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4200000013

第13章 昆仑(2)

昆仑山在很早就被中原人视为神山,昆仑山似乎是世人用来造神的山,因昆仑山而产生的神话相继不绝,如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姮娥窃药奔月、姜嫄履大人迹而生后稷,均与昆仑山相关。由于这种原因,在诸子百家的书中几乎都可以看到与昆仑山相关的文字。赋予昆仑山、西王母神话色彩的还有道家和杂家,道家认为西王母掌握长生不死之药,因而将西王母奉为神仙。

古代人崇拜山,黄帝曾登丸山、岱宗、崆峒等山,但并无封禅、祭祀等活动,秦始皇登基后,才以皇帝的身份封禅泰山,而秦以前的有关天子封禅的记载,似乎都不太翔实。只有昆仑山是个例外,虽地处距离中原遥远的西方,但昆仑山盛产美玉,连同那些路途中传说的故事,昆仑山的名气在先秦时期就相当大,而中原的诸山,名气尚小,还没有凑够“五岳”。五岳之中,以东岳泰山最负盛名,其次是中岳嵩山,大概嵩山地处中原,便于天子出行封禅,所以,嵩山在五岳中也算是有些人气的山。

至迟在周代,周天子就已经意识到要想让诸侯们唯命是从,除了武力征服,精神上的征服也同等重要,最充足的理由是借天帝和神的名义,赋予天子至高无上的权力。于是,构建了一套思想体系,将昆仑山虚拟为天帝授权于人间天子的地方,黄帝的驻地也请到了昆仑山,并且在昆仑山顶建宫殿,使之成为人格化的神山,至少,在先秦时期已成为文理信条。所以《山海经》中说,昆仑山是天帝的“下都”,这座世上建筑最高的宫殿,是天帝在人间的唯一居所,是所有历代天子膜拜的地方。周代天子的始祖是后稷,他生在西方,周人就把西方当做自己的发祥地。从对日月的崇拜开始,到借助天帝之力,表面上是周人继承天帝的意志,实际上是以族源、出身来维系统治者的根本利益。

传说时代五帝对天的崇拜,周代法天制度的建立,以及先秦各家流派的思想,都与昆仑山神话的生成有密切的关系,但这一切都以昆仑山的存在而产生,并不是凭空的虚构,在这些基本素材之上产生的神话传说,在当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在先秦时期,神往昆仑山已经使哲学思想领域发生了变革,超凡脱俗的思想家走在了时代之前,这个人是屈原(前340—前278年)。屈原在《离骚》中记述了他神游昆仑山所见到的情景:

朝日之时,屈原自安葬帝舜的苍梧,驾虯龙车出发,趁夕阳未落,赶到了昆仑山高处的悬圃;站在悬圃的门前徜徉,不觉天色已近黄昏;屈原让御夫羲和慢行,不要迫近崦嵫山落日的地方,道路漫漫而悠长,屈原要趁此时光,上下求索;于是,放马咸池饮水,折取若木拂拭夕阳,怡然等待明月升上昆仑……

“咸池”即高山咸水湖泊,于田县境内的乌鲁克库勒湖是昆仑山咸水湖,海拔约四千七百米,素有瑶池之称,大概就是屈原所说的“咸池”。

屈原乘车来到天帝居住的地方,他让人打开天门,但守门的人倚门而望,却不为他开门;屈原又到了昆仑山河源“白水”;在昆仑山中,他以琼枝作为佩饰,寻问、追求理想中的美好事物。昆仑山是屈原追逐的纯正精神世界,在绮丽的想象中,蕴藏着他对美政的追求,对高尚道德矢志不渝的忠贞。

如果说,《山海经》中对昆仑山的描述多少有些恢怪不经,诸子谈论昆仑山多为明理喻事,屈原则是带着怀旧的情感,印证往日的憧憬。由政治见解到是非的辨证,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屈原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没有把神的观点带到昆仑山。

姜亮夫先生说:“为什么屈原在作品中说要到昆仑山呢?屈作中不少地方写到西方,值得我们注意。屈原对四方的态度不一样:东方,因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有好感;对西方、南方的感情最深厚。从楚国的历史看,向南方开拓是楚国的国策,所以到南方是要找一个安家的地方。而西方则是追念祖先、寄托感情的地方,因为楚国的发祥地在西方;对北方则没什么感情,在作品中往往将北方写得很可怕。高阳氏来自西方,即今之新疆、青海、甘肃一带,也就是昆仑山来的。我们说汉族发源于西方的昆仑,这说法是对的,也只有昆仑山才当得起高阳氏的发祥之地。”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三苗原居住在洞庭湖至彭蠡一带,多次作乱,舜察访归来,将三苗的情况报知帝尧,于是迁三苗至三危,即今天的甘肃敦煌一带,同西戎杂处。姜亮夫先生说屈原对西方感情深厚,大概说的就是这一层原因。

古代人崇拜大山,并以玉祭祀山神。人们认为,以玉祭山是对山神赐福的回馈,因此,对昆仑山的崇敬逐渐转向对昆仑山玉的企羡。在中原使用的玉器中,以昆仑山的玉质为最好,尤其是昆仑山所产的白玉。在古籍中,因昆仑山脉某一座山盛产白玉便直呼其为“白玉山”。《穆天子传》记载中,用以赠答的礼品都离不开玉,尤其是周穆王以玉作礼器使用,反映了当时盛行礼玉之风,这一点中原与昆仑山地区是相同的。

昆仑山产玉是中原玉文化的物质基础,昆仑山是天帝“下都”,昆仑山所产的玉因之而具有神秘性,玉的属性由物质被赋予了精神内容,这是昆仑山神话的效应。

直到汉代以前,人们认为黄河之源在昆仑山。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其河有两原:一出葱岭山,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蒲昌海一名盐泽者也。”当时的人认为,盐泽有一段地下潜流至积石山,出积石山为地表水,被认为是黄河之源。

直到西汉时期,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曾派遣副使到于阗国。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的副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汉代,于阗国境内有两条大河,一条即今天和田地区的和田河,由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汇流形成;另一条是于田县的克里雅河,两条河均发源于昆仑山的喀拉塔什山,河道中盛产和田美玉。

根据这段文字的含义,张骞的副使溯河源登昆仑山,所得的美玉是在山中采得的。汉初,已经使用地形、驻军等地图,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三号墓出土了两幅距今两千一百多年的古地图,因此,“古图书”中可能就有绘制西域地形的古地图。汉武帝重新勘定昆仑山的名称,用于规范专属名称,将昆仑名称局限于阗一地。大概在汉代之前,昆仑山系中的山还有别的名称。

张骞的副使在于阗穷河源、采山玉是一次按图索骥的考察,这是人文地理学的早期特征,是地图在地质学上的应用。以今天的认识,古人很早就重视河源的勘察,及对水文资料的收集,而这一切,都使得昆仑山神话逐渐被解析。

以汉初历史背景来看,开拓西域是汉武帝时一项重大的国策。昆仑山下的玉石之路,关系到军事、经济贸易等措施的实施。当时,徙民于边疆充实农业生产,水源就是一个问题,“穷河源”其实就是为屯田作环境考察,当然也包括对玉资源的勘察,这是汉武帝开拓西域的宏大计划之一。

古代昆仑山精神层面的内涵是神话、传说;昆仑山的物质基础是美玉和丰富的矿藏;而在汉代之前,昆仑山被认为是黄河的源头。在古代,即是五岳联袂,也不能与昆仑山相媲美。后人称昆仑山为“万山之祖”,的确不无道理。

昆仑山与五岳名山的根本区别在于,五岳是历代天子封禅之地,帝王在敬畏五岳的同时,将五岳作为永固江山的基石,作为精神统治的工具;昆仑山与天相接,是帝王们只能神往而不能到达的地方,昆仑山是没有任何枷锁的山,昆仑山是自由精神的乐园,这也是屈原喜欢昆仑山的原因。

历史上的一些文人为什么要去相信那些神话,为什么要争做神话殿廊下的守门人?

只有昆仑山中的人,日出日落,看着山间连绵的草甸和白玉般的羊群,让人相信这才是神话中的美!

世间许多的道理是要亲身去体会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私慕名山者,登昆仑山而小天下!

同类推荐
  •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本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大约在明代的隆庆至万历年间成书,全书共一百回,约九十多万字,其中大大小小的人物大概有八百五十多个,被清初著名理论家张竹坡称为“第一奇书”。也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在历朝历代,多次遭受毁禁,命运多舛,而对于其作者的身份也是众说纷纭。
  • 智慧人生

    智慧人生

    《智慧人生》是一部汇集“中国小品大王”黄小平千篇作品的大型文集。黄小平的小品文取材生活,寓意深长,励志耐品。作者站在生活细处低处仰视人生人性和灵魂的高处,融合寓言、故事、诗歌特性,文风雅致,细致考究,干净凝练,微言大义,充满生活的草根气息和人生的烟火气息,充满音乐的节奏感,充满知性和诗性,贯穿着爱、乐观、进取、顽强等主题,闪烁着心灵和智慧的火花,有益于职场心理建设,有益于当代人的精神建设,具有醒世警世的作用,给人以精神滋养和思想启迪。
  • 至美之词:乐章集+阳春集+漱玉词+珠玉词(套装共4册)

    至美之词:乐章集+阳春集+漱玉词+珠玉词(套装共4册)

    本系列套装包括《阳春集》、《乐章集》、《漱玉词》、《珠玉词》四部词集,分别收录南唐冯延巳、宋代柳永、李清照和晏殊的词作,参考《全宋词》等版本,严格校勘,在原词的基础上,添加了注释、生僻字注音、译文和学者辑评,让读者在流畅阅读、轻松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品赏到词句的精妙之处。经典词作,如《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声声慢·寻寻觅觅》《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等皆被收录其中。这四部词集,是了解中国诗词文化、品读诗词佳作必不可少的读本。
  • 铁如意

    铁如意

    围绕着书画、鉴赏的话题,讲述名人名器的故事。《铁如意》主要内容包括:范曾的雷同与慎密、青虬如有意,白虎无此心、从赏评八大山人《孤松图》说起、何家英收藏的汉陶凫、黄辅周奇人奇画、“誉虎先生正拍”、成亲王的字、一朵寒云吹不尽、王世襄迟撰的挽联、溥雪斋和九格格的紫檀插屏、又见雪斋贝子的集锦扇、芙蓉花发满器红、志宽陶、印象少杰和铁如意等。
  • 军旅日记

    军旅日记

    这本《军旅日记》的原则一是说实话,照原样。本子上怎样记的,怎样抄下来。因此不同时期都有当时的话,甚至是错话和幼稚的话,现在不好理解的话。二是日记不是全部。一年只摘录了几十篇。三是日记特点是事情多、学习多、会议多、接待多、吃饭多。这后面“三多”,特别是最后一“多”正好是要反对的。
热门推荐
  • 我勺里的药

    我勺里的药

    将离芍药草,离别守一谶。月色甚喜湖水,吾甚喜君。
  • 午夜追魂

    午夜追魂

    夏日的午夜。丁老板被一场噩梦惊醒后再也无法入睡,便步出家门,独自在小酒馆喝了几杯闷酒后,晃晃悠悠朝宏洋大酒店桑拿冲浪浴室走去。丁老板喜欢酒后到桑拿泡一泡。时值午夜,月光晦暗,夜色一片朦胧,丁老板在路上遇到一个黑影,在霓虹灯的照耀下形同巨鬼晃动,老板乍然一惊,心头掠过一阵惊悸。巨大黑影一闪不见了。黑影像一块石头压在丁老板的心头,令他恐惧万分。丁老板进了宏洋大酒店的桑拿浴室,要了3号包厢。侍者帮他脱了衣服,扶着他进了浴室里的大池子。
  • 绝色帝后打六界

    绝色帝后打六界

    塔蒂斯大陆,一个以武为尊的大陆上,突然出现的一个年轻的天才,年仅十三岁,竟达到了四星斗灵,几方势力争着抢她入门,她却不屑一顾——谁又会知道她是风家当初那个废物三小姐。废物的浴火重生,世界都被她蔑视了!
  • 美丽的日子

    美丽的日子

    滕肖澜的《美丽的日子》,叙述沉着,结构精巧,细致刻画两代女性的情感和生活,展现了普通女性追求婚姻幸福的执著梦想,她们的苦涩酸楚、她们的缜密机心、她们的笨拙和坚韧。这是对日常生活中的美与善、同情与爱的珍重表达。名实、显隐、城乡、进出等细节的对照描写,从独特的角度生动表现了中国式的家庭观念和婚姻伦理。
  • 魔道葬仙

    魔道葬仙

    求道,问仙,修得天上仙。不问凡尘。人世间。只做天上。逍遥仙奈何。天意弄人。余生我萧辰,不问仙,不修仙。,难道修的神仙,灭杀人世间。不如求魔,杀尽天上仙
  • 罗大冈译波斯人信札

    罗大冈译波斯人信札

    本书是孟德斯鸠惟一的一部文学作品,全书由一百六十封书信组成。信中有对当时法国社会的细致观察和犀利批判,对流血、肉欲和死亡的描绘,黑白阉奴与后房被囚妻妾的对话,以及身处异国他乡的主人的绵绵情话等。这是一部游记与政论相结合的小说,也是一部哲理小说。
  • 白古天下

    白古天下

    敢打敢拼,热血江湖,手摘日月,脚踏星空,我名古天,谁与争锋?
  • 净土全书

    净土全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李叔同文艺作品集

    李叔同文艺作品集

    弘一法师李叔同晚年潜心修佛,埋头著书。他对佛法有着精深的掌握和认识,在多部著作中,向人们解释了日常生活中的痛苦和烦恼产生的原因,并启发人们排除业障,明心见性,快乐生活。本书是其代表作之一。
  • 黑夜之上是星辰

    黑夜之上是星辰

    一本写给迷茫的现代人的勇气之书。穿越命运漫长的黑夜,希望是高悬于我们内心璀璨的星辰。两个不同轨迹的失明人,经历常人难以企及的痛苦及困顿,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及追求,是我们共同守护的精神烛光。慈颜,一个美丽的女子,几乎从生命开始就被命运之神忽略,乃至推入无底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