何掌握星辰!星辰之力,给我凝!
  • 临江之道

    临江之道

    以乱制乱,临江之道守护?等待?朋友?家人?"受人所托,守护临江""待我归来,势必卷土重来""我来辅佐你,立地成王"
  • 执刀狂人

    执刀狂人

    仇恨是粒种子。你知道种子的力量吗?厚土将它倾覆,它要破土而出。凄风将它拍打,它要伸展枝叶。冷雨将它淋湿,它要茁壮成长。烈日将它暴晒,它要开花结果。厚土凄风冷雨烈日,这些都不能令它屈服。待十年之后,它还要告诉所有人:所有种子原本都是大树。
  • 我只能做大佬

    我只能做大佬

    其实我一点都不想当大佬,都是系统它逼我的。
  • 第一现场

    第一现场

    初夏时节,古城市的长途汽车站、火车站,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段内发现了两个大号黑色旅行箱,被人有意丢弃在了候车大厅内!警方马上派员出现场,开箱勘验,发现这两个箱内各装有一具无头无四肢的女性躯干,此案确系为谋杀案无疑!古城警界大侦探丁一川带人开展了对本案的调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查清尸源——死者竟是一对如花似玉的双胞胎姐妹!姐姐叫吴双双,妹妹叫吴双凤。经查:姐妹两人交往人员广泛,仅警方罗列出的关系人就达上百人之多!究竟是情杀?还是仇杀?层层疑团缠绕着本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发现尸箱的现场只是第二现场,那么,真正的第一现场又在哪里呢?大侦探丁一川带领着手下的人马开始了艰难的排查、推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前夫,后会无期

    前夫,后会无期

    三年婚姻,两人相敬如宾。娶她,不过是因为在他突然想结婚的时候,她刚好出现而已。嫁他,不过是因为身边适合结婚的人只有他而已。没有喜欢,也没有不喜欢。温莞一直以为,在这场无爱的婚姻里,两人会这么相亲相爱一直平淡的过到老,只是灾难降临的时候,她才知晓,原来一切都只是早有预谋。云西成以为,自己身边的那个女人死了,那么他就再换一个就是,只是换到最后他才明白,原来那人早就已经刻入他的心尖儿,深入骨髓。再次相遇,她是同名同姓的温莞,却再也不是他的妻子。狭路相逢,他是冷酷无情的云西成,身边站着他现在的妻子。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可是他们结婚的时候分明连爱情都没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误惹不乖小病妃

    误惹不乖小病妃

    “嗯!”见两个男人点头,凌小珏的额头已经黑线密布,但她依旧表现着极为亲和笑颜,柔声道:“那两位不如就把我这个混世小魔女送回人间吧,这样天堂和地狱的安宁自然永葆了!”“这……”听了她的话,上帝和魔王微微一愣,随后似达共识地相视一笑,道:“我俩已决定了你的去处!”望着两人脸上那抹似有若无的淡笑,凌小珏顿觉不妥,大有被人算计之感!“你们确定?”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凌小珏半信半疑……
  • 隐歌雀

    隐歌雀

    《隐歌雀》收入短篇小说14篇。异人异事的悬疑故事:阴森的《石堂食经》,跨越阴阳两界的出差;虚构另类文学史:涵盖一切小说的检索表,富含奇思妙想的诗;匪夷所思的日常经验:参加诡异的婚礼,探寻稀奇的鸟类……“他们关于这个世界只能说出很少的一部分,可世界仍然一息不停地在他们身边运转、旋转,像是目不暇接的走马灯。”
  • 血泪交织的希伯莱文明

    血泪交织的希伯莱文明

    希伯莱民族,又称以色列民族或者犹太民族。以民族宗教著名,犹太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神教,它的经典被后人称作《旧约》,对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产生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