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7600000026

第26章 第一次去欧洲(2)

白杨木制作的翘头木鞋是中古时期荷兰平民必备的日常用品,就好像我国江南农民的蓑衣、海南渔民的斗笠一样。荷兰的西北部濒临北海,有一半的国土属于堤坝围垦地,地势低于海平面好几米,全国最高点仅300多米。加之境内多雨,很潮湿,那时的荷兰老百姓干活时总是穿着这种木鞋,它不渗水,防潮,又容易清洁。像小船一样的翘头,造型可爱而美观。现在的荷兰人已经不怎么穿它了,作为荷兰的国粹它流传下来,成为各国游客们喜欢的工艺品。木鞋厂专门加工各类型号的木鞋,大得像小汽车一样,小的只有拇指一般大。作为荷兰的旅游景点,这里的生意还红火得很呢,它们的产品已从踩泥的用具变成游客的爱物,每只鞋真像一只只翘头木船一样游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风车是人类最早发明的动力机之一。而荷兰的风车是主要用于排水的中空立式风车,通过两极传动,带动勺形轮将水舀到高处。这种风车的造型非常艺术,它兀自立在原野上像一支舒展四个花瓣的巨大花朵。当它随风舒缓转动的时候,就好像在昏沉中思考,又像在奔跑中睡着了。

以前只知道著名的威尼斯是座水城,到了阿姆斯特丹一看,它全然是一个被桥连接的水上城市——城内有100多条运河,河上有1200多座桥——比威尼斯的桥还要多呢。一个城市有那么多的桥,就好像平静的睡眠上长了很多梦。这些桥是城市的美丽饰物,而蜿蜒的道路则如同绳线一样将它们穿在了一起——阿姆斯特丹就像是一串层层叠叠的大项链。

在这里最让一个中国人感到亲切的是,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居然是自行车——而在其他的欧洲国家自行车多被当作运动器械用来锻炼身体。阿姆斯特丹的道路多是中古时期的马车道改造而来的,很窄,而且拐来扭去的,还常常有陡坡。政府提倡市民骑自行车,既减少空气污染,又对健康有利,也许还比汽车快捷方便。那里人们娴熟的车技可以和自行车王国的中国人媲美。

小尿童

从荷兰到巴黎必须经过比利时和卢森堡,这一天的经历被称作是“一天吃三国”:早餐在比利时,午餐在卢森堡,晚上就到了巴黎。

在欧盟国家旅行是很便捷的,一个签证走到底,不需要再办理出入境等手续了。欧元使用之前各国的货币,如马克、法郎的纸币都可以在诸国相互通用。那里的人们也大都能用英、法、德语交谈,我们很难分辨他们到底是哪国人。

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我们专程去看了那座挤在街角里的著名的“小尿童”,他是比利时的英雄象征。关于他,最多听到的是说他机智地用自己一泡清澈的童尿浇灭了一个导火索,从而避免了一场残酷的战争。于是他的雕像就是他痛快撒尿的样子,非常顽皮。

当各国首脑、名人访问比利时时,都会给这个身高不足1米的顽童赠送量身定做的服装,有古典的,有现代的,带着各国的风情。据说小尿童有成千上百套各种风格的服装。可他就喜欢光着身子,无休止地撒尿,春夏秋冬都是一个姿势。到了节日,他还能尿出美味的葡萄酒呢,人们争相品尝。据说中国代表团也曾送给小尿童各种中式服装,我们看到小尿童的那次,他正好穿着一身丝绸的唐装冲着众人撒尿。

老头君特与大宝贝卡西木

那天我们终于到达了巴黎。

巴黎,这个名字对我几乎一直都不具有真实性,它好像不是地图上标着“巴黎”的那个地方,而是文学艺术家们共同杜撰出来的一个并不真切的艺术作品的背景。

可就在这梦境之地,我的身体居然失去了健康的状态,庸常到要闹病了。在如此难得的一个时刻,我躺在车上,用卧着的姿势穿越我一生中相遇一次的巴黎,就像鱼视而不见地游过任何一片水。

窗外天空明澈,几朵飘忽的轻云像是永远厮守着巴黎这个巢窝,从未离开过。可它们并不向我说什么。

我不能像其他的人一样登上那个叫埃菲尔的人修建的铁塔,去看一个真实的巴黎了,真是沮丧。

车上剩下三个人,我和两个职守的司机。

他们是两个德国人,年长的是个灵巧的小老头,有个典型的德国名字,叫君特,和199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同名,可他一点也不知道这名字在全世界已经多么响亮。

君特身材短小,动作敏捷,开车的时候神情非常专注。奇怪的是他一点都不能像其他欧洲人那样使用一点英语,总是用晶亮的目光和一成不变的笑容向我们传达他的热情和友善。

副司机是个26岁的小伙子,身高体健,臂膀宽阔壮硕,那肌肉的流线让人联想到一种越野车的车头,连光泽都是相似的。而当他转过身来时,却露出一张地地道道的娃娃脸,目光清澈单纯,一笑两个酒窝绽开,好像他这时不想和你认真,把另一种相称的表情藏起来了似的。这使他得到了一个很恰当的绰号:大宝贝。他听到后放平了笑窝,尽量严肃地用英语解释说:“我不是大宝贝,我叫卡西木。”然后把证件给我们看。好像他要认可了这个称呼,今后就真的永远也长不大了。

卡西木很惊讶我在巴黎的放弃,可又对我留下感到兴奋,因为每次我们下车总是剩下他和君特看车,从没有人与他们共度等待的闲暇。

他走过来递上一条毯子,然后满意地微笑,好像对自己的有用很欣赏。

“头疼?”他问。

“不,这里。”我指指心口,摆出苦脸,做呕吐状。

这个卡西木突然眼睛恶作剧地一亮,极其夸张地“哦”了一声,然后说:“你的肚子里有小宝宝了!”

我愣了一下,看出他百无聊赖中的好兴致。

卡西木很兴奋,欢快地说:“小宝宝是我的吗?”

他像惯常的西方人一样,用性开了个玩笑。我尽量收敛起惊讶的表情,不知所终地看着他。

居然没有在一个古老国度的东方女人面前受挫,他显得很鼓舞,竟然得意忘形地搬着他的粗手指头假模假势地算起来:

“是在哪儿呢?莱比锡、海得堡、阿姆斯特丹……”

他将我们一路上经过的城市都数了一遍,然后用他那与这玩笑毫不相干的儿童目光询问我。

“巴黎。”我说。这是我们今天到达的地方。

这回轮到他惊讶了。这更让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大宝贝奔到君特面前,居然对那老头转述刚才的一切。要知道他们的年龄是两代人的差距。

君特听过后,先是愉快地大笑,然后把脸转向我,狡黠地闪闪眼:“小宝宝应该是我的吧?”

在这么短的瞬间两位德国人都让我感到很大的意外,真不知如何应付。

君特更加愉快地笑着,展现着整个旅途中少有的表情。我心里只是纳闷,两代人居然开同一种水平的玩笑,而且充当同样的角色。

君特约有六十岁了吧,有点谢顶,虽然依旧灵巧健康,可在一般人的眼里仍是该称作“老头”的,他也一定有孙子吧。我想,如果把君特换成一个与他同龄的我的中国男同胞,那他看着卡西木的表情一定是含笑不语,像看一幕多年前的旧电影。他不会像君特似的把自己搭进去,他会认为那样太冒失了。

君特不同,尽管我不习惯他,但卡西木信任他,一点也不剥夺他,卡西木在讲笑话的时候不就平等地对待他了么?君特的发言在他眼里不是很正常么?如此看来,在这一点上我们中国人和他们是很不同的,我们自己放弃的和相互剥夺的也许太多了,而且是在无意和善意中。

在巴黎我们有宝贵的三天时间,其中这一天我什么经历都没有,只在车上和“老头”君特、大宝贝卡西木一起等待。

巴黎印象

想说清巴黎是困难的,已有的铺天盖地的游记和评介比我的了解要全面系统得多,我只能把自己的零星感受只求随意、不求正确地表达出来。因为不管谁说什么,巴黎就是巴黎,永远是它自己的模样。

巴黎很美丽,优雅的古典意味和前卫的现代感完美地结合着,是别人几百年都难以模仿的。

卢浮宫是个聚宝盆。每天全世界有多少人在朝着这个方向出发,而且这种向往的热情世世代代也不会泯灭,只会随着卢浮宫的日益古老而与日俱增。宫内的收藏难以一一历数,每一件收藏的价值也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单说三件镇宫之宝——“断臂的维纳斯”、“无头胜利女神像”和“蒙娜丽莎的微笑”,拿德国导游的话说用多少钱也是不会出卖的,就是用整个美国来换也是不可能的。卢浮宫不仅是巴黎人、法国人,甚至是整个欧洲人的骄傲。

欧洲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这里的人从骨子里有点蔑视美国人,认为他们的文化多是快餐式的,是没有文化的文化。

英国作家王尔德写过一篇《美国印象》,时间是二十世纪初,他说他看到的美国是现存的最喧嚣的国家,只有技术和工业。清晨人们不是被夜莺婉转的啼声唤醒,而是被机器的轰鸣声惊醒,人们的行色都是匆忙和焦虑的。他认为这样的国家很难诞生真正的音乐和诗歌。他还举例说:有个美国的艺术经销商,从火车货运处收到了欧洲发来的货物,他发现维纳斯的胳膊没有了,很气愤,于是起诉车站的野蛮装运,要求赔偿损失。王尔德最后说:“而更令人惊奇的是,他还赢了此案并获得了赔偿金。”

王尔德眼中的美国就是这样的,他的看法在当时的欧洲一定很有代表性,但那已经是将近一百年前的事了。

王尔德在《美国印象》里有几句话特别让我惊讶,我曾重复看过很多遍。这是一个唯美主义诗人面对被称做天堂的美国,无意中对中国人发出的赞叹:“唐人街是中国劳工的聚居地,是我曾经到过的最有艺术性的城区。古怪、犹豫的东方人……他们无疑都是很穷的,但和他们相关的事物无一不美。挖土工人……用精致得像玫瑰花瓣那样的中国茶杯喝茶……而中文账单是写在宣纸上的……犹如一个艺术家在扇面上蚀刻的小鸟群。”

王尔德所看到的那种优雅的中国传统文化被他描述出来的时候,甚至对我这个中国人来说也是陌生而新鲜的,现在我们几乎也很少能在日常生活中感觉到它了。原本作为一门极其普及的艺术——书法,现在在中国也仅存于少数爱好者之中,而出生于、成长于六十年代之后的中国人大多已失去了这样的修养,尤其是在电脑普及的当今,我们所看到的新新人类用笔写在纸上的汉字,不再像“艺术家在扇面上蚀刻的小鸟群”了,基本上和外国人写的中国字差不多了。

凡尔赛宫是法国的历史名胜,被称为建筑杰作。但如果不作为文物和历史遗迹去了解的话,我是不喜欢的。

凡尔赛宫曾经是法国几代皇帝的宫廷,是表现绝对王权的硕大舞台,反映了当时皇室的浮华和穷奢极欲。它的室内墙壁和屋顶几乎堆砌了所有的色彩和装潢的方式。无论是哪面,墙都毫无例外地在上面拥挤着雕塑、壁画、浮雕、镂空图案,凸的、凹的、金的、银的、红的、绿的……你不需要观察它有什么,你只需要观察它没有什么。虽然金碧辉煌,令人目眩,但实在是毫无节制,给人填堵。显示的是财富,是各种手段的堆加,很难说有一种纯粹的艺术美感。这个宫廷里曾经发生的故事倒是让人不陌生的,阴谋、篡权、乱伦、谋杀、享乐、挥霍,这些内容和相距遥远的中国宫廷如出一辙,出奇地相似,就好像法国皇室和中国宫廷沟通过并达成了协议,分别在东方和西方为世界上演同样的故事。

著名的塞纳河波光粼粼,慢慢悠悠地向前移动着它亘古不变的梦境。悬铃树在四月的开始正要冒出它的叶子,空气中都是闲散的味道。

巴黎养狗的人很多,他们的爱狗也是世界闻名的。据说欧洲人喜欢养狗是因为人情淡漠,孤独难耐。而狗通人性,忠实可靠。在欧洲各个国家的街头到处都是牵狗的人,男人、女人、老人、青年,各牵一狗,像牵着情侣和老伴儿。他们牵的往往不是中国人喜欢的那种哈巴小狗,而是高大的、躯体庞然的大家伙。有时一个纤细美丽的女孩同时牵着三四只面目怪异、形态不同的大狗,那种组合看上去很奇特,却又其乐融融,就好像他们和我们生活的不是一个世界。

在巴黎街上我看到一家狗的美容店,门面漂亮,窗明几净。里面的美容师穿着洁白的长褂,手里拿着锃亮的剪刀,一只长毛狗像个小姐一样蹲在升高的椅子上,乖乖地接受清洗、剪发型、吹风、喷香水,一看就是美容店的常客。只是不知道它会不会在某一次突然说:先生,我不满意啦!

除了把狗像人一样地关爱以外,还有人把自己变得更像狗。

有一天在巴黎的一条街上,我看到一只怪头怪脸的大狗走上桥来。它的毛很特别,不是一根一根的,而是一柱一柱的,比手指还粗。头上的柱毛一直纷披到脸上,狗的眼睛从狗毛帘的缝隙中看出来,鬼鬼祟祟的。而全身的柱毛披落到地下,看不到狗腿,就好像这只狗故意把自己藏起来了。它就这样拖着一身脏毛仓皇地、孤独地走着,我以为它是一个失落了主人的丧家犬。离它十来米开外,毫不相干地走着一个小伙子,看到他的背影我一眼认出他是狗的主人。他的长发拖到小腿——全是用他爱犬的毛一柱一柱接的,形态色彩毫无二致。只是他立着,狗趴着,一前一后,像有着共同遗传基因的兄弟俩。他们互相模仿,说明互相爱慕。

狗多,狗屎就成了巴黎的一害。但人们对狗的容忍比对人的容忍要多。人不可以随地吐痰、扔垃圾,但狗可以随地屙尿拉屎。它屙不择地,堂儿皇之,让我们这些中国人倒不习惯了。因为在我们的眼里,洁白的狗屎还是屎,踩上去依然恶心。那天我们走在巴黎的红磨房附近,突然听到有人大喊一声:“小心狗屎!”随处都可见这种狗造地雷,而当地人安之若素。

不过他们终不至于爱屋及乌至此,听说巴黎也在治理狗屎。

但丁吃鱼

但丁应一贵族之邀在威尼斯做客,席间主人以鱼待客。但丁盘中的鱼很小。他不快乐。于是他拿起那条鱼放在耳边听。主人很诧异,问他在听什么,但丁回答:“我的父亲死于亚德里亚海,我在问这条小鱼父亲究竟是怎么死的。”主人问:“它告诉你了吗?”但丁答:“它说它太年轻了,只有它的祖父和父亲才知道。”主人会意,给但丁重新换了一条大鱼。

同类推荐
  • 国防部长浮沉记

    国防部长浮沉记

    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敢于为民请命、犯颜直谏的彭德怀从此罹难。这一历史的大悲剧仅仅是本书的序幕,而层出不穷的磨难和骇人听闻的迫害才是彭德怀坎坷命运的真实记载。老奸巨猾的康生之流如何在毛泽东面前诡进谗言;毛泽东将彭德怀遣往大西南目的何在;奉“中央文革”之命的两大派红卫兵头头如何十万火急抢押彭德怀进京。为民族昌盛两呕心沥血的彭大将军如何被惨不忍睹的法西斯手段摧残至死。
  • 2016中国年度作品·散文

    2016中国年度作品·散文

    王剑冰、陆春祥、陈世旭、鲍尔吉原野……40余位作家的40余篇佳作,或着眼现实,或回眸历史,无论思辨文字,还是抒情篇章,在认识历史和人生、呈现观察与思考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均有直指心灵的力量。本书由中国散文界选家从全国近百种文学刊物中精心编选,视域广阔,旨在全景呈现2016年度散文的创作实绩,力求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作品。
  • 落叶集

    落叶集

    《落叶集》是由公羽写的一部诗歌集册,喜欢诗歌的朋友们可以读读作者诗歌,看社会千百态。
  • 没有秋虫的地方

    没有秋虫的地方

    叶圣陶一生勤于笔耕,著作甚丰,涉及多种体裁;其中散文创作最受称道。于平淡节制之中,寓有丰富的意韵;文字简约,却如嚼青橄榄一样,余味悠长。同时,他的散文又极为规范,可供文学爱好者学习模仿。本书精选七十篇佳作,分五辑,以飨读者。
  • 充闾文集:蘧庐吟草

    充闾文集:蘧庐吟草

    充闾先生是一个有良好传统文化修养的学者,他曾读过私塾,也接受过现代学院教育。他对古代经典作品的熟知程度,给每一个接触过他或读过他作品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更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他所具有的“现代意识”才有可能使他对熟知的传统文化和自身的存在有反省、检讨、坚持和发扬的愿望与能力。在“进与退”、“居与处”、“兼善天下”和“独善其身”的问题上,这个阶层的矛盾心态仍然在持久地延宕着。但在充闾先生的散文中,他不是以价值的尺度评价从政或为文。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对不同的对象做出了拒绝或认同。就个人兴趣而言,充闾先生似乎更钟情于淡泊宁静的精神生活,这使他的创作更为纯净。
热门推荐
  • Massimilla Doni

    Massimilla Doni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Sleeping-Car

    The Sleeping-Ca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弃妇醉逍遥

    重生弃妇醉逍遥

    陆苑如一觉醒来,竟然重新回到了十四岁,那一年她被人休弃,不到两年沦落青楼,一生凄苦就此完结。谁曾想还能从十四岁重来一次?!只是,这是什么,空间?酿酒?难道,这一回的自己,可以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 点心单

    点心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庄莎的方程:温亚军中短篇小说选

    庄莎的方程:温亚军中短篇小说选

    本书中的作品既凸显了地域特色同时又超越、淡化了地域色彩,既有边地文学的苍凉,因着苍凉亦不乏温情、温暖底色,构成了文学意义一定程度的广阔视野。作品从敦实淳朴的故乡走向了边疆的苍凉广远,又从苍凉边疆走向到了大都市的拥挤纷杂,作者所表达的每一次精神地理的变迁,首先体现为生存地理,因而这种感知和承载动影中有着诸多生命的纠结:精神的强大、悲壮,现实的琐碎、无奈、无解,更有着坚忍、温暖,绵绵不绝的溪流涌动。
  • 超神囚笼

    超神囚笼

    好嗨哟!吕小布的人生终将到达巅峰。日天?不存在的,只要能虐个神,基本上就能满足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都市异能仙尊

    都市异能仙尊

    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苏若雪,上一世,我没能保护好你,这一世,我愿用生命来护你。
  • 金陵桂枝香

    金陵桂枝香

    魂穿古代,世家豪强的三国乱世,却不是熟知的那段历史。赵衍原本只想做个过客,奈何生来就在权力的漩涡中。
  • 人类危机之温室效应(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

    人类危机之温室效应(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

    本书由谢芾主编,是一本自然科学类读物。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本书包括了人类生活、自然和生态等各种关系的方方面面,从而让青少年了解环境保护对我们的重要性,以环境保护为己任。在《人类危机之温室效应》里,既有令人感动的环保故事,又有深刻实用的环保知识,它会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名守护地球家园的忠诚卫士。