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4200000012

第12章 昆仑(1)

“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出自《尚书·胤征》篇,在古代是一句熟语,文中透露一条信息,记录距今约四千年的夏代,昆仑山曾发生火山爆发,玉和山石在火焰中燃烧。这可能是中国地质史上最早有关火山爆发的记载,同时,也是矿物学上对玉和石最早的界定。

世界上所有的山,都没有像昆仑山火山爆发带来的景象瑰丽壮观——地壳下的熔岩喷薄而出,烈火熊熊,一团团火球在山地间滚动,在烟雾缭绕中,岩浆渐渐冷却,直到有一天伴美玉共生。

人们认识昆仑山,是从昆仑山火山爆发开始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一切物质之源,“火产生了一切,一切都复归于火”。抽象的论述总让人感到迷茫,昆仑山不然,它所爆发的是具象的火,火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和质量。亿万年间地壳构造运动,不知造成了昆仑山多少次火山爆发,古代的传说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最近的一次是在公元1951年,昆仑山中段于田县境内阿什库勒火山喷发,留给于田人最直观的印象。由此让人感慨万端,昆仑山竟以火山奇观载入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而昆仑山无数的神话故事藉以流传下来,并在昆仑山中不断续写。

昆仑山,位于新疆的南部,自西向东绵亘两千五百公里,是昆仑山的长度;南接藏北高原,北瞰塔克拉玛干沙漠,宽度两百余公里,是昆仑山的厚度;海拔八千八百一十一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是昆仑山的高度。人们经常用龙的形象来描述昆仑山起伏逶迤的层峦,是因为至今没有一个人看清昆仑山的面貌,晶莹的冰雪之下,昆仑山挺立着坚韧不拔的脊梁。

远在古代,人们沿着山道,由东向西走向中亚、欧洲;来自古罗马的商队,由西向东前往东方的中国,都是在昆仑山庇佑下行走的。

人们最初对昆仑山的认识,并不是从神话开始的。相反,关于昆仑山的故事都源自民间,那些往来西域和中原的昆仑山驮工,将昆仑山的人文地理向中原人介绍;而来自中原的人,则将在昆仑山的所见所闻融合在自己的想象中,一代又一代,由最初的亲身经历衍变为传说,那些闻所未闻的传说,又成为神话最好的素材。最终,神话被赋予了宗教色彩,神话中的天帝成为历代天子的化身,神话已不符原始的模样,包括出自后来众人之口的神话,也都是天子脚下的御用文人编造的。

中国最早的一部地理书是《山海经》,出书时间很早,至迟不晚于春秋时期,《汉书·艺文志》记载《山海经》十三篇,列为形法家著作。流传下来的《山海经》十八篇为晋代郭璞所撰,可能是辑佚本,篇目驳杂,条理重出,还有些是战国中后期续补之作,但其中有一些原始资料是可信的。

《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密山……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

密山,即今天的昆仑山北麓的叶城县,提孜那甫河流经县境。黄帝在此食玉膏,无疑是杜撰,但叶城境内的昆仑山历来盛产白玉,清代乾隆时期雕琢的《大禹治水图》,其玉料就出自叶城的密尔岱山。

《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山海经》中“西王母”一词,主要有两种含义,一为昆仑山原始部族女首领,二为地名,大概西王母部族聚集生存过的地方,均称“西王母”。西王母蓬发是氏族的习俗,与早期游牧为生、“被发覆面”的西羌发饰相同。戴胜是一种鸟,郭璞将“胜”解释为玉。我认为“戴胜”应指帽子上缀有象征着族饰的翎羽,形状如戴胜鸟。西王母部族以狩猎为主,吃肉食,以兽皮为衣,被夸大描述为“豹尾虎齿”。据《魏书·于阗传》记载,昆仑山北麓于阗国生活的居民面貌、肤色与中原相同,殷商时期的西羌,也曾经与中原人杂居,自商代武丁西征逐渐西迁,古代西羌一支向西迁徙至昆仑山,曾与西王母部族杂居一处,可以说昆仑山北麓的居民除了一部分土著,大多数是由东迁徙而来的。

《山海经·大荒西经》也有相似记载:“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这段文字较《山海经·西山经》详细,文中的“昆仑之丘”即昆仑丘。《尔雅·释丘》解释:“丘一成敦丘,再成为陶丘,再成锐上为融丘,三成为昆仑丘。”

古代称小山陵为丘,一成即一重,积三重丘陵形成丘峰,称作“融丘”,融丘之上为昆仑丘。“昆仑”一词有高大之意。

昆仑山是神话和传说的源泉,在古代,人们认为昆仑山最高,最接近天帝,因而,登昆仑山可以接近天帝,与天帝对话,并得到福祉。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不辞万里之遥登临昆仑山,人们根据传说和想象,于土丘之上设亭台,仿照祭祀礼仪,祈祷天帝降福,这些地方在后来都被称做“昆仑丘”或“昆仑墟”,因此,在一些古书中,常出现把酒泉西南的昆仑墟与昆仑山相混淆的记述。

《山海经·大荒西经》对昆仑山景物的记述更为详细。昆仑山中段是火山地震多发区,火山喷发的情景是以口头传闻的方式表述的。弱水指的是雪融水,渊环即为湖泊。昆仑山脉有不少高山湖泊,于田县境内有三处海拔四千六百米以上的湖泊:乌拉音库勒、乌鲁克库勒、阿其克库勒,其中,乌拉音库勒湖海拔高程约为五千三百九十米,是昆仑山系中海拔最高的湖泊。

值得关注的是,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将人、神分而述之:

“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反映的是人类早期对动物的崇拜,以虎、豹、狼作为图腾,都曾出现在古代西北地区原始部族中。

“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即西王母戴的帽子上缀着翎羽,食肉,以兽皮为衣,挖洞穴为居所,部族以狩猎为主。直至今天,昆仑山间仍留有古人挖凿的洞穴。

比较《山海经》中的两段文字,西王母不是神,而是战国时期贵族阶层为了复辟周代礼制而塑造的一个神女。

按早期的史料记载,黄帝、尧、舜、禹都与西王母有关联。《帝王世纪》记载:“西王母,慕舜之德,来献白环”,《荀子·大略》篇中“禹学于西王国”。西王母的故事在中原已经流传了很久,这绝非一时所能做得到。那些记述未必靠得住,但都在表明,昆仑山西王母神的形象早已为中原人所熟悉。

西王母虽然是人神合一的氏族领袖,但古书记载她屡次向五帝献贡,在中原人的眼里,西王母是“天帝之女”,属于次一等的神,并以对等的形式将周穆王也奉为神。但实际上,西王母就是一位率部族生活在昆仑山区的女性领袖,她居住过的山间,她率领部族走过的地方,她停留的高山湖泊,以及后来传说中她的美貌和儒雅的谈吐,都让古人倾慕不已。

人、神分离是早期自然神崇拜转变的征兆,是氏族社会进化的表现,同时,也为人格神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战国时期传颂的西王母是向人格神转化的萌芽阶段。

《穆天子传》这部书,据《晋书》记载,晋代太康二年(281年),出土于汲县一座战国时期的魏王墓。书中记载,穆天子登上昆仑山,观瞻了黄帝的宫殿等等,此后,周穆王请西王母在瑶池之畔饮酒,赋诗唱和。

《穆天子传》文体很像是游记笔札,所记述的部分沿途事物与战国时期东、西方交通路线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当然里面掺杂了神话和传说,比如登昆仑山瞻仰黄帝宫殿、游娱昆仑山瑶池,这些都表示“神权天授”的意图。

同类推荐
  • 驯养生活(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驯养生活(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这部评论集既聚焦成熟作家,也探讨年轻作家,呈现作者广泛的阅读涉猎和极富深度的个人理解。小说除了一个个看起来落入俗套的故事,有什么东西吸引着人,才会让人不致在阅读的中途废而不观?
  • 百年老课文

    百年老课文

    人类最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就是飞翔。看一种书,接受了一个人的见解,又立刻能把那人那书的思想排逐了出去,永远不把别人的思想砖头在自己的周围起墙头来。
  • 全世界都愿意宠爱这样的你

    全世界都愿意宠爱这样的你

    本书是一本励志散文随笔集,作者用轻松幽默、深情唯美的笔调,为读者提供有趣又实用的人生建议,并和读者分享一个个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温暖美好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我们能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印记和每一次成长的蜕变。每个人都拼命地想要成功,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你有没有变得狼狈不堪?有没有变得让自己讨厌?这个世界,或许有太多的东西让你感到迷茫,或许有太多的人让你感到失望,但无论怎样,一定要保持一颗坚定从容的心,始终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这样的你,一定会得到全世界的宠爱!
  •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大气;宋词,婉转;元曲,明丽。唐诗、宋词、元曲,作为我们民族诗情“高峰体验”的结晶,足以唤醒沉睡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心灵深处的诗魂。诗情画意,词韵墨香,完美演绎传世经典;曲风赋骨,文锦书绣,全新展现华夏文明。
  • 新诗观止

    新诗观止

    收胡适、鲁迅、郭沫若、李大钊、藏克家、俞平伯、柔石、艾青、流沙河等作家诗作200多首。
热门推荐
  • 中国皇子的八种命运

    中国皇子的八种命运

    皇权政治,即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格局和形态。在皇权的支配之下,经济、文化皆为附庸,至于皇子,更是彻彻底底的皇权附属物,其地位与特权完全来源于皇帝。他们的兴衰荣辱,甚至性命,都与皇权休戚相关。他们是距离权力之巅最近的人群,也是最远的人群。说最近,是从空间考量,说最远,是从本质考虑。“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至少从理论上宣告:在皇帝面前,皇子与广大臣民别无二致,皆为奴仆。皇权政治呈现出一点、一线的格局。皇帝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点,奴仆是那条笔直而又有些曲折的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之攻略前世男神

    快穿之攻略前世男神

    兰言又名无言仙子,是三千世界中修仙界面中令人痛恨的存在,最终被自己的徒弟搞死了.但天道不让她亡让她绑定了系统.
  • 绯色追凶

    绯色追凶

    莫名卷入一场凶杀案,凶手的线索竟然指向自己?为了自证清白,她开始着手调查。设计高跟鞋的慈善家,毒舌睿智的金牌律师,嘻哈纯真的的少年......一幅幅面孔,一套套说词,到底谁在是隐藏在幕后的凶手?
  • 打动人心的100个社交技巧

    打动人心的100个社交技巧

    成功的人生是从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始的,一个人不可能孤家寡人地活着,也不可能自我封闭起来万事不求人。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为了提高交际效率,应该掌握一些交际技巧,这对每个人的交际都有一定的帮助。本书全方位地介绍了公关办事的方法与技巧:注重形象,好事多磨,因势利导,因人而异,远离禁忌,等等。读者心中的疑惑,几乎都能够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 放尔千山万水身

    放尔千山万水身

    本书是张晓风首部旅行美文集,由作者亲手精选各时期的旅行散文,部分篇章在大陆首次出版。数十载的人生阅历遇上壮丽河山,会激发出怎样的感慨和共鸣?作者以稳健的步履踏遍万水千山,以敏感的内心体察异域风物。在行走中,寻回被时间吞没的喜乐和伤痛,看见今人在古老年代投下的影子。作者用淡然温暖的笔触告诉你,这或许并非一场旅行,而是归返每一个人的心灵家园。“放尔千山万水身”,让本属于千山万水的我们回归到千山万水中去吧。
  • 医说孙子兵法

    医说孙子兵法

    本书从一个医生和医院管理者的角度来解读兵学名著,令人耳目一新,对临床医学、医院管理和医学教学科研有一定裨益。战略思想不仅受到军事战略家的重视,现已扩展到包括医学在内的其他领域。从指导思想、行动准则和理念上来看,医学与兵学有许多共同之处。防病如防敌,“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医治未病之病”、“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的思想与孙子“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的理念是一致的。
  • 色劫皇后

    色劫皇后

    郁小鱼本是京城首富的女儿,小小年纪,就开始体现出对男性的热爱……因为深得太后喜爱,所以9岁那年,原来的皇后病逝后,就被立为新皇后,却一直得不到皇上的关注。十年后,已经长大的郁小鱼,一门心思想着怎么逃出皇宫去找美男,却因为太后的安排,郁小鱼与皇上彼此不情愿地圆房。圆房之夜,郁小鱼一系列的乌龙的动作,引起了皇上的注意。此后,郁小鱼到处打广告,说自己跟皇上圆房了,一时得意忘形,毁了皇上特意亲自为最宠爱的雪妃栽种的雪莲花,并被皇上抓了现场。作为责罚,郁小鱼被迫在御书房为皇上做一个月的杂役,并开始了受苦受难的打杂生活,不仅要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吃不饱肚子,还要帮与其他妃子偷情的皇上在雪妃面前做挡箭牌……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北京人

    北京人

    那一年,美顺16岁。要不是过小年那天家里来了封信,到春上,就该嫁人了。后生是山背后窝洼子村的,叫栓柱。相亲时见过一面,板板实实个人。后来的日子里想起他,美顺就好笑,白叫了回栓柱,快到手的媳妇也没拴住呢。有时,还有点伤心。那天接了信,爹娘就捧着找村里的会计念。念回了,就凑在炕角里叽咕,叽叽咕,叽叽咕,见到美顺就住口,说些闲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